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诱发日本真牡蛎产生三倍体的方法 CN92106666.X 1992-08-13 CN1070945A 1993-04-14 王兴章; 徐春华
发明属遗传变异工程,具体说是一种诱发日本真牡蛎产生三倍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收集日本真牡蛎精卵使其受精,在1min~3min内施入细胞松驰素B,处理20min~28min后将受精卵(此时为四倍体)取出并经洗涤后置人中孵化,孵化后所得幼虫经发育为成熟的四倍体,以性腺成熟的四倍体为父本,二倍体日本真牡蛎为母本进行杂交,从而获得三倍体受精卵。本发明使用细胞松驰素B的数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对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的影响,适合于大水体培育三倍体日本真牡蛎。
122 啤酒糟养殖蚯蚓生产动物蛋白的方法 CN87105507 1987-08-08 CN1014766B 1991-11-20 徐晋佑; 刘庆茂; 廖金才
发明属于一种利用啤酒糟养殖蚯蚓生产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晾干、堆沤发酵的办法使啤酒糟纤维分解,升高/氮比值,使气逸出,减少其有害作用;全用醋酸磷酸二氢铵调节其pH值:养殖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统糠,提高其透气性和碳/氮比值,使啤酒糟便于蚯蚓消化吸收、正常生长繁殖。采用本发明可使利用价值低的啤酒糟转化为动物性蛋白饲料,为处理啤酒糟和养殖蚯蚓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23 蛙的食性驯化方法 CN87102109 1987-11-14 CN1033143A 1989-05-31 喻良刚
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属于一般生物的养殖。在浅层清池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改变饵料结构与短期断食相结合的方法,使牛蛙由食活饵料驯化为食配合饲料,从而解决牛蛙养殖业中的活饵料来源困难的问题,为发展牛蛙养殖业打下基础。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驯化效果好,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达到食性驯化的目的。
124 线虫的液体培养 CN85107423 1985-09-29 CN85107423A 1987-04-08 加里·爱德华·佩斯; 威尔弗雷德·格罗特; 戴维·爱德华·皮特; 贾尼斯·玛格丽特·皮特
致昆虫病的线虫可用作生物杀虫剂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目。至今在工业上使用线虫为生物杀虫剂仍受到很多限制,这是由于不能大规模地培养和生产线虫。现在已发现只要小心地控制某些参数,致昆虫病的线虫可大规模地用液体于发酵器中培养。特别是发现了如果尽量减低剪和小心地控制充气和搅动作用,便可使线虫及其共生细菌的生长最佳化。
125 饲养赤眼蜂的人工寄主卵卡 CN85100223 1985-04-01 CN85100223A 1985-09-10 戴开甲; 钟连胜; 马志健; 熊平英; 高镒光; 张良武; 曹爱华; 张其秀; 李群; 徐克静; 杨慧; 高峰
饲养赤眼蜂的人工寄主卵卡是一套以二层共 挤复合膜为材料的封闭性组件,它的底层为人工 卵壳膜,其上塑有一个或多个凹窝和一些支柱体, 凹窝内藏有由昆虫组织、蛋类、奶类及组成的 人工卵浆,支 体把盖壳层与卵壳膜支撑开。此 卡完全可以取代天然昆虫卵饲养赤眼蜂,它既适 于诱集赤眼蜂产卵在其内,又可直接使赤眼蜂卵 在其内孵化,幼虫取食人工卵浆生长发育,最后在 其内羽化为成蜂。养出的赤眼蜂放入田间防虫,其 效果与用常规的天然寄主卵养出的赤眼蜂相当。
126 立体化饲养自动投食装置 CN202411238336.1 2024-09-04 CN119522841A 2025-02-28 钮硕硕; 陈嵘; 许金纲; 李闯; 李云龙
申请涉及一种立体化饲养自动投食装置,包括支撑部、储料壳和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上料轮和上料驱动装置;储料壳自第一出料口输出的喂料经由第二进料口进入上料部内部,上料轮设有圆柱形连接部和固定于连接部径向侧壁叶片,沿连接部的径向,叶片的另一端探出连接部侧壁,上料轮安装于上料部内部,上料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连接部连接以驱动连接部绕其圆柱形轴线转动,叶片跟随连接部转动,以将第二进料口处的喂料传送至第二出料口输出,本申请能降低饲养动物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127 一种爆震伤模拟实验装置 CN202411646915.X 2024-11-18 CN119454277A 2025-02-18 田国; 马李杰; 杨晓鲲; 章俊; 陈光宇; 蒋玲俐; 赵磊
