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界面蒸发电联产装置 CN202410497914.7 2024-04-24 CN118084118A 2024-05-28 叶庆; 吴玺; 蔡琦琳; 胡中发; 李祖胜; 孙小龙
发明涉及淡化联合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界面蒸发水电联产装置。所述界面蒸发水电联产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吸收层、隔热输水层、压电层、分隔层和阴极;所述光吸收层包括基底以及负载在所述基底上的材料、二纳米颗粒;所述压电层包括压电膜和设置在所述压电膜两侧表面的柔性电极,所述压电膜由钛酸钡纳米颗粒与压电聚合物复合而成。本发明通过光吸收层和压电层的设计,在实现太阳能分级利用的同时,将波浪能引入界面蒸发系统中,将光热转化、光电转化和压电转化集成在一个界面蒸发器中,利用了传统界面蒸发系统无法利用的能量,拓宽系统能量来源,实现了淡水电能的联产。
2 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及其定日镜跟踪驱动装置 CN201810837933.4 2018-07-26 CN108731276B 2024-05-28 王迪; 蒋礼
发明涉及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及其定日镜跟踪驱动装置,跟踪驱动装置包括转台、镜架以及铰接在转台与镜架之间的俯仰油缸,俯仰角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转台上具有俯仰角油缸铰接座和反射镜铰接座,镜架铰接在反射镜铰接座上,所述缸体铰接在镜架上,所述活塞杆铰接在俯仰角油缸铰接座上,将缸体悬伸铰接在镜架的下方,并且在跟随镜架转动的过程中同步摆动,摆动的路径与转台的位置完全无干涉,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保证方便安装的同时,驱动镜架转动时不会对转台上的其他机构进行干涉,能够实现最大化的俯仰角度调节,同时这种布置形式会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俯仰角油缸对外部空间的要求降低。
3 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202211165436.7 2022-09-23 CN117803974A 2024-04-02 刘群波; 黄招彬
申请公开了一种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该集热设备包括:组件、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该热泵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冷媒循环管路及第二换热器,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换热器及压缩机;太阳能光伏组件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电能,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冷媒支路和设置在第一冷媒支路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热板,第一冷媒支路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如此,第二换热器可以收集第一换热器吸收的空气热能及太阳能光伏发热板转换的热能;此外,蓄电池还可以在线回收太阳能光伏发热板输出的电能。
4 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202211165339.8 2022-09-23 CN117803973A 2024-04-02 黄招彬; 刘群波
申请公开了一种集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该集热设备包括:组件、太阳能光伏组件及电加热器,该热泵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冷媒管路及蓄热箱,冷媒管路依次连接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及蓄热箱;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冷媒支路和设置在第一冷媒支路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热板,第一冷媒支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端;电加热器由太阳能光伏发热板输出的电能供电,并加热蓄热水箱内的水。如此,可以利用第一换热器吸收的空气热能、太阳能光伏发热板转换的热能和电能加热蓄热水箱内的水,进而可以在满足节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供热的可靠性。
5 一种硒化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2311554082.X 2023-11-20 CN117790287A 2024-03-29 王义平; 朱德志; 廖常锐
申请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硒化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制备初始薄膜;获取所述初始薄膜的激光脉冲能量阈值;根据所述激光脉冲能量阈值将预设脉冲序列聚焦至所述初始薄膜,得到硒化锡薄膜。其中,在基底上所制备的初始薄膜经过预设脉冲序列的聚焦后形成波纹状起伏结构,获得硒化锡薄膜,因此提高了硒化锡薄膜的光热电性能。
6 一种PV/T-S型多能互补宽湿阈除湿机组 CN202310914660.X 2023-07-25 CN117006548A 2023-11-07 李世阳; 沈朝; 张静姿; 董锋; 高科; 张祖洋; 陈松鹤
