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与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229339.2 申请日 2017-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6984427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8
申请人 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建勋; 毛志民; 张凯; 蒋善勇; 裴健宇; 张志杰; 黄发亮; 刘景勇; 王海; 兰鹏兵; 任鸿达;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选 煤 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包括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工控机;本发明能有效提高精煤产品的品质,并且其实施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最终精煤产品的综合产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选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系统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系统的重介选精煤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重介选系统的待浮选物料出料端与浮选系统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系统的浮选精煤出料端与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和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共同和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进料端连接;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进料端连接;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所述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传输质量A、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重介选精煤灰分值B1、所述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浮选精煤灰分值B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最终精煤产品灰分值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与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精选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相连并能进行互相信号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参数之间存在以下理论关系:
公式1:A1*B1+A2*B2=A*B,公式2:精煤综合产率X=A/C*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包括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11)、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7)和加热单元(13);所述进料排气筒(10)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10)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和进料装置(2),进料排气筒(10)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左翻转滚筒(11)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左翻转滚筒(11)与进料排气筒(10)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11)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10)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左翻转滚筒(11)连续正转;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11)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11)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30)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右翻转滚筒(30)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30)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右翻转滚筒(30)连续正转;所述出料进气筒(7)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7)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进气管(8)和出料装置(9),出料进气筒(7)与右翻转滚筒(30)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7)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30)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7)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11)、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和出料进气筒(7)共同构成的柱形结构的轴线与平面成4至8度偏,其整体向出料端倾斜;所述加热单元(13)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13)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8)的进气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转滚筒(11)内壁中部设有两扇环形挡料板(16),两扇环形挡料板(16)在左翻转滚筒(11)内壁沿轴心对称设置;左翻转滚筒(11)内壁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翻料板(15),两所述矩形翻料板(15)对称设置在两扇环形挡料板(16)之间,矩形翻料板(15)两端延伸至左翻转滚筒(11)两端面,矩形翻料板(15)沿圆心方向高于扇环形挡料板(16);所述左翻转滚筒(11)内壁还设有矩形储料板(17),两所述矩形储料板(17)分别与两矩形翻料板(15)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储料板(17)设置在扇环形挡料板(16)和左翻转滚筒(11)右出料端之间;所述右翻转滚筒(30)内壁结构与左翻转滚筒(11)内壁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煤单元包括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散煤滚筒(5)和漏煤转圈(4);所述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和散煤滚筒(5)同轴心设置并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