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分离装置和电动扫除机

申请号 CN201680041138.3 申请日 2016-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7847096A 公开(公告)日 2018-03-27
申请人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井保志; 铃木仁; 江部清; 小岛健司;
摘要 提出一种容易进行第二离心分离部的清洁和随后的确认的电动扫除机和灰尘分离装置。灰尘分离装置7设有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粗灰尘的第一分离部35、和从通过第一分离部35的含尘空气中离心分离出细灰尘的第二离心分离部36。第二离心分离部36具有对分离细灰尘的第二离心分离室65进行划分的第二分离室 侧壁 82;和第二分离室盖81,所述第二分离室盖包括排气口71并且开闭自如地关闭第二分离室侧壁82,空气通过该排气口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灰尘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粗灰尘;和
第二离心分离部,所述第二离心分离部从包含细灰尘的空气中离心分离出已通过所述第一分离部的细灰尘,
其中所述第二离心分离部包括:
分离室壁,所述分离室壁对分离细灰尘的离心室进行划分;

分离室盖,所述分离室盖配备有允许空气从所述离心室流出的排气口,并且所述分离室盖以可重新打开和可重新关闭的方式关闭所述分离室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尘分离装置,还包括能开闭自如地支撑所述分离室盖的铰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尘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铰接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分离室壁上的轴承;和
设置在所述分离室盖上的轴,当所述分离室盖打开至预定的度或更大的角度时,所述轴从所述轴承脱离从而将所述分离室盖从所述分离室壁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尘分离装置,还包括定机构,当绕着所述铰接机构关闭所述分离室盖时,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分离室盖固定到所述分离室壁。
5.一种电动扫除机,包括:
扫除机本体;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灰尘分离装置,所述灰尘分离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扫除机本体上;以及
电动送机,所述电动送风机容纳在所述扫除机本体中并且与所述灰尘分离装置流体地连接。

说明书全文

灰尘分离装置和电动扫除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灰尘分离装置和一种电动扫除机。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具备旋式灰尘分离装置的电动扫除机,该旋风式灰尘分离装置使圆筒状的集尘容器中产生回旋流(旋转流)从而将灰尘从空气中分离出。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No.2014-14654
[0006] 概要: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传统的灰尘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离心分离部,其分离并收集粗灰尘;和第二离心分离部,其从通过第一离心分离部的灰尘中分离更细的灰尘,从而收集经分离的更细的灰尘。
[0009] 这种类型的灰尘分离装置具有杯状的透明树脂制成的集尘容器作为第一离心分离部的外壳。由于透明集尘容器使得用户能从透明集尘容器的外侧目测确认所蓄积的灰尘量,因此用户容易判定清除灰尘的时机。另外,杯状的集尘容器可在污垢明显时容易进行洗。并且,透明集尘容器容易确认干燥状态。
[0010] 由于经第二离心分离部分离的灰尘为粉状且细小,因而经第二离心分离部分离的灰尘容易因湿气和静电附着于第二离心分离部的内壁面。当附着的灰尘吸收湿气并且黏附于内壁面时,第二离心分离部的分离性能会变差,并且在卫生方面是不理想的。因而,优选的是第二离心分离部也可利用水洗等方法来清洁。
[0011] 然而,第二离心分离部是对比第一离心分离部分离的灰尘更细的粉末状灰尘进行分离,因此一般具有比第一离心分离部更复杂的结构。具体地,需要比第一离心分离部大的离心的第二离心分离部的直径比第一离心分离部小得多,而第二离心分离部需要配备含尘空气的吸入口、排气口、和灰尘清除口。因而,难于将第二离心分离部构造成如下形状以使得将其(一个或多个)分离室内部的每个落都清洁到,并且可目测确认清洁状态。

发明内容

[00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扫除机和灰尘分离装置,所述电动扫除机和灰尘分离装置中的每一个容易进行第二离心分离部的清洁和随后的确认。
[0013]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灰尘分离装置,其包括:第一分离部,所述第一分离部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粗灰尘;和第二离心分离部,所述第二离心分离部从包含细灰尘的空气中离心分离出已通过所述第一分离部的细灰尘。所述第二离心分离部包括:分离室壁,其对分离细灰尘的离心室进行划分;以及分离室盖,其配备有使空气从所述离心室流出的排气口,并以可重新打开和可重新关闭的方式关闭所述分离室壁。
