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

申请号 CN201420688057.0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公告)号 CN204320507U 公开(公告)日 2015-05-13
申请人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耀灵; 刘慈光; 张文平; 杨长忠; 郝步高;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 尾矿 输送稳压系统,包括稳压井给矿管道、稳压井、稳压井出矿管道、桥架;所述稳压井给矿管道包括给矿平管、给矿立管,给矿平管与进矿端连接,通过给矿立管进入稳压井;所述稳压井包括稳压井立管、稳压井溢流立管,稳压井立管和稳压井溢流立管通过若干条平行设置的连接短管连接,连接短管上设有调节 阀 ;稳压井溢流立管底部垂直设有溢流平管;所述稳压井出矿管道包括出矿平管、出矿立管,出矿平管与出矿立管垂直且出矿立管位于 基座 的 水 平线下方。该稳压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容易处理,解决了中线式筑坝法因旋流器给矿压 力 要求严格造成尾矿输送压力难以调节、操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权利要求

1. 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包括稳压井给矿管道、稳压井、稳压井出矿管道、桥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井给矿管道包括给矿平管、给矿立管,二者垂直设置,给矿平管与进矿端连接,通过给矿立管进入稳压井,给矿平管与给矿立管连接处设有给矿管道控制;给矿平管上设有给矿切换管进口、给矿排空管接口;给矿立管顶部设有连接弯头与稳压井连接;
所述稳压井包括稳压井立管、稳压井溢流立管,稳压井立管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变径管;稳压井立管的侧面设有稳压井溢流立管,稳压井立管和稳压井溢流立管通过若干条平行设置的连接短管连接,连接短管上设有调节阀;稳压井溢流立管底部垂直设有溢流平管,溢流平管上设有给矿排空管,与给矿平管上的给矿排空管接口连接;
所述稳压井出矿管道包括出矿平管、出矿立管,出矿平管与稳压井立管垂直设置,出矿平管与出矿立管垂直且出矿立管位于基座平线下方;出矿平管上设有给矿切换管出口,与给矿平管上的给矿切换管进口连接;出矿立管上设有放矿管接口和排矿管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矿平管、给矿立管为D450*8mm橡复合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井立管的上段为8米高,采用D600*10-25mm钢橡复合管;下段为16.7米高,采用D800*10-25mm铸石内衬管道;稳压井立管上高度每隔4米设有连接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管为D325*8mm的管子,长度为1.7米,所述调节阀为φ300mm的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矿管接口和排矿管接口平行设置,且二者的高度差为4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大多数矿山尾矿处理采用上游式筑坝法,不采用旋流器分级,直接尾矿排放至尾矿库筑坝,对尾矿输送压基本无要求;一些矿山采用旋流器分级筑坝也因上游式筑坝法对分级效率及筑坝材料要求不高采用直接输送至尾矿库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有的矿山对旋流器工作压力有一定要求,采用在尾矿库坝体一端山坡设置高位稳压箱,将尾矿浆输送至稳压箱,然后直接接出管道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采用中线式筑坝法的矿山需采用旋流器分级筑坝,对旋流器工作压力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在尾矿库坝体一端山坡设置高位稳压箱,然后通过管道自流至旋流器,或压力输送尾矿浆时,采用在尾矿输送站进行调压的方式调整旋流器工作压力,满足旋流器工作压力要求。
[0003] 峨口矿采用的尾矿处理方式为中线式筑坝方式,与传统上游式筑坝法不同,中线式筑坝法实施要求分级设备具有较高的沉砂产率,而且为保证堆筑坝体的稳定性,对筑坝质量要求,即筑坝用沉砂料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沉砂中粒度小于200目的含量不大于30%。
[0004] 中线式筑坝法筑坝用尾矿沉砂分级设备为力旋流器,其工作时沉砂分级效果对给矿工作压力变化十分敏感,给矿工作压力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旋流器的分级效果,从而影响到筑坝质量及坝体的稳定性。