发明涉及动物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爆震伤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加压机构来控制伸缩筒体的位移,同时通过伸缩机构来控制伸缩筒体的长度,这样在加压机构不断对密封腔室内部加压过程中,让伸缩筒体套在密封机构上移动指定距离后,伸缩筒体和密封机构分离,使密封挡板向外弹出,从而实现对指定压气体进行释放,达到控制指定压力的气流对动物进行爆震冲击模拟的效果。该实验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加压结构来实现在不同大小的固定空间中的爆震冲击模拟情况;同时,通过设置箱、泄压孔等结构,这样可以模拟以空气或水为介质时的爆震冲击情况;此外,通过设置不锈网不同的转动方向,还能够模拟不同身位和状态下的爆震冲击情况。
128 一种宠物智能化饲养的方法及系统 CN202210263108.4 2022-03-17 CN114747502B 2024-03-29 杨桂凌; 曾思源
申请公开了一种宠物智能化饲养的方法及系统,用于提高宠物饲养的合理性。本申请方法包括:获取位于进食区的目标宠物视频;从所述目标宠物视频中截取目标宠物图像;根据所述目标宠物图像识别目标宠物,并从宠物数据库中调取所述目标宠物的宠物信息;根据所述宠物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宠物的粮食搭配方案;根据所述粮食搭配方案搭配目标粮食,并将所述目标粮食投放到所述目标宠物的目标食盆中。
129 一种干粉消毒播撒机 CN202310579281.X 2023-05-19 CN116762754A 2023-09-19 谌伦富; 郜亮; 熊本华; 郭铭建; 王琦; 柏红梅; 曾令树; 谈文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粉消毒播撒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两处平行的吊轨,两处平行吊轨上安装有四处吊轮机构,四处吊轮机构下方连接有吊板,吊板上设置有撒粉机构,撒粉机构的底部还设置有挡粉机构;机架上还设置有带动吊板移动的吊绳牵引机构。本发明的挡粉机构可以在撒粉盒不转动时,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使撒粉盒上的上撒粉孔与挡粉板上的下撒粉孔不连通;在撒粉盒转动时,通过挡粉板的离心作用,使得复位弹簧拉长的同时,挡粉板相对于撒粉盒转动,使上撒粉孔与下撒粉孔连通,从而利用撒粉盒的转动、转轴在转轴孔内转动产生的振动实现撒粉作用。
130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系统及其装置 CN202310631148.4 2023-05-31 CN116370132B 2023-09-01 孙瑄; 苗妍; 梁鑫; 罗煜岐; 刘伟明; 邱佳冀; 祝平; 薛宁
发明公开了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系统及其装置,系统包括:固定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打开颈部皮肤,暴露颈部筋膜和肌肉组织;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离颈部筋膜和肌肉组织,暴露颈动脉鞘;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打开颈动脉鞘,暴露颈部动脉;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切断所述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依次结扎颈外动脉起始处,颈总、颈内动脉;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切割颈外动脉远端,形成颈外动脉残端,采用穿刺件从颈外动脉远端切割口进入颈内动脉,推进到颅内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支处并穿刺该处动脉壁,退出穿刺件后55 s≤M s≤65 s松解颈总动脉结扎件,止血;第六处理单元,用于闭合切口,得动物模型。
