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 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

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

申请号 CN202321398401.8 申请日 2023-06-02 公开(公告)号 CN220283953U 公开(公告)日 2024-01-02
申请人 南京巴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驰名; 缪克钎;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组人III型 胶原蛋白 纯化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 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 输出轴 贯穿至搅拌罐的内腔,并传动连接有 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刮板,由于刮板与搅拌罐的内壁 接触 ,在刮板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粘附在搅拌罐内部上的原料刮除,从而减少搅拌罐内部的原料残留,减少原料浪费,通过设置第二搅拌叶,用于配合第一搅拌叶对搅拌罐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加快其搅拌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将活动盖从搅拌罐的顶部移除来对搅拌罐的内部进行清理,以便防止残留的原料变质造成影响后续加工原料产品 质量 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包括搅拌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2),所述活动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至搅拌罐(1)的内腔,并传动连接有传动轴(4),所述传动轴(4)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所述第一搅拌叶(5)的数量为六个,所述传动轴(4)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远离固定环(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远离连接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9),所述刮板(9)远离固定板(8)的一侧与搅拌罐(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8)远离刮板(9)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1),所述固定套(11)的底部与活动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的底部与支撑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5)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顶部与支撑框(15)的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至支撑框(15)的内腔,并与螺纹杆(16)的底部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所述螺纹套(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的右侧贯穿至支撑框(15)的外部,并与固定套(11)的顶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5)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螺纹套(1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20),所述限位块(20)远离螺纹套(17)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19)的内腔,并与限位槽(19)的内腔滑动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原蛋白加工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蛋白质传化装置是一种用于对蛋白质进行纯化作业的设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在生物化学研究应用中使用广泛,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可以包含数以千计的不同蛋白质,一些含量十分丰富,一些仅含有几个拷贝,为了研究某一个蛋白质,必须首先将该蛋白质从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分子中纯化出来,Ⅲ型胶原蛋白,是人体皮肤、筋膜、肌中主要的胶原蛋白,与I型胶原蛋白比例为1比4;
[0003] 根据申请号202020508730.3,公开了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的分离提纯装置,包括有储液罐、输液管、输送搅拌机构、初级过滤组件、深度过滤组件、出料管和收料罐,储液罐的出料端通过输液管与搅拌机构的进料端连接,输送泵安装于输送管上,初级过滤组件的进料端与搅拌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深度过滤组件的进料端与初级过滤组件的出料端连接,收料罐通过出料管与深度过滤组件的出料端连接,该对比案例可以高效的将人III型胶原蛋白从细菌破碎液中分离出来,经过多层过滤保证最终产物的纯度,但是在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原料会沾附在罐体的内壁上,在搅拌完毕将原料排出时,罐体的内壁上会有原料残留,不仅会造成原料的浪费,残留原料变质后还会影响后续原料的加工,降低后续原料的生产质量
[0004] 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以解决对比案例中由于原料会沾附在罐体的内壁上,在搅拌完毕将原料排出时,罐体的内壁上会有原料残留,不仅会造成原料的浪费,残留原料变质后还会影响后续原料的加工,降低后续原料生产质量的问题。
[0006] 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搅拌罐的内腔,并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数量为六个,所述传动轴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与搅拌罐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远离刮板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底部与活动盖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搅拌罐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
[0010]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支撑框的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支撑框的内腔,并与螺纹杆的底部传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右侧贯穿至支撑框的外部,并与固定套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所述限位块远离螺纹套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罐,用于为III型胶原蛋白提供搅拌的空间,以便进行后续的纯化操作,通过设置活动盖,起到了固定第一电机的作用,提高活动盖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对搅拌罐的顶部进行密封,防止III型胶原蛋白在搅拌的过程中从搅拌罐的内部渗出,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用于带动传动轴进行转动,进而为搅拌操作提供动来源。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轴,用于固定第一搅拌叶并带动第一搅拌叶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在转动时能够对搅拌罐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通过设置固定环和连接板,起到了带动固定板进行转动的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板,用于固定刮板并带动刮板转动,通过设置刮板,由于刮板与搅拌罐的内壁接触,在刮板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粘附在搅拌罐内部上的原料刮除,从而减少搅拌罐内部的原料残留,减少原料浪费,通过设置第二搅拌叶,用于配合第一搅拌叶对搅拌罐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加快其搅拌效率,同时可以通过将活动盖从搅拌罐的顶部移除来对搅拌罐的内部进行清理,以便防止残留的原料变质造成影响后续加工原料产品质量的情况。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搅拌罐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框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和刮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0021] 1、搅拌罐;2、活动盖;3、第一电机;4、传动轴;5、第一搅拌叶;6、固定环;7、连接板;8、固定板;9、刮板;10、第二搅拌叶;11、固定套;12、支撑板;13、第二电机;14、固定架;15、支撑框;16、螺纹杆;17、螺纹套;18、升降板;19、限位槽;2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组人III型胶原蛋白纯化装置,包括搅拌罐1,搅拌罐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2,活动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至搅拌罐1的内腔,并传动连接有传动轴4,传动轴4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第一搅拌叶5的数量为六个,传动轴4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固定环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远离固定环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远离连接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9,刮板9远离固定板8的一侧与搅拌罐1的内壁活动连接,固定板8远离刮板9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10。
[00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机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1,固定套11的底部与活动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套11,起到了固定第一电机3的作用,提高第一电机3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搅拌罐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通过设置支撑板12,用于对顶部的元件进行支撑和固定。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电机1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的底部与支撑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5,通过设置固定架14,用于支持支撑框15,通过设置支撑框15,用于支撑螺纹杆16。
[00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框15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顶部与支撑框15的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至支撑框15的内腔,并与螺纹杆16的底部传动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杆16,用于对螺纹套17的高度进行调节。
[002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螺纹杆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螺纹套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8,升降板18的右侧贯穿至支撑框15的外部,并与固定套1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螺纹套17和升降板18,起到了能够对活动盖2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进而便于将活动盖2从搅拌罐1的顶部移除来对搅拌罐1的内部进行清理。
[002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框15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9,螺纹套17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远离螺纹套17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19的内腔,并与限位槽19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槽19和限位块20,起到了限位螺纹套17的作用。
[0030] 具体工作原理:
[0031] 需要对搅拌罐1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时,首先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4转动,传动轴4带动第一搅拌叶5转动,第一搅拌叶5对搅拌罐1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同时传动轴4会带动固定环6转动,固定环6配合连接板7和固定板8带动刮板9和第二搅拌叶10转动,由于刮板9与搅拌罐1的内壁接触,在刮板9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粘附在搅拌罐1内部上的原料刮除,从而减少搅拌罐1内部的原料残留,同时第二搅拌叶10也会对搅拌罐1内部的III型胶原蛋白进行搅拌,加快其搅拌效率,解决了对比案例中由于原料会沾附在罐体的内壁上,在搅拌完毕将原料排出时,罐体的内壁上会有原料残留,不仅会造成原料的浪费,残留原料变质后还会影响后续原料的加工,降低后续原料生产质量的问题。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