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筒转轴度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25394.7 申请日 2024-01-29 公开(公告)号 CN117921606A 公开(公告)日 2024-04-26
申请人 山东优尼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志勇; 王铁新; 崔成鹏; 姜昌科; 王春鹏; 刘敏;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转筒 转轴 大 角 度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转筒转轴的可调角度较小、步骤较为复杂的问题,具有对转轴实现较大角度调整、且调整较为方便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转轴 支撑 转筒,转轴的一端由第一带座 轴承 支撑,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带座轴承设置,第二带座轴承安装于侧支撑架,第一带座轴承可摆动安装于固定座,转轴穿过侧支撑架的一端与动 力 源连接,侧支撑架固定于 机架 ,转轴一侧可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移动,侧支撑架设置支撑部,支撑部与动力源之间设置高度可调结构件,动力源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可转动,动力源转动带动转轴和转筒转动,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筒转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转轴支撑转筒,转轴的一端由第一带座轴承支撑,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带座轴承设置,第二带座轴承安装于侧支撑架,第一带座轴承可摆动安装于固定座,转轴穿过侧支撑架的一端与动源连接,侧支撑架固定于机架,转轴一侧可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移动,侧支撑架设置支撑部,支撑部与动力源之间设置高度可调结构件,动力源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可转动,动力源转动带动转轴和转筒转动,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结构件包括动力源支撑件和升降螺杆,动力源支撑件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的侧支撑架,动力源支撑件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的动力源,升降螺杆的一端与动力源支撑件连接,升降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以调整动力源相对于平面的角度;
所述第一带座轴承为吊带座轴承,吊耳带座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位于第一轴承顶侧的吊耳轴承座,第一轴承支撑所述的转轴,吊耳轴承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一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与减速机固定,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动力源支撑件与减速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侧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动力源支撑件与所述减速机的底侧通过第二销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带轮传送机构;
带轮传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第一带轮和固定于所述减速机输入端的第二带轮,传送皮带绕过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皮带与所述侧支撑架分别位于所述动力源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设置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设置,紧件穿过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的动力源支撑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架设置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转轴穿过第二长条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确定转轴的倾角α;
松开第二带座轴承与侧支撑架的连接,高度可调结构件带动动力源和第二带座轴承降低高度,从而带动转轴的一端下降,相对于固定座摆动第一带座轴承,并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转动动力源,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增大;
或者,松开第二带座轴承与侧支撑架的连接,高度可调结构件带动动力源和第二带座轴承升高高度,从而带动转轴的一端上升,相对于固定座摆动第一带座轴承,并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转动动力源,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减小;
