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硬厚层地质条件下的动加油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044683.6 申请日 2023-08-17 公开(公告)号 CN117263130A 公开(公告)日 2023-12-22
申请人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刘洪林; 曹中宗; 夏阳; 孙郡庆; 于海军; 王宏志; 单成方; 秦剑云; 曹文祥; 康海通; 田家辉; 闫海天; 甄文元; 王海洋; 张燕;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硬厚 煤 层地质条件下的 风 动加油装置,包括:油桶,内部装载有油脂,且所述油桶上开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油口;油管,所述油管通过连接头可拆卸地与所述出油口相连接;外部气压管和连接管,所述外部气压管一端与 压缩机 相连通,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进气口可拆卸地相连接;其中,当外部气压由进气口导入所述油桶内时,所述油桶内部的油脂被气压压缩而导出所述出油口。该加油装置能够方便取出油桶内的油脂,省时省 力 ,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而且连接管与进气口可拆卸地连接,大大方便了油桶更换操作,提高了加油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双硬厚层地质条件下的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桶(110),内部装载有油脂(200),且所述油桶(110)上开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111)和出油口(112);
油管(120),所述油管(120)通过连接头(160)可拆卸地与所述出油口(112)相连接;
外部气压管(130)和连接管(140),所述外部气压管(130)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另一端与连接管(14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160)与所述进气口(111)可拆卸地相连接;
其中,当外部气压由进气口(111)导入所述油桶(110)内时,所述油桶(110)内部的油脂(200)被气压压缩而导出所述出油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60)包括:
本体部(161),其内部限定出运动腔(1611);
移动部(162),适配在所述运动腔(1611)中,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腔(1611)的延伸方向(Y)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
多个伸缩部(163),可移动地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Y)的径向方向(X)的所述本体部(161)上,所述伸缩部(16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部(162)相抵止,所述伸缩部(163)的另一端能够在伸出所述本体部(161)外的伸出位置和收缩于所述本体部(161)内的收缩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其中,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处于伸出位置;
夹紧部(164),与所述本体部(161)相连接,配置为当所述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时,所述夹紧部(164)与所述伸缩部(163)将所述本体部(161)密封紧固连接在所述进气口(111)中;
其中,所述本体部(161)上开设有通气孔(165),其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外侧并与连接管(140)相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内侧并与所述油桶(11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164)与所述本体部(16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当所述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时,所述夹紧部(164)位于所述本体部(161)在进气口(111)的外侧,所述伸缩部(163)处于伸出位置且位于所述本体部(161)在进气口(111)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162)包括沿着延伸方向(Y)布置的第一移动体(1621)、第二移动体(16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和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的中间过渡体(1622),且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的外径尺寸;其中,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抵止在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上,且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抵止在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或者中间过渡体(1622)上,且处于伸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60)部还包括:限位机构(166),
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61)与所述移动部(162)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用于限定所述移动部(162)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66)包括:
开设于所述本体部(161)上且与所述运动腔(1611)相连通的活动槽(1661)和限位槽(1662);
移动柱(1663),与所述移动部(162)固定连接,且适配在所述活动槽(1661)内;
弹性限位柱(1664),沿着径向方向(X)可弹性伸缩地连接在所述移动部(162)的外周壁上,且能够在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限位槽(1662)相适配以限定所述移动部(162);
第二弹性件(1665),连接在所述移动部(162)与所述运动腔(1611)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162)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665)使得所述移动部(162)产生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163)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631),配置为当所述伸缩部(163)由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631)使得所述伸缩部(163)产生由伸出位置朝向收缩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20)位于所述油桶(110)内的部分下延至所述油桶(110)的桶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20)包括:硬质部(121)和柔性部(122),
