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融合双向逆变技术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10141733.0 2024-02-01 CN118054516A 2024-05-17 任素云; 韦理斌; 乐云; 杨思齐; 毛军; 戴清明
申请提出的一种融合双向逆变技术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多组由单节或多节并联的电芯组成的电池模组、隔离双向变换器、高压侧直流母线、系统控制中心和隔离通讯模组;任意电池模组通过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与高压侧直流母线的一侧连接,高压侧直流母线的另一侧与电池包对外接口的一端连接,电池包对外接口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通讯模组与系统控制中心的一端双向连接,系统控制中心的另一端与各个所述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双向连接。本申请通过将双向逆变技术融合到电池管理系统中,实现电芯或电芯并联模组完全以并联方式参与电池包工作,还实现电芯与高压输出电气隔离,降低了电芯生产出厂的不良率和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 栅极驱动适配器 CN201980027830.4 2019-04-24 CN112514227B 2024-05-03 龚勋; I·弗兰克
一种栅极驱动适配器电路(104)包含输入电路(116)、输出电路(118)及电荷电路(120)。所述输入电路(116)经配置以接收适合用于控制功率晶体管的脉冲。所述输出电路(118)耦合到所述输入电路(116)。所述输出电路(118)经配置以将所述脉冲转化为适合用于控制化硅功率晶体管的电压。所述电荷泵电路(120)耦合到所述输入电路(116)且耦合到所述输出电路(118)。所述电荷泵电路(120)经配置以产生负电压。所述输出电路(118)经配置以施加所述负电压来转化所述脉冲。
3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及其能量调节方法 CN202311663898.6 2023-12-06 CN117748755A 2024-03-22 袁义彬; 田知静; 谢仲敏
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发送模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与接收模块通过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传输能量,所述发送线圈依次与发送谐振电路、逆变电路、电源连接,所述电源与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与发送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依次与接收谐振电路、接收整流电路、接收电源电路、输出负载连接。本发明通过监测接收模块负载所需功率,调节发送模块的脉冲波形频率及占空比一定值,实现对接收模块能量控制。进而实现了发送模块无需与接收模块通信实现能量的调节。
4 一种相位解调电路、无线功率发射端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2410004037.5 2024-01-03 CN117526585A 2024-02-06 李山健; 周沛; 马超; 刘颢惟
申请提出一种相位解调电路、无线功率发射端及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电容、信号采集模以及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混频滤波支路和第二混频滤波支路;第一电容用于部署在无线功率发射端的耦合线圈和逆变器之间;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容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混频滤波支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滤波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基准时钟信号,第二混频滤波支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基准时钟信号,第一基准时钟信号与第二基准时钟信号的相位相差90°;两条混频滤波支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后级电路。可以有效增强功率传输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兼容性,提升用户体验。
5 一种基于双有源桥储能系统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 CN202311423956.8 2023-10-31 CN117394497A 2024-01-12 程进; 谭继鑫; 姚东忏; 廖小俊
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双有源桥储能系统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获取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信息,电池信息包括禁止充电标志、禁止放电标志、充电电流限值、放电电流限值、电池电流检测值As,补偿量ΔI_comp赋值为0;根据禁止充电标志、禁止放电标志、充电电流限值、放电电流限值中任意一项进行充放电限制触发;采样当前电池电流检测值,设置补偿量ΔI_comp=当前电池电流检测值As;比例积分控制器获取当前补偿量ΔI_comp进行电流反馈补偿控制。本发明能在现有电流环路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电池充放电保护,实现微小电流反馈补偿控制,满足电池零功率控制需求,延长了电池有效使用寿命。零功率控制仅在小电流限制条件下生效,对电池正常充放电不产生影响。
