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撤回; |
专利有效性 | 无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撤回 |
申请号 | CN201910925429.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申请人 | 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刘河明; 王天佑; 王永乐; 麻殊愚; 高志雄; 陈维东; 王玉明; 刘齐泰; 张瑛; 高福森; 张良; 张国帅; 崔云鹏; 赵振山; | 第一发明人 | 刘河明 |
权利人 | 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包头北方创业有限责任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兵工路车辆大厦8楼西侧办公室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014030 |
主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61D7/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悦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樊耀峰; 张西红;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粮食漏斗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组成、 车顶 组成、 支撑 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 侧壁 ;所述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所述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支撑组成设于车厢内部。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的部分结构采用特殊结构的 铝 型材 ,并采用 铆接 连接方式,同时进行特殊处理,提高了车厢的 密封性 能,减少 焊接 。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粮食漏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侧壁;所述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所述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 |
||
说明书全文 | 粮食漏斗车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食漏斗车。 背景技术[0002] 粮食漏斗车是运输粮食的主要运输工具,其车厢的顶部设有装料口,底部设有漏斗口,便于粮食的装卸。为了应对雨雪天气,粮食漏斗车的侧壁和车底组成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这样才能保证雨水不渗透至车厢内部。目前,为了提高密封性能,粮食漏斗车的车厢侧壁和车顶组成均采用全钢焊接结构。但是,全钢焊接结构自重大、焊接变形、使用过程易生锈腐蚀,车辆制造过程及检修时产生的焊接烟尘等危害物较多。 [0003] 在现有货车中,少数货车的部件采用铝材,通过铆接制作车厢。然而,铝材属于易变形材料,随使用时间的延长,铆接件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大,大大降低了其密封性能。由此,目前采用铝材制作的货车一般多用于运输煤炭等。 发明内容[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食漏斗车,该漏斗车的车厢侧壁和车顶组成采用特定连接件和连接方式,减少焊接,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该粮食漏斗车采用铝材,从而降低车厢自重。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采用特殊结构的支撑组成,提高了车厢的承重性能,为大批量运输粮食提供了保障。 [0005]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粮食漏斗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组成、车顶组成、支撑组成、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两组侧墙组成和两组端墙组成围合形成车厢的侧壁;所述车顶组成设于车厢的顶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顶部开口;所述车底组成设于车厢的底部开口,且设置为能够密封车厢的底部开口; [0007] 其中,每组侧墙组成包括墙板、上侧梁和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为能够将墙板固定在车厢的外侧,所述上侧梁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所述墙板的顶部; [0008] 其中,每组端墙组成包括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所述竖直端墙板的底部与所述斜端墙板的顶部连接;所述斜端墙板的底部与车底组成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 [0009] 其中,所述上侧梁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一铝型材管;上侧梁由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上侧梁倾斜边板的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所述墙板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所述上侧梁与所述墙板铆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 [0010] 其中,两个上侧梁和两个竖直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墙板和两斜端墙板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0011] 其中,所述车顶组成包括第一车顶板、第二车顶板、第一纵向梁、第二纵向梁和侧滑顶盖机构;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沿第一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二纵向梁沿第二车顶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第一纵向梁和第二纵向梁设置为能够与竖直端墙板的上部围成装料口。该装料口可以用于安装顶盖机构。 [0012] 本发明的车厢的墙板采用铝板,立柱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方管,墙板铆接于立柱,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采用铝板,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分别铆接于两组安装板的上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采用铆接方式连接各部件,避免焊接,而且降低车厢自重。本发明所谓的“密封”并不代表其完全封闭,而是可以实现防止雨水渗入、粮食等货物散落的目的即可。 [0013] 在本发明中,第一车顶板的外侧边缘与相应的安装板的上侧之间设有粘结剂层;第二车顶板的外侧边缘与相应的安装板的上侧之间设有粘结剂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车厢的密封性能。