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流体喷射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455197.1 申请日 2024-04-16 公开(公告)号 CN11804574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7
申请人 武汉伯斯特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振国; 刘少华; 洪振华;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喷射 阀 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 流体 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包括 阀体 、设置于阀体下方的流体腔以及设置于流体腔上的 喷嘴 ;流体腔包括腔室以及与喷嘴连接的缓冲室;腔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腔室内流体的第一 温度 传感器 ;缓冲室设置有用于将腔室内流体隔离的隔离装置以及用于对缓冲室内流体进行 水 浴保温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水浴保温缓冲室内流体的水 热机 构以及用于对缓冲室内温度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用于触发隔离装置开始工作。本申请通过变功率加热,提升胶液腔温度的 稳定性 ,并且保证喷嘴间歇过程与温控协同处理,提升流体喷射阀的喷射性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流体喷射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设置于所述阀体(1)下方的流体腔(2)以及设置于所述流体腔(2)上的喷嘴(3);
所述流体腔(2)包括腔室(4)以及与所述喷嘴(3)连接的缓冲室(5);
所述腔室(4)内设置有加热装置(6)以及用于检测所述腔室(4)内流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
所述缓冲室(5)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腔室(4)内流体隔离的隔离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浴保温的保温装置;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水浴保温所述缓冲室(5)内流体的水热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缓冲室(5)内温度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用于触发所述隔离装置开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机构包括包裹在所述缓冲室(5)外的保温环(8)、用于对所述保温环(8)内水进行加热的升温组件以及用于对所述保温环(8)内水进行预热的预热组件,所述保温环(8)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保温环(8)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升温组件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以及控温,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对水进行预热后加快所述保温环(8)内水加热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组件包括滑动在所述腔室(4)与所述缓冲室(5)外壁之间的滑(12)、弹性设置在所述滑块(12)上的预热筒(13)以及用于实现所述预热筒(13)往返运动的动部(14),所述预热筒(13)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保温环(8)设置有用于所述预热筒(13)插接的预热孔(11),所述预热筒(13)在初始位置时与所述腔室(4)外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缓冲室(5)上表面的监测室(15)、监测筒(16)、升降设置于所述监测室(15)内的监测温度传感器(17)、以及用于对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17)上流体进行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保温环(8)以及所述缓冲室(5)上表面均设置有操作口(18),所述监测筒(16)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室(5)的所述操作口(18)处,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17)滑动于所述监测筒(16)内,所述监测筒(16)的顶端位于所述监测室(15)内,所述清理组件设置于所述监测筒(16)的顶端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多个具有弹性性能的清理环(19)以及海绵环(20),所述清理环(19)的内径小于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17)的外径,所述海绵环(20)固定在所述清理环(19)的内壁,所述清理环(19)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切口(21),所述切口(21)一端延伸至所述清理环(19)的内圈,另一端并未延伸至所述清理环(19)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2)设置有限制槽(23),所述预热筒(13)固定连接有滑动于所述限制槽(23)的限制块(22),所述限制块(22)以及所述限制槽(23)的截面均设置为T字型,所述限制块(22)的一端与所述限制槽(23)对应端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4),所述滑块(12)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附所述限制块(22)的电磁(25),所述弹