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

申请号 CN200920034831.5 申请日 2009-09-29 公开(公告)号 CN201519625U 公开(公告)日 2010-07-07
申请人 西安海威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寸冬; 张红刚;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包括由两个L形边框相对连接组成的 框架 。所述框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分离元件,框架上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尤其在工业机床加工过程中对乳化液冷却、润滑等所产生的污染处理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工作时不需要使用其它 能源 ,易于清洗,能够重复使用,运行成本低,可在空气过滤技术领域中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包括由两个L形边框相对连接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分离元件(1),框架上设置有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分离元件(1)的上下端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带有卡槽(3)的定位板(2),所述分离元件(1)的上下端插接在卡槽(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元件(1)的横断面呈蝶形,在分离元件(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设置有一弧形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7)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条导流槽(5)。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治理空气污染的新型涡旋式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工业基础机械加工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油类物质由于各种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高速和切削量大的加工时,会产生大量油烟雾,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同时,相应的污染治理设备-油烟雾处理装置也正在被采用。工业用油烟雾处理装置主要有过滤式、离心式和静电式三种。我们对上述三种典型油雾处理装置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简述如下:
[0003] (1)过滤式
[0004] 工作原理:采用机抽吸油烟雾,使其通过专用的过滤材料,滤出其中的的油回收再用,过滤后的干净空气排出。
[0005]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处理多种类的油烟雾,包括溶液、合成油等。
[0006] 缺点:为了克服滤材的通风,所使用风机的风压高、功率大,运行费用高;另外,油烟雾中的微粒物易堵塞过滤材料,需不断更换过滤材料,因此,维护费用也高。
[0007] (2)离心式
[0008] 工作原理:在一个圆形壳体内,由电机带动一个有孔和叶片的转鼓高速旋转,将油烟雾收入鼓中,经离心旋转撞击到壳体内壁的滤垫,形成大的油滴,汇集后继续使用。气体经过顶部的过滤层排出。
[0009]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周期较长,一般3个月以上进行清理,必要时更换滤垫。
[0010] 缺点:风机高速、功率大,使用费用高;在有较多油烟状况时,处理效果不好;易引起震动。
[0011] (3)静电式
[0012] 工作原理:风机吸入含油烟雾气体,通过电晕放电使油烟雾微粒带电,带电微粒通过由高压板组成的静电收集器时,被吸附到金属板上并集中回收再用,净化空气排出。
[0013] 优点:在大量产生油雾、油烟的加工状态下使用,都有很好的效果;通气阻力很低,使用低压风机,运行费用低;除电晕极丝外,无易损件,使用寿命长。
[0014] 缺点:结构较复杂,制造及维护要求高,而且不适宜用在以使用乳化液为主的加工设备中。实用新型内容
[001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处理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涡旋式分离器。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涡旋式分离器,包括由两个L形边框相对连接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分离元件,框架上设置有通孔。
[0017] 位于分离元件的上下端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带有卡槽的定位板,所述分离元件的上下端插接在卡槽内。
[0018] 所述分离元件的横断面呈蝶形,在分离元件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设置有一弧形凹槽。
[0019] 所述弧形凹槽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条导流槽。
[002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为以下优点:
[0021]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在工业机床加工过程中,适用处理多种类的油烟雾,包括水溶液、合成油等,对乳化液冷却、润滑所产生的污染,处理效果显著,优势明显;运行过程中不需其他能量(如电能、压缩空气等),过滤模清洗后可重复使用;因其特殊结构,维护周期较长,运行和维护费用低。
[0022] 本新型涡旋式分离器由于为对0.5μm-10μm微粒的高效率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部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元件1的立体示意图。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两个L形边框相对连接组成的框架,所述框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分离元件1,框架上设置有通孔6。
[0028] 位于分离元件1的上下端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带有卡槽3的定位板2,所述分离元件1的上下端插接在卡槽3内。
[0029] 如图3所示,所述分离元件1的横断面呈蝶形,在分离元件1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设置有一弧形凹槽7。
[0030] 所述弧形凹槽7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条导流槽5。
[0031]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球体飞行中的受力原理。即球体在飞行过程中,正面受到的压力最大,而且正面的凹陷处能够和背面间形成压力平衡,减少空气阻力,因此表面不平整的高尔夫球能够比表面平滑的球体飞得更远。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这种效应,减少了含有污染物质的空气进入本分离器后的阻力,加速空气在分离元件1中的运行速度,从而加大了分离性能。含有污染物的空气进入本分离器后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空气由本分离器的一侧接触分离元件1,在分离元件1的导流作用下,通过涡流及回旋干扰对污染空气进行预分离;第二阶段,通过极高的表面张力释放和在此阶段形成的旋风效应,形成小型循环旋风,将最小的颗粒分离出来;第三阶段,通过聚集和回旋干扰,达到最小颗粒的进一步分离。分离出的液体沿导流槽5垂直向下流入汇流槽中,经排水洞流出。此时分离出的固体也被一并排出,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