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160323.2 申请日 2006-11-22 公开(公告)号 CN1970160B 公开(公告)日 2011-03-16
申请人 株式会社栗本铁工所; 发明人 荒川和明;
摘要 提供一种筛选装置,不会使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防止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其设有使 水 槽(2)内发生上升流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把借助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面下的中轻比重物(B)吸引到上方的 吸引管 (9),由此以上升流使沉积速度慢的中轻比重物(B)浮置于水面下,并吸引排除到吸引管(9)中,从而防止其混入沉下到水槽(2)的底部的重比重物(A)中,并且即使重比重物(A)由于上升流而进入吸引管(9)内,其也不会被吸引管(9)吸引到上方而是沉下到其外,不会使重比重物(A)的回收率降低,能够防止中轻比重物(B)混入重比重物(A)。
权利要求

1.一种筛选装置(1),其将被筛选的混合物(D)投入槽(2)内,利用其比重差筛选沉下到水槽底的所述混合物(D)中的重比重物(A),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槽(2)内,设有使上升流发生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把因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从向下开口(9a)吸引到上方的吸引管(9),设定此吸引管(9)的吸引,以使即使所述重比重物(A)进入吸引管(9)内也会靠自重沉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吸引管(9)的吸引流速比所述上升流的流速慢,从而即使所述重比重物(A)进入吸引管(9)内,也会靠自重沉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的开口面积,比从所述吸引管(9)的开口(9a)向所述上方吸引的吸引管(9)的入口部分的流通截面面积窄,从而使所述吸引管(9)的吸引流速比所述上升流的流速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垂直的分隔板(4)将所述水槽(2)内分隔成多列,在这些被分隔的各列分别设置所述吸引管(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投入所述水槽(2)内的混合物(D)做尺寸区分,将这些进行了尺寸区分的混合物(D)分别投入到所述被分隔的各列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吸引管(9),朝向所述流动方向依次加强该各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吸引管(9),朝向所述流动方向依次加强该各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吸引管(9),朝向所述流动方向依次加强该各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各吸引管(9)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各吸引管(9)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8)。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各吸引管(9)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8)。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依次加强所述各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3、5及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的开口(8a、9a)分别形成相对于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在横向上长的长孔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的开口(8a、9a)分别形成相对于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在横向上长的长孔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的开口(8a、9a)分别形成相对于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在横向上长的长孔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5及7~11、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与吸引管(9)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端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6),在该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D),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使所述重比重物(A)沉下到所述水槽底。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与吸引管(9)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端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6),在该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D),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使所述重比重物(A)沉下到所述水槽底。