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及其工艺

申请号 CN202211053527.1 申请日 2022-08-30 公开(公告)号 CN115611036A 公开(公告)日 2023-01-17
申请人 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孟小明; 张在水; 杨俊;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及其工艺,涉及 汽车 内饰加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 机架 ,所述机架上移动连接有上料台,所述机架上活动连接有输送组件,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上料台移动的驱动源,所述上料台包括承载台以及两个滑动连接于承载台上的移动台,所述承载台与移动台上均设置有 定位 标识,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台滑动的驱动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下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并与加热台相对的移动架、分别活动连接于移动架相对两侧上的活动架,以及设置于活动架上的夹爪。本申请能够使夹爪与毡布之间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移动连接有上料台(3),所述机架(1)上活动连接有输送组件,且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上料台(3)移动的驱动源(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3)包括承载台(301)以及两个滑动连接于承载台(301)上的移动台(302),所述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上均设置有定位标识,所述承载台(30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台(302)滑动的驱动件(6),且所述移动台(302)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所述移动台(302)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移动台(302)分别延伸出承载台(301)相对的两端,且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上的定位标识共同组成与毡布相匹配的标识区域(8),当所述移动台(302)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所述移动台(302)均收纳至承载台(301)下方;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下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并与加热台(2)相对的移动架(11)、分别活动连接于移动架(11)相对两侧上的活动架(12),以及设置于活动架(12)上的夹爪(13),所述移动架(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架(12)向靠近或远离液压机(37)方向移动的第一动(15),所述移动架(1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架(12)沿平行于移动台(302)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二动力(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302)沿垂直于移动台(302)的滑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与承载台(301)相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架(17)分别与毡布两侧相对,所述支撑架(17)的上表面与移动台(302)上表面齐平,所述移动台(302)上设置有供支撑架(17)沿移动台(302)移动方向移动的让位槽(18),且所述支撑架(17)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20),所述承载台(301)上设置有带动同步带(20)传动以使同步带(20)上端朝远离承载台(301)方向移动的动力源,所述同步带(20)上设置有能够与毡布下表面相抵的抵接柱(24),且所述同步带(20)上设置有联动组件,当所述同步带(20)传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抵接柱(24)向远离毡布另一侧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7)上的联动板(25),以及设置于同步带(20)上的弹性件(26),所述弹性件(26)与抵接柱(24)相连,且所述联动板(25)上设置有与抵接柱(24)相对的倾斜面(27),当所述抵接柱(24)向远离承载台(301)方向移动时,所述抵接柱(24)与倾斜面(27)相抵,且所述倾斜面(27)带动抵接柱(24)挤压弹性件(26)以使抵接柱(24)向远离毡布另一侧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6)包括设置于同步带(20)上的连接套(261)、滑动连接于连接套(261)内的滑动杆(262),以及设置于连接套(261)与滑动杆(262)之间的弹簧(263),所述滑动杆(262)与抵接柱(24)相连,所述滑动杆(26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移动台(302)的移动方向,所述弹簧(263)给予滑动杆(262)向靠近毡布另一侧方向移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柱(24)连接有转动轴(31),所述转动轴(31)转动连接于滑动杆(262)上,且所述滑动杆(262)与联动板(25)之间设置有驱动转动轴(31)转动的转动件(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2)包括设置于转动轴(31)上的第一锥齿轮(321)、转动连接于滑动杆(262)上的第二锥齿轮(322)、与第二锥齿轮(322)同轴转动的转动齿轮(323),以及与联动板(25)连接的联动齿条(324),所述联动齿条(324)沿联动板(25)的倾斜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锥齿轮(321)与第二锥齿轮(322)啮合,所述转动齿轮(323)与联动齿条(324)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13)包括基座(131)、第一夹板(132)以及活动连接于基座(131)上的第二夹板(133),所述基座(131)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夹板(133)向靠近第一夹板(132)方向移动的移动气缸(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齿牙(36)。