发明提供一种PV/T‑S型多能互补宽湿阈除湿机组,包括换热器组件,转轮除湿机组,压缩机组件,机组件,风口组件,PV/T系统,光伏电池和加热器;所述的换热器组件由翅片管换热器一,翅片管换热器二,翅片管换热器三,翅片管换热器五和翅片管换热器四组成;所述的压缩机组件由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组成;所述的PV/T系统为风冷型PV/T系统。本发明利用PV/T系统在电产能的同时可加热空气,在不改变其含湿量的同时降低其相对湿度,供转轮除湿机组循环再生使用;空气通过换热器实现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调控,但总含湿量不变,实现含湿量的调控;提高光伏效率的同时可降低除湿系统能耗,利用转轮除湿设备,可在宽湿域范围内实现高效除湿度。
7 一种集光伏光热一体的零供暖系统 CN202210459994.8 2022-04-24 CN116972437A 2023-10-31 陈淼; 肖素侠; 陈曦
发明涉及供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光伏光热一体的零供暖系统,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光热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底板;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安装在光热板的背面一侧,所述连接套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表面设置有抵触环,所述安装筒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输送管。本发明通过鼓机本体能够将室内的低温空气通过第三低温输送管和输送口输送到光热板的内部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安装筒和第一输送管输送到第三输送管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三输送管输送到室内,提高了本装置的零碳供暖,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8 一种电、热输出比例可调节的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 CN202310928318.5 2023-07-26 CN116938127A 2023-10-24 巨星; 潘信宇; 陈大玮; 高统彤; 张抒凌
一种电、热输出比例可调节的聚光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含光电转换模和光热转换模块,具有集成化和可切换的特征。通过机械旋转装置可实现光电转换模块和光热转换模块在空间上翻转,以达到聚光镜聚光的能流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依次投射到两个模块上,实现单个装置的电、热输出类型的物理切换。最后将规模化的电、热输出可切换的光伏/光热装置进行串并联,通过单个装置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模式的切换,实现整个系统电、热的柔性输出。一体化系统可实现kW和MW级的规模,具有近0‑100%的电、热比例调节能,可提高系统出力与需求的匹配性,减少储能利用,降低系统成本。
9 一种蓄热焚烧装置 CN202310223888.4 2023-03-09 CN116557878A 2023-08-08 郭彦炳; 王思博; 郑娟; 邱晓峰; 陈松华; 胡金朋
发明属于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焚烧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三室燃烧组件、两室燃烧组件、出气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集热组件;所述三室燃烧组件与两室燃烧组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顶部,所述三室燃烧组件与两室燃烧组件的尺寸相同,且所述三室燃烧组件与两室燃烧组件之间设有间隙,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集热组件升降、转动以及翻转,用于将集热组件的太阳能光伏状态以及太阳能光热状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两种集热组件的状态分别与三室燃烧组件或两室燃烧组件进行自由切换匹配,提高了燃烧组件蓄热焚烧时的稳定性
10 一种集光伏光热一体的零供暖系统及方法 CN202310713700.4 2023-06-15 CN116518449A 2023-08-01 胡建文; 陈佩; 屈杰; 李攀; 张磊; 王锋; 刘婷
发明涉及一种供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集光伏光热一体的零供暖系统及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安装有安装横板;偏转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横板上,所述偏转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多组太阳能光伏板;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横板上,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动组件以及推送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安装横板相对所述底座旋转,所述推送组件能够在所述安装横板旋转时,驱使偏转连接组件执行一次展开收拢动作;延伸组件,连接所述偏转连接组件与所述推送组件,所述延伸组件能够在所述推送组件动作时,改变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迎光面积,以使随着太阳的升起改变太阳能光伏板的迎光面积,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11 一种采用离子束流的热光伏电池测试装置 CN202211079253.3 