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法律事件 | 授权; 有效期届满; |
专利有效性 | 失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请号 | CN201020632173.2 | 申请日 | 201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2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申请人 | 杨礼琚; | 申请人类型 | 其他 |
发明人 | 杨礼琚; | 第一发明人 | 杨礼琚 |
权利人 | 杨礼琚 | 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当前权利人 | 杨礼琚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辽宁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中南路中林园2号二单元8层1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16015 |
主IPC国际分类 | B66C3/02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66C3/02 ; B66C3/12 ; B66C3/18 ; B66C3/16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1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5 | 专利文献类型 | U |
专利代理机构 | 专利代理人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类型的反剪式抓斗,其特征是:由横梁、颚板或爪具、剪把和铰接轴等主要部件组成基本斗体。颚板或爪具和剪把连在一起,由铰接轴铰接在横梁上,当两剪把以相反的方向向下摆动时,抓斗闭合,而当两剪把相对向上合拢时,抓斗则打开。通过在横梁和剪把上设置的 滑轮 组和闭合 钢 丝绳 的缠绕所组成的增 力 滑轮组以及与支持 钢丝绳 的配合,构成了双索或四索反剪式抓斗和反剪式木材抓斗;而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起升电动葫芦或卷扬机,便可构成反剪式电动 马 达抓斗;通过在横梁上设置液压传动装置便可构成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抓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横梁1、一个左半斗体2、一个右半斗体3、两套横梁滑轮组5、两套剪把滑轮组6;采用铰接轴4将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共同或分开铰接在横梁1上;横梁滑轮组5设置在横梁1两端;剪把滑轮组6分别安设在左、右半斗体的剪把2a和剪把3a的端部;采用一根闭合绳7将四套滑轮组緾绕组成抓斗的开闭机构; |
||
说明书全文 | 反剪式多类型抓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抓斗,是配属于起重机的取物装置;是对各种物料进行抓取、并进行装载、卸载和堆积等各种作业时所使用的抓斗。 背景技术[0002]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抓斗仍为传统的撑杆式抓斗。近年来,已有一些新型的抓斗在开发使用,也还有一些新的专利技术出现,但都未能打破传统撑杆式抓斗的市场优势地位。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新型抓斗或新技术虽然有了不少的改进和创新,但其本身仍存在着妨碍它们获得推广应用的严重缺点.。下面将对现有各种有代表性的抓斗按它们的主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做出分析和比较。 [0003] 第一类:传统撑杆式抓斗。传统撑杆式抓斗的主要特征是斗体的四周有四根长撑杆,每根撑杆的上端与上承梁(头架)铰接,下端与颚板铰接。传统撑杆式抓斗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便和工作比较可靠,在工作过程中较少因出现故障而导致作业中断的情况。其缺点是: [0004] 1.结构复杂,制造和维修困难,寿命短。