9.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毡布上料装置的毡布上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毡布放置在上料台(3)的标识区域(8)处,使驱动源(4)带动上料台(3)移动至加热台(2)上方;
步骤二:移动架(11)向下移动至与上料台(3)相对;
步骤三:驱动件(6)带动上料台(3)上的两个移动台(30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毡布边缘露出;
步骤四:第二动力(16)驱动活动架(12)向靠近毡布方向运动以使夹爪(13)夹持毡布;
步骤五:驱动源(4)带动上料台(3)移动至与加热台(2)相错开,使加热台(2)对毡布进行加热;
步骤六:毡布加热后,第一动力(15)带动活动架(12)与毡布向靠近液压机(37)方向移动使毡布与液压机(37)相对;
步骤七:夹爪(13)将毡布松开使毡布落至液压机(37)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汽车内饰如顶棚、地毯等部位在制造过程中,通常是将毛毡、玻纤毡等毡布进行加热,再将加热过的毡布送至液压机上进行液压成型,并且为了提高内饰的隔音,耐磨等性能,会将多种毡布在液压机上复合液压成型。
[0003] 相关技术中复合材料内饰的生产线,包括液压机,液压机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加热台,加热台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机架上向靠近或远离加热台滑动连接有上料台,且机架上设置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机架上的移动架、以及设置于移动架相对两侧上的夹爪,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料台滑动的驱动源,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架活动的动组。
[0004] 毡布先放置于上料台上,上料台带动毡布滑动至加热台上方,输送组件驱动移动架向下移动至与毡布相对,并驱动夹爪对毡布相对的两端进行夹持,且上料台滑回原位,输送组件夹持毡布使毡布靠近加热台进行加热后,移动架将毡布运送至液压机上,液压机相对两侧上料的毡布在液压机上重叠,液压机对毡布进行液压成型。
[0005]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毡布放置于上料台上时可能会歪斜,使夹爪与毡布之间发生错位,影响夹爪对毡布的夹持效果,使得毡布在输送至液压机的过程中可能掉落。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使夹爪与毡布之间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及其工艺。
[0007] 本申请提供一种毡布上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移动连接有上料台,所述机架上活动连接有输送组件,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上料台移动的驱动源,所述上料台包括承载台以及两个滑动连接于承载台上的移动台,所述承载台与移动台上均设置有定位标识,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台滑动的驱动件,且所述移动台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所述移动台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移动台分别延伸出承载台相对的两端,且承载台与移动台上的定位标识共同组成与毡布相匹配的标识区域,当所述移动台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所述移动台均收纳至承载台下方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下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并与加热台相对的移动架、分别活动连
接于移动架相对两侧上的活动架,以及设置于活动架上的夹爪,所述移动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架向靠近或远离液压机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所述移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架沿平行于移动台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二动力。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毡布放在标识区域使毡布与上料台之间的位置确定,然后通过驱动源带动上料台移动至与输送组件相对的位置上,再通过驱动件带动两个移动台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使毡布两端暴露,使夹爪与毡布之间不易发生错位,且夹爪夹持毡布时不易与移动台干涉,提高夹爪对毡布的夹持效果。
