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

一种用于酞菁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

申请号 CN202321894876.6 申请日 2023-07-18 公开(公告)号 CN220370984U 公开(公告)日 2024-01-23
申请人 安徽工业大学; 发明人 许爱瑾; 吴良美; 牛礼民;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酞菁 铜 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属于加料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 气缸 、第一盖板、第二气缸、第二盖板和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一端用于进料,另一端连通反应釜内部;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第一盖板,第二气缸连接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能够分别封闭进料管的两端口。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因反应釜溢出的高温气体与料仓、卸料 阀 、螺旋 输送机 等计量供料装置中的物料 接触 而导致设备故障,同时配合尾气 泵 的工作,可以将进料过程中少量溢出的气体抽走,避免尾气污染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酞菁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3)、第一盖板(5)、第二气缸(6)、第二盖板(8)和进料管(9);所述的进料管(9)一端用于进料,另一端连通反应釜(1)内部;所述的第一气缸(3)连接第一盖板(5),第二气缸(6)连接第二盖板(8),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能够分别封闭进料管(9)的两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9)竖直设置,进料管(9)的两端口均设置为斜口;对应地,所述的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均设置为与进料管(9)的斜口相匹配的斜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9)设置于一箱体内,该箱体通过隔板分成上下两个箱室,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个箱室中,两个箱室之间仅通过进料管(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顶部设置进料口(10),进料口(10)设置于进料管(9)正上方,物料通过进料口(10)落入进料管(9);所述的箱体下部通过连通管(2)与反应釜(1)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侧壁设置有气管(11),该气管(11)一端连通上箱室,另一端连接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缸(3)与第一盖板(5)之间设置第一弹簧(4);所述的第二气缸(6)和第二盖板(8)之间设置第二弹簧(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10)设置于料仓出料口、卸料出料口或者螺旋输送机出料口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与进料管(9)接触的一端设置为中空板,该中空板分别连接进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箱体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9)外部设置有水冷套(92),该水冷套(92)分别连通第二进水管(91)和第二出水管(93),第二进水管(91)、第二出水管(93)伸出箱体外部。
10.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料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酞菁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料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反应釜加料装置,多是将料仓出料口或卸料的出料口或者螺旋输送机出料口与反应釜直接连接,虽然这些通用加料装置能实现连续的按计量的给反应釜加料,但由于酞菁铜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当反应釜加料口打开的时候,反应釜内高温气体会从进料口溢出,或者沿着料管进入卸料阀等装置。该高温气体接触到卸料阀或者螺旋输送机中物料的时候,所携带的热量会使物料融化,融化的物料极易造成加料装置中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堵塞,导致零件运动阻增大造成零件破坏,或者造成驱动电机过载而损坏。
[0003] 因此通用的物料输送机械不能满足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的实际需求。长期以来只好用人工加料,由于在加料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开启、关闭反应釜进料口的盖板,不仅造成物料洒落在反应釜外,而且外溢的气体被工人吸入,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0004] 2020年5月12日公布的专利申请号为20191133821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酞菁铜合成反应釜加料结构及该反应釜。加料结构由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仓、用于定量的将物料向下引出的引料装置、用于收集引出的物料并向下传递的进料斗、用于阻拦所述进料斗内的物料或使所述进料斗内的物料通过的第一阀、用于储存通过所述第一阀门物料的冷却料仓、用于阻拦所述冷却料仓内的物料或使所述冷却料仓内的物料进入反应釜的第二阀门以及进料管构成。该加料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物料融化从而堵塞加料口的现象出现。但在料仓与反应釜之间直连的管道上设置上下两个插板阀来隔断气流直接进入料仓下的卸料阀的设计,增加的插板阀同样有被融化的物料粘连造成难以移动的隐患,同时下层插板阀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中间料管中的物料带到阀体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而且插板与料管之间的间隙,以及插板与阀体框架之间的间隙,都将导致釜内气体泄漏