这是由于抓斗上的铰接点太多,除了通常的两颚板与下承梁的铰接点外,尚有四根撑杆的八个铰接点以及上承梁和下承梁上用于固定两滑轮组支架的铰接点,甚至闭合绳的固定端也是铰接点。这些铰接点由于是分布在立体空间位置,又因为它的机构是由多个杆件铰接而成,制造时必须要求撑杆上的各个铰接点的相对位置以及铰接轴承的配合都达到正确,否则就不能使抓斗的打开和闭合动作正常进行。但由于这些铰接点的相互中心距很大,并且又相互关联约束,制造时很难对 这些铰接点的轴承孔做到精确加工,即使能够加工精确,但在工作时,由于它们都是承受重载荷并且各撑杆及其铰接点又多是位于斗体的最外侧,很容易与周围障碍物发生碰撞,致使各铰接轴承孔的位置很容易发生改变。为了补偿上述这些误差,轴承孔与轴的配合间隙需要加大。而由于配合间隙过大又会导致冲击,再加上物料颗粒的渗入,目前也还无法解决正常的润滑和密封问题,所以各铰接轴承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各铰接点的轴承实际上都是处于非理想的条件下工作,这就注定了这些铰接点不可能采用具有较长寿命的标准滚动轴承成品作为构件,因此各铰接轴承的寿命很短。而这些铰接轴承如果过度磨损或损坏,由于一般用户无法具有原制造厂的生产条件,所以修复时非常困难。实际经验表明,各铰接部位不仅是轴承孔和轴受到磨损,还有铰接部位的各个相对滑动端面也受到剧烈磨损,修理时不能仅采用更换铰轴和加补轴套这样的简单方法进行修复,它必须将铰接部位进行全部或局部切除并焊上新材料,然后再进行加工,但这样作常常连原制造厂所采用的制造尺寸和基准要素都无法準确判定。所以通常是不可能恢复到原有技术状态的,以致造成抓斗的过早报废,因而营运成本很高。 [0005] 2..斗体重心太高,工作时不够稳定,既影响生产率,又容易造成斗体损坏和缩短闭合绳的寿命。这是因为传统撑杆式抓斗的上承梁需具有相当大的重量,此外四根撑杆和上滑轮组也占有相当大的重量。当抓斗搁置在料堆上抓取物料时,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物料堆都不会是完全水平的,所以抓斗多数是处在倾斜的情况下工作,特别是在进行船舶装卸作业时,由于目前很多港口所采用的大多数抓斗起重机的设备性能有限,司机在操作时经常不能直接看到抓斗在船舱内的情况,只能按照辅助作业的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手势信号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肯定是不能保证每一操作都能准确无误,所以抓斗的重心过高时便更容易使抓斗发生倾斜或翻倒。而抓斗的倾斜或翻 倒便容易造成斗体的损坏,特别是由于闭合绳必须穿过上承梁的导向孔,所以会对闭合绳产生很大的侧压力,从而很容易对闭合绳造成大的损伤。虽然撑杆式抓斗目前已普遍装设有导绳器,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闭合绳易损坏的问题。 [0006] 第二类:以剪式抓斗为代表的新型抓斗,其基本特征是:斗体外形近似于剪刀形,构成剪式机构;两颚板的铰接点仅有一个或两个;它们的开斗方法是通过一个吊梁和四根吊索将抓斗的颚板与吊梁连接实现的。属于这类抓斗的还有:扭矩抓斗、钳式抓斗、也包括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专利技术,如:恒力剪式抓斗(CN 1587016A)和双绳反剪式抓斗(CN2110660U)等。 [0007] 这类抓斗的生要优点是:抓取能力比传统撑杆式抓斗高:抓斗结构相对简单;斗体重心较低,抓取时比较稳定;易于制造和维修;斗体和闭合绳的寿命较长。但其具有下述严重缺点: [0008] 1.使用和操作过于麻烦,工作可靠性差。这是由于这种抓斗的开斗机构的构造方式是在抓斗的上方有一个吊梁以及在斗体四周围绕着四根吊索这样的机构布置方式,这不仅显得很烦琐,并且在作业时,由于在开始抓取前需要先将吊梁和吊索降下,使其处于松弛状态。而在闭合过程中,抓斗的两个剪把却是向上升起并相对靠拢的,这样一来,吊梁或吊索就有可能在某个方向落入两剪把之间的空档里,致使其部分或全部被两剪把夹住,严重时会导致吊梁或吊索损坏,从而不得不退出作业,轻的也会缠绕斗体导致操作中断。因此起重机司机在作业时必须特别注意使闭合绳的操作与支持绳的操作相互协同,以免发生意外,而在操作撑杆式抓斗时通常不需这样做。这样的操作方式既会增加起重机司机的劳动强度,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港口的船舶装卸作业时,正如上述,若起重机司机无法直接看到抓斗状态,仅能靠辅助作业的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手势信号操作时,这种意外情 况更易发生。