动力源带动转轴相对于侧支撑架转动,从而带动转筒旋转。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转筒转轴度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转筒领域,尤其是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 转筒结构应用领域广泛,如转筒烘干机、转筒清选筛分机等,转筒的倾角大小显著影响物料的通过率;由于物料特性不同,特别是农业物料物理特性差异大,所需的转筒角度差异较大,因此转筒大角度调节可以提升设备物料的适应性,提高应用范围和作业效果。
[0004] 发明人发现,目前转筒转轴的角度一般是固定的,部分可调节角度转轴的调整步骤特别复杂,且调整角度范围较小,主要由于现有转筒转轴结构难以保证转轴两端的同轴度,因此不能进行较大角度的调整。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了转轴的大角度快速调节,保证了转筒转轴的快速调整和该装置的可靠工作,有利于提升转筒结构装备的性能和物料的适应性。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转轴支撑转筒,转轴的一端由第一带座轴承支撑,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带座轴承设置,第二带座轴承安装于侧支撑架,第一带座轴承可摆动安装于固定座,转轴穿过侧支撑架的一端与动源连接,侧支撑架固定于机架,转轴一侧可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移动,侧支撑架设置支撑部,支撑部与动力源之间设置高度可调结构件,动力源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可转动,动力源转动带动转轴和转筒转动,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
[0008] 如上所述的调节装置,动力源带动转轴实现转动,转轴的两侧分别由第一带座轴承和第二带座轴承支撑,松开第二带座轴承与侧支撑架的连接,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即转轴一侧的高度,以使得转轴发生倾斜,在调整中第二带座轴承随着调整,上下移动,再调整第一带座轴承和动力源保证转轴两端即第一带座轴承和第二带座轴承的同轴度,即可实现转轴大角度(顺时针或逆时针0‑15°范围内)的调节。
[0009]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可调结构件包括动力源支撑件和升降螺杆,动力源支撑件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的侧支撑架,动力源支撑件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的动力源,升降螺杆的一端与动力源支撑件连接,升降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部连接,相对于侧支撑架松开动力源支撑件,转动升降螺杆可调整高度可调结构件的高度进而调整动力源的高度。
[0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以调整动力源相对于平面的角度,以在转轴倾角发生改变后,保证第一带座轴承与动力源是同轴设置的,从而保证整个调节装置的可靠性;
[0011] 所述第一带座轴承为吊带座轴承,吊耳带座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位于第一轴承顶侧的吊耳轴承座,第一轴承支撑所述的转轴,吊耳轴承座与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一销轴连接。
[0012]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与减速机固定,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0013] 所述动力源支撑件与减速机连接,电机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减速机工作,从而由减速机带动转轴旋转。
[0014]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侧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5] 所述动力源支撑件与所述减速机的底侧通过第二销轴连接,以使得减速机相对于动力源支撑件可转动。
[0016]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传动机构为带轮传送机构;
[0017] 带轮传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第一带轮和固定于所述减速机输入端的第二带轮,传送皮带绕过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设置。
[0018]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考虑到结构布置,避免干涉,所述传送皮带与所述侧支撑架分别位于所述动力源的两侧。
[0019]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侧支撑架设置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设置,紧件穿过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的动力源支撑件连接,动力源支撑件位于动力源的两侧,通过第一长条孔安装于侧支撑架,可沿着第一长条孔的任意位置对动力源支撑件进行固定。
