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流化床气化炉旋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

申请号 CN201220485563.0 申请日 2012-09-22 公开(公告)号 CN202778753U 公开(公告)日 2013-03-13
申请人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周光; 曹永坤; 张海军; 司利鹏; 罗俊杰;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 流化床 粉 煤 气化 炉旋 风 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解决了细粉冷却夹套极易受 热膨胀 而造成破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耐 热管 ,耐热管的底部设有预拉伸膨胀节,耐热管的中部设有预压缩膨胀节,耐热管的上部套设有上非承热外管、下部套设有下非承热外管;上非承热外管顶部管口设有变径接管、底部管口设有耐热变径管,下非承热外管顶部和底部管口都分别设有耐热变径管;上下非承热外管通过外管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极大地增强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流化床气化炉旋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包括耐热管(1)、非承热外管、预拉伸膨胀节(2)和外管膨胀节(3),预拉伸膨胀节(2)装接在耐热管(1)的底部管口,非承热外管套设于耐热管(1)外部,外管膨胀节(3)装接在非承热外管上;其特征在于:
耐热管(1)的中部装接有预压缩膨胀节(4);非承热外管分为上非承热外管(5)和下非承热外管(6),上非承热外管(5)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4)上方的耐热管(1)外部,下非承热外管(6)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4)下方的耐热管(1)外部;上非承热外管(5)和下非承热外管(6)上都分别装接有外管膨胀节(3);上非承热外管(5)的顶部管口安装有套设在耐热管(1)上的变径接管(7),上非承热外管(5)的底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设有耐热变径管(8),下非承热外管(5)的顶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底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也分别设有耐热变径管(8)、且耐热管(1)底部的预拉伸膨胀节(2)外露于下非承热外管(6)的外部;上非承热外管(5)的下部与下非承热外管(6)的上部之间通过外管接管(9)连接,且上非承热外管(5)位于外管接管(9)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下非承热外管(6)位于外管接管(9)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下非承热外管(6)底部侧壁上设有冷介质进口(11),变径接管(7)的侧壁上设有冷介质出口(12)。

说明书全文

用于流化床气化炉旋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系统组件,具体为一种用于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旋风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