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与吸引管(9)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端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6),在该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D),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使所述重比重物(A)沉下到所述水槽底。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与吸引管(9)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端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6),在该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D),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使所述重比重物(A)沉下到所述水槽底。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8)与吸引管(9)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端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6),在该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D),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使所述重比重物(A)沉下到所述水槽底。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对所述倾斜筛网(6)施加振动的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对所述倾斜筛网(6)施加振动的机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连结设有所述被投入的混合物(D)的存留部(14)。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连结设有所述被投入的混合物(D)的存留部(14)。

说明书全文

筛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槽内利用比重差来筛选混合物的湿式的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利用了比重差的混合物的筛选装置,在水槽内通过比重差使混合物浮起、沉下的湿式的筛选装置,被使用在各种领域中。
[0003] 这种湿式筛选装置会被使用在以下领域,例如在获得制纸原料的木屑时,从混杂有砂砾、片等的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中,将该重比重物作为异物分离出来,为了也能有效地回收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的木屑,而在水槽中设置打捞传送带(conveyor),从该传送带的背后部吸引水槽中的水,并供给到沉积有重比重物的水槽的垂直筒的下部,使垂直筒中产生上升流,通过上升流将沉积在垂直筒中的中轻比重物的木屑推回去,用传送带将其捞起(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特开昭62—79858号公报
[0005] 另外,在废弃物的处理领域中,从作为建筑废料的混凝土(concrete)中,回收比重为2.5以上的重比重物的骨料而进行再利用。在该被回收的骨料中,混杂有塑料片、木片等。在这种混合物中的塑料片里,混杂有聚丙烯树脂(polypropylene resin)和聚乙烯树脂(polyethylene resin)等比重比1小的轻比重物,和氯乙烯树脂(vinyl chloride resin)等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另外,湿木片比重比1大,其作为中轻比重物混杂其中。若使用湿式筛选装置,从混杂有这种中轻比重物的混合物中筛选骨料,则会有沉下的中轻比重物混入骨料,使骨料的筛选精度变差的问题。
[0006] 此外,在飞靶射击场,要回收散落在土质场地上的铅散弹,从把土和散弹一并回收的混合物中,将散弹作为重比重物,将土作为中轻比重物,高精度地筛选散弹。
[0007] 在上述废弃物的处理领域和飞靶射击场等,采用湿式筛选装置从混合物筛选重比重物时,为了防止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中,如专利文献1记载,考虑采用的方法是,用上升水流把沉下的中轻比重物推回来,并由传送带捞起,但是,由于用上升水流推回来的重比重物也有被传送带捞起来的可能性,一旦被传送带捞起来的重比重物不返回水槽中,便会有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的问题。
[0008]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会使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防止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
[0009] 发明内容
[0010]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通过吸引管吸引凭借上升流而浮起的中轻比重物而分离除去,同时利用自重使进入到吸引管的重比重物沉下而返回到水槽内。 [0011] 据此,因为重比重物没有被吸引而是返回到水槽内,所以将沉下在该水槽内的重比重物像以前一样回收即可。