[0015] 并且,有利的是,存在开闭自如地支撑所述分离室盖的铰接机构。
[0016] 有利的是,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分离室壁上的轴承;和设置在所述分离室盖上的轴,当所述分离室盖打开至预定的角度或更大时,所述轴从所述轴承脱离从而将所述分离室盖从所述分离室壁分离。
[0017] 进一步有利的是,包括定机构,当绕着所述铰接机构关闭所述分离室盖时,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分离室盖固定到所述分离室壁。
[001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扫除机,包括:扫除机本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扫除机本体上的上述灰尘分离装置、和电动送风机,其容纳在所述扫除机本体中并且流体性地与所述灰尘分离装置连接。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扫除机的透视图。
[0020]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透视图。
[0021]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22]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第二离心分离部的剖视图。
[0023]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分解状态的剖视图。
[0024]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另一分解状态的又一剖视图。
[0025]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另一分解状态的又一剖视图。
[0026]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另一分解状态的又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文将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和电动扫除机。
[0028]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扫除机的透视图。
[0029]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扫除机1是所谓的卧式电动扫除机。电动扫除机1包括能在待清洁表面上行走的扫除机本体2、和可拆卸地与扫除机本体2连接的管部3。管部3流体性地与扫除机本体2连接。
[0030] 扫除机本体2包括:本体壳体5、设置在本体壳体5的左右各侧的一对车轮6、布置在本体壳体5的前半部的可拆卸灰尘分离装置7、容纳在本体壳体5的后半部中的电动送风机8、主要控制电动送风机8的主控制器9、和向电动送风机8供应电力的电源线11。
[0031] 扫除机本体2利用通过电源线11供给的电力驱动电动送风机8,并且使通过电动送风机8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作用于管部3。电动扫除机1通过管部3从待清洁表面吸入含尘空气,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灰尘,并且收集和蓄积分离后的灰尘从而排出已去除灰尘的清洁空气。
[0032] 本体连接口12设置在本体壳体5的正面部分。本体连接口12为扫除机本体2的流体入口。本体连接口12将管部3与灰尘分离装置7流体性地连接。
[0033] 车轮6中的每个为大直径的行走轮,并且支撑扫除机本体2。
[0034] 灰尘分离装置7从流入扫除机本体2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灰尘,并且收集和蓄积灰尘,与此同时将已去除灰尘的清洁空气送往电动送风机8。
[0035] 另外,灰尘分离装置7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外观。灰尘分离装置7安装到扫除机本体2上从而以下述姿态倚靠扫除机本体2,即稍微向后倾斜使得其底部相对于扫除机本体2偏靠着前侧,而其顶部偏靠着后侧。灰尘分离装置7被可拆卸地固定到扫除机本体2。
[0036] 电动送风机8从灰尘分离装置7吸入空气而产生负压(即吸入真空压力)。
[0037] 主控制器9包括未示出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将由微处理器执行的参数和各种运算程序的未示出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储存有多个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多个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对应于由管部3所接受的使用者的操作。对于各个运行模式,设定有不同的输入值(电动送风机8的输入值)。根据由管部3所接受的使用者的操作,主控制器9从多个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中择一性选择与该操作内容对应的任意运行模式,并且从存储装置读出所选择的运行模式,从而基于所选择的运行模式控制电动送风机8的运行。
[0038] 电源线11从未示出的交流电插座(即所谓的插口)向扫除机本体2供给电力。在电源线11的自由端设有电源插头14。
