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432459.9 | 申请日 | 202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9176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4-12-24 |
申请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李继满; 夏选莉; 李作庆; 陈俊秋; 魏忠明; 刘涛; 许国龙; 朱欢; 万顺昌; 岳峰; 矣光武; 石侃; 杨宏宽; 关云捷; 王俊淳; 杨浩远; 李连攀; 杨明锦; 李文杰; 张雄; 郭兆明; 杨荣针; 毕成; 孔亚娟; | 第一发明人 | 李继满 |
权利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云南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阔时路96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678400 |
主IPC国际分类 | B66C23/06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66C23/06 ; B66C23/62 ; B66C23/64 ; B66C23/88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仉玉新; |
摘要 | 本 申请 涉及 电网 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车载吊装装置和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车载吊装装置包括 支撑 件和吊臂组件,支撑件包括转动端和第一固定结构;吊臂组件包括吊臂主体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吊臂主体的第一端通过转动销轴连接所述转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吊臂主体;其中,所述吊臂主体能够以所述转动销轴为轴心相对所述支撑件在工作位与折叠收纳位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对接以将所述吊臂主体 锁 定于所述工作位。相比于 现有技术 ,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可折叠,能达到便携的效果。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载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车载吊装装置和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吊装装置出现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吊装装置能够利用机械吊臂将重物吊起,过去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力完成的搬运任务,现在只需少数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完成。为了移动方便,目前出现了与车辆相结合的车载吊装装置,这类吊装装置的吊臂通常直接固定在支撑座上,吊臂吊起的重物可以随着支撑座的升降而升降,随车辆的移动而移动。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主要是提供车载吊装装置和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能提供可折叠收拢的便携车载吊装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吊装装置,车载吊装装置包括支撑件和吊臂组件,支撑件包括转动端和第一固定结构;吊臂组件包括吊臂主体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吊臂主体的第一端通过转动销轴连接所述转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吊臂主体;其中,所述吊臂主体能够以所述转动销轴为轴心相对所述支撑件在工作位与折叠收纳位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对接以将所述吊臂主体锁定于所述工作位。 [0005]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支杆和卡槽中一者,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另一者,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以支撑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吊臂主体之间。 [000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设置于不同位置,所述支杆的一端设置于不同的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吊臂主体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至不同的所述工作位。 [0007]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于车辆,另一端设有所述转动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接件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转动销轴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吊臂主体的第一端设置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所述转动销轴穿过于所述吊臂主体的第一端,两个所述卡接件的上端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所述卡槽,所述吊臂主体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杆。 [0008]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臂主体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垂直;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形成有避让通槽,所述第一插孔设置于所述避让通槽的一端,所述避让通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 [0009]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杆体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所述外套杆包括套接部,所述套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套杆一端,所述外套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杆体,所述内套杆的一端活动套设于所述套接部内;所述内套杆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套接部设有多个第三插孔,所述吊臂主体还包括第一插销,多个所述第三插孔沿所述外套杆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销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以及任一所述第三插孔中、以将所述内套杆与所述外套杆锁定。 [0010]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吊装装置还包括索具组件,所述索具组件包括吊装绳和绞绳件,所述内套杆远离所述套接部的一端设有牵引部,所述绞绳件设置于所述外套杆,所述吊装绳的一端卷设于所述绞绳件,所述吊装绳的另一端架设于所述牵引部,所述吊装绳的另一端用于拉拽物体。 [0011]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吊装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驱动件,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绞绳件。 [0012]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支杆,所述支杆包括转动轴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一端用于对接所述卡槽,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杆体能够以所述转动轴为轴心转动。 [001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采用如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载吊装装置,包括吊臂组件展开步骤和吊臂组件收拢步骤。 [0014]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利用支撑件对吊臂组件以及吊起的物体进行支撑,支撑件与吊臂主体能够以转动销轴为轴相对转动,通过在支撑件和吊臂组件上分别设置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能够在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时,将吊臂主体相对支撑件转动到工作位,并以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对接将吊臂主体相对支撑件锁定在工作位,从而使车载吊装装置能正常工作。而在不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时,能够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拆分,从而使吊臂主体相对支撑件转动到折叠收纳位,实现车载吊装装置的折叠收拢,能提升车载吊装装置的可用性。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位于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位于折叠收纳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三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0024] 1、车载吊装装置;2、支撑件;21、支撑杆;22、转动端;221、第一插孔;23、卡接件;231、卡槽;232、避让通槽;3、吊臂组件;31、吊臂主体;32、第一杆体;321、第四插孔;33、第二杆体;331、内套杆;332、第二插孔;333、牵引部;334、外套杆;335、套接部;336、第三插孔; 337、索具固定件;34、支杆;341、转动轴;342、第三杆体;4、索具组件;41、吊装绳;42、绞绳件;5、第一插销;6、转动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方式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方式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7]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0028] 在电力施工和运维作业中,工作人员经常需要携带各种重型抢修工具和材料到现场。这些工具和材料往往体积庞大,重量有时超过50公斤,甚至达到100公斤以上,给运输和搬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的搬运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搬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长期负重作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此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一些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跌落等意外情况,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特别是在35kV及以下的柱上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关键设备的更换作业中,由于设备位置较高且不易接近,搬运和安装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工作人员需要攀爬至高处进行操作,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又要确保设备不受损坏,这对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0029]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吊装装置出现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自然也能够应用于电力作业领域。吊装装置能够利用机械吊臂将重物吊起,过去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协力完成的搬运任务,现在只需少数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完成。为了移动方便,目前出现了与车辆相结合的车载吊装装置,这类吊装装置的吊臂通常直接固定在支撑座上,吊臂吊起的重物可以随着支撑座的升降而升降,随车辆的移动而移动。 [0030] 目前常见的吊装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其支撑座和吊臂通常直接固定,使得吊装装置无论在使用时还是闲置时都会占用较大空间。在车辆移动时,支起的吊臂在空中摆动,在占用较大活动空间的同时,还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0032] 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位于工作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位于折叠收纳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第三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吊装装置1,该车载吊装装置1可以包括支撑件2和吊臂组件3。其中,吊臂组件3用于吊起物体,支撑件2用于支撑吊臂组件3以及被吊臂组件3吊起的物体。支撑件2可以包括转动端22和第一固定结构。吊臂组件3可以包括吊臂主体31和第二固定结构。 [0034] 吊臂主体3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转动销轴6连接至转动端22,第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于吊臂主体31。其中,吊臂主体31能够以转动销轴6为轴心,相对支撑件2在工作位与折叠收纳位之间转动。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对接以将吊臂主体31锁定于工作位。当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拆分时,吊臂主体31可以相对支撑件2以转动销轴6为轴心转动至折叠收纳位。 [0035]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利用支撑件2对吊臂组件3以及吊起的物体进行支撑,支撑件2与吊臂主体31能够以转动销轴6为轴相对转动,通过在支撑件2和吊臂组件3上分别设置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能够在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工作位,并以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对接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锁定在工作位,从而使车载吊装装置1能正常工作。而在不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能够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拆分,从而使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折叠收纳位,实现车载吊装装置1的折叠收拢,能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可用性。 [0036] 具体地说,吊臂主体31连接转动端22的一端具体可以设有第四插孔321,转动销轴6活动插接在第一插孔221与第四插孔321中,从而将第一插孔221与第四插孔321接插连接。 使吊臂主体31和支撑件2在被转动插销连接的同时,能够灵活地相对转动。 [0037]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结构可以包括支杆34和卡槽231中的一者,第二固定结构可以包括支杆34和卡槽231中的另一者。支杆34的一端能够与卡槽231卡接配合,从而能支撑于支撑件2和吊臂主体31之间。 [0038] 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通过支杆34与卡槽231的卡接配合关系,可拆卸地支撑于支撑件2和吊臂主体31之间,在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工作位,并以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对接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锁定在工作位,从而使车载吊装装置1能正常工作。而在不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能够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拆分,从而使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折叠收纳位,实现车载吊装装置1的折叠收拢,能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可用性。 [0039] 可选地,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可以包括卡槽231,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其中一者包括支杆34,支杆34可拆卸地支撑于支撑件2和吊臂主体31上的卡槽231中。 [0040]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包括卡槽231的情况,支杆34可以直接从而支撑件2和吊臂主体31上的卡槽231中拆卸,从而不再支撑与支撑件2和吊臂主体31之间。 [0041]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槽231的数量具体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槽231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当支杆34的一端设置于不同的卡槽231内时,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至不同的工作位。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能够控制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不同的位置,从而能适应不同的吊装需求,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泛用性。 [0042] 可选地,支杆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杆34可以对接不同位置的卡槽231,提升将吊臂主体31锁定在工作位的稳定性。 [0043]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包括支撑杆21,支撑杆21一端固定于车辆,另一端设有转动端22和第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固定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卡接件23,卡接件23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接件23相向间隔设置。卡接件23上设置有第一插孔221,转动销轴6的两端连接于第一插孔221,吊臂主体31的第一端设置两个卡接件23之间,转动销轴6穿过于吊臂主体31的第一端。两个卡接件23的上端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卡槽231,吊臂主体31转动连接有支杆34。 [0044] 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载吊装装置1的结构,利用支撑杆21将车载吊装装置1与车辆相对固定。其中,转动销轴6与吊臂主体31插接,并与第一插孔221连接,从而在将吊臂主体31和支撑杆21连接的同时,使吊臂主体31和支撑杆21能够相对活动。并且利用卡接件23对应吊臂主体31的下侧设置卡槽231,使支杆34能够通过固定于不同的卡槽231中调整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杆21抬起的角度,以控制起吊高度,能适应不同的吊装需求,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泛用性。 [0045] 可选地,除了附图1~7所示的结构外,还可以存在支杆34设置在支撑杆21上、卡槽231在吊臂主体31上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卡接件23设置在吊臂主体31,且卡槽231开设在卡接件23的下端。 [0046] 可选地,支杆34可以是间隔设置双杆,双杆之间有横杆连接,当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位于工作位时,横杆设置于卡槽231内,从而平衡且稳定地支撑于吊臂主体31和支撑件2之间。 [0047]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吊臂主体3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杆体32和第二杆体33,第一杆体32的一端连接转动端22,第一杆体32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二杆体33的一端,第二杆体33与第一杆体32垂直设置。两个卡接件23之间可以形成有避让通槽232,第一插孔221设置于避让通槽232的一端,避让通槽232的长度小于第一杆体32的长度。 [0048] 参阅图1、图2、图4,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第一杆体32和第二杆体33形成L型的吊臂主体31,在支杆34与卡槽231对接从而支撑与吊臂主体31和支撑杆21之间时,第一杆体32和第二杆体33能够配合支杆34形成稳定性良好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使车载吊装装置1在进行吊装作业时更为稳定耐用。在支杆34与卡槽231拆卸时,吊臂主体31能够以转动销轴6为轴心自然向下转动,且两个卡接件23之间的避让通槽 232正好能够避让第一杆体32,使第一杆体32转动至至少部分被避让通槽232容纳,此时第二杆体33下垂,从而能够使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移动至折叠收纳位,实现车载吊装装置 1的折叠收拢。 [0049]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杆体33具体可以包括内套杆331和外套杆334,外套杆334可以包括套接部335,套接部335设置于外套杆334一端,外套杆33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杆体32,内套杆331的一端活动套设于套接部335内。内套杆331设有第二插孔332,套接部335可以设有多个第三插孔336,吊臂主体31还包括第一插销5,多个第三插孔336沿外套杆334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插销5用于插设于第二插孔332以及任一第三插孔336中,从而能将内套杆331与外套杆334锁定。 [0050]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调节与第一插销5接插的第三插孔336,达到使内套杆331与外套杆334伸缩的效果,从而改变第二杆体33的外轮廓长度,从而能增加车载吊装装置1的吊装距离。