[0012] 作为此发明的构成是一种筛选装置,把要筛选的混合物投入水槽内,利用其比重差来筛选沉下到槽底的所述混合物中的重比重物,其中,在所述水槽内,设有使上升流发生的上升流发生管、和把因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从朝下开口吸引到上方的吸引管,设定该吸引管的吸引,以使即使所述重比重物进入吸引管内也会使其由自重沉下。 [0013] 该吸引管的吸引力,因为会由吸引管的流通截面面积、吸引流速、吸引的能力等决定,所以要通过实验、实际作业等适当地设定它们,以使即使重比重物进入吸引管内,也会使其靠自重沉下。
[0014] 例如,如果让吸引管的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慢,则通过上升流包含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上升,该混合物即使被吸进吸引管,因为吸引管内的流速慢,所以混合物之内,重比重物由于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即,因为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慢,所以被强大的上升流扬起的重比重物不会被弱的吸引流吸进,而是凭借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筛选。
[0015] 作为让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缓慢的方法,可以考虑例如,使所述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面积,比从所述吸引管的开口向所述上方吸引的吸引管的入口部分的流通截面面积小等。若如此让开口面积(流通截面面积)不同,则通常因为从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强势的上升流流出,所以会有含有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与此上升流一起上升而进入吸引管内的情况,但是在此吸引途中,因为吸引流速比上升流速慢,所以重比重物不会进一步被吸进吸引管内,而是凭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该流通截面面积差,在上升流发生管和吸引管中流动同样的流量时有效。
[0016] 根据诸如进入该入口部分的重比重物凭自重而顺利地沉下这样的实验等,来考虑流速等,从而适当地设定吸引管的入口部分的长度(参照图2的L)。
[0017] 如果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是在水槽内使上升流产生的位置,则水槽内的任何一处都可以,不过要根据实验、实际作业等,适宜地设定通过上升流使被投入水槽的混合物顺利浮置的位置。
[0018] 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和吸引管的开口的位置关系,根据实验、实际作业等设定,使两开口具有适当的距离、度而相对,以使能够顺利地吸引因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这种情况下,优选形成除去重比重物的混合物的全部和只有重比重物的一部分被吸引的位置关系。
[0019] 在此结构中,可以沿着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例如用垂直的分隔板把所述水槽内分隔成数列,在这些被分隔好的各列上分别设置所述吸引管。
[0020] 若是如此,因为通过分隔板上升流被整顿,能够使中轻比重物稳定浮置。 [0021] 这时,预先用筛子对投入到所述水槽内的混合物进行尺寸分类,将这些分好尺寸的混合物分别投入到所述分隔好的各列,由此能够提高以规定比重为分歧点的筛选精度。即,如果混合物的尺寸相同,则该混合物通过上升流承受的浮力大致相等,由于比重差导致的自重沉下力的差,中轻比重物容易上升,重比重物将容易沉下。
[0022] 还有,尺寸越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但因为自重带来的沉下力很大地降低,所以在不进行尺寸分类时,小尺寸的重比重物恐怕会和比它尺寸大但比重小的混合物一起被吸引管吸引而排出到外部。
[0023] 因此,如果进行尺寸分类,可以改变各列的上升流的强度,只根据比重的不同使各尺寸的重比重物和中轻比重物分离到沉下侧和上升侧,以减少上述尺寸的不同造成的影响,提高筛选精度。
[0024] 还有,上升流可以由一个上升流发生管产生,也可以在所述分隔的各列都设置上升流发生管,或者在2个以上的每列上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后者的情况,一个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要面临2个以上的列。
[0025] 吸引管可以朝向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多个。若是如此,吸引管的吸引力朝向混合物的流动方向而阶段性地提高(加强),即,使下游侧的吸引管的吸引力比混合物流动的上游侧高,由此,能够改变从各吸引管吸引(捕捉)到的物体的比重,能够筛选捕捉比重不同的物质。吸引管的数目根据捕捉的比重差的物体的数目而适当地设定。 [0026] 这时,针对所述各吸引管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其设定方式是朝向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使各上升流发生管造成的上升流顺次加强(使上升流速顺次变快),由此能够根据捕捉物的比重进行顺畅的浮置和吸引。
[0027] 例如,设有2个上升流发生管时,由前侧(混合物的流动的上游侧)的吸引管吸引比重比1大的塑料等的中轻比重物,接着,由后侧的吸引管吸引未被吸引到前侧的吸引管中的重比重物之内的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由此能够筛选出如下3类:未被前后的吸引管吸引的铁、、铅等的金属这种比重非常大的重比重物;被后侧的吸引管吸引的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被前侧的吸引管吸引的中轻比重物。