[0039] 管部3通过从扫除机本体2产生作用的负压从待清洁表面吸入含尘空气,并且将含尘空气引导至扫除机本体2。管部3包括:作为接头与扫除机本体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19、与连接管19流体性连接的集尘软管21、与集尘软管21流体性连接的把手操作管22、从把手操作管22突出的握持部23、设置在握持部23上的操作部24、与把手操作管22可拆卸连接的延长管25、和与延长管25可拆卸连接的清扫头26。
[0040] 连接管19是相对于本体连接口12可拆开的接头,并且通过本体连接口12与灰尘分离装置7流体性连接。
[0041] 集尘软管21为长的、挠性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软管。集尘软管21的一端(该情况下为后端)与连接管19流体性连接。集尘软管21通过连接管19与灰尘分离装置7流体性连接。
[0042] 把手操作管22中继集尘软管21和延长管25。把手操作管22的一端(该情况下为后端)与集尘软管21的另一端(该情况下为前端)流体性连接。把手操作管22依次通过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而流体性地连接到灰尘分离装置7上。
[0043] 握持部23是为了操作电动扫除机1而由使用者用手握持的部分。握持部23以可容易地由使用者的手握持的适当形状从把手操作管22突出。
[0044] 操作部24包括对应于各个运行模式的开关。具体地,操作部24包括接受电动送风机8的停止操作的停止开关24a、和接受电动送风机8的开始操作的启动开关24b。停止开关24a和启动开关24b与主控制器9电连接。电动扫除机1的使用者可对操作部24进行操作,从而择一性地选择电动送风机8的运行模式中的一种。启动开关24b在电动送风机8的操作过程中也作为运行模式的选择开关。在该情况下,每当主控制器9从启动开关24b收到操作信号时,主控制器9就依照强→中→弱→强→…的顺序来切换运行模式。操作部24也可代替启动开关24b而分别配备弱运行开关、中运行开关和强运行开关(未示出)。
[0045] 延长管25具有将多个筒状体重叠而成的伸缩结构,并且是能够伸长和收缩的大致圆筒状的细长管。在延长管25的一端(即该情况下为后端)设有接头结构,该接头结构相对于把手操作管22的另一端(即该情况下为前端)是可拆卸的。延长管25通过把手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与灰尘分离装置7流体性连接。
[0046] 清扫头26可在木地板或地毯等待清洁表面上移动或者滑行,并且在移动状态或滑行状态下与待清洁表面相对的底面具有吸入口28。另外,清扫头26包括布置在吸入口28处的旋转刷29、和用于驱动旋转刷29的电动机31。在清扫头26的一个端部(即该情况下为后端部)上设置未示出的接头结构,并且该接头结构相对于延长管25的另一端部(即该情况下为前端部)是可拆卸的。清扫头26通过延长管25、把手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和连接管19而流体性地连接到灰尘分离装置7上。换言之,清扫头26、延长管25、把手操作管22、集尘软管21、连接管19、和灰尘分离装置7为空间上从电动送风机8通向吸入口28的吸气通道。
[0047] 当操作启动开关24b时,电动扫除机1启动电动送风机8。例如,当在电动送风机8停止的状态下操作启动开关24b时,电动扫除机1首先以强运行模式驱动电动送风机8。当再次以强运行模式操作启动开关24b时,电动扫除机1以中运行模式驱动电动送风机8。当第三次操作启动开关24b时(即,以中运行模式操作启动开关24b),电动扫除机1以弱运行模式驱动电动送风机8。通过这种方式,每当操作启动开关24b时,就重复上述模式转换。强运行模式、中运行模式和弱运行模式是预先设定的运行模式,且按照强运行模式、中运行模式和弱运行模式的顺序,对电动送风机8的输入值变小。电动送风机8在运行中从灰尘分离装置7排出空气,并且将灰尘分离装置7的内部设置成负压(即吸入真空压力)。
[0048] 灰尘分离装置7的负压依序通过本体连接口12、连接管19、集尘软管21、把手操作管22、延长管25和清扫头26,从而作用于吸入口28。电动扫除机1通过作用在吸入口28上的负压将待清洁表面上的灰尘与空气一同吸入,从而清洁该表面。灰尘分离装置7从吸入电动扫除机1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灰尘并且蓄积所分离的灰尘,同时在分离灰尘之后将清洁空气送往电动送风机8。电动送风机8将从灰尘分离装置7吸入的空气排到扫除机本体2的外部。
[0049]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灰尘分离装置7。
[0050] 虽然图1所示的灰尘分离装置7是以后倾的姿势安装至扫除机本体2,但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以直立的姿势描绘灰尘分离装置7。
[0051]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透视图。
[0052]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53]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第二离心分离部的剖视图。
[0054]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扫除机1的灰尘分离装置7包括第一分离部35、第二离心分离部36、和第二分离部上罩37。第一分离部35从被导至灰尘分离装置7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粗灰尘。第二离心分离部36从已通过第一分离部35且包含细灰尘的含尘空气中离心地分离出细灰尘。第二分离部上罩37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并且可拆卸地盖住第二离心分离部36。