簧(24)处于压缩时所述电磁铁(25)与所述限制块(22)端部吸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腔室(4)上表面的隔离室(26)、升降设置于所述隔离室(26)内的隔离板(27)、用于在所述隔离板(27)靠近于所述缓冲室(5)侧壁上涂覆隔温涂层的涂覆机构,所述腔室(4)靠近于所述缓冲室(5)的一端设置有隔离口(28),所述隔离板(27)与所述隔离口(28)滑移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隔离室(26)内的涂覆布(32)、用于在所述活动布上粘附涂层的供料组件、多个用于导向所述活动布的导向辊(34)以及用于卷绕所述涂覆布(32)的卷绕组件,多个导向辊(34)将所述涂覆布(32)与所述隔离板(27)朝向所述缓冲室(5)的一侧贴合,所述导向辊(3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且所述导向辊(34)与所述隔离室(26)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隔离室(26)内的供料箱(33)以及两个挤压辊(35),两个所述挤压辊(35)转动于所述供料箱(33)内且所述挤压辊(35)与所述导向辊(34)平行设置,所述供料箱(33)装有用于隔温的涂料。
10.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控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腔室(4)内流体温度控制,通过加热装置(6)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腔室(4)内流体温度进行控制;
S2、分隔腔室(4)与缓冲室(5),在喷嘴(3)间歇工作过程中,降下隔离板(27),利用监测温度传感器(17)与第一温度传感器(7)进行对比,确认隔离板(27)隔温效果,若腔室(4)与缓冲室(5)温度同时发生变化,则需要对隔离板(27)涂覆隔温涂层;
S3、水浴保温,利用保温环(8)内热水对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保温,用于给喷嘴(3)继续工作供料;另外在对保温环(8)内热水进行保温时,可以利用保温筒内相变材料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预热,降低能耗;
S4、缓冲室(5)与腔室(4)内流体混合,待腔室(4)内流体通过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开启隔离板(27),腔室(4)内流体流入至缓冲室(5)内,完成喷嘴(3)间歇期间与流体温度控制的协同处理。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流体喷射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喷射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微电子封装技术中,流体喷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喷射式点胶技术中,温度是影响点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胶液本身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点胶过程中,胶液温度的稳定性也会影响点胶阀的喷射性能,胶滴的一致性等,因此,保持胶液腔温度稳定非常重要。
[0003] 相关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183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变功率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包含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温度显示模,PWM波形处理模块,加热装置,被加热物体即点胶阀主体。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体腔的实时温度;单片机用于处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并与设定温度比较,经PID处理,输出频率一定,占空比可调的PWM波;PWM波形处理模块用于将单片机输出的电压放大至高电压施加于加热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根据胶液腔当前温度自动调整输出PWM的占空比,改变加热装置功率,使得温度控制精确。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点胶工作间断期间,若喷嘴附近胶的温度降低,影响喷嘴正常工作,或者需要对胶水进行加热后才能点胶,导致降低点胶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喷嘴间歇期间流体温度控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包括阀体、设置于所述阀体下方的流体腔以及
设置于所述流体腔上的喷嘴;
所述流体腔包括腔室以及与所述喷嘴连接的缓冲室;
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所述腔室内流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缓冲室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腔室内流体隔离的隔离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缓冲
室内流体进行水浴保温的保温装置;
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水浴保温所述缓冲室内流体的水热机构以及用于对
所述缓冲室内温度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用于触发所述隔离装置开始工作。
[0007] 可选的,所述水热机构包括包裹在所述缓冲室外的保温环、用于对所述保温环内水进行加热的升温组件以及用于对所述保温环内水进行预热的预热组件,所述保温环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保温环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升温组件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以及控温,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对水进行预热后加快所述保温环内水加热速度。
