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铁路 / 铁路车辆的种类或车体部件 / 漏斗车 / 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1410712014.6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4442866B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谢斌; 曾丁轩; 汤楚强; 伏铁军; 张训琪; 第一发明人 谢斌
权利人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湖北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湖北省武汉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B61D17/08 所有IPC国际分类 B61D17/08B61D17/12B61D7/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胡镇西; 万仲达;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 侧梁 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侧梁、侧墙、上端梁和隔板,所述隔板下端与地板相连,所述隔板上端与所述上端梁的底面相连,两根所述上端梁与两根所述上侧梁直接拼接成 框架 结构,所述侧墙包覆在所述上侧梁上,所述上侧梁与所述侧墙所围成的空腔内设有筋板,所述侧墙与所述隔板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还分别与所述上侧梁和上端梁相连,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筋板和所述上端梁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侧梁与所述隔板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 支撑 角 板。适用于 铁 路漏斗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侧梁(1)、侧墙(2)、上端梁(3)和隔板(4),所述隔板(4)下端与地板(5)相连,所述隔板(4)上端与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相连,两根所述上端梁(3)与两根所述上侧梁(1)直接拼接成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2)包覆在所述上侧梁(1)上,所述上侧梁(1)与所述侧墙(2)所围成的空腔内设有筋板(6),所述侧墙(2)与所述隔板(4)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板(7),所述上连接板(7)还分别与所述上侧梁(1)和上端梁(3)相连,所述上连接板(7)、所述筋板(6)和所述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侧梁(1)与所述隔板(4)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焊接在所述隔板(4)上,所述上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侧墙(2)的内表面上,所述上连接板(7)的上边分别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1)的表面和上端梁(3)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7)的与所述隔板(4)搭接焊的部分设有应消除槽口(7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7)的下边设有向下的弧形开口(7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板(8)为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一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1)的表面上,所述三角板的相邻边对接焊接在所述隔板(4)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为直角三角板,所述直角三角板的底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1)的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对接焊接在所述隔板(4)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板(8)位于所述上连接板(7)里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上端与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之间设有工艺安装板(9),所述上连接板(7)的上边通过所述工艺安装板(9)间接与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安装板(9)为平板结构,所述工艺安装板(9)的宽度比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的宽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的筋板(6)的数量至少为2

说明书全文

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漏斗车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漏斗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重载已成为铁路漏斗车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中,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现有的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一般包括上侧梁、侧墙、上端梁和隔板,隔板下端与地板相连,隔板上端与上端梁相连,上端梁两端分别与两侧墙相连,上侧梁布置在侧墙上对应上端梁端头的位置。这种结构的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由于上侧梁并未直接与上端梁相连,而是通过侧墙间接与上端梁相连,所以上侧梁无法与上端梁形成框架结构,从而降低了连接强度,进而降低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04] 2、由于隔板与侧墙之间没有连接结构,所以侧墙所能承受的载荷较小,从而降低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承载能力强的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侧梁、侧墙、上端梁和隔板,所述隔板下端与地板相连,所述隔板上端与所述上端梁的底面相连,两根所述上端梁与两根所述上侧梁直接拼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侧墙包覆在所述上侧梁上,所述上侧梁与所述侧墙所围成的空腔内设有筋板,所述侧墙与所述隔板之间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还分别与所述上侧梁和上端梁相连,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筋板和所述上端梁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侧梁与所述隔板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支撑板。通过将两根上端梁与两根上侧梁直接拼接形成框架结构,这样该框架结构能为端墙和侧墙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在侧墙与隔板之间加设上连接板,使上侧梁、侧墙、上端梁和隔板连成一体,这样提高了侧墙和端墙所能承受的载荷,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而且,通过在上侧梁与侧墙所围成的空腔内加设筋板,并使筋板和上连接板位于上端梁的竖直部分所在的平面内,这样既提高了侧墙与上侧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将侧墙上的载荷很好的传递至上端梁上,进而传递到隔板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最后,通过在上侧梁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之间加设支撑角板,进一步地提高了上侧梁与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07]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连接板一侧边搭接焊接在所述隔板上,所述上连接板的另一侧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侧墙的内表面上,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边分别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的表面和上端梁的底面上。
[0008]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连接板的与所述隔板搭接焊的部分设有应力消除槽口。通过加设的应力消除槽口能有效地消除上连接板与隔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09]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连接板的下边设有向下的弧形开口。通过在上连接板的下边开设弧形开口,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自重。
[0010]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角板为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一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的表面上,所述三角板的相邻边对接焊接在所述隔板的侧面上。