[0028] 另外,即使不改变各吸引管的吸引力,由后侧的吸引管也能够吸引没有被前侧的吸引管吸引的浮置物,因此能够提高所述筛选精度。
[0029] 此外,如果相对于所述各吸引管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则能够顺利地使混合物浮置并送入各吸引管,能够进一步提高筛选精度。
[0030] 该情况下,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和吸引管的开口的位置关系,实验、实际作业等,将两开口设定为保持适当的距离、角度而相对,以使尽可能不吸引所需的比重的物体,能够顺利地吸引因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所需的比重的浮置物。
[0031] 如果使所述上升流发生管和吸引管的开口分别对于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成为在横向上呈长的长孔形状(不但包含椭圆形,也包括矩形。参 照图14),则上升流在水槽内宽度变窄,在有明确的流动产生,并且因为吸引流也在此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上宽度变窄,所以该吸引作用也变得确实。
[0032] 此长孔的长度,根据混合物的流动方向相对的横向的长度和水槽的广度而做适当地设定。另外,长孔的宽度也在考虑上升流的形成程度、吸引程度基础上做适当地设定。 [0033] 在这些结构中,在所述水槽内的所述上升流发生管和吸引管之间,朝向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设置下端侧作为排出端而开放的倾斜筛网(screen),并使之向下倾斜,在该倾斜筛网的上端侧投入所述混合物,能够使所述重比重物从所述下端侧的排出端向所述水槽底沉下。
[0034] 若是如此,则在倾斜筛网上,因为以集团状态沉下的混合物受到上升流的搅乱并上浮,所以中轻比重物被顺利地分离,同时重比重物直接降落到此筛网上而沉下到水槽底。即,中轻比重物与重比重物的分离变得顺利,并且因为以此集团状态沉下的混合物可以碰上上升流,所以能够减少该上升流的量(水量)(能够以很少的上升流高效率地使混合物上浮)。
[0035] 这时,如果在该倾斜筛网的下方将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设于其倾斜方向的指定的位置,例如排出端侧,则只会在水槽的一部分的区域使上升流发生,从而能够使中轻比重物浮置于水面下,能够减少上升流的水量。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倾斜筛网的下方的其他位置使上升流发生管开口。
[0036] 通过设置给予所述倾斜筛网振动的机构,能够利用上升流确实地使沉下在筛网上的中轻比重物浮置,并选择性地吸引到吸引管,进一步提高筛选精度。另外,也能够防止筛网的网眼堵塞。
[0037] 通过设置被投入所述倾斜筛网的上端侧的混合物的存留部,在到达该存留部之间,因为在自重差作用下而使重比重物分布到下侧,中轻比重物分布到上侧之后,混合物会移动至倾斜筛网的上端侧,所以能够借助上升流使分布于上侧的中轻比重物顺利地浮置,轻而易举地被吸引管吸引。
[0038] 这时,如果存留部被连结于倾斜筛网,则随着该倾斜筛网的振动存留部也振动,因此能够促进到达该存留部的混合物在该振动作用下,使所述重比重物分布到下侧,中轻比重物分布到上侧的作用。
[0039] 本发明如上,因为重比重物没有被吸引而是沉下到水槽的底部,所以 重比重物的回收率提高。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表示投入第1实施方式的筛选装置的混合物被从建筑废料中进行分级的工序的工序图。
[0041]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筛选装置的纵剖面图。
[0042]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0043]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44]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45] 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46] 图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47] 图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48]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0049] 图1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一部分省略纵剖面图。
[0050] 图11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一部分省略纵剖面图。
[0051] 图12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52] 图13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
[0053] 图14是吸引管的一例的部分立体图。
[0054] 图中:A、A’、A”重比重物;B中轻比重物;C轻比重物;D混合物;1湿式筛选装置;2水槽;2a供给端;2b排出端;3筐(basket);3a供给端;3b排出端;4分隔板;5送料槽(shoot);6倾斜筛网;7振动发生机构;8、81、82上升流发生管;8a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9、
91、92吸引管;9a吸引管的开口;10传送带(conveyor);11、11a排出螺杆(screw);11b排出口;泵;13过滤器(filter);14存留部;15排出螺杆;15a开口;15b排出口;16堤坝;17挠性覆盖层(flexible cover);18喷嘴;21粉碎机;22筛子;23磁选机;24磨碎机;25筛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根据图纸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此筛选装置1用于建筑废料的混凝土中所包含的骨料的回收设备,用于除去混杂于骨料中的木片和塑料片。
