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920598.6 申请日 2024-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9820124A 公开(公告)日 2025-04-15
申请人 南通佰瑞利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季威威; 第一发明人 季威威
权利人 南通佰瑞利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南通佰瑞利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南通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海复镇工业园9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26231
主IPC国际分类 B23K26/38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3K26/38B23K26/70B23K26/142B23K26/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绍兴柯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李宁;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 激光切割 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 橡胶 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承载台,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承载台,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所述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翻盖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承载台的底端,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右侧,且传动组件的前端设置有推动组件,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翻盖组件组合的结构设计,起到在要取出切割加工完成的橡胶制品时同步在舱 门 盖打开的效果,与 现有技术 相比无需手动开启舱门盖后再手动拉出承载台以将切割完成的橡胶制品取出,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承载台(3),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承载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所述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翻盖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承载台(3)的底端,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右侧,且传动组件的前端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顶端设置有翻盖组件,所述翻盖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套(41),所述螺套(41)固定连接在承载台(3)的底端,所述螺套(41)螺纹连接在螺杆(42)的外侧,所述螺杆(42)的后端与移动槽(43)的内部固定连接,且螺杆(42)的前端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所述移动槽(43)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钮(44),所述旋钮(44)的外侧胶粘有防滑套(45),所述防滑套(45)为橡胶材质,且防滑套(45)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4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6)固定连接在螺杆(42)外侧靠近前端的位置处,且第一锥形齿轮(46)设置在传动腔(47)的内部,所述传动腔(47)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传动腔(47)设置在移动槽(43)的前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6)与第二锥形齿轮(48)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4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9),所述连接轴(4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0),所述传动轴(50)的右侧插设在被动轴(51)的内部,所述被动轴(5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2),且被动轴(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组皮带轮(53),另一组所述皮带轮(53)固定连接在转动轴(62)的外侧,两组所述皮带轮(53)的外侧缠绕有传动皮带(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52)的左侧与传动轴(50)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52)的右侧固定连接在被动轴(51)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轴(50)呈矩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顶(55),所述顶块(55)滑动连接在活动槽(56)的内部,所述活动槽(56)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前端,且活动槽(56)与传动腔(47)相连通,所述顶块(55)后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抵接块(57),所述抵接块(57)为尼龙材质,所述顶块(55)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58),所述第一滑槽(5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9),所述第一滑块(59)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6)内壁的左侧,所述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弹簧(60),所述第一滑槽(58)的内壁上还胶粘有第一卡块(61),所述第一卡块(61)为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60)的前端第一滑块(59)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6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58)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组件包括转动轴(62),所述转动轴(62)的右侧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6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63),所述传动齿轮(63)与半齿轮(66