131 一种大鼠树鼩异种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 CN202310719067.X 2023-06-16 CN116492099A 2023-07-28 尹燕锋; 李立; 胡宗强; 颜春涛; 喻国涛; 马丽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树鼩异种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在进行供受体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胆管穿刺器作为胆总管连接管的辅助工具,可以提高胆总管连接管插入胆总管内的效率和准确度,缩短无肝期时间,并通过限位螺母调节胆总管连接管的两端在供受体胆总管内的深度,提高肝胆移植的精度。另外,胆总管连接管可以快速实现供受体胆总管的连接,缩短无肝期的时间,且限位螺母可以预先设定要插入到胆总管内的深度,避免移植过程中出现意外。此外,限位结构可以避免大鼠在移植后的活动过程中,出现胆总管连接管的移动,避免出现胆总管连接管延伸到胆总管支管内容易导致肝内胆汁积累,不能实现肝内的胆汁运输,甚至流入到大鼠腹腔内的现象。
132 一种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CN202210690405.7 2022-06-17 CN115005152B 2023-07-21 郑家三; 李玉丹; 武瑞; 王峥; 罗春海; 孙悦; 杨春雪
发明提供了一种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实验动物模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动物麻醉,插入导尿管,对导尿管开口处进行封闭处理,当实验动物符合急性肾损伤评判标准时,移除导尿管。本发明方法在不损伤实验动物正常生理结构的情况下使尿路完全阻塞/梗阻,解除阻塞/梗阻后应具有良好的预后且与临床下尿路阻塞发病和治疗后的情况一致,具有简便、建模时间短、可靠、稳定的优势。
133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系统及其装置 CN202310631148.4 2023-05-31 CN116370132A 2023-07-04 孙瑄; 苗妍; 梁鑫; 罗煜岐; 刘伟明; 邱佳冀; 祝平; 薛宁
发明公开了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构建系统及其装置,系统包括:固定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打开颈部皮肤,暴露颈部筋膜和肌肉组织;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分离颈部筋膜和肌肉组织,暴露颈动脉鞘;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打开颈动脉鞘,暴露颈部动脉;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切断所述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依次结扎颈外动脉起始处,颈总、颈内动脉;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切割颈外动脉远端,形成颈外动脉残端,采用穿刺件从颈外动脉远端切割口进入颈内动脉,推进到颅内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支处并穿刺该处动脉壁,退出穿刺件后55 s≤M s≤65 s松解颈总动脉结扎件,止血;第六处理单元,用于闭合切口,得动物模型。
134 从记忆T细胞生成的反抑细胞 CN201780052593.8 2017-06-27 CN109661463B 2023-04-04 Y.瑞斯内; N.奥-格瓦; R.吉德伦布德弗斯基; E.巴沙-鲁斯缇格; A.拉斯克; S.卡甘
发明揭示了一种生成非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诱导细胞的分离群的方法,所述细胞包含中央记忆T淋巴细胞(Tcm)表型,所述细胞为耐受诱导细胞和/或赋有抗病活性,和能够在移植后归巢至淋巴结。所述方法包括:(a)提供至少70%记忆T细胞的群;(b)使所述记忆T细胞的群与一种或多种抗原接触,以使得抗原反应性细胞富集;以及(c)在细胞因子存在下培养步骤(b)产生的所述细胞,以使得包含Tcm表型的细胞增殖。本发明还揭示了所述方法产生的细胞,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方法。
135 一种智能烫伤监测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11637439.6 2022-12-20 CN115624409B 2023-03-10 朱赟; 刘浩; 刘鹏飞