[0055] 灰尘分离装置7包括排气通道38、和用于覆盖排气通道38的顶部罩39。排气通道38将已通过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空气送往电动送风机8。
[0056] 第一分离部35布置在灰尘分离装置7的一侧(即下半侧)。第二离心分离部36、第二分离部上罩37、排气通道38、和顶部罩39布置在灰尘分离装置7的另一侧(即上半侧)。第一分离部35和第二离心分离部36在圆筒形状的灰尘分离装置7的竖直方向上相邻地排列从而叠成堆。
[0057] 第一分离部35、第二离心分离部36、第二分离部上罩37和顶部罩39协作以使灰尘分离装置7的外观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
[0058] 由第一分离部35从含尘空气中分离的粗灰尘主要是线头或毛屑等纤维性灰尘以及砂粒之类的质量大的灰尘。由第二离心分离部36从含尘空气中分离的细灰尘是指为粒子状和粉末状且质量小的灰尘。
[0059] 第一分离部35在离心分离(即旋风式分离)系统中从含尘空气中分离灰尘。第一分离部35包括:作为第一离心分离室41的外壳的杯状的集尘容器42、布置在集尘容器42中的圆筒形状的第一过滤器43、和布置在集尘容器42内部且与第一过滤器43连接的灰尘捕捉杯45。第一分离部35还包括设置在集尘容器4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二把手46。
[0060] 集尘容器42为灰尘分离装置7的下半部的外壳,且兼做第一离心分离室41和集尘室47的外壳。在集尘容器42的侧壁设有导入口48。集尘容器42包括:布置在开口端部的大径部51、与大径部51连接并且缩窄为小直径的倾斜部52、和与倾斜部52连接且以大致一样的直径尺寸到达底壁的小径部53。
[0061] 大径部51与小径部53之间的连接部分,即倾斜部52,在集尘容器42的内侧具有从大径部51朝小径部53变窄的倾斜面55。
[0062] 小径部53与集尘容器42的底壁连接。
[0063] 第一过滤器43容置在集尘容器42内从而大致同心地配置。将第一过滤器43与集尘容器42分离开的环状空间为第一离心分离室41,该第一离心分离室41通过使从集尘容器42的导入口48流入第一分离部35的含尘空气旋转而离心分离出粗灰尘。
[0064] 第一过滤器43被固定到第二离心分离部36,突出至集尘容器42内部并且朝向集尘容器42的底壁延伸。第一过滤器43流体性地连接第一离心分离室41和第二离心分离部36从而中继这两者。第一过滤器43包括:设有相互隔开的多个骨56且布置成圆筒形状的框架57、和以圆筒形状包围框架57的第一筛网过滤器58。框架57的每个骨56之间的第一开口59使空气从第一离心分离室41流出至第二离心分离部36。第一过滤器43的为第一筛网过滤器58的那个侧面面向导入口48。
[0065] 当第一离心分离室41内的回旋流未充分形成时(例如电动送风机8刚刚启动之后,或在电动送风机8的停止过渡期间),第一筛网过滤器58防止粗灰尘从第一分离部35流出至第二离心分离部36。在回旋流充分形成之后,第一筛网过滤器58同样防止粗灰尘从第一分离部35流出至第二离心分离部36。
[0066] 第一过滤器43只要能阻止粗灰尘流入下游就未必需要第一筛网过滤器58。譬如,当第一过滤器43的框架57为可阻止粗灰尘通过的细格子形式时,或当框架57具有小至可阻止粗灰尘通过的孔时,第一过滤器43不必需要第一筛网过滤器58。
[0067] 灰尘捕捉杯45设置在第一过滤器43的靠近集尘容器42底壁的端部,即突出端部或下端部。圆筒形状的有底灰尘捕捉杯45具有与第一过滤器43连接的底壁、和朝向集尘容器42的底壁延伸的侧壁。换句话说,灰尘捕捉杯45朝着集尘容器42的底壁敞开。灰尘捕捉杯45的侧壁面向集尘容器42的内周面,在所述灰尘捕捉杯的侧壁与所述集尘容器的内周面之间带有间隙。灰尘捕捉杯45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滤器43,并且在与第一过滤器43连接的底壁中具有第二开口61。
[0068] 将灰尘捕捉杯45与集尘容器42隔开的空间为蓄积由第一分离部35分离的灰尘的集尘室47。集尘室47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开口61返回到第一离心分离室41。
[0069] 在第二开口61中,设有第二筛网过滤器62。第二筛网过滤器62可以是粗制的以至于流入集尘室47中的粗灰尘(线头或毛屑等纤维性灰尘)不会返回到第一离心分离室41。
[0070] 当从灰尘分离装置7拆卸集尘容器42时,第一过滤器43和灰尘捕捉杯45伴随着第二离心分离部36从集尘容器42取下。
[0071] 除离心分离式(旋风式)之外,第一分离部35可以为使用过滤器的过滤分离类型、或者可为借助直接进入的空气和灰尘之间的惯性力差来将它们分离的惯性分离类型,例如直接分离式。
[0072] 第二离心分离部36从通过第一分离部35的含尘空气中离心分离出细灰尘。第二离心分离部36包括:对通过第一离心分离室41的空气进行引导的中继空气道63、从自中继空气道63流入的空气中分离出细灰尘的多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以及排气通道38,其在细灰尘被分解之后将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流出的空气导向电动送风机8。
[0073] 第二离心分离部36可拆卸地连接到集尘容器42从而封闭集尘容器42的开口端42a。另外,第二离心分离部36在集尘容器42的中心线C上支撑第一过滤器43和灰尘捕捉杯
45。