漏煤滚筒(3)中部设有第一漏煤孔(24);所述漏煤转圈(4)为环柱形结构,漏煤转圈(4)中部设有第二漏煤孔(25),漏煤转圈(4)套设在漏煤滚筒(3)外壁;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漏煤转圈(4)和漏煤滚筒(3)反转,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运行至同轴心时,精煤从漏煤滚筒(3)漏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煤滚筒(12)内壁中部设有缺口圆环档圈(19),缺口圆环档圈(19)与集煤滚筒(12)同轴心设置;所述集煤滚筒(12)内壁中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集料板(18),所述矩形集料板(18)穿过缺口圆环档圈(19)的缺口,矩形集料板(18)两端延伸至集煤滚筒(12)两端面,矩形集料板(18)所在面与第一漏煤孔(24)方向垂直;集煤滚筒(12)内壁还设有矩形蓄料板(38),矩形蓄料板(38)与矩形集料板(18)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蓄料板(38)设置在缺口圆环档圈(19)和集煤滚筒(12)右出料端之间;所述漏煤滚筒(3)内壁垂直设有匀料片(22),所述匀料片所在面与漏煤滚筒(3)轴线平行,若干匀料片(22)在漏煤滚筒(3)内壁跳过第一漏煤孔(24)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漏煤滚筒(3)内壁还设有集煤凸台(23),所述集煤凸台半围合在第一漏煤孔外侧,其半围合开口设置在漏煤滚筒(3)左进料端;所述散煤滚筒(5)的内部结构与左翻转滚筒(11)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煤连续向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输送原煤,原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并将测定后的原煤连续向重介选系统输送;;
步骤2,重介选系统将原煤分选为重介选精煤和待浮选物料,其中将待浮选物料向浮选系统输送,同时将重介选精煤向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步骤3,浮选系统将待浮选物料分选为浮选精煤,同时浮选系统将浮选精煤向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步骤4,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
步骤5,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重介选精煤的灰分值B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浮选精煤的灰分B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
步骤6,启动加热器,热气通过进气管(8)连续进入出料进气筒(7)中,并依次通过出料进气筒(7)、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左翻转滚筒(11)和进料排气筒(10),最终从排气管(1)排出;浮选精煤和重介选精煤分别通过进料装置(2)进入进料排气筒(10),混合精煤在重作用下滑向左翻转滚筒(11),精煤在扇环形挡料板(16)处不在下滑,连续转动左翻转滚筒(11),左翻转滚筒(11)旋转至矩形翻料板(15)所在面与水平面垂直,精煤开始滑向矩形储料板(17),随着左翻转滚筒(11)继续旋转至矩形翻料板(15)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时精煤从矩形储料板(17)上滑落,如此循环,将混合精煤充分混合,并使精煤在左翻转滚筒(11)内充分翻滚;
步骤7,混合精煤进入集煤滚筒(12),缺口圆环档圈(19)阻挡混合精煤继续下滑,漏煤滚筒(3)带动集煤滚筒(12)连续旋转,其内壁上的矩形集料板(18)带动混合精煤一同旋转,漏煤滚筒(3)与漏煤转圈(4)的旋转方向相同,其中漏煤转圈(4)的转速是漏煤滚筒(3)的两倍,当集煤滚筒(12)旋转至与水平面平行时,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刚好运行至同轴心;混合精煤从矩形储料板(17)上滑落至漏煤滚筒(3)中的集煤凸台(23)所半围合的区域中,部分精煤通过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漏出至加热单元(13)燃料进料口中;随着漏煤滚筒(3)继续旋转,没有漏出的混合精煤在若干匀料片(22)的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充分,精煤依次通过散煤滚筒(5)、右翻转滚筒(30)和出料进气筒(7),直至出料装置(9)处下料。
步骤8,将混合干燥好的最终精煤产品从搅拌容器(9)的出料处传输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中;
步骤9,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将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连续向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输送;
步骤10,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最终精煤产品的灰分值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向系统外输出;
在上述步骤中,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通过生产线采集到达到用户设定要求的各个在线数值,用户根据生产需要可对B值进行设定,由于浮选工艺调节时间较长A2、B2值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变动,先由工控机通过公式1自动计算工艺系统调节方向并自动调节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根据生产需要,对浮选物料灰分B2进行调整,系统会根据实测数值,平衡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在B值设定的情况下,工控机通过公式1、公式2进行逻辑推算,并结合该煤种A1与B1、A2与B2值变化线性关系,计算出X值最大时A1与B1、A2与B2的理论数值,并建议用户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达到效益最大化原则。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选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选煤厂选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内煤炭工业的发展,选煤厂广泛采用重介-浮选联合工艺选煤,但目前大量选煤厂的最终精煤产品的综合产率还是普遍提不高,国内相当一部分选煤厂地处寒冷的东北和西部区域,精煤的干燥问题直接影响精煤的品质。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与方法,能有效提高精煤产品的品质,并且其实施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最终精煤产品的综合产率。