[0009] 可选的,所述移动台沿垂直于移动台的滑动方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承载台相固定,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毡布两侧相对,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与移动台上表面齐平,所述移动台上设置有供支撑架沿移动台移动方向移动的让位槽,且所述支撑架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带动同步带传动以使同步带上端朝远离承载台方向移动的动力源,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能够与毡布下表面相抵的抵接柱,且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联动组件,当所述同步带传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抵接柱向远离毡布另一侧的方向移动。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步带带动抵接柱移动,且通过联动组件带动抵接柱向远离承载台方向移动时,同时向远离毡布的另一侧移动,从而给予毡布两侧展平的作用力,使毡布在移动台移动的过程中不易褶皱。
[0011] 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联动板,以及设置于同步带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抵接柱相连,且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与抵接柱相对的倾斜面,当所述抵接柱向远离承载台方向移动时,所述抵接柱与倾斜面相抵,且所述倾斜面带动抵接柱挤压弹性件以使抵接柱向远离毡布另一侧的方向移动。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面的设置带动抵接柱挤压弹性件,从而实现抵接柱的移动。
[0013]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同步带上的连接套、滑动连接于连接套内的滑动杆,以及设置于连接套与滑动杆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动杆与抵接柱相连,所述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移动台的移动方向,所述弹簧给予滑动杆向靠近毡布另一侧方向移动的趋势。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能够使滑动杆与联动板相对时始终与联动板抵接,并能够承受联动板对滑动杆的挤压力。
[0015] 可选的,所述抵接柱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滑动杆上,且所述滑动杆与联动板之间设置有驱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件。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抵接柱转动,从而使抵接柱能够进一步带动毡布展平。
[0017]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于转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滑动杆上的第二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同轴转动的转动齿轮,以及与联动板连接的联动齿条,所述联动齿条沿联动板的倾斜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转动齿轮与联动齿条啮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接柱与联动板抵接并沿联动板倾斜面移动时,带动与联动齿条你和的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以及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抵接柱转动。
[0019] 可选的,所述夹爪包括基座、第一夹板以及活动连接于基座上的第二夹板,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第二夹板向靠近第一夹板方向移动的移动气缸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气缸驱动第二夹板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板方向移动,能够使夹爪夹持或放开毡布。
[0021]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齿牙。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牙使得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对毡布夹持的更加稳定。
[0023] 一种毡布上料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毡布放置在上料台的标识区域处,使驱动源带动上料台移动至加热台
上方;
步骤二:移动架向下移动至与上料台相对;
步骤三:驱动件带动上料台上的两个移动台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毡布边缘
露出;
步骤四:第二动力驱动活动架向靠近毡布方向运动以使夹爪夹持毡布;
步骤五:驱动源带动上料台移动至与加热台相错开,使加热台对毡布进行加热;
步骤六:毡布加热后,第一动力带动活动架与毡布向靠近液压机方向移动使毡布
与液压机相对;
步骤七:夹爪将毡布松开使毡布落至液压机上。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通过将毡布放置在标识区域能够提高毡布放置于上料台上位置的准确性,从而
使夹爪对毡布进行夹持时不易发生错位的情况,并且通过移动移动台能够在夹爪夹持毡布时对夹爪进行让位,提高夹爪对毡布的夹持效果;
2.支撑架能够对毡布进行支撑,并且通过抵接柱的移动带动毡布展平,从而使得
夹爪夹持毡布时毡布不易呈褶皱状态,从而使毡布在加热时更加均匀,提高毡布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上料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套的剖视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加热台;3、上料台;301、承载台;302、移动台;4、驱动源;41、丝杆;42、驱动电机;43、连接;5、活动腔;6、驱动件;7、驱动气缸;8、标识区域;9、导向条;10、导向槽;11、移动架;12、活动架;13、夹爪;131、基座;132、第一夹板;133、第二夹板;