)啮合,所述半齿轮(66)的左侧与舱盖(2)固定连接,且半齿轮(66)的右侧与装置主体(1)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2)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扇叶(64),通过所述扇叶(64)将烟气从排气口(65)排出,所述排气口(65)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块(67),所述定位块(67)与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相配合,且定位块(67)的右侧套设在收纳腔(68)的内部,所述收纳腔(68)开设在定位座(69)的左侧,所述收纳腔(68)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弹簧(70),所述第三弹簧(70)的左侧与定位块(67)固定连接,且第三弹簧(70)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收纳腔(68)的内壁上,所述定位块(67)后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71),所述第二滑块(7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72)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72)开设在收纳腔(68)的后侧,所述定位座(6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73),所述推板(73)滑动连接在滑动槽(74)的内部,所述滑动槽(74)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顶端,所述滑动槽(74)内壁的前后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75),所述第二卡块(75)呈弧形设计,且第二卡块(75)为橡胶材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激光切割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橡胶制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将其加工成无法通过注射成型和压缩成型的形状一般为通过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进行加工,通过采用专用的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可以将橡胶原料切割成型为指定的复杂形状,能够方便的对异性的橡胶制品进行加工。
[0003] 现有的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具体可以参考申请号为:CN202223315211.3的中国专利,其中详细的公开了一种橡胶激光切割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另一侧设有传送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底部设有固定压紧机构,所述固定压紧机构包括支撑,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两个支撑块之间,所述第二横梁的顶部中间设有电动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固定压紧机构,通过启动电动缸,电动缸带动伸缩杆向下移动,伸缩杆带动固定压板向下移动挤压固定住传动带上的待切割橡胶产品,有利于对待切割的橡胶产品的固定,提高了产品切割的质量
[0004] 现有的激光切割机虽然已经可以能够稳定的对橡胶制品进行切割,但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较为不便,需要先将切割装置的舱打开,然后将放置台向外抽出,再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橡胶原料放置在放置台上,然后将放置台推回激光切割机的内部,最后将舱门关闭定才能够对橡胶制品进行切割,其操作步骤繁琐影响了对橡胶制品进行加工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
[0006]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承载台,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承载台,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所述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翻盖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承载台的底端,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右侧,且传动组件的前端设置有推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顶端设置有翻盖组件,所述翻盖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套,所述螺套固定连接在承载台的底端,所述螺套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外侧,所述螺杆的后端与移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且螺杆的前端贯穿装置主体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侧,所述移动槽开设在装置主体的顶端。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螺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侧胶粘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为橡胶材质,且防滑套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在螺杆外侧靠近前端的位置处,且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传动腔的内部,所述传动腔开设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传动腔设置在移动槽的前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右侧插设在被动轴的内部,所述被动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被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组皮带轮,另一组所述皮带轮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外侧,两组所述皮带轮的外侧缠绕有传动皮带。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簧的左侧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在被动轴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轴呈矩形设计。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顶块,所述顶块滑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槽开设在装置主体的前端,且活动槽与传动腔相连通,所述顶块后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为尼龙材质,所述顶块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在活动槽内壁的左侧,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上还胶粘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为橡胶材质。