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261396.X 申请日 2022-03-17 公开(公告)号 CN114633241B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超; 李柏松; 魏守盼; 刘久远; 刘永平; 刘栋; 王磊; 戚庆响; 赵焱; 武树成; 刘擎; 朱明涛; 李阳; 赵齐;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 输送机 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 联轴器 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包括 支架 、滚轮装置、升降部件、下调节限位、V型 支撑 、上调节限位;支架由中间的支撑面和支撑腿构成;滚轮装置安装在支撑腿上;升降部件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支架的支撑面上;下调节限位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部件上;V型支撑安装在另一个升降部件上,组装好的 马 达和半联轴器置于V型支撑和下调节限位上;两个半联轴器通过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 定位 确定两个半联轴器状态满足 同轴度 、间隙要求,通过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滑动检查装配到位。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装配手段存在问题,实现缩短调整操作时间,提高装配 精度 ,降低钳工操作强度,减少装配线行车占用率。
权利要求

1.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装配方法通过装配装置实现,装配装置包括:
支架,由中间的支撑面和位于支撑面两侧的支撑腿构成,用于实现支撑功能;
滚轮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腿上,用于实现支架转运功能;
升降部件,其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
下调节限位,由下检测底板和连接座一组成,连接座一固定在下检测底板的底面后套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上,使得下调节限位能够在螺杆上自由转动;所述下检测底板的顶面为下定位弧面,用于支撑半联轴器;所述下检测底板的下定位弧面上设有下限位凸台;
V型支撑,其安装在另一个升降部件上,组装好的达和半联轴器置于所述V型支撑和下调节限位上;
上调节限位,由上检测底板、把手组成,所述把手安装在上检测底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检测底板的底面为上定位弧面;所述上检测底板的上定位弧面上设有上限位凸台;两个半联轴器通过所述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定位确定两个半联轴器状态满足同轴度、间隙要求,通过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滑动检查装配到位;
装配方法如下:
将升降部件收至低位,组装好的马达和半联轴器置于V型支撑和下调节限位上,并稳定放置于支架顶面;
通过滚轮装置将马达和半联轴器运输至装配位置后通过升降部件控制马达和半联轴器位置及姿态,将下调节限位上的半联轴器与已装配在滚筒轴上且插好弹性体的半联轴器对接;
人工将上调节限位压在两个半联轴器顶部,通过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上的限位凸台和定位弧面初定两个半联轴器间隙;
通过再次调节升降部件、滚轮装置以压紧两个半联轴器与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的位置以保证安装到位;
安装到位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运动以检查定位准确,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
通过拆除上调节限位,降低升降部件以退出下调节限位即完成输送机弹性联轴器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到位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运动以检查定位准确,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的具体方法为:
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推动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轴向、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
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倾翘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径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
调节完毕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重复上述调节过程中动作以二次检查未夹紧部分间隙符合要求,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导向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用于对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组件由导向架、垫板组成;
所述导向架呈“几”字形结构,所述导向架的两侧平板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导向架的中间平板上,所述垫板和导向架的中间平板上开有同轴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通过配置手摇轮或电机以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进行升降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由垫片、吊环组成;
所述吊环以螺纹的方式安装在上检测底板的顶面上,吊环为检测装配位置的握点;
所述垫片用于调节吊环与上检测底板间隙,能够使吊环适配于任意形式的上检测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V型支撑由马达支撑、马达限位、连接座二组成;