[0005] 上述实施中线式筑坝法的矿山调节尾矿输送压力方式存在缺陷主要在于根据现场旋流器工况调节旋流器给矿工作压力不够便捷,操作不方便,调节效果存在一定滞后性,实时调节性不强,影响筑坝质量;而且,系统任何环节出现故障后系统需全部停止放矿,影响系统生产,造成管理难度大。
[0006] 峨口铁矿目前筑坝用分级设备采用美国KREBS公司D15B-852型水力旋流器,设计要求尾矿筑坝沉砂产率大于35%,要求沉砂中-200目含量不大于30%。为满足上述筑坝材料要求,达到最优稳定工况,根据现场试验,要求旋流器给矿工作压力稳定在0.09~0.11MPa。为达到旋流器给矿稳定的工作压力,以前采用尾矿输送系统为尾矿输送管道直接接至稳压井,然后从稳压井接出管道至垂直跌落井,跌落井出口管连接至旋流器给矿,旋流器压力调节主要依靠调整旋流器开启台数的方式进行操作。
[0007] 因此,尾矿输送系统能否为筑坝用旋流器提供稳定的给矿工作压力对中线式筑坝法筑坝质量的保证及坝体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明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容易处理,解决了中线式筑坝法因旋流器给矿压力要求严格造成尾矿输送压力难以调节、操作复杂、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0009]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 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包括稳压井给矿管道、稳压井、稳压井出矿管道、桥架;其特征在于:
[0011] 所述稳压井给矿管道包括给矿平管、给矿立管,二者垂直设置,给矿平管与进矿端连接,通过给矿立管进入稳压井,给矿平管与给矿立管连接处设有给矿管道控制;给矿平管上设有给矿切换管进口、给矿排空管接口;给矿立管顶部设有连接弯头与稳压井连接;
[0012] 所述稳压井包括稳压井立管、稳压井溢流立管,稳压井立管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变径管;稳压井立管的侧面设有稳压井溢流立管,稳压井立管和稳压井溢流立管通过若干条平行设置的连接短管连接,连接短管上设有调节阀;稳压井溢流立管底部垂直设有溢流平管,溢流平管上设有给矿排空管,与给矿平管上的给矿排空管接口连接;
[0013] 所述稳压井出矿管道包括出矿平管、出矿立管,出矿平管与稳压井立管垂直设置,出矿平管与出矿立管垂直且出矿立管位于基座的水平线下方;出矿平管上设有给矿切换管出口,与给矿平管上的给矿切换管进口连接;出矿立管上设有放矿管接口和排矿管接口。
[0014] 所述给矿平管、给矿立管为D450*8mm橡复合管。
[0015] 所述稳压井立管的上段为8米高,采用D600*10-25mm钢橡复合管;下段为16.7米高,采用D800*10-25mm铸石内衬管道;稳压井立管上高度每隔4米设有连接短管。
[0016] 所述连接短管为D325*8mm的管子,长度为1.7米,所述调节阀为φ300mm的阀
[0017] 所述放矿管接口和排矿管接口平行设置,且二者的高度差为4米。
[0018] 尾矿输送系统经管道压力输送通过稳压井给矿管道进入稳压井后,由稳压井接出短管与溢流立管连接溢流管出口伸入库内的方式,实现矿浆通过自流方式控制旋流器给矿压力,旋流器给矿管道的压力通过稳压井和溢流立管连接短管与出矿立管上旋流器给矿管道接口的高差控制,保持一定高差可实现为旋流器分级提供稳定的给矿压力,从而避免管道内压力输送时,随来矿量、压力等工况波动而引起旋流器给矿压力波动。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在尾矿输送系统使用后,将会带来如下效果:
[0020] (1)矿浆经过稳压井自流方式控制,通过稳压井和溢流立管连接短管与出矿立管上旋流器给矿管道接口的高差控制旋流器给矿压力,该系统可通过调节保持一定高差,实现为旋流器分级提供稳定的给矿压力,保证了旋流器沉砂产率满足要求,避免管道内压力输送时,随来矿量、压力等工况波动而引起旋流器给矿压力波动。
[0021] 在稳压井溢流立管上每隔4米设置接口短管并使用控制阀门,出矿立管上每隔4米设置旋流器给矿管道接口,满足随坝体上升至不同标高给矿压力调整要求,同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通过溢流管控制阀门的开闭灵活调节旋流器给矿压力,满足为旋流器给矿提供稳定压力要求。
[0022] (2)通过在进入稳压井给矿立管前增设给矿管道切换管与稳压井出矿管道相接,并设置控制阀,满足了稳压井故障时,或切换稳压井上溢流控制阀门时,矿浆不进入稳压井直接经出矿管道排放至旋流器给矿管道,避免了稳压井故障时或切换溢流控制阀门时影响系统生产,便于操作管理。
[0023] (3)稳压井采用两段变径管道,既减轻稳压井自身重量,缓解稳压井基础承压,又确保稳压井下部耐磨要求,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
