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561059.9 申请日 2022-12-07 公开(公告)号 CN115589797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7
申请人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阿坝州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蔡蕾; 李旭华; 张利; 王盼; 徐峥静茹; 冯秋红; 刘兴良; 刘建霞; 徐舟; 朱欣伟; 刘千里;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属于森林修复技术领域,适用于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包括放置台与 履带 ,所述放置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喷洒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放置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松土组件;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松土组件与喷洒组件,松土辊利用外表面的齿牙将板实的 土壤 打松, 压板 对储 水 囊进行 挤压 ,修复剂会经过管道从 喷嘴 喷向松土后的土壤表面,在松土的过程中会将大熊猫残留的食物碎屑或者 粪便 打入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 力 ,在松土的过程中自动对松土后的土壤喷洒修复剂,无需后续进行二次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的提高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修复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适用于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包括放置台(1)与履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1)的外表面连接有拉手(9),所述放置台(1)的两侧壁上均连接有两个支撑(2),所述支撑块(2)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组件(3),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喷洒组件(8)与驱动组件(10),所述放置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松土组件(6)与夯实组件(7);
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放置台(1)在所述履带(5)的带动下移动到需要进行修复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拉手(9)控制方向;步骤二:根据修复的地形决定松土操作还是夯实操作,如果需要进行松土操作,通过所述松土组件(6)对森林的地面进行松土,在松土的过程中会通过所述驱动组件(10)带动所述喷洒组件(8)进行工作,将修复剂喷洒到松土后的土壤上;步骤三:当需要进行夯实操作时,通过所述夯实组件(7)对修复地面进行夯实处理,在夯实组件(7)工作的过程中会将喷洒组件(8)中存放的修复剂输送到土壤的内部;步骤四:在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所述履带(5)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所述履带(5)可以适应森林中的大多数地面;
所述松土组件(6)包括支架(61),所述支架(61)的上表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2),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一端与放置台(1)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支架(61)的侧壁上连接有支撑板(64),所述支撑板(64)的上表面连接有驱动电机(65),所述驱动电机(6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66),所述转动杆(66)的一端延伸至支架(6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66)的一端连接有松土辊(63),所述松土辊(6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架(61)另一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6)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齿链轮(67);
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固定板(101)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柱(102),所述转动柱(10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链轮(103),所述第二齿链轮(103)的外表面啮合安装有齿链(104),所述第一齿链轮(67)与第二齿链轮(103)通过齿链(104)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柱(102)的另一端连接有转盘(105),所述转盘(105)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06),所述连接杆(106)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安装片(107);
所述喷洒组件(8)包括放置盒(81),所述放置盒(81)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放置盒(81)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82),所述连接杆(106)的一端通过滑槽(82)延伸至放置盒(81)的内部,所述放置盒(81)的另一侧壁上连通安装有管道(83),所述管道(83)的外表面连接有固定套(84),所述固定套(84)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
所述夯实组件(7)包括夯实块(71),所述夯实块(71)的上表面连接有液压杆(72),所述液压杆(72)的一端与放置台(1)的下表面相连,所述夯实块(71)的内壁上连接有橡胶管(78)与挡板(79),所述橡胶管(78)的两端均连接有喷管(77),所述喷水管(7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夯实块(7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喷水管(77)的一端连通安装有软管(710),所述软管(710)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81)的内部,所述软管(710)的一端与储水囊(86)的下表面连通;所述夯实块(71)的内壁上连接有伸缩弹簧(73),所述伸缩弹簧(73)的一端连接有顶杆(74),所述顶杆(74)的一端延伸至夯实块(71)的下表面外,所述顶杆(74)的外表面连接有锥形块(75),所述夯实块(7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上连接有限位弹簧(712),所述限位弹簧(712)的一端连接有滑动板(711),所述滑动板(711)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711)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杆(76),所述移动杆(76)的一端连接有夹板(713),所述移动杆(76)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板(714),所述安装板(714)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滑轮(715),所述滑轮(715)的外表面与锥形块(75)