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 不包含在F04C 2/00至F04C 14/00各组内的机械、泵或泵送装置的构件、零部件或附件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可调节潜油螺杆 CN202410352177.1 2024-03-26 CN118128748A 2024-06-04 周世杰; 张超; 李建龙; 周光; 张志海; 刘宗明; 梁海洋
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潜油螺杆,包括包括外壳;转动部,其位于外壳的上部,用于提供旋转驱动;抽油杆,其与转动部输出端连接,并向下传递旋转驱动力,抽油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控位器,其结构包括:螺纹套,其固定于外壳内壁上;连接套,其螺纹套接在螺纹套内,并用于托举限位块;旋转驱动设备二,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连接套沿轴向移动。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将螺杆泵运用于海上油井,提高采油的动力,同时通过设置控位器,能够方便调节抽油杆的位置高度,继而能够调整定转子组件的相对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在长时间磨损后,通过缩小间隙,提高定转子容积效率,延长寿命,另外在定转子组件砂卡后,能够实现自解卡。
2 一种高效吸油的外啮合齿轮 CN202410550206.5 2024-05-06 CN118128747A 2024-06-04 冀宏; 汤荣福; 陈吉庆; 孙飞; 杨胜清; 王素燕; 代鹏云; 李清华; 李彦泽
一种高效吸油的外啮合齿轮,前端盖(1)与泵体(3)之间通过定位销(2)实现定位,通过螺栓(13)进行连接,并通过密封圈(11)实现端面密封;轴套内和泵体(3)浮动轴套安装孔内设有滑动轴承(8),共同支撑主动齿轮轴(9)、从动齿轮轴(10);浮动侧板(7)的密封面(7‑5)与齿轮端面贴合,上扇形槽(4‑1)与下扇形槽(12‑2)相互连通且与浮动侧板(7)的轴向配流槽(7‑2)对齐;浮动侧板(7)中的轴向吸油阻板(7‑1)与泵体(3)中的径向吸油阻板(3‑2)组成径向配油槽(16),径向配油槽(16)与齿轮脱离啮合区对齐;主动轴轴套(4)、从动轴轴套(12)与泵体(3)的导油平面(3‑3)形成导油腔(17),将泵体(3)内的吸油腔(3‑1)与前端盖(1)的右圆弧槽(1‑3)连通。
3 一种带有单向组件的液压 CN202410325814.6 2024-03-21 CN118110666A 2024-05-31 郑敏娟; 吴坚锋; 郑昌马; 宋仙友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单向组件的液压,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泵体的一侧装配有第二泵体,第一泵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油口,第二泵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第一泵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子,定子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子,转子上呈环形阵列安装有叶片,转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油盘,转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配油盘,转子的内部穿插安装有连接轴,第一泵体的内部安装有单向阀。本发明利用第一泵体和单向阀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单向阀的设置,当出油口超压时,油液会在单向进油孔的导向下,通过单向阀和单向出油孔回流至第一泵体的内腔,进行出油口的泄压,可以保护液压泵
4 用于非接触式的自动手部消毒机的抽液 CN202011378299.6 2020-11-30 CN112502964B 2024-05-31 竺国荣
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接触式的自动手部消毒机的抽液,包括抽液泵泵体,抽液泵泵体包括外壳排液管和泵体、驱动装置,泵体包括泵体腔室、偏心凸轮和阻隔组件,泵体腔室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泵体腔室出液腔与排液管连通,泵体腔室下端设有进液口,驱动装置带动偏心凸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进液腔的容积增大,液体进入进液腔内,出液腔容积减小,出液腔内的液体排入排液管内;驱动装置带动偏心凸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出液腔容积增大,排液管内的液体流入出液腔内,进液腔容积减小,进液腔内液体从进液口排出。本抽液泵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偏心凸轮的转动能够直接完成吸液排液,并且在抽液完成后进行倒转能够实现液体的回吸,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5 一种齿轮的内流道减振降噪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2410480032.X 2024-04-22 CN118088443A 2024-05-28 吕飞; 侯帅豪; 张军辉; 刘会祥; 温金蓉; 赵守军; 何俊; 苗克非; 徐兵
