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的流马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932332.7 申请日 2017-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7792157A 公开(公告)日 2018-03-13
申请人 宁波市镇海丹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炳发; 吴丹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木 牛 流 马 的流马装置,包括流马及木牛,木牛设置有牛腹,牛腹的左右外侧各设置有辕,两侧辕的中后端轴接有上杠,上杠的两侧各设置有直柱,两侧的直柱下端连接有下杠,上杠及下杠的中间活动设置在转柱,转柱的下端设置有轮架,轮架中设置有马轮,轮架上设置有马蹬;上杠后侧设置 马鞍 ;两侧辕的前下端各设置有前足,两侧辕的中段内侧各设置有滑槽,辕上设置有牛秋轴,两侧辕的中后端之间设置有燕尾限位横条,两侧辕的后端为操纵手把;流马是利用200多公里栈道的高低落差而为木牛配置的辅助工具,木牛在前面,载物,人骑在流马上,以流马脚下的马蹬及马轮为方向,木牛的后足作 刹车 ;可轻松、快捷、安全地骑在流马上 滑行 而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木的流马装置,包括流马及木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牛设置有牛腹,所述牛腹的左右外侧各设置有辕,两侧所述辕的中后端设置有流马轴孔,两侧所述的流马轴孔中轴接有上杠,所述上杠的两侧各设置有直柱,两侧所述的直柱下端连接有下杠,所述上杠的中间及所述下杠的中间活动设置在转柱,所述转柱的下端设置有轮架,所述的轮架中设置有马轮,所述的轮架上设置有马蹬;所述的上杠后侧设置马鞍,所述马鞍的后下侧与所述的下杠之间设置有受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辕的前下端各设置有前足,两侧所述辕的中段内侧各设置有滑槽,所述的辕上设置有牛秋轴,两侧所述辕的中后端之间设置有燕尾限位横条,两侧所述辕的后端为操纵手把,两侧所述的辕之间连接有直限位横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腹设置有左右侧板及前后连接板和底板,所述牛腹的上侧设置有牛背,所述的牛背由前、后两盖板组成,两块所述盖板的下侧各设置有两条牛背插条,所述牛背插条的下侧设置有背盖燕尾榫,所述牛背插条的一端设置有锁槽过口,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侧各设置有与所背盖燕尾锁榫相吻合的背锁燕尾槽;前、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各设置有多个连接燕尾榫,所述左右侧板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燕尾榫相吻合相对称的燕尾连接孔;所述的左右侧板内侧各设置有牛肋,所述的牛肋为上小下大,所述的左右侧板及所述牛肋的上端各设置有轴孔,所述的轴孔中设置有后足连接轴,所述后足连接轴的两端各轴接有后足,所述的后足活动移动在所述的滑槽中;前侧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四粒牛齿,四粒所述的牛齿为两粒上牛齿及两粒下牛齿,两粒所述的上牛齿之间轴接有牛舌,两粒所述的下牛齿可锁住所述的牛舌,前所述连接板下端的所述牛舌内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出粮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腹的前端设置有牛颔,所述的牛颔中设置有牛领,所述的牛领轴接有牛头,所述牛头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牛,两侧所述的牛角之间设置有牛鞅,所述的牛鞅与两侧所述的后足之间各设置有牛绳;
两侧所述前足的下端各设置有前轮;两侧所述的前足之间设置有前足连接横条,所述的前足连接横条中下侧设置有脚连接装置,所述的脚连接装置中轴接有一脚,所述一脚的下端斜拖在地面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木的流马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牛流马,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方向有刹车,可骑着滑行的流马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诸葛亮设计并制造的“木牛流马”家喻户晓,但因时隔久远,但只剩下历史对木牛的文字记载;木牛流马已失传;学者及爱好者在1700多年中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木牛流马,有轮子的,也有腿的;许多学者及爱好者为此对木牛的结构分成二大派:轮派与腿派;对木牛流马也分成了二派: 一派为“木牛”和“流马”是分开来的两个运输工具,而另一派则以为“木牛流马”为一个整体;
本人以为:木牛流马发明在特定的时期及地理环境,多在狭窄高挂在悬崖上的下坡栈道中使用,其结构要符合灵活、安全、合理的基础上,即能爬又可推,最好是能骑着从上而下可载着粮滑行;