所述连接座二固定在马达支撑的底面后套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上,使得V型支撑能够在螺杆上自由转动;
所述马达支撑的顶面为“V”字形面,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马达;
所述马达限位为“L”字形板,其固定在所述马达支撑上,用于阻止放置于下调节限位与V型支撑的马达和半联轴器发生倾倒及滑动。

说明书全文

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属于工程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输送机作为一种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其驱动滚筒上的弹性联轴器的装配工艺是输送机装配过程中典型的重点及难点。弹性联轴器装配存在诸多难点,首先联轴器装配本身有着较高的同轴度、连接间隙要求,调整公差均在±0.5mm以下,目前采取手工调整及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较大误差的同时对钳工技能平要求较高;其次联轴器装配通过四颗长螺栓各自通过达安装板、机架侧板上的相对垂直长孔调节位置,通过多颗螺母位置控制马达安装板与机架侧板间距、度从而间接控制联轴器姿态。由于不同型号的马达加半联轴器重量在40到60KG不等,现阶段使用行车吊装,手工调整或全手工装配的方式,由于调整时间根据钳工技能水平在40min到90min之间不等,前者存在长时间占用行车的情况,后者则极大的增加了钳工劳动强度,二者均显著降低了输送机的装配效率。
[0003] 然而,在现有专利公开了一些关于联轴器的安装方法(例如CN213318779U、CN112963313A等相关专利)中,只提供了联轴器的调整方案,既没有明确两半联轴器对中的完成标志,又无法实时验证确定最终的装配状态(如轴向间隙等)是否符合要求,而一旦检验发现超差则必须重置于该装置上进行多次调整,效率较低。对于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的装配而言,首先因“GB/T 5272‑2017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中规定了较高的两半联轴器径向、角向、轴向的许用补偿量。根据经验,对装配环节中两半联轴器配合要求则会更高,如何高效完成装配成为目前的技术难点。同时该位置的两半联轴器之间无法设计全包式定位进行装配限位,经实际验证,而单靠在圆周方向设置部分卡块,再辅以动源夹紧很容易出现圆周方向上未卡住的部分过紧而超差的现象。
[0004] 为提高装配线运行效率,需开发一种既能高效完成两半联轴器调整、对中,又能实时反馈调整情况以保证最终的调整状态的经济性装置和装配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送机驱动滚筒弹性联轴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钳工大强度作业、复杂调整作业,调整精度难以保证,长时间占用行车等技术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包括支架、滚轮装置、升降部件、下调节限位、V型支撑、上调节限位;支架由中间的支撑面和位于支撑面两侧的支撑腿构成,用于实现支撑功能;滚轮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腿上,用于实现支架转运功能;升降部件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下调节限位安装在其中一个升降部件上;V型支撑安装在另一个升降部件上,组装好的马达和半联轴器置于所述V型支撑和下调节限位上;两个半联轴器通过所述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定位确定两个半联轴器状态满足同轴度、间隙要求,通过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滑动检查装配到位。
[0008]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导向组件,其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用于对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进行导向。
[0009] 优选的方案:所述导向组件由导向架、垫板组成;所述导向架呈“几”字形结构,所述导向架的两侧平板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支架的支撑面上,所述垫板固定在所述导向架的中间平板上,所述垫板和导向架的中间平板上开有同轴的导向孔。
[0010] 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部件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通过配置手摇轮或电机以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进行升降动作。
[0011] 优选的方案:所述下调节限位由下检测底板和连接座一组成;所述连接座一固定在下检测底板的底面后套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上,使得下调节限位能够在螺杆上自由转动;所述下检测底板的顶面为下定位弧面,一方面用于支撑半联轴器,另一方面通过下定位弧面定位两个半联轴器位置以保证两个半联轴器装配的同轴度要求。
[0012]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检测底板的定位弧面上设有下限位凸台,通过下限位凸台保证两个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
[0013] 优选的方案:所述上调节限位由上检测底板、把手组成;所述把手安装在上检测底板的顶面上,所述上检测底板的底面为上定位弧面,通过上定位弧面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滑动检查装配到位。
[0014]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检测底板的上定位弧面上设有上限位凸台,通过上限位凸台保证两个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
[0015] 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由垫片、吊环组成;所述吊环以螺纹的方式安装在上检测底板的顶面上,吊环为检测装配位置的握力点;所述垫片用于调节吊环与上检测底板间隙,能够使吊环适配于任意形式的上检测底板。