6 一种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装置 CN202310930707.1 2023-07-27 CN117159920A 2023-12-05 席旭刚; 贾世捷; 李文国; 厉力华; 李训根; 李文臣; 吕忠
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包括主控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恒流源电路、保护电路、电源供电电路和外设电路。主控电路包括主机、从机两部分,从机部分与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输入端相连接,为信号调理电路提供DAC信号,并与所述保护电路控制端相连接,为保护电路提供通断信号。所述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源电路输入端相连接,为恒流源电路提供调理后DAC信号。恒流源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输入端相连接,为保护电路提供输出电流。本发明采用锂电池供电,不依赖市电,集成触摸屏可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指导,可调参数多,范围广;且提供可编辑预设模式,操作简单。
7 一种集鱼灯电源分布式供电系统 CN201911153474.9 2019-11-22 CN110730528B 2023-09-29 李向锋; 凌峰; 潘佳东; 李大光
发明提供了一种集鱼灯电源分布式供电系统,包括三相电源和若干集鱼灯,所述三相电源连接有多台AC/DC高压电源,每台AC/DC高压电源连接有多台逆变单元,每台逆变单元连接于一盏集鱼灯,且多台AC/DC高压电源集中放置在高压电源机柜中,逆变单元随相应的集鱼灯分布放置。本发明采用AC/DC高压电源集中放置,逆变单元随集鱼灯分布放置的分布式供电,解决了散热、布线、损耗等问题。
8 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及电源系统 CN202310794130.6 2019-08-07 CN116780915A 2023-09-19 李圣华; 黄文隆
一种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和一种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系统,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包含交流对直流转换单元、第一直流总线以及复数双向直流转换单元。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该等第一侧耦接第一直流总线,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该等第二侧配置形成至少一第二直流总线,至少一第二直流总线的数量为总线数量。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接收总线电压,且转换总线电压为与总线数量相同的至少一直流电压,或者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接收与总线数量相同的至少一外部直流电压,且转换至少一外部直流电压为总线电压。
9 一种基于SOFC与电转气技术的微电网系统及其容量配置方法 CN202210060375.1 2022-01-19 CN114336764B 2023-08-08 李曦; 王贝贝; 夏志平; 彭靖轩; 许元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OFC与电转气技术的微电网系统及其容量配置方法,属于微电网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交流母线以及其上连接的负荷、光伏发电单元、发电单元、电解单元、SOFC发电单元和锂电池。容量配置方法通过运行优化规划层模型求解算法,在优化规划层决策变量约束范围内根据目标函数值生成微电网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容量或者个数;从而结合环境数据生成能量管理层决策变量约束范围,根据能量管理策略,用能量管理层模型求解算法求解生成能量管理方案;根据所述能量管理方案更新所述优化规划层目标函数值,重复迭代。本发明为提高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本地消纳率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充分考虑SOFC动静态特性,弥补了现有含SOFC微电网容量配置研究的不足。
10 一种电池级联的矿用隔爆型自适应电源结构 CN202310586901.2 2023-05-23 CN116488135A 2023-07-25 侯建国; 胡刚; 敖强; 苗东风; 蒋俊; 冯明芳; 叶文凯; 曾勇; 杨国金; 周方宇; 黄元庭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级联的矿用隔爆型自适应电源结构,所述电源结构包括宽压自适应开关电源,宽压自适应开关电源与充放管理控制单元及隔离型DC/DC连接;充放管理控制单元与镍氢电池组连接;镍氢电池组与隔离型DC/DC连接;隔离型DC/DC与裂变器连接;裂变器输出交流电源;解决了矿用大功率后备电源采用工频变压器变压的设备存在体积大和换抽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锂电池的安全保护要求相对较高,导致保护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