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侧梁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上侧梁水平底板平行或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且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上侧梁竖边板上。加强板的设置提高了铝型材的强度和粮食漏斗车防变形能力。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空结构内设有1~3组加强板;更优选地,中空结构内设有两组加强板。两组加强板平行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为1~5cm。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导流板与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层。粘结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上侧梁与墙板之间的密封性能。粘结层为环氧粘结剂层、聚氨酯粘结剂层、橡胶粘结剂层、丙烯酸粘结剂层或杂环高分子粘结剂层中的一种。选择上述粘结剂层或密封剂层,密封安装缝隙,防止雨水反流侵入车内。 [0016] 本发明的端墙组成包括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竖直端墙板只受侧向压力作用,但是斜端墙板还受向下的重量作用,两者配合使用,与传统的端墙组成均由斜端墙板或者竖直端墙板相比,即保证了车厢的承重性能,减缓了车辆的纵向冲击,又可以使粮食沿斜端墙板集中向车厢底部的漏斗口聚集,可以更彻底地进行卸料。斜端墙板与车厢底部的夹角可根据所运输介质的安息角确定,一般为30~50°。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斜端墙板的下方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能够从下方支撑所述斜端墙板。支撑斜端墙板,分担车厢内货物对斜端墙板向下的压力。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斜端墙板的下侧,所述支撑板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底座设于车厢的底部上。支撑板支撑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斜端墙板的支撑作用,而且使斜端墙板受力均匀。优选地,斜端墙板、支撑板和车厢底部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作用。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竖直端墙板和斜端墙板之间的连接角部外侧设有至少一根补强梁。补强梁的数量可以为3~5根。补强梁均匀间隔水平设置于连接角部的外侧。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端墙组成还包括散档板装置; [0021] 其中,所述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第二导流板和支撑柱;所述斜板的顶部与所述竖直端墙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斜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与所述斜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为中部凸起且两侧向下倾斜;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上。 [0022] 在装载时,粮食很容易从装料口向外洒落,但是车厢很难将底部组成完全覆盖,尤其是前后两端。如果粮食被洒落至车底组成裸露在外的部件上,不仅造成粮食浪费、清理困难,而且很可能影响车辆正常工作。散档板装置可以将洒落的粮食导向车厢两侧的地面上,从而保护车底组成。粮食从车厢顶部落下来后,沿着斜板向下导流,第二导流板将斜板导流下来的粮食再导向地面。优选地,散档板装置向地面的投影覆盖该粮食漏斗车裸露的车底组成。 [002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散档板装置还包括端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另一侧。这样进一步保护裸露的底部组成。 [0024]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流面板;每个导流面板均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长侧边和短侧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向上凸起,两个导流面板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斜板向上翘起,两个导流面板的长侧边与所述斜板连接;所述端封板竖直设置,两个导流面板的短侧边与所述端封板连接。这样更加有利于实现粮食导流,从而保护底架组成。 [0025]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面板为近似直角梯形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斜边和直角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斜板向上翘起,两个导流面板的斜边与所述斜板连接;所述端封板竖直设置,两个导流面板的直角边与所述端封板连接。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二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为截面为四边形的第三铝型材管; [0027] 其中,第一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 [0028] 其中,第二纵向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的内侧边缘连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 [0030]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凹槽为T型槽,所述第一密封胶条包括第一安装端、第一密封端和第一连接段;第一安装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内;第一密封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外;第一连接段设置为能够连接第一安装端和第一密封端。第二安装凹槽为T型槽;第二密封胶条包括第二安装端、第二密封端和第二连接段;第二安装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内;第二密封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外;第二连接段设置为能够连接第二安装端和第二密封端。 [0031]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端的宽度大于第一安装凹槽顶部开口的宽度;第二密封端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凹槽的顶部开口的宽度;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均为中空结构,且两者的密封面均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扩大密封面,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00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顶盖机构设于装料口附近,所述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第二车顶板上侧,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轨迹设置为沿第二车顶板由内向外;所述顶盖本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二车顶板上,其另一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驱动所述顶盖本体沿滑动机构滑动。