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装置

申请号 CN202310985617.2 申请日 2023-08-07 公开(公告)号 CN116921058A 公开(公告)日 2023-10-24
申请人 福建省佰物万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清池;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料孔和转动件,料斗底部设有卸料孔,第一卸料孔适于供第一分离物通过,其至少一 侧壁 设有若干分离孔,分离孔适于供第二分离物通过。其一侧壁靠近底部的 位置 还开设有侧口。转动件绕 水 平的转动轴线相对料斗单向转动,使用时,先让转动件相对料斗处于停靠位,此时,转动件的一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另一个转动壁封闭侧口,此时将混合物置于料斗中,对其进行水洗,第二分离物从分离孔通过,而第一分离物则留在漏斗内,当需要卸掉第一分离物时,转动转动件,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的转动壁也转动打开第一卸料孔,封堵侧口的转动壁也转动打开侧口,从而对第一分离物进行卸料。该分离方式更加安全高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斗(2),其底部设有卸料孔(23),其至少一侧壁设有若干分离孔(21),其一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还开设有侧口(24);
转动件(5),其绕平的转动轴线(50)相对所述料斗(2)单向转动,转动轴线(50)位于所述卸料孔(23)和所述侧口(24)的连通处,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壁,所述转动件(5)相对所述料斗(2)处于停靠位时,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卸料孔(23),另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侧口(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5)从停靠位转动以卸料时,在停靠位时封堵所述卸料孔(23)的转动壁向下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刷件(3),所述料斗(2)的顶部设有置入口(22),所述冲刷件(3)位于所述置入口(22)的上方,并适于通过所述置入口(22)将冲刷液体输入所述料斗(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件(4),所述第一输送件(4)位于所述料斗(2)的下方,并设有倾斜向下的收集槽(41),所述收集槽(41)用于承接所述分离孔(21)输出的物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41)还设有供所述转动壁通过的让位孔(46),所述料斗(2)靠近所述收集槽(41)最高点的侧壁上设有所述侧口(24),且所述料斗(2)设有所述侧口(24)的侧壁不设有所述分离孔(21),所述让位孔(46)位于所述料斗(2)具有所述侧口(24)的侧壁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呈倒锥台形,所述第一输送件(4)还包括两隔离板(45),两所述隔离板(45)分别位于所述让位孔(46)的前后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设有第一壁(25)、第二壁、第三壁(26)和第四壁,所述第一壁(25)、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26)和所述第四壁围合形成所述卸料孔(23),所述第一壁(25)和所述第三壁(26)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壁(25)和所述第三壁(26)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卸料孔(23)方向渐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25)仅设有所述侧口(24)不设有所述分离孔(21),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26)和所述第四壁设有所述分离孔(21)。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输送件(6),所述第二输送件(6)固接于所述料斗(2)的底部并设有与所述卸料孔(23)连通以承接所述卸料孔(23)输出的物料的卸料通道(61),所述卸料通道(61)的侧壁上设有通口(62),所述转动件(5)设有三个转动壁,所述转动件(5)相对所述料斗(2)处于停靠位时,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卸料孔(23),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侧口(24),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通口(6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壁为三个或四个,且各所述转动壁间的间隔度相等。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英提纯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石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会伴有少量或微量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有:Al2O3、Fe2O3、MgO、CaO等;目前国内外对石英砂提纯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洗、分级脱泥、
