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057176.4 申请日 2024-01-16 公开(公告)号 CN117565953A 公开(公告)日 2024-02-20
申请人 江苏猫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蕾;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物流卸货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包括下 底板 和上底板以及承载板,所述下底板外边缘一侧安装有 扶手 架,所述扶手架外部上方中间处装配有 支撑 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转动连接有一号十字交叉杆,所述一号十字交叉杆外部上方两拐 角 处均转动连接有 横杆 ,所述横杆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框,通过承载板上方承载的重量不断加大,带动两侧矩形限位框上移的同时向中间靠拢,从而通过薄板自身重 力 可以将放置在承载板上方的薄板扶正的同时两侧矩形限位框可以对装载完成的薄板自动进行有效限位,保证薄板转移时的 稳定性 ,通过该装置节省人员开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员所耗费的体力,并同时有效提高了搬运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包括下底板(23)和上底板(19)以及承载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23)外边缘一侧安装有扶手架(12),所述扶手架(12)外部上方中间处装配有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顶部转动连接有一号十字交叉杆(5),所述一号十字交叉杆(5)外部上方两拐处均转动连接有横杆(4),所述横杆(4)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框(2),两个所述矩形限位框(2)可以对放置在承载板(16)的薄板进行限位,所述一号十字交叉杆(5)外部下方两拐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二号支撑杆(29),所述承载板(16)上表面靠近一号十字交叉杆(5)一侧安装有后挡板(7),所述后挡板(7)外部下方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30),所述二号固定板(30)外部两端均套接有三号滑套(40),且三号滑套(40)外部一侧与二号支撑杆(29)底端相固定,所述承载板(16)外边缘四个拐角处均一体成型有矩形板(8),每个所述矩形板(8)下表面与上底板(19)上表面之间弹性连接有纵向弹簧(9),每个所述矩形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穿杆(10),且穿杆(10)外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纵向弹簧(9)和上底板(19)的内部,所述上底板(19)上表面安装有对两侧矩形限位框(2)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下底板(23)和上底板(19)对应侧之间安装有及时补偿上底板(19)高度的智能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在上底板(19)上表面两个拐角处的一号支撑杆(1),两个所述一号支撑杆(1)外部均套接有一号滑套(3),两个所述一号滑套(3)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一号柱形杆(32),所述一号柱形杆(32)外部两端均穿设有一号固定板(11),且两个一号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矩形限位框(2)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弹簧(9)纵向最大变化范围值小于一号滑套(3)在一号支撑杆(1)外部可移动距离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7)外部下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撑杆(39),两个所述侧撑杆(39)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柱形杆(34),所述二号柱形杆(34)外部连两端均固定连接有(38),且凸块(38)固定在二号支撑杆(29)外部一侧,两个所述凸块(38)外部对应侧之间弹性连接有横向弹簧(35),所述二号柱形杆(34)外部贯穿横向弹簧(3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23)上表面的两侧与上底板(19)下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滑轨板(25),每个所述滑轨板(25)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套(21),同侧四个所述二号滑套(21)外部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二号十字交叉杆(22),处于下方两个所述滑轨板(25)上表面各自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24),且两个定位块(24)为一组,一组所述两个定位块(24)分别贴合在处于下方的一个二号滑套(21)的两侧,所述下底板(23)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带动二号十字交叉杆(22)发生形变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下底板(23)上表面的三号固定板(36),所述三号固定板(36)外部两侧均安装有二号液压缸(37),两个所述二号液压缸(37)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8),且连接板(28)外部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下方两个二号滑套(21)