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 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

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

申请号 CN202320783746.9 申请日 2023-04-11 公开(公告)号 CN219722165U 公开(公告)日 2023-09-22
申请人 赵泽宇; 发明人 江山夕子; 陆敬文; 周清莹; 沈达惟; 胡小娜; 赵泽宇;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胶原蛋白 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包括 底板 ,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 支撑 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残渣分离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与残渣分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 粉碎 箱,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杂质溶液分离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表面放置收集箱;本 申请 通过设置残渣分离机构,实现了残渣自动分离排出的功能,便于残渣的分离清理,提高了胶原蛋白的生产效率,且有效避免部分残渣留在第一分离箱内部,便于装置的后续使用,本申请通过设置杂质溶液分离机构,实现了细过滤网与 超滤 膜本体表面的自动化清理,提高了杂质的清理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残渣分离机构(3),所述支撑板(2)的上方设置有搅拌箱(4),所述搅拌箱(4)与残渣分离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4)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粉碎箱(5),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放置收集箱(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渣分离机构(3)包括第一分离箱(31)、第一电机(32)、连接轴(33)和分隔板(34),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箱(31),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3),所述连接轴(33)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3)的外侧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分隔板(34),四个所述分隔板(34)均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渣分离机构(3)还包括粗过滤网(35)、第一连接管(36)、进管(37)、第二连接管(38)和残渣出料槽(39),四个所述分隔板(3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35),所述粗过滤网(35)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6),所述第一连接管(36)与搅拌箱(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7),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8),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残渣出料槽(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6)与进水管(37)的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包括第二分离箱(61)、连接板(62)、第二电机(63)和细过滤网(64),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离箱(61),所述第二分离箱(61)与第二连接管(3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3),所述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细过滤网(64),所述细过滤网(64)与第二分离箱(6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还包括超滤膜本体(65)、第一皮带轮(66)、第二皮带轮(67)、皮带本体(68)、排水管(69)和和插板(610),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内部表面转动连接有超滤膜本体(65),所述细过滤网(64)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6),所述超滤膜本体(65)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7),所述第一皮带轮(66)与第二皮带轮(67)通过皮带本体(6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9),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出料口插接有插板(6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过滤网(64)与第二分离箱(61)、超滤膜本体(65)与第二分离箱(61)的倾斜度均为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与连接轴(33)、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与细过滤网(64)均通过联轴器(9)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原蛋白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胶原蛋白又称胶原,由3条肽链拧成螺旋形的纤维蛋白质,在体内以胶原纤维形式存在,在中加热即溶解成胶,胶原蛋白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分离检测装置;
[0003] 现有的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使用时,原材料残渣的分离清理操作繁琐,导致胶原蛋白分离操作耗费时间,影响胶原蛋白生产效率;
[0004] 申请号为202222405366.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型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通过分液管上端的过滤孔使原料残渣保留在螺旋输送管内部,通过螺旋杆将残渣向上传送,通过净水管的喷孔对残渣进行冲洗,同时螺旋杆使残渣转动翻滚,对残渣中三型胶原蛋白再次冲洗分离,提高原料利用率,经过冲洗残渣通过出渣口排出,提高了三型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效率,通过细过滤板进行二次过滤,通过打开外侧的密封盖便于对其清理,经过二次分离的原料溶液进入超滤膜表面,超滤膜将大分子的三型胶原蛋白等物质保留,将水和无机盐脱除,保留下来的大分子的三型胶原蛋白等物质通过出料管导入储液罐分装;