2022-09-05 CN115603662B 2023-07-14 杨磊; 王苍龙; 舒亚锋; 刘季韬; 张延师; 陈良文; 刘懿文; 孟召仓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离子束流的热光伏电池测试装置,包括离子束流热源系统、真空腔室、光谱滤波器、热光伏电池板和测试组件,真空腔室内设有发射体和位置调整组件,位置调整组件用于调整发射体的位置,发射体用于向热光伏电池板发射光子;离子束流热源系统和真空腔室相通,用于给发射体提供热源;光谱滤波器和真空腔室相通,光谱滤波器位于发射体和热光伏电池板之间,能够透过可以被热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光子,将不能被热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光子反射到发射器;测试组件,用于对发射体和热光伏电池板进行检测。发射体能够达到较高的温度,热光伏电池板能吸收不同的光子通量,能够较真实的模拟热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环境,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12 一种低建筑多能互补装置 CN202310529483.3 2023-05-11 CN116412077A 2023-07-11 张时聪; 王珂; 吕燕捷
发明提供一种低建筑多能互补装置,属于低碳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发电机组件;固定台,架设在发电机组件的顶部;竖向集组件,通过一个周向移动组件竖向转动架设在固定台的一侧,与发电机组件的驱动主轴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平集水组件,包括集水槽和旋转圆环;旋转圆环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水板,分别对应设于落水孔的下方;水平发电组件,包括位于集水槽和固定台之间的旋转水槽,以及设置在旋转水槽槽底的第二导水板;旋转水槽的槽底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导水板对应的落水槽;旋转水槽侧壁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导水板对应的通风槽。该装置能够实现多能互补功能,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自然能源,实现低碳建筑的使用目的。
13 基于磁光材料的非互易性热光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310218955.3 2023-03-08 CN116365963A 2023-06-30 盛屹涛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磁光材料的非互易性热光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热源、磁场发生器、热光伏基本结构;热光伏基本结构包括磁光材料发射器和光伏电池,热源设置在磁光材料发射器上;磁场发生器产生磁场,并将磁场外加在磁光材料发射器周围;磁光材料发射器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实现非互易性发射,发射光子;光伏电池将光子转化为电能。本发明通过在磁光材料砷化铟发射器表面外加磁场,打破了发射器的洛伦兹互易性,从而打破基尔霍夫定律,实现了在入射较大的范围内锑化铟光伏电池带隙以上波段p极化波发射率远高于吸收率,而在锑化铟光伏电池带隙以下波段p极化波发射率远低于吸收率,从而该光伏电池可以将更多的光子转化成电能。
14 一种太阳能储放电一体化的多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2210466686.8 2022-04-29 CN115046321B 2023-05-30 陶文铨; 范若瑄; 唐智亿; 杨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储放电一体化的多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系统储能时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来源,释能时可实现多形式能量输出,实现热电联供的同时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需求。设计不同运行模式,实现在太阳能供热、供热之间灵活切换,从而消纳不同形式的能源。采用显热储热与潜热储热结合的模式,在储热单元主体中布置多个潜热储热单元,其余空间填充显热储热材料,通过调整潜热储热单元布置的数目和位置、进行合理的流道设计、强化潜热储热单元的换热来来调节储热容量。通过对系统中的储热子系统的形式、组合方式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储热密度、降低储热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5 一种黑体辐射条件下的热光伏器件性能测试系统 CN202211678418.9 2022-12-26 CN116169952A 2023-05-26 翟涵; 徐建明; 郑通; 马宁华; 蒋帅; 刘勇
发明涉及一种黑体辐射条件下的热光伏器件性能测试系统,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热辐射器、孔阑、视阑、待测热光伏电池、测试仪表、温控装置、电池安装平台和轨道;电池安装平台竖直设置在轨道上;待测热光伏电池安装在电池安装平台的一侧侧壁;温控装置安装在电池安装平台的另一侧侧壁;测试仪表与待测热光伏电池电连接;热辐射器对准待测热光伏电池设置;热辐射器与待测热光伏电池之间依次设置孔阑、视阑;通过测试仪表对热光伏电池的I‑V特性曲线进行测量;本发明结合辐射器辐射光谱条件控制及热光伏电池工作温度环境控制,针对多种热光伏电池材料及应用环境进行黑体辐射实验,极大便利于多种热光伏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分析测试需求。
