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211426197.6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申请人 |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潘苛; 栗明柱; 孙晓东; 李敬国; 王雷; 葛忠孝; 曲峰利; 徐长胜; | 第一发明人 | 潘苛 |
权利人 |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黑龙江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先锋路1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50056 |
主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B61D7/02 ; B61D7/28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尤玲玲;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漏斗车,包括车本体及底 门 开闭系统。所述车本体包括车架和分别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端位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底门。所述第一侧墙包括倾斜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一侧墙导流板,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以及所述第二侧墙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端位墙之间,所述底门上部与所述第二侧墙下部铰接,所述底门下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 接触 ,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所述第二侧墙、所述底门以及两个所述端位墙合围形成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所述底门开闭系统与所述底门驱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能够满足单侧卸货需求,提高了漏斗车的卸货效率及安全性。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漏斗车,包括车本体(10)及底门开闭系统(30),其特征在于,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漏斗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现有铁路运输用的漏斗车为保证车体重心稳定,其的车体结构多为对称设置,受限于这种对称的车体结构,其多采用中部或两侧卸货的方式。目前一些用户存在单侧卸货的需求,即需要将货物卸往轨道外单侧,但现有漏斗车进行单侧卸货时,则会存在一些卸货死角,使货物不能完全卸除干净,同时还存在卸货速度较慢的问题。且,现有漏斗车其底门开闭装置多采用手动阀来控制,此种控制方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作业安全性差,同时,现有漏斗车的底门开闭装置还存在自重和体积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漏斗车的单侧快速卸货,提高卸货效率及安全性。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斗车,包括车本体及底门开闭系统,所述车本体包括车架和分别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端位墙、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底门; [0005] 所述第一侧墙包括倾斜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一侧墙导流板,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以及所述第二侧墙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端位墙之间,所述底门上部与所述第二侧墙下部铰接,所述底门下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接触,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所述第二侧墙、所述底门以及两个所述端位墙合围形成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门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 [0006] 所述底门开闭系统与所述底门驱动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墙包括第二侧墙斜板,所述第二侧墙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5°至40°,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35°。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底门开闭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轴承座、传动轴和自锁传动结构;所述轴承座用于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自锁传动结构包括杠杆和弯杆,所述杠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弯杆铰接;所述弯杆包括弧形部;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杠杆转动至所述杠杆的第一端和所述弯杆的弧形部的内凹面抵接时,所述杠杆和所述弯杆形成自锁状态。