擦洗、磁选、浮选、酸浸、生物浸出等。在水洗这一过程中,通常通过漏斗来辅助实现提纯,漏斗底部设有分离孔,漏斗的下方设有收集槽,将混合物(通常包括砂、土和石头)经过水
洗,混合物将分离成第一分离物和第二分离物,第一分离物为较大的石头,第二分离物为
水、砂、土,分离后,第二分离物均通过分离孔落入收集槽内,第一分离物最终将留在漏斗的
底部,通常情况下,需要工人将手伸入漏斗内将第一分离物取出,作业过程中存在危险性,
且该方式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分离装置。
[0004]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实施例不限于下述方案:
[0005] 方案一,一种分离装置,包括
[0006] 料斗,其底部设有卸料孔,其至少一侧壁设有若干分离孔,其一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还开设有侧口;
[0007] 转动件,其绕水平的转动轴线相对所述料斗单向转动,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卸料孔和所述侧口的连通处,其包括至少两个转动壁,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料斗处于停靠位时,其
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卸料孔,另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侧口。
[0008]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转动件从停靠位转动以卸料时,在停靠位时封堵所述卸料孔的转动壁向下转动。
[0009] 方案三,基于方案一,还包括冲刷件,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置入口,所述冲刷件位于所述置入口的上方,并适于通过所述置入口将冲刷液体输入所述料斗内。
[0010] 方案四,基于方案一,还包括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位于所述料斗的下方,并设有倾斜向下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用于承接所述分离孔输出的物料。
[0011] 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收集槽还设有供所述转动壁通过的让位孔,所述料斗靠近所述收集槽最高点的侧壁上设有所述侧口,且,所述料斗设有所述侧口的侧壁不设有所
述分离孔,所述让位孔位于所述料斗具有所述侧口的侧壁的一侧。
[0012] 方案六,基于方案五,所述料斗呈倒锥台形,所述第一输送件还包括两隔离板,两所述隔离板分别位于所述让位孔的前后两侧。
[0013] 方案七,基于方案一,所述料斗设有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围合形成所述卸料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
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卸料孔方向渐缩。
[0014] 方案八,基于方案七,所述第一壁仅设有所述侧口不设有所述分离孔,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设有所述分离孔。
[0015] 方案九,基于方案一至方案八,还包括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固接于所述料斗的底部并设有与所述卸料孔连通以承接所述卸料孔输出的物料的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
道的侧壁上设有通口,所述转动件设有三个转动壁,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料斗处于停靠位
时,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卸料孔,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所述侧口,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
所述通口。
[0016] 方案十,基于方案一,所述转动壁为三个或四个,且各所述转动壁间的间隔度相等。
[0017] 由上述对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8] 1、方案一及其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分离装置包括料孔和转动件,料斗底部设有卸料孔,第一卸料孔适于供第一分离物通过,其至少一侧壁设有若干分离孔,分离孔适于供第
二分离物通过。其一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还开设有侧口。
[0019] 转动件绕水平的转动轴线相对料斗单向转动,使用时,先让转动件相对料斗处于停靠位,此时,转动件的一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另一个转动壁封闭侧口,此时将混合物置
于料斗中,对其进行水洗,第二分离物从分离孔通过,而第一分离物则留在漏斗内,当需要
卸掉第一分离物时,转动转动件,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的转动壁也转动打开第一卸料孔,
封堵侧口的转动壁也转动打开侧口,从而对第一分离物进行卸料。