所述硬质部(121)位于所述油桶(110)内,柔性部(122)位于所述油桶(110)外,其中,所述硬质部(121)与所述柔性部(122)在所述出油口(112)处通过连接头(160)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部(121)的底部设于折弯头(1211),且所述折弯头(1211)的开口与所述油桶(110)的底壁不相对。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双硬厚层地质条件下的动加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采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采掘工作面,综掘机、采煤机、胶带输送机等众多设备均需使用大量的齿轮油、液压油。现有的加油方式为:每次使用的时候需要一名工人用吊挂将其吊起,再由两名工人扶住油桶将其倾斜才能将油脂倒出。但是每桶油脂重达170多公斤,在普通煤层工况下操作起来已经十分不方便,既费时又费,且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极其危险;而且在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井下巷道强矿压显现剧烈震动,剧烈震动会影响加油装置的正常使用,如何在震动的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方便更换油桶以高效地对设备进行加油也是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简易方便拆装且加油方便的矿用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用以解决煤矿井下设备加齿轮油、液压油的效率与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0004]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包括:
[0005] 油桶,内部装载有油脂,且所述油桶上开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油口;
[0006] 油管,所述油管通过连接头可拆卸地与所述出油口相连接;
[0007] 外部气压管和连接管,所述外部气压管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所述进气口可拆卸地相连接;
[0008] 其中,当外部气压由进气口导入所述油桶内时,所述油桶内部的油脂被气压压缩而导出所述出油口。
[0009]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需要使用油桶内部的油脂时,由压缩机压缩外部空气进入外部气压管中,使得外部气压导入进气口,外部气压聚集在油脂液面上部,随着油桶内的高压气体的聚集,在油桶内部内形成高压,根据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原理,油脂经由油管流出并进入指定容器。该加油装置能够方便取出油桶内的油脂,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而且连接管与进气口可拆卸地连接,大大方便了油桶更换操作,提高了加油效率。
[001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1]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头包括:
[0012] 本体部,其内部限定出运动腔;
[0013] 移动部,适配在所述运动腔中,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腔的延伸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
[0014] 多个伸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径向方向的所述本体部上,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部相抵止,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能够在伸出所述本体部外的伸出位置和收缩于所述本体部内的收缩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其中,当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处于伸出位置;
[0015] 夹紧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配置为当所述本体部插接至所述进气口中时,所述夹紧部与所述伸缩部将所述本体部密封紧固连接在所述进气口中;
[0016] 其中,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通气孔,其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外侧并与连接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内侧并与所述油桶相连通。
[0017]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夹紧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当所述本体部插接至所述进气口中时,所述夹紧部位于所述本体部在进气口的外侧,所述伸缩部处于伸出位置且位于所述本体部在进气口的内侧。
[0018]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移动部包括沿着延伸方向布置的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体和所述第二移动体的中间过渡体,且所述第一移动体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移动体的外径尺寸;其中,当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抵止在所述第一移动体上,且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抵止在所述第二移动体或者中间过渡体上,且处于伸出位置。
[0019]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头部还包括:限位机构,
[0020] 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移动部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用于限定所述移动部的位置。
[0021]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0022] 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上且与所述运动腔相连通的活动槽和限位槽;
[0023] 移动柱,与所述移动部固定连接,且适配在所述活动槽内;
[0024] 弹性限位柱,沿着径向方向X可弹性伸缩地连接在所述移动部的外周壁上,且能够在所述移动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以限定所述移动部;
[0025] 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移动部与所述运动腔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移动部产生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