14、移动电机;15、第一动力;151、螺杆;152、转动电机;16、第二动力;161、液压缸;17、支撑架;18、让位槽;19、同步辊;20、同步带;21、同步电机;22、同步轴;23、通槽;24、抵接柱;25、联动板;26、弹性件;261、连接套;262、滑动杆;263、弹簧;27、倾斜面;28、限位块;29、限位槽;30、止脱块;31、转动轴;32、转动件;321、第一锥齿轮;322、第二锥齿轮;323、转动齿轮;
324、联动齿条;33、退位槽;34、薄板;35、移动气缸;36、齿牙;37、液压机;38、连接座;39、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毡布上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毡布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加热台2,加热台2通过内置电热丝进行加热,机架1上沿直线方向向靠近或远离加热台2方向移动连接有上料台3,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上料台3移动的驱动源4。上料台3用于将毡布运送至加热台2处,且上料台3能够滑动至加热台2正上方,机架1上还活动连接有能够对毡布进行夹持输送的输送组件。
[0029] 参照图2和图3,上料台3包括一个承载台301以及两个移动台302,两个移动台302分别滑动连接于承载台301相对的两侧,承载台301呈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以使得承载台301具有开口朝向的活动腔5,移动台302呈方形结构并滑动连接于承载台301的活动腔5内。当上料台3位于加热台2正上方时,移动台302位于加热台2上方且移动台302不与加热台2干涉。
[0030] 参照他2和图4,其中,本实施例的驱动源4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丝杆41,以及固定于机架1上驱动丝杆41转动的驱动电机42,且机架1上具有供丝杆41转动的空槽,承载台301底部固定有延伸至空槽内并与丝杆41螺纹连接的连接块43,使得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转动能够带动承载台301向靠近或远离加热台2的方向移动。
[0031] 移动台30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承载台301的移动方向,且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台302滑动的驱动件6。具体的,驱动件6包括固定于承载台301底面的驱动气缸7,驱动气缸7具有两个且两个驱动气缸7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移动台302固定,两台驱动气缸7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承载台301的移动方向,且两台驱动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两台驱动气缸7能够驱动两个移动台302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0032] 参照图3,为了提高移动台302移动时的稳定性,承载台301相对的两侧侧内壁上固定有导向条9,移动台302侧壁上开设有供导向条9滑动的导向槽10,导向条9在导向槽10内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驱动气缸7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从而使得移动台302移动时更加稳定。
[0033] 参照图2和图4,移动台302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驱动气缸7活塞杆伸出时带动两个移动台30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且当驱动气缸7活塞杆完全伸出时,移动台302处于第一状态,两个移动台302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承载台301相对的两端;当驱动气缸7活塞杆收缩时带动两个移动台302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且当驱动气缸7活塞杆完全收缩时,移动台302处于第二状态,两个移动台302相互远离的两端端壁分别与承载台301相对的两端齐平,使两个移动台302完全收纳于活动腔5内。
[0034] 参照图2,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上均具有标识,本实施例的标识为粘贴在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上的蓝色胶带,当移动台302处于第一状态时,承载台301与移动台302上的蓝色胶带共同形成标识区域8,标识区域8的尺寸与毡布的尺寸一致,从而将毡布放置于标识区域8时,毡布的中部位于承载台301上,毡布沿承载台301移动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移动台302上。
[0035] 当承载台301位于加热台2一侧时,两个移动台302均处于第二状态,将毡布放置于标识区域8后,承载台301带动移动台302一同滑动至加热台2上方,然后两个移动台302移动至第一状态,使得毡布两端能够暴露供输送组件夹持。
[0036] 参照图2和图5,输送组件包括移动架11、两个设置于移动架11相对两侧的活动架12,以及多个通过螺栓安装于活动架12上的夹爪13。移动架11上下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且移动架11与加热台2相对并始终位于加热台2上方,移动架11上端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齿条,机架1上方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并固定有驱动齿轮转动的移动电机14,齿条与齿轮的传动作用带动移动架11上下移动。移动架11呈方框状结构,且移动架11朝向液压机37的一侧开口以供活动架12移动。