[0074] 相当于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外壳的第二分离部上罩37为圆筒形状。在第二分离部上罩37内侧,呈环状地排列有多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另外,在这些呈环状排列的第二离心分离室65内侧,布置有环状的中继空气道63。进一步地,在环状的中继空气道63的内侧地在集尘容器42的中心线C的延长线上、或者在圆筒形状的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中心部上,布置有排气通道38。换言之,第二离心分离部36具有从第二分离部上罩37侧起依序布置有呈环状布置的第二离心分离室65、环状的中继空气道63、和排气通道38的三重结构。
[0075] 中继空气道63将从第一过滤器43流入的含尘空气导向远离集尘容器42的方向,并且将其引导至第二离心分离室65。
[0076] 第二离心分离室65设置有多个,并且沿着圆筒形状的第二分离部上罩37的内周或者围绕着中继空气道63大致环状地排列。第二离心分离室65中的每个包括产生回旋流的圆筒形壁66、和产生回旋流(螺旋流)的圆锥台形壁67(即锥体壁)。
[0077] 对于每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而言,圆筒形壁66和圆锥台形壁67的各自中心线基本上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在下文称为一条公用中心线C2。该中心线C2,即每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中心线C2,配置成平行于圆筒形状的灰尘分离装置7的中心线C。各个第二离心分离室
65的中心线C2可以呈放射状地倾斜,从而形成在第一分离部35的一侧具有顶点并且朝着第二离心分离部36扩展的圆锥面。另外,当整体上观察多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时,圆筒形壁66和圆锥台形壁67各自的中心线C2绕着灰尘分离装置7的中心线C布置成圆形。
[0078] 进一步地,每个圆锥台形壁67具有大直径的上底、及直径小于上底的下底。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上底布置在远离第一分离部35的一侧,且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下底布置在靠近第一分离部35的一侧。每个圆筒形壁66具有与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上底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连接到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上底。
[0079] 每个圆筒形壁66定位在比相应的圆锥台形壁67更远离第一分离部35的一侧。在每个圆筒形壁66的侧壁上,设有含尘空气的导入口68。每个导入口68布置在灰尘分离装置7的中心侧(即在每个圆筒形壁66的侧面上),并且与中继空气道63连接。
[0080] 每个圆筒形壁66在距离第一分离部35最远的位置具有底板。在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底板上,设有在相应的圆筒形壁66内沿着中心线延伸的内筒69。每个内筒69的内侧为将每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内的从含尘空气中分离的清洁空气排出的排气口71。排气口71连接到排气通道38上。每个内筒69的外周面面向导入口68。将每个内筒69与每个圆筒形壁66隔开的环状空间使得从每个导入口68流入的含尘空气的流动产生回旋。
[0081] 进一步地,每个圆筒形壁66向着最靠近第一分离部35的部位敞开,并且与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上底的开口相连。
[0082] 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直径朝着第一分离部35缩小。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上底具有与每个圆筒形壁66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导入在每个圆筒形壁66和每个内筒69之间产生的回旋流,从而使每个圆锥台形壁67内产生回旋流(螺旋流)。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底部具有与集尘容器42相连的废弃口72。
[0083] 各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从导入口68导人含尘空气。从导入口68流入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含尘空气沿着各个圆筒形壁66的内表面回旋(旋转),并且沿着各个圆锥台形壁67的内表面而产生朝向废弃口72的回旋流(涡形螺旋流)从而从含尘空气中离心分离出细灰尘。分离出的细灰尘从废弃口72排出至集尘容器42的那一侧。分离出灰尘的清洁空气在每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中心线C2、即每个圆筒形壁66和每个圆锥台形壁67的中心线C2上流动,并且通过每个内筒69以从每个排气口71流出至排气通道38。
[0084] 在各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废弃口72的前面,设有灰尘捕捉伞75。灰尘捕捉伞75也用作将第一分离部35和第二离心分离部36分开的分隔壁,并且设于第一过滤器43的基部。灰尘捕捉伞75的外径小于第二离心分离部36且大于第一过滤器43。灰尘捕捉伞75具有一个表面75a、和朝着集尘容器42内倾斜和扩展的另一表面75b。灰尘捕捉伞75的一个表面75a将从各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废弃口72排出的细灰尘导向集尘容器42。