本人过去是个木工,后来搞机械研发已有十几年,以木工的实践经验及对机械的了解和查阅历史资料中得到灵感,终于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全卯结构可快速组装的木牛流马;
比现有的推、拉车更安全、轻松;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作为智游戏的积木及摆件,也可用在旅游业中的娱乐活动,还可作旅游纪念品,更体现出古代人的智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有方向又有刹车,可骑着载粮滑行的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
[0004] 一种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包括流马及木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牛设置有牛腹,所述牛腹的左右外侧各设置有辕,两侧所述辕的中后端设置有流马轴孔,两侧所述的流马轴孔中轴接有上杠,所述上杠的两侧各设置有直柱,两侧所述的直柱下端连接有下杠,所述上杠的中间及所述下杠的中间活动设置在转柱,所述转柱的下端设置有轮架,所述的轮架中设置有马轮,所述的轮架上设置有马蹬;所述的上杠后侧设置马鞍,所述马鞍的后下侧与所述的下杠之间设置有受力条。
[0005] 两侧所述辕的前下端各设置有前足,两侧所述辕的中段内侧各设置有滑槽,所述的辕上设置有牛秋轴,两侧所述辕的中后端之间设置有燕尾限位横条,两侧所述辕的后端为操纵手把,两侧所述的辕之间连接有直榫限位横条。
[0006] 所述的牛腹设置有左右侧板及前后连接板和底板,所述牛腹的上侧设置有牛背,所述的牛背由前、后两盖板组成,两块所述盖板的下侧各设置有两条牛背插条,所述牛背插条的下侧设置有背盖燕尾榫,所述牛背插条的一端设置有锁槽过口,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侧各设置有与所背盖燕尾锁榫相吻合的背锁燕尾槽;前、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各设置有多个连接燕尾榫,所述左右侧板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燕尾榫相吻合相对称的燕尾连接孔;所述的左右侧板内侧各设置有牛肋,所述的牛肋为上小下大,所述的左右侧板及所述牛肋的上端各设置有轴孔,所述的轴孔中设置有后足连接轴,所述后足连接轴的两端各轴接有后足,所述的后足活动移动在所述的滑槽中;前侧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四粒牛齿,四粒所述的牛齿为两粒上牛齿及两粒下牛齿,两粒所述的上牛齿之间轴接有牛舌,两粒所述的下牛齿可锁住所述的牛舌,前所述连接板下端的所述牛舌内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出粮孔。
[0007] 所述牛腹的前端设置有牛颔,所述的牛颔中设置有牛领,所述的牛领轴接有牛头,所述牛头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牛角,两侧所述的牛角之间设置有牛鞅,所述的牛鞅与两侧所述的后足之间各设置有牛绳;两侧所述前足的下端各设置有前轮;两侧所述的前足之间设置有前足连接横条,所述的前足连接横条中下侧设置有脚连接装置,所述的脚连接装置中轴接有一脚,所述一脚的下端斜拖在地面上。
[0008] 流马是诸葛亮利用200多公里栈道的高低落差而为木牛配置的辅助工具,因栈道多是下坡,粮食从高处往现运;木牛在前面,载物,流马在后,骑人,以流马脚下的马蹬及马轮为方向,木牛的后足作刹车;骑在马鞍上,用手操纵双辕后端的把手,拉起可滑行,放下即刹车;可轻松、快捷、安全地骑在流马上滑行而下。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的木牛流马后侧视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流马及双辕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马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木牛与流马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木牛流马前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木牛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木牛分解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木牛左右侧板分解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榫卯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 如图所示:1牛腹, 2.牛头,3.辕,5前足,6.前轮,7.后足,8.一脚,9.牛肋,10.牛领,12.牛颔,13.牛背,15.牛舌,16.上牛齿,17.下牛齿,18.牛角,19.牛鞅,20.牛秋轴,21.流马轴孔,22上杠,23.下杠,25.马鞍,26.直柱,27.转柱,28.轮架,29.马轮,30.马蹬;
51.左右侧板,52.前后连接板,53.底板,54.牛绳,55.直榫限位横条,56.燕尾榫限位横条, 58.操纵把手;