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23)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一号液压缸(27),所述一号液压缸(27)伸缩端贯穿下底板(23)内部,且一号液压缸(27)伸缩端安装有限位圆板(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限位框(2)外部一侧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竖向卷辊(6),所述承载板(16)上表面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横向卷辊(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组件包括电池(31)和控制器(13)以及距离传感器(33),所述蓄电池(31)安装在下底板(23)上表面,所述控制器(13)安装在上底板(19)外边缘一侧,所述距离传感器(33)安装在承载板(16)外边缘一侧,所述控制器(13)和距离传感器(33)以及二号液压缸(37)和一号液压缸(27)之间电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9)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辊架(20),两个所述辊架(20)顶部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限位辊(18),所述承载板(16)内部开设有矩形穿槽(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6)上表面两侧均装配有侧挡板(14)。

说明书全文

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物流卸货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物流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卡车运输物流更是现代物流行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公司会有大量的大型包裹,大型包裹主要通过物流卡车运输至物流公司的,物流卡车送货至目的地后,需将大型包裹搬下卡车。
[0003] 目前在对货箱货物进行卸货时,针对薄板在卸货时,多数仍然采用人搬运的方式卸货,由于单质量以及体积一般较大,为了保证搬运时薄板的稳定性,防止薄板断裂,通常需要多人配合,在搬运时至少两个人站在货箱中将薄板传递到站在地面的两名人员中,接着搬运到指定的放置区域,这种卸货方式耗费人力多的同时多次反复搬运造成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同时卸货效率较低。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物流卸车装置来进行卸货,例如采用输送带进行卸车输送,通常现有技术中的卸车设备都是需要采用电动机、电动缸、液压缸等装置进行辅助控制,设备复杂、重量较大、且成本较高,并且还需要借助电源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场地、距离等限制,使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员搬运方式所耗费人力多的同时多次反复搬运造成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同时卸货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通过薄板自身重力可以将放置在承载板上方的薄板扶正的同时两侧矩形限位框可以对装载完成的薄板自动进行有效限位,保证薄板转移时的稳定性,通过该装置节省人员开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员所耗费的体力,并同时有效提高了搬运效率。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物流卸货用智能搬运装置,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以及承载板,所述下底板外
边缘一侧安装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外部上方中间处装配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转动连接有一号十字交叉杆,所述一号十字交叉杆外部上方两拐处均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框,所述一号十字交叉杆外部下方两拐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二号支撑杆,所述承载板上表面靠近一号十字交叉杆一侧安装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外部下方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所述二号固定板外部两端均套接有三号滑套,且三号滑套外部一侧与二号支撑杆底端相固定,所述承载板外边缘四个拐角处均一体成型有矩形板,每个所述矩形板下表面与上底板上表面之间弹性连接有纵向弹簧,每个所述矩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穿杆,且穿杆外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纵向弹簧和上底板的内部,所述上底板上表面安装有对两侧矩形限位框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下底板和上底板对应侧之间安装有及时补偿上底板高度的智能组件。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在上底板上表面两个拐角处的一号支撑杆,两个所述一号支撑杆外部均套接有一号滑套,两个所述一号滑套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一号柱形杆,所述一号柱形杆外部两端均穿设有一号固定板,且两个一号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矩形限位框外边缘。