[001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三角板为直角三角板,所述直角三角板的底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的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对接焊接在所述隔板的侧面上。通过将支撑角板优化设计成直角三角板,这样上侧梁上的载荷能更好的传递至隔板上,进而传递至地板下的枕梁和牵引梁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12]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角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板里侧,这样更美观。
[0013]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板上端与所述上端梁的底面之间设有工艺安装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上边通过所述工艺安装板间接与所述上端梁的底面相连。通过在隔板上端与上端梁的底面之间设有工艺安装板后,适当加宽工艺安装板的宽度,这样焊接时,更容易保证上连接板与上端梁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4]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工艺安装板为平板结构,所述工艺安装板的宽度比所述上端梁的底面的宽度大。
[0015]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腔内的筋板的数量至少为2
[001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7] 1、通过将两根上端梁与两根上侧梁直接拼接形成框架结构,这样该框架结构能为端墙和侧墙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18] 2、通过在侧墙与隔板之间加设上连接板,使上侧梁、侧墙、上端梁和隔板连成一体,这样提高了侧墙和端墙所能承受的载荷,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19] 3、通过在上侧梁与侧墙所围成的空腔内加设筋板,并使筋板和上连接板位于上端梁的竖直部分所在的平面内,这样既提高了侧墙与上侧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将侧墙上的载荷很好的传递至上端梁上,进而传递到隔板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20] 4、通过在上侧梁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之间加设支撑角板,进一步地提高了上侧梁与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21] 5、通过加设的应力消除槽口能有效地消除上连接板与隔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22] 6、通过在上连接板的下边开设弧形开口,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自重;
[0023] 7、通过将支撑角板化设计成直角三角板,这样上侧梁上的载荷能更好的传递至隔板上,进而传递至地板下的枕梁和牵引梁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24] 8、通过在隔板上端与上端梁的底面之间设有工艺安装板后,适当加宽工艺安装板的宽度,这样焊接时,更容易保证上连接板与上端梁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图2去掉上连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图1去掉左侧的上侧梁后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图7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为图4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图9中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上侧梁1,侧墙2,上端梁3,隔板4,地板5,筋板6,上连接板7,应力消除槽口7a,弧形开口7b,支撑角板8,工艺安装板9。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7]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漏斗车的内置式上侧梁与隔板和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侧梁1、侧墙2、上端梁3和隔板4,所述隔板4下端与地板5焊接,所述隔板4上端与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焊接,两根所述上端梁3与两根所述上侧梁1直接拼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侧墙2包覆在所述上侧梁1上,所述上侧梁1与所述侧墙2所围成的空腔内设有筋板6,所述侧墙2与所述隔板4之间焊接有上连接板7,所述上连接板7还分别与所述上侧梁1和上端梁3相连,所述上连接板7、所述筋板6和所述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上侧梁1与所述隔板4相对的侧面之间设有支撑角板8。通过将两根上端梁3与两根上侧梁1直接拼接焊接形成框架结构,这样该框架结构能为端墙和侧墙2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在侧墙2与隔板4之间加设上连接板7,使上侧梁1、侧墙2、上端梁3和隔板
4连成一体,这样提高了侧墙2和端墙所能承受的载荷,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而且,通过在上侧梁1与侧墙2所围成的空腔内加设筋板6,并使筋板6和上连接板7位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所在的平面内,这样既提高了侧墙2与上侧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将侧墙
2上的载荷很好的传递至上端梁3上,进而传递到隔板4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最后,通过在上侧梁1与隔板4相对的侧面之间加设支撑角板8,进一步地提高了上侧梁1与隔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
[0038] 上述上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焊接在所述隔板4上,所述上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侧墙2的内表面上,所述上连接板7的上边分别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1的表面和上端梁3的底面上。所述上连接板7的与所述隔板4搭接焊的部分设有应力消除槽口7a。通过加设的应力消除槽口7a能有效地消除上连接板7与隔板4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所述上连接板7的下边设有向下的弧形开口
7b。通过在上连接板7的下边开设弧形开口7b,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自重。
[0039] 上述支撑角板8为直角三角板,所述直角三角板的底边对接焊接在所述上侧梁1的表面上,所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对接焊接在所述隔板4的侧面上。通过将支撑角板8优化设计成直角三角板,这样上侧梁1上的载荷能更好的传递至隔板4上,进而传递至地板5下的枕梁和牵引梁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所述支撑角板8位于所述上连接板7里侧,这样更美观。
[0040] 由于上端梁3的底面和竖直部分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所以焊接时很难保证上连接板7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以在实际施工时,为保证上连接板7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需在所述隔板4上端与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之间加设比上端梁3的底面略宽的工艺安装板9,这样,所述上连接板7的上边可焊接在所述工艺安装板9上对应所述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的位置,从而能更容易的保证上连接板7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工艺安装板9为平板结构,所述工艺安装板9的宽度比所述上端梁3的底面的宽度大。
[0041] 上述空腔内的筋板6的数量至少为2块。该筋板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多块,但至少有2块分别与对应的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
[0042] 本发明通过将两根上端梁3与两根上侧梁1直接拼接形成框架结构,这样该框架结构能为端墙和侧墙2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侧墙2与隔板4之间加设上连接板7,使上侧梁1、侧墙2、上端梁3和隔板4连成一体,这样提高了侧墙2和端墙所能承受的载荷,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上侧梁1与侧墙2所围成的空腔内加设筋板6,并使筋板6和上连接板7位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所在的平面内,这样既提高了侧墙2与上侧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将侧墙2上的载荷很好的传递至上端梁3上,进而传递到隔板4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上侧梁1与隔板4相对的侧面之间加设支撑角板8,进一步地提高了上侧梁1与隔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加设的应力消除槽口7a能有效地消除上连接板7与隔板4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强度,进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上连接板7的下边开设弧形开口7b,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自重;通过将支撑角板8优化设计成直角三角板,这样上侧梁1上的载荷能更好的传递至隔板4上,进而传递至地板5下的枕梁和牵引梁上,从而提高了铁路漏斗车的承载能力;通过在隔板4上端与上端梁3的底面之间设有工艺安装板9后,适当加宽工艺安装板9的宽度,这样焊接时,更容易保证上连接板7与上端梁3的竖直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