这是由于抓斗在船舱内并不一定都是处在理想的直立和稳定状态,实际上多数是处在倾斜状态,甚至会出现超过360°的翻滚,而抓斗和吊梁也会来回摆动和回转,状态多种多样。所以这种抓斗的操作和使用是不够方便和不够可靠的。这就是这类抓斗至今还不能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0009] 2.多数的剪式抓斗所采用的颚板铰接轴需要承受扭矩,其结构较为复杂,不易设计和制造;扭矩抓斗采用的是一种左右不对称的机构形式,抓取物料时左右两边的抓取量也不对称,其外形及其工作方式会使人感到烦琐和不习惯;钳式抓斗的闭合钢丝绳在抓取过程中会接触物料,其吊梁显得太长。上述这些也是这类抓斗不够完善之处。 [0010] 在此有必要提到其余二种与上述两类有关联的新型抓斗:①.短撑杆式抓斗(CN1850573A)②,.撑推式抓斗(CN 1271686A)。此二种抓斗同时兼有上述第一和第二两类抓斗的构造特征,在构造上比传统撑杆式抓斗更为复杂,因此它们会具有上述那些相应部分所提到的缺点。 [0011] 此外,还需提到一项有别于上述的,名为反剪式抓斗的专利(CN85200892U),此种技术的抓斗在构造上尚存在多处不够合理和不够实用的地方,所以它至今并未获得实际应用。实用新型内容 [0012]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在主要性能方面优于现有技术、并且不存在上述缺点的下述5个技术方案的抓斗: [0013] 1.技术方案1的抓斗(双索反剪式抓斗),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半斗体和右半斗体、一个横梁和四个由若干个滑轮和轴构成的滑轮组;左右两个半斗体用铰接轴共同铰接在横梁上,组成一个可容纳物料的斗体,若铰 接点是分开成两点时,铰接部位则设置有扇形齿轮对;左半斗体和右半斗体的特征是:由颚板和剪把连成一体构成,中间部位为铰接座,铰接座的上部为剪把,剪把端部设有滑轮组轴座和吊耳,铰接座的下部是颚板;其滑轮轴座孔中心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与颚板的闭合点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20°;横梁的特征是:一个其长度方向与抓斗的打开方向相同、底面为平直的承载梁,梁的横断面轮廓为槽形或矩形,两端具有安设滑轮组的轴座,中间设置有用于铰接半斗体的铰接轴座,铰接轴座的中心位置高于滑轮组轴座的中心位置;用一根闭合绳将剪把的滑轮组与横梁上的滑轮组緾绕在一起组成抓斗的闭合机构,其绳头两端用套环连接在一起;两根支持绳(或链条)分别固定在左、右剪把的吊耳上,再用套环将两根支持绳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 [0014] 2.技术方案2的抓斗(四索反剪式抓斗)的特征是:如技术方案1的抓斗,在横梁两端的滑轮组之间增加设置两个能将闭合绳单独引出的导向滑轮装置;闭合绳端导出后可直接与起重机上的卷扬机钢索连接。 [0015] 3.技术方案3的抓斗(反剪式木材抓斗):如技术方案2的抓斗,但其颚板部位是由若干个抓爪构成。 [0016] 4.技术方案4的抓斗(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的特征是:如技术方案2的抓斗,在横梁上安设有用于驱动抓斗闭合绳用的电动葫芦或组合式卷扬机以及顶架,抓斗上的闭合绳端直接固定在卷扬机的卷筒上;电动葫芦可基本上采用市场上的成品,它的安装位置是固定在顶架上;组合式卷扬机则是一种自行设计成具有特定工作性能的卷扬机构,它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联轴器和卷筒、卷筒轴承座和机座等主要部件组成,它直接安装在横梁上;顶架的特征是:具有固定在横梁上的四个支腿,支腿上部为一个装设有电气控制件的箱子,此箱子的下方设有固定电动葫芦用的座板。 [0017] 5.技术方案5的抓斗(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的特征在于:具有:左半斗体和右半斗体、一个装设有液压站、液压缸和电液控制元件的全套电动液压系统的横梁;左、右两个半斗体用铰接轴分开铰接在横梁上,组成一个可容纳物料的斗体;左、右半斗体的特征是:由剪把和颚板连成一体构成,中间是铰接座,铰接座的上部是剪把,下部是颚板,剪把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液压缸活塞杆端的活塞杆座,顶部设有固定支持绳的吊耳,剪把端部的活塞杆座孔中心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与颚板的闭合点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20°;活塞杆座的顶面设有防护盖板;横梁的特征是:一个其长度方向与抓斗的打开方向相同、底面平直和四周封闭的箱形梁;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铰接座;梁的内部装设有由液压站和电气和液压控制元件和进出管线元件,顶部设置有液压缸和固定液压缸用的座架以及可以与与起重机相连接的连接座;横梁顶面是可拆卸的、其四周有封闭囲边的盖板。 [0018]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9] 1.技术方案1的抓斗的效果:①.可以提高抓斗的抓取性能。这可以在对比现有的剪式抓斗中看出。由于本抓斗与现有的剪式抓斗产生抓取力的方法都是要籍助于剪把发出相对于铰接点的闭合力矩,闭合力矩越大,意味着抓取力越大,也就是抓取性能越好。但闭合力矩的产生,除了同样是依靠增力滑轮组的作用所产生的闭合力矩外,还应该考虑其它因素。相比之下,本抓斗对闭合力矩的产生尚具有三方面的有利因素:a.本抓斗借助于横梁的作用,在抓斗开始抓取时便已获得较大的剪力臂(闭合绳各分支的合力至铰接轴中心的距离),并且在抓取过程中,在每一相互对应位置上的剪力臂都始终大于剪式抓斗的剪力臂,直至到达闭合终点时为止。而在相同条件下,剪 力臂越大,其闭合力矩也越大;b.由于剪把部位具有重量,而对剪式抓斗来说,由于抓斗闭合时需要消耗一部分闭合力矩将剪把提起,这就起到了减少产生抓斗挖掘力的不良作用,而本抓斗正好相反,工作时其剪把部位的重量是起到增加闭合力矩的作用的,这一反与一正的相差结果,会使本抓斗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效果;c.剪式抓斗中用于开斗的吊梁部件与斗体不是直接相连的,它所占用的重量对闭合力矩的产生并不起任何作用,也就是说抓斗的自身重量并不能充分被利用,而本抓斗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二者的剪把长度相同、增力滑轮组的倍率相同、闭合绳的引出长度相同、自重相同、剪把比(铰接点中心至剪把滑轮组的中心距离与铰接点中心至颚板闭合点的距离之比值)相同以及其它的条件相同时,本抓斗的抓取能力会优于现有的剪式抓斗。而现今已普遍认为,剪式抓斗在总的抓取能力方面是超过传统撑杆式抓斗的,因此可以认为本抓斗的抓取能力也会超过传统撑杆式抓斗; [0020] ②.克服了剪式抓斗开斗方式所存在的严重缺点。这是由于本抓斗所采用的开斗方式是将支持绳直接固定在抓斗剪把的最顶端,并且在抓取过程中,本抓斗的剪把是向下运动的,支持绳的松弛度会随剪把的向下运动过程自动地减小并趋向于拉直状态,所以支持绳不容易与斗体发生干扰,因而不会存在上述第二类抓斗在操作和使用时不够方便和不够可靠的严重缺点; [0021] ③.由于抓斗闭合时本抓斗的剪把是向下收拢的,并且闭合绳的引出点也很靠近铰接点,而不是如撑杆式抓斗那样是从斗体的最顶端引出的,从这样的构造特点可以看出,在与目前所有相应级别的抓斗相比,本抓斗无论是在斗体的自身高度或是再加上闭合绳引出后的总高度都会显著小于现有各种抓斗。这样的效果便是:在使用本抓斗时可以降低对起重机的提升高度要 求,从而扩大了抓斗的适用范围; [0022] ④.本抓斗的闭合绳引出时不易碰及斗体,不存在如撑杆式抓斗那样会产生加速损坏的条件,所以,本抓斗的闭合绳具有较长的寿命; [0023] ⑤.与相应级别的撑杆式抓斗相比,无论是在打开时或是闭合时本抓斗都具有较低的重心,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时的稳定性; [0024] ⑥.由于本抓斗的开斗力矩是从最大至最小,因此它具有开斗容易,而在开斗终结时又不会如现有抓斗那样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样便可避免发生如现有抓斗那样因开斗时冲击太大而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而正是由于本抓斗具有这种优点,再加上有横梁的依托,便可以容易做到在铰接装置中采用具有高抗磨性的标准滚动轴承成品作为构件,所以本抓斗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25] ⑦.由于本抓斗不需要如传统撑杆式抓斗那样设置有很多的铰接部位,所以制造和维修工作都比较容易,并且在作业时,如果抓斗与周围障碍物发生碰撞,本抓斗也不会如传统撑杆式抓斗那样因铰接部位过多而容易产生损坏或故障,这就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0026] ⑧.