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壁上。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翻盖组件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右侧与装置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半齿轮啮合,所述半齿轮的左侧与舱盖固定连接,且半齿轮的右侧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转动轴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扇叶,通过所述扇叶将烟气从排气口排出,所述排气口开设在装置主体的右侧。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传动齿轮右侧所开设的槽口相配合,且定位块的右侧套设在收纳腔的内部,所述收纳腔开设在定位座的左侧,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左侧与定位块固定连接,且第三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收纳腔的内壁上,所述定位块后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收纳腔的后侧,所述定位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滑动连接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滑动槽开设在装置主体的顶端,所述滑动槽内壁的前后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呈弧形设计,且第二卡块为橡胶材质。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稳定匀速的将橡胶原料放置到激光切割机的内部或取出,在放置和取出的过程中不容易因惯性而导致橡胶原料或橡胶制品偏移预定的加工区域;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翻盖组件组合的结构设计,起到在要取出切割
加工完成的橡胶制品时同步在舱门盖打开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手动开启舱门盖后再手动拉出承载台以将切割完成的橡胶制品取出,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0017] 本发明通过推动组件与传动组件配合的结构设计,起到能够切换手动开启舱盖和自动开启舱盖的效果,通过该种方式进行系统备份,在无法进行自动开启时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操作方式进行手动操作,通过控制顶块的位置即可控制第二锥形齿轮是否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进而决定螺杆在进行转动时是否带动舱盖同步开启。
[0018] 本发明通过翻盖组件的结构设计起到使承载台在向外进行移动时舱盖同步开启的效果,同时舱盖在同步开启会将装置主体内部因激光切割时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扇叶驱动从排气口排出至装置主体的外部,从而达到舱盖在完全开启后操作人员即可在没有烟气的遮挡下第一时间的看到承载台上的橡胶制品的加工效果。
[0019] 通过固定组件的结构设计,起到防止舱盖在重的作用下自动下落的效果,使舱盖在转动至完全开启的状态后保持完全开启的状态,当要使舱盖关闭时推动推板解除对舱盖转动方向的限制即可使舱盖能够关闭。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侧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俯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正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图7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俯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装置主体;2、舱盖;3、承载台;41、螺套;42、螺杆;43、移动槽;44、旋钮;45、防滑套;46、第一锥形齿轮;47、传动腔;48、第二锥形齿轮;49、连接轴;50、传动轴;51、被动轴;52、第一弹簧;53、皮带轮;54、传动皮带;55、顶块;56、活动槽;57、抵接块;58、第一滑槽;59、第一滑块;60、第二弹簧;61、第一卡块;62、转动轴;63、传动齿轮;64、扇叶;65、排气口;
66、半齿轮;67、定位块;68、收纳腔;69、定位座;70、第三弹簧;71、第二滑块;72、第二滑槽;
73、推板;74、滑动槽;75、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3] 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橡胶加工用多功能激光切割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承载台3,装置主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承载台3,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联动式抽拉翻盖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翻盖组件和固定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承载台3的底端,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右侧,且传动组件的前端设置有推动组件,传动组件的顶端设置有翻盖组件,翻盖组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螺套41,螺套41固定连接在承载台3的底端,螺套41螺纹连接在螺杆42的外侧,螺杆42的后端与移动槽43的内部固定连接,且螺杆42的前端贯穿装置主体1并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外侧,移动槽43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顶端;为了解决现有的激光切割机虽然已经可以能够稳定的对橡胶制品进行切割,但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较为不便,需要先将切割装置的舱门打开,然后将放置台向外抽出,再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橡胶原料放置在放置台上,然后将放置台推回激光切割机的内部,最后将舱门关闭锁定才能够对橡胶制品进行切割,其操作步骤繁琐影响了对橡胶制品进行加工的效率的问题,工作时,当要将加工完成的橡胶制品从装置主体1的内部取出时,首先转动旋钮44,带动固定连接的螺杆42同步进行转动,在螺杆42进行转动时螺纹连接在其外侧的螺套41随着其转动同步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的承载台3同步进行移动,在螺杆42进行转动时,固定连接在其外侧的第一锥形齿轮46同步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6转动带动啮合的连接轴49同步转动,连接轴49转动时通过传动轴50带动被动轴51同步转动,被动轴51在进行转动时,通过其外侧的皮带轮53和缠绕在皮带轮53外侧的传动皮带54带动转动轴62同步进行转动,转动轴62在进行转动时带动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63和扇叶64同步进行转动,通过扇叶64的作用将装置主体1内部的烟气从排气口65排出,传动齿轮63转动带动啮合的半齿轮66同步进行转动,半齿轮66转动时带动舱盖2进行翻转,使舱盖2开启进而起到承载台3在向外进行移动时使舱盖2自动打开的效果。