11 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及三相电源系统 CN201910725524.X 2019-08-07 CN112350588B 2023-07-25 李圣华; 黄文隆
一种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和一种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三相电源系统,应用于固态变压器架构的电源装置包含交流对直流转换单元、第一直流总线以及复数双向直流转换单元。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该等第一侧耦接第一直流总线,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该等第二侧配置形成至少一第二直流总线,至少一第二直流总线的数量为总线数量。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接收总线电压,且转换总线电压为与总线数量相同的至少一直流电压,或者该等双向直流转换单元接收与总线数量相同的至少一外部直流电压,且转换至少一外部直流电压为总线电压。
12 一种三端口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源 CN202211713308.1 2022-12-30 CN116232007A 2023-06-06 孔祥飞; 杨红; 陈磊敏; 张玲玲; 刘文通
发明属于电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端口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源;通过简化三端口控制电路结构,将基于交流电网电池激励的三类能量转移状态统一在了基于电磁耦合的能量交换结构之中;其中,特别针对空载和不同的负载状态引入了电压电流闭环控制过程,使得不同的负载状态下均可实现三端口电能转换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采用了统一的控制策略和拓扑结构,其实现过程和相应的硬件电路大大简化,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指标;其第一端口A可在功率因数校正结构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协助下获取交流电网的激励,而第二端口B和第三端口C可用于满足车载场景下更为广泛的工况需求。
13 一种电渣焊机的智能记录分析系统 CN202211270527.7 2022-10-18 CN115728573A 2023-03-03 李富康; 陆晓良; 李美娜; 颜翔; 张华武; 陈继
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渣焊机的智能记录分析系统,包括MCU控制模信号数据采集模块、4G通讯模块、供电系统、设备连接模块和人机交互端,供电系统用于为各用电模块提供恒压源和/或恒流源;设备连接模块用于提供连接电渣焊机与信号数据采集模块的接口;信号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施监测电压电流、工作时间的信号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MCU控制模块;MCU控制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解析,再通过协议对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对应的数据,并依次进行记录;4G通讯模块:用于接收MCU控制模块处理好的数据并将其上传至服务器;人机交互端,用于使用者的操作。本发明实现对电渣焊机参数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在线显示和动态存储,适用范围广。
14 用于多相电机中的局部相缺失的容错逆变器 CN201980100870.7 2019-11-22 CN115667003A 2023-01-31 A·阿拉法特; S·克里希那穆尔提; D·S·穆尔蒂·贝勒
一种操作多相电机的方法和系统包括操作逆变器以控制多相电机。逆变器具有多个包括辅助逆变器支路的逆变器支路。多个逆变器支路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开关装置。多相电机具有多个相,其中每个相由逆变器的相应逆变器支路控制。该方法和系统还包括例如通过将信号注入相并分析频率响应来确定多相电机的相是否正经历局部相缺失。响应于确定多相电机的相正经历局部相缺失,该方法和系统包括利用辅助逆变器支路向正经历局部相缺失的相补充能量以继续操作多相电机。
15 基于选频补偿网络抗位置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202011472934.7 2020-12-15 CN112688441B 2022-09-30 熊文静; 喻琪辉; 刘梓溪; 朱奇; 王辉; 粟梅; 但汉兵
基于选频补偿网络抗位置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该系统具有四个串/并联LC支路,每个支路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可以表现为感性、容性、短路或开路的对外电路特性;然后,根据预设的两个谐振频率,设计选频补偿网络的系统参数,使得系统能够工作在不同的开关频率下,且两个不同的工作频率分别对应LC‑LC串联谐振与LCL‑LCL谐振的补偿网络传输特性;最后,通过向系统叠加两个不同频率的工作电源,让系统功率可以叠加两个不同谐振电路的传输特性,实现抵抗位置偏移的功能。该系统无需额外的控制或通信即可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抵抗位置偏移能,设计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
