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驳回; |
专利有效性 | 无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驳回 |
申请号 | CN202111661743.X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8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申请人 |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邵文东; 李民哲; 高京; 王洪昆; 王文刚; 边志宏; 王蒙; 丁颖; 王萌; 焦杨; 马瑞峰; 徐建喜; 张国彪; | 第一发明人 | 邵文东 |
权利人 |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北京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北京市东城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神华大厦C座419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00011 |
主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B61D39/00 |
专利引用数量 | 5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1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李丹;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铁 路货车及顶盖调整装置。所述顶盖调整装置包括:活动座、伸缩组件与摇杆组件,所述活动座用于装设在敞箱的端墙上,所述摇杆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活动座上,所述摇杆组件用于与顶盖安装配合,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摇杆组件用于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的敞口处,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端与所述摇杆组件安装配合,且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摇杆组件的转动方向相适应。上述顶盖调整装置实现了对于顶盖的有效调整移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顶盖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调整装置包括:活动座、伸缩组件与摇杆组件,所述活动座用于装设在敞箱的端墙上,所述摇杆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活动座上,所述摇杆组件用于与顶盖安装配合,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摇杆组件用于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的敞口处,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端与所述摇杆组件安装配合,且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摇杆组件的转动方向相适应。 |
||
说明书全文 | 铁路货车及顶盖调整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铁路货车及顶盖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0002] 我国运煤漏斗车为敞顶结构,煤炭扬尘与撒漏是困扰国内外铁路煤炭运输的一大难题,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而且污染铁路沿线环境。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具有防止环境污染功能的铁路货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有效 防止环境污染,在漏斗车上加装顶盖。但是,传统的铁路货车无法对顶盖进行有效的开启或 关闭移动,从而使得对于顶盖的移动调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顶盖移动调整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及顶盖调整装置。 [0004] 一种顶盖调整装置。所述顶盖调整装置包括:活动座、伸缩组件与摇杆组件,所述活动座用于装设在敞箱的端墙上,所述摇杆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活动座上,所述摇杆 组件用于与顶盖安装配合,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摇杆组件用于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的敞口 处,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端与所述摇杆组件安装配合,且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 摇杆组件的转动方向相适应。 [0005] 一种铁路货车,包括所述的顶盖调整装置,还包括货车本体、敞箱与顶盖,所述敞箱装设在所述货车本体上,所述敞箱通过所述顶盖调整装置与所述顶盖安装配合,所述顶 盖可活动地盖设所述敞箱的敞口。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第一挡盖与第二挡盖,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件与第二伸缩件,所述摇杆组件包括第一摇杆件与第二摇杆件,所述活动座包括第 一旋转座与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座间隔装设在所述敞箱的端墙 上,所述第一摇杆件与所述第一旋转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件与所述第一挡盖安装 配合,所述第二摇杆件与所述第二旋转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件与所述第二挡盖安 装配合,所述第一伸缩件与所述第二伸缩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的端墙上,所述第一伸缩 件与所述第一摇杆件安装配合,所述第二伸缩件与所述第二摇杆件安装配合,且所述第一 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摇杆件的转动方向相适应,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所 述第二摇杆件的转动方向相适应。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顶盖需要从所述敞箱的敞口打开时,所述第一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摇杆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座转动,所述第一摇杆件带动所述第一挡盖从 所述敞箱的敞口上方朝所述敞箱的其中一侧转动;和/或所述第二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二摇 杆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转动,所述第二摇杆件带动所述第二挡盖从所述敞箱的敞口上 方朝所述敞箱的另一侧转动。