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搬运装置

申请号 CN202311848092.4 申请日 2023-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7601943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7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坤平; 王立; 陈福源; 杨运成; 赵春峰; 赵琳琳; 宋飞; 王英瞩;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工程施工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所述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 支架 、第二支架第一 夹板 、第二夹板、承托板、 基座 ,所述基座包括第一 底板 ,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底部均连接于第一底板上,第一夹板连接于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承托板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承托板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底板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相互靠近,所述承托板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相互远离。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能够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所述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承托板(15)、基座(03),所述基座(03)包括第一底板(31),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底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第一夹板(13)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顶部,所述第二夹板(14)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顶部,所述第一夹板(13)与所述第二夹板(14)相对设置,所述承托板(15)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承托板(15)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底板(31)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板(15)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承托板(15)位于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下方,所述承托板(15)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架(11)连接,所述承托板(15)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所述承托板(15)向靠近所述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相互靠近,所述承托板(15)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相互远离,所述承托板(15)上表面用于支撑待搬运物品,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用于夹持于所述待搬运物品两侧,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推杆(23),所述第一轮体(21)、所述第二轮体(22)、所述推杆(23)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筒(161)、支撑杆(151),所述第一底板(3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筒(161)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导向筒(161)位于所述通孔外围,所述支撑杆(151)一端连接于所述承托板(15)底部,所述支撑杆(151)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筒(16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5)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的V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5)的开口的一面为工作面,所述承托板(15)的工作面上连接有防滑层,所述第一夹板(13)、所述第二夹板(14)上均连接有防滑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均为弯折板,所述第一支架(11)向朝向所述第二支架(12)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支架(12)向朝向所述第一支架(11)的方向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03)还包括第二底板(32),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第三轮体(24),所述第二底板(32)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的中部,所述第二底板(32)与所述第一底板(3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底板(32)与所述第一底板(3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轮体(24)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2)的另一端,所述推杆(23)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32)上靠近所述第三轮体(24)的位置处还连接有连接套管(322),所述推杆(23)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管(3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连接件组、第二支架连接件组,所述第一支架(11)通过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第二支架(12)通过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包括一对连接板(41)、第一连接杆(42)、扭簧(43),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支架本体及两个连接部,所述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个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架本体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一对连接板(41)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所述一对连接板(41)间隔设置,所述一对连接板(4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所述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42)依次穿过一个所述连接部、一个所述连接板(41)、另一所述连接板(41)、另一所述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42)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紧,所述扭簧(4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2)与所述第一底板(3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品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架连接件组、第四支架连接件组,所述承托板(15)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所述第四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2)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包括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第三支架连接板、第四支架连接板(52),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51)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5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5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承托板(15)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5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两个连接部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5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

