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蒸汽的发生 / 蒸汽的发生方法;蒸汽锅炉
子分类: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21 一种应用于往复炉排蒸汽锅炉的斜集箱 CN202411725921.4 2024-11-28 CN119532716A 2025-02-28 姚遥; 肖峰; 刘勇
发明涉及锅炉集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往复炉排蒸汽锅炉的斜集箱,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炉排,所述锅炉主体的内部倾斜设置有下集箱,所述下集箱紧贴炉排,所述下集箱的外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多个冷壁,所述下集箱的侧壁安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下集箱的前端安装设置有集箱头,过滤机构,设置在集箱头的内部,用来过滤水内的杂质,通过过滤板等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过滤板会对输入到下集箱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杂质影响下集箱的使用效果,在过滤板过滤杂质时,刷毛还会转动清理过滤板的表面,避免过滤板表面积蓄较多杂质,导致过滤板发生堵塞,影响下集箱的通水效果。
222 具有异物拦截功能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 CN202411718218.0 2024-11-26 CN119532715A 2025-02-28 刘元庆; 赵彦博; 田付军; 周燕; 陈杰; 孙魁; 杨哲宇
发明公开具有异物拦截功能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环,给水环包括环管和安装在所述环管上的J型管,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安装到所述J型管上;喷头,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套管的底部,所述喷头的一侧开设有对异物拦截的过滤孔,且所述过滤孔开设在所述喷头朝向蒸汽发生器中心区域的一侧,以避免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筒体产生热冲击;本发明可实现在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给水环增加异物拦截功能,能够有效拦截大尺寸危险异物对传热管的损伤,提升核安全。过滤孔方向及布置的设计,不会对在役蒸汽发生器产生热冲击、阻过大等不可接受的影响,且具有较好的异物拦截效果。
223 调节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411717870.0 2024-11-27 CN119532714A 2025-02-28 张清耀; 刘兴军; 胡英军; 张志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压调节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监测汽轮机的负荷变化信号锅炉的主汽压力,基于负荷变化信号,判断是否定主汽压力设定值;在确定锁定主汽压力设定值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对锅炉进行压力补偿的抽气流量,根据抽气流量对锅炉进行压力补偿;基于负荷变化信号及主汽压力,计算压力变化最优速率,并根据压力变化最优速率,对锅炉的主汽压力进行调整。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确保锅炉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根据负荷变化信号及主汽压力计算出的压力变化最优速率,对锅炉的主汽压力进行调整,可以避免因压力变化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能效损失,进一步优化锅炉的运行效率。
224 一种蒸气发生器 CN202411897765.X 2024-12-23 CN119532710A 2025-02-28 胡杨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气发生器,该蒸气发生器包括主壳体、固定罩设于所述主壳体底部的底座、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蒸发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与所述蒸发皿位置相对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用于将所述蒸发皿内产生的蒸气导出的蒸发盖、固定于所述主壳体上并探入到所述蒸发皿内侧底部的凸嘴、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的可分离的蓄箱、设置于所述蓄水箱和蒸发皿之间用于将蓄水箱内的水导入至蒸发皿内的补水组件,以及以控制电路板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相较于只配备蒸发皿的传统技术,本发明使得蒸气发生器的功能更智能、安全,应用场景得到拓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应用场景。
225 基于非共沸工质和膜蒸馏的海洋温差能电氢联产系统 CN202411708669.6 2024-11-27 CN119530830A 2025-02-28 马庆芬; 赵旭东; 何光淋; 卢辉
