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多级混料设备

多级混料设备

申请号 CN202220928464.9 申请日 2022-04-21 公开(公告)号 CN218249915U 公开(公告)日 2023-01-10
申请人 河北六合化工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建伍; 董占良; 董雷雷; 陈建新;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级混料设备,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第一料仓及第二料仓,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的出口与多级混料组件相连,多级混料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依次 串联 的混料机,多级混料组件与熟化反应设备相连。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利用第二输送装置将 碳 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两种原料分别从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排出进入多级混料组件实现充分混合,最后进入熟化反应设备进行反应得到最终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第一料仓及用于容纳酸钠粉料的第二料仓,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
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的出口与多级混料组件相连,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依次串联的混料机,用于将第一料仓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及第二料仓的碳酸钠粉料多次混合,多级混料组件与熟化反应设备相连,用于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熟化反应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及其动机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于第一料仓的侧面,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均布设置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料斗;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一料仓的进口相连,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设置于前序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带的出口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和提升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提升机的出料口与第二料仓的进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一级混料机和二级混料机,所述第一料仓及第二料仓的出口与一级混料机的进口相连,所述一级混料机的出口设置于二级混料机的进口上方,所述二级混料机的出口与熟化反应设备的进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仓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输料带,所述输料带的上方设有护罩,所述第一料仓的出口与护罩连通,所述第一料仓为漏斗状,所述第一料仓的长度与护罩长度一致,所述输料带上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输料带的运行方向;所述搅拌轴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打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料仓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碳酸钠粉料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料仓的出口与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的外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及第一料仓下方输料带的出口下方通过导料筒与一级混料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导料筒的上方设有集气罩;所述排气管及集气罩均与尾气总管相连,所述尾气总管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尾气中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二吸塔、用于吸收氯气的三吸塔及用于净化尾气的尾吸塔,所述二吸塔的进气管与尾气总管相连,所述二吸塔的排气管与三吸塔的进气管相连,所述三吸塔的排气管与尾吸塔相连,所述尾吸塔的尾气排放;所述二吸塔内设有用于吸收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吸收液,所述三吸塔内设有用于吸收氯气的吸收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料机包括壳体及其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为U形槽,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轴及搅拌叶,所述搅拌叶间隔设置于驱动轴上,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壳体转动配合、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壳体的底部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二级混料机与一级混料机的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为T形结构,包括搅拌杆及其末端的刮板,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驱动轴相连、另一端与刮板相连,所述刮板能够紧贴壳体的内壁,用于刮除内壁上的物料。

说明书全文

多级混料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混料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很强的化性,对各种致病性生物如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有很强的杀生作用,是一种适用范围广,高效的杀菌剂
[0003] 目前,现行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工艺主要是以氰尿酸、、碳酸钠及氯气为原料合成。前序为氰尿酸与碳酸钙混合后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氰尿酸,后续为二氯氰尿酸与碳酸钠混合反应为二氯异氰尿酸钠。其中,二氯氰尿酸与碳酸钠反应前需将二者充分混合,目前是采用分批上料的方式实现混合的,鉴于二氯氰尿酸与碳酸钠均为固体,人工上料的操作方式费时费,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同时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混料设备,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多级混料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第一料仓及用于容纳碳酸钠粉料的第二料仓,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的出口与多级混料组件相连,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依次串联的混料机,用于将第一料仓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及第二料仓的碳酸钠粉料多次混合,多级混料组件与熟化反应设备相连,用于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熟化反应设备。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及其动力机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于第一料仓的侧面,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均布设置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料斗;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一料仓的进口相连,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设置于前序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带的出口端下方。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和提升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提升机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提升机的出料口与第二料仓的进口相连。