[0056]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用粉碎机21粉碎,通过手筛选除去大型异物之后放入筛子22,除去尺寸为程度2mm以下的微小异物,同时超过40mm的大粉碎物被放回粉碎机21再粉碎。被认为尺寸在40mm以下的粉碎物,以磁选机23除去铁类金属之后,用磨碎机24研磨,除去附着于骨料的水泥砂浆(cement mortar)成分,用筛子25筛分成5种尺寸。 [0057] 在该实施方式中,被筛分成低于7mm、7~13mm、13~20mm、20~28mm、28~40mm的尺寸,并将其投入湿式筛选装置1。被投入该湿式筛选装置1的处理物,是在骨料中有木片和塑料片混入的混合物D。
[0058]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湿式筛选装置1如下:在横宽的俯视矩形的水槽2内可上下移动地吊装有横宽的上面开口的俯视矩形筐3,该筐3内以垂直的分隔板4顺其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切分成5列,由所述筛子25筛分成5类尺寸的混合物D从送料槽5投入此各列中。
[0059] 还有,各分隔板4的分隔位置可变,根据混合物D的各尺寸的处理量,能够调整各列的宽度。
[0060] 另外,在筐3的底上设有倾斜筛网6,其从混合物D被投入的供给端3a向下倾斜到另一端侧的排出端3b,通过筐3用振动发生机构7对该倾斜筛网6施加振动。该振动发生机构7,通过振动传递板7a做圆周运动(参照图2箭头)而变化与筐3的搭接位置,从而使筐3上下而施加振动。
[0061] 在由所述分隔板4分隔的筐3的各列上,设有在倾斜筛网6的倾斜途中从上方使上升流发生的向上开口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靠上升流浮置于水中的水中浮置物的向下开口的吸引管9。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在倾斜方向相对,两者的开口8a、9a间的距离被设定成上升流不会衰弱的距离。另外,在筐3的排出端3b倾斜筛网6的下端侧开放,在其外侧的水面附近,设有打捞水面上的浮置物的传送带10,同时在排出端3b侧的水槽2的底,设有排出沉下物的排出螺杆11。
[0062] 从所述送料槽5投入筐3的各列的混合物D之中,骨料等的重比重物A迅速地沉下在倾斜筛网6,使倾斜筛网6上向排出端3b侧下降移动之后, 从下端侧的开放的排出端3b沉下到水槽2的底,由旋转的排出螺杆11筛选回收。一部分的重比重物A,在倾斜筛网
6上在下降移动中通过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但不搭乘朝向吸引管9的斜上方的上升流,而沉下到倾斜筛网6上。
[0063] 另外,即使重比重物A搭乘水流而被吸引管9吸引,因为吸引管9向下开口并从该开口9a向上方倾斜,所以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
[0064] 还有,吸引管9向上方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能够调整可否被吸引管9吸引的比重的边界。吸引管9向上方的倾斜角度倾斜得越缓,吸引管9越能吸引大比重物。 [0065] 另外,上升流的流速和吸引管9内的流速在混合物的尺寸越大时设定得越大。 [0066] 此外,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和吸引管9的吸引流由一个泵形成(参照图5),或分别由各自的泵形成。这时,该吸引管9的吸引力(吸引流速)以即使重比重物A进入吸引管9内也能靠自重沉下的方式,来适宜地设定吸引管9的流通截面面积、泵的能力等,并与之配合适宜地设定上升流发生管8的流通截面面积等。
[0067] 所述被投入的混合物D所包含的木片和塑料片之中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B缓慢地沉积并下降移动到倾斜筛网6上,在此途中因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被吸引管9吸引而排放至外部。另外,比重比1小的轻比重物C,浮到水面上并向排出端3b侧移动,被传送带10捞起排放至外部。
[0068] 还有,因为倾斜筛网6被施加了振动,所以中轻比重物B即使处在比重大的重比重物A的下侧,也能够通过振动自然地变为上侧,借助上升流使之确实地浮置。另外,倾斜筛网6也不会堵塞网眼。
[0069] 图4表示第2实施方式。该筛选装置1也是从以骨料为主的所述混合物D中筛选骨料,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在吊装于横宽的水槽2内的横宽的筐3的底设置倾斜筛网6,在倾斜筛网6的倾斜途中,设有从下方使上升流发生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因上升流而浮置于水面下的浮置物的吸引管9。
[0070] 该筐3不用分隔板分隔,从送料槽5投入供给端3a的混合物不被区分为不同尺寸,重比重物A沉下倾斜筛网6上并下降移动之后,从下端侧的排出端3b沉下到水槽2的底,由排出螺杆11筛选回收。另外,中轻比重物B沉下到倾斜筛网6上并下降移动,在此途中利用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浮置于水面下,被吸引管9吸引而排放至外部,轻比重物C浮到水面上并移动到排出端3b侧,被传送带10捞起排入至外部。
[0071] 另外,即使重比重物A搭乘水流而被吸引管9吸引,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
[0072]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适当地采用振动发生机构7。