发明涉及海洋能利用领域,具体为基于非共沸工质和膜蒸馏的海洋温差能电氢联产系统。其包括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模组、非共沸工质循环模组和海水制氢模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模组包括内置第一疏水透气膜并被第一疏水透气膜分隔出料液侧和淡水侧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组件、向料液侧输送热海水的热海水、与淡水侧循环连通的淡水箱以及位于淡水侧和淡水箱之间的换热器;海水制氢模组包括内置第二疏水透气膜并被第二疏水透气膜分隔出海水侧和液侧的电解槽、向海水侧输送热海水的海水泵、对气和氢气进行分离的氧分离器和氢分离器,以及氢气处理组件。本发明使海水自发蒸发为水蒸气,并被碱液吸收,实现无电能消耗的海水淡化,再利用碱液制取氢气。
226 一种用于锅炉汽监测的信号传输呼叫系统 CN202411803046.7 2024-12-10 CN119289350B 2025-02-28 夏红伟; 胡孔友; 高薇; 李洋; 张凤安; 占刚; 赵静波; 徐力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锅炉汽监测的信号传输呼叫系统,涉及水汽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第一弧形通道两端均安装有压传感器,径向安装槽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径向泄压槽一侧安装有活动泄压管,活动泄压管一侧设置有与监测承载环同轴心的第二弧形通道,动力输出轴周侧面固定有缺齿轮和切换推动件,切换推动件滑动在第二弧形通道内部,动力输出轴一侧安装有采集输送组件,通过采集输送组件将水汽冷凝水输送至各个检测设备中,用于检测分析电导率、pH值、氮和总氮。本发明在完成泄压后竖向封堵杆回到初始位置上,储液筒中的冷凝水由各个检测连接头分散流入到各个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由此即实现在泄压过程中完成冷凝水的自动实时采集检测。
227 蒸汽发生器 CN202411724806.5 2024-11-28 CN119196646B 2025-02-28 郑威; 张营; 王宗信; 卢杏斌; 王小勇
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蒸汽发生腔;除组件,设置在蒸汽发生腔内,除氧组件包括液体流通部和蒸汽流通部,液体流通部的至少部分与蒸汽流通部贴合,以使蒸汽流通部内的蒸汽对液体流通部内的待除氧液体进行加热,以进行除氧;其中,蒸汽流通部的进汽口和出汽口分别与蒸汽发生腔连通,以使蒸汽发生腔内的蒸汽流经蒸汽流通部后回流至蒸汽发生腔内。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发生器需要设置独立的热除氧系统,导致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
228 锅炉管道换热装置 CN202411686200.7 2024-11-25 CN119178143B 2025-02-28 孙淑兰; 胡京忠; 孙朝晖; 王俊杰
发明公开了锅炉管道换热装置,涉及泄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锅炉结构和人机交互设备,锅炉结构包括支撑架一、保温炉体、燃烧炉和燃烧器,所述锅炉结构内部设置有泄漏监控模组和管道换热结构,所述管道换热结构包括烟气换热结构和排烟结构,用于承压换热的多个承压管一、多个承压管二或多个承压管三中某个出现破裂时,泄漏监控模组的设置使泄漏情况及时的被发现,避免流动汇集到燃烧炉内部影响锅炉结构正常工作时才会被发现的情况出现,泄漏监控模组将泄漏情况反馈给人机交互设备后,人机交互设备立即控制烟气换热结构实施相应应急措施,维持烟气换热结构的正常工作,为工作人员制定补救计划提供时间,减少经济损失。
229 一种锅炉加热及阻垢除垢装置 CN202411951193.9 2024-12-27 CN119521484A 2025-02-25 冯德仁; 李兴凌; 张勇; 戴德清; 任学志; 邢丽军; 汪杰; 张威
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锅炉加热及阻垢除垢装置,包括单相逆变电路、电磁线圈和控制系统;所述单相逆变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向所述电磁线圈输出第一脉冲电流和第二脉冲电流;所述电磁线圈缠绕于锅炉的加热部件上,用于接收第一脉冲电流以在所述加热部件上产生涡流从而进行加热,且用于接收第二脉冲电流以产生脉冲磁场从而对加热部件进行阻垢除垢;所述控制系统,用于产生第一时钟信号以控制所述单相逆变电路向所述电磁线圈输出第一脉冲电流,以及产生第二时钟信号以控制所述单相逆变电路向所述电磁线圈输出第二脉冲电流。该装置温度控制精准,加热均匀,且能够阻垢除垢。
230 热管安装结构以及电热管式锅炉以及电蒸汽发生器 CN202411827495.5 2024-12-12 CN119521471A 2025-02-25 陈怡超; 任杰; 李春明; 戴叶青; 符海忠; 曹建江; 俞欣林; 梁虞焕; 梁延良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管安装结构,包括管板、电热管体、第一筒体部以及第二筒体部;所述管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圆孔部以及圆锥孔部,所述圆锥孔部与所述第一圆孔部以及第二圆孔部相接,且圆锥孔部的宽口径端与所述第一圆孔部相接,圆锥孔部的窄口径端与第二圆孔部相接,所述第一筒体部与第二筒体部相接,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面与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上,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面呈圆柱状,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外壁面呈圆台状,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外壁面用于贴紧圆锥孔部,第一筒体部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圆孔部的孔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面与第二筒体部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外过渡环槽。