[0008] 可选的,所述预热组件包括滑动在所述腔室与所述缓冲室外壁之间的滑块、弹性设置在所述滑块上的预热筒以及用于实现所述预热筒往返运动的动部,所述预热筒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保温环设置有用于所述预热筒插接的预热孔,所述预热筒在初始位置时与所述腔室外壁贴合。
[0009] 可选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缓冲室上表面的监测室、监测筒、升降设置于所述监测室内的监测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对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上流体进行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保温环以及所述缓冲室上表面均设置有操作口,所述监测筒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室的所述操作口处,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滑动于所述监测筒内,所述监测筒的顶端位于所述监测室内,所述清理组件设置于所述监测筒的顶端开口处。
[0010] 可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多个具有弹性性能的清理环以及海绵环,所述清理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监测温度传感器的外径,所述海绵环固定在所述清理环的内壁,所述清理环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切口,所述切口一端延伸至所述清理环的内圈,另一端并未延伸至所述清理环的外圈
[0011] 可选的,所述滑块设置有限制槽,所述预热筒固定连接有滑动于所述限制槽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以及所述限制槽的截面均设置为T字型,所述限制块的一端与所述限制槽对应端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附所述限制块的电磁,所述弹簧处于压缩时所述电磁铁与所述限制块端部吸附。
[0012] 可选的,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腔室上表面的隔离室、升降设置于所述隔离室内的隔离板、用于在所述隔离板靠近于所述缓冲室侧壁上涂覆隔温涂层的涂覆机构,所述腔室靠近于所述缓冲室的一端设置有隔离口,所述隔离板与所述隔离口滑移适配。
[0013] 可选的,所述涂覆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隔离室内的涂覆布、用于在所述活动布上粘附涂层的供料组件、多个用于导向所述活动布的导向辊以及用于卷绕所述涂覆布的卷绕组件,多个导向辊将所述涂覆布与所述隔离板朝向所述缓冲室的一侧贴合,所述导向辊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且所述导向辊与所述隔离室转动连接。
[0014] 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隔离室内的供料箱以及两个挤压辊,两个所述挤压辊转动于所述供料箱内且所述挤压辊与所述导向辊平行设置,所述供料箱装有用于隔温的涂料。
[0015]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腔室内流体温度控制,通过加热装置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对腔室内流体温度
进行控制;
S2、分隔腔室与缓冲室,在喷嘴间歇工作过程中,降下隔离板,利用监测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进行对比,确认隔离板隔温效果,若腔室与缓冲室温度同时发生变化,则需要对隔离板涂覆隔温涂层;
S3、水浴保温,利用保温环内热水对缓冲室内流体进行保温,用于给喷嘴继续工作供料;另外在对保温环内热水进行保温时,可以利用保温筒内相变材料对保温环内水进行预热,降低能耗;
S4、缓冲室与腔室内流体混合,待腔室内流体通过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开启隔离
板,腔室内流体流入至缓冲室内,完成喷嘴间歇期间与流体温度控制的协同处理。
[001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当喷嘴间歇期间,隔离板被驱动朝下运动,此时密封塞运动至腔室的底壁,隔离板将腔室与缓冲室完全分隔开,因此腔室内流体与缓冲室内流体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对缓冲室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并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对腔室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当控制腔室内流体温度下降时,观察缓冲室内温度是否发生下降,若缓冲室内流体温度也下降,则证明隔离板的隔温效果不佳,需要涂覆机构对隔离板涂覆隔温涂层;
2. 在预热筒与腔室外壁贴合过程中,预热筒内相变材料开始吸收热量,相变材料吸热完成后,此时动力部控制滑块朝向缓冲室运动,而由于预热筒与滑块固定连接,预热筒此时两端并未超出滑块对应的端部,而为了预热筒朝向缓冲室的一端超出滑块对应端部,此时对电磁铁进行断电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簧将限制块朝向预热孔内运动,当预热筒的一端超出滑块对应的一端后,预热筒插接与预热孔内,预热筒内相变材料与保温环接触后,由于保温环水温度低,则相变材料开始释放热量且与保温环内水进行热交换,实现了预热筒对水进行预热效果,有利于升温组件对保温环内水进行升温以及降低升温组件的功率消耗;