[0024] 螺杆4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旋钮44,旋钮44的外侧胶粘有防滑套45,防滑套45为橡胶材质,且防滑套45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工作时,通过采用橡胶材质的防滑套45及其外侧所开设的防滑纹起到增大摩擦力的效果,避免在对旋钮44进行转动时因摩擦力过小而滑脱。
[0025] 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46,第一锥形齿轮46固定连接在螺杆42外侧靠近前端的位置处,且第一锥形齿轮46设置在传动腔47的内部,传动腔47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传动腔47设置在移动槽43的前端,第一锥形齿轮46与第二锥形齿轮48啮合,第二锥形齿轮4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9,连接轴4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50,传动轴50的右侧插设在被动轴51的内部,被动轴5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2,且被动轴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组皮带轮53,另一组皮带轮53固定连接在转动轴62的外侧,两组皮带轮53的外侧缠绕有传动皮带54,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翻盖组件组合的结构设计,起到在要取出切割加工完成的橡胶制品时同步在舱门盖打开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手动开启舱门盖后再手动拉出承载台3以将切割完成的橡胶制品取出,操作更加快捷方便,第一弹簧52的左侧与传动轴50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52的右侧固定连接在被动轴51的内壁上,传动轴50呈矩形设计,通过采用矩形设计的传动轴50起到使连接轴49在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被动轴51同步进行转动的效果。
[0026] 推动组件包括顶块55,顶块55滑动连接在活动槽56的内部,活动槽56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前端,且活动槽56与传动腔47相连通,顶块55后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抵接块57,抵接块57为尼龙材质,顶块55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58,第一滑槽5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9,第一滑块59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6内壁的左侧,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弹簧60,第一滑槽58的内壁上还胶粘有第一卡块61,第一卡块61为橡胶材质,第二弹簧60的前端第一滑块59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6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58的内壁上,工作时,要手动将舱盖2开启时,首先将顶块55向远离装置主体1的方向进行拉动,在拉力的作用下,顶块55向远离装置主体1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6内壁上的第一滑块59在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进行滑动,并对第二弹簧60产生挤压,在第一滑块59在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进行滑动时,第一滑块59同步对第一滑槽58内壁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61产生挤压时,采用橡胶材质的第一卡块6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当将顶块55向外拉动至极限后松开顶块55,此时顶块55会在第二弹簧60的还原力的作用下微微向原位进行移动,但此时第一卡块61不再受到第一滑块59的挤压恢复至原状,并对第一滑块59产生阻挡使顶块55无法继续移动至原位,此时顶块55和抵接块57不再对连接轴49产生挤压,连接轴49和传动轴50在第一弹簧52的还原力的作用下向被动轴5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解除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此时螺杆42在进行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进行转动进而使整个传动组件不会带动舱盖2自动进行翻转开启,此时即可通过拉动舱盖2手动开启舱盖2,当要恢复第二锥形齿轮48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时,将顶块55向装置主体1进行推动是顶块55移动至原位即可,在顶块55向原位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顶块55上所开设的斜面对连接轴49产生挤压是连接轴49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和五菱向远离被动轴51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拉动第一弹簧52产生弹性形变,当顶块55完全移动至原位后,连接轴49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恢复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
[0027] 翻盖组件包括转动轴62,转动轴62的右侧与装置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轴6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63,传动齿轮63与半齿轮66啮合,半齿轮66的左侧与舱盖2固定连接,且半齿轮66的右侧与装置主体1转动连接,转动轴62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扇叶64,通过扇叶64将烟气从排气口65排出,排气口65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右侧,固定组件包括定位块67,定位块67与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相配合,且定位块67的右侧套设在收纳腔68的内部,收纳腔68开设在定位座69的左侧,收纳腔68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三弹簧70,第三弹簧70的左侧与定位块67固定连接,且第三弹簧70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收纳腔68的内壁上,定位块67后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71,第二滑块71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