发明公开了一种齿轮的内流道减振降噪结构及其设计方法,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的端面齿形均采用圆弧‑渐开线‑圆弧的齿形曲线;将泵体中的圆柱形出口流道改进为锥形出口流道,其从与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连通一侧到负载连通一侧直径逐渐增大,在不减小进出口之间阻尼的情况下增大死区容积;在浮动侧板面向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一侧开设沿着齿轮转动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眉毛槽流道,将齿隙体积与锥形出口流道连通,使得齿隙体积随着齿轮的转动提前与出口高压连通,实现预增压;设计出口槽流道将眉毛槽流道与锥形出口流道连通。本发明提出的内流道减振降噪结构及设计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效果显著。
6 一种用于电子的泵油组件及电子油泵 CN202410375819.X 2024-03-29 CN118088440A 2024-05-28 沈舟; 史俊鸿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的泵油组件及电子油泵,通过在泵油腔体结构的连接侧设置贯穿的滑动轴孔和油液排出通道,连通外部电子油泵的待冷却区域,并将泵油腔体结构内泵体机构的动输入轴设置为两端轴承定位,一端轴承为与外部电子油泵定位,另一端为与滑动轴孔配合形成滑动连接的滑动轴承结构,并且两者之间的滑动间隙为油液减压通道,泵油腔内的高压油液可在该油液减压通道内进行润滑后射入外部电子油泵待冷却区域,油液排出通道则可在泵油腔内低压区域的作用下抽排外部电子油泵待冷却区域内的油液形成循环。
7 双作用叶片变量泵系统 CN202211423603.3 2022-11-14 CN118066111A 2024-05-24 李炎; 孙光辉; 张涔涔; 李晨; 戴丰; 高志丰; 陈志浩; 张凤莲; 郑善凯; 王璐瑶
发明提出了双作用叶片变量泵系统。该双作用叶片泵定子曲线具有:在原点的两侧呈具有半径r1的圆弧形的第一小径段和第二小径段;在半径r1的端点处与第一小径段相接的第一吸油段、在半径r2的端点处与第一吸油段相接的第一过渡段、以及在半径r3的端点处与第一过渡段相接并且在半径r1的端点处与第二小径段相接的第一排油段,其中,r2>r3>r1;以及在半径r1的端点处与第二小径段相接的第二吸油段、在半径r4的端点处与第二吸油段相接的第二过渡段、以及在半径r5的端点处与第二过渡段相接并且在半径r1的端点处与第一小径段相接的第二排油段,其中,r4>r5>r1;并且其中,r2>r4,并且r3>r5。该变量泵系统包括该双作用叶片泵。
8 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10146598.9 2024-02-01 CN118065998A 2024-05-24 施发义; 欧阳丹; 刘向晖; 熊迪; 单文强
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机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包括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第一输出油路与主油路连通;滑,位于泵体内,滑块可偏心转动以调节出油口处的机油排量;其中,滑块具有凸起部;第一油腔,设置在滑块与泵体之间,且位于凸起部的第一侧;第一油路,连接第一油腔和第一输出油路,以为第一油腔提供机油;弹性件,位于第一油腔内,弹性件的一端与凸起部接触,弹性件与第一油腔内的油压共同驱动滑块朝排量增大的方向运动。
9 双作用叶片式乘用车用动转向油泵及汽车转向系统 CN202311572801.0 2023-11-23 CN118049371A 2024-05-17 卢家文; 何露露; 解静波; 刘涛; 翟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作用叶片式乘用车用动转向油泵,包括泵体、泵芯组件、配油盘、泵盖和泵轴,泵芯组件包括转子定子和叶片,所述叶片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转子上,转子转动后,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双作用下,所述叶片移动至与所述定子的内曲面相接触位置,叶片分别与转子的外表面、定子的内曲面以及配油盘、泵盖组成4个密封的工作油腔,工作油腔的容积随着转子转动而发生变化。本发明的双作用叶片泵式乘用车用动力转向油泵,设计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零部件少,成本低,可以降低工作噪音。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
10 一种新型转子结构 CN202410352766.X 2024-03-26 CN118049368A 2024-05-17 熊启川; 王琦; 王勇; 来新华; 周财华
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子结构,包括转轴套,转轴套中心处设有轴孔,轴孔用于连接转轴,转轴套侧面设置有多个与转轴套一体的叶片基座,各叶片基座外侧设置有复合套片,各复合套片包裹在对应叶片基座中除了转轴套外的三个面,各复合套片表面与转轴套的连接处平滑无缝隙,各复合套片材质为;各叶片基座端部在中间位置设置有平行于转子旋转平面的凹槽,各复合套片在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有凸键,凸键卡在凹槽内并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该新型转子结构,便于更换局部部件,铜复合材料生产成本低,不易产生火花,硬度软,间隙值小。