16 一种调机机车的供电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 CN202010467383.9 2020-05-28 CN113734209B 2022-08-30 罗国永; 饶沛南; 赵翔宇; 何良; 徐文龙; 邹建军; 颜艳娇; 魏文海
申请公开了一种调机机车的供电系统和供电控制方法,其中,供电系统包括柴油机、发电机整流器、励磁控制器、第一DC/DC转换模、第二DC/DC转换模块、第一电池、牵引变流器和辅助变流器。在发电机输出三相交流电时,由发电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为第一蓄电池充电,为励磁控制器、牵引电机、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供电;在柴油机不工作,发电机未输出三相交流电时,控制第一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由第一蓄电池输出的电能为牵引电机、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供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既能实现整车的稳定供电,又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励磁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体积大、重量大带来的困扰。
17 用于传输电的转换器系统 CN202111382665.X 2021-11-22 CN114726216A 2022-07-08 N·R·甘纳马尼尼; A·达雷尼; A·戈尔里兹; J·舍斯泰特; A·奥达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电的转换器系统、包括这种转换器系统的车辆以及用于在这种转换器系统中传输电力的方法。转换器系统包括第一DC‑DC模、第二DC‑DC模块和第一控制单元。第一DC‑DC模块连接到高电压系统的第一高电压接口低电压系统的第一低电压接口。第二DC‑DC模块连接到高电压系统的第二高电压接口和低电压系统的第二低电压接口。第一高电压接口与第二接口彼此独立。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到第一DC‑DC模块并配置为在第一DC‑DC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第二DC‑DC模块供电。
18 基于HVDC设备的供电架构、方法及系统 CN202011077405.7 2020-10-10 CN112103938B 2022-06-28 董哲; 王鹏冲; 苑梦雄
申请公开了基于HVDC设备的供电架构、方法及系统,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可应用于神经网络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中计算机供电。具体实现方案为:基于HVDC设备的供电架构包括M个高压直流输电HVDC设备和K个负载设备;M个HVDC设备的输入端均与交流母线连接,所述M个HVDC设备的输出端均与低压直流母线连接,且所述K个负载设备的第一输入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母线连接;其中,所述M个HVDC设备用于输出低压直流电对所述K个负载设备进行供电,M和K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M大于或等于K。根据本申请的技术,解决了直流供电形式存在的可靠性比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直流供电的可靠性。
19 一种目标区域磁屏蔽方法及应用其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CN201910045524.5 2019-01-17 CN109768628B 2022-06-07 麦瑞坤; 许乔迪; 何正友
发明公开了一种目标区域磁屏蔽方法及应用其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涉及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磁屏蔽领域;其包括步骤1:根据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设定屏蔽条件;步骤2:根据直流电压Uin的值电池UO的值计算高频交流电流i1的相量高频交流电流i2的相量和原边线圈L1和副边线圈L2产生的电流在屏蔽线圈L3中产生的高频交流电流i3的相量步骤3:根据步骤1结果定义目标区域Q内任意点的磁感应强度Bi,并计算目标区域Q内所有点的磁感应强度平方和AS;步骤4:将步骤3的AS对屏蔽线圈L3中增设的补偿电容C3的电容值的导数置为零,求解补偿电容值本发明定量计算无源屏蔽线圈的补偿电容,将目标区域的磁感应强度优化为最低,即实现目标区域的最优屏蔽效果。
20 对称分体式平面变压器 CN202111373326.5 2021-11-19 CN114520596A 2022-05-20 G·弗拉蒂尼; M·格拉纳托; P·詹尼理; K·W·班尼特
本公开涉及对称分体式平面变压器。本文公开了在DC‑DC隔离式转换器上下文中的对称分体式平面变压器。该对称分体式平面变压器减少或消除了跨隔离屏障的寄生电容分布的不对称性,该隔离屏障从初级线圈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而可减少跨隔离屏障的共模偶极发射导致的不良电磁干扰EMI。在一些实施例中初级绕组分成至少第一和第二线圈,每个线圈并排占据基板上的不同区域。在第一线圈到次级绕组的电容耦合与第二线圈到次级绕组的电容耦合相同的意义上变压器对称,从而可减少共模EMI。每个线圈可包含多个金属平面中的堆叠螺旋线圈部分以增加跨隔离屏障的电感密度。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线圈可具有相反的螺旋方向,从而可降低来自变压器的远场辐射效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