[0016] 优选的方案:所述V型支撑由马达支撑、马达限位、连接座二组成;所述连接座二固定在马达支撑的底面后套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中的螺杆上,使得V型支撑能够在螺杆上自由转动;所述马达支撑的顶面为“V”字形面,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马达;所述马达限位为“L”字形板,其固定在所述马达支撑上,用于阻止放置于下调节限位与V型支撑的马达和半联轴器发生倾倒及滑动。
[001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的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置的装配方法:
[0018] 将升降部件收至低位,组装好的马达和半联轴器置于V型支撑和下调节限位上,并稳定放置于支架顶面;
[0019] 通过滚轮装置将马达和联轴器运输至装配位置后通过升降部件控制马达和半联轴器位置及姿态,将下调节限位上的半联轴器与已装配在滚筒轴上且插好弹性体的半联轴器对接;
[0020] 人工将上调节限位压在两个半联轴器顶部,通过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上的限位凸台和定位弧面初定两个半联轴器间隙;
[0021] 通过再次调节升降部件、滚轮装置以压紧两个半联轴器与下调节限位和上调节限位的位置以保证安装到位;
[0022] 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推动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轴向、角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
[0023] 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倾翘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径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
[0024] 调节完毕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重复上述调节过程中动作以二次检查未夹紧部分间隙符合要求,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
[0025] 通过拆除上调节限位,降低升降部件以退出下调节限位即完成输送机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
[0027]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具有调整、定位弹性联轴器位置以完成装配,同时兼具马达加半联轴器转运的调整功能。该发明装置具备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调节区间小,调节范围宽,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优点。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装配手段存在问题,在保证装置具备较高经济性的同时,实现缩短调整操作时间,提高装配精度,通过上调节限位的应用,实现了装配与检验环节融合的功能(此外,上调节限位沿弧面滑动检查的方式使同一套调节限位均能适配于不同型号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大幅降低钳工操作强度,减少装配线行车占用率,从而使装配线运行效率得到实质性提升。附图说明
[0028]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9] 在附图中:
[0030] 图1为本发明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的转运状态三维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的安装状态剖视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的装配定位剖视图;
[0034] 图5为本发明的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的检查过程三维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发明支的架结构三维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的导向组件三维示意图;
[0037] 图8为本发明的下调节限位三维示意图;
[0038] 图9为本发明的上调节限位三维示意图;
[0039] 图10为本发明的V型支撑三维示意图。
[0040] 图中:1、支架,2、导向组件,3、蜗轮蜗杆减速机,4、下调节限位,5、上调节限位,6、V型支撑,7、万向脚轮,8‑半联轴器,9‑马达,10‑弹性体,11‑马达固定螺栓,2‑1、导向架,2‑2、垫板,4‑1、下检测底板,4‑2、连接座一,4‑3、下定位弧面,4‑4、下限位凸台,5‑1、上检测底板,5‑2、垫片,5‑3、上定位弧面,5‑4、上限位凸台,5‑5、吊环,6‑1、马达支撑,6‑2、马达限位,6‑3、连接座二。
[0041]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5]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包括支架1、导向组件2、蜗轮蜗杆减速机3、下调节限位4、上调节限位5、V型支撑6、万向脚轮7、连接螺栓、螺母若干。导向组件2功能为保证蜗轮蜗杆减速机3在其行程内稳定升降以达到调节马达9和半联轴器8姿态的目的,不会因蜗轮蜗杆减速机3自身制造精度不足导致调节时出现因螺杆晃动导致调节方向偏离的现象。下调节限位4与V型支撑6共同承担支撑马达9和半联轴器8的功能,配合各自的蜗轮蜗杆减速机3已完成位置调节作业。下调节限位4、上调节限位5、万向脚轮7共同完成弹性联轴器装配定位作业。
[0046] 具体装配原理为:用导向组件2稳定升降蜗轮蜗杆减速机3,将组装好的马达9和半联轴器8至于下调节限位4与V型支撑6上;通过分别调节两台蜗轮蜗杆减速机3,控制马达9和半联轴器8位置及姿态以适应转运、装配调整需求;通过下调节限位4、上调节限位5上的下定位弧面4‑3、上定位弧面5‑3和下限位凸台4‑4、上限位凸台5‑4控制两个半联轴器8间隙;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3及万向脚轮7调整以保证弹性联轴器压实在下调节限位4及上调节限位5中,通过上调节限位5沿上定位弧面5‑3滑动以检查安装到位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11;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3及万向脚轮7退出装置即完成输送机弹性联轴器装配。