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固定筒(31),所述固定筒(31)的一端与支撑块(2)的内壁相连,所述固定筒(31)的内壁上连接有减震弹簧(32),所述减震弹簧(3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柱(33),所述连接柱(33)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块(2)的下表面外,所述连接柱(33)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通过安装槽转动安装有驱动辊(4),所述驱动辊(4)的外表面与履带(5)的内壁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盒(81)的底面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储水囊(86),所述储水囊(86)的侧壁与管道(83)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水囊(86)的另一侧壁上连接有压板(87),所述压板(87)的外表面与放置盒(8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87)的侧壁与安装片(107)的侧壁相连。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森林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森林中,其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山腹洼地与河谷阶地等,由于大熊猫长期的生活,经常在森林中活动,因此森林中的土壤会被大熊猫踩实或者长期的使食用竹子,容易造成生长竹子的位置土壤变得松软,从而对森林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坏,因此在大熊猫搬移原来的森林后需要对森林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0003] 主要的修复方式就是将土壤变得肥沃,使原本无法生长植物的土壤可以重新生长植被,从而改变森林的生态环境,在进行修复时大多数装置只能将对土壤进行松土或者夯实,在更换另一种方法时需要将原本的机构拆卸,从而造操作过于繁琐,并且在对土壤处理后需要人工喷洒修复剂,劳动强度过大,为此提供了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适用于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包括放置台与履带,所述放置台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手,所述放置台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所述支撑块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放置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喷洒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放置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松土组件与夯实组件;
[0006] 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放置台在所述履带的带动下移动到需要进行修复的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拉手控制方向;步骤二:根据修复的地形决定松土操作还是夯实操作,如果需要进行松土操作,通过所述松土组件对森林的地面进行松土,在松土的过程中会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喷洒组件进行工作,将修复剂喷洒到松土后的土壤上;步骤三:当需要进行夯实操作时,通过所述夯实组件对修复地面进行夯实处理,在夯实组件工作的过程中会将喷洒组件中存放的修复剂输送到土壤的内部;步骤四:在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所述履带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所述履带可以适应森林中的大多数地面。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与支撑块的内壁相连,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块的下表面外,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与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安装槽转动安装有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的外表面与履带的内壁传动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 所述松土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放置台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架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松土辊,所述松土辊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架另一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链轮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放置台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链轮,所述第二齿链轮的外表面啮合安装有齿链。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 所述第一齿链轮与第二齿链轮通过齿链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安装片。
[001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 所述喷洒组件包括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下表面与放置台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放置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滑槽延伸至放置盒的内部,所述放置盒的另一侧壁上连通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下表面与放置台的上表面相连。
[001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 所述放置盒的底面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储囊,所述储水囊的侧壁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水囊的另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外表面与放置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的侧壁与安装片的侧壁相连。