[0026]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伸缩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配置为当所述伸缩部由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伸缩部产生由伸出位置朝向收缩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
[0027]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油管位于所述油桶内的部分下延至所述油桶的桶底。
[0028]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油管包括:硬质部和柔性部,
[0029] 所述硬质部位于所述油桶内,柔性部位于所述油桶外,其中,所述硬质部与所述柔性部在所述出油口处通过连接头相连通。
[003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硬质部的底部设于折弯头,且所述折弯头的开口与所述油桶的底壁不相对。
[0031]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33]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35]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0036] 图4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0037] 图5为图3中的B‑B向剖视图。
[0038] 附图标记列表:
[0039] 油脂200;
[0040] 加油装置100;
[0041] 油桶110;
[0042] 进气口111;
[0043] 出油口112;
[0044] 油管120;
[0045] 硬质部121;
[0046] 折弯头1211;
[0047] 柔性部122;
[0048] 外部气压管130;
[0049] 连接管140;
[0050] 柔性管141;
[0051] 硬质管142;
[0052] 通断150;
[0053] 连接头160;
[0054] 本体部161;
[0055] 运动腔1611;
[0056] 移动孔1612;
[0057] 移动部162;
[0058] 第一移动体1621;
[0059] 中间过渡体1622;
[0060] 第二移动体1623;
[0061] 安装槽1624;
[0062] 伸缩部163;
[0063] 第一弹性件1631;
[0064] 夹紧部164;
[0065] 通气孔165;
[0066] 限位机构166;
[0067] 活动槽1661;
[0068] 限位槽1662;
[0069] 移动柱1663;
[0070] 弹性限位柱1664;
[0071] 第二弹性件1665;
[0072] 第三弹性件1666;
[0073] 密封圈167;
[0074] 油壶170;
[0075] 气压计180;
[0076] 流量计190;
[0077] 延伸管200;
[0078] 径向方向X;
[0079] 延伸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0080]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1]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82]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包括:
[0083] 油桶110,内部装载有油脂200,且所述油桶110上开设有与内部相连通的进气口111和出油口112;
[0084] 油管120,所述油管120通过连接头160可拆卸地与所述出油口112相连接;
[0085] 外部气压管130和连接管140,所述外部气压管130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另一端与连接管14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160与所述进气口111可拆卸地相连接;
[0086] 其中,当外部气压由进气口111导入所述油桶110内时,所述油桶110内部的油脂200被气压压缩而导出所述出油口112;例如,外部气压管130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由空气压缩机将外部空气进行压缩形成高压气体而导入外部气压管130中,再由外部气压管130流动至连接管140中,由连接管140导入油桶110内,从而在油桶110内形成高压环境。
[0087] 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油桶110内部的油脂200时,由压缩机压缩外部空气进入外部气压管130中,使得外部气压导入进气口111,外部气压聚集在油脂200液面上部,随着油桶110内的高压气体的聚集,在油桶110内部内形成高压,根据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原理,油脂200经由油管120流出并进入油壶170中。该加油装置能够方便取出油桶内的油脂,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而且连接管与进气口可拆卸地连接,大大方便了油桶更换操作,提高了加油效率。
[0088]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头160包括:
[0089] 本体部161,其内部限定出运动腔1611;
[0090] 移动部162,适配在所述运动腔1611中,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运动腔1611的延伸方向Y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
[0091] 多个伸缩部163,可移动地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Y的径向方向X的所述本体部161上,所述伸缩部16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部162相抵止,所述伸缩部163的另一端能够在伸出所述本体部161外的伸出位置和收缩于所述本体部161内的收缩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其中,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处于伸出位置;
[0092] 夹紧部164,与所述本体部161相连接,配置为当所述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时,所述夹紧部164与所述伸缩部163将所述本体部161密封紧固连接在所述进气口
111中;
[0093] 其中,所述本体部161上开设有通气孔165,其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外侧并与连接管140相连通,其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气口111内侧并与所述油桶110相连通;
[0094] 当需要将连接管140与油桶110的进气口111相连接时,先将连接头160的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然后移动移动部162并使其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多个所述伸缩部163均由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再通过加紧部与多个伸缩部