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本抓斗在使用、制造和维修方面的成本都会比传统撑杆式抓斗低。 [0027] 2.技术方案2的抓斗的效果是:可适用于四索起重机,并具有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效果。 [0028] 3.技术方案3的抓斗;目前获得广泛应用的木材抓斗是由撑杆式抓斗衍生出来的,而撑杆式抓斗中所固有的缺点也会存在于现有的木材抓斗中,所以,在相比之下,本技术方案的抓斗的效果也相应地等同于技术方案1的 效果,尤其在抓取特性方面,现有的木材抓斗的抓取性能是开始时最高,随着抓取进程,其抓取性能会越来越降低,从经验可知,在抓取过程中,闭合力矩是需要越来越大的,因此现有抓斗的抓取特性并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而本抓斗则可以实现在开始时便具有适当大的闭合力矩,随着抓取进程,其闭合力矩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是适应实际需要的,所以本抓斗的抓取特性会比现有的木材抓斗好。 [0029] 4.技术方案4的抓斗:目前还只有由撑杆式抓斗衍生出来的电动马达抓斗获得广泛应用,这种抓斗会同样具有撑杆式抓斗的固有缺点,所以本技术方案的抓斗的效果也与技术方案1的相应说明相同,尤其是对于采用组合式卷扬机构的电动马达抓斗的斗体高度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本抓斗所设置的卷扬机构是装设在横梁上的,在从普通抓斗衍生成电动马达抓斗后,抓斗的总体高度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由于现有的电动马达抓斗的卷扬机构是直接装设在上承梁的顶部的,其斗体相当于在最顶部直接增加了一个卷扬机,并且由于卷扬机的重量很大,这就使得它的斗体和重心高度都显得非常的高,以致产生更为不利的结果。 [0030] 5.技术方案5的抓斗:除具有技术方案1所相应说明的效果外,它还具有下述效果:①,当抓斗的开斗是通过采用支持绳的操作来实现时,驱动装置便可采用单向作用的液压缸来代替通常的双向作用液压缸,这样既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又可以延长液压系统的寿命,并且还可以节约能源;②由于液压缸的易碰撞部位设有护盖,其下方又有横梁的掩护,所以液压缸可以容易获得较多的保护,作业时液压缸不易与周围的障碍物直接碰撞而受损,而这种保护方式会比目前所采用的方式更为简单和便利;③.此种液压系统的布置方式可以容易做到将液压缸的泄漏油液收集,从而能够减少在作业时由于液压缸和液压管路的泄漏而造成环境和物料受到污染的可能性。 [0032] 附图1.技术方案1的双索反剪式双铰抓斗全开正视图(上)、闭合绳绕法图(中)、`轴侧图(下)。 [0033] 附图2.技术方案1的双索反剪式单铰抓斗全闭正视图(上)、闭合绳绕法图(中)、`轴侧图(下)。 [0034] 附图3.技术方案2的四索反剪式抓斗半开正视图(上)、闭合绳绕法图(中)、`轴侧图(下)。 [0035] 附图4技术方案3的反剪式木材抓斗全开正视图(上)、闭合绳绕法图(中)、`轴侧图(下)。 [0036] 附图5.技术方案3的反剪式木材抓斗全闭正视图(上)、`轴侧图(下)。 [0037] 附图6.技术方案4的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电动葫芦型)半开正视图(上)、闭合绳绕法图(中)、`轴侧图(下)。 [0038] 附图7.技术方案4的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组合式卷扬机型)半开正视图(上)、组合式卷扬机示例图(中)、`轴侧图(下)。 [0039] 附图8技术方案5的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全闭正视图(上)`、`轴侧图(下)。 [0040] 附图9.技术方案5的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全开正视图(上)、`轴侧图(下)。 [0041] 附图标记说明 [0042] 1;横梁,2:左半斗体,2a;左剪把,2aa:左防护式剪把,2b:左颚板,2ba;左抓爪,3;右半斗体,3a;右剪把,3aa;右防护式剪把,3b:右颚板,3ba;右抓爪,4:铰接轴,5:横梁滑轮组,6;剪把滑轮组, 7:闭合绳,8:支持绳,9:扇形齿轮,10:套环,11:导向滑轮,12:电动葫芦,13:组合式卷扬机,13a:电动机直联减速器,13b;卷筒,13c:卷筒轴承座,13d:机座,14:顶架,15:液压站,16:液压缸,17:液压缸铰接座,18: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0043] 1.