231 一种包秸秆直燃模快装锅炉 CN202411906451.1 2024-12-23 CN119509031A 2025-02-25 王帅; 郭洪利; 丁文彪; 郭洪伟; 张云开; 程延辉; 王世伟; 项玉新; 赵曼丽; 王云鹏; 康凯; 康晓明
发明涉及一种包秸秆直燃模快装锅炉,部分设置于炉排上方,包括:料仓;燃烧腔,位于所述料仓的下方;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与所述料仓沿炉排长度方向设置,连接于所述燃烧腔;换热装置,连接于所述水冷装置,且位于所述水冷装置远离所述料仓的一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将燃烧腔设置于料仓的下方,使整个破包过程处于高温环境中,降低破包难度,同时消耗大部分秸秆燃料,减轻后续燃料消耗压;同时料仓、水冷系统、换热装置均为独立模块,便于独立运输至安装现场组合拼接,与传统锅炉相比省去大量现场砌筑与焊接工作,大幅缩短安装周期,降低安装成本。
232 一种净剂聚合反应供热装置及生产工艺 CN202510062401.8 2025-01-15 CN119508874A 2025-02-25 胡喜禄; 蓝子栋; 邱能钦; 蓝亦航
发明涉及供热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净剂聚合反应供热装置及生产工艺,包括用于加热混合液体的加热设备本体,所述加热设备本体包括加热罐体、蒸汽加热发生机、高温清理装置以及弓形受热循环板体,本发明中可通过连通管二引导、接收加热罐体内的高温气体流动,并通过加热通道向外排出,形成气体高速流动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机一抽取水箱内的水沿连通管四流动,利用加热通道内的高温气体加热并预热连通管四内的水,并且通过水箱内的水来降低连通管四的温度,实现温度差,从而进一步的加快连通管二内的高温气体的流动,提高加热罐体内的气体流动速度,通过加快气体流动速度来均衡加热罐体内的温度。
233 一种垃圾发电厂及污处理厂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CN202411960964.0 2024-12-30 CN119508798A 2025-02-25 郑江龙; 曹杰; 康杰; 仉泰民; 谭易君; 袁朝文
发明涉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垃圾发电厂及污处理厂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垃圾发电厂、污泥干化装置和污水处理厂;所述垃圾发电厂包括锅炉、生火排汽装置、连续排污扩容器和定期排污扩容器,所述生火排汽装置的入口与所述锅炉的集汽集箱连通,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入口与所述垃圾发电厂的连续排污管连通,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入口与所述垃圾发电厂的定期排污管连通;所述污泥干化装置的气体入口与所述生火排汽装置的出口、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出口和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的出口均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与所述污泥干化装置的污泥入口连通。
234 一种捕集综合利用及能量回收方法和装置 CN202411671235.3 2024-11-21 CN119508793A 2025-02-25 魏炜
发明提供一种捕集综合利用及能量回收方法和装置,包括气体化处理发电系统、热量回收系统、碳捕集系统、二氧化碳精制系统、二氧化碳气化系统、碳转化系统和换热系统。本发明通过二氧化碳精制系统处理具有较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原料气,将其转化为高浓度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存储。原料气中的杂质气通过气体氧化处理发电系统燃烧,回收能量为发电机供电。燃烧后的高温气体经过热量回收和换热后进入碳捕集系统,提浓后再次进入二氧化碳精制系统储存;高浓度液态二氧化碳通过气化系统进入碳转化系统,进一步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本发明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捕集、精制和转化的高效综合利用,同时回收能量,具有降低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等优点。