3. 随着隔离板对缓冲室与腔室分隔后,若喷嘴继续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缓冲室内胶水处于设定温度,与此同时,腔室内胶水能够在这个时间内快速进行加热至设定温度,再开启隔离板,腔室内流体对缓冲室内流体进行快速补充,进而保证流体能够不断从喷嘴喷射出,时间了喷射阀的温度控制过程中喷嘴依旧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隔离装置以及保温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清理环以及海绵环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8] 附图标记:1、阀体;2、流体腔;3、喷嘴;4、腔室;5、缓冲室;6、加热装置;7、第一温度传感器;8、保温环;9、升温件;10、升温温度传感器;11、预热孔;12、滑块;13、预热筒;14、动力部;15、监测室;16、监测筒;17、监测温度传感器;18、操作口;19、清理环;20、海绵环;21、切口;22、限制块;23、限制槽;24、弹簧;25、电磁铁;26、隔离室;27、隔离板;28、隔离口;29、弹性片;30、抵接杆;31、液位传感器;32、涂覆布;33、供料箱;34、导向辊;35、挤压辊;36、牵引辊;37、卷绕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实施例一
[002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包括阀体1、设置于所述阀体1下方的流体腔2以及设置于所述流体腔2上的喷嘴3;流体腔2包括腔室4以及与喷嘴3连接的缓冲室5,腔室4内设置有加热装置6以及用于检测腔室4内流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7,加热装置6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加热棒,加热棒与第一温度传感器7之间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腔室4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若第一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腔室4内流体温度低于设定值后触发加热装置6开始对流体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选用改变电压或者占空比方式对加热棒进行变功率加热,上述变功率加热方式采用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确保腔室4内流体温度稳定即可。
[0022] 缓冲室5设置有用于将腔室4内流体隔离的隔离装置以及用于对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水浴保温的保温装置,在喷嘴3对流体喷射工作的间歇期间,通过隔离装置将腔室4与缓冲室5内的流体进行隔离,此时腔室4内流体温度变化不会对缓冲室5内的温度造成影响,进而再利用保温装置对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保温,因此当需要对流体进行喷射时,不会由于腔室4内流体温度发生变化而影响流体喷射工作的正常进行。
[0023] 参照图2和图3,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水浴保温缓冲内力推的水热机构以及用于对缓冲室5内温度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用于触发隔离装置开始,水热机构包括包裹在缓冲室5外的保温环8、用于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加热的升温组件以及用于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预热的预热组件,保温环8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设置在保温环8的上表面,出水口设置在保温环8的下表面,升温组件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以及控温,升温组件包括升温件9以及升温温度传感器10,升温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保温环8内,升温件9也安装在保温环8内,升温件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加热棒或者电热丝均可,升温温度传感器10与升温件9之间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进而可以保证对流体进行水浴保温;例如本实施例中对胶水流体进行喷射,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水浴能够缓冲这种变化,使胶水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另外,由于水的热传导性能良好,热量能够快速且均匀地传递给胶水,使得胶水的温度能够迅速达到并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相比之下,直接加热胶水可能导致温度波动较大,难以精确控制,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选用水浴对缓冲室5内的流体进行保温。
[0024] 参照图2和图3,预热组件用于对水进行预热后加快保温环8内水加热速度,预热组件包括滑动在腔室4与缓冲室5外壁之间的滑块12、弹性设置在滑块12上的预热筒13以及用于实现滑块12往返运动的动力部14,预热筒13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动力部14固定在缓冲室5底壁,动力部14选用电推杆或者气缸均可,动力部14输出端与滑块12的一端固定连接,保温环8设置有用于预热筒13插接的预热孔11,预热孔11也设置在保温环8位于缓冲室5下方的位置,预热筒13在初始位置时与腔室4外壁贴合;滑块12设置有限制槽23,预热筒13固定连接有滑动在限制槽23内的限制块22,限制槽23长度方向沿着滑块12的运动方向且限制槽2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闭合设置,限制块22以及限制槽23的截面均设置为T字型,因此限制块22只能沿着限制槽23的长度方向运动,限制块22的一端与限制槽23对应端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4,滑块12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附限制块22的电磁铁25,弹簧24处于压缩时电磁铁25与限制块22吸附,即为当限制块22朝向腔室4方向运动时弹簧24被压缩且电磁铁25与限制块22吸附,当电磁铁25与限制块22分离时,限制块22朝向缓冲室5方向运动。