[0085] 另外,灰尘捕捉伞75抵靠着集尘容器42的倾斜部52从而封闭集尘容器42。集尘容器42的大径部51和倾斜部52以及灰尘捕捉伞75分隔出蓄积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排出的灰尘的细尘集尘室76。细尘集尘室76为由大径部51的内表面、倾斜部52的倾斜面、和灰尘捕捉伞75的一个表面75a围绕而成的环状空间。特别地,细尘集尘室76具有随其越远离各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废弃口72而越变窄(即,越远离第二离心分离室65则越变窄)的大致楔形的横截面。
[0086] 灰尘捕捉伞75的另一表面75b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滤器43和灰尘捕捉杯45,并且朝着第一过滤器43和灰尘捕捉杯45扩展直径。
[0087] 排气通道38被引导朝向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中心部从而在从与排气口71连接的最外周部开始缩径的同时覆盖第二离心分离室65,并且在集尘容器42的中心线C上进入中继空气道63的中心部。并且,排气通道38从多个第二离心分离室65所包围的部分在沿着与集尘容器42的中心线C(即灰尘分离装置7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交叉的方向上弯折,并且到达设置在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侧壁上的第二排气口77。排气通道38为距第一分离部35最远的部分,并且在与顶部罩39相邻的部分具有朝向第一分离部35凹陷的凹部78。排气通道38在使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排气口71流出的空气朝向灰尘分离装置7的中心侧汇集的同时借助凹部78使得该股空气暂时指向第一分离部35,随后将该股空气的流动方向改为大致直角以将该股空气从第二排气口77排出。
[0088] 接下来,将描述构成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部件。
[0089] 第二离心分离部36除第二分离部上罩37之外还包括:第二分离室盖81、第二分离室侧壁82、第二分离部下罩83、和分隔壁85。第二分离室盖81包括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圆筒形壁66。第二分离室侧壁82包括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圆锥台形壁67。第二分离部下罩83用作第二分离室侧壁82的外壳。分隔壁85以相邻的方式分隔将含尘空气导向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中继空气道63和将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流出的空气进行引导的排气通道38。
[0090] 第二分离室侧壁82对分离细灰尘的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大部分进行划分。第二分离室侧壁82包括排列成环状的多个圆锥台形壁67。
[0091] 第二分离室盖81允许使空气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流出的排气口71,并且开闭自如地(即以可重新打开和可重新关闭的方式)关闭第二分离室侧壁82。第二分离室盖81包括排列成环状的多个圆筒形壁66,并且具有使圆筒形壁66与第二分离室侧壁82的相应圆锥台形壁67匹配的尺寸和形状。
[0092] 各个圆锥台形壁67的具有导入口68的侧壁部可设置在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上。在该情况下,第二分离室盖81优选包括具有圆锥台形壁67的排气口71的底板部分、和与底板部分一体的内筒69。
[0093] 另外,界定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壁(即圆筒形壁66和圆锥台形壁67)可如此设置使得至少面向第二分离部上罩37的内表面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即第二分离室盖81)是透明或半透明的,这同样适用于第二分离室侧壁82。
[0094] 第二分离室盖81经由铰接机构86设置在第二离心分离部36中。铰接机构86开闭自如地将第二分离室盖81支撑在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上。铰接机构86包括设在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上的轴承87、和设在第二分离室盖81上的轴88。当第二分离室盖81打开至预定的角度或更大时,轴88从轴承87脱离从而将第二分离室盖81从第二分离室侧壁82的一侧分离。轴承
87和轴88是成对的并且同轴地布置。在轴88的末梢设有未示出的切口。另外,轴承87设置在弹性变形的未示出臂的末梢部。当第二分离室盖81打开至预定的角度或更大时,打开第二分离室盖81的力使得轴88的切口在轴88从轴承87脱离的方向上产生推进力。由此,臂借助该推进力而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轴88从轴承87脱离并且第二分离室盖81从第二分离室侧壁
82分离。