具体地,侧滑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轨、滑块和气缸;滑轨安装于第二车顶板的上侧,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内;顶盖本体的一侧连接滑块,滑块协同顶盖本体沿滑轨由第二车顶板的内侧向外侧滑动;顶盖本体的另一侧连接气缸的活塞;在气缸的驱动下,活塞带动顶盖本体沿滑轨滑动。在顶盖本体滑动的过程中,实现以侧滑方式打开或者关闭装料口。 [0033]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机构在靠近第二纵向梁的一侧设有档板,所述档板在顶盖机构覆盖装料口时抵靠在第二纵向梁的外侧,且与第二密封胶条密切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机构的一侧;顶盖机构的另一侧与第一密封胶条配合用于密封顶盖机构的另一侧,从而提高漏斗车的密封性能。 [0034]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第一车顶板之间设有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与第二车顶板之间设有密封胶层。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起到导流和密封作用,将车厢顶部顺流下来的雨水向下导流,避免沿车顶板与纵向梁之间的缝隙渗透至车厢内。 [003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向外延伸5~15cm。这样可以对顶盖机构顺流下来的雨水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 [0036]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胶层和第二密封胶层采用环氧粘结剂层、聚氨酯粘结剂层、橡胶粘结剂层、丙烯酸粘结剂层或杂环高分子粘结剂层中的一种。选择上述密封胶层可以粘结金属材质,进一步防止雨水反流侵入车厢内。 [0037] 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还可以包括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的多组车顶弯梁,其设置于第一车顶板的下侧和第二车顶板的下侧。根据车顶板的长度和厚度来选择车顶弯梁的数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的厚度均为4~6mm,相邻车顶弯梁间距为30~60cm。这样可以提高车顶强度。 [003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车顶弯梁为铝型材,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均采用铝板,车顶弯梁通过铆接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车顶板的下表面和第二车顶板的下表面。采用铆接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3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车顶板和第二车顶板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板。采用上述结构的车顶板,可以增大车厢内空间,提高车厢顶部刚度,增强防变形能力。 [0040]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车底组成包括前牵枕、后牵枕、中梁、左下侧梁、右下侧梁、前横梁和后横梁; [0042] 其中,所述前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前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左侧端部与左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后牵枕的右侧端部与右下侧梁的另一端部连接; [0043] 其中,所述前横梁的中部与所述前牵枕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中部与后牵枕连接;所述中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中部和后横梁的中部连接; [0044] 其中,所述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分别与两组侧墙组成的墙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分别与两组端墙组成的斜端墙板的底部连接。 [0045]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安装方便,且满足车底组成的强度要求。 [004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为铝型材,中梁为钢材。这样可以既减轻底架组成的自身重量,又进一步满足强度要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前牵枕和后牵枕的左侧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的两端部铆接,前牵枕和后牵枕的右侧端部分别与右下侧梁的两端部铆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前横梁的中部焊接于前牵枕的中部,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后横梁的中部焊接于后牵枕的中部;中梁两端分别与前横梁和后横梁的中部焊接。这样可以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且而保证漏斗车整体的承重性能。 [0047] 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还可以包括转向架,气动控制系统,车钩缓冲系统,制动装置和牵引杆装置;转向架设置在车厢的下方,且位于车厢的两个端部附近;气动控制系统和车钩缓冲系统均设置在车厢的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制动装置和牵引杆装置均设置在车厢的另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通过牵引杆装置可实现两车编为一组的半永久性连接。 [0048]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车底组成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漏斗支撑脊背; [0049] 其中,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所述中梁连接; [0050] 其中,所述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和所述竖板设置在框架结构内,且均平行于前横梁和/或后横梁;所述竖板的顶部和所述横板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竖板沿车厢的宽度方向竖直设于所述横板的上侧中部,二者形成支架结构; [0051] 其中,所述中梁穿过所述支架结构且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所述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连接。 [0052] 在本发明中,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铆接,所述漏斗支撑脊背的中部与中梁焊接。漏斗支撑脊背与左/右下侧梁及中梁围合形成漏斗组成的安装空间。本发明的漏斗车可以安装多组漏斗组成。 [005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竖板与所述横板形成的夹角处设有支撑肋;所述支撑肋的顶部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二安装孔。支撑肋起到加强作用,且使漏斗板受力均匀。 [0054]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中梁包括矩形钢管和至少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所述矩形钢管设置在所述中梁的底部,至少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所述漏斗板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该结构便于漏斗组成中的漏斗板与中梁连接,而且使整体受力均匀,避免产生局部受力过大变形造成损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漏斗组成的漏斗板的上边缘由上至下焊接于辅助板及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0055] 在本发明中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采用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铝型材管,该铝型材管的横截面可以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优选为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钝角可以为100~160°,优选为110~150°。这样可以改善承重效果。 [0056]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均为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第四铝型材管;第四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 [0057] 其中,所述第四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延伸至相应墙板的内侧;所述竖直连接板与相应墙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第四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所述倾斜档板贴近相应的漏斗板,所述倾斜档板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 [0058] 在本发明中,左下侧梁和右下侧梁采用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铝型材管,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承重性能。第四铝型材管的结构设置可以使从车顶顺流下来的雨水沿外侧顺流至地面上,避免流入车厢内。 [0059]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四铝型材管中钝角顶点形成的边与钝角相对的边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钝角顶点形成的边,另一端连接钝角相对的边板的中部。这样可以增强承重性能和强度。 [006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结构的端部与所述铝型材的钝角相对的边板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承重性能和强度。优选地,中梁穿过支架结构且与支架结构焊接,所述支架结构端部与铝型材的钝角相对的边板铆接。漏斗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支架结构上,安装简单牢固。 [0061]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所述支撑组成设于车厢的内部;所述支撑组成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 [0062] 其中,每组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0063] 其中,每组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 [0064] 其中,每组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0065] 本发明的水平支撑组成可以加固车厢侧壁,斜支撑组成协助水平支撑组成加固车厢侧壁,支柱组成可以支撑车顶组成。上述结构与传统焊接钢板支撑相比,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减轻车体重量,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焊接产生的焊接烟尘。 [0066] 根据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水平撑杆为第五铝型材管,其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凸起的结构沿第五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斜撑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第六铝型材管;水平撑杆具有水平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上;斜撑杆具有斜安装端,其内部填充有防变形部件;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上。 [0067] 采用上述水平撑杆结构,便于将水平撑杆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于车厢内,支撑底面板和支撑侧面板形成的框状结构可以根据车厢受力情况提高支撑杆强度,支撑顶面板中心向上凸起结构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将从车顶组成装入的粮食向下导流流入车厢底部,而不会存留在水平撑杆顶面板上;而且该结构的支撑侧面板便于与支柱的下侧的端部铆接或螺纹连接。 [006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结构的支撑顶面板由两个面板形成,两个面板相应侧边连接形成八字形顶面板结构。八字形顶面板结构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相应的支撑侧面板,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采用该结构的水平撑杆结构,可以更好地将粮食向两侧进行导流。 [0069]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支柱为U型槽钢,其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采用U型槽钢结构可以使车顶组成受力更均匀,能够更好支撑车顶组成。在本发明中,支柱的顶部向外倾斜与水平撑杆的夹角为45~60°。在本发明中,U型槽钢的底部的两个侧板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延伸板,两个延伸板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于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见如上所述)的两个支撑侧面板的外侧。