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具有内部气体喷射的离心液体 CN98803624.X 1998-03-12 CN1094175C 2002-11-13 勒诺·迪富尔
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盘式离心液体(1),该泵具有一气体喷射装置,其结构相当简单且有效。该泵(1)具有一壳体(3),该壳体限定了一个大体为圆柱形的腔室(5),该腔室具有一轴向的液体入口(11)和一切向的液体出口(13)。一旋转叶轮(15)可转动地安装在腔室(5)内。叶轮(15)具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和第二圆盘(17,19),该第一和第二圆盘(17,19)刚性地相互连接,且两者彼此离开一定距离,而分别靠近腔室(5)的相对壁。靠近壁(7)的第一圆盘(17)与液体入口(11)相通,具有一中心孔(21),该中心孔的直径与液体入口(11)的直径相同,以允许通过入口(11)注入的液体进入圆盘之间的腔室(5)。第二圆盘(19)具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开孔(39),这些开孔位于一小于圆盘半径的恒定的半径上。一同轴的动轴(25)与叶轮(15)相连,以便沿一给定方向使叶轮转动。该动力轴(25)在与液体入口(21)相反的方向上伸出腔室(5)。一气体供给管(31)与腔室(5)相通。该气体供给管(31)与壳体(3)内的一孔(35)相连。该孔(35)位于腔室(5)的第二相对壁内,其径向距离大体等于上述恒定半径。使用中,通过位于壳体的第二相对壁内的孔(35)供入的压力气体流过第二圆盘(19)内的开孔(39)并进入腔室(5)。而后,在液体在圆盘(17,19)之间朝向泵(1)的出口(13)移动的过程中,气体被溶解在该液体中。
182 具有内部气体喷射的离心液体 CN98803624.X 1998-03-12 CN1251156A 2000-04-19 勒诺·迪富尔
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盘式离心液体(1),该泵具有一气体喷射装置,其结构相当简单且有效。该泵(1)具有一壳体(3),该壳体限定了一个大体为圆柱形的腔室(5),该腔室具有一轴向的液体入口(11)和一切向的液体出口(13)。一旋转叶轮(15)可转动地安装在腔室(5)内。叶轮(15)具有彼此间隔的第一和第二圆盘(17,19),该第一和第二圆盘(17,19)刚性地相互连接,且两者彼此离开一定距离,而分别靠近腔室(5)的相对壁。靠近壁(7)的第一圆盘(17)与液体入口(11)相通,具有一中心孔(21),该中心孔的直径与液体入口(11)的直径相同,以允许通过入口(11)注入的液体进入圆盘之间的腔室(5)。第二圆盘(19)具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开孔(39),这些开孔位于一小于圆盘半径的恒定的半径上。一同轴的动轴(25)与叶轮(15)相连,以使沿一给定方向使叶轮转动。该动力轴(25)在与液体入口(21)相反的方向上伸出腔室(5)。一气体供给管(31)与腔室(5)相通。该气体供给管(31)与壳体(3)内的一孔(35)相连。该孔(35)位于腔室(5)的第二相对壁内,其径向距离大体等于上述恒定半径。使用中,通过位于壳体的第二相对壁内的孔(35)供入的压力气体流过第二圆盘(19)内的开孔(39)并进入腔室(5)。而后,在液体在圆盘(17,19)之间朝向泵(1)的出口(13)移动的过程中,气体被溶解在该液体中。
183 抑制气液分离的混输扩压器叶片 CN202322888066.6 2023-10-27 CN221003259U 2024-05-24 李晨昊; 伍志建; 吴希桐; 罗兴锜; 朱国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抑制气液分离的混输扩压器叶片,包括在混输泵扩压器叶片上开若干个等直径孔洞,并且后盖板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叶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扩压器叶片上开孔,使得叶片压面的液相经过孔洞再次与吸力面的气相结合,由于孔洞的存在使得气液两相流不易分离。在高含气率工况下,扩压器内部能够保持相对均匀的压力分布,压力脉动幅值较低,混输泵仍然有较高的扬程和效率。
184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 CN202420336408.5 2024-02-23 CN220726702U 2024-04-05 王辉; 高丙文; 金雪红; 程蕾
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气液混输介质进入叶轮后,气体易聚集在叶轮内造成叶轮堵塞,甚至导致泵停止工作的问题。后盖板固定在轮毂上。多个叶片等间距固定在后盖板上。后盖板的靠近轮毂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泵盖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进口。每个叶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断口位于叶片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每个叶片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本申请通过第一引压孔和断口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在叶轮的进口和中部聚集,以避免叶轮堵塞,从而保证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流介质时流量和扬程不会改变,进而保证泵的正常工作。
185 一种具有外转子电机控制旋涡的分 CN202223542045.0 2022-12-21 CN219066855U 2023-05-23 邢子义; 田晓庆; 喻久哲; 李可敬; 孙士雷