[0005]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其设置的螺旋输送管为倾斜状态,存在部分残渣难以通过螺旋杆进行输送从出渣口排出的情况,影响装置的后续使用,且进行细过滤板表面清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密封盖打开进行清理,费时费,杂质的清理效率低。
[0006] 为此,提出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能够解决部分残渣难以排出,影响装置后续使用,人工进行杂质清理,清理效率低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残渣分离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与残渣分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粉碎箱,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杂质溶液分离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表面放置收集箱。
[0009] 优选的,所述残渣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分离箱、第一电机、连接轴和分隔板,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箱,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第一分离箱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分隔板,四个所述分隔板均与第一分离箱转动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残渣分离机构还包括粗过滤网、第一连接管、进水管、第二连接管和残渣出料槽,四个所述分隔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所述粗过滤网与第一分离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搅拌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分离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分离箱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残渣出料槽。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进水管的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
[0012] 优选的,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包括第二分离箱、连接板、第二电机和细过滤网,所述底板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离箱,所述第二分离箱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细过滤网,所述细过滤网与第二分离箱转动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还包括超滤膜本体、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本体、排水管和和插板,所述第二分离箱的内部表面转动连接有超滤膜本体,所述细过滤网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超滤膜本体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二分离箱的出料口插接有插板。
[0014] 优选的,所述细过滤网与第二分离箱、超滤膜本体与第二分离箱的倾斜度均为8°。
[0015]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轴、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细过滤网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申请通过设置残渣分离机构,启动第一电机,使粗过滤网转动,对残渣与溶液进行分离,同时,外部水启动,外部水箱中水流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分离箱内部,对残渣进行冲洗,使残渣与溶液充分分离,残渣通过残渣出料槽排出落到收集箱内部进行收集,实现了残渣自动分离排出的功能,便于残渣的分离清理,提高了胶原蛋白的生产效率,且有效避免部分残渣留在第一分离箱的内部,便于分离检测装置的后续使用;
[0018] 2.本申请通过设置杂质溶液分离机构,通过细过滤网,除去溶液中的细小杂质,通过超滤膜本体进行水和无机盐脱除,分离结束后,移动插板,对超滤膜本体表面上分离出的胶原蛋白肽进行收集检测,插板复位后,启动第二电机,使细过滤网与超滤膜本体转动,外部水泵启动,外部水箱中水流进入到第二分离箱内部,对转动的细过滤网和超滤膜本体进行表面清洗,实现了细过滤网与超滤膜本体表面的自动化清理,提高了杂质的清理效率。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残渣分离机构结构视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板结构视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轴结构视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分离箱剖视结构视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本体结构视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底板;2、支撑板;3、残渣分离机构;31、第一分离箱;32、第一电机;33、连接轴;34、分隔板;35、粗过滤网;36、第一连接管;37、进水管;38、第二连接管;39、残渣出料槽;4、搅拌箱;5、粉碎箱;6、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1、第二分离箱;62、连接板;63、第二电机;64、细过滤网;65、超滤膜本体;66、第一皮带轮;67、第二皮带轮;68、皮带本体;69、排水管;610、插板;7、收集箱;8、阀门;9、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0] 一种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残渣分离机构3,所述支撑板2的上方设置有搅拌箱4,所述搅拌箱4与残渣分离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4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粉碎箱5,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放置收集箱7。
[0031]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残渣分离机构3包括第一分离箱31、第一电机32、连接轴33和分隔板34,所述支撑板2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离箱31,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