[0020]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所述侧支撑架设置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沿着侧支撑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转轴穿过第二长条孔设置,第二长条孔位于侧支撑架的中部,第一长条孔位于第二长条孔的两侧。
[0021]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0022] 确定转轴的倾角α;
[0023] 松开第二带座轴承与侧支撑架的连接,高度可调结构件带动动力源和第二带座轴承降低高度,从而带动转轴的一端下降,相对于固定座摆动第一带座轴承,并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转动动力源,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增大;
[0024] 或者,松开第二带座轴承与侧支撑架的连接,高度可调结构件带动动力源和第二带座轴承升高高度,从而带动转轴的一端上升,相对于固定座摆动第一带座轴承,并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转动动力源,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减小;
[0025] 动力源带动转轴相对于侧支撑架转动,从而带动转筒旋转。
[0026] 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 1)本发明通过调节装置的提供,动力源带动转轴实现转动,转轴的两侧分别由第一带座轴承和第二带座轴承支撑,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即转轴一侧的高度,以使得转轴发生倾斜,再调整第一带座轴承和动力源保证转轴两端的同轴度,即可实现转轴大角度(顺时针或逆时针0‑15°范围内)的调节,保证了转轴相对快速的调整,而且整个装置可靠性高,有利于提升转筒结构的性能和物料的适应性,提高应用范围和作业效果。
[0028] 2)本发明通过动力源支撑件与侧支撑架活动连接,通过升降螺杆的转动可带动动力源支撑件沿着侧支撑架的升降,也方便动力源支撑件与动力源的可转动连接,便于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再结合第一带座轴承活动设置于固定座,以使得第一带座轴承、转轴、第二带座轴承和动力源输出端同轴设置,从而有效保证整个调节装置的可靠性。
[0029] 3)本发明中可调高度结构件设置简单且合理,相对于侧支撑架松开动力源支撑件,转动升降螺杆可调整高度可调结构件的高度进而调整动力源的高度,方便对动力源即转轴一端高度的调整。
[0030] 4)本发明中动力源结构设置合理,由减速机带动转轴转动,整体布置合理,减速机底侧与动力源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以实现动力源相对于动力源支撑件的可转动设置。
[0031] 5)本发明调节装置工作方法的提供,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来调整转轴和转筒的倾角,调整方法较为简易,能够实现较大范围倾角的调整,有效解决转筒转轴大角度、快速调整困难的问题,实现转轴可以上下大角度调节,提高了设备对不同物料的适应性,以及设备的作业效果;该装置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解决不同设备转筒倾角调节的需求。附图说明
[0032]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33]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中第一带座轴承的示意图。
[0035] 图3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中侧支撑架的主视图。
[0036] 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37] 其中:1.固定座、2.第一带座轴承、21.吊耳轴承座,22.第一轴承,23.第一销轴;3.转轴、4.转筒、51.侧支撑架、52.支撑部、53.升降螺杆、54.动力源支撑件、55.第二销轴,56.第一长条孔,57.第二长条孔,6.减速机、71.第二带轮、72.第一带轮、8.电机、9.第二带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9]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0]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转筒转轴的可调角度较小、步骤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
[0041]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3,转轴3支撑转筒4,转轴3的一端可转动安装于第一带座轴承2,第一带座轴承2活动设置于固定座1,转轴3的另一端穿过侧支撑架51由第二带座轴承9活动支撑,转轴3穿过侧支撑架51的一端与动力源连接,侧支撑架51固定于机架,转轴3可沿着侧支撑架51的高度方向移动,侧支撑架51设置支撑部,支撑部与动力源之间设置高度可调结构件,动力源相对于高度可调结构件可转动,动力源转动带动转轴3和转筒4转动,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支撑部的高度。
[0042] 需要解释地是,转轴3的长度大于转筒的长度,转筒4具有设定的直径;
[0043] 参考图2所示,第一带座轴承2为吊耳带座轴承,吊耳带座轴承包括第一轴承22和位于第一轴承22顶侧的吊耳轴承座21,第一轴承22支撑转轴3,吊耳轴承座21与固定座1通过第一销轴23连接,第一销轴松开后,使得第一带座轴承2可绕第一销轴23进行圆周摆动,在转筒4倾角调整后,可相对于固定座1调整第一带座轴承2;可以理解地是,固定座1固定于机架。