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的内凹面上设有调整块,当所述杠杆和所述弯杆形成自锁状态时,所述杠杆的第一端和所述调整块抵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车还包括风控系统,所述风控系统包括手动阀、第一截断塞门、风压力表、储风缸、电磁换向阀及第四截断塞门,所述手动阀和所述风压力表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储风缸连接,所述第一截断塞门设置在所述手动阀和所述储风缸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手动阀还用于通过管路与铁路货车的双向作用风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与所述储风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还用于通过管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截断塞门设置在所述电磁换向阀出风口的管路上;所述储风缸还用于与所述漏斗车的制动主风管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双向作用风缸、齿条和支撑轮机构;所述双向作用风缸与所述齿条驱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支撑轮机构设于所述齿条下方,所述双向作用风缸与所述储风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在所述储风缸和所述双向作用风缸之间的管路上。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车还包括电动控制机构,所述电动控制机构包括电控箱、供电箱和发电机装置; [0013] 所述电控箱包括电控组件、电控开关和接收控制器,所述接收控制器用于接收开闭门的控制信号,所述电控组件分别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和所述电控开关电连接,所述电控开关用于与所述风控系统的电磁换向阀电连接,并用于促使所述风控系统提供开闭门动力; [0014] 所述供电箱用于为所述电控箱供电,包括可充电的电池;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装置包括发电机、传动轮、传动带和联轴器组件;所述联轴器组件固定于所述漏斗车车轮的轮轴上;所述发电机固定于所述车本体上,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传动轮和所述联轴器组件上,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车还包括开门限位装置和关门限位装置; [0018] 所述开门限位装置包括开门限位块,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限制杆,所述开门限位块用于在所述底门打开时对所述限制杆进行限位; [0019] 所述关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轴、关门限位块和手柄,所述手柄和所述关门限位块分别设于所述限位轴的两端,所述限位轴与所述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轴旋转,以带动所述关门限位块旋转至所述限制杆的旋转轨迹上。 [0020]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车本体上包括两扇所述底门,所述底门开闭系统设有两组,每组所述底门开闭系统的传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底门驱动连接。 [0021]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车,其第一侧墙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底门的外侧,使卸货点距轨道的距离更远,有利于提高漏斗车的安全性。其底门上部与第二侧墙的下部铰接,也就是说,底门向上翻转开启,而货物在卸货时的重力作用使底门更易开启,同时,底门的开度大,有利于快速卸货。其通过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共同作用完成自动卸货,使货物易于卸净,同时,其内部空间大,加上向上翻转开启的底门,使货物不容易堵塞,有效提高了卸货效率。其底门开闭系统,通过杠杆和弯杆传动带动底门开启,其传动效率高,底门开启速度快,同时,杠杆和弯杆具有自锁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漏斗车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漏斗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门开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开门限位装置和关门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0036] 10‑车本体;20‑转向架;30‑底门开闭系统;50‑风控系统;60‑电动控制机构;70‑制动主风管;11‑第二侧墙;111‑第二侧墙上檐梁;112‑第二侧墙斜板;113‑第二侧墙下檐梁;114‑底门折页座;115‑第二侧柱;12‑底门;121‑底门拉杆;13‑第一侧墙;131‑第一侧墙上檐梁;132‑第一侧墙导流板;133‑第一侧柱;134‑侧向支撑;14‑车架;141‑端位梁;142‑枕位梁;143‑第一侧梁;144‑中位梁;145‑第二侧梁;146‑侧柱固定座;15‑端位墙;16‑侧墙固定板;21‑轮轴;31‑传动装置;311‑杠杆;3111‑第一端;3112‑第二端;312‑弯杆;3121‑连接部; 3122‑弧形部;313‑传动轴;314‑传动齿轮;315‑调整块;316‑限制杆;317‑轴承座;32‑驱动装置;321‑双向作用风缸;322‑齿条;323‑支撑轮机构;40‑开门限位块;41‑关门限位块;51‑手动阀;511‑第一截断塞门;52‑风压力表;521‑第二截断塞门;53‑储风缸;54‑给风阀;541‑第三截断塞门;55‑电磁换向阀;551‑第四截断塞门;56‑空气过滤器;61‑电控箱;62‑供电箱;63‑发电机装置;631‑发电机;632‑传动轮;633‑张紧装置;634‑传动带;635‑联轴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0037]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39]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漏斗车包括车本体10、转向架20、风控系统50及底门开闭系统30,还可以包括空气制动和车钩缓冲装置。 [0040]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本体10包括车架14和分别设于所述车架14上的端位墙15、第一侧墙13、第二侧墙11和底门12; [0041] 所述第一侧墙13包括倾斜设置于所述车架14上的第一侧墙导流板132,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以及所述第二侧墙11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端位墙15之间,所述底门12上部与所述第二侧墙11下部铰接,所述底门12下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接触,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所述第二侧墙11、所述底门12以及两个所述端位墙15合围形成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门12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 [0042] 如图3至图6所示,具体地,所述车本体10还可以包括侧墙固定板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固定板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墙固定板1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墙13和所述第二侧墙11之间。所述车架14包括端位梁141、中位梁144、枕位梁142、第一侧梁143、第二侧梁145及侧柱固定座146。所述端位梁141分别设于所述车架14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所述中位梁144设于所述第一侧梁143和第二侧梁145之间,所述侧柱固定座146与所述第二侧梁145固定连接,所述枕位梁142间隔设置于所述中位梁144上,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梁143或第二侧梁1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墙13除第一侧墙导流板132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墙上檐梁131、设于所述第一侧墙13外壁上的多个第一侧柱133、及设于所述第一侧柱133上的侧向支撑134。所述第一侧柱1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侧柱13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柱133由所述第一侧墙上檐梁131的上端向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的下端延伸。所述第二侧墙11除第二侧墙斜板112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墙斜板112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侧墙上檐梁111、和与所述第二侧墙斜板112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侧墙下檐梁113。所述第二侧墙1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侧柱115,多个所述第二侧柱11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柱115由所述第二侧墙上檐梁111的上端向所述第二侧墙下檐梁113的下端延伸。所述第二侧墙下檐梁113上设有底门折页座114,所述底门12通过所述底门折页座114与所述第二侧墙11铰接。所述侧向支撑134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梁143和第二侧梁145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侧柱133的底部与所述侧柱固定座146焊接固定。所述端位墙15的下端与所述端位梁141焊接固定。 [0043] 第一侧墙导流板132和第二侧墙斜板112共同形成自动卸货面,其内部空间较大,不易出现货物堵塞的情况。第一侧墙导流板132的下端延伸至底门12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使卸货点距轨道更远,更安全。底门12向上翻转开启,由于货物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底门12更易于开启,底门12开启速度快、开度大,提高了卸货效率。 [0044] 所述第二侧墙斜板1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范围为35°至40°,所述第一侧墙导流板1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30°至35°。 [0045] 因本实施例的车本体10为单侧卸货,因此其车本体10横向为非对称结构,为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将重载时的车本体10横向合成重心控制在轨道中心附近,因此,设计了上述的夹角范围。最优地,将第一侧墙导流板132与水平面夹角α设计为32°,将第二侧墙斜板112与水平面夹角β设计为38°,具有最佳的安全稳定性。两个夹角的设计既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实现快速卸货。 [0046]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底门开闭系统30与所述底门12驱动连接,所述底门开闭系统30包括驱动装置32和传动装置31;所述传动装置31包括轴承座317、传动轴313和自锁传动结构;所述轴承座317用于与所述车架14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313与所述轴承座317转动连接;所述自锁传动结构包括杠杆311和弯杆312,所述杠杆3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11和第二端3112,所述第一端3111和所述传动轴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3112和所述弯杆312铰接;所述弯杆312包括弧形部3122;当所述驱动装置32驱动所述传动轴313转动并带动所述杠杆311转动至所述杠杆311的第一端3111和所述弯杆312的弧形部3122的内凹面抵接时,所述杠杆311和所述弯杆312形成自锁状态。 [0047] 所述弯杆312还分别于所述弧形部3122两端连接的连接部3121,所述连接部3121分别与所述杠杆311或所述底门12铰接;当所述杠杆311的第一端3111和所述弯杆312的弧形部3122的内凹面接触时,所述杠杆311和所述弯杆312能够形成自锁状态。 [0048] 所述底门12下端固定连接有底门拉杆121,所述底门拉杆121与所述弯杆312铰接。当所述驱动装置32驱动所述传动轴313转动时,传动轴313带动杠杆311和弯杆312实现折叠和伸展两个状态,当杠杆311和弯杆312折叠时,所述底门12完全关闭,当所述杠杆311和弯杆312伸展时,所述底门12完全开启。 [0049] 具体地,杠杆311带动弯杆312由伸展状态向折叠状态运动时,杠杆311越过死点位置后继续运动,直至杠杆311的第一端3111和弯杆312的弧形部3122的内凹面抵接时,形成折叠状态,此时,杠杆311和弯杆312形成自锁状态。 [0050] 本实施例的自锁传动结构的传动效率高,且具有自锁功能,提高了漏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51] 所述弧形部3122的凹面上设有调整块315,当所述杠杆311和所述弯杆312形成自锁状态时,所述杠杆311的第一端3111和所述调整块315抵接。 [0052] 具体地,所述调整块315的材质为工具钢,焊接于所述弧形部3122的凹面底部,用于调整杠杆311和弯杆312形成折叠状态时的偏心距D,偏心距D越大自锁效果越好,同时开门时所需的作用力也越大,为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块315将偏心距D保持在15‑20mm效果最佳。设置调整块315还能够避免关门时对弯杆312造成直接冲击,有利于提高弯杆312的使用寿命,如调整块315损坏,则更易于更换。 [0053] 如图9和图13所示,所述风控系统50包括手动阀51、第一截断塞门511、风压力表52、储风缸53、电磁换向阀55及第四截断塞门551,所述手动阀51和所述风压力表52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储风缸53连接,所述第一截断塞门511设置在所述手动阀51和所述储风缸5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手动阀51还用于通过管路与铁路货车的双向作用风缸321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55通过管路与所述储风缸53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55还用于通过管路与所述驱动装置32连接,所述第四截断塞门551设置在所述电磁换向阀55出风口的管路上;所述储风缸 53还用于与所述漏斗车的制动主风管70连接。 [005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控系统50还包括给风阀54、第二截断塞门521、第三截断塞门541和空气过滤器56。所述给风阀54设置在所述制动主风管70和所述储风缸5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空气过滤器56设置在所述电磁换向阀55和所述储风缸53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截断塞门541设置在所述制动主风管70和所述给风阀54之间,所述第二截断塞门521设置在所述风压力表52和所述储风缸53之间。在所述手动阀51用于手动控制底门开闭系统30,所述电磁换向阀55用于对底门开闭系统30实现电动控制,电动控制使控制更为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手动控制则可以在电动控制出现故障时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0055] 如图10和图13所示,所述传动轴313上设有传动齿轮314,所述驱动装置32包括双向作用风缸321、齿条322和支撑轮机构323;所述双向作用风缸321与所述齿条322驱动连接,所述齿条322与所述传动齿轮314啮合,所述支撑轮机构323设于所述齿条322下方,所述双向作用风缸321与所述储风缸53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55设置在所述储风缸53和所述双向作用风缸321之间的管路上。 [0056] 如图1和图7所示,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2设置在车本体10的车架14上,齿条322和双向作用风缸321的活塞杆可拆卸连接,双向作用风缸321进行伸缩动作时带动齿条322同步运动,齿条322与传动轴313上的传动齿轮314啮合,带动传动轴313转动,以实现开闭门动作。支撑轮机构323设于所述齿条322的下方,用于在齿条322运动时对齿条322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其运动更加平稳。 [0057] 如图9所示,所述漏斗车还包括电动控制机构60,所述电动控制机构60包括电控箱61、供电箱62和发电机装置63。 [0058] 所述电控箱61包括电控组件、电控开关和接收控制器,所述接收控制器用于接收开闭门的控制信号,所述电控组件分别与所述接收控制器和所述电控开关电连接,所述电控开关用于与所述风控系统50的电磁换向阀55电连接,并用于促使所述风控系统50提供开闭门动力; [0059] 所述供电箱62用于为所述电控箱61供电,包括可充电的电池; [0060] 如图12所示,所述发电机装置63用于将所述漏斗车的车轮转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供电箱62充电。 [0061] 所述发电机装置63包括发电机631、传动轮632、传动带634和联轴器组件635;所述联轴器组件635固定于所述漏斗车车轮的轮轴21上;所述发电机631固定于所述车本体10上,所述传动轮632与所述发电机631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634套设于所述传动轮632和所述联轴器组件635上,所述发电机631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0062] 为方便观察及操作,所述电控箱61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所述接收控制器用于接收遥控或远程控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电控组件,电控组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电控开关,从而控制风控系统50的双向作用风缸321的伸缩,实现开闭门动作。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风控开闭门系统的状态,同时,其也可以用于人机交互的平台,比如可以设置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上设置触摸开关,触摸开关用于开启或关闭电控开关。 [0063] 所述发电机631为直流发电机,所述发电组件还包括张紧装置633,所述张紧装置633用于防止传动带634松弛。联轴器组件635固定于车轮的轮轴21上,因此,当车轮旋转时联轴器组件635也随之共同旋转,通过传动带634带动发电机631的输入轴转动,从而实现自发电功能。只要漏斗车处于运行状态,车轮旋转时即可为电动控制机构60供电。 [0064] 具体地,电动控制方法如下: [0065] 1、可采用近距离遥控或远程网络控制方式来对风控系统50进行控制。 [0066] 2、首先确认手动阀51手柄处于中立位置,第四截断塞门551处于开启状态,并确认电控箱61内电源指示灯已闪亮。 [0067] 3、观察风压力表52指示数值达到所需开门风压时,通过遥控器或远程网络控制器对电控箱61进行控制,使电磁换向阀55开启,双向作用风缸321活塞杆伸出,从而可带动底门打开。 [0068] 4、待物料卸尽需要关门时,通过遥控器或远程网络控制器对电控箱61进行控制,使电磁换向阀55关闭,双向作用风缸321活塞杆缩回,从而可带动底门关闭。 [0069] 手动控制方法如下: [0070] 1、首先将第四截断塞门551关闭,并确认第一截断塞门511处于开启状态。 [0071] 2、将手动阀51手柄转至开门位,双向作用风缸321活塞杆伸出,从而可带动铁路货车底门或侧开开启。 [0072] 3、待物料卸尽需要关门时,将手动阀51手柄转至关门位,双向作用风缸321活塞杆缩回,从而可带动底门关闭。 [0073] 所述漏斗车还包括开门限位装置和关门限位装置。 [0074]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开门限位装置包括开门限位块40,所述传动装置31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313上的限制杆316,所述开门限位块40用于在所述底门12打开时对所述限制杆316进行限位。 [0075] 所述关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轴(未示出)、关门限位块41和手柄(未示出),所述手柄和所述关门限位块41分别设于所述限位轴的两端,所述限位轴与所述传动轴313平行设置,所述手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轴旋转,以带动所述关门限位块41旋转至所述限制杆316的旋转轨迹上。 [0076] 当自锁传动结构折叠后,底门12完全关闭,此时,推动手柄,带动限位轴转动,使关门限位块41旋转至所述限制杆316的旋转轨迹上,以对自锁传动结构进行限位,当自锁传动结构意外伸展时,关门限位块41能够阻止其伸展动作,避免底门12意外开启,保障漏斗车的整体可靠性。当欲开启底门12时,首先推动手柄,使限位轴向反方向旋转,关门限位块41让位,离开所述限制杆316的旋转轨迹,自锁传动结构完成伸展状态后,传动轴313上的限制杆316与车本体10上的开门限位块40抵接,阻止自锁传动结构继续运动,保障运行的可靠性。 [0077] 每个所述车本体10上包括两扇所述底门12,所述底门开闭系统30中设有两组,每组底门开闭系统30的传动装置31分别与对应的底门12驱动连接。 [0078] 每组所述传动装置31的传动轴313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自锁传动结构,每个所述自锁传动结构分别与所述底门12铰接。 [0079] 如图10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每个传动轴313上均匀设置了三个自锁传动结构,三个自锁传动结构分别在每扇底门12的两端部和中部位置进行铰接,以使每扇底门12的开启更为平稳。 [0080] 本实施例的漏斗车,能够实现单侧卸货,且由于第一侧墙导流板132延伸至底门12外侧,使其卸货点与轨道之间的距离较远,更易卸货干净。其第一侧墙导流板132和第二侧墙斜板112的倾斜角度设计合理,既方便货物的快速卸出,同时又能够保证重载时车本体10的横向重心位于轨道中心附近,保障了漏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该漏斗车通过底门开闭系统30实现对底门12的开闭动作,该装置传动效率高,且具有自锁功能,在保证底门12快速开启的同时,又提高了漏斗车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开门限位装置和关门限位装置进一步提高了底门开闭系统30的安全性、可靠性。在对风控系统50的控制过程中除设有传统的手动阀51外,还设有电动控制机构60,电动控制机构60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对底门12开闭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电动控制机构60还配有发电机装置63,能够满足自身系统的用电需求,使电动控制机构60更稳定。本实施例的漏斗车结构新颖、可靠,满足了单侧卸货的需求,提高了卸货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