发明属于烫伤监测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烫伤监测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本智能烫伤监测平台包括:烫伤实验机构对实验体承载机构上实验体进行烫伤实验,以使实验体数据检测机构检测实验体各项体征,实验体数据检测机构将相应数据反馈至烫伤实验机构,以使烫伤实验机构根据该数据调节输出功率;烫伤实验机构、实验体数据检测机构还将相应数据上传至显示机构进行显示;本发明实现自动化调节烫伤温度,克服传统烫伤装置无法保持恒温条件的问题,进而保证实验效果,同时实施监控实验体在烫伤实验过程中各项体征,能够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并且数据互相交互进行数据化显示,能够及时管控实验过程,适配各种规格实验体,降低设备成本。
136 可重复使用的发情检测系统 CN202180009975.9 2021-01-19 CN114980734A 2022-08-30 N·雷泰达尔; S·M·魏尔瑙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发情检测系统包括在操作期间互的一次性部件和可重复使用部件。在使用之后,这些一次性部件可以脱离并通过将一组新的一次性部件与这些可重复使用部件互锁来进行更换。
137 一种通过铥激光建立大鼠心脏病模型的方法 CN202210163176.3 2022-02-22 CN114533261A 2022-05-27 何尤夫; 吴强; 唐小虎; 陈亚宁; 段自坤; 周瑜; 黄晶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铥激光建立大鼠心脏病模型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麻醉、插管、连接呼吸机、铥激光处理、观察心电图、术后喂养2周、心脏行masson染色等步骤完成。本发明使用铥激光针对局部冠状动脉进行激光处理,可以避免因手术创伤造成的假阳性结果,避免因心肌出血或局部的剧烈刺激而引起猝死,死亡率更低。
138 防虫性试验装置以及防虫性试验方法 CN201680091513.5 2016-12-27 CN110072387B 2022-02-25 仓本干也; 川田均
收容体(1)形成能够收容虫子的内部空间,并形成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相通的开口(11),开口(11)以外被封闭为不能使虫子通过。一对导轨(2)使开口(11)隔在中间而在开口(11)的两侧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收容体(1)的外表面,使收容体(1)的形成有开口(11)的面与罩盖(3)的间隙维持为虫子不能通过的大小,并在收容体(1)的外侧以能滑动的方式保持罩盖(3)。试样支架保持试样并以能滑动的方式保持于导轨(2),在保持有试样的状态下以能滑动的方式保持于导轨(2)时,使试样从开口(11)向内部空间露出。使保持有试样的试样支架与罩盖(3)在一边彼此相接的状态下在一对导轨(2)之间滑动,能够在罩盖(3)覆盖开口(11)的位置与试样覆盖开口(11)的位置之间移动。
139 用于骨骼肌调节的RAF-1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其方法和用途 CN201980057300.4 2019-09-12 CN112654355A 2021-04-13 D·M·巴伦; J·费热; S·卡拉兹; J·米肖; Y·拉蒂诺; P·斯图尔萨茨
发明涉及用于通过调节肌肉干细胞来改善骨骼肌再生以维持或增加肌肉功能和/或肌肉质量的新型Raf‑1激酶抑制剂化合物。例如,本发明可用于要促进肌肉修复的个体和/或经受恶病质前期、恶病质、肌肉减少症、肌病、营养不良和/或肌肉损伤或手术后的恢复的个体。
140 电诱颤方法及装置 CN202010699863.8 2020-07-20 CN111657927A 2020-09-15 刁孟元; 朱英; 胡炜
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诱颤方法及装置,其中,电诱颤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诱颤电极和第二诱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通过第一诱颤电极和第二诱颤电极获取实时心电图;判断阻抗值是否大于预设阻抗阈值,并判断实时心电图中是否存在正常心电波形;当阻抗值大于预设阻抗阈值和/或实时心电图中不存在正常心电波形时,对第一诱颤电极和第二诱颤电极的位置进行调整;当阻抗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阻抗阈值且实时心电图中存在正常心电波形时,控制第一诱颤电极和第二诱颤电极进行电诱颤。本发明通过电极间的心电、阻抗信息判断诱颤电极位置是否正确,提供了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最直接的反映了电极的位置,且无需监护仪设备或者造影设备即可判断电极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