[0024] (4)通过在稳压井给矿平管进入立管前接出排空管道至稳压井溢流平管,实现停止放矿后排空稳压井给矿管道,避免了停止放矿后给矿立管产生淤堵或冬季冻堵现象,降低了系统故障率。
[0025] (5)本发明解决了中线式筑坝法由于旋流器给矿压力要求高而导致的尾矿输送压力难以保持稳定的问题,操作简单,调整方便、及时,大大降低了故障对系统生产的影响; 便于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0029] 图中1为基座,2为给矿平管,3为给矿立管,4为给矿管道控制阀,5为给矿切换管进口,6为给矿切换管出口,7为给矿排空管接口,8为弯头,9为稳压井立管,10为变径管,11为连接短管,12为调节阀,13为溢流立管,14为溢流平管,15为给矿排空管,16为出矿平管,17为出矿立管,18为放矿管接口,19为排矿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
[0031] 如图1、2所示,一种供给旋流器分级筑坝的尾矿输送稳压系统,包括稳压井给矿管道、稳压井、稳压井出矿管道、基座1;其特征在于:
[0032] 所述稳压井给矿管道包括给矿平管2、给矿立管3,二者垂直设置,给矿平管2与进矿端连接,通过给矿立管3进入稳压井,给矿平管2与给矿立管3连接处设有给矿管道控制阀4;给矿平管2上设有给矿切换管进口5、给矿排空管接口7;给矿立管3顶部设有连接弯头8与稳压井连接;
[0033] 所述稳压井包括稳压井立管9、稳压井溢流立管13,稳压井立管9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变径管10;稳压井立管9的侧面设有稳压井溢流立管13,稳压井立管9和稳压井溢流立管13通过若干条平行设置的连接短管11连接,连接短管11上设有调节阀12;稳压井溢流立管13底部垂直设有溢流平管14,溢流平管14上设有给矿排空管15,与给矿平管2上的给矿排空管接口7连接;
[0034] 所述稳压井出矿管道包括出矿平管16、出矿立管17,出矿平管16与稳压井立管9垂直设置,出矿平管16与出矿立管17垂直且出矿立管17位于基座1的水平线下方;出矿平管16上设有给矿切换管出口6,与给矿平管2上的给矿切换管进口5连接;出矿立管17上设有放矿管接口18和排矿管接口19。
[0035] 所述给矿平管、给矿立管为D450*8mm钢橡复合管。
[0036] 所述稳压井立管的上段为8米高,采用D600*10-25mm钢橡复合管;下段为16.7米高,采用D800*10-25mm铸石内衬管道;稳压井立管上高度每隔4米设有连接短管。
[0037] 所述连接短管为D325*8mm的管子,长度为1.7米,所述调节阀为φ300mm的阀门。该装置中平行设有四节连接短管。
[0038] 所述放矿管接口和排矿管接口平行设置,且二者的高度差为4米。
[0039] 具体的制作方法为:
[0040] 1.稳压井给矿管道包括给矿平管、给矿立管,给矿平管及给矿立管采用与现用给矿管道相同的D450*8mm钢橡复合管,进矿端与原给矿管道相接,接入给矿立管,通过给矿立管进入稳压井。为紧急情况下检修稳压井或切换稳压井溢流控制阀门,实现不进稳压井直接管道输送,在进入稳压井给矿立管前设置控制阀,同时在进入稳压井给矿立管的平管上直接接一管道至稳压井出矿平管靠近稳压井处(即给矿切换管),作为给矿管道切换管与稳压井出矿管道相接,并设置切换阀门。通过改进,满足了稳压井故障时,或切换稳压井上溢流控制阀门时,矿浆不进入稳压井直接经出矿管道排放至旋流器给矿管道,避免了影响系统生产。
[0041] 2.稳压井包括稳压井立管、稳压井溢流立管。为减轻稳压井自身重量,缓解稳压井基础承压,同时确保稳压井下部耐磨要求,稳压井采用变径两段变径管道,即上部8米高度采用D600*10-25mm钢橡复合管,下部16.7米高度采用D800*10-25mm铸石内衬管道;为实现坝体升高至不同高度时,保持稳定工作压力要求切换需要,在每4米高度分别接出1个D325*8mm短管接口,通过φ300mm调节阀门与溢流立管相接。
[0042] 为防止停止放矿后给矿立管产生淤堵或冬季冻堵现象,在稳压井给矿平管进入立管前接出一D194*8排空管道至稳压井溢流平管,通过φ150mm排空阀门控制,实现停止放矿后排空稳压井给矿管道。
[0043] 3.稳压井出矿管道由出矿平管及出矿立管组成,矿浆从稳压井流出通过出矿平管流至出矿立管,在出矿立管上每4米高度分别预留接入坝上放矿管及库内事故排矿管的接口短管各1个,实现正常生产与坝上旋流器、管道检修切换需要。
[0044] 随坝体逐年上升,逐年升高旋流器给矿管道,正常生产时,通过出矿立管上的坝上放矿管接口与出矿管道相接,同时关闭原使用的稳压井溢流立管控制阀门,开启下一高度溢流管调节阀门,满足随坝体上升至不同标高给矿压力调整要求;同时在每年日常生产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通过溢流管控制阀门的开闭调节旋流器给矿压力。
[0045] 坝上旋流器、管道检修时,通过出矿立管上事故排矿管接口接至事故排矿管库内事故排放。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