背景技术

[0002] 流化床旋风分离器是通过离心沉降将从流化床13进入旋风分离器14的高温含尘气体进行气固分离并将分离下的颗粒由重经过细粉冷却夹套15冷却后进入细粉储罐16的设备,如图1所示。现有细粉冷却夹套15的结构较单一,其包括一个耐热管1,耐热管1底部设有预拉伸膨胀节2,耐热管1外套设有非承热外管,非承热外管上装接有外管膨胀节3,非承热外管管壁上设有冷介质进、出口11、12,如图2所示。工作时,高温介质在耐热管内由上向下运动,带有大量热,有时热量过大时会造成耐热管膨胀量过度而损坏耐热管。同时由于流化床及旋风分离器热膨胀会导致细粉冷却夹套上提,从而造成耐热管上抬,综合作用极易迫使耐热管焊口及预拉伸膨胀节破坏,造成带有粉尘的煤气外泄导致单炉停车。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旋风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用于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旋风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包括耐热管、非承热外管、预拉伸膨胀节和外管膨胀节,预拉伸膨胀节装接在耐热管的底部管口,非承热外管套设于耐热管外部,外管膨胀节装接在非承热外管上;其特征在于:耐热管的中部装接有预压缩膨胀节;非承热外管分为上非承热外管和下非承热外管,上非承热外管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上方的耐热管外部,下非承热外管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下方的耐热管外部;上非承热外管和下非承热外管上都分别装接有外管膨胀节;上非承热外管的顶部管口安装有套设在耐热管上的变径接管,上非承热外管的底部管口与耐热管之间设有耐热变径管,下非承热外管的顶部管口与耐热管之间、底部管口与耐热管之间也分别设有耐热变径管、且耐热管底部的预拉伸膨胀节外露于下非承热外管的外部;上非承热外管的下部与下非承热外管的上部之间通过外管接管连接,且上非承热外管位于外管接管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下非承热外管位于外管接管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下非承热外管底部侧壁上设有冷介质进口,变径接管的侧壁上设有冷介质出口。
[0006] 使用时,将耐热管顶部插入并焊接到旋风分离器出料口的上封头内且变径接管顶固在上封头上,将预拉伸膨胀节底部管口插固到细分储存罐入料口内即可。高温细粉从旋风分离器中分离出后经耐热管落入到细粉储存罐内,冷介质流从冷介质进口进入,依次经过下非承热外管、外管接管、上非承热外管后从冷介质出口流出。上述过程中,耐热管内的高温细粉会与流经上、下非承热外管的冷介质流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降低高温细粉温度的目的。
[0007] 耐热管、预拉伸膨胀节、预压缩膨胀节、耐热变径管都选用耐热材质制作而成;上下非承热外管、变径接管、外管接管都是选用非承热材质制作而成。耐热管插入旋风分离器出料口的上封头内并焊接加固可增加接管的连接强度。预拉伸膨胀节可以补偿耐热管受到的竖直向下的推力。预压缩膨胀节可以补偿耐热管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避免预拉伸膨胀节及耐热管上焊口受拉损坏。耐热变径管用于连接非承热外管与耐热管,解决了耐热与非承热材质的连接问题,同时还对非承热外管起封闭密封的作用。变径接管加大了出口处冷介质流的容积,减少了大量热对耐热管焊缝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耐热管接管的强度。外管接管用于连接上、下非承热外管,同时还可以限制上、下非承热外管的横向位移,并且外管接管还可以上下变形。外管膨胀节为单波组焊接结构,可以补偿非承热外管竖直方向的变形量。
[0008] 本实用新型中处于不同温度处的各结构采用了不同的材质,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结构受力的复杂性,将非承热外管分成上下两截,并且在耐热管中部增加了预压缩膨胀节,这样当本实用新型受到高温膨胀变形时,就可以补偿本实用新型结构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变形量,以减少耐热管的拉力及预拉伸膨胀节竖直向上的变形。此外,在耐热管顶部设置了变径接管,并将冷介质出口设于变径接管上,这样变径接管加大了出口处冷介质流的容积,可增加换热量,从而降低气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了耐热管上的连接焊缝,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寿命的剧增。
[0009]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极大地增强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现有的细粉冷却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耐热管、2-预拉伸膨胀节、3-外管膨胀节、4-预压缩膨胀节、5-上非承热外管、6-下非承热外管、7-变径接管、8-耐热变径管、9-外管接管、10-通孔、11-冷介质进口、12-冷介质出口、13-流化床、14-旋风分离器、15-细粉冷却夹套、16-细粉储罐、17-上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5]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旋风分离器的细粉冷却夹套,包括耐热管1、非承热外管、预拉伸膨胀节2和外管膨胀节3,预拉伸膨胀节2装接在耐热管1的底部管口,非承热外管套设于耐热管1外部,外管膨胀节3装接在非承热外管上;耐热管1的中部装接有预压缩膨胀节4;非承热外管分为上非承热外管5和下非承热外管6,上非承热外管5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4上方的耐热管1外部,下非承热外管6套设在位于预压缩膨胀节4下方的耐热管1外部;上非承热外管5和下非承热外管6上都分别装接有外管膨胀节3;上非承热外管5的顶部管口安装有套设在耐热管1上的变径接管7,上非承热外管5的底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设有耐热变径管8,下非承热外管5的顶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底部管口与耐热管1之间也分别设有耐热变径管8、且耐热管1底部的预拉伸膨胀节2外露于下非承热外管6的外部;上非承热外管5的下部与下非承热外管6的上部之间通过外管接管9连接,且上非承热外管5位于外管接管9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下非承热外管6位于外管接管9内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下非承热外管6底部侧壁上设有冷介质进口11,变径接管7的侧壁上设有冷介质出口1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