[00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 所述夯实组件包括夯实块,所述夯实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放置台的下表面相连,所述夯实块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管与挡板,所述橡胶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夯实块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连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的内部,所述软管的一端与储水囊的下表面连通。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 所述夯实块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延伸至夯实块的下表面外,所述顶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块,所述夯实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外表面与锥形块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0025]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松土组件与喷洒组件,当需要进行松土操作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将支架往下移,使松土辊与修复地面的土壤接触,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杆发生旋转,此时转动杆带动松土辊进行转动,松土辊利用外表面的齿牙将板实的土壤打松,在转动杆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一齿链轮发生旋转,此时第一齿链轮通过齿链带动第二齿链轮发生转动,第二齿链轮带动转动柱在固定板的限位下进行旋转,此时转动柱带动转盘进行转动,随着转盘旋转,会通过表面的连接杆在安装片的连接下带动压板在放置盒内来回移动,从而使压板对储水囊进行挤压,当储水囊受到挤压后内部存放的修复剂会经过管道从喷嘴喷向松土后的土壤表面,在松土的过程中会将大熊猫残留的食物碎屑或者粪便打入到土壤中,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在松土的过程中自动对松土后的土壤喷洒修复剂,无需后续进行二次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的提高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修复的效率。
[0027]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夯实组件,当需要对修复地面进行夯实处理时,利用液压杆带动夯实块上下移动,使夯实块对松散的土壤进行夯实,在夯实的过程中顶杆会被挤压到夯实块内,此时顶杆会带动锥形块上移,随着锥形块上移,移动杆在滑动板与限位弹簧的限位下使滑轮始终与锥形块的外表面紧密接触,此时夹板会失去与挡板对橡胶管的夹持,从而储水囊内的修复剂会通过软管流到喷水管中,然后经过喷水管流到夯实后的土壤中,通过不同的驱动方式实现不同的修复方式,便于快速进行切换,减小传统修复装置更换修复机构的麻烦,并且对土壤进行夯实时也会对土壤注入修复剂,进一步提高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恢复速率。
[0028]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履带,履带在驱动辊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通过减震组件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利用拉手控制装置的移动方向,当履带移动在凹凸不平的森林地面中时,驱动辊会通过连接块带动连接柱往固定筒内移动,连接柱上的减震弹簧会降低装置在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并且保持装置在移动时的稳定,使装置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土壤地面,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修复范围。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减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喷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松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夯实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中移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例说明:
[0037] 1、放置台;2、支撑块;3、减震组件;31、固定筒;32、减震弹簧;33、连接柱;34、连接块;4、驱动辊;5、履带;6、松土组件;61、支架;62、电动伸缩杆;63、松土辊;64、支撑板;65、驱动电机;66、转动杆;67、第一齿链轮;7、夯实组件;71、夯实块;72、液压杆;73、伸缩弹簧;74、顶杆;75、锥形块;76、移动杆;77、喷水管;78、橡胶管;79、挡板;710、软管;711、滑动板;712、限位弹簧;713、夹板;714、安装板;715、滑轮;8、喷洒组件;81、放置盒;82、滑槽;83、管道;84、固定套;85、喷嘴;86、储水囊;87、压板;9、拉手;10、驱动组件;101、固定板;102、转动柱;
103、第二齿链轮;104、齿链;105、转盘;106、连接杆;107、安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方法,适用于一种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所述大熊猫栖息地退化森林的修复装置包括放置台1与履带5,所述放置台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拉手9,所述放置台1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内壁上设置有减震组件3,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喷洒组件8与驱动组件10,所述放置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松土组件6与夯实组件7,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固定筒31,所述固定筒31的一端与支撑块2的内壁相连,所述固定筒3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32,所述减震弹簧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33,所述连接柱33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块2的下表面外,所述连接柱33的一端固定安装与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通过安装槽转动安装有驱动辊4,所述驱动辊4的外表面与履带5的内壁传动连接。
[0040] 其具体实施例为:履带5在驱动辊4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通过减震组件3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利用拉手9控制装置的移动方向,当履带5移动在凹凸不平的森林地面中时,驱动辊4会通过连接块34带动连接柱33往固定筒31内移动,连接柱33上的减震弹簧32会降低装置在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并且保持装置在移动时的稳定。
[0041] 所述松土组件6包括支架61,所述支架6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2,所述电动伸缩杆62的一端与放置台1的下表面相连,所述支架6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板64,所述支撑板6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5,所述驱动电机6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66,所述转动杆66的一端延伸至支架61的内部,所述转动杆6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松土辊63,所述松土辊6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架61另一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6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链轮67,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固定板101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柱102,所述转动柱1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链轮103,所述第二齿链轮103的外表面啮合安装有齿链104,所述第一齿链轮67与第二齿链轮103通过齿链104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柱10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105,所述转盘105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06,所述连接杆106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安装片107。