33,所述连接轴33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33的外侧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分隔板34,四个所述分隔板34均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
[0032]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残渣分离机构3还包括粗过滤网35、第一连接管36、进水管37、第二连接管38和残渣出料槽39,四个所述分隔板3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35,所述粗过滤网35与第一分离箱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6,所述第一连接管36与搅拌箱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7,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8,所述第一分离箱3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残渣出料槽39,进水管37与外部水箱、水泵连接。
[0033] 针对现有的胶原蛋白生产分离检测装置使用时,原材料残渣的分离清理操作繁琐,导致胶原蛋白分离操作耗费时间,影响胶原蛋白生产效率,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其设置的螺旋输送管为倾斜状态,存在部分残渣难以通过螺旋杆进行输送从出渣口排出的情况,影响装置的后续使用,且进行细过滤板表面清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密封盖打开进行清理,费时费力,杂质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底板1、支撑板2、残渣分离机构3、搅拌箱4、粉碎箱5和收集箱7,先通过粉碎箱5,对原材料进行粉碎,然后通过搅拌箱4,对粉碎后的原材料进行搅拌分离,搅拌分离后的残渣与溶液通过第一连接管36进入到第一分离箱31的内部,接着启动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连接轴33转动,然后通过连接轴33转动带动分隔板34转动,进而带动粗过滤网35转动,通过转动的粗过滤网35,对残渣与溶液进行分离,残渣留在粗过滤网35的上部表面,溶液通过粗过滤网35进入到第二连接管38的内部,同时,外部水泵启动,外部水箱中的水流通过进水管37进入到第一分离箱
31的内部,对残渣进行冲洗,使残渣与溶液充分分离,粗过滤网35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其表面上的残渣通过残渣出料槽39排出落到收集箱7的内部进行收集,实现了残渣自动分离排出的功能,便于残渣的分离清理,提高了胶原蛋白的生产效率,且有效避免部分残渣留在第一分离箱31的内部,便于分离检测装置的后续使用。
[0034]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管36与进水管37的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阀门8,通过阀门8,便于控制残渣、溶液以及外部水流进入第一分离箱31的内部。
[0035] 具体的,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包括第二分离箱61、连接板62、第二电机63和细过滤网64,所述底板1的上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离箱61,所述第二分离箱61与第二连接管3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3,所述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细过滤网64,所述细过滤网64与第二分离箱61转动连接。
[0036] 具体的,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杂质溶液分离机构6还包括超滤膜本体65、第一皮带轮66、第二皮带轮67、皮带本体68、排水管69和和插板610,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内部表面转动连接有超滤膜本体65,所述细过滤网64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66,所述超滤膜本体65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67,所述第一皮带轮66与第二皮带轮67通过皮带本体6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9,所述第二分离箱61的出料口插接有插板610。
[0037] 溶液通过第二连接管38进入到第二分离箱61的内部,通过细过滤网64,除去溶液中的细小杂质,经过二次分离的溶液通过超滤膜本体65进行水和无机盐脱除,水和无机盐通过排水管69排出,分离结束后,向上移动插板610,进而对超滤膜本体65表面上分离出的1000‑2000道尔顿胶原蛋白肽进行收集检测,然后将插板610复位,启动第二电机63,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细过滤网64转动,然后通过细过滤网64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66和第二皮带轮67转动,进而带动超滤膜本体65转动,同时,外部水泵启动,外部水箱中的水流通过第二连接管38进入到第二分离箱61的内部,对转动的细过滤网64和超滤膜本体65进行表面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水管69排出,实现了细过滤网64与超滤膜本体65表面的自动化清理,提高了杂质的清理效率。
[0038]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细过滤网64与第二分离箱61、超滤膜本体65与第二分离箱61的倾斜角度均为8°,有效细过滤网64与超滤膜本体65出现堵塞。
[0039] 具体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端与连接轴33、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与细过滤网64均通过联轴器9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2启动时,通过联轴器9对连接轴33进行过载保护,第二电机63启动时,通过联轴器9对细过滤网64进行过载保护。
[0040] 工作原理:先通过粉碎箱5,对原材料进行粉碎,然后通过搅拌箱4,对粉碎后原材料进行搅拌分离,搅拌分离后的残渣与溶液通过第一连接管36进入到第一分离箱31内部,接着启动第一电机32,使粗过滤网35转动,对残渣与溶液进行分离,溶液通过粗过滤网35进入到第二连接管38内部,同时,外部水泵启动,外部水箱中水流通过进水管37进入到第一分离箱31内部,对粗过滤网35表面上残渣进行冲洗,使残渣与溶液充分分离,残渣通过残渣出料槽39排出落到收集箱7内部进行收集,第二连接管38中溶液进入到第二分离箱61内部,通过细过滤网64,除去溶液中细小杂质,经过二次分离溶液通过超滤膜本体65进行水和无机盐脱除,水和无机盐通过排水管69排出,分离结束后,向上移动插板610,进而对超滤膜本体65表面上分离出的胶原蛋白肽进行收集检测,然后将插板610复位,启动第二电机63,使细过滤网64和超滤膜本体65转动,同时,外部水泵启动,外部水箱中水流进入到第二分离箱61内部,对转动的细过滤网64和超滤膜本体65进行表面清洗,清洗后污水通过排水管69排出。
[004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