[0025] 在预热筒13与腔室4外壁贴合过程中,预热筒13内相变材料开始吸收热量,相变材料吸热完成后,此时动力部14控制滑块12朝向缓冲室5运动,而由于预热筒13与滑块12固定连接,预热筒13此时两端并未超出滑块12对应的端部,而为了预热筒13朝向缓冲室5的一端超出滑块12对应端部,此时对电磁铁25进行断电后,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弹簧24将限制块22朝向预热孔11内运动,当预热筒13的一端超出滑块12对应的一端后,预热筒13插接与预热孔11内,预热筒13内相变材料与保温环8接触后,由于保温环8水温度低,则相变材料开始释放热量且与保温环8内水进行热交换,实现了预热筒13对水进行预热效果,有利于升温组件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升温以及降低升温组件的功率消耗。
[0026] 参照图2和图3,监测机构包括固定在缓冲室5上表面的监测室15、监测筒16、升降设置于监测室15内的监测温度传感器17、以及用于对监测温度传感器17上流体进行清理的清理组件,保温环8以及缓冲室5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操作口18,监测筒16的底端固定在缓冲室5的操作口18处,监测筒16的顶端位于监测室15内,监测室15也固定在缓冲室5上表面且将监测筒16包裹起来,监测温度传感器17滑动于监测筒16内,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缓冲室5内的密封性,因此在监测温度传感器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监测筒16适配的橡胶塞,监测温度传感器17在监测筒16内时,橡胶塞位于监测筒16的开口处,确保缓冲室5的密封性,监测室15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监测温度传感器17运动的电推杆或者气缸,进而可以将监测温度传感器17推送至缓冲室5内并且对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
[0027] 参照图3和图4,清理组件包括多个具有弹性性能的清理环19以及海绵环20,清理环19的内径小于监测温度传感器17的外径,清理环19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具有弹性的材料材质即可,海绵环20固定在清理环19的内壁,清理环19内径小于监测温度传感器17的外径,清理环19外环固定在监测筒16的端部开口处,监测筒16端面圆与清理环19截面圆中心为共心设置,并且本实施例中即使当海绵环20被挤压至极限状态,海绵环20的内径依旧小于监测温度传感器17的外径,清理环19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切口21,本实施例中切口21的数量只需要保证清理环19被切口21分割后能够随着监测温度传感器17朝上运动也朝上发生变形即可,切口21的一端延伸至清理环19的内圈,另一端并未延伸至清理环19的外圈;当监测温度传感器17对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完成检测后,为了避免粘附在监测温度传感器17上的流体影响温度检测精准性,在将监测温度传感器17朝上拉动的运动过程中,清理环19被分割后的多个片状被朝上发生变形,并且清理环19的片状对监测温度传感器17外壁施加刮铲的效果,同时在海绵环20变形擦拭的作用下,大大提升清理环19对监测温度传感器17进行清理的效率。
[0028] 参照图2和图3,隔离装置包括固定在腔室4上表面的隔离室26、升降设置于隔离室26内的隔离板27、用于在隔离板27靠近于缓冲室5侧壁上涂覆隔温涂层的涂覆机构,隔热涂层也是一种有效的隔热方式,主要由、CaO、MgO等氧化物组成,这些涂层具有高的熔点和低导热系数,且含有众多气孔,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腔室4靠近于缓冲室5的一端设置有隔离口28,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腔室4的密封性,确保隔离板27与隔离口28滑移适配,并且隔离板2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隔离口28适配的密封塞,当密封塞在隔离口28位置时,此时保证腔室4内的密封性,隔离室26内安装有用于驱动隔离板27运动的电推杆或者气缸;当喷嘴3间歇期间,隔离板27被驱动朝下运动,此时密封塞运动至腔室4的底壁,隔离板
27将腔室4与缓冲室5完全分隔开,因此腔室4内流体与缓冲室5内流体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17对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并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腔室4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当控制腔室4内流体温度下降时,观察缓冲室5内温度是否发生下降,若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也下降,则证明隔离板27的隔温效果不佳,需要涂覆机构对隔离板27涂覆隔温涂层。
[0029] 参照图2和图3,缓冲室5靠近于隔离板27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9,弹性片29沿着朝向腔室4方向发生倾斜,缓冲室5还固定连接有使得弹性片29发生变形的抵接杆30,抵接杆30位于弹性片29的上方,抵接杆30长度方向为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弹性片29的另一端位于隔离板27的正下方,并且弹性片29端部设置为斜面,且斜面沿着朝向隔离板27方向发生倾斜,当隔离板27穿过隔离口28朝向缓冲室5内运动时,此时隔离板27并未与弹性片29抵接,随着隔离板27运动至隔离口28与抵接杆30之间的位置后,隔离板27底端的密封塞与弹性片29的端部斜面抵接,随着隔离板27继续朝向下运动,此时弹性片29绕着抵接杆30发生变形,弹性片29逐渐朝向缓冲室5的底壁发生变化,随着隔离板27继续运动至靠近于缓冲室5底壁时,此时弹性片29开始滑动至与隔离板27的侧壁抵接,即为隔离板27运动至最终状态时,弹性片29端部斜面与隔离板27的侧壁抵接;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缓冲室5设置液位传感器31,而液位传感器31识别到液面高度为抵接杆30的高度位置,随着缓冲室5内流体不断从喷嘴3喷射出,缓冲室5内液面降低,与此同时,腔室4内流体温度也回温至设定温度时,液位传感器31与控制隔离板27运动的电推杆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连接,隔离板27开始撤离,直到隔离板27与弹性片29端部分离,此时缓冲室5内液位并未装满,弹性片29由于回位而开始发生剧烈抖动,弹性片29在抖动过程中既能够大大加速腔室4内流体流动至缓冲室5内,而且弹性片29对缓冲室5内流体与腔室4内流体具有搅拌混合的效果,大大加速缓冲室5内流体与腔室4内流体完全混合,保证流体性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流体混合时间以及温度损耗。