一种具有外转子电机控制旋涡的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旋涡泵,所述旋涡泵包括泵壳叶轮,叶轮通过叶轮轴进行支撑,叶轮轴一端与壳体内壁固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叶轮连接,壳体外侧安装有外转子电机,泵壳上设有叶轮进气口和叶轮出气口,所述叶轮进气口伸至壳体外侧,叶轮出气口位于壳体内侧,所述壳体内位于旋涡泵下方还设有分水结构,壳体上设有排气口。旋涡泵一方面可将含氢混合气体中的液滴通过离心甩到叶轮壳内壁进行分水,增强分水效果,能有效的将氢气与水分离,避免大量水进入电堆而产生水淹;另一方面可对叶轮出气口的气体进行主动升压,保证了排气口的气体压力,满足了燃料电池氢路循环的需求。
186 一种螺旋轴流 CN202222245727.9 2022-08-25 CN218030849U 2022-12-13 蒋扬川; 吕俊锋; 刘璇; 黄志明; 王璐; 王旭; 缪金莹; 张益民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螺旋轴流,包括定子转子、第一集液降速涡轮和第二集液降速涡轮,定子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集液降速涡轮和第二集液降速涡轮,定子内周面均匀设有多条第一螺旋槽,转子转动设置于定子内并位于第一集液降速涡轮和第二集液降速涡轮之间,转子外周面均匀设有多条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与第一螺旋槽的旋向相反,各第二螺旋槽靠近第一集液降速涡轮的一端内均设有径向吸入孔,各径向吸入孔向内与第一集液降速涡轮的内排液环槽连通,各第二螺旋槽靠近第二集液降速涡轮的一端与第二集液降速涡轮的进液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适用较高粘度的气液混输,转子整体结构刚性好,解决了常规潜油离心泵径向铸造叶轮的动平衡问题,适合中高速运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87 一种抽气用密封装置 CN202221424310.2 2022-06-08 CN217714011U 2022-11-01 董俊乾; 刘晓虎; 敬星; 陈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气用密封装置,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抽气泵、气管和引管,所述抽气泵上安装有两个气管,两个所述气管分别为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密封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外圆环板,所述外圆环板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一密封垫。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分别将外圆环板、第一密封垫和内圆环板紧密固定,防止油气从外圆环板、第一密封垫和内圆环板与气管或引管连接处泄出;通过套管内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阶梯型槽与外圆环板、第一密封垫和气管或引管之间形成的阶梯型外侧适配,并在螺杆的紧固下,配合密封管的两端紧密贴合于第二密封垫上,使套管的内部及密封管内、外部同时增加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油气的泄漏
188 一种轴流均化式下气液多相增压 CN202220709918.3 2022-03-29 CN217029442U 2022-07-22 尚勇; 曹永; 刘恒; 刘家欢; 雷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轴流均化式下气液多相增压,包括:双层流道,所述双层流道包括连通的内流道和外流道;进水流道,与所述外流道连通;第一挡板,设置在外流道靠近所述进水流道的一侧,并用于阻隔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外流道,其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连通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外流道。流体经过第一挡板的第一通孔进行均化混合,充分混匀后再进入到内流道中,在输送的时候就能够对不同相的流体进行充分混合,其布置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较高的油气混合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对后续结构的气蚀破坏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89 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用均化器 CN202220705694.9 2022-03-29 CN217002438U 2022-07-19 尚勇; 曹永; 刘恒; 刘家欢; 雷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流增压用均化器,属于多相增压泵的技术领域,该均化器包括:沿同一轴线呈同心布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一过流流道且过流流道呈U形状,沿过流流道的流道方向上由进液面至出液面依次设置有若干个离散域、第一扩散域、压缩域和第二扩散域,且第一扩散域和第二扩散域沿流道方向的流道面积均呈逐渐增大;其中,各所述离散域和第一扩散域均位于过流流道的同一支臂侧,第二扩散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另一支臂侧,且压缩域位于过流流道的弯曲部,以达到通过均化器能有利于介质中气相的破碎、离散,增强气相与液相的有效融合,提升增压泵输送介质含气率,最终拓宽增压泵有效使用工况的目的。