[0037] 两个活动架12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两个移动台302的分布方向,活动架12呈板状结构,且活动架1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承载台301的移动方向,每个活动架12远离液压机37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座38,且活动架12与移动架11之间通过连接座38进行连接。活动架12与连接座38之间具有驱动连接座38沿平行于移动台302的移动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一动力15,连接座38与活动架12之间具有驱动连接座38向靠近或远离液压机37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二动力16。
[0038] 参照图5和图6,具体的,第一动力15包括转动连接于移动架11上的螺杆151,以及安装于移动架11上驱动螺杆151转动的转动电机152,螺杆15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载台301的移动方向,连接座38螺纹连接于螺杆151外壁上,螺杆151转动带动连接座38在移动架11上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架12向靠近或远离液压机37的方向移动,且活动架12远离连接座38的一端能够滑出移动架11并伸至液压机37处。
[0039] 第二动力16包括固定于连接座38两侧上的液压缸161,液压缸161的活塞杆与活动架12相固定,液压缸161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移动台302的移动方向,且移动架11相对两侧的液压缸161的活塞杆相对。
[0040] 夹爪13包括通过固定于活动架12上的基座131,固定于活动架12上与基座131相对的第一夹板132,以及上下活动连接于基座131上的第二夹板133,第一夹板132位于基座131的下侧,第二夹板133位于第一夹板132上方。基座131上固定有移动气缸35,移动气缸35的活塞杆向下穿设过基座131与第二夹板133固定,移动气缸35能够驱动第二夹板133向靠近第一夹板132移动,使得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共同夹持毡布。且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相对的一面上均具有齿牙36,使得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能够将毡布夹持的更加稳固。
[0041] 当承载台301带动毡布移动至加热台2上方且毡布两端暴露时,齿轮转动带动移动架11向下移动至两个活动架12分别与毡布两端相对,然后液压缸161带动两个活动架1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毡布端部位于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之间。之后移动气缸35带动第二夹板133移动以使毡布相对的两端分别被移动架11两侧的夹爪13夹持。
[0042] 参照图2和图4,进一步的,每个移动台302均配合有两个支撑架17,支撑架17呈方形框架结构,两个支撑架17中点连接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移动台302的滑动方向,支撑架17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移动台302的滑动方向,两个支撑架17分别位于标识区域8相互远离的两侧,使得两个支撑架17分别与毡布的相互远离的两侧相对。支撑架17的一端固定于承载台301下表面,支撑架17相对的另一端延伸出承载台301,当移动台302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架17远离承载台301的一端端壁与移动台302远离承载台301的一端相齐平。且当移动台302处于第二状态时,夹爪13具有足够的尺寸进入移动台302上的两个支撑架17之间对毡布进行夹持。
[0043] 支撑架17上表面与移动台302上表面齐平,移动台302上开设有与支撑架17配合的让位槽18,当移动台302移动时,支撑架17相对于移动台302在让位槽18内滑动,且支撑架17相对于承载台301固定。
[0044] 参照3和图7,支撑架17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步辊19,同步辊19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支撑架17的长度延伸方向,且支撑架17两端的同步辊19上传动连接有一个首尾相连的同步带20,支撑架17上其中一个同步辊19转动能够带动同步带20传动,承载台301上设置有带动支撑架17上同步辊19转动的动力源,且同步辊19带动同步带20传动时,承载台301相对两侧的同步带20上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传动。
[0045] 移动台302上两个支撑架17上靠近承载台301一侧的同步辊19同轴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同步轴22,动力源包括固定于承载台301一侧外壁上的同步电机21,同步轴22的一端穿设出承载台301与同步电机21的输出端相连,同步电机21通过同步轴22带动两个支撑架17上的同步辊19一种转动,且移动台302内开设有供同步轴22移动的通槽23,移动台302相对承载台301移动时,同步轴22在通槽23内移动。
[0046] 参照图7和图8,同步带20上活动连接有抵接柱24,抵接柱24呈轴线与同步辊19平行的圆柱状结构,抵接柱24的顶面与支撑架17上表面齐平,且同步带20上设置有与抵接柱24配合的联动组件,当同步带20的上端向远离承载台301的方向传动时,联动组件能够带动抵接柱24倾斜向远离承载台301的方向移动,且同个移动台302上两个支撑架17上的抵接柱
24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承载台301的方向逐渐增大。
[0047] 联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架17上的联动板25,以及安装于同步带20上并与抵接柱24连接的弹性件26。具体的,联动板25固定于支撑架17上端一侧,同个移动台302上两个支撑架17的联动板25沿移动台302中线镜像对称,联动板25的上表面与支撑架17的上表面齐平,联动板25下表面位于同步带20上方。联动板25上设置有与抵接柱24相对的倾斜面27,同个移动台302上的两个联动板25倾斜面27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承载台301的方向逐渐增大。