说明书全文

物品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施工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石材等物品从一处搬运至另一处,传统的搬运方法为由作业人员手工搬运,或者将物品转移至运输车上转运至目的地后卸载下来。以上方法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给施工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能够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物品搬运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所述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承托板、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底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相对设置,所述承托板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承托板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底板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承托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下方,所述承托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承托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承托板向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相互靠近,所述承托板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相互远离,所述承托板上表面用于支撑待搬运物品,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用于夹持于所述待搬运物品两侧,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轮体、第二轮体、推杆,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轮体、所述推杆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0006]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筒、支撑杆,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筒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导向筒位于所述通孔外围,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承托板底部,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筒内。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V形板。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的开口的一面为工作面,所述承托板的工作面上连接有防滑层,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上均连接有防滑层。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均为弯折板,所述第一支架向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支架向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弯折。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底板,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第三轮体,所述第二底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轮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所述推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三轮体的位置处还连接有连接套管,所述推杆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管内。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架连接件组、第二支架连接件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件组包括一对连接板、第一连接杆扭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两个连接部,所述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两个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架本体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一对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一对连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一对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一个所述连接部、一个所述连接板、另一所述连接板、另一所述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
[0013]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支架连接件组、第四支架连接件组,所述承托板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所述第四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件组包括第一支架连接板、第二支架连接板、第三支架连接板、第四支架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承托板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连接部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由于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承托板、基座,承托板上表面用于支撑待搬运物品,承托板向靠近第一底板的方向移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互靠近,因此待转移物品放置于承托板上时,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即夹紧在待转移物品两侧,使物品被夹持稳定,无需额外固定,在保证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由于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轮体、第二轮体、推杆,通过推杆推动第一底板来转移待转移物品,更省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物品搬运装置,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承托板15、基座03,基座03包括第一底板31,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底部均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第一夹板13连接于第一支架11顶部,第一夹板13所在平面与第一支架11顶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第二夹板14连接于第二支架12顶部,第二夹板14所在平面与第二支架12顶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第一夹板13与第二夹板14相对设置,承托板15底部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承托板15适于相对第一底板31上下移动,承托板15位于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之间,承托板15位于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下方,承托板15一侧与第一支架11连接,承托板15另一侧与第二支架12连接,承托板15向靠近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相互靠近,承托板15向远离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相互远离,承托板15上表面用于支撑待搬运物品,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用于夹持于待搬运物品两侧,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推杆23,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推杆23均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石材或其他物品进行短距离转移时,将待转移物品放置于承托板
15上,由于待转移物品的重力作用,承托板15向靠近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夹板
13与第二夹板14相互靠近,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承托板15将待转移物品夹持住,通过推杆23推动第一底板31,将待转移物品转移至目的地。本发明物品搬运装置,由于包括物品固定装置、行走装置,物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
14、承托板15、基座03,承托板15上表面用于支撑待搬运物品,承托板15向靠近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相互靠近,因此待转移物品放置于承托板15上时,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即夹紧在待转移物品两侧,使物品被夹持稳定,无需额外固定,在保证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由于第一底板31上设置有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推杆23,通过推杆23推动第一底板31来转移待转移物品,更省力。
[0020] 可选地,还包括导向筒161、支撑杆151,第一底板31中部设置有通孔,导向筒161两端敞口,导向筒161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导向筒161位于通孔外围,支撑杆151一端连接于承托板15底部,支撑杆151另一端伸入导向筒161内,支撑杆151适于在导向筒161内上下自由移动。具体地,支撑杆151采用管制成,支撑杆151的外径略小于导向筒161的内径,支撑杆151与承托板15相互焊接,导向筒161与第一底板31相互焊接。由于第一底板31上设置有导向筒161,支撑杆151一端伸入导向筒161内,能够避免承托板15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进一步保证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能够夹紧在待转移物品两侧。
[0021] 可选地,承托板15为开口朝向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的V形板。具体地,承托板15由钢制成。承托板15采用V形板,便于待转移物品存放。
[0022] 可选地,承托板15的开口的一面为工作面,承托板15的工作面上连接有防滑层,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上连接有防滑层,防滑层采用橡胶或其他耐磨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防滑层,增大承托板15、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与待转移物品之间的摩擦力
[0023] 可选地,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均为弯折板,第一支架11向朝向第二支架12的方向弯折,第二支架12向朝向第一支架11的方向弯折,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相互对称设置。
[0024] 可选地,基座03还包括第二底板32,行走装置还包括第三轮体24,第二底板32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31的中部,第二底板32与第一底板31相互垂直,第二底板32与第一底板31在同一平面内,第三轮体24连接于第二底板32的另一端,推杆23连接于第二底板32上。具体地,第一底板31、第二底板32均采用槽钢制成,槽钢反向放置,第一底板31一端连接于第一轮体21的轴承杆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轮体22的轴承杆上,第二板体32与第一底板31相互焊接,第二底板32与第一底板3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底板31的中心,第二板体32连接有第三轮体24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连接板321,行走轮连接板321通过多个螺栓螺母与第二板体32连接,第三轮体24连接于行走轮连接板321上,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第三轮体24均为万向轮并且带有锁定装置。第二底板32与第一底板31相互连接形成基座03,第二底板32上还设置有第三轮体24,第一轮体21、第二轮体22、第三轮体24形成三角形,使搬运过程更平稳。
[0025] 可选地,第二底板32上靠近第三轮体24的位置处还连接有连接套管322,连接套管322内壁设置有螺纹,推杆23底部伸入连接套管322内与连接套管322螺纹连接,使推杆23可拆卸。具体地,连接套管322、推杆23均采用钢管制作,连接套管322与第二底板32相互焊接。
推杆23可拆卸方便不用时拆卸收纳。
[0026]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架连接件组、第二支架连接件组,第一支架11通过第一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第二支架12通过第二支架连接件组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第一支架连接件组与第二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架连接件组包括一对连接板41、第一连接杆42、扭簧43、扭簧固定件44,第二支架12包括支架本体及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支架本体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一对连接板41均垂直连接于第一底板31上,一对连接板41间隔设置,一对连接板41位于第二支架12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第一连接杆42依次穿过一个连接部、一个连接板41、另一连接板41、另一连接部,第一连接杆42上在两个连接部外侧分别设置有一锁紧螺母
45,扭簧43套在第一连接杆42上,扭簧43位于一对连接板41之间,扭簧固定件44固定于第一底板31上,扭簧43固定在扭簧固定件44上。具体地,连接板41由钢板制成,连接板41上开有长孔,在物品重力的作用下,支撑杆151下压,带动连接板41并拉动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
12、第一连接杆42同扭簧43共同作用向中间靠拢时,便于扭簧43和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下移一小段。连接板41与第一底板31相互焊接,扭簧固定件44为方通,扭簧固定件44与第一底板31相互焊接。由于扭簧43的作用,将待转移物品放置于承托板15上时,在待转移物品的重力作用下,承托板15向靠近第一底板31的方向移动,同时拉动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相互靠拢,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夹持在待转移物品两侧,承托板15上的待转移物品去除后,在扭簧43的作用下,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相互远离,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处于张开状态,装置复位,便于再次使用。
[0027]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架连接件组、第四支架连接件组,承托板15两侧分别通过第三支架连接件组、第四支架连接件组与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连接,第三支架连接件组、第四支架连接件组结构相同,其中第三支架连接件组包括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第三支架连接板、第四支架连接板52,第一支架连接板51与第二支架连接板相互平行,第三支架连接板与第四支架连接板52相互平行,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的一端均连接于承托板15的一侧边上,第三支架连接板的一端、第四支架连接板5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11的两个连接部上,第三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架连接板51的另一端,第四支架连接板52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架连接板的另一端。具体地,还包括第二连接杆53、两个第二锁紧螺母54、第三连接杆55、两个第三锁紧螺母56,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第三支架连接板、第四支架连接板52均采用钢板制成,第二连接杆53穿过第三支架连接板、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第四支架连接板52,两个第二锁紧螺母54连接于第二连接杆53上将第三支架连接板与第一支架连接板51、第二支架连接板与第四支架连接板52锁紧,第三连接杆55穿过第三支架连接板、第一支架11的一个连接部、第一支架11的另一连接部、第四支架连接板52并通过两个第三锁紧螺母56锁紧。
[0028]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