[0044] 本实施例中,第二带座轴承9具体为现有的带座球轴承,第二带座轴承9固定于侧支撑架51,转轴穿过第二带座轴承9设置,侧支撑架51具体为固定于机架的侧支撑板,侧支撑板可为直板,其两侧与机架固定或者,侧支撑板为L型,其底侧与机架固定;侧支撑板高于转筒4设置,侧支撑板靠近动力源的一侧设置支撑部52,支撑部52具体为下部支撑板,下部支撑板固定于侧支撑架,下部支撑板的形状可为梯形,梯形较短一侧朝向动力源设置;下部支撑板位于侧支撑架51的两侧,两侧的下部支撑板之间间隔距离设置,每一下部支撑板顶部均支撑高度可调结构件;此外,下部支撑板具有设定的强度,因为其不仅对高度可调结构件进行支撑,还起到支撑动力源的作用。
[0045] 其中,高度可调结构件包括动力源支撑件54和升降螺杆53,动力源支撑件的一端活动安装于侧支撑架51,动力源支撑件54的另一端支撑动力源,升降螺杆53的一端与动力源支撑件54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升降螺杆53的另一端与支撑部52连接,即两侧的支撑部52的顶侧分别与升降螺杆53连接,相对于侧支撑架51松开动力源支撑件54,转动升降螺杆53调整高度可调结构件的高度进而调整动力源的高度。
[0046] 需要说明地是,动力源支撑件54与动力源可转动连接,以调整动力源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在转轴倾角发生改变后,保证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是同轴设置的,从而保证整个调节装置的可靠性。
[0047] 本实施例中,动力源包括电机8和减速机6,电机8与减速机6固定,电机8通常固定于减速机6的顶部,减速机顶部设置支撑板以同电机8的底侧连接,这样减速机6相对于动力源支撑件54调整角度时,电机8一同被调整,减速机6的输出端与转轴3连接,电机8的输出端与减速机6的输入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0048] 电机8和减速机6采用现有的常用电机和减速机,动力源支撑件54与减速机6连接,电机8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减速机工作,从而由减速机6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穿过侧支撑架51的一端与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
[0049] 具体地,动力源支撑件54为减速机支撑,因为升降螺杆需要同减速机支撑块连接,故减速机支撑块具有设定的宽度,动力源支撑件位于减速机6的两侧,两侧的动力源支撑件54分别与减速机6的底侧通过第二销轴55连接,第二销轴松开后,使得减速机6相对于动力源支撑件转动。
[0050] 容易理解地是,参考图3所示,侧支撑架5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长条孔56,第一长条孔56沿着侧支撑架51的高度方向设置,锁紧件穿过第一长条孔56与动力源支撑件54连接,动力源支撑件54具体为L型,较短一侧同锁紧件如螺栓连接,较长一侧通过第二销轴55与减速机的底侧连接,动力源支撑件位于减速机的两侧,动力源支撑件通过第一长条孔56安装于侧支撑架51,可沿着第一长条孔56的任意位置对动力源支撑件54进行固定。
[0051] 另外,侧支撑架51设置第二长条孔57,第二长条孔57沿着侧支撑架51的高度方向设置,转轴2穿过第二长条孔57设置,第二长条孔57位于侧支撑架51的中部,第一长条孔56位于第二长条孔57的两侧;考虑到第二长条孔用于转轴3的穿过,第二长条孔的高度高于第一长条孔的高度,第二长条孔的宽度大于转轴3的直径。
[0052] 其中,可以理解地是,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的设置,方便第一带座轴承和动力源的转动,以保证第二带座轴承与第一带座轴承同轴设置。
[0053]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带轮传送机构;具体地,带轮传送机构包括固定于电机输出端的第一带轮72和固定于减速机输入端的第二带轮71,传送皮带绕过第一带轮72与第二带轮71设置,减速机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0054] 考虑到结构布置,避免干涉,传送皮带与侧支撑架51分别位于电机8和减速机6的两侧,减速机6的内侧为侧支撑架,传送皮带设置于减速机的外侧。
[0055] 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动力源带动转轴实现转动,转轴的两侧分别由第一带座轴承和第二带座轴承支撑,通过高度可调结构件调整动力源即转轴一侧的高度,以使得转轴发生倾斜,再调整第一带座轴承和动力源保证转轴两端的同轴度,即可实现转轴大角度(顺时针或逆时针0‑15°范围内)的调节。
[0056]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筒转轴大角度调节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0057] 根据转筒内物料特性以及工艺要求,确定转轴的倾角α,倾角α的最大值为15°;
[0058] 松开动力源支撑件与侧支撑架之间的锁紧件如螺栓,旋转升降螺杆53使动力源支撑件54下降,减速机6位置下降,带动减速机端转轴和第二带座轴承9下降;通过第一销轴23带动第一带座轴承2转动,通过第二销轴带动减速机和电机转动,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增大,调整完成后,再锁紧动力源支撑件与侧支撑架之间的锁紧件;
[0059] 或者,旋转升降螺杆53使动力源支撑件54上升,减速机6位置上升,带动减速机端转轴和第二带座轴承9上升;另外通过第一销轴23带动第一带座轴承2转动,通过第二销轴带动减速机和电机转动,使得第一带座轴承与第二带座轴承(即转轴与减速机连接端)同轴设置,进而实现转轴倾角α减小,调整完成后,再锁紧动力源支撑件与侧支撑架之间的锁紧件;
[0060] 电机8带动减速机6工作,减速机带动转轴3相对于侧支撑架51转动,从而带动转筒4旋转。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