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顶盖需要盖设所述敞箱的敞口时,所述第一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摇杆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座转动,所述第一摇杆件带动所述第一挡盖从所 述敞箱的其中一侧朝所述敞箱的敞口上方转动;和/或所述第二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二摇杆 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转动,所述第二摇杆件带动所述第二挡盖从所述敞箱的其中一侧 朝所述敞箱的敞口上方转动。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杆件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旋转座可转动连 接,且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形成有第一装配夹角,所述第 一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挡盖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加强板装 设在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之间,且所述第一挡盖、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 三者均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挡盖及所述第一摇杆背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 一侧均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贴合固定;及所述第二摇杆件包括第三摇杆、第四摇杆、第三加强 板与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旋转座可 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四摇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形成有第二装配夹角, 所述第三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挡盖安装配合,所述第三加 强板装设在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四摇杆之间,且所述第二挡盖、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 四摇杆三者均与所述第三加强板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挡盖及所述第三摇杆背离所述第三加 强板的一侧均与所述第四加强板贴合固定。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座上还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旋转座安装配合,所述 第一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旋转座 上还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旋转座安装配合,所 述第三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配合。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座与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与所述第二限位座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的端墙上,所述第一摇杆件在所述第一 限位座与所述第二限位座之间摆动,所述第一限位座与所述第二限位座均用于与所述第一 摇杆件限位抵触。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座与第四限位座,所述第三限位座与所述第四限位座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的端墙上,所述第二摇杆件在所述第三 限位座与所述第四限位座之间摆动,所述第三限位座与所述第四限位座均用于与所述第二 摇杆件限位抵触。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动关节与第二活动关节,所述第一伸缩件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关节与所述第一摇杆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通过 所述第二活动关节与所述第二摇杆件活动连接。 [0014] 上述顶盖调整装置在装配时,首先根据敞箱的体积和形状,确定活动座在敞箱端墙上的安装位置,然后将摇杆组件与活动座进行对位安装,根据安装需要,例如:可以将摇 杆组件的其中一端与活动座转动配合,或者将摇杆组件的中部与活动座转动配合。进一步 地,在摇杆组件与活动座完成安装后,将摇杆组件与顶盖安装配合,此时顶盖通过摇杆组件 能够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的敞口处。更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伸缩组件可以装设在敞箱 端墙上或者伸缩组件装设在活动座上。将伸缩组件的伸缩端与摇杆组件安装配合,此时伸 缩组件在非伸缩状态(或锁定状态)下能够对摇杆组件相对于活动座的转动进行限制,避免 顶盖随摇杆组件意外活动。当需要移动顶盖打开敞口时,伸缩组件进行延伸移动,伸缩组件 在延伸过程中会带动摇杆组件相对于活动座转动,从而实现了顶盖随摇杆组件朝远离敞口 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打开敞口。当需要移动顶盖盖设敞口时,伸缩组件进行回缩移动,伸 缩组件在回缩过程中会再次带动摇杆组件相对于活动座转动,从而实现顶盖随摇杆组件朝 靠近敞口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盖设敞口。因此,上述顶盖调整装置实现了对于顶盖的有效 调整移动。 [0015] 上述铁路货车在装配时,通过顶盖调整装置带动顶盖对敞箱的敞口可活动地盖设,当需要移动顶盖打开敞口时,伸缩组件进行延伸移动,伸缩组件在延伸过程中会带动摇 杆组件相对于活动座转动,从而实现了顶盖随摇杆组件朝远离敞口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 打开敞口。当需要移动顶盖盖设敞口时,伸缩组件进行回缩移动,伸缩组件在回缩过程中会 再次带动摇杆组件相对于活动座转动,从而实现顶盖随摇杆组件朝靠近敞口的方向活动, 直至顶盖盖设敞口。因此,上述顶盖调整装置实现了对于顶盖的有效调整移动。