163一起配合将连接头160固定密封在所述进气口111中;当需要将连接管140与油桶的进气口111相分离时,先将移动部162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处,在此过程中,多个所述伸缩部163均由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最后将连接头160从油桶110的进气口111中取出;通过该连接头160能够大大简化连接管140与进气口111之间的连接方式,而且连接快捷方便,大大提高该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的工作效率。
[009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气孔165由本体部161的上端延伸至其下端,由于要保证通气孔165的密封性,故而通气孔165设置的位置不能与其他腔室相连通(例如,运动腔1611、与伸缩部163相适配的移动孔1612),且所述通气孔165包括多个并沿着所述本体部16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0096] 为了提高本体部161与进气口11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夹紧部164与进气口111之间设置密封圈167,用于密封本体部161与进气口111之间的间隙。
[0097]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油桶110的桶壁厚度较小,故而采用常规的螺纹连接方式实现连接管140与油桶110之间的密封连接较为困难,故而需要上述连接头160方便连接管140与油桶110之间灵活地拆装连接。
[0098]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夹紧部164与所述本体部16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当所述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时,所述夹紧部164位于所述本体部161在进气口111的外侧,所述伸缩部163处于伸出位置且位于所述本体部161在进气口111的内侧;
[0099] 例如,在夹紧部164上开设螺纹孔,而在本体部16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在所述本体部161插接至所述进气口111中时,多个伸缩部163运动至伸出位置并抵止在进气口111的内壁上,通过旋拧夹紧部164并抵止在进气口111的外壁上,从而将插接头固定在进气口111中;其中,在进气口111处开设下沉槽,密封圈167套设在本体部161上并适配在下沉槽内,且位于夹紧部164的下端,通过夹紧部164压紧密封圈167从而密封进气口111。
[010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头16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硬质部1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头与所述柔性部122固定连接;
[0101] 通过设置连接头160可以方便硬质部121与柔性部122之间的连接。
[0102]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移动部162包括沿着延伸方向Y布置的第一移动体1621、第二移动体16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和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的中间过渡体
1622,且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的外径尺寸;其中,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抵止在所述第一移动体1621上,且处于收缩位置;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伸缩部163抵止在所述第二移动体1623或者中间过渡体1622上,且处于伸出位置;
[0103] 也就是说,第一移动体1621、第二移动体1623的外径均为等径杆状结构,而中间过渡体1622的外径为渐变弧形状结构,即由第一移动体1621的外径尺寸逐渐过渡至第二移动体1623的外径尺寸;通过将移动部162设计成上述结构,可以在移动部162沿着延伸方向Y向下运动过程中,伸缩部163开始由于第一移动体1621的外周壁相抵止逐渐沿着中间过渡体1622在延伸方向Y上运动而与第二移动体1623的外周壁相抵止;在此过程中,多个伸缩部
163由收缩位置逐渐向外伸出并最终运动至伸出位置;通过将移动部162设计成上述结构,可以将移动部162在延伸方向Y的运动转化为伸缩部163在径向方向X上的运动。
[0104]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头160部还包括:限位机构166,
[0105] 其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61与所述移动部162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用于限定所述移动部162的位置;通过设置限位机构166能够保持移动部162在第二位置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伸缩部163在伸出位置的可靠性。
[0106]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机构166包括:
[0107] 开设于所述本体部161上且与所述运动腔1611相连通的活动槽1661和限位槽1662;
[0108] 移动柱1663,与所述移动部162固定连接,且适配在所述活动槽1661内;
[0109] 弹性限位柱1664,沿着径向方向X可弹性伸缩地连接在所述移动部162的外周壁上,且能够在所述移动部162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限位槽1662相适配以限定所述移动部162;也就是说,在移动部162上开设有安装槽1624,且弹性限位柱1664设置在安装槽1624内,在安装槽1624内设置第三弹性件1666,其一端与安装槽162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限位柱1664固定连接;当弹性限位柱1664位于运动腔1611内时,压缩第三弹性件1666使其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向力;当弹性限位柱1664与移动部162沿着延伸方向Y运动至限位槽1662时,弹性限位柱1664在第三弹性件1666的弹性力作用下与限位槽1662相适配,从而限定移动部162的位置;当需要释放移动部162的位置时,由限位槽1662处沿着径向方向X向运动腔内部推动弹性限位柱1664,此时压缩第三弹性件1666,当弹性限位柱1664位于运动腔1611内时,在下文所述的第二弹性件1665的作用下与移动部162一同沿着延伸方向向上运动;例如,第三弹性件1666为压缩弹簧。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弹性限位柱1664也可以为弹片结构,通过弹片本身的弹性结构实现弹性限位柱1664与限位槽1662进行配合,同样地也是由限位槽1662处沿着径向方向X向运动腔内部推动弹性限位柱1664以释放移动部162的位置。
[0110] 第二弹性件1665,连接在所述移动部162与所述运动腔1611之间,配置为当所述移动部162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665使得所述移动部162产生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例如,第二弹性件1665为压缩弹簧,其设于所述运动腔1611内且位于所述移动部162的下端,当所述移动部162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665被压缩使得所述移动部162产生由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例如,第二弹性件1665为压缩弹簧。