[0073] 图5表示第2实施方式。该筛选装置1没有所述筐3,从横宽的水槽2的供给端2a侧沿着向下倾斜到排出端2b侧的底,以将底基本全面覆盖的方式排列多个上升流发生管8。在水面下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吸引管9向下开口,由泵12将水槽2的水吸引到吸引管9,吸引的水通过过滤器13除去中轻比重物B之后被循环使用,再次,使之以使水槽2内发生上升流的方式被从各上升流发生管8喷出。另外,在排出端2b侧的水面附近,设有打捞水面上的浮起物的传送带10,在排出端2b侧的底设有排出螺杆11。
[0074] 在此实施方式中,从送料槽5投入水槽2的供给端2a的混合物D之中,沉下的重比重物A下降移动到向下倾斜到排出端2b侧的水槽2的底,由排出螺杆11筛选回收,缓慢沉下的中轻比重物B利用来自各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浮置于水中,被吸引管9吸引并排放至外部。另外,浮到水面上的轻比重物C被传送带10捞起并排放至外部。此外,即使重比重物A搭乘水流而被吸引管9吸引,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水槽2的底面上,利用其倾斜移动到排出螺杆11。 [0075] 图6表示第4实施方式。该筛选装置1沿着水槽2的俯视下的混合物D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吸引管9,并且对于各吸引管91、92…分别设有上升流发生管81、82…,该各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及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力朝向所述流动方向而依次加强。
[0076] 在此实施方式中,因为使吸引管91、92…的流通截面面积相同,同时使各上升流发生管81、82…的流通截面面积(开口面积)相同,所以通过使其吸引流速、上升(喷出)流速变化能够进行吸引力、上升力的变化。
[0077] 此实施方式是,靠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1的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中轻比重物B被吸引管91吸引排出,同时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A’通过来自第2上升流发生管82的强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被强吸引力的第2吸引管92吸引排出,此外,比该重比重物A’稍重的重比重物A”通过来自第3上升流发生管83的强上升流浮置于水中,被强吸引力的第3吸引管93吸引排出。这时,即使重比重物A、A’、A”搭乘水流被吸引管91、92…吸引,也会按照此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直接被吸引,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再沉下到水槽2的下端侧排出端2b。 [0078] 如此,进行了三阶段的吸引筛选,重比重物A被进行了区分比重的筛选(A’、A”),并且只有铁、铜、铅等的金属其比重非常大而作为重比重物A沉下到排出螺杆11之中,从水槽2的下端侧的排出端2b被筛选出。
[0079] 在此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采用筐3、倾斜筛网6、振动发生机构7等。另外,根据混合物D的筛选数量适当地设定吸引管9及上升流发生管8的数量。此外,如同图点划线,如果设置倾斜筛网6,则如图4所示,因为混合物D移动到其上,所以将确实地发挥所述筛选作用。
[0080] 图7表示第5实施方式。该筛选装置1如下,水槽2为纵长很深,从插入到大体中间深度的水中的送料槽5投入混合物D。在送料槽5的下方以覆盖水槽2的几乎全部截面的方式设有多个上升流发生管8,在送料槽5的上方设有向下开口的吸引管9,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由泵12将水槽2的水吸引到吸引管9,被吸引出的水通过过滤器13除去中轻比重物B之后被循环使用,再次,使之以在水槽2内使上升流发生的方式被从各上升流发生管8喷出。另外,在水面附近设有打捞水面上的浮起物的传送带10,在底部设有排出螺杆11。 [0081] 在此实施方式中,从送料槽5投入水中的混合物D之中,沉下在水槽2的底部的重比重物A由排出螺杆11筛选回收,中轻比重物B能过来自各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浮置于水中,被吸引管9吸引并排放至外部。 浮到水面上的轻比重物C被传送带10捞起而排放至外部。另外,即使重比重物A搭乘水流而被吸引管9吸引,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下方。
[0082] 图8和图9表示第6实施方式。该筛选装置1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吊装于横宽的水槽2内的横宽的筐3被分隔板4分隔成5列,从送料槽5将筛分成5类尺寸的混合物D投入此各列中。
[0083] 在投入有混合物D的筐3的供给端3a侧,设有有底的存留部14,在该存留部14的底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连接有向下倾斜到排出端3b侧的倾斜筛网6(连续),借助安装于筐3上的振动机构7,对存留部14的底和倾斜筛网6施加振动。
[0084] 所述存留部14的底略向倾斜筛网6侧下降倾斜,在此下降倾斜端侧设有排出螺杆15,其在水面部分贯通水槽2与筐3的侧壁和各列的分隔板4,从在各列内打开的开口15a,浮到各列的水面上的轻比重物C被排放至外部。在排出螺杆15的后面侧,设有拦截浮到水面上的轻比重物C堤坝16。
[0085] 还有,所述振动发生机构7在排出螺杆15的上方被安装于筐3的侧壁,排出螺杆15贯通的水槽2的侧壁部分,为了吸收经由筐3的侧壁和排出螺杆15而传递的振动,而由挠性覆盖层17连接周围的侧壁。
[0086] 另外,在所述倾斜筛网6的倾斜途中,在筐3的每一列都设有从下方使上升流发生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靠上升流浮置于水中的水中浮置物的吸引管9,以各自的开口8a、9a形成在倾斜筛网6的宽度方向大致全部区域的方式,使之上下相对而设置。各上升流发生管8和各吸引管9被分割排列成每一列,每一列的各自的开口8a、9a为矩形截面的长孔形状,各吸引管9的开口9a和其入口部分的截面面积,形成得比各上升流发生管8的开口8a的面积大。