[0009] 优选的,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一级混料机和二级混料机,所述第一料仓及第二料仓的出口与一级混料机的进口相连,所述一级混料机的出口设置于二级混料机的进口上方,所述二级混料机的出口与熟化反应设备的进口相连。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料仓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输料带,所述输料带的上方设有护罩,所述第一料仓的出口与护罩连通,所述第一料仓为漏斗状,所述第一料仓的长度与护罩长度一致,所述输料带上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输料带的运行方向;所述搅拌轴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打散。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料仓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碳酸钠粉料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料仓的出口与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口相连。
[0012]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外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及第一料仓下方输料带的出口下方通过导料筒与一级混料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导料筒的上方设有集气罩;所述排气管及集气罩均与尾气总管相连,所述尾气总管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
[0013] 优选的,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尾气中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二吸塔、用于吸收氯气的三吸塔及用于净化尾气的尾吸塔,所述二吸塔的进气管与尾气总管相连,所述二吸塔的排气管与三吸塔的进气管相连,所述三吸塔的排气管与尾吸塔相连,所述尾吸塔的尾气排放;所述二吸塔内设有用于吸收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吸收液,所述三吸塔内设有用于吸收氯气的吸收液。
[0014] 优选的,所述一级混料机包括壳体及其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为U形槽,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轴及搅拌叶,所述搅拌叶间隔设置于驱动轴上,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壳体转动配合、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壳体的底部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二级混料机与一级混料机的结构相同。
[0015]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为T形结构,包括搅拌杆及其末端的刮板,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驱动轴相连、另一端与刮板相连,所述刮板能够紧贴壳体的内壁,用于刮除内壁上的物料。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利用第二输送装置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两种原料分别从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排出进入多级混料组件实现充分混合,最后进入熟化反应设备进行反应得到最终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本实用新型与前后序设备组合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混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多级混料设备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中一级混料机内部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2中洗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01‑输料带,02‑第二螺旋输送机,03‑壳体,04‑驱动轴,05‑搅拌叶,051‑搅拌杆,052‑刮板;06‑输送带;201‑第一输送装置,202‑第二输送装置,203‑第一料仓,204‑第二料仓;210‑一级混料机,220‑二级混料机;211‑传送带,212‑第一螺旋输送机,213‑提升机。
[0022] 00‑尾气总管,2‑二吸塔,3‑三吸塔,30‑喷头;5‑洗涤器,50‑进气管道;6‑第一循环,7‑第二循环泵,10‑第二循环槽,12‑第五循环泵,13‑第三循环槽,14‑尾吸塔,15‑电除雾器,16‑机,17‑喷淋组件,18‑循环泵,19‑洗水槽,20‑洗水泵,22‑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级混料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装置201、第二输送装置202、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第一料仓203及用于容纳碳酸钠粉料的第二料仓204,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01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203,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02用于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204;所述第一料仓203和第二料仓204的出口与多级混料组件相连,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依次串联的混料机200,用于将第一料仓203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及第二料仓204的碳酸钠粉料多次混合,多级混料组件与熟化反应设备相连,用于将混合后的物料输送至熟化反应设备。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前序制备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利用第二输送装置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两种原料分别从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排出进入多级混料组件实现充分混合,最后进入熟化反应设备进行反应得到最终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01包括传送带211及其动力机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于第一料仓203的侧面,所述传送带211的表面上均布设置用于容纳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料斗;所述传送带211的出料端与第一料仓203的进口相连,所述传送带211的进料端设置于前序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带06的出口端下方。利用传送带输送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可将其由低处输送至高处的第一料仓内。同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02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212和提升机213,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212的出料口与提升机213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提升机213的出料口与第二料仓204的进口相连。利用第一螺旋输送机可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提升机的进料口,再由提升机将其输送至高处的第二料仓内。采用上述结构,方便第一料仓内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及第二料仓内的碳酸钠粉料在重力作用下落至下方的多级混料组件,减少了动力消耗,设计简单方便。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级混料组件包括一级混料机210和二级混料机220,所述第一料仓203及第二料仓204的出口与一级混料机210的进口相连,所述一级混料机210的出口设置于二级混料机220的进口上方,所述二级混料机220的出口与熟化反应设备的进口相连。利用两级混料机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确保后序二氯异氰尿酸钠生产反应顺利进行。