[0020] 相比于转动件的转动轴线位于卸料孔的中部时,对于卸料来说,其卸料面积为卸料孔的面积的一半,容易导致堵塞;而本方案由于转动轴线位于卸料孔和侧口的连通处,卸
料时最大卸料面积等于卸料孔的面积或侧口的面积,更方便卸料不易堵塞。
[0021] 相比于转动轴线位于卸料孔和侧口的连通处、转动壁仅有一个且不设置侧口来说,其在打开卸料孔后,需要反转才能重新位于停靠位,本方案沿同一方向转动转动件即可
进入下一停靠位,驱动方式或操作方式更加简单。
[0022] 相比于转动轴线位于卸料孔和侧口的连通处、转动壁仅有一个且设置侧口来说,虽然其也能沿同一方向转动转动件实现停靠位的切换,但是转动壁只能封闭侧口或卸料孔
的一个,第一分离物和第二分离物均可由没有被封闭的一端通过,无法实现分离的功能;
[0023] 而获取第一分离物的方式仅需通过转动转动件即可,可通过驱动件驱动,或者手动驱动,相比伸入漏斗内将第一分离物取出,更加安全高效。
[0024] 2、方案二及其优先实施例中,如果卸料时,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的转动壁向上转动,则第一分离物大部分在侧口卸料,小部分因重由卸料孔卸料,这就存在两个卸料位
置,收集起来较为麻烦,且当转动壁向上转动时,需要克服第一分离物的重力,做功较大,而
本实施例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的转动壁向下转动,第一分离物由于其重力而跌落卸料
孔,做功更小,更好收集,且封堵侧口的转动壁也向下转动,还能推动第一分离物从卸料孔
卸料,增加效率。
[0025] 3、方案三及其优选实施例中,冲刷件位于置入口的上方,并适于通过置入口将冲刷液体输入料斗内以通过冲击力分散混合物,使砂、土便于第二分离物从分离孔流出。
[0026] 4、方案四及其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位于料斗的下方,并设有倾斜向下的收集槽,从而第二分离物能随重力自动向下流动,无需导流,减少能源浪费。
[0027] 5、方案五及其优选实施例中,收集槽还设有供转动壁通过的让位孔,料斗靠近收集槽最高点的侧壁上设有侧口,且料斗设有侧口的侧壁不设有分离孔,让位孔位于料斗具
有侧口的侧壁的一侧,这样第二分离物不会从料斗设有侧口的侧壁流出,不会落入让位孔
内,导致环境污染和第二分离物的流失。
[0028] 6、方案六及其优选实施例中,当料斗呈倒锥台形时,即上大下小,位于下部的前后侧壁的分离孔落出的第二分离物溅射较小,不会落入让位孔内,而位于上部的前后侧壁的
分离孔落出的第二分离物溅射较大,且落点位于让位孔前后两侧,则容易溅射至让位孔内,
通过设置两隔离板,两隔离板分别位于让位孔的前后两侧以将让位孔与收集槽隔离开,只
会溅射到隔离板上,不会溅射到让位孔内。
[0029] 7、方案七及其优先实施例中,料斗设有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围合形成置入口和卸料孔,第一壁和第三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壁和
第三壁间的距离沿靠近卸料孔方向渐缩,从而实现置入口的尺寸大于卸料孔的尺寸,结构
简单,而通过框式的侧壁,相比圆弧形的侧壁,转动壁更易加工,更易实现与侧口密封。
[0030] 8、方案八及其优先实施例中,第一壁设有侧口,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设有分离孔,便于控制第二分离物流出的方向。
[0031] 9、方案九及其优先实施例中,第二输送件固接于料斗的底部并设有与卸料孔连通并适于供转动壁于内转动的卸料通道,卸料通道用于供转动壁通过,并将第一分离物导送,
卸料通道的侧壁上设有通口,转动件设有三个转动壁,转动件相对料斗处于停靠位时,其中
一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侧口,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通口,从而防止其
他物体进入卸料通道,影响分离后的产品。
[0032] 10、方案十及其优先实施例中,转动壁为三个或四个,且各转动壁间的间隔角度相等,这样使得进入停靠位所需转动角度更小,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 图1为实施例一中优选的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实施例一中次选的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实施一中第一输送件的俯视图。
[0037]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8] 分离装置1;
[0039] 料斗2;分离孔21;置入口22;卸料孔23;侧口24;第一壁25;第三壁26;
[0040] 冲刷件3;
[0041] 第一输送件4;收集槽41;底板42;侧板43;围板44;隔离板45;让位孔46;
[0042] 转动件5;转动轴线50;第一转动壁51;第二转动壁52;第三转动壁53;
[0043] 第二输送件6;卸料通道61;通口62。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
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46]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
保护范围。
[0047]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
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
元件固定连接。
[0048]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0049] 实施例一
[0050] 参考图1,一种分离装置,包括料斗2、转动件5、第一输送件4、第二输送件6、冲刷件3。