11 一种防止卡死的齿轮 CN202210861731.X 2022-07-20 CN115030894B 2024-05-17 杨振武; 许炯
发明属于齿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卡死的齿轮泵,包括齿轮泵外壳,齿轮泵外壳下端固定设置基座,齿轮泵外壳内下部一侧转动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的端面上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另一侧中心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一侧连接有驱动部件,齿轮轴上位于齿轮泵外壳内上部转动设置有从动齿轮,齿轮泵外壳一侧有出油口,齿轮泵外壳远离出油口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油口,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沿圆周方向均匀转动设置有多个活动齿,转动轴上设有用于活动齿转动后复位的高强度复位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上的活动齿互相啮合传动,齿轮泵外壳内位于两个进油口的中部设置有回油口。能够通过活动齿转动从而进行调整,避免困油,防止卡死。
12 上置式气锚潜油螺杆 CN202410430906.0 2024-04-11 CN118030511A 2024-05-14 范新伟; 杨强; 王印; 易庆明; 李洪坤; 吴法祥
上置式气锚潜油螺杆,涉及层气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上外筒与下外筒,上外筒内设置有出液管,并通过上外筒的内腔与出液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上环空通道;下外筒内设置有螺杆定子,并通过下外筒的内腔与螺杆定子的外壁之间形成下环空通道。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上置式螺杆泵煤层气井中抽时,大量煤层气也会随地层水进入到泵内,形成气窜现象;现有的斜井、水平井段曲率小,导致下入的螺杆泵弯曲,造成驱动扭矩大的问题;以及下井时,受限于修井车吊装极限高度,当螺杆泵长度较大时,还需要利用大型吊装机进行辅助吊装,使得下井过程中十分繁琐,且不利于运输工作的问题。
13 一种内泄间隙自调节的喷涂齿轮 CN202211356058.0 2022-11-01 CN118030510A 2024-05-14 王海吉; 袁华雷; 余雄超; 熊永生; 王家杨
发明公开一种内泄间隙自调节的喷涂齿轮,包括:泵壳挡板、齿轮组和间隙调整组件,泵壳内具有腔体,泵壳的侧壁具有挤压腔、油漆入口通道和油漆出口通道,挡板活动设于腔体内,挡板的周侧与腔体的内壁密封配合,腔体通过挡板分隔为调压空间和齿轮运行空间,油漆入口通道分别与挤压腔、齿轮运行空间相连通,油漆出口通道与齿轮运行空间相连通,齿轮组安装于齿轮运行空间内,间隙调整组件设于挤压腔内,且挤压腔通过间隙调整组件分隔为压入腔和压出腔,压出腔与调压空间相连通,压入腔与油漆入口通道相连通,压出腔和调压空间内填充满调压液体。本发明解决了喷涂齿轮泵在供漆压较大时的内泄大、定量精度低的问题。
14 可进行不动管柱换转子作业的潜油螺杆系统及作业工艺 CN202211382827.4 2022-11-07 CN118030509A 2024-05-14 孙延安; 蔡萌; 盖伟涛; 孙春龙; 王羕; 赵云龙; 陈广伟; 陈兆梅; 张颖; 郑学成; 李骥楠; 王凤颖
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不动管柱换转子作业的潜油螺杆系统及作业工艺,涉及机械采油技术领域。该可进行不动管柱换转子作业的潜油螺杆泵系统,包括潜油电机、保护器、联接器、非金属材料转子和金属定子,所述潜油电机、保护器和联轴器从下到上依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联轴器与金属定子螺纹连接,所述联轴器通过插接键联接非金属材料转子。通过金属定子和非金属材料转子构成螺杆泵,金属定子实现长寿命运行,转子作为易损件,损坏后可通过潜油螺杆泵系统进行不动管柱换转子作业,使其无需将整个油管柱和潜油螺杆泵系统起出井筒,降低作业工作量,避免作业过程中对油管螺纹及潜油电缆的损伤,极大地降低了检泵作业成本。
15 一种梅花液 CN202311676932.3 2023-12-07 CN118030508A 2024-05-14 连加俤; 许静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转速非接触梅花液,包括电机、进口端盖和出口端盖,进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均连接于电机,电机上靠近出口端盖的一侧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设有用于液体吸入定子内的进液孔,支架通过定子固定装配泵盖板,泵盖板上设有出液通道,泵盖板通过偏心连接轴连接有转子,转子连接电机轴,转子通过顶推机构和至少两个支撑机构连接于支架,并沿定子的内部偏心旋转,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连续变化的压缩腔。本发明不仅可以使转子与定子之间不产生接触,而且线速度非常低,不会造成磨损,同时能满足无油状态下使用,提高了液泵的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保证冷却系统能稳定可靠的运行。