[0111] 例如,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活动槽1661设于限位槽1662的上端,且活动槽1661和限位槽1662均设于本体部161的上端。
[0112] 也就是说,当需要将移动部162的位置固定时,移动柱1663沿着活动槽1661的延伸方向Y向下运动,弹性限位柱1664沿着运动腔1611的腔壁运动,直至移动部162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限位柱1664与限位槽1662的位置相对,并且弹性限位柱1664弹出至限位槽1662中而将移动部162的位置(第二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二弹性件1665被压缩产生使得所述移动部162向第一位置处运动的弹性趋向力;当需要将移动部162的位置解除时,波动弹性限位柱1664使其由限位槽1662运动至运动腔1611中,此时,移动部162在第二弹性件
1665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处;通过上述限位机构166能够有效限制所述移动部162的位置,方便可靠。
[0113]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伸缩部163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631,配置为当所述伸缩部163由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631使得所述伸缩部163产生由伸出位置朝向收缩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
[0114] 例如,第一弹性件1631为压缩弹簧,其套设在所述伸缩部163上,其一端与伸缩部16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运动腔1611固定连接,当所述伸缩部163由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631被压缩使得所述伸缩部163产生由伸出位置朝向收缩位置运动的弹性趋向力。
[0115]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通断阀150,
[0116] 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40上,配置为用于导通或者阻断压缩气体由外部气压管130导入油桶110内;
[0117] 通过设置通断阀150可以灵活控制外部气压管130与油桶110之间的导通与关闭,继而控制油桶110内油脂200的导出,即当需要将油脂200导出时,打开通断阀150,而当不要油脂200导出时,关闭通断阀150即可。
[0118]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断阀150为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
[0119]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控制器
[0120] 其与所述通断阀150相耦接,配置为控制所述通断阀150的导通与关闭从而导通或者阻断压缩气体由外部气压管130导入油桶110内;
[0121] 当需要使用油桶110内部的油脂200时,由控制器控制通断阀150打开,使得外部气压导入进气口111,外部气压聚集在油脂200液面上部,随着油桶110内的高压气体的聚集,在油桶110内部内形成高压,根据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原理,油脂200经由油管120流出并进入指定容器;当不需要使用油桶110内部的油脂200时,由控制器控制通断阀150关闭。该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100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且安全可靠。
[0122]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管140与所述油桶110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连接管140位于所述油脂200的液面之上;
[0123] 例如,连接管140与油桶110之间通过密封圈167相连接,而将连接管140至于油脂200的液面之上可以使得外部气压直接在油桶110的上部空间形成高压环境,避免高压气体导入油脂200中。
[0124]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油管120位于所述油桶110内的部分下延至所述油桶110的桶底;
[0125] 这样可以避免随着油脂200液面的降低油管120被裸露在油脂200液面的上端,从而影响油管120导出油脂200,可以使得油管120尽可能将油桶110内的油脂200导出干净。
[0126]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油管120包括:硬质部121和柔性部122,
[0127] 所述硬质部121位于所述油桶110内,柔性部122位于所述油桶110外,其中,所述硬质部121与所述柔性部122在所述出油口112处通过连接头160相连通;
[0128] 硬质部121与所述柔性部122分别连接在连接头160的两侧,硬质部121可以起到定形的作用,将硬质部121设于油桶110内,可以方便油管120直接插入油脂200中直至油桶110底部,更加方便地对油脂200进行导出,而柔性部122可以更加灵活地操作其形状,方便将油脂200导出至油壶170中;尤其地,在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井下巷道强矿压显现剧烈震动,即使油桶发生晃动,由于油管120位于油桶外部的部分与油桶之间通过柔性部122进行连接,使得油桶110能够与油壶在震动过程中彼此不影响,避免在震动情况下油桶110晃动带动柔性部122晃动造成漏油情况发生。
[0129]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连接管140也包括为柔性管141和硬质管142,硬质管142与所述柔性管141分别连接在连接头160的两侧,在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井下巷道强矿压显现剧烈震动,即使油桶发生晃动,由于外部气压管130与油桶110之间通过柔性管141进行连接,使得外部气压管130能够与油桶110在震动过程中彼此不影响,避免在震动情况下油桶110晃动带动连接管140晃动造成连接管140或者外部气压管130损坏而造成漏气情况发生;而位于油桶110内部的连接管140为硬质管142。
[013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硬质部121的底部设于折弯头1211,且所述折弯头1211的开口与所述油桶110的底壁不相对。
[0131] 通过设置折弯头1211可以避免硬质部121的端头与油桶110的桶底直接接触,从而影响油管120的导通。
[0132]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气压计180,
[0133] 其设于所述通断阀150与所述油桶110之间,配置为监测外部气压经由通断阀150进入油桶110的气压信息;从而方便实时监测进入油桶110内的气压值。
[0134]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流量计190,
[0135] 其设于所述油管120上,配置为监测油脂200在油管120内的流量信息,从而方便实时监测油脂200排出油桶110的流量值。
[0136]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用于双硬厚煤层地质条件下的风动加油装置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发明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