190 一种高温高压三相混输循环 CN202121973965.0 2021-08-20 CN215486876U 2022-01-11 陈一健; 张伦平; 陈星宇; 景强; 王柯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三相混输循环,属于循环泵技术领域。一种高温高压三相混输循环泵,包括:釜体、连接堵头以及泵体;釜体内设有电机以及高压腔体,电机连接有电源接头,高压腔体外接有压平衡泵;连接堵头的内腔分别与高压腔体以及泵体的内腔连通,连接堵头内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顶端与电机连接,连接轴的底端与泵体配合。本实用新型位于釜体内电机通过电源接头通电进行工作,高压腔体与压力平衡泵连通方便注入压力绝缘液保证高压腔体内的高压调节;连接轴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泵体内,并使泵体与电机轴之间存在间隔,避免电机因高温发生停机;连接堵头的内腔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泵体内的三相介质倒流至高压腔体内。
191 负压端引气增 CN202121034806.4 2021-05-14 CN214742148U 2021-11-16 王方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负压端引气增,包括用于吸水并向水面以上扬水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为,在工作时泵叶轮处于水面以下的潜水泵(1);还包括进气管(3),所述的进气管上端连通于水面以上大气中;且下端连通于泵叶轮吸水负压区,并处于距离泵叶轮小于10cm处;所述的泵叶轮吸水负压区具有使大气与水混合的混合空间。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泵体工作带来的噪音,实现水体循环增氧,又同时推动水环流,噪音较底,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能有效解决管道堵塞的增氧潜水泵。
192 一种自吸式磁 CN202120694879.X 2021-04-06 CN214499438U 2021-10-26 胡辉; 吴朝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吸式磁,属于磁力泵技术领域。一种自吸式磁力泵,包括前盖、中封盖、叶轮主体、后盖和电机;后盖固设于电机的前端;前盖可拆卸连接在后盖的前端;前盖前端上侧设有吸入口,前盖前端下侧设有排液口,前盖上端设有排出口,前盖外侧端设有进液口;中封盖固设于后盖前端,中封盖前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凸起部;前盖前内壁上固设有限位部,凸起部与限位部相匹配;前盖与中封盖之间形成用于储液的储液腔;凸起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可供外部液体经吸入口进入限位部内后再进入叶轮主体内;可以通过将液体中含有的气体按轻质和重质分别排出,可有效提高气体的排出效率。
193 一种应用于气液两相上的多流道控制装置 CN202020205399.8 2020-02-25 CN212131399U 2020-12-11 李一峰; 田建东; 宋战国
应用于气液两相上的多流道控制装置,包括流道本体和流道切换组件,流道本体包括:流体流道,包括至少两独立设置的流体流道和一端敞口的导流腔,导流腔连通流体流道和流体出口,导流腔内设有第二密封组件和混合流道,液体入口通过混合流道与液体供给设备连接,气液入口通过混合流道与外界连通,液体入口与气液入口可通过混合流道相互连通,混合流道上设有安装腔;流道切换组件包括推钮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导流杆,推钮组件设有滑杆,导流杆和滑杆均设置在推钮组件前侧,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安装内,滑杆可滑动的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与第一密封组件密封配合,导流杆可滑动的设置在导流腔内且与第二密封组件密封配合,该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4 一种用于泡沫原液的输转装置 CN201921724715.6 2019-10-15 CN210799536U 2020-06-19 马小叶; 葛志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原液的输转装置,包括泵盖,所述泵盖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输出单元,所述泵盖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入管道,所述泵盖左侧的中部开设有弧形滑槽,所述输入管道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连接管,所述输出单元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的右侧与弧形滑槽的内部密封套接,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伸缩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用于泡沫原液的输转泵装置,通过叶轮、固定管、弧形滑槽和之间的搭配,避免了和弧形滑槽在输转介质时的磨损,且极大提高无介质运转时的耐磨能,继而提高了该用于泡沫原液的输转泵装置的耐磨性
195 一种按摩 CN201822053437.8 2018-12-07 CN209586808U 2019-11-05 曹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侧通过达固定杆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水泵外壳的侧边通过螺栓壳体安装有螺栓头,所述水泵外壳通过螺栓安装有加气件,所述加气件的侧边安装有固定圈,所述加气件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加气件的内侧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加气件的侧边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安装孔通过第二连接管、转头和第一连接管安装有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按摩泵,设有加气件、喷头和安装环,使按摩泵内部的空气与水混合更加均匀,并且可以调节气泡的细密,还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喷头,使用非常方便。