[0030] 参照图3和图5,涂覆机构包括活动设置于隔离室26内的涂覆布32、用于在活动布上粘附涂层的供料组件、多个用于导向活动布的导向辊34以及用于卷绕涂覆布32的卷绕组件,多个导向辊34将涂覆布32与隔离板27朝向缓冲室5的一侧贴合,导向辊3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且导向辊34与隔离室26转动连接,涂覆布32用于粘附涂层,进而随着涂覆布32在运动过程中将涂层涂覆在隔离板27的侧壁上,进而可以实现隔离板27的隔温效果,供料组件包括固定在隔离室26内的供料箱33以及两个挤压辊35,两个挤压辊35转动在供料箱33内且挤压辊35与导向辊34平行设置,供料箱33装有用于隔温的涂料,涂覆布32从两个挤压辊35之间的缝隙穿出,本实施例中在供料箱33开口处也安装多个导向辊34,进而确保涂覆布32从供料箱33内穿出后粘附上涂层,卷绕组件包括牵引辊36、卷绕辊37以及牵引电机,涂覆布32的两端分别与牵引辊36以及卷绕辊37的周壁固定连接,牵引电机用于驱动牵引辊36转动,牵引辊36以及卷绕辊37均与隔离室26转动连接,牵引辊36以及卷绕辊37与导向辊34平行设置,涂覆布32与牵引辊36以及卷绕辊37之间均通过胶水粘接或者螺栓固定,涂覆布32从卷绕辊37上穿过多个导向辊34后运动至供料箱33内,并且涂覆布32从两个挤压辊35之间穿出后运动至隔离板27侧壁的位置,随着涂覆布32上涂层涂覆在隔离板27侧壁后,由于隔离室26与缓冲室5连接,缓冲室5内的热量对涂层具有加热烘干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隔离室26内设置机等,用于加速涂层烘干,加速涂层烘干,实现对隔离板27隔温的效果。
[003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喷嘴3间歇期间,隔离板27被驱动朝下运动,此时密封塞运动至腔室4的底壁,隔离板27将腔室4与缓冲室5完全分隔开,因此腔室4内流体与缓冲室5内流体不会相互干扰,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17对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并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腔室4内流体温度进行监测,当控制腔室4内流体温度下降时,观察缓冲室5内温度是否发生下降,若缓冲室5内流体温度也下降,则证明隔离板27的隔温效果不佳,需要涂覆机构对隔离板27涂覆隔温涂层;涂覆布32从卷绕辊37上穿过多个导向辊34后运动至供料箱33内,并且涂覆布32从两个挤压辊35之间穿出后运动至隔离板27侧壁的位置,随着涂覆布32上涂层涂覆在隔离板27侧壁后,由于隔离室26与缓冲室5连接,缓冲室5内的热量对涂层具有加热烘干的效果,实现对隔离板27隔温的效果。
[0032] 在预热筒13与腔室4外壁贴合过程中,预热筒13内相变材料开始吸收热量,相变材料吸热完成后,此时动力部14控制滑块12朝向缓冲室5运动,而由于预热筒13与滑块12固定连接,预热筒13此时两端并未超出滑块12对应的端部,而为了预热筒13朝向缓冲室5的一端超出滑块12对应端部,此时对电磁铁25进行断电后,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弹簧24将限制块22朝向预热孔11内运动,当预热筒13的一端超出滑块12对应的一端后,预热筒13插接与预热孔11内,预热筒13内相变材料与保温环8接触后,由于保温环8水温度低,则相变材料开始释放热量且与保温环8内水进行热交换,实现了预热筒13对水进行预热效果,有利于升温组件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升温以及降低升温组件的功率消耗。
[0033] 随着隔离板27对缓冲室5与腔室4分隔后,若喷嘴3继续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缓冲室5内胶水处于设定温度,与此同时,腔室4内胶水能够在这个时间内快速进行加热至设定温度,再开启隔离板27,腔室4内流体对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快速补充,进而保证流体能够不断从喷嘴3喷射出,时间了喷射阀的温度控制过程中喷嘴3依旧能够正常工作。
[0034] 实施例二
[003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控制方法。一种用于流体喷射阀的温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腔室4内流体温度控制,通过加热装置6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腔室4内流体
温度进行控制;
S2、分隔腔室4与缓冲室5,在喷嘴3间歇工作过程中,降下隔离板27,利用监测温度传感器17与第一温度传感器7进行对比,确认隔离板27隔温效果,若腔室4与缓冲室5温度同时发生变化,则需要对隔离板27涂覆隔温涂层,利用运动中的涂覆布32将涂层从供料箱33内携带至与隔离板27侧壁贴合,进而涂覆布32将涂层涂覆在隔离板27侧壁上,待涂层烘干后,完成对隔离板27的烘干效果;
S3、水浴保温,利用保温环8内热水对缓冲室5内流体进行保温,用于给喷嘴3继续工作供料;另外在对保温环8内热水进行保温时,可以利用保温筒内相变材料对保温环8内水进行预热,降低能耗;
S4、缓冲室5与腔室4内流体混合,待腔室4内流体通过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开启隔离板27,腔室4内流体流入至缓冲室5内,完成喷嘴3间歇期间与流体温度控制的协同处理。
[0036]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