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弹簧纵向最大变化范围值小于一号滑套在一号支撑杆外部可移动距离值。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后挡板外部下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撑杆,两个所述侧撑杆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柱形杆,所述二号柱形杆外部连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且凸块固定在二号支撑杆外部一侧,两个所述凸块外部对应侧之间弹性连接有横向弹簧,所述二号柱形杆外部贯穿横向弹簧内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上表面的两侧与上底板下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滑轨板,每个所述滑轨板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套,同侧四个所述二号滑套外部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二号十字交叉杆,处于下方两个所述滑轨板上表面各自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且两个定位块为一组,一组所述两个定位块分别贴合在处于下方的一个二号滑套的两侧,所述下底板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带动二号十字交叉杆发生形变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下底板上表面的三号固定板,所述三号固定板外部两侧均安装有二号液压缸,两个所述二号液压缸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外部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下方两个二号滑套相固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一号液压缸,所述一号液压缸伸缩端贯穿下底板内部,且一号液压缸伸缩端安装有限位圆板。
[0011]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矩形限位框外部一侧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竖向卷辊,所述承载板上表面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横向卷辊。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组件包括电池控制器以及距离传感器,所述蓄电池安装在下底板上表面,所述控制器安装在上底板外边缘一侧,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承载板外边缘一侧,所述控制器和距离传感器以及二号液压缸和一号液压缸之间电信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板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辊架,两个所述辊架顶部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限位辊,所述承载板内部开设有矩形穿槽。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上表面两侧均装配有侧挡板。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通过承载板上方承载的重量不断加大,使得该纵向弹簧不断压缩形变,使得矩形板和穿杆以及承载板的高度下移,从而使得两侧凸块和二号支撑杆同步向中间移动,致使一号十字交叉杆同步进行相应的形变,带动两侧矩形限位框上移的同时向中间靠拢,从而通过薄板自身重力可以将放置在承载板上方的薄板扶正的同时两侧矩形限位框可以对装载完成的薄板自动进行有效限位,保证薄板转移时的稳定性,降低了薄板断裂的概率,通过该装置节省人员开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员所耗费的体力,并同时有效提高了搬运效率。
[0016] 2)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横向弹簧两端对二号支撑杆和凸块产生的反向作用力推动两侧二号支撑杆相背移动,带动一号十字交叉杆进行相应的形变,便于在卸货时不断减小矩形限位框所施加在薄板两侧的限位强度,方便工作人员对薄板快速取下。
[0017] 3)通过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对二号液压缸发送启动指令,使得二号液压缸带动上底板和承载板的高度升高至初始记录高度,便于在卸货时及时补偿该承载板的高度,使得该承载板在卸货期间始终保持与货箱处在适合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将薄板从货箱转移至承载板上方。
[0018] 4)通过纵向弹簧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可以使得该承载板的高度可以缓慢下降,使得两侧矩形限位框可以缓慢相中间靠拢,便于工作人员依次将薄板放置在承载板的上方。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上方正面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5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A处细节连接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B处细节连接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所示:1、一号支撑杆;2、矩形限位框;3、一号滑套;4、横杆;5、一号十字交叉杆;6、竖向卷辊;7、后挡板;8、矩形板;9、纵向弹簧;10、穿杆;11、一号固定板;12、扶手架;13、控制器;14、侧挡板;15、横向卷辊;16、承载板;17、矩形穿槽;18、限位辊;19、上底板;20、辊架;21、二号滑套;22、二号十字交叉杆;23、下底板;24、定位块;25、滑轨板;26、限位圆板;