技术方案1的双索反剪式抓斗 [0044] 附图1和附图2分别表示双铰式和单铰式两种双索反剪式抓斗,两种抓斗的区别在于双铰式抓斗有两个铰接点,单铰式抓斗则只有一个铰接点,此外双铰式抓斗上设有扇形齿轮9,安装时左右扇形齿轮相互啮合,以用来保证两个半斗体的开闭动作同步,单铰式抓斗则没有扇形齿轮9。此双铰式或单铰式抓斗的斗体构成方法是由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通过铰接轴4与横梁1共同铰接成一个可打开或闭合并可装卸物料的斗体;。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上的颚板和剪把连成一体,中间部位为铰接座,左半斗体2是由左剪把2a和左颚板2b组成。右半斗体3是由右剪把3a和右颚板3b组成,各剪把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剪把滑轮组6,其滑轮组轴座孔中心至铰接点中心的连线与颚板的闭合点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β不大于120°。横梁1左右两端各设有横梁滑轮组5和剪把上的剪把滑轮组6共同组成使抓斗闭合的增力滑轮组。横梁上铰接座孔中心通常需高于滑轮组轴座孔的中心位置,以便能使剪把滑轮组6与横梁滑轮组5之间具有适当的中心距,滑轮组的倍率则需按实际要求确定。四个滑轮组需用闭合钢丝绳7按附图一所示的闭合绳绕法缠绕,再用套环将钢丝绳7的两端连结在一起。此外,在两剪把端部,各用一根支持绳8连接,支持绳的端部仍采用套环连接。而抓斗的两个套环 则由起重机上的闭合索和支持索分别连接后拉动,即可实现抓斗的开闭动作。当需要将抓斗闭合时,起重机上的卷扬机将支持索放下而闭合索拉起;当需要抓斗张开时,则是拉紧支持索,同时放下闭合索。它的机构运动方式是:当抓斗闭合时,左剪把2a和右剪把3a相互分开向下摆动,而开斗时则是向上摆动相互靠拢。 [0045] 2.技术方案2的四索反剪式抓斗 [0046] 如附图3所示为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四索反剪式抓斗,其构造和机构原理与附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1(双索反剪式抓斗)相同,但在横梁1内多装设了两个导向滑轮11,并按照附图3所示的闭合绳绕法将两根闭合绳引出。这样,包括二根支持绳8一起共有四根钢丝绳引出以便能与四索起重机的闭合索及支持索分别连接。 [0047] 3.技术方案3的反剪式木材抓斗 [0048]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的反剪式木材抓斗,其构成方法与附图2所示的双索反剪式单铰抓斗相同,不同之处仅在附图2上所示的颚板2b和颚板3b这一部位改成二个适合于抓取原木用的抓爪2c和二个抓爪3c。 [0049] 在此应指出,此反剪式木材抓斗仅是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个代表性型式,因为它还可以通过改变抓爪的形状和数量的方法,以制成用于抓取其它种物料的抓斗,如矩形抓斗等。 [0050] 4.技术方案4的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 [0051] 附图6和附图7所示是本技术方案的两种型式的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这两种抓斗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从起重机上引入的电源来控制和驱动装设在抓斗上的卷扬机构,以使抓斗闭合。开斗时抓斗上的卷扬机仅需放松闭合绳7。换句话说,便是起重机是拉动抓斗上的支持绳8,而抓斗的闭合绳7则由抓斗自身的卷扬机构拉起或放下。 [0052] 本方案的两种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的型式分为电动葫芦型(附图6)和组合式卷扬机型(附图7)。电动萌芦型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是将市场上出售用于起升重物的标准电动葫芦12装在顶架14上,然后一起装在符合附图3(四索反剪式抓斗)相类似结构的横梁1上,最后从起重机上接入控制和动力电缆即可。但选购的电动萌芦必须符合本抓斗的结构和性能要求。