[0087] 还有,在排出端3b侧的水槽2的底部,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设有排出沉下物的排出螺杆11。
[0088] 该实施方式为:从送料槽5投入各列的存留部14的区分了尺寸的各混合物D,通过施加到存留部14的底部的振动,而使重比重物A分布到下侧,中轻比重物B分布到上侧。
[0089] 然后,保持这种状态,通过堤坝16的下侧移动到倾斜筛网6的上端侧,在倾斜筛网6上仍分布于上侧的中轻比重物B通过来自各上升流发生管8的上升流浮置于水中,被各吸引管9吸引并排放至外部。
[0090] 在倾斜筛网6上一边分布于下侧一边移动的重比重物A,即使因上升流而进入吸引管9之中,仍会再度沉下到倾斜筛网6上,从倾斜筛网6的下端侧的排出端3b沉下到水槽2的底的排出螺杆11之中,从该排出口11b被筛选回收。上升流的流速和吸引管9内的流速,例如在最小尺寸的列中设定为秒速0.7m,在最大的尺寸的列中设定为秒速1.8m。 [0091] 如此,因为根据混合物D的尺寸来设定吸引速度,所以,即使有重比重物A被各吸引管9吸引,其也会超过规定的比重而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
[0092] 还有,区分了尺寸的各列的混合物中的轻比重物C浮到水面上,进入旋转的排出螺杆15的各开口15a,从其排出口15b一起被排放到外部。
[0093] 图10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此第一变形例,在比设于所述倾斜筛网6的倾斜途中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更靠近筐3的排出端3b侧,以在倾斜筛网6的下侧和上侧开口8a、9a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可发生比上升流发生管8强的上升流的第2上升流发生管82,和比吸引管9吸引力强的第2吸引管92。
[0094] 在此第一变形例中,靠来自上升流发生管81的上升流浮置于水中的中轻比重物B被吸引管91吸引排出,同时骨料等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A’通过来自第2上升流发生管82的强上升流浮置于水中,由强吸引力的第2吸引管92吸引排出。这时,若重比重物A、A’搭乘水流被吸引管91、92吸引,则在前侧的吸引管91中两重比重物A、A’一起因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后侧的吸引管92中铁、铜、铅等的重比重物A因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吸引造成的浮力,再度沉下到下方的倾斜筛网6上,骨料等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A’直接被吸引而导出到外部。 [0095] 因此,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吸引筛选,重比重物A进行了区分比重的筛选(A与A’),并且只有钢铁、铜、铅等的金属其比重非常大而作为重比重物A沉下到排出螺杆11之中,从倾斜筛网6的下端侧排出端3b被筛选 出。
[0096] 图11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该第二变形例是在设置于所述水槽2的排出端侧的底部的排出螺杆11的近前侧设置第2排出螺杆11a,设置从水槽2的排出端侧使朝向前方的水平流发生的喷嘴18。
[0097] 因此,从倾斜筛网6的下端侧的排出端3b沉下的重比重物A之中的、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A’,受到来自喷嘴18的水平流的影响而沉下到前方的第2排出螺杆11a,只有钢铁、铜、铅等的金属的比重非常大的重比重物A直接沉下到排出螺杆11之中被筛选出。
[0098] 在图10、图11的变形例中,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的数量任意。 [0099] 在图12、图13中,表示第7、第8实施方式,这两个实施方式是图7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变形例,图12的实施方式是把吸引管9设置成91、92两个,图13的实施方式是把上升流发生管8设置成81、82两个。两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使上游侧的吸引管91比下游侧的吸引管92弱,两上升流发生管81、82其喷出力也使上游侧的上升流发生管81比下游侧发生管82弱,由此与图10的实施方式同样,能够进行重比重物A、A’的筛选。这时,即使重比重物A、A’搭乘水流而被吸引管91、92吸引,也会按照此吸引管91、92的吸引力直接被吸引,由自重带来的沉下力超过因吸引造成的浮力(吸引力),其仍会再度沉下到下方。 [0100] 包括所述各实施方式,吸引管9的入口部分的形状可以为图14所示的形态,此外,上升流发生管8的入口形状也可以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上升流发生管8和吸引管9的数量任意。
[010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重比重物A从倾斜筛网6的网眼沉下,另外,各实施方式没有的构件能够在没有该构件的实施方式中适当采用。例如,可以在图2、图4、图6的各实施方式中适当采用存留部14。
[0102] 各实施方式虽然是建筑废料的混凝土骨料的筛选情况,但是在从上述的制纸木屑中分离除去砂砾等时和在飞靶射击场的散弹的筛选等中,也能够采用该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其筛选精度提高的效果。这些情况下,上升流发生管8及吸引管9的数量、倾斜筛网6的有无等可根据对象筛选物适当地设定。例如散弹的情况,因为对象筛选物为一个,所以上升流发生管8及吸引管9的数量有一个就够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