优选地,U型槽钢的开口朝向车厢内侧;更优选地,U型槽钢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设置为能够将滑落至U型槽钢槽体内的粮食向外向下导流,避免粮食遗留至U型槽钢槽体内。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三导流板的一端连接于U型槽钢内的底板上,另一端沿着U型槽钢向下延伸至水平撑杆上,第三导流板的另一端边缘位于U型槽钢外侧。第三导流板的设置将堆积在U型槽钢底部槽体内的粮食向外向下导流至车厢内。 [0070]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水平撑杆两个端部铆接于立柱上,U型槽钢的两个侧面板铆接于车顶弯梁上,其中立柱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车顶弯梁采用铝型材。采用上述结构,在保证车厢承重能力的同时,减少车厢焊接,降低车厢自重。 [0071]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支撑组成,所述支撑组成包括多组第一支撑单元;每组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一支撑单元中的第一水平撑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一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0072] 每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0073] 每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斜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侧墙组成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于车底组成上; [0074] 每组第一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0075] 第一支撑单元能够同时支撑和加固车厢侧壁和车顶组成,提高车厢的承重能力。在本发明中,沿车厢的长度方向每隔2~4米设有一组第一支撑单元。 [0076] 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优选地,还包括多组第二支撑单元;每组 [0077] 第二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二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水平撑杆和第二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0078] 每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和第二连接座,水平撑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0079] 每组第二支柱组成包括支柱,支柱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上。 [0080] 在本发明中,第二支撑单元与第一支撑单元间隔设置,既提高车厢的承重,又可以尽量减少占用车厢空间。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沿车厢长度方向每隔3~6米设有一组第一支撑单元,相邻的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有一组第二支撑单元。 [008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车厢的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二支撑单元,两组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有多组第一支撑单元。可以更好提高车厢的承重能力。 [0082]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每个第一连接座包括两个螺纹连接或铆接于侧墙组成上的角钢,两个角钢相对设置,水平撑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或铆接于两个角钢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每个第一连接座包括两个角钢,两个角钢相对设置且铆接于立柱上,水平撑杆的端部铆接于两个角钢之间。 [0083] 本发明的粮食漏斗车的部分结构采用特殊结构的铝型材,并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车厢的密封性能,减少焊接。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通过铝型材替代钢结构后,仍能保证车厢的承重性能,并且降低车厢自重。附图说明 [0084]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漏斗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85]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侧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86]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端墙组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87]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88]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散档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89]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90]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 [0091]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车顶板的截面图。 [0092]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截面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93]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车顶板截面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94]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95]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96]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带有部分漏斗板的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97]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上的剖面图。 [0098]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支撑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99]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100] 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101] 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漏斗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102] 其中,1-车底组成,2-侧墙组成,3-端墙组成,4-车顶组成,7-车钩缓冲系统,8-气动控制系统,9-转向架,10-制动装置,11-牵引杆装置,12-漏斗板,102-加强板,103-竖直连接板,104-倾斜档板,111-后牵枕,112-后横梁,113-中梁,114-竖板,115-左下侧梁,116-横板,117-支撑肋,118-前牵枕,119-右下侧梁,120-前横梁,201-上侧梁,202-立柱,203-墙板,204-第一导流板,205-安装板,206-加强板,301-竖直端墙板,302-斜端墙板,303-第二导流板,304-端封板,305-支撑柱,306-支撑板,307-支撑底座,309-斜板,401-第一纵向梁,402-第二纵向梁,403-第二车顶板,404-第一车顶板,405-车顶弯梁,406-第一密封胶条, 407-第二安装凹槽,408-第一安装凹槽,409-第一密封板,410-第二密封板,501-水平撑杆, 502-斜撑杆,503-支柱,504-第一连接座,505-第二连接座,507-第三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010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0104] 实施例1 [0105]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漏斗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漏斗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粮食漏斗车包括车厢、转向架9、气动控制系统8、车钩缓冲系统7、制动装置10和牵引杆装置11。转向架9设置在车厢的下方,且位于车厢的两个端部附近。气动控制系统8和车钩缓冲系统7均设置在车厢的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制动装置10和牵引杆装置11均设置在车厢的另一端部附近,且位于车厢的底部附近。 [010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粮食漏斗车的车厢包括侧墙组成2、端墙组成3、车顶组成4和车底组成1。车厢的侧壁由相对设置的两组侧墙组成2和相对设置的两组端墙组成3围合组成。车厢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车厢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车顶组成4,通过车顶组成密封顶部开口。车厢的底部开口处安装有车底组成1,通过车底组成1密封底部开口。本实施例的粮食漏斗车的车厢还包括支撑组成5,支撑组成5安装于车厢内部。 [0107]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侧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侧墙组成2包括墙板203、上侧梁201和立柱202。立柱202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墙板203采用铝板,通过铆接将墙板203连接于立柱202上,从而固定在车厢的外侧。上侧梁201安装于立柱202的顶部,且采用横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该铝型材管通过位于两侧且平行设置的上侧梁竖边板、位于底部的上侧梁水平边板及位于顶部的上侧梁倾斜边板围合形成。上侧梁倾斜边板由车厢外侧向车厢内侧向上倾斜设置,且其上侧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安装板205。安装板205用于安装车顶组成4;位于外侧的上侧梁竖边板的底侧边沿沿墙板203的顶部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流板204。第一导流板204与墙板203铆接,且第一导流板204与墙板203之间设有粘结层。 [0108] 如图2所示,上侧梁20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组加强板206,加强板206与上侧梁水平底板平行设置,加强板206的两端固定在两侧的上侧梁竖边板上。 [0109]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端墙组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端墙组成3包括竖直端墙板301和斜端墙板302。竖直端墙板301的底部与斜端墙板302的顶部连接。斜端墙板302的底部与车底组成1固定连接,且沿车厢的内部倾斜设置,使斜端墙板302与车厢底部水平面的夹角为30°。斜端墙板302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306。支撑板30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斜端墙板302的下侧,支撑板306的底部通过支撑底座307安装于车底组成1上。两个上侧梁201和两个竖直端墙板301围合形成车厢的顶部开口。两个墙板203和两个斜端墙板302围合形成车厢的底部开口。 [0110]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车顶组成4包括第一车顶板404、第二车顶板403、第一纵向梁401、第二纵向梁402和侧滑顶盖机构(未图示)。第一车顶板404和第二车顶板403均采用铝板,且沿车厢的长度设置。第一车顶板404的外侧边缘和第二车顶板403的外侧边缘分别铆接在相应的两组安装板205的上表面。第一车顶板404的外侧边缘与相应安装板205之间涂覆有粘结剂层,第二车顶板403的外侧边缘与相应安装板205之间涂覆有粘结剂层。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纵向梁401沿第一车顶板404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第二纵向梁402沿第二车顶板403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第一纵向梁401、第二纵向梁402和两组竖直端墙板的上部围成装料口。装料口用于安装侧滑顶盖机构。 [0111] 上述的粘结剂层均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层。 [0112] 实施例2 [0113]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14]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端墙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散档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每组端墙组成还配有一组散档板装置。散档板装置包括斜板309、第二导流板303和支撑柱305。斜板309的顶部与竖直端墙板301的一侧连接,而且斜板 309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第二导流板303的一侧与斜板309的底部连接。第二导流板303包括两个导流面板,每个导流面板为近似直角梯形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较长的顶边和较短的底边,还具有相对设置的斜边和直角边。两个导流面板的顶边相互连接,并分别沿着从顶边至底边的方向向下倾斜。两个导流面板的斜边与斜板309的一侧连接。散档板装置还包括端封板304。端封板304竖直连接两个导流面板的直角边。支撑柱305的顶部与第二导流板303的底部连接,支撑柱30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车底组成1上。 [0115] 实施例3 [0116]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0117]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侧滑顶盖机构设于装料口附近,侧滑顶盖机构包括顶盖本体、滑轨、滑块和气缸(未图示);滑轨设置于第二车顶板403上侧,滑轨的方向设置为沿第二车顶板403由内向外,滑轨内设有滑块;顶盖本体的一侧连接于滑块上,滑块协同顶盖本体沿滑轨由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向外侧滑动,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气缸的活塞连接,在气缸的驱动下,活塞带动顶盖本体沿滑轨滑动。在顶盖本体滑动的过程中,实现以侧滑方式打开或者关闭装料口。 [0118] 实施例4 [0119]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3相同: [0120]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的截面图。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截面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一纵向梁401采用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一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一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一车顶板404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铆接,第一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一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一纵向梁顶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凹槽408。第一安装凹槽408为T型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条406。第一密封胶条406包括第一安装端、第一密封端和第一连接段,第一安装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408内,第一密封端设于第一安装凹槽408外,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一安装端和第一密封端。 [0121]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车顶板的截面图。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车顶板截面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纵向梁402采用截面为四边形的铝型材管;第二纵向梁40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底面板和第二纵向梁顶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第二纵向梁底面板与第二车顶板403的内侧边缘的上表面铆接,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和第二纵向梁内侧面板间隔竖直设置;第二纵向梁外侧面板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凹槽407。第二安装凹槽407为T型槽,第二安装凹槽 407内设有第二密封胶条。第二密封胶条包括第二安装端、第二密封端和第二连接段;第二安装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407内,第二密封端设于第二安装凹槽407外;第二连接段连接第二安装端和第二密封端。 [012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均为中空结构,且两者的密封面均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 [0123] 实施例5 [0124]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4相同: [0125]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车顶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侧滑顶盖机构的顶盖本体在靠近第二纵向梁402的一侧设有档板,档板在顶盖本体覆盖装料口时抵靠在第二纵向梁402的外侧,且与第二密封胶条密切配合用于密封侧滑顶盖机构的一侧;顶盖本体的另一侧与第一密封胶条配合用于密封侧滑顶盖机构的另一侧。 [0126] 实施例6 [0127]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5相同: [0128]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车顶板截面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129]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车顶板截面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一车顶板404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密封板409。第二纵向梁底面板的外侧边缘沿第二车顶板403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板410。第一密封板409与第一车顶板40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二密封板410与第二车顶板40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胶层。第一密封胶层和第二密封胶层均采用环氧粘结剂层。 [0130] 车顶组成4还包括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组车顶弯梁405,其分别设置于第一车顶板404的下侧和第二车顶板403的下侧。 [0131] 实施例7 [0132]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33]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带有部分漏斗板的车底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车底组成上的剖面图。如图11~14所示,车底组成1包括前牵枕118、后牵枕111、中梁113、左下侧梁115、右下侧梁119、前横梁120、后横梁112和多个漏斗支撑脊背(未图示)。 [0134] 如图11所示,左下侧梁115、右下侧梁119、前横梁120和后横梁112围合成框架结构,多个漏斗支撑脊背平行间隔设置于框架结构内,漏斗支撑脊背与框架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安装漏斗板的空间。 [0135] 如图11所示,前牵枕118和后牵枕111的左侧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115的两端部铆接。前牵枕118和后牵枕111的右侧端部分别与右下侧梁119的两端部铆接。前横梁120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前横梁120的中部焊接于前牵枕118的中部。后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后横梁112的中部焊接于后牵枕111的中部。中梁113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20和后横梁112的中部焊接。 [0136] 如图2所示,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均采用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的铝型材管。铝型材管包括三个边板。