在吊臂主体31与支撑杆21之间形成的角度不等于90°时,改变第二杆体33的外轮廓长度还可以改变吊装物体的高度,使车载吊装装置1能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使用需求,能增加车载吊装装置1的泛用性。 [0051] 可选地,第二插孔3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三插孔33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该情况下,同样能够通过更换第一插销5插接的位置来改变第二杆体33的外轮廓长度。同理地,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二插孔332、第三插孔336均可为多个。 [0052]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载吊装装置1还包括索具组件4,索具组件4可以包括吊装绳41和绞绳件42,内套杆331远离套接部335的一端设有牵引部333,绞绳件42设置于外套杆334,吊装绳41的一端卷设于绞绳件42中,吊装绳41的另一端架设于牵引部333,吊装绳41远离绞绳件42的另一端用于拉拽物体。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能以牵引部333为支点,利用锁具组件实现物体的吊装。 [0053]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吊臂主体31可以包括有索具固定件337,索具固定件337设置于吊臂主体31远离牵引部333的一端,用于连接索具组件4。其中,索具固定件337可以通过插接、螺接等方式与索具组件4可拆连接,实现索具组件4可更换的效果,有利于索具组件4的更换和维护。索具固定件337亦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与索具组件4固定连接,从而将索具组件4与吊臂主体31稳定固定连接,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进行吊装作业时的稳定性。 [0054]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载吊装装置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驱动件,控制器连接驱动件,驱动件驱动连接绞绳件42。控制器可以包括人机接口,车载吊装装置1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接口向控制器输入吊装指令,从而利用控制器控制驱动件,以控制车载吊装装置1根据操作人员需求进行工作。 [0055] 例如:人机接口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操作人员操作的客户端通过通信接口连接控制器,进而能向控制器输入吊装高度参数,使控制器根据吊装高度参数控制驱动件驱动绞绳件42工作,以通过绞入吊装绳41使吊装绳41连接的物体升高到与吊装高度参数对应的位置。 [0056]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结构可以为支杆34,支杆34可以包括转动轴341和第三杆体342,第三杆体342的一端用于对接卡槽231,转动轴341设置于第三杆体342的另一端,第三杆体342能够以转动轴341为轴心、平行转动平面转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支杆34的第三杆体342能够以转动轴341为轴心转动,从而使第三杆体342远离转动轴341的另一端活动至与不同的卡槽231对应的位置,或是使第三杆体342远离转动轴341的另一端活动至与卡槽231拆分的位置。在第三杆体342远离转动轴341的另一端不与卡槽231对接时,第三杆体342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从而能在车载吊装装置1折叠收拢时降低占用的空间,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便携性能。 [0057] 考虑到电力检修车辆的特性,并针对电力领域中吊装物体的需求,可以将车载吊装装置1吊装物体的高度设定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一高度范围既能满足绝大多数电力设施维护的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过高的结构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安全隐患。 [0059] 为适应不同体积和重量的物体的吊装需求,可以将研发一种可调吊臂系统。牵引部333与支撑杆21之间的距离以设置在0.9米至1.5米之间,且第三插孔336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从而能通过3孔定位销眼实现吊臂主体31长度的调节,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这种设计将使车载吊装装置1能够轻松应对各种现场情况,提高作业效率。 [0060] 根据安全生产的要求,可以把车载吊装装置1的最大起重量控制在500公斤,常用起重量设定为300公斤。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大部分电力设备的吊装需求,又降低了因超载使用带来的风险。为了满足最大起重量、常用起重量以及吊装高度的需求,索具组件4中吊装绳41的直径可以被设置为4~6mm,吊装绳41的长度可以为4~5米,以确保足够的承载力和操作范围。 [0061] 优选地,吊装绳41的直径可以被设置为5mm,吊装绳41的长度可以为4.5米。 [0062] 车载吊装装置1的驱动件可以为额定功率为12v~24v的电动电机,使车载吊装装置1可以直接利用车载电瓶供电或者加装可携带电瓶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车载吊装装置1的机动性,还可以减少对外部电源的依赖。电动电机的额定功率设计将考虑到能效和可靠性,能够确保在大部分环境和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0063] 车载吊装装置1还可配置有膜片自动刹车系统的安全辅助设施,确保负载在升降、悬空时的稳定性,并在需要时提供自锁功能,大幅度提高作业安全性。 [0066]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吊装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方式并不以图8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0067] S100:吊臂组件3展开步骤。 [0068] 在利用车载吊装装置1进行吊装作业前,吊臂组件3的吊臂主体31以转动销轴6为轴心,相对支撑件2进行转动,从而从折叠收纳位转动至工作位,随后利用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对接,以将吊臂主体31锁定在工作位,使车载吊装装置1从折叠收拢的闲置状态变为可以进行吊装作业的工作状态,锁定在工作位的吊臂主体31能够用于执行吊装作业。 [0069] S200:吊臂组件3收拢步骤。 [0070] 在利用车载吊装装置1完成吊装作业后,先将对接的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拆分,解除吊臂主体31的锁定,使相对支撑件2位于工作位的吊臂主体31能够以转动销轴6为轴心转动,进而能从工作位转动至折叠收纳位,从而实现吊臂组件3的收拢,使车载吊装装置1从可以进行吊装作业的工作状态变为折叠收拢的闲置状态。 [0071]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利用支撑件2对吊臂组件3以及吊起的物体进行支撑,支撑件2与吊臂主体31能够以转动销轴6为轴相对转动,通过在支撑件2和吊臂组件3上分别设置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能够在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工作位,并以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对接将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锁定在工作位,从而使车载吊装装置1能正常工作。而在不需要使用车载吊装装置1时,能够将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拆分,从而使吊臂主体31相对支撑件2转动到折叠收纳位,实现车载吊装装置1的折叠收拢,能提升车载吊装装置1的可用性。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