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导流结构

申请号 CN202111073710.3 申请日 2021-09-14 公开(公告)号 CN113800458B 公开(公告)日 2023-06-23
申请人 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绍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液体导流结构,属于导流结构领域,包括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设有内管,且内管的上方设有插针套筒,所述内管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针管,且针管顶端贯穿插针套筒,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外管顶端低于内管顶端,所述内管底端低于外管底端,所述外管、内管、针管与插针套筒的横截面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插针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突刺部,所述针管顶端设有第二突刺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内管与外管结合使用,有效避免所需导流的液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外管顶端低于内管顶端,所述内管底端低于外管底端,且内管的上方设有插针套筒,所述内管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针管,且针管顶端贯穿插针套筒,所述外管、内管、针管与插针套筒的横截面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插针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突刺部,所述第一突刺部的设置便于所述插针套筒插入盛放液体的瓶体瓶口;所述针管顶端设有第二突刺部,所述第二突刺部的设置便于所述针管插入所述盛放液体的瓶体瓶口;所述液体导流结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所述瓶体,连接座与所述安装座底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端面开设有槽口,且所述槽口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上设有螺纹连接头并通过螺栓固定,且所述螺纹连接头顶端面开设有上螺纹槽,所述瓶体底端螺纹连接在所述上螺纹槽中,使用时,将所述螺纹连接头放在所述槽口中的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上,再通过螺栓将二者固定,随后将所述瓶体瓶口旋入所述上螺纹槽中,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安装与拆卸瓶体;所述槽口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第二环形台阶,且所述第二环形台阶上设有限位环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插针套筒底端固定在所述限位环顶端中心处,所述限位环的设置能够确保其顶端中心的所述插针套筒位置被限定无法随意移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液体导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具体是一种液体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导流结构的作用是把液体或气体按照设定好的流路导向一定位置,其主要安装在填料顶部或某一高度上将液体或气体进行导流。
[0003] 现有导流结构在对液体进行导流时存在如下问题:所需导流的液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且不便设定容量的上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液体导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导流结构,通过设置的内管与外管结合使用,有效避免所需导流的液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便于设定容量的上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液体导流结构,包括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设有内管,且内管的上方设有插针套筒,所述内管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针管,且针管顶端贯穿插针套筒。
[0007] 通过设置的内管与外管结合使用,有效避免所需导流的液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便于设定容量的上限。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存在间隙。
[0009] 该间隙用以传播空气。
[0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顶端低于内管顶端,所述内管底端低于外管底端。
[0011] 该设置便于让液体能够持续流出。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内管、针管与插针套筒的横截面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13] 该设置确保外管、内管、针管与插针套筒上下一一对应。
[0014]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针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突刺部。
[0015] 第一突刺部的设置便于插针套筒插入盛放液体的瓶体瓶口
[0016]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管顶端设有第二突刺部。
[0017] 第二突刺部的设置便于针管插入盛放液体的瓶体瓶口。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 由于采用了内管与外管结合使用,能够让液体自动流出来,且能够通过外管设定容量的上限,具体为:将针管与插针套筒均从瓶口插入瓶体中,瓶体中的液体一部分通过插针套筒中的针管进入内管,再从内管流出进入进液盒中。另一部分液体进入针管与插针套筒之间的间隙,再途径连接座进入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最后从外管底端开口流出,而液体流出的过程中,空气从外管底端开口进入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并从间隙途径连接座进入瓶体中,当进液盒中的液面到达外管底端开口处时,外界空气无法继续进入间隙,此时的液体不再流出,进而避免瓶体中的液体被污染,而在进液盒中的液体被使用时,进液盒中的液面下降,液体继续流出直到液面再次到达外管底端开口处,从而有效避免瓶体中的液体被外界环境所污染。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瓶体与连接座的结合视图;
[002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结构的整体结构视图;
[002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图2中A的放大图。
[0023] 图中:1、安装座;101、第一环形台阶;102、螺纹连接头;103、上螺纹槽;104、第二环形台阶;105、下螺纹槽;106、槽口;2、瓶体;3、进液盒;4、连接座;5、外管;6、内管;7、针管;8、插针套筒;80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液体导流结构,包括连接座4,且连接座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管5,外管5的内部设有内管6,且内管6的上方设有插针套筒8,内管6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针管7,且针管7顶端贯穿插针套筒8。通过设置的内管6与外管5结合使用,有效避免所需导流的液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便于设定容量的上限。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内管6与外管5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用以传播空气。
[0026]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5顶端低于内管6顶端,内管6底端低于外管5底端。该设置便于让液体能够持续流出。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外管5、内管6、针管7与插针套筒8的横截面圆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该设置确保外管5、内管6、针管7与插针套筒8上下一一对应。
[0028] 在本实施例中:插针套筒8的顶端设有第一突刺部。第一突刺部的设置便于插针套筒8插入盛放液体的瓶体2瓶口。
[0029] 在本实施例中:针管7顶端设有第二突刺部。第二突刺部的设置便于针管7插入盛放液体的瓶体2瓶口。
[0030]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顶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瓶体2,连接座4与安装座1底端可拆卸连接。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的顶端面开设有槽口106,且槽口106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台阶101,第一环形台阶101上设有螺纹连接头102并通过螺栓固定,且螺纹连接头102顶端面开设有上螺纹槽103,瓶体2底端螺纹连接在上螺纹槽103中。使用时,将螺纹连接头102放在槽口106中的第一环形台阶101上,再通过螺栓将二者固定,随后将瓶体2瓶口旋入上螺纹槽103中,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安装与拆卸瓶体2。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槽口106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第二环形台阶104,且第二环形台阶104上设有限位环801并通过螺栓固定,插针套筒8底端固定在限位环801顶端中心处。限位环801的设置能够确保其顶端中心的插针套筒8位置被限定无法随意移动。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的底端面开设有下螺纹槽105,连接座4顶端螺纹连接在下螺纹槽105内部。该设置便于安装与拆卸连接座4。
[003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前,首先将瓶体2的瓶口旋入螺纹连接头102的上螺纹槽103中,旋入过程中,针管7与插针套筒8均从瓶口插入瓶体2中。然后,瓶体2中的液体一部分通过插针套筒8中的针管7进入内管6,再从内管6流出进入下方设置的进液盒3中。另一部分液体进入针管7与插针套筒8之间的间隙,再途径连接座4进入内管6与外管5之间的间隙,最后从外管5底端开口流出,而液体流出的过程中,空气从外管5底端开口进入内管6与外管5之间的间隙,并从间隙途径连接座4进入瓶体2中,当进液盒3中的液面到达外管5底端开口处时,外界空气无法继续进入间隙,此时的液体不再流出,进而避免瓶体2中的液体被污染,而在进液盒3中的液体被使用时,进液盒3中的液面下降,液体继续流出直到液面再次到达外管5底端开口处。
[0035]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