[0042] 其具体实施例为:当需要进行松土操作时,通过电动伸缩杆62将支架61往下移,使松土辊63与修复地面的土壤接触,然后通过驱动电机65带动转动杆66发生旋转,此时转动杆66带动松土辊63进行转动,松土辊63利用外表面的齿牙将板实的土壤打松,在转动杆66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一齿链轮67发生旋转,此时第一齿链轮67通过齿链104带动第二齿链轮103发生转动,第二齿链轮103带动转动柱102在固定板101的限位下进行旋转,此时转动柱
102带动转盘105进行转动。
[0043] 所述喷洒组件8包括放置盒81,所述放置盒81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放置盒81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82,所述连接杆106的一端通过滑槽82延伸至放置盒81的内部,所述放置盒81的另一侧壁上连通安装有管道83,所述管道8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套84,所述固定套84的下表面与放置台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放置盒81的底面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储水囊86,所述储水囊86的侧壁与管道83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水囊86的另一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压板87,所述压板87的外表面与放置盒8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压板87的侧壁与安装片107的侧壁相连。
[0044] 其具体实施例为:随着转盘105的旋转,会通过表面的连接杆106在安装片107的连接下带动压板87在放置盒81内来回移动,从而使压板87对储水囊86进行挤压,当储水囊86受到挤压后内部存放的修复剂会经过管道83从喷嘴85喷向松土后的土壤表面,在松土的过程中会将大熊猫残留的食物碎屑或者粪便打入到土壤中,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0045] 所述夯实组件7包括夯实块71,所述夯实块7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杆72,所述液压杆72的一端与放置台1的下表面相连,所述夯实块7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橡胶管78与挡板79,所述橡胶管78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喷水管77,所述喷水管7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夯实块7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喷水管77的一端连通安装有软管710,所述软管710的一端延伸至放置盒81的内部,所述软管710的一端与储水囊86的下表面连通,所述夯实块7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73,所述伸缩弹簧7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杆74,所述顶杆74的一端延伸至夯实块71的下表面外,所述顶杆7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块75,所述夯实块7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弹簧712,所述限位弹簧7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板711,所述滑动板711的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7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杆76,所述移动杆7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夹板713,所述移动杆
7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14,所述安装板714的侧壁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滑轮715,所述滑轮715的外表面与锥形块75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0046] 其具体实施例为:当需要对修复地面进行夯实处理时,利用液压杆72带动夯实块71上下移动,使夯实块71对松散的土壤进行夯实,在夯实的过程中顶杆74会被挤压到夯实块71内,此时顶杆74会带动锥形块75上移,随着锥形块75上移,移动杆76在滑动板711与限位弹簧712的限位下使滑轮715始终与锥形块75的外表面紧密接触,此时夹板713会失去与挡板79对橡胶管78的夹持,从而储水囊86内的修复剂会通过软管710流到喷水管77中,然后经过喷水管77流到夯实后的土壤中。
[0047] 工作原理:
[0048] S1、履带5在驱动辊4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从而通过减震组件3带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利用拉手9控制装置的移动方向,当履带5移动在凹凸不平的森林地面中时,驱动辊4会通过连接块34带动连接柱33往固定筒31内移动,连接柱33上的减震弹簧32会降低装置在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并且保持装置在移动时的稳定;
[0049] S2、当需要进行松土操作时,通过电动伸缩杆62将支架61往下移,使松土辊63与修复地面的土壤接触,然后通过驱动电机65带动转动杆66发生旋转,此时转动杆66带动松土辊63进行转动,松土辊63利用外表面的齿牙将板实的土壤打松,在转动杆66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一齿链轮67发生旋转,此时第一齿链轮67通过齿链104带动第二齿链轮103发生转动,第二齿链轮103带动转动柱102在固定板101的限位下进行旋转,此时转动柱102带动转盘105进行转动;
[0050] S3、随着转盘105的旋转,会通过表面的连接杆106在安装片107的连接下带动压板87在放置盒81内来回移动,从而使压板87对储水囊86进行挤压,当储水囊86受到挤压后内部存放的修复剂会经过管道83从喷嘴85喷向松土后的土壤表面,在松土的过程中会将大熊猫残留的食物碎屑或者粪便打入到土壤中,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0051] S4、当需要对修复地面进行夯实处理时,利用液压杆72带动夯实块71上下移动,使夯实块71对松散的土壤进行夯实,在夯实的过程中顶杆74会被挤压到夯实块71内,此时顶杆74会带动锥形块75上移,随着锥形块75上移,移动杆76在滑动板711与限位弹簧712的限位下使滑轮715始终与锥形块75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夹板713会失去与挡板79对橡胶管78的夹持,从而储水囊86内的修复剂会通过软管710流到喷水管77中,经过喷水管77流到夯实后的土壤中。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