[004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输送机驱动滚筒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是一种通用可调装配装置,通过更换下调节限位4及上调节限位5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弹性联轴器的装配。
[0048] 如图6所示,支架1采用两层设计,以实现支撑结构能够降至支架1顶面以下,从而使被支撑工件能够平稳放置于支架1上。
[0049] 如图7所示,导向组件2由导向架2‑1与垫板2‑2组成,导向直径通过打孔确定,同时导向组件2采用装配式结构安装于支架1上,确保导向部分能够根据蜗轮蜗杆减速机3螺杆实际装配位置进行导向。
[0050] 具体的方案:导向架2‑1呈“几”字形结构,导向架2‑1的两侧平板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架1的支撑面上,垫板2‑2固定在导向架2‑1的中间平板上,垫板2‑2和导向架2‑1的中间平板上开有同轴的导向孔。
[0051] 升降部件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3,通过配置手摇轮或电机以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进3行升降动作。
[0052] 如图8所示,下调节限位4由下检测底板4‑1、连接座一4‑2和下限位凸台4‑4组成,具有多种功能:
[0053] 1.能够通过连接座一4‑2插入蜗轮蜗杆减速机3内,并能自由转动;
[0054] 2.下检测底板4‑1能够通过下定位弧面4‑3支撑半联轴器8;
[0055] 3.下检测底板4‑1能够通过下定位弧面4‑3定位联轴器位置以保证联轴器装配的同轴度要求;
[0056] 4.下检测底板4‑1能够通过下限位凸台4‑4保证两个半联轴器8之间的间隙。
[0057] 如图9所示,上调节限位5由上检测底板5‑1、垫片5‑2、吊环5‑5和上限位凸台5‑4组成,上检测底板5‑1的底面为上定位弧面5‑3,通过上定位弧面5‑3沿两个半联轴器8弧面滑动检查装配到位;上检测底板5‑1的上定位弧面5‑3上设有上限位凸台5‑4,通过上限位凸台5‑4保证两个半联轴器8之间的间隙。垫片5‑2功能在于调节吊环5‑5与上检测底板5‑1间隙,不同型号的联轴器对应不同的上检测底板5‑1,相应的安装吊环螺纹深度亦不同,垫片5‑2能够使吊环5‑5适配于任意形式的上检测底板5‑1;吊环5‑5功能为检测装配位置的握力点。
[0058] 如图10所示,V型支撑6由马达支撑6‑1、马达限位6‑2、连接座二6‑3组成,马达支撑6‑1功能在于使用型材截出V型槽后贴上防护用以支撑,同时V型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马达;马达限位6‑2功能在于阻止放置于下调节限位4与V型支撑6的马达和半联轴器发生倾倒及滑动。连接座二6‑3固定在马达支撑6‑1的底面后套装在蜗轮蜗杆减速机3中的螺杆上,使得V型支撑6能够在螺杆上自由转动。
[0059] 本发明用于在钳工操作台组装好的马达9和半联轴器8的转运工作,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3将下调节限位4与V型支撑6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以保证组装好的马达9和半联轴器8能够稳定放置与支架1上,使转运时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如图2所示。
[0060] 通过万向脚轮7运输至装配位置后举升通过调节蜗轮蜗杆减速机3控制马达9和半联轴器8位置及姿态,将装置上的半联轴器8与已装配在滚筒轴上且插好弹性体10的半联轴器8对接,人工将上调节限位5压在两个半联轴器8顶部,通过下调节限位4和上调节限位5上的下限位凸台4‑4、上限位凸台5‑4和下定位弧面4‑3、上定位弧面5‑3初定两个半联轴器8间隙,如图3所示;通过再次调节蜗轮蜗杆减速机3、万向脚轮7以压紧弹性联轴器与下调节限位4和上调节限位5的位置以保证安装到位,如图4所示;安装到位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5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运动以检查定位准确,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11,如图5所示。通过拆除上调节限位5,降低蜗轮蜗杆减速机3以退出下调节限位4即完成输送机弹性联轴器装配。
[0061] 安装到位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5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运动以检查定位准确,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11的具体方法为: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推动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5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8轴向、角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调节过程中通过前后倾翘并沿弧面滑动上调节限位5以确认两个半联轴器8径向间隙符合装配要求;调节完毕后再次人工操作上调节限位5沿两个半联轴器弧面重复上述调节过程中动作以二次检查未夹紧部分间隙符合要求,检查完毕后上紧马达固定螺栓11。
[0062] 通过该装置可在满足弹性联轴器对两半联轴器同轴度及间隙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弹性联轴器装配,消除了钳工大强度作业、复杂调整作业,调整时间长且精度难以保证,转运、装配全程需行车配合等技术问题。该输送机驱动滚筒弹性联轴器装配装置是一种通用性可调装配装置,可通过更换下调节限位及上调节限位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弹性联轴器。
[0063]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64]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同样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获知的技术方案和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组合的方式来使用。
[006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