16 一种适用于高粘度转子 CN202410193797.5 2024-02-21 CN118008791A 2024-05-10 聂如国
本公开提出一种适用于高粘度转子,包括转子(1)和转轴(2),还包括沿轴向依序连接的左侧轴承箱(3)、中间泵体(4)以及右侧轴承箱(5),左侧轴承箱(3)设有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轴承支撑结构(6),右侧轴承箱(5)设有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轴承支撑结构(7),第一转轴(2.1)由位于上侧同一高度的第一轴承支撑结构(6)、第二轴承支撑结构(7)支撑,同样的,第二转轴(2.2)由位于下侧同一高度的第一轴承支撑结构(6)、第二轴承支撑结构(7)支撑;转子(1)设置在第一轴承支撑结构(6)、第二轴承支撑结构(7)之间;该转子泵能够解决更高粘度的物质的输送问题。
17 一种凸轮三叶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CN202410331452.1 2024-03-22 CN118008786A 2024-05-10 王君; 刘俊材; 石岩枫; 张轩宇; 李增耀; 李杰杰; 李子珍
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三叶转子及其设计方法,所公开的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具有相同的型线,第一转子的端面型线与第二转子的端面型线均由18条曲线组成,轴向上,均由2条圈数相同的螺旋线组成;各段曲线光滑连接,消除了连接处的尖点,降低了转子工作过程中的应集中,具有良好的自啮合性;所公开的凸轮泵三叶转子,转子端面型线中的齿顶圆弧与泵腔具有相同的圆心,延长了转子与泵腔之间的接触,减小了循环工质的泄漏量。“人”字型的扭曲结构降低了两个转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和压力脉动,减轻了扭叶凸轮泵转子产生的轴向力问题,提高了凸轮转子的使用寿命。
18 用于多种应用的模流体 CN202410139927.7 2019-11-12 CN117989125A 2024-05-07 D·M·米特; B·J·维切利奥; 奈特·麦克马金; 本·何; L·D·里葛; C·A·史超域; R·D·罗西斯基; 罗德里戈·萨拉扎; 蒂姆·卡尔金斯
一种模流体,包含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多个定子齿部和位于所述定子齿部上的绕组。转子具有中心轴、大致半球形端部和限定与所述绕组的电磁通信的多个磁外壳包围所述定子,并且包含固定端盖以接收所述中心轴的所述半球形端部中的一个,并且限定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紧固端盖接收所述中心轴的所述半球形端部中的另一个。所述中心轴、所述固定端盖和所述紧固端盖限定所述转子的所述旋转轴。所述半球形端部与所述中心轴、所述固定端盖和所述紧固端盖的接合使所述转子和所述中心轴与所述旋转轴对齐,并在所述定子内保持平衡。
19 一种带漏液传感器的液压齿轮及液压系统 CN202210644667.X 2022-06-08 CN114922770B 2024-05-03 周亚东; 包珍举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漏液传感器的液压齿轮,包括液压齿轮马达和液压齿轮泵,还包括连接座和漏液传感器,所述液压齿轮马达和所述液压齿轮泵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座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马达从动齿轮轴和所述泵主动齿轮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轴孔之间安装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油封,所述漏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轴孔的位于两个所述油封之间的空间连通。本发明的设计,当液压齿轮泵或液压齿轮马达的任意一端高压油封发生失效时,油液经过两个油封之间的空间,便会触发漏液传感器。
20 一种定量球塞 CN201811392620.9 2018-11-21 CN109356847B 2024-05-03 武艺; 柯尊荣; 江诗梦; 张如华; 辛剑波
发明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量球塞。包括泵壳、端盖、配流轴、主轴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泵壳顶部敞开且与端盖相配合,所述主轴下端穿过所述端盖上端插入到泵壳空腔内,所述主轴插入端螺纹配合有增压涡轮,所述增压涡轮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泵壳底部中心设置有贯穿孔,所述配流轴上端穿过所述泵壳底部贯穿孔插入到所述配流轴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配流轴内设置有出空腔,所述配流轴一侧设置有出水空腔出水口;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定量球塞泵可以对自输出压进行自我调节,减少因液压系统本身输入环节的影响,使其输出性能达到系统的设置要求,并且运转更为稳定,高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