[0004]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包括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系统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系统的重介选精煤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重介选系统的待浮选物料出料端与浮选系统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系统的浮选精煤出料端与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和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共同和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进料端连接;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进料端连接;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所述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传输质量A、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重介选精煤灰分值B1、所述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浮选精煤灰分值B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最终精煤产品灰分值B。
[0006]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与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精选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相连并能进行互相信号传输。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
[0008] 进一步的,上述各参数之间存在以下理论关系:
[0009] 公式1:A1*B1+A2*B2=A*B,公式2:精煤综合产率X=A/C*100%。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包括进料排气筒、左翻转滚筒、右翻转滚筒、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和加热单元;所述进料排气筒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和进料装置,进料排气筒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左翻转滚筒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左翻转滚筒与进料排气筒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左翻转滚筒连续正转;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右翻转滚筒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右翻转滚筒连续正转;所述出料进气筒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进气管和出料装置,出料进气筒与右翻转滚筒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进料排气筒、左翻转滚筒、右翻转滚筒、漏煤单元和出料进气筒共同构成的柱形结构的轴线与平面成至度偏,其整体向出料端倾斜;所述加热单元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的进气口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左翻转滚筒内壁中部设有两扇环形挡料板,两扇环形挡料板在左翻转滚筒内壁沿轴心对称设置;左翻转滚筒内壁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翻料板,两所述矩形翻料板对称设置在两扇环形挡料板之间,矩形翻料板两端延伸至左翻转滚筒两端面,矩形翻料板沿圆心方向高于扇环形挡料板;所述左翻转滚筒内壁还设有矩形储料板,两所述矩形储料板分别与两矩形翻料板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储料板设置在扇环形挡料板和左翻转滚筒右出料端之间;所述右翻转滚筒内壁结构与左翻转滚筒内壁结构相同。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漏煤单元包括集煤滚筒、漏煤滚筒、散煤滚筒和漏煤转圈;所述集煤滚筒、漏煤滚筒和散煤滚筒同轴心设置并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漏煤滚筒中部设有第一漏煤孔;所述漏煤转圈为环柱形结构,漏煤转圈中部设有第二漏煤孔,漏煤转圈套设在漏煤滚筒外壁;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漏煤转圈和漏煤滚筒反转,第一漏煤孔和第二漏煤孔运行至同轴心时,精煤从漏煤滚筒漏出。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集煤滚筒内壁中部设有缺口圆环档圈,缺口圆环档圈与集煤滚筒同轴心设置;所述集煤滚筒内壁中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集料板,所述矩形集料板穿过缺口圆环档圈的缺口,矩形集料板两端延伸至集煤滚筒两端面,矩形集料板所在面与第一漏煤孔方向垂直;集煤滚筒内壁还设有矩形蓄料板,矩形蓄料板与矩形集料板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蓄料板设置在缺口圆环档圈和集煤滚筒右出料端之间;所述漏煤滚筒内壁垂直设有匀料片,所述匀料片所在面与漏煤滚筒轴线平行,若干匀料片在漏煤滚筒内壁跳过第一漏煤孔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漏煤滚筒内壁还设有集煤凸台,所述集煤凸台半围合在第一漏煤孔外侧,其半围合开口设置在漏煤滚筒左进料端;所述散煤滚筒的内部结构与左翻转滚筒相同。
[0014] 进一步的,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5] 步骤1,原煤连续向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输送原煤,原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并将测定后的原煤连续向重介选系统输送。
[0016] 步骤2,重介选系统将原煤分选为重介选精煤和待浮选物料,其中将待浮选物料向浮选系统输送,同时将重介选精煤向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0017] 步骤3,浮选系统将待浮选物料分选为浮选精煤,同时浮选系统将浮选精煤向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0018] 步骤4,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
[0019] 步骤5,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重介选精煤的灰分值B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浮选精煤的灰分B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
[0020] 步骤6,启动加热器,热气通过进气管连续进入出料进气筒中,并依次通过出料进气筒、右翻转滚筒、漏煤单元、左翻转滚筒和进料排气筒,最终从排气管排出;浮选精煤和重介选精煤分别通过进料装置进入进料排气筒,混合精煤在重作用下滑向左翻转滚筒,精煤在扇环形挡料板处不在下滑,连续转动左翻转滚筒,左翻转滚筒旋转至矩形翻料板所在面与水平面垂直,精煤开始滑向矩形储料板,随着左翻转滚筒继续旋转至矩形翻料板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时精煤从矩形储料板上滑落,如此循环,将混合精煤充分混合,并使精煤在左翻转滚筒内充分翻滚;
[0021] 步骤7,混合精煤进入集煤滚筒,缺口圆环档圈阻挡混合精煤继续下滑,漏煤滚筒带动集煤滚筒连续旋转,其内壁上的矩形集料板带动混合精煤一同旋转,漏煤滚筒与漏煤转圈的旋转方向相同,其中漏煤转圈的转速是漏煤滚筒的两倍,当集煤滚筒旋转至与水平面平行时,第一漏煤孔和第二漏煤孔刚好运行至同轴心;混合精煤从矩形储料板上滑落至漏煤滚筒中的集煤凸台所半围合的区域中,部分精煤通过第一漏煤孔和第二漏煤孔漏出至加热单元燃料进料口中;随着漏煤滚筒继续旋转,没有漏出的混合精煤在若干匀料片的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充分,精煤依次通过散煤滚筒、右翻转滚筒和出料进气筒,直至出料装置处下料。