[0095] 另外,第二分离室盖81经由锁定机构91固定到第二分离室侧壁82。当绕着铰接机构86关闭第二分离室盖81时,锁定机构91将第二分离室盖81固定到第二分离室侧壁82。锁定机构91包括设在第二分离室盖81上的爪部92、和设在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上的爪接受凹部93。当绕着铰接机构86关闭第二分离室盖81时,爪接受凹部93被爪部92钩住。
[0096] 第二分离部上罩37环状地围绕第二分离室盖81,并且为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制成的成形品。
[0097] 第二分离部下罩83环状地围绕第二分离室侧壁82。第二分离部下罩83可以为有色的、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0098] 第二分离部上罩37和第二分离部下罩83协同地包围第二离心分离室65。当这两者(37和83)中的至少一个是透明或半透明时,能够看透界定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第二分离室盖81和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中的至少一个。
[0099] 在第二分离室侧壁82和第二分离室盖81之间设有衬垫95。衬垫95被夹在每个圆锥台形壁67和每个圆筒形壁66之间的连接部分之间。衬垫95封闭每个圆锥台形壁67和每个圆筒形壁66之间的间隙,并堵塞中继空气道63的接缝。
[0100] 分隔壁85嵌入第二分离室盖81的内边缘,并使中继空气道63与排气通道38隔开。分隔壁85固定到顶部罩39上。
[0101] 顶部罩39与第二分离部上罩37成一体。顶部罩39包括顶板97、和设在顶板97上的可摆动把手98。顶板97封闭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顶部。
[0102] 顶板97设有朝着第二离心分离部36凹陷的凹部99。凹部99对应于排气通道38的凹部78而凹陷。
[0103] 并且,顶板97设有可摆动地支撑把手98的第二铰接机构101。第二铰接机构101设在顶板97的外周部上。第二铰接机构101通过摆动把手98增大把手98和顶板97之间的间隙102的开口高度h。换言之,第二铰接机构101能够将正常时的间隙102的开口高度h设定为低于平均的手指厚度。在该情况下,第二铰接机构101通过进入间隙102内的用户手指摆动把手98而增大间隙102的开口高度h。
[0104] 把手98设置在顶部罩39的顶部(即在灰尘分离装置7的顶部)。使用者能通过将手指插入把手98牢固地保持灰尘分离装置7。把手98连同顶板97的凹部99一起分隔出为了使用者能插入和拔出手指而打开的间隙102。
[0105] 进一步地,顶部罩39包括将灰尘分离装置7连接至扫除机本体2的夹具103。扫除机本体2设有锁定爪105,所述锁定爪协同夹具103而将灰尘分离装置7固定到扫除机本体2。
[0106] 夹具103从锁定爪105脱离从而在增大间隙102的开口高度h的方向上跟随把手98摆动,并且夹具103独立地摆动从而在将灰尘分离装置7安装到扫除机本体2时被锁定爪105钩住。
[0107] 夹具103将灰尘分离装置7与扫除机本体2连接,并连同把手98摆动这一动作而释放扫除机本体2和灰尘分离装置7之间的连接,从而可从扫除机本体2拆下灰尘分离装置7。
[0108] 顶部罩39经由设在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外侧面上的第三锁定机构107、设在顶部罩39的背面上的未示出爪部、以及设在第二分离室盖81上的用于钩住爪部的未示出爪接受凹部而被可拆卸地固定。
[0109] 图5至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的各个分解状态的剖视图。
[0110] 首先,如图5所示,通过拆下集尘容器42,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能够清除第一分离部35和第二离心分离部36所收集的灰尘。当拆下集尘容器42时,借助第一分离部35蓄积于集尘室47中的粗灰尘和借助第二离心分离部36蓄积于细尘集尘室76中的细灰尘被汇集在集尘容器42内,从而从灰尘分离装置7一次性清除。在集尘容器42变脏时,可通过水洗等来清洁集尘容器42。
[0111] 要注意的是,集尘容器42借助设在第二把手46上的未示出第二锁定机构可拆卸地固定到第二离心分离部36。
[0112] 接下来,如图6所示,通过拆除顶部罩39,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使得界定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第二分离室盖81露出。由于第二分离部上罩37与顶部罩39是一体的,因而当拆下顶部罩39时露出第二分离室盖81。
[0113] 接着,如图7所示,当释放锁定机构91以使第二分离室盖81摆动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打开第二离心分离室65。
[0114] 通过打开第二分离室盖81,第二离心分离室65中圆筒形壁66的内侧和圆锥台形壁67的内侧露出,并可直接进行清洁使得使用者可目测确认每个角落的清洁状态。
[0115] 此时,灰尘分离装置7经由铰接机构86而将第二分离室盖81和第二分离室侧壁82两者相互连接,因此这两者不会散开,可一体地进行处理。
[0116] 接下来,如图8所示,当第二分离室盖81打开至预定角度或更大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的轴88从铰接机构86的轴承87脱离,使得第二分离室盖81和第二分离室侧壁82分离并且分开。在该状态下,尽管第二离心分离部36分成了多个部分而增大了处理的繁琐性,但提高了清洁两个部件的容易性,并且每个部件可被独立地干燥。因此,例如能够单独地将各个部件朝向便于通风的方向。