钝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内侧,且与相应的漏斗板的倾斜角度一致;上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且水平设置;下锐角相对的边板设为朝向车厢的外侧。铝型材管的上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连接板103,竖直连接板 103延伸至相应墙板203的内侧并与相应墙板203铆接。竖直连接板103与相应墙板203之间设有粘结剂层。铝型材管的下锐角顶点形成的边向下延伸形成倾斜档板104。倾斜档板104贴近相应的漏斗板,倾斜档板104与相应的漏斗板之间设有粘结剂层。钝角顶点形成的边与钝角相对的边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02,加强板102的一端连接钝角顶点形成的边,另一端连接钝角相对的边板的中部。 [0137] 实施例8 [0138]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7相同: [0139] 如图11所示,漏斗支撑脊背包括横板116和竖板114。竖板114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横板116的上表面的中部,从而形成支架结构。中梁113穿过支架结构且与支架结构固定连接。支架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左下侧梁115和右下侧梁119铆接。竖板114的顶部和横板116的两侧均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的第一安装孔。如图13所示,漏斗支撑脊背与左下侧梁 115(或右下侧梁119)及中梁113围合形成漏斗板12的安装空间。 [0140] 如图11所示,竖板114与横板116形成的夹角处设有支撑肋117;支撑肋117的顶部设有能够固定相应的漏斗板12的第二安装孔。 [0141] 如图14所示,中梁113包括矩形钢管和两个倾斜设置的辅助板;矩形钢管设置在中梁113的底部,两个倾斜的辅助板设置在矩形钢管的顶部;辅助板与矩形钢管的顶部围合成三角形空心结构;漏斗板12的边缘连接于辅助板的侧壁上,也连接于矩形钢管的侧壁上。 [0142] 实施例9 [0143]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44]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支撑组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17所示,设于车厢内的支撑组成5包括至少一组水平支撑组成、至少一组斜支撑组成和至少一组支柱组成。 [0145] 如图16所示,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一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的立柱202上。水平撑杆501采用铝型材管,其包括支撑水平底面板、支撑顶面板和两侧相对竖直设置的支撑侧面板。支撑顶面板具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结构,且该中部向上凸起的结构沿铝型材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水平撑杆501的两个端部为内部填充有铝垫块的水平安装端;水平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连接座 504上。 [0146] 如图16所示,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502和第二连接座505。斜撑杆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侧墙组成的立柱202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车底组成的漏斗支撑脊背上。斜撑杆502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铝型材管。斜撑杆502的两个端部为内部填充有铝垫块的斜安装端。斜安装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二连接座505上。 [0147] 如图17所示,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0148] 实施例10 [0149]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9相同: [0150] 如图16所示,水平撑杆501采用的铝型材管的支撑顶面板由两个面板形成,两个面板相应侧边连接形成八字形顶面板结构。八字形顶面板结构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相应的支撑侧面板,从而形成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501。 [0151] 支柱503为U型槽钢,其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其两个侧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延伸板,两个延伸板铆接于横截面为五边形的水平撑杆的两个支撑侧面板的外侧。 [0152] U型槽钢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板507,第三导流板507的一端连接于U型槽钢内的底板上,另一端沿着U型槽钢向下延伸至水平撑杆501上,第三导流板507的另一端边缘位于U型槽钢外侧。 [0153] 实施例11 [0154] 除了以下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155] 如图16所示,车厢内的支撑组成包括多组第一支撑单元;每组第一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对称设置,两组第一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一支撑单元中的第一水平撑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一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0156] 每组第一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一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2上。 [0157] 每组第一斜支撑组成包括斜撑杆502和第二连接座505,斜撑杆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侧墙组成2上,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5固定于车底组成1上。 [0158] 每组第一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0159] 如图17所示,车厢内的支撑组成还包括两组第二支撑单元,两组第二支撑单元分别设于车厢的前后两端;每组第二支撑单元包括一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和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其中,两组第二支柱组成对称设置;每组第二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水平撑杆和第二支柱均设于一个竖直面上。 [0160] 每组第二水平支撑组成包括水平撑杆501和第二连接座504,水平撑杆501的两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座504分别固定于两组侧墙组成上。 [0161] 每组第二支柱组成包括支柱503,支柱503的一端部固定于车顶组成4上,另一端部固定于水平撑杆501上。 [016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