[0022] 步骤8,将混合干燥好的最终精煤产品从搅拌容器的出料处传输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中;
[0023] 步骤9,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将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连续向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输送。
[0024] 步骤10,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最终精煤产品的灰分值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向系统外输出。
[0025]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中,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通过生产线采集到达到用户设定要求的各个在线数值,用户根据生产需要可对B值进行设定,由于浮选工艺调节时间较长A2、B2值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变动,先由工控机通过公式1自动计算工艺系统调节方向并自动调节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0026] 根据生产需要,对浮选物料灰分B2进行调整,系统会根据实测数值,平衡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0027] 在B值设定的情况下,工控机通过公式1、公式2进行逻辑推算,并结合该煤种A1与B1、A2与B2值变化线性关系,计算出X值最大时A1与B1、A2与B2的理论数值,并建议用户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达到效益最大化原则。
[0028]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9] (1)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的方法,提高了最终精煤产品的综合产率,达到效益最大化原则;
[0030] (2)本发明通过工控机连接各个选煤环节进行平衡性控制,使整个选煤系统智能化;
[0031] (3)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经过充分加热的预混精煤进入搅拌容器中进行充分混合,同时被加热的精煤在搅拌的过程中蒸发出大量水份,从而同时起到混合与除湿的作用;
[0032] (4)扇环形挡料板有效减缓混合精煤的向出口运行进程,使混合精煤充分干燥;
[0033] (5)用于干燥的加热器的燃料来源来自被干燥物本身,省去了定时添加燃料的环节。附图说明
[0034] 附图1为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与方法的设备工作整体流程;
[0035] 附图2为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整体示意图;
[0036] 附图3为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的左翻转滚筒示意图;
[0037] 附图4为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的漏煤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9] 如附图1所示: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系统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系统的重介选精煤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重介选系统的待浮选物料出料端与浮选系统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系统的浮选精煤出料端与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和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的出料端共同和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进料端连接;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进料端连接;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与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的进料端连接。
[0040] 所述原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所述重介选精选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所述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传输质量A、所述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重介选精煤灰分值B1、所述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浮选精煤灰分值B2、所述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测定即时最终精煤产品灰分值B。
[0041] 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与原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选系统、浮选系统、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重介精选煤在线测灰仪、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和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相连并能进行互相信号传输
[0042] 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各参数之间存在以下理论关系:
[0043] 公式1:A1*B1+A2*B2=A*B;
[0044] 公式2:精煤综合产率X=A/C*100%。
[0045] 6、如附图2所示,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包括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11、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出料进气筒7和加热单元13;所述进料排气筒10为右端开口的筒状结构,进料排气筒10的左端面和圆柱面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和进料装置2,进料排气筒10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左翻转滚筒11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左翻转滚筒11与进料排气筒10同轴心设置,左翻转滚筒11左进料端与进料排气筒10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左翻转滚筒11连续正转;所述漏煤单元与左翻转滚筒11同轴心设置,漏煤单元左进料端与左翻转滚筒11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所述右翻转滚筒30为前后贯穿的滚筒结构,右翻转滚筒30与漏煤单元同轴心设置,右翻转滚筒30左进料端与漏煤单元右出料旋转联通连接,滚筒驱动装置驱动右翻转滚筒30连续正转;所述出料进气筒7为左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出料进气筒7右端面和圆柱面下部分别连接进气管8和出料装置9,出料进气筒7与右翻转滚筒30同轴心设置,出料进气筒7左进料端与右翻转滚筒30的右出料端旋转联通连接,出料进气筒7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进料排气筒10、左翻转滚筒11、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和出料进气筒7共同构成的柱形结构的轴线与水平面成4至8度偏角,其整体向出料端倾斜;所述加热单元13燃料入料口设置在漏煤单元中部正下方,加热单元13的热气体出口与进气管8的进气口连接。