235 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CN202411647738.7 2024-11-18 CN119508019A 2025-02-25 来振亚; 吴钢; 吕洪坤; 章康; 丁历威; 陈嘉映; 侯成龙; 国旭涛; 黄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化学储能装置、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余热锅炉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在用电低谷时,采用电能对热化学储能装置进行蓄热,进一步将热化学储罐排出的气体采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用电尖峰或高峰时,启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释能,并启动热化学储能装置对外释热,释热反应排出的高温气体供应给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发电,并将排汽用于对外供热以实现热电联供。本发明将热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耦合应用,有效提高了热化学储能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236 气体化处理及捕集综合利用方法和装置 CN202411671234.9 2024-11-21 CN119499848A 2025-02-25 魏炜; 白洪亮
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化处理及捕集综合利用方法和装置,包括气体氧化处理发电系统、热量回收系统、碳捕集系统、二氧化碳精制系统、能量回收系统、二氧化碳气化系统、碳转化系统和换热系统;气体氧化处理发电系统与热量回收系统和二氧化碳精制系统相连,气体氧化处理发电系统及热量回收系统与碳捕集系统和二氧化碳精制系统相连,碳捕集系统与二氧化碳精制系统相连,能量回收系统与二氧化碳精制系统相连,二氧化碳气化系统与二氧化碳精制系统和碳转化系统相连。本发明将系统中所有气体的能量进行了充分回收利用,外排气体完全达到环保标准,节能减排的同时碳捕集回收精制二氧化碳,进一步转化为甲醇、甲烷、甲酸一氧化碳等化学品和燃料
237 一种降烧损干熄焦超临界CO2发电联产蒸汽系统 CN202411396257.3 2024-10-08 CN119103525B 2025-02-25 司传煜; 杜汉双; 霍保芝; 石欣; 王菲菲; 张金刚; 胡伟涛; 王兴璞
发明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降烧损干熄焦超临界CO2发电联产蒸汽系统,包括干熄炉、汽包和超临界CO2锅炉,在所述干熄炉的循环气体的输出口处设置一次除尘器,利用所述一次除尘器回收循环气体中的焦粉,之后循环气体依次经过焚烧器、二级过热器和一级过热器,然后通过烟道进入到所述超临界CO2锅炉中;该降烧损干熄焦超临界CO2发电联产蒸汽系统,通过将焚烧器设置在一次除尘器的后端,并在干熄炉内部的环形通道不对循环气体进行焚烧,可利用一次除尘器对循环气体中的焦粉进行回收,并降低循环气体中焦粉的含量,既可降低焦粉的烧损,同时避免循环气体的温度大幅度上升。
238 一种用于燃电机组快速升负荷的方法 CN202410924869.9 2024-07-11 CN118463685B 2025-02-25 乌晓江; 张忠孝; 江砚池; 张启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装置、供能系统及用于燃电机组快速升负荷的方法,涉及燃煤发电快速调峰技术领域,针对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产汽速率不足导致机组变负荷速率受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升各种等级燃煤发电机组锅炉快速升负荷能的高温高压蓄热装置及其供能系统。在机组中、高负荷稳定运行或减负荷时,将富裕的蒸汽能量通过间接换热方式存蓄在高温高压水蓄热装置中,待机组处于低负荷工况需要快速爬坡时,水蓄热装置直接向锅炉汽水系统供应高值蒸汽与饱和水,由于供能过程不存在燃料放热与工质吸热过程,从根本上解决锅炉传热迟滞问题,进而直接、快速提升锅炉蒸汽产率,实现燃煤发电机组快速升负荷。
239 电蓄热蒸汽装置 CN201910538810.5 2019-06-20 CN112113203B 2025-02-25 姜立兵; 李安平; 魏银华; 李迪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蓄热蒸汽装置,包括:壳体、循环机、电蓄热体、蒸汽发生装置和换热器。壳体内限定有蓄热腔、与出风口连通的高温风道和与进风口连通的低温风道。循环风机用于驱动低温风道内的气流流向蓄热腔,驱动蓄热腔内的气流流向高温风道。设在蓄热腔中的电蓄热体通电后发热并与气流热交换形成热风。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连在高温风道和低温风道之间的导热风道、蒸汽发生器和换热管束,换热管束设在蒸汽发生器中以进行补温。换热器包括设置在高温风道与低温风道之间的换热风道,换热器对流经的加热并输入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蒸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蓄热蒸汽装置,蒸汽发生器在电蓄热体的蓄热量较少时仍能保持足够的蒸汽产生量。
240 一种电机组基于给补充加热的深度调峰运行系统 CN202411854440.3 2024-12-17 CN119492036A 2025-02-21 张岭; 杜洋洋; 朱东华; 张炜; 陆超; 唐桦; 张绩烨; 向文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组基于给补充加热的深度调峰运行系统,在现有末级高压加热器正常投入使用对给水加热的基础上,在锅炉的给水入口与现有末级高压加热器的给水出口之间设置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并在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的进汽口连接增压,低于目标抽汽压等级的蒸汽经加压后进入新增末级高压加热器;同时维持一定的给水压力,使得省煤器出口给水保持一定的过冷度,用以提高深度调峰工况下机组的入炉给水温度,进而提高省煤器入口水温、省煤器出口水温、提高省煤器出口烟温、提高汽包出口蒸汽温度,最终实现机组于深度调峰工况下的脱硝系统持续稳定投入运行,避免机组能耗大幅上升,有效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