组合式卷扬机型电动马达抓斗的构造原理和电动葫芦型电动马达抓斗相似,只是它的闭合绳驱动装置通常不是成套的标准产品,而是由多件产品组合而成的组合式卷扬机13。如附图7所示的是一种典型组合方式,它包括电动机直联减速器13a(内部合饼有电制动器,市场上有标准产品出售),齿形联轴器(装在卷筒内部,附图中未示出),卷筒 13b,卷筒轴承座13c和机座13d等。采用这些机件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卷扬机便可用来驱动抓斗的闭合绳。但这套卷扬机必须直接装在横梁1上。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组合的机组,其卷筒通常不在抓斗的中心位置,所以横梁1上的导向滑轮11也应随卷筒的位置安设。附图8上的顶架14有两个用途,一是起到顶部的保护作用,以避免支持绳触及卷扬机的薄弱部位;二是作为装设电气控制件的配电箱使用。 [0054] 采用组合式电动马达抓斗可以充分发挥抓斗的性能而不会受到电动葫芦单一产品的性能限制。 [0055] 本技术方案只提出二种基本型式的电动马达抓斗,按照反剪式电动马达抓斗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存在更多的组合方案,其电动机,减速器和卷筒等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布置方式,但它们都必须采用横梁1作为支承基础。 [0056] 5.技术方案5的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 [0057] 附图8和附图9所示为本方案的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此电动液压抓斗由横梁1、左半斗体2、右半斗体3、铰接轴4、液压站15、液压缸16、液压缸铰接座17、连接座18和支持绳8等组成。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通过铰接轴4共同与横梁1铰接成可以张开或闭合并能容纳物料的斗体。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可以相同,其上的颚板和设有防护盖板的剪把连成一体,中间部位为铰接座,左半斗体2是由左防护式剪把2aa和左颚板2b组成。右半斗体3是由右防护式剪把3aa和右颚板3b组成,左防护式剪把2aa和右防护式剪把 3aa的端部设有液压缸铰接座,端部设有吊耳,二剪把上的液压缸铰接座孔中心至铰接点中心的连线与颚板的闭合点至铰接座孔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β不大于120°。需要指出的是,横梁1不仅用于与左半斗体2和右半斗体3的铰接,还需作为装设液压站15、液压缸 16、液压缸铰接座17和连接座18之用。液压站的主要部件有电动机、液压泵、液压油箱、各种液压控制阀和液压管路等附件(附图中未示出)。横梁1应制成箱形结构,其面盖可拆卸,面盖的四周设置围边,以便能将泄漏的油收集并引入液压油箱中;横梁1内部可在长度方向制成多个隔离容器,分别用于装设液压油箱、电机-液压泵组、液压阀组以及电气控制件等。也就是要使横梁1既具有能与斗体铰接的功能,又同时是一个液压站。横梁1的顶面固定有液压缸铰接座17和连接座18。连接座18用于连接起重机。实现抓斗的打开和闭合的二个液压缸16的缸体一端与液压缸铰接座17铰接,;活塞杆端则与剪把端部的活塞杆座铰接,另有二根支持绳8分别与左、右二个剪把端部的吊耳相连,用来实现抓斗的打开。连接座18也可以直接与起重机相连接。当采用连接座18直接与起重机相连的情况下,抓斗的打开和闭合都需要具有双向作用的液压缸5的推动,但这样的连接方法则可以在起升高度较小的起重机上使用。如 果不采用连接座18,而是改用支持绳8与起重机相连,抓斗的打开则可依靠抓斗自身重量的作用,而不必靠液压缸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单向作用的液压缸来驱动,但液压控制回路需具有相应的控制功能。 [0058] 关于液压系统中需要控制两液压缸同步和液压系统的保护等方法,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以采用,无须在本说明书中闸述。在此应指出,此反剪式电动液压抓斗的技术方案中仅提出了通用的型式,它还可以开发成其它型式的抓斗。其方法是将颚板2b和颚板3b改为两个抓爪或多个抓爪,这样便可如上述的技术方案3的反剪式木材抓斗那样成为另一种型式的木材抓斗,如电动液压木材抓斗和电动液压矩形抓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