16 一种基于微细尺度燃烧的两级热光伏热电能源转化装置 CN202310161910.7 2023-02-24 CN115996017A 2023-04-21 何自强; 游敬翔; 李秀权; 薛宗国; 闫云飞; 张雷
发明涉及微燃烧动系统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细尺度燃烧的两级热光伏热电能源转化装置,包括微燃烧器(1)、发射器(2)、过滤器(3)、光伏电池(4)、热沉(5)、衔接装置(6)、余热回收室(7)、热交换器(8)、绝缘层(9)、第一导电片(10)、P型半导体(11)、N型半导体(12)、第二导电片(13)、绝缘层(14)和散热器(15)。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微细尺度燃烧的两级热光伏热电能源转化装置,在高温燃烧段采用热光伏模组,中低温段采用余热回收结合热电模组,采用余热回收室结合热电模组,极大地减少热电系统中冷却装置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热电模组的温度差,实现热‑电能量高效转化。
17 一种热能电能一体化微电网系统 CN202211564848.8 2022-12-07 CN115912482A 2023-04-04 张震; 杨鹏飞; 杨强; 赵培廷; 王瑞林; 田宏宾
一种热能电能一体化微电网系统,其热能子系统和电能子系统共同衔接在一个用能场景;热能子系统包括供热单元、储热单元、循环单元、换热单元、附件单元和控制单元;供热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板、电锅炉和市政供热,储热单元包括固体储能装置、液体储能装置和气体储能装置,电能子系统的供电单元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光伏发电装置、发电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和电网市电;柴油发电机组、光伏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和电网市电共同电连接电源控制器;电能子系统还包括电源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储电装置和中央处理器。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可以保证各种环保能源的加入,可以协调系统内的各模工作在最佳状态。
18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末端二次加热的多能互补系统及方法 CN202211547773.2 2022-12-05 CN115773529A 2023-03-10 刘卫涛; 王富卿; 赵晨阳; 张旭泽; 程宝华; 陈若博; 王晶莹; 王浩柱; 石琳光; 刘勍
发明涉及一种集中供热系统末端二次加热的多能互补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末端用户前端及后端改造,形成二次加热,PVT系统提高回水温度并储存热量在蓄热水箱中,提高温度的回水再经水环热泵为供水提供热量的系统。同时以距离为尺度,将集中供暖管网系统中各区域划分形成并联模式,各自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各自为一系统,减小联动性。本发明既充分利用多种能源,减少了化石能源、电能源的利用,也通过太阳能+热泵系统为用户供能,通过划分区域使供需更加高效匹配。此发明立足集中供暖,为建筑领域达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和模式,该模式与超低能耗建筑等结合,极易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和零碳目标。
19 一种采用离子束流的热光伏电池测试装置 CN202211079253.3 2022-09-05 CN115603662A 2023-01-13 杨磊; 王苍龙; 舒亚锋; 刘季韬; 张延师; 陈良文; 刘懿文; 孟召仓
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离子束流的热光伏电池测试装置,包括离子束流热源系统、真空腔室、光谱滤波器、热光伏电池板和测试组件,真空腔室内设有发射体和位置调整组件,位置调整组件用于调整发射体的位置,发射体用于向热光伏电池板发射光子;离子束流热源系统和真空腔室相通,用于给发射体提供热源;光谱滤波器和真空腔室相通,光谱滤波器位于发射体和热光伏电池板之间,能够透过可以被热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光子,将不能被热光伏电池板吸收的光子反射到发射器;测试组件,用于对发射体和热光伏电池板进行检测。发射体能够达到较高的温度,热光伏电池板能吸收不同的光子通量,能够较真实的模拟热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环境,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20 利用聚光式及平板式混合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及太阳热复合发电系统发电方法 CN201880002699.1 2018-02-23 CN109417105B 2022-12-20 金孝镇; 郑求洛; 金汪基
发明公开利用聚光式及平板式混合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及太阳热复合发电系统以及发电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聚光式及平板式混合太阳能电池,上述聚光式及平板式混合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包括平板式太阳能电池;第二太阳能电池,包括聚光式太阳能电池;第一支撑部,设置有上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第二支撑部,设置有上述第二太阳能电池;以及透镜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的上侧,上述第一支撑部与上述第二支撑部形成于互不相同的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