[0048] 参照图7和图9,弹性件26包括固定于同步带20上的连接套261、滑动连接于连接套261内的滑动杆262,以及设置于连接套261与滑动杆262之间的弹簧263。连接套261与滑动杆262均呈方形结构,连接套261在同步带20上位于与联动板25倾斜面27相对的一侧,连接套261朝向联动板25的一端端壁上开设有供滑动杆262滑动的空腔,滑动杆26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移动台302的滑动方向,弹簧263位于连接套261的空腔内,弹簧263相对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套261内壁与滑动杆262端壁相连,弹簧263能够给予滑动杆262向靠近联动板25倾斜面27方向移动的趋势。
[0049] 滑动杆262远离弹簧26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滑动杆262的滑动方向,转动轴31远离滑动杆262的一端与抵接柱24的一端端壁同轴固定,且抵接柱24远离转动轴31的一端具有半球头。当同步带20带动连接套261移动至同步带20上端并与联动板25相对时,抵接柱24上的半球头抵接至联动板25的倾斜面27上,且随同步带20上端向远离承载台301的方向移动,倾斜面27将抵接柱24向靠近连接套261方向压入,并带动滑动杆262在连接套261内滑动,从而使得抵接柱24向远离承载台301方向沿倾斜面27的倾斜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与抵接柱24抵接的毡布展平。
[0050] 滑动杆262远离转动轴31的一端外壁上固定有限位块28,连接套261的空腔内壁上开设有供限位块28滑动的限位槽29,限位槽29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滑动杆262的滑动方向,且限位槽29靠近抵接柱24的一端内壁上固定有止脱块30,当滑动杆262向远离连接套261方向滑动时,止脱块30能够与限位块28相抵以限制滑动杆262完全滑出连接套261。
[0051] 参照图7和图9,进一步的,滑动杆262与联动板25之间设置有驱动转动轴31转动的转动件32。具体的,滑动杆262靠近同步带20的一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39,连接轴39朝向同步带20延伸,且连接轴39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转动轴31的轴线方向。转动件32包括固定同轴套设于转动轴31外壁上的第一锥齿轮321、固定同轴套设于连接轴39外壁的第二锥齿轮322、固定套设于连接轴39外壁上的转动齿轮323,以及与联动板25固定连接的联动齿条324。
[0052] 其中,第一锥齿轮321与第二锥齿轮322相互啮合,转动齿轮323位于第二锥齿轮322靠近同步带20的一侧,联动齿条324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联动板25倾斜面27的延伸方向。当同步带20带动抵接柱24移动至与倾斜面27抵接时,转动齿轮323与联动齿条324啮合,随同步带20移动带动转动齿轮323沿倾斜面27延伸方向移动的同时,转动齿轮323受到联动齿条324的联动而使得转动齿轮323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32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321与转动轴31转动,进而使抵接柱24在沿倾斜面27延伸方向移动的同时转动,以进一步将毡布展平。
[0053] 且连接套261朝向抵接柱24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对第二锥齿轮322以及转动齿轮323进行让位的退位槽33,使得抵接柱24向连接套261方向移动时第二锥齿轮322与转动齿轮323不与连接套261干涉。当抵接柱24移动至同步带20下端时,抵接柱24与支撑架17的内壁抵接。
[0054] 参照图8,支撑架17上还固定有与联动板25相对的薄板34,薄板34用于对毡布进行支撑。薄板34上表面与支撑架17上表面齐平,薄板34下表面位于连接套261上方不与连接套261以及转动件32干涉,且薄板34与联动板25之间具有供转动件32以及抵接柱24活动的空间。
[0055] 本方案的毡布上料装置的毡布上料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毡布放置在上料台3的标识区域8处,使毡布与标识区域8对齐,然后启动驱动电机42带动上料台3向靠近加热台2方向移动,直至上料台3位于加热台2正上方;
步骤二:启动移动电机14带动移动架11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架11两侧的夹爪13分
别与毡布相对的两端相对;
步骤三:启动同步电机21带动同步带20传动,带动抵接柱24同步移动,当抵接柱24与联动板25抵接时,联动板25带动抵接柱24向靠近连接套261方向移动,并且通过转动齿轮
323与联动齿条324的配合带动抵接柱24转动,同时使驱动气缸7活塞杆收缩带动两个移动台30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回缩至活动腔5内;
步骤四:使移动气缸35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分离后,通过
液压缸161活塞杆伸长带动移动架11两侧的夹爪13向毡布移动至毡布边缘位于第一夹板
132与第二夹板133之间,再使移动气缸35伸长以使第一夹板132与第二夹板133共同夹持毡布;
步骤五:移动电机14带动移动架11向上移动使毡布向上移动,同时关闭同步电机
21并启动驱动电机42带动上料台3往回移动至与加热台2相错开,再通过移动电机14带动毡布向下靠近加热台2移动使加热台2对毡布进行加热;
步骤六:毡布加热完成后,启动转动电机152带动活动架12向靠近液压机37方向移动,直至毡布位于液压机37的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
步骤七:使移动气缸35的活塞杆伸长以松开毡布,使毡布放置于液压机37的上压
板上以完成上料,之后启动转动电机152带动活动架12回位。
[0056]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