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铁路货车及顶盖调整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第一摇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100、活动座,110、第一旋转座,120、第二旋转座,200、伸缩组件,210、第一伸缩件,211、第一活动关节,220、第二伸缩件,221、第二活动关节,300、摇杆组件,310、第一摇杆件, 311、第一摇杆,312、第二摇杆,313、第一加强板,314、第二加强板,320、第二摇杆件,400、敞 箱,500、顶盖,510、第一挡盖,520、第二挡盖,600、第一限位座,700、第二限位座,800、第三 限位座,900、第四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3]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25]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0调整装置包括:活动座100、伸缩组件200与摇杆组件300,所述活动座100用于装设在敞箱400的端墙上,所述摇杆组件300可转动 地装设在所述活动座100上,所述摇杆组件300用于与顶盖500安装配合,且所述顶盖500通 过所述摇杆组件300用于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400的敞口处,所述伸缩组件200的伸缩端与 所述摇杆组件300安装配合,且所述伸缩组件20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摇杆组件300的转动方 向相适应。 [0026] 上述顶盖500调整装置在装配时,首先根据敞箱400的体积和形状,确定活动座100在敞箱400端墙上的安装位置,然后将摇杆组件300与活动座100进行对位安装,根据安装需 要,例如:可以将摇杆组件300的其中一端与活动座100转动配合,或者将摇杆组件300的中 部与活动座100转动配合。进一步地,在摇杆组件300与活动座100完成安装后,将摇杆组件 300与顶盖500安装配合,此时顶盖500通过摇杆组件300能够可活动地盖设在敞箱400的敞 口处。更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伸缩组件200可以装设在敞箱400端墙上或者伸缩组件 200装设在活动座100上。将伸缩组件200的伸缩端与摇杆组件300安装配合,此时伸缩组件 200在非伸缩状态(或锁定状态)下能够对摇杆组件300相对于活动座100的转动进行限制, 避免顶盖500随摇杆组件300意外活动。当需要移动顶盖500打开敞口时,伸缩组件200进行 延伸移动,伸缩组件200在延伸过程中会带动摇杆组件300相对于活动座100转动,从而实现 了顶盖500随摇杆组件300朝远离敞口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500打开敞口。当需要移动顶盖 500盖设敞口时,伸缩组件200进行回缩移动,伸缩组件200在回缩过程中会再次带动摇杆组 件300相对于活动座100转动,从而实现顶盖500随摇杆组件300朝靠近敞口的方向活动,直 至顶盖500盖设敞口。因此,上述顶盖500调整装置实现了对于顶盖500的有效调整移动。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铁路货车,包括所述的顶盖500调整装置,还包括货车本体、敞箱400与顶盖500,所述敞箱400装设在所述货车本体上,所述敞箱400通过所述顶盖500调 整装置与所述顶盖500安装配合,所述顶盖500可活动地盖设所述敞箱400的敞口。 [0028] 上述铁路货车在装配时,通过顶盖500调整装置带动顶盖500对敞箱400的敞口可活动地盖设,当需要移动顶盖500打开敞口时,伸缩组件200进行延伸移动,伸缩组件200在 延伸过程中会带动摇杆组件300相对于活动座100转动,从而实现了顶盖500随摇杆组件300 朝远离敞口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500打开敞口。当需要移动顶盖500盖设敞口时,伸缩组件 200进行回缩移动,伸缩组件200在回缩过程中会再次带动摇杆组件300相对于活动座100转 动,从而实现顶盖500随摇杆组件300朝靠近敞口的方向活动,直至顶盖500盖设敞口。因此, 上述顶盖500调整装置实现了对于顶盖500的有效调整移动。 [0029]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0包括第一挡盖510与第二挡盖520,所述伸缩组件200包括第一伸缩件210与第二伸缩件220,所述摇杆组件300包括第一摇 杆件310与第二摇杆件320,所述活动座100包括第一旋转座110与第二旋转座120,所述第一 旋转座110与所述第二旋转座120间隔装设在所述敞箱400的端墙上,所述第一摇杆件310与 所述第一旋转座11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摇杆件310与所述第一挡盖510安装配合,所述第 二摇杆件320与所述第二旋转座12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摇杆件320与所述第二挡盖520安 装配合,所述第一伸缩件210与所述第二伸缩件220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400的端墙上,所述 第一伸缩件210与所述第一摇杆件310安装配合,所述第二伸缩件220与所述第二摇杆件320 安装配合,且所述第一伸缩件21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摇杆件310的转动方向相适应,所 述第二伸缩件22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摇杆件320的转动方向相适应。具体地,通过第一 挡盖510与第二挡盖520对敞箱400的敞口进行遮挡或盖设。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提 高顶盖500的打开和关闭效率。例如:可以根据敞箱400敞口的中线,对第一挡盖510与第二 挡盖520进行装设,即中线的其中一侧通过第一挡盖510进行盖设或打开,中线的另一侧通 过第二挡盖520进行盖设或打开。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210与第二伸缩件220为伸缩杆或伸 缩缸。第一伸缩件210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摇杆件310的转动方向相适应,即第一伸缩件210在 进行伸缩调整时,第一摇杆件310能进行相应的转动,第二伸缩件220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摇 杆件320的转动方向相适应,即第二伸缩件220在进行伸缩调整时,第二摇杆件320能进行相 应的转动。通过第一伸缩件210、第一摇杆件310与第一旋转座110对第一挡盖510进行有针 对性的调整,通过第二伸缩件220、第二摇杆件320与第二旋转座120对第二挡盖520进行有 针对性的调整。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保证顶盖500调整装置对于顶盖500的调整效 果。 [0030]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顶盖500需要从所述敞箱400的敞口打开时,所述第一伸缩件210带动所述第一摇杆件31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座110转动,所述第一 摇杆件310带动所述第一挡盖510从所述敞箱400敞口上方朝所述敞箱400的其中一侧转动; 和/或所述第二伸缩件220带动所述第二摇杆件320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120转动,所述第 二摇杆件320带动所述第二挡盖520从所述敞箱400敞口上方朝所述敞箱400的另一侧转动。 当所述顶盖500需要盖设所述敞箱400的敞口时,所述第一伸缩件210带动所述第一摇杆件 31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座110转动,所述第一摇杆件310带动所述第一挡盖510从所述敞箱 400的其中一侧朝所述敞箱400敞口上方转动;和/或所述第二伸缩件220带动所述第二摇杆 件320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120转动,所述第二摇杆件320带动所述第二挡盖520从所述敞 箱400的其中一侧朝所述敞箱400敞口上方转动。具体地,上述这种实现了第一挡盖510与第 二挡盖520分别朝敞箱400两侧转动,以及从敞箱400两侧朝敞箱400的敞口转动,从而有效 保证了第一挡盖510与第二挡盖520对于敞箱400敞口的遮挡效率。 [0031] 结合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杆件310包括第一摇杆311、第二摇杆312、第一加强板313与第二加强板314,所述第一摇杆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312的第 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旋转座110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摇杆311与所述第二摇杆312相对于 所述第一旋转座110形成有第一装配夹角,所述第一摇杆3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摇杆312 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挡盖510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加强板313装设在所述第一摇杆311与 所述第二摇杆312之间,且所述第一挡盖510、所述第一摇杆311与所述第二摇杆312三者均 与所述第一加强板313贴合固定,所述第一挡盖510及所述第一摇杆311背离所述第一加强 板313的一侧均与所述第二加强板314贴合固定;及所述第二摇杆件320包括第三摇杆、第四 摇杆、第三加强板与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 述第二旋转座120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四摇杆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座120 形成有第二装配夹角,所述第三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挡盖 520安装配合,所述第三加强板装设在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四摇杆之间,且所述第二挡盖 520、所述第三摇杆与所述第四摇杆三者均与所述第三加强板贴合固定,所述第二挡盖520 及所述第三摇杆背离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一侧均与所述第四加强板贴合固定。 [0032] 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根据第一摇杆件310与第一挡盖510的连接受力情况,通过在第一挡盖510与第一旋转座110之间装设第一摇杆311与第二摇杆312,形成了三角支 撑区域,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摇杆件310在带动第一挡盖510活动时的受力强度。进一步地, 通过加设第一加强板313与第二加强板314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摇杆件310与第一挡盖510 的装配稳定性。以及根据第二摇杆件320与第让挡盖的连接受力情况,通过在第二挡盖520 与第二旋转座120之间装设第三摇杆与第四摇杆,形成了三角支撑区域,从而有效提高了第 三摇杆件在带动第二挡盖520活动时的受力强度。进一步地,通过加设第三加强板与第四加 强板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摇杆件310与第一挡盖510的装配稳定性。 [003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100包括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旋转座110上还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旋转座110安装配合, 所述第一摇杆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摇杆31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配合;所述 第二旋转座120上还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旋转 座120安装配合,所述第三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摇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配合。具体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为支撑座或支撑板,通过第一支撑件对第一转轴进 行辅助安装,以及通过第二支撑件对第二转轴进行辅助安装,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一转轴在 第一旋转座110上的安装效果,以及第二转轴在第二旋转座120上的安装效果。进一步地,第 一摇杆311与第二摇杆312均与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套设配合,第三摇杆与第四摇杆均与第二 转轴可转动地套设配合。 [0034]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0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座600与第二限位座700,所述第一限位座600与所述第二限位座700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400的端墙 上,所述第一摇杆件310在所述第一限位座600与所述第二限位座700之间摆动,所述第一限 位座600与所述第二限位座700均用于与所述第一摇杆件310限位抵触。具体地,第一限位座 600与第二限位座70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第一挡盖510的活动范围进行确定,通过在敞箱 400端墙上加设第一限位座600与第二限位座700,可以保证第一摇杆件310在预设范围内进 行摆动,避免第一摇杆件310出现过渡摆动的情况。 [0035]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0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三限位座800与第四限位座900,所述第三限位座800与所述第四限位座900间隔设置在所述敞箱400的端墙 上,所述第二摇杆件320在所述第三限位座800与所述第四限位座900之间摆动,所述第三限 位座800与所述第四限位座900均用于与所述第二摇杆件320限位抵触。具体地,第三限位座 800与第四限位座90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第二挡盖520的活动范围进行确定,通过在敞箱 400端墙上加设第三限位座800与第四限位座900,可以保证第一摇杆件310在预设范围内进 行摆动,避免第二摇杆件320出现过渡摆动的情况。 [0036] 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00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动关节211与第二活动关节221,所述第一伸缩件210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关节211与所述第一摇杆件310活 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220通过所述第二活动关节221与所述第二摇杆件320活动连接。具 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第一伸缩件210与第一摇杆件310配合活动时出现卡 死情况,以及有效避免第二伸缩件220与第二摇杆件320配合活动时出现卡死情况。 [003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