27、一号液压缸;28、连接板;29、二号支撑杆;30、二号固定板;31、蓄电池;32、一号柱形杆;
33、距离传感器;34、二号柱形杆;35、横向弹簧;36、三号固定板;37、二号液压缸;38、凸块;
39、侧撑杆;40、三号滑套;4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2] 如图1‑图8所示,包括下底板23和上底板19以及承载板16,该下底板23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方便该装置进行位置移动,同时该下底板23外边缘一侧安装有扶手架12,通过扶手架12方便工作人员带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扶手架12外部上方中间处装配有支撑板41,且支撑板41顶部与一号十字交叉杆5交叉中心相转动,便于提供该一号十字交叉杆5的支撑性,同时不影响到该一号十字交叉杆5的形变,一号十字交叉杆5外部上方两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横杆4,横杆4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限位框2,便于通过一号十字交叉杆5的形变改变两侧的间距值;该一号十字交叉杆5外部下方两拐角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二号支撑杆29,承载板
16上表面靠近一号十字交叉杆5一侧安装有后挡板7,后挡板7外部下方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板30,二号固定板30外部两端均套接有三号滑套40,且三号滑套40外部一侧与二号支撑杆29底端相固定,承载板16外边缘四个拐角处均一体成型有矩形板8,每个矩形板8下表面与上底板19上表面之间弹性连接有纵向弹簧9,每个矩形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穿杆10,且穿杆10外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纵向弹簧9和上底板19的内部,随着承载板16上方承载的重量不断加大,使得该纵向弹簧9不断压缩形变,从而使得矩形板8和穿杆10高度下移,进而带动承载板16的高度也同步下移,当承载板16不断下移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得该横向弹簧
35不断压缩形变,使得两侧凸块38和二号支撑杆29同步向中间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一号十字交叉杆5同步进行相应的形变,使得一号十字交叉杆5的上方可以不断带动两侧矩形限位框2上移的同时向中间靠拢,从而通过薄板自身重力可以将放置在承载板16上方的薄板扶正的同时两侧矩形限位框2可以对装载完成的薄板自动进行有效限位,保证薄板转移时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纵向弹簧9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可以使得该承载板16的高度可以缓慢下
降,使得两侧矩形限位框2可以缓慢相中间靠拢,便于工作人员依次将薄板放置在承载板16的上方。
[0023] 如图1‑图3以及图8所示,该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在上底板19上表面两个拐角处的一号支撑杆1,两个一号支撑杆1外部均套接有一号滑套3,两个一号滑套3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一号柱形杆32,一号柱形杆32外部两端均穿设有一号固定板11,且两个一号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矩形限位框2外边缘,使得既不会影响到该矩形限位框2上下以及左右移动,同时可以对两侧矩形限位框2进行限位,避免矩形限位框2发生转动,影响到对薄板的限位能力。
[0024] 如图1‑图4所示,该纵向弹簧9纵向最大变化范围值小于一号滑套3在一号支撑杆1外部可移动距离值,保证该矩形限位框2可以上移到最大程度时不会受到一号滑套3的影响。
[0025] 如图2和图4以及图7所示,该后挡板7外部下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撑杆39,通过侧撑杆39便于提供该二号柱形杆34安装在后挡板7一侧的支撑性,同时两个侧撑杆39外部对应侧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柱形杆34,二号柱形杆34外部连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38,且凸块38固定在二号支撑杆29外部一侧,两个凸块38外部对应侧之间弹性连接有横向弹簧35,二号柱形杆34外部贯穿横向弹簧35内部,使得既不会影响到两侧二号支撑杆29的正常横向移动,当需要将薄板从承载板16上方搬运下来时,可以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横向弹簧35两端对二号支撑杆29和凸块38产生的反向作用力推动两侧二号支撑杆29相背移动,带动一号十字交叉杆5进行相应的形变,便于在卸货时不断减小矩形限位框2所施加在薄板两侧的限位强度,方便工作人员对薄板快速取下。
[0026] 如图1、图2以及图5和图6所示,下底板23上表面的两侧与上底板19下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滑轨板25,每个滑轨板25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二号滑套21,同侧四个二号滑套21外部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二号十字交叉杆22,处于下方两个滑轨板25上表面各自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24,且两个定位块24为一组,一组两个定位块24分别贴合在处于下方的一个二号滑套21的两侧,通过定位块24便于对下方两个二号滑套21进行限位,保证该二号液压缸37带动连接板28进行移动时,使得二号十字交叉杆22可以进行相应的形变,达到对上底板19的高度调节;
该下底板23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带动二号十字交叉杆22发生形变的驱动组件,驱动