[0046] 如附图3所示,左翻转滚筒11内壁中部设有两扇环形挡料板16,两扇环形挡料板16在左翻转滚筒11内壁沿轴心对称设置;左翻转滚筒11内壁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翻料板15,两所述矩形翻料板15对称设置在两扇环形挡料板16之间,矩形翻料板15两端延伸至左翻转滚筒11两端面,矩形翻料板15沿圆心方向高于扇环形挡料板16;所述左翻转滚筒11内壁还设有矩形储料板17,两所述矩形储料板17分别与两矩形翻料板15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储料板17设置在扇环形挡料板16和左翻转滚筒11右出料端之间;所述右翻转滚筒30内壁结构与左翻转滚筒11内壁结构相同。
[0047] 如附图4所示,漏煤单元包括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散煤滚筒5和漏煤转圈4;所述集煤滚筒12、漏煤滚筒3和散煤滚筒5同轴心设置并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漏煤滚筒3中部设有第一漏煤孔24;所述漏煤转圈4为环柱形结构,漏煤转圈4中部设有第二漏煤孔25,漏煤转圈4套设在漏煤滚筒3外壁;两驱动器分别驱动漏煤转圈4和漏煤滚筒3反转,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运行至同轴心时,精煤从漏煤滚筒3漏出。
[0048] 如附图4所示,集煤滚筒12内壁中部设有缺口圆环档圈19,缺口圆环档圈19与集煤滚筒12同轴心设置;所述集煤滚筒12内壁中还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矩形集料板18,所述矩形集料板18穿过缺口圆环档圈19的缺口,矩形集料板18两端延伸至集煤滚筒12两端面,矩形集料板18所在面与第一漏煤孔24方向垂直;集煤滚筒12内壁还设有矩形蓄料板38,矩形蓄料板38与矩形集料板18垂直并交叉设置,矩形蓄料板38设置在缺口圆环档圈19和集煤滚筒12右出料端之间;所述漏煤滚筒3内壁垂直设有匀料片22,所述匀料片所在面与漏煤滚筒3轴线平行,若干匀料片22在漏煤滚筒3内壁跳过第一漏煤孔24成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漏煤滚筒3内壁还设有集煤凸台23,所述集煤凸台半围合在第一漏煤孔外侧,其半围合开口设置在漏煤滚筒3左进料端;所述散煤滚筒5的内部结构与左翻转滚筒11相同。
[0049] 如附图1、2、3或4所示:一种选煤厂分选自动控制工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50] 步骤1,原煤连续向原煤煤量检测装置的进料端输送原煤,原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原煤传输质量C并将测定后的原煤连续向重介选系统输送。
[0051] 步骤2,重介选系统将原煤分选为重介选精煤和待浮选物料,其中将待浮选物料向浮选系统输送,同时将重介选精煤向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0052] 步骤3,浮选系统将待浮选物料分选为浮选精煤,同时浮选系统将浮选精煤向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输送。
[0053] 步骤4,重介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重介选精煤传输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煤量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浮选精煤传输质量A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浮选精煤在线测灰仪输送。
[0054] 步骤5,重介选精煤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重介选精煤的灰分值B1并将测定后的重介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与此并列的浮选精煤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浮选精煤的灰分B2并将测定后的浮选精煤连续向物料混合与干燥装置传输。
[0055] 步骤6,启动加热器,热气通过进气管8连续进入出料进气筒7中,并依次通过出料进气筒7、右翻转滚筒30、漏煤单元、左翻转滚筒11和进料排气筒10,最终从排气管1排出;浮选精煤和重介选精煤分别通过进料装置2进入进料排气筒10,混合精煤在重力作用下滑向左翻转滚筒11,精煤在扇环形挡料板16处不在下滑,连续转动左翻转滚筒11,左翻转滚筒11旋转至矩形翻料板15所在面与水平面垂直,精煤开始滑向矩形储料板17,随着左翻转滚筒11继续旋转至矩形翻料板15所在面与水平面平行时精煤从矩形储料板17上滑落,如此循环,将混合精煤充分混合,并使精煤在左翻转滚筒11内充分翻滚;
[0056] 步骤7,混合精煤进入集煤滚筒12,缺口圆环档圈19阻挡混合精煤继续下滑,漏煤滚筒3带动集煤滚筒12连续旋转,其内壁上的矩形集料板18带动混合精煤一同旋转,漏煤滚筒3与漏煤转圈4的旋转方向相同,其中漏煤转圈4的转速是漏煤滚筒3的两倍,当集煤滚筒12旋转至与水平面平行时,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刚好运行至同轴心;混合精煤从矩形储料板17上滑落至漏煤滚筒3中的集煤凸台23所半围合的区域中,部分精煤通过第一漏煤孔24和第二漏煤孔25漏出至加热单元13燃料进料口中;随着漏煤滚筒3继续旋转,没有漏出的混合精煤在若干匀料片22的作用下进一步混合充分,精煤依次通过散煤滚筒5、右翻转滚筒30和出料进气筒7,直至出料装置9处下料。
[0057] 步骤8,将混合干燥好的最终精煤产品从搅拌容器9的出料处传输到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中;
[0058] 步骤9,最终精煤产品煤量检测装置将检测装置即时测定单位时间内最终精煤产品质量A1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连续向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输送。
[0059] 步骤10,最终精煤产品在线测灰仪即时测定最终精煤产品的灰分值并将测定后的最终精煤产品向系统外输出。
[0060] 在上述步骤中,工控机通过控制重介选系统来调节A1和B1的具体数值;所述工控机通过控制浮选系统来调节A2和B2的具体数值。
[0061]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通过生产线采集到达到用户设定要求的各个在线数值,用户根据生产需要可对B值进行设定,由于浮选工艺调节时间较长A2、B2值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变动,先由工控机通过公式1自动计算工艺系统调节方向并自动调节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0062] 根据生产需要,对浮选物料灰分B2进行调整,系统会根据实测数值,平衡重介质物料的A1、B1值,使公式1达到平衡,达到目标设定和自动控制的目的。
[0063] 在B值设定的情况下,工控机通过公式1、公式2进行逻辑推算,并结合该煤种A1与B1、A2与B2值变化线性关系,计算出X值最大时A1与B1、A2与B2的理论数值,并建议用户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达到效益最大化原则。
[006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