发明内容

[0005]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及反应釜,本实用新型将加料装置安装在反应釜进料口与储料仓下卸料阀出口之间,斜口进料管和斜置盖板的紧密接触,能够有效避免釜内高温气体外溢进入储料仓下卸料阀等计量装置,从而保护了储料和计量设备。
[0007] 2.技术方案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盖板、第二气缸、第二盖板和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一端用于进料,另一端连通反应釜内部;所述的第一气缸连接第一盖板,第二气缸连接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能够分别封闭进料管的两端口。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管竖直设置,进料管的两端口均设置为斜口;对应地,所述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均设置为与进料管的斜口相匹配的斜板。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管设置于一箱体内,该箱体通过隔板分成上下两个箱室,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个箱室中,两个箱室之间仅通过进料管连通。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下部通过连通管与反应釜内部连通。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顶部设置进料口,进料口设置于进料管正上方,物料通过进料口落入进料管。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侧壁设置有气管,该气管一端连通上箱室,另一端连接气
[0015]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气缸与第一盖板之间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二气缸和第二盖板之间设置第二弹簧。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口设置于料仓出料口、卸料阀的出料口或者螺旋输送机出料口的正下方。
[0017]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进料管接触的一端设置为中空板,该中空板分别连接进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伸出箱体外部。
[0018]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管外部设置有水冷套,该水冷套分别连通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伸出箱体外部。
[001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包括所述的加料装置。
[0020] 3.有益效果
[0021]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 (1)本实用新型的加料装置安装在料仓出料口、卸料阀的出料口或者螺旋输送机出料口的正下方,斜口进料管和斜置盖板的紧密接触,能够有效避免釜内高温气体外溢进入储料仓下卸料阀等计量装置,从而保护了储料和计量设备。
[0023] (2)本实用新型将斜口进料管出口与反应釜直接连通,进入斜口进料管内的物料能完全进入反应釜内,解决了物料泄漏问题。
[0024] (3)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侧壁设置气管,该气管连接气泵,使用加料装置后少量溢出的尾气更容易被尾气处理系统收集并处理,从而保护环境。也即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工人,完成酞菁铜生产工艺中给反应釜加料,同时解决漏料,漏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0025] (4)本实用新型在斜口进料管、斜置盖板处设置冷水循环机构,冷水循环机构确保斜口进料管、斜置盖板保持较低温度,物料与管壁和盖板接触也不会融化,解决了融化的物料造成加料装置中运动零件之间的间隙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实施例3所述的水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29] 1、反应釜;2、连通管;3、第一气缸;4、第一弹簧;5、第一盖板;51、第一进水管;52、第一出水管;6、第二气缸;7、第二弹簧;8、第二盖板;9、进料管;91、第二进水管;92、水冷套;93、第二出水管;10、进料口;11、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31] 实施例1
[0032]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3、第一盖板5、第二气缸6、第二盖板8和用于引导物料的进料管9。所述的进料管9竖直设置,进料管9设置于一箱体内,该箱体通过隔板分成上下两个箱室,两个箱室之间仅通过进料管9连通。
箱体顶部设置进料口10,进料口10设置于储料仓、卸料阀或螺旋输送机物料出口的正下方,并位于进料管9正上方,进料口10将来自储料仓、卸料阀或螺旋输送机出来的物料引导到箱体内竖直放置的进料管9中。箱体下部通过连通管2与反应釜1连接,使得进料管9另一端连通反应釜1内部。所述的箱体侧壁设置有气管11,该气管11一端连通上箱室,另一端连接气泵,气泵配合气缸可以将加料时外溢的热气体收集到废气处理系统。
[0033] 所述的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6设置于箱体外部,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个箱室中,第一气缸3连接第一盖板5,第二气缸6连接第二盖板8,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能够分别封闭进料管9的两端口,进料管9下端被堵住时,可暂时存储物料。
[0034] 本实施例中进料管9的两端口均设置为斜口;对应地,所述的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均设置为与进料管9的斜口相匹配的斜板。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6驱动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实现进料管9上下斜口通道的开和关。
[0035] 本实施例的加料装置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反应釜在进料前,上、下两斜盖板都处在将进料管9的上下口盖住的位置。首先,第一气缸3运动将第一盖板5从上斜口移开,此时进料管9上口处于打开状态,下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接着,卸料阀或者称重螺旋输送机等计量送料装置将一定质量的物料送到顶部进料口10,在重力作用下,物料掉入箱体内进料管9中。当一定质量的物料全部掉入进料管9内后,第一气缸3将第一盖板5压在进料管9上斜口,将上口关闭。第二气缸6将第二盖板8从下斜口移开,进料管9里的物料就掉入反应釜内。由于此时进料管9上斜口处于关闭状态,反应釜内气体会进入进料管9内,但只停留在进料管9内。第二气缸6移动将第二盖板8压住斜口,关闭斜口,阻止反应釜内的气体进入料管。开启气泵,第一气缸3将第一盖板5从上斜口移开,进料管9内的气体被气泵吸入尾气处理系统。关闭气泵,完成一次定量进料。
[0036] 实施例2
[0037]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化加料装置,在第一气缸3与第一盖板5之间设置第一弹簧4;第二气缸6和第二盖板8之间设置第二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7出于方便可设置在气缸活塞杆外部,但不影响活塞杆移动。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7主要是使气缸驱动盖板运动更稳定,封闭进料管9斜口更可靠。
[0038] 实施例3
[0039]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加料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化加料装置,结合图2,本实施例在进料管9、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处设置冷水循环机构,冷水循环机构确保进料管9、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保持较低温度,物料与管壁和盖板接触也不会融化。具体而言,
[0040] 本实施例将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与进料管9接触的一端设置为中空板,该中空板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如图2所示,第一盖板5的中空部分别连接第一进水管51、第一出水管52,第一进水管51、第一出水管52伸出箱体外部连接水源,组成一个循环水冷机构,第二盖板8也类似。
[0041] 所述的进料管9外部设置有水冷套92,该水冷套92分别连通第二进水管91和第二出水管93,第二进水管91、第二出水管93同样伸出箱体外部连接水源,组成一个循环水冷机构。
[0042] 实施例4
[0043]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酞菁铜生产反应釜,应用实施例1‑3所述的加料装置。
[0044]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