[0117] 在清洁和干燥完成之后,可按相反的顺序(图8、图7、图6、图5的顺序)容易地组装灰尘分离装置7。
[0118] 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和电动扫除机1中的每个包括:划分第二离心分离室65的第二分离室侧壁82、和第二分离室盖81,其配备有使空气从第二离心分离室65流出的排气口71并可开闭自如地关闭第二分离室侧壁82。由此,使用者能在目测确认第二离心分离室6的内部状态同时清洁第二离心分离室65,并能目测确认清洁后的状态。
[0119]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和电动扫除机1中的每个包括铰接机构86。由此,使用者能在一起处理第二分离室侧壁82和第二分离室盖81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清洁。
结果能够减轻单独处理多个部件的劳动。
[0120]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和电动扫除机1中的每个在将第二分离室盖81打开至预定角度或更大时能利用铰接机构86将第二分离室盖81与第二分离室侧壁82分离。因此,能更可靠地清洁各个部件。
[0121]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灰尘分离装置7和电动扫除机1中的每个包括锁定机构91。由此,第二分离室侧壁82和第二分离室盖81配置成通过铰接机构86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同时能可靠地固定这两者使得可靠地避免第二离心分离室65中的空气泄漏
[0122] 因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灰尘分离装置7和电动扫除机1,可容易地进行第二离心分离部36的清洁与随后的确认。
[0123] 顺带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扫除机1并不局限于卧式,也可以为其它类型,例如立式、杆式和手持式。
[0124] 上文对特定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本文所记载的新颖性实施方式可以其它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并且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本文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形式的变型。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它们的等同形式意图包含落入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的形态或变型。
[0125] 附图标记说明
[0126] 1   电动扫除机
[0127] 2   扫除机本体
[0128] 3   管部
[0129] 5   本体壳体
[0130] 6   车轮
[0131] 7   灰尘分离装置
[0132] 8   电动送风机
[0133] 9   主控制器
[0134] 11  电源线
[0135] 12  本体连接口
[0136] 14  电源插头
[0137] 19  连接管
[0138] 21  集尘软管
[0139] 22  把手操作管
[0140] 23  握持部
[0141] 24  操作部
[0142] 24a 停止开关
[0143] 24b 启动开关
[0144] 25  延长管
[0145] 26  清扫头
[0146] 28  吸入口
[0147] 29  旋转刷
[0148] 31  电动机
[0149] 35  第一分离部
[0150] 36  第二离心分离部
[0151] 37  第二分离部上罩
[0152] 38  排气通道
[0153] 39  顶部罩
[0154] 41  第一离心分离室
[0155] 42  集尘容器
[0156] 42a 开口端
[0157] 43  第一过滤器
[0158] 45  灰尘捕捉杯
[0159] 46  第二把手
[0160] 47  集尘室
[0161] 48  导入口
[0162] 51  大径部
[0163] 52  倾斜部
[0164] 53  小径部
[0165] 55  倾斜面
[0166] 56  骨
[0167] 57  框架
[0168] 58  第一筛网过滤器
[0169] 59  第一开口
[0170] 61  第二开口
[0171] 62  第二筛网过滤器
[0172] 63  中继空气道
[0173] 65  第二离心分离室
[0174] 66  圆筒形壁
[0175] 67  圆锥台形壁
[0176] 68  导入口
[0177] 69  内筒
[0178] 71  排气口
[0179] 72  废弃口
[0180] 75  灰尘捕捉伞
[0181] 75a 一个表面
[0182] 75b 另一表面
[0183] 76  细尘集尘室
[0184] 77  第二排气口
[0185] 78  凹部
[0186] 81  第二分离室盖
[0187] 82  第二分离室侧壁
[0188] 83  第二分离部下罩
[0189] 85  分隔壁
[0190] 86  铰接机构
[0191] 87  轴承
[0192] 88  轴
[0193] 91  锁定机构
[0194] 92  爪部
[0195] 93  爪接受凹部
[0196] 95  衬垫
[0197] 97  顶板
[0198] 98  把手
[0199] 99  凹部
[0200] 101 第二铰接机构
[0201] 102 间隙
[0202] 103 夹具
[0203] 105 锁定爪
[0204] 107 第三锁定机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