196 一种新型气液混输叶轮 CN201821880887.8 2018-11-15 CN209115389U 2019-07-16 王贵年; 隋文婷; 郑瑞凡; 栾凤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气液混输叶轮,包括,轮盘、轴孔和叶片,轴孔在轮盘的中心,轮盘上设置有叶片,叶片与轴孔连接处设有锥孔,叶片在轮盘上均匀分布,叶片的上端与锥孔外端连接,叶片的下端高出轮盘并且与上端圆弧过渡,均匀分布的叶片向同一方向弯曲成弧形,相邻的叶片间设有回流孔,回流孔的外侧设有小叶片,小叶片呈弧度弯曲,小叶片的弯曲弧度与叶片的弯曲弧度一致。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层的轮盘可以将气泡从叶轮内部排出;同时,均匀分布的回流孔可以将滞留在叶轮内的气泡彻底排出,小叶片也可以有效地对滞留在叶轮内部的气泡进行粉碎,使叶轮的效率提高,不会出现气蚀的现象,增加叶轮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叶轮工作效率的稳定性
197 一种可旋转喷雾 CN201820925826.2 2018-06-14 CN208417088U 2019-01-22 汲海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喷雾机,包括支撑装置,喷雾装置和旋转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和喷雾装置采用上下结构布置,极大的节约了平安装空间。旋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喷雾装置沿上转轴和下转轴旋转,这样喷雾装置可以进行旋转喷雾,极大的扩大了喷雾面积,这样可以减少安装喷雾风机的数量,在保证作业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水平安装空间。旋转控制装置,包括减速电机和传动齿轮组,采用电机和减速器一体化的减速电机不仅节省空间,而且能耗、振动及噪音小,传动齿轮组包括分别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上转轴相固定且相互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采用齿轮传动精度和效率较高。
198 一种气混合和气水混合机 CN201820496943.1 2018-04-09 CN208057534U 2018-11-06 董先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混合和气水混合机,涉及泵的技术领域,解决了如何随时制取气水混合体的技术问题。包括驱动件、磁传动组件、飞轮、螺杆和具有下端口的导管,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用于水电隔离的所述磁传动组件与所述螺杆转动连接,所述导管的上部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飞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螺杆的上部并对应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螺杆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导管内;水从所述下端口通过所述螺杆输送至所述飞轮并从多个所述出水口处喷出与外部气体混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够实现根据所需随时将导管底部的水与导管上部外侧的气体混合,进而制作新鲜的气水混合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9 立式冷媒 CN201721773369.1 2017-12-18 CN207728641U 2018-08-14 尹春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媒,公开了一种立式冷媒泵。本实用新型中,立式冷媒泵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下端的齿轮箱、固定在壳体的上端的支撑、设置在内腔内且由定子转子组成的电机、贯穿转子的轴心的主轴,与电机相连且用于外接电源的线缆,固定在支撑块上且用于遮挡住主轴上端部的盖板;齿轮箱包括外壳、齿轮副、固定板、与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与外壳相连的润滑板,且润滑板朝向外壳的面为润滑真空膜面;主轴下端部贯穿固定板与齿轮副相连,主轴下端部的下端面与润滑真空镀膜面相接触,且主轴下端部的下端面为主轴真空镀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该立式冷媒泵使用更为安全、稳定,且延长该立式冷媒泵的使用寿命。
200 立式冷媒的润滑板 CN201721773350.7 2017-12-18 CN207728640U 2018-08-14 尹春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板,公开了一种立式冷媒的润滑板。本实用新型中,立式冷媒泵的润滑板包括:润滑板本体、均匀设置在润滑板本体四周且用于放置六螺钉的第一缺口槽、第二缺口槽、第三缺口槽和第四缺口槽;立式冷媒泵的润滑板还包括:以润滑板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长弧形通液槽和第二长弧形通液槽、设置在润滑板本体上用于卡住立式冷媒泵底板的圆型圈槽;润滑板本体的表面真空镀膜层。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该该润滑板方便安装固定,且在安装过程中与底板定位准确,安装也更为牢固,同时防止困液、汽蚀,也抗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