[0051] 料斗2顶部设有置入口22,底部设有卸料孔23,卸料孔23沿竖直方向延伸,置入口22的尺寸大于卸料孔23的尺寸,从而便于加料,并减少卸料孔23处输送件的大小,减少成
本。料斗2至少一侧壁设有若干分离孔21,料斗2一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还开设有侧口24,侧
口24与卸料孔23连通。
[0052] 具体的,料斗2呈倒锥台形,上大下小,料斗2设有第一壁25、第二壁、第三壁26和第四壁,第一壁25、第二壁、第三壁26和第四壁围合形成置入口22和卸料孔23,第一壁25和第
三壁26相对设置且第一壁25和第三壁26间的距离沿靠近卸料孔23方向渐缩,第二壁和第四
壁相互平行。第一壁25设有侧口24,第二壁、第三壁26和第四壁设有分离孔21。便于控制第
二分离物流出的方向。
[0053] 转动件5绕水平的转动轴线50相对料斗2单向转动,转动轴线50位于卸料孔23和所述侧口24连通处,转动件5包括至少两个转动壁,转动件5相对料斗2处于停靠位时,其中一
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23,另一个转动壁封闭侧口2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壁为三个或四个,
且各转动壁间的间隔角度相等,以减少转动角度,更快进入下一停靠位。如当转动壁为三
个,分别为第一转动壁51、第二转动壁52和第三转动壁53,各转动壁与其相邻的转动壁间的
角度均为120度,仅需转动120度即可进入下一停靠位;当转动壁为四个,各转动壁与其相邻
的转动壁间的角度均为90度,仅需转动90度即可进入下一停靠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料斗
2的侧壁为框式,为平板组成,相比圆弧形的侧壁,转动件5的转动壁更易加工,更易实现与
侧口24密封。
[0054] 并且,转动件5从停靠位转动以卸料时,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23的转动壁向下转动以打开卸料孔23。第一分离物由于其重力而跌落卸料孔23,做功更小,更好收集,且封堵
侧口24的转动壁也向下转动,还能推动第一分离物从卸料孔23卸料,增加效率。
[0055] 第一输送件4与分离孔21对应并适于收集通过分离孔21的物料,第二输送件6与卸料孔23对应并适于收集通过卸料孔23的物料。
[0056] 具体的,第一输送件4位于料斗2的下方,并设有倾斜向下的收集槽41,从而第二分离物能随重力自动向下留动,无需导流,减少能源浪费。其可与第二输送件6固接,第一输送
件4包括底板42和两侧板43,底板42和两侧板43均倾斜向下,且两侧板43分别与底板42的前
后两端固接,以形成槽口向上的收集槽41,侧板43用于防止分离孔21落下的物料飞溅至外
侧。收集槽41于第一壁25(即料斗2靠近收集槽41最高点的侧壁)一侧具有让位孔46,以供转
动壁由下向上转动至侧口。
[0057] 如图2,次选的,为防止分离孔21落下的物料或收集槽41内的物料进入让位孔46内,导致第二分离物溢流,需要通过围板44将让位孔46与收集槽41隔离开来,而围板44的顶
面要高于侧口24,因此,如果第一壁25上设置分离孔21,分离孔21流出的第二分离物将落于
围板44的顶面发生溅射,会溅射至收集槽41外,影响收集和污染环境,并且由于收集槽41倾
斜向下,因此围板44最左侧的面处容易堆积第二分离物,需要时常清理。而为防止溅射至收
集槽41外,可通过增加侧板43的高度,侧板43高于围板44的顶面即可实现防溅射,但也因
此,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第一壁25上仅设置侧口24,不设置分离孔21,从而防止第二分离物由第一壁25处分离,第二壁、第三壁26和第四壁处流出的第二分
离物直接落于收集槽41内,而为防止第二壁和第四壁处流出的第二分离物落入让位孔46
内,可通过简单方式隔离让位孔46和收集槽41,参考图3,如设置两隔离板45,两隔离板45位
于两侧板43之间,并与底板42固接,两隔离板45分别位于让位孔46的前后两侧,从而实现隔
离。
[0058] 第二输送件6固接于料斗的2底部,第二输送件6设有与卸料孔23连通并适于供转动壁于内转动的卸料通道61,卸料通道61的侧壁上设有通口62,转动件5设有至少三个转动
壁,转动件5相对料斗2处于停靠位时,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23,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
侧口24,其中一个转动壁封闭通口62,本实施例优选的,转动壁为三个,则卸料通道61顶部
与侧壁间为120°,卸料通道61的空间能相对更大,不易堵塞。
[0059] 冲刷件3位于料斗2的上方,冲刷件3数量为两个,两冲刷件3的出水方向分别与第一壁25和第三壁26的倾斜方向一致或趋近一致,冲刷件3位于置入口22的上方,并适于通过
置入口22将冲刷液体输入料斗2内以通过冲击力分散混合物,使砂、土便于第二分离物从分
离孔21流出。
[0060] 使用时,先让转动件5相对料斗2处于停靠位,此时,转动件5的一个转动壁封闭卸料孔23,一个转动壁封闭侧口24,一个转动壁封闭通口62,从而防止灰尘或其他物料进入卸
料通道61,影响分离。此时将混合物置于料斗2中,对其进行水洗,第二分离物从分离孔21通
过落入收集槽41内,而第一分离物则留在料斗2内,当需要卸掉第一分离物时,转动转动件
5,在停靠位时封堵卸料孔23的第一转动壁51也转动打开第一卸料孔23,封堵侧口24的第三
转动壁53也转动打开侧口24、封堵通口62的第二转动壁52也打开第一卸料孔23,从而对第
一分离物进行卸料,第一分离物进入卸料通道61内。该方式分离混合物更加安全高效。
[0061]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发明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
本发明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