72的内部,第二滑槽72开设在收纳腔68的后侧,定位座6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板73,推板73滑动连接在滑动槽74的内部,滑动槽74开设在装置主体1的顶端,滑动槽74内壁的前后两侧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75,第二卡块75呈弧形设计,且第二卡块75为橡胶材质,在传动齿轮63进行转动时,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对定位块67上所开设的斜面产生挤压使定位块67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收纳腔68的内部进行移动,并对第三弹簧70产生挤压,是第三弹簧70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定位块67在进行移动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71同步在第二滑槽72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滑块71和第二滑槽72组合的作用对定位块67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避免定位块67在第三弹簧70的还原力的作用下移动过度从收纳腔68的内部脱出,通过定位块67与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配合的作用使传动齿轮63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不能反向进行转动,进而起到对舱盖2进行固定的效果,避免舱盖2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翻转回落,当要对舱盖2进行关闭时,推动推板73使推板73对胶粘在滑动槽74内壁上的第二卡块75产生挤压,使第二卡块75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解除对推板73的限位使推板73能够在滑动槽74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推板73带动定位座69以及套设在收纳腔68内部的定位块67产生移动,使定位块67解除于传动齿轮63上所开设的槽口配合,进而使舱盖2能够关闭。
[0028] 工作原理:当要将加工完成的橡胶制品从装置主体1的内部取出时,首先转动旋钮44,带动固定连接的螺杆42同步进行转动,在螺杆42进行转动时螺纹连接在其外侧的螺套
41随着其转动同步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固定连接的承载台3同步进行移动,在螺杆42进行转动时,固定连接在其外侧的第一锥形齿轮46同步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46转动带动啮合的连接轴49同步转动,连接轴49转动时通过传动轴50带动被动轴51同步转动,被动轴51在进行转动时,通过其外侧的皮带轮53和缠绕在皮带轮53外侧的传动皮带54带动转动轴62同步进行转动,转动轴62在进行转动时带动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63和扇叶64同步进行转动,通过扇叶64的作用将装置主体1内部的烟气从排气口65排出,传动齿轮63转动带动啮合的半齿轮66同步进行转动,半齿轮66转动时带动舱盖2进行翻转,使舱盖2开启进而起到承载台3在向外进行移动时使舱盖2自动打开的效果。
[0029] 当要手动将舱盖2开启时,首先将顶块55向远离装置主体1的方向进行拉动,在拉力的作用下,顶块55向远离装置主体1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固定连接在活动槽56内壁上的第一滑块59在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进行滑动,并对第二弹簧60产生挤压,在第一滑块59在第一滑槽58的内部进行滑动时,第一滑块59同步对第一滑槽58内壁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卡块61产生挤压时,采用橡胶材质的第一卡块61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当将顶块55向外拉动至极限后松开顶块55,此时顶块55会在第二弹簧60的还原力的作用下微微向原位进行移动,但此时第一卡块61不再受到第一滑块59的挤压恢复至原状,并对第一滑块59产生阻挡使顶块55无法继续移动至原位,此时顶块55和抵接块57不再对连接轴49产生挤压,连接轴49和传动轴50在第一弹簧52的还原力的作用下向被动轴51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解除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此时螺杆42在进行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进行转动进而使整个传动组件不会带动舱盖2自动进行翻转开启,此时即可通过拉动舱盖2手动开启舱盖2。
[0030] 当要恢复第二锥形齿轮48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时,将顶块55向装置主体1进行推动使顶块55移动至原位即可,在顶块55向原位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顶块55上所开设的斜面对连接轴49产生挤压使连接轴49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和五菱向远离被动轴51的方向进行移动,并拉动第一弹簧52产生弹性形变,当顶块55完全移动至原位后,连接轴49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8恢复与第一锥形齿轮46之间啮合的状态。
[0031] 在传动齿轮63进行转动时,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对定位块67上所开设的斜面产生挤压使定位块67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收纳腔68的内部进行移动,并对第三弹簧70产生挤压,是第三弹簧70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定位块67在进行移动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71同步在第二滑槽72的内部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滑块71和第二滑槽72组合的作用对定位块67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避免定位块67在第三弹簧70的还原力的作用下移动过度从收纳腔68的内部脱出,通过定位块67与传动齿轮63右侧所开设的槽口配合的作用使传动齿轮63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不能反向进行转动,进而起到对舱盖2进行固定的效果,避免舱盖2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翻转回落,当要对舱盖2进行关闭时,推动推板73使推板73对胶粘在滑动槽74内壁上的第二卡块75产生挤压,使第二卡块75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解除对推板73的限位使推板73能够在滑动槽74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推板73带动定位座69以及套设在收纳腔68内部的定位块67产生移动,使定位块67解除于传动齿轮63上所开设的槽口配合,此时定位块67的转动方向不再受到限制,定位块67可以反向进行转动,进而使舱盖2能够关闭。
[003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