组件包括固定在下底板23上表面的三号固定板36,三号固定板36外部两侧均安装有二号液压缸37,两个二号液压缸37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8,且连接板28外部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下方两个二号滑套21相固定,启动二号液压缸37,使得二号液压缸37的伸缩端可以带动连接板28在下底板23上表面贴合移动,使得连接板28可以同步带动下方两个二号滑套
21在滑轨板25外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该二号十字交叉杆22发生相应的形变,带动上底板
19高低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得承载板16上表面横向卷辊15高度可以与货箱的上表面相平齐,方便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薄板直接推送到承载板16的上表面。
[0027] 如图1和图2以及图5和图6所示,该下底板23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一号液压缸27,一号液压缸27伸缩端贯穿下底板23内部,且一号液压缸27伸缩端安装有限位圆板26,启动一号液压缸27,使得一号液压缸27的伸缩端带动限位圆板26下移至于地面紧密抵接达到对下底板23底部的限位,保证该装置在装货时的稳定性。
[0028] 如图1‑图4所示,两个矩形限位框2外部一侧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竖向卷辊6,承载板16上表面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横向卷辊15,使得薄板在放置在承载板16上方时,该竖向卷辊6和横向卷辊15可以不断进行滚动,有效减小对薄板表面产生的摩擦,提高该装置在卸货时对薄板的防护性。
[0029] 如图1‑图6所示,该智能组件包括蓄电池31和控制器13以及距离传感器33,蓄电池31安装在下底板23上表面,通过蓄电池31可以为控制器13和二号十字交叉杆22以及一号液压缸27和距离传感器33提供用于启动的电能,同时该控制器13安装在上底板19外边缘一侧,距离传感器33安装在承载板16外边缘一侧,控制器13和距离传感器33以及二号液压缸
37和一号液压缸27之间电信连接,该控制器13内部集成了一号液压缸27和控制器13以及距离传感器33和二号液压缸37的控制信息,方便对各部件进行初始设置以及控制,在使用时,当该装置在卸货时,承载板16上升至与货箱适合高度时,此时距离传感器33及时测量出承载板16的卸货所需保持最佳的高度,将所测得的信息传送至控制器13内部进行记录,从而当承载板16承载量不断加大致使纵向弹簧9不断压缩,使得承载板16高度不断下降,此时控制器13即可通过控制程序对二号液压缸37发送启动指令,使得二号液压缸37带动上底板19和承载板16的高度升高至初始记录高度,便于在卸货时及时补偿该承载板16的高度,使得该承载板16在卸货期间始终保持与货箱处在适合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将薄板从货箱转移至承载板16上方;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13和距离传感器33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控制和检测精度
行选择。
[0030] 如图1和图3所示,该上底板19上表面两侧均安装有辊架20,两个辊架20顶部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限位辊18,承载板16内部开设有矩形穿槽17,随着承载板16的高度不断降低,使得限位辊18和辊架20可以从矩形穿槽17内部移出至承载板16的上方,便于自动对承载板16上方放置的薄板边缘一侧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薄板在转移时的稳定性。
[0031] 如图1和图3以及图4所示,该承载板16上表面两侧均装配有侧挡板14,通过侧挡板14可以提供薄板初始放置在承载板16上方时的底部的支撑性,避免薄板从承载板16上表面掉出。
[0032] 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在对薄板进行卸货时时,将该装置推动至货箱卸货处,接着启动一号液压缸27,使得一号液压缸27的伸缩端带动限位圆板26下移至于地面紧密抵接达到对下底板23底部的限位,保证该装置在装货时的稳定性,接着启动二号液压缸37,使得二号液压缸37的伸缩端可以带动连接板28在下底板23上表面贴合移动,使得连接板28可以同步带动下方两个二号滑套21在滑轨板25外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该二号十字交叉杆22发生相应的形变,带动上底板19高低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使得承载板16上表面横向卷辊15高度可以与货箱的上表面相平齐,方便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薄板直接推送到承载板16的上表面;接着卸货人员即可依次将薄板推送至承载板16上方,随着承载板16上方承载的重
量不断加大,使得该纵向弹簧9不断压缩形变,从而使得矩形板8和穿杆10高度下移,进而带动承载板16的高度也同步下移,当承载板16不断下移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得该横向弹簧
35不断压缩形变,使得两侧凸块38和二号支撑杆29同步向中间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一号十字交叉杆5同步进行相应的形变,使得一号十字交叉杆5的上方可以不断带动两侧矩形限位框2上移的同时向中间靠拢,从而通过薄板自身重力可以将放置在承载板16上方的薄板扶正的同时两侧矩形限位框2可以对装载完成的薄板自动进行有效限位,保证薄板转移时的稳定性,通过该装置节省人员开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员所耗费的体力,并同时有效提高了搬运效率。
[0033]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34]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