61.前足连接横条,62.后足连接轴,63.脚连接装置,66.牛背插条,67.背锁燕尾槽,
71.限位直销,72.竹排销,73. 燕尾榫A,74燕尾槽A,75. 燕尾槽B,76燕尾榫B,77. 底板燕尾眼, 81.燕尾槽C,82.背盖燕尾锁榫, 84.锁槽过口,86. 燕尾榫D,87.燕尾卯眼D,
88.牛舌轴接孔。
[0012] 如图1、2、3、4所示:一种木牛流马的流马装置,包括流马及木牛,木牛设置有牛腹1,牛腹1的左右外侧各设置有辕3,两侧辕3的中后端还设置有流马轴孔21,两侧的流马轴孔中21轴接有上杠22,上杠22的两侧各设置有直柱26,两侧的直柱26下端连接有下杠23,上杠
22的中间及下杠23的中间活动设置在转柱27,转柱27的下端设置有轮架28,轮架28中设置有马轮29,轮架28上设置有马蹬30;上杠22后侧设置马鞍25,马鞍25的后下侧与下杠23之间设置有受力条。
[0013] 流马是诸葛亮利用200多公里栈道的高低落差而为木牛配置的辅助工具,因栈道多是下坡,粮食从高处往现运;木牛在前面,载物,人骑在流马的马鞍上,用脚操纵流马轮架28上的马蹬30为方向,木牛的后足7作刹车,用手操纵双辕后端的操纵把手58;向上拉起,使后足离地,即可滑行,放下操纵把手58,使后足7接触地面即可刹住;此时,可利用牛秋轴20锁定后足7,将一脚8的下端挂起;可轻松、快捷、安全地骑在流马上滑行而下;木牛流马是木牛的升级版,所以有“先有木牛,后有流马”之说,其实也可能是“前有木牛,后有流马”。
[0014] 如图1、2、7所示:两侧辕3的前下端各设置有前足5,两侧的辕3中段内侧各设置有滑槽,辕3上设置有牛秋轴20,两侧辕3的中后端之间设置有燕尾限位横条56,两侧辕3的后端为操纵手把58,两侧辕3之间连接有直榫限位横条55。
[0015] 直榫限位横条55的两端各设置有限位销71,燕尾榫限位横条56的两端各设置有燕尾榫A73,左右辕3上各设置有与其相吻合的燕尾槽A74,它们的作用为:将左右两侧的辕3牢牢固定在牛腹1的两侧;后足7在滑槽中前后移动,操纵把手58供使用者操纵;木牛在停放时为前高后低,呈牛仰状:牛秋轴20可锁住后足7。
[0016] 如图5、6、7、8所示:牛腹1设置有左右侧板51及前后连接板52和底板53,牛腹1的上侧设置有牛背13,牛背13由前、后两块盖板组成,两块盖板的下侧各设置有两条牛背插条66,牛背插条66的下侧设置有背盖燕尾锁榫82,牛背插条66的一端设置有锁槽过口84,左右侧板51的上侧各设置有与背盖燕尾榫锁榫82相吻合的背锁燕尾槽67;前、后连接板52的两端各设置有多个连接燕尾榫,左右侧板51的两端设置有与连接燕尾榫相吻合相对称的燕尾连接孔;左右侧板51内侧各设置有牛肋9,牛肋9为上小下大,左右侧板51及牛肋9的上端各设置有轴孔,轴孔中设置有后足连接轴62,后足连接轴62的两端各轴接有后足7,后足7活动移动在滑槽中;前侧连接板52的下端设置有四粒牛齿,四粒牛齿为两粒上牛齿16及两粒下牛齿17,两粒上牛齿16之间轴接有牛舌15,两粒下牛齿17可锁住牛舌15,前连接板下端的牛舌内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出粮孔。
[0017] 插条是一种两端有大小的木条,其与板接触的一侧为燕尾插榫,可将多块木板平面串成一个整体,牛背13的盖板下侧的牛背插条66的下侧又多了个背盖燕尾锁榫82,81为牛背13下侧的燕尾槽C,背盖燕尾锁榫82的内侧设置有锁槽过口84,牛背13盖下时用锁槽过口84对准背锁燕尾槽67,盖下后平移即锁住;牛背13作封闭作用,防雨、防倾倒;牛肋9也是一燕尾插条,75为左右侧板51内侧的燕尾槽B,其下端还设置有燕尾榫B76,并与底板燕尾眼77扣合成一体;其作用为:一是轴接后足7,扣住底板53,起到承重作用,二是固定及串联牛腹1两侧的左右侧板51,因左右侧板由多块木板拼合而成,木板与木板之间的拼合还使用了竹排销72;
牛腹1组合时:先将底板53的前、后直榫与前后连接板52连接,再安装左右侧板51的一块,安装上牛领10、后足连接轴62及直榫限位横条55,最后安装另一左右侧板51即完成牛腹
1;
上牛齿16上设置有燕尾榫D86,前侧的前后连接板52上设置有燕尾卯眼D87,安装时插入燕尾卯眼D87上侧的大口,再往下压即可,下牛齿17的外侧有扣子;转动下侧两颗下牛齿
17,打开牛舌15,牛腹1中粮食即可自动流出,方便、快速又省力。
[0018] 如图5、6、7所示:牛腹1的前端设置有牛颔12,牛颔12中设置有牛领10,牛领10轴接有牛头2,牛头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牛角18,两侧的牛角18之间设置有牛鞅19,牛鞅19与两侧的后足7之间各设置有牛绳54;两侧前足5的下端各设置有前轮6;两侧的前足5之间设置有前足连接横条61,前足连接横条61的中下侧设置有脚连接装置63,脚连接装置63中轴接有一脚8,一脚8的下端斜拖在地面上。
[0019] 利用牛头2的重量拉动后足7自动向前转动,二个前足5下端的前轮6的设置,在平路时可作推车,在下坡时可滑行,即方便、快捷又省力;二个后足7轴接在牛腹1上端的两侧,内衬牛肋9,利用杠杆原理,可轻松爬坡及过坎、过沟、过台阶,下坡时可作刹车;一脚8:其上端轴接在两前足5之间的前足连接横条61中,其下端斜拖在地上,和棘轮功能一样,使木牛只进不退,在上坡时可防止木牛倒退;在不用时可将一脚8的下端挂起,脱离地面。
[0020] 如图9所示:A图为燕尾榫限位横条56与辕3的分解图;B图为左右侧板51与牛肋9及底板53的分解图;C图为牛背13与牛背插条66及左右侧板51的分解图;D图为前端连接板52与上牛齿16的分解图。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