[002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料仓203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二氯异氰尿酸湿品的输料带01,所述输料带01的上方设有护罩(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一料仓203的出口与护罩连通,所述第一料仓203为漏斗状,所述第一料仓203的长度与护罩长度一致,所述输料带01上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搅拌轴(图中未画出),所述搅拌轴的中心轴线垂直于输料带01的运行方向;所述搅拌轴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叶(图中未画出),用于将二氯异氰尿酸湿品打散。鉴于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含有一定的水分,由第一料仓排出过程中极易滞留在出口处,采用带有搅拌叶的搅拌轴可将其打散,随输料带顺利排至下方的一级混料机内。
[0028] 同时,在第二料仓204的出口下方设有用于输送碳酸钠粉料的第二螺旋输送机02,所述第二料仓204的出口与第二螺旋输送机02的进口相连。利用第二螺旋输送机可将碳酸钠粉料顺利排至下方的一级混料机内。为了方便计量二氯异氰尿酸及碳酸钠的添加量,在输料带01及第二螺旋输送机02上安装电子计量秤,能够根据工艺要求调整两种物料的投加量。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一级混料机210包括壳体03及其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壳体03的底部,所述壳体03的底部为U形槽,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驱动轴04及搅拌叶05,所述搅拌叶05间隔设置于驱动轴04上,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03的外部,所述驱动轴04的两端与壳体03转动配合、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壳体03的底部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二级混料机220与一级混料机210的结构相同。利用搅拌机构可将物料搅拌均匀,避免物料在壳体内结滞留。
[0030] 具体制作时,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叶05为T形结构,包括搅拌杆051及其末端的刮板052,所述搅拌杆051的一端与驱动轴04相连、另一端与刮板052相连,所述刮板052能够紧贴壳体03的内壁,用于刮除内壁上的物料。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壳体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同时避免物料产生挂壁现象。
[0031] 鉴于二氯异氰尿酸湿品在输送过程中会挥发含有氯气、次氯酸、三氯化氮等尾气,在传送带211的外部安装防护罩(图中未画出),所述防护罩上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02及第一料仓203下方输料带01的出口下方通过导料筒(图中未画出)与一级混料机210的进口相连,所述导料筒的上方设有集气罩(图中未画出);所述排气管及集气罩均与尾气总管00相连,所述尾气总管00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如图2所示。图1、2中虚线表示气体流向,实线表示液体流向。
[0032] 如图2所示,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尾气中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二吸塔2、用于吸收氯气的三吸塔3及用于净化尾气的尾吸塔14,所述二吸塔2的进气管与尾气总管
00相连,所述二吸塔2的排气管与三吸塔3的进气管相连,所述三吸塔3的排气管与尾吸塔14相连,所述尾吸塔14的尾气排放;所述二吸塔2内设有用于吸收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吸收液,所述三吸塔3内设有用于吸收氯气的吸收液。其中,所述二吸塔2内的吸收液为30%的盐酸溶液、液或碳酸钠溶液,三吸塔3内吸收液为配料岗位配料罐中碳酸钙和氰尿酸的混合浆液。含有次氯酸和的尾气进入二吸塔与盐酸吸收液反应,次氯酸与盐酸生成氯气,盐酸与三氯化氮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氯气,氯化铵溶于盐酸中,氯气排出进入三吸塔与混合浆液中的碳酸钙反应,实现吸收氯气的目的。
[0033]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尾气总管00与洗涤器5的进气管相连,所述洗涤器5内盛有用于吸收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的吸收液,所述洗涤器5的出液管与二吸塔2的进液口相连,用于向二吸塔内输入吸收液;所述洗涤器5的排气管与三吸塔3的进气管相连。如图4所示,所述洗涤器5的中部设有进气管道50,所述吸收液盛装于洗涤器5的管壁与进气管道
50之间,所述进气管道50的顶部设有进气口、底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洗涤器5的管壁底部设有进液管、管壁上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洗涤器5的下部管壁上;所述洗涤器5的底部与第三循环槽13连通,所述第三循环槽13通过第五循环泵12及管路与洗涤器5的进液管相连,所述第三循环槽13内盛有吸收液,用于吸收尾气中的次氯酸和三氯化氮。由于洗涤器的体积不大,不能容纳较多盐酸吸收液,利用第三循环槽缓存一部分盐酸,方便为二吸塔及时补充盐酸吸收液。利用吸收液可预先吸收尾气中的次氯酸和三氯化氮,在降低后续尾气处理量的同时,还能够为二吸塔提供盐酸吸收液。
[0034] 具体设计时,所述二吸塔2的进气管设置于底部、排气管设置于顶部,所述二吸塔2的中上部设有喷淋管22,所述喷淋管22通过第一循环泵6及管路与二吸塔2的底部出液管相连;所述二吸塔2的内部设有填料,所述喷淋管22设置于填料的上方;所述三吸塔3的进气管设置于底部、排气管设置于顶部;所述三吸塔3的内部设有填料,所述填料的上方设有喷头30,所述喷头30通过第二循环泵7及管路与第二循环槽10相连,所述第二循环槽10与三吸塔
2的底部连通;所述三吸塔2的排气管通过风机16与尾吸塔14的底部相连,所述尾吸塔14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17,所述喷淋组件17的下方设有填料,所述尾吸塔14的底部通过循环水泵18及管路连通循环水池,所述喷淋组件17与循环水池的出水管相连。以上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5]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电除雾器15,所述尾吸塔14的顶部排气管与电除雾器15相连,所述电除雾器15的底部与洗水槽19连通,洗水槽19通过洗水泵20和管路与电除雾器15的上部相连,所述电除雾器15的顶部设有放空管。其中,所述电除雾器15的底部与洗水槽19连通。利用尾吸塔对处理后的尾气进一步净化,经过上述多级吸收塔处理后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尾气最后进入电除雾器去除尾气中的小液滴。
[003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利用传送带将前序制备的二氯异氰尿酸湿品输送至第一料仓,利用第二输送装置将碳酸钠粉料输送至第二料仓,两种原料分别从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排出进入下方两个串联的混料机内,通过两次混合的物料最后进入熟化反应设备进行反应得到最终产品二氯异氰尿酸钠。同时,排出的尾气经多级吸收处理后,净化后的尾气能够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减小了大气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尾吸塔用水通过循环水泵与循环水池内的水实现了水循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7]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