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猪饲料脱毒设备用自主排系统 CN202022940198.5 2020-12-10 CN214168002U 2021-09-10 邵付贵; 陈丽娟; 张云华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猪饲料脱毒设备用自主排系统,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两侧设置有机架,两个机架上方设置有反应罐,反应罐上方依次设置有进料口、搅拌装置和菌液添加装置,反应罐右侧外壁上设置有排气扇,排气扇背面反应罐罐壁中设置有滑轨,滑轨中设置有滑板,滑轨内侧顶端设置有点触按钮,滑板内侧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内侧连接压计,反应罐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两个机架中均设置有电热器,电热器上方设置有箱,水箱一侧设置有加水口,水箱另一侧顶端通过蒸汽输送管连接设置在反应罐内壁中的蒸汽输送口,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反应罐内部的气压来自主地对反应罐进行排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2 一种还原化菌富集装置 CN201821226770.8 2018-08-01 CN208748077U 2019-04-16 黎慧娟; 万春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还原化菌富集装置和富集工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还原氨氧化菌富集装置,包括厌氧反应罐和位于厌氧反应罐外部的磁性分离装置;所述磁性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厌氧反应罐的底部或侧部;所述磁性分离装置包括磁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铁还原氨氧化菌富集工艺,通过将所需微生物聚集于富集剂上,通过对厌氧反应罐中的培养基进行多次补充和更换,且每次培养基的更换过程中无需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微生物,且无需离心分离步骤能够直接得到应用于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微生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3 一种带有通气装置的圆盘型固体发酵装置 CN201721813626.X 2017-12-22 CN207775259U 2018-08-28 梅晓明; 王庆; 王香萍; 付文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通气装置的圆盘型固体发酵装置,包括圆盘型发酵盘和通气装置,发酵盘由发酵盘电机驱动绕其中心纵向设置的支撑轴转动;支撑轴上连接平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由搅拌电机驱动带动其上设置的搅拌桨叶转动;通气装置包括空压机,空压机的出口端通过缓冲罐连通供气管;供气管水平设于搅拌轴沿发酵物料来料方向的前方,供气管上纵向均布多根通气管,通气管底端设刀朝向来料方向的翻料器,各翻料器分别设于相邻两搅拌桨叶间的下方;通气管出口端设无菌过滤膜。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好固体发酵物料提供无菌空气,并通过翻料器与通气管的结构设置实现翻料的同时均匀供气,增加固体发酵物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4 快速分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装置 CN202020572216.6 2020-04-17 CN212246992U 2020-12-29 何弯弯; 王健康; 丁成伟; 郭荣良; 吴玉玲; 徐家安; 王友霜; 胡婷婷; 赵轶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分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装置,包括操作台、驱动箱、挑针、菌株承载台;操作台上设置光孔,驱动箱内设置驱动系统,菌株承载台沿光孔周向设置且用于承载待操作稻杆,挑针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沿平和竖直方向移动且针尖与稻杆接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 一种基于改性玄武岩纤维填料的厌氧化菌富集装置 CN201920048436.6 2019-01-11 CN209537510U 2019-10-25 吴智仁; 陈园园; 徐畅; 周向同; 蒋素英; 李俊波; 韦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玄武岩纤维填料的厌氧化菌富集装置,属于污生物处理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如下,包括以下步骤:S1.启动系统,将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混合后投加至已填充改性玄武岩纤维的反应器中,使污泥充分混合;S2.培养初期,将基质原水送入所述反应器内;同时开启循环水,循环流动;S3.对数生长期,采用程序设定控制原水基质进水速度,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连续快速富集培养;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方法,可有效缩短厌氧氨氧化菌世代周期,短时间内实现高活性增殖,进行效率化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为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6 一种微藻细胞的培养-采收一体化系统 CN201821537938.7 2018-09-19 CN208883860U 2019-05-21 吕雪峰; 段仰凯; 张凯; 吴怀之; 刘祥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藻细胞的培养-采收一体化系统,属于微藻的培养、采收技术领域。所述培养系统包括:光反应器、进气管、搅拌器、排气口、光源;进气管的一端插入光反应器的培养液中;搅拌器设置在光反应器内;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培养液液面上部;光源设置在光反应器的内部和/或外部;采收系统由滤渣床、采收床构成,滤渣床设置在采收床上方,培养系统中的光反应器和滤渣床通过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合成养殖工艺对微藻细胞进行培养后通过倾斜由0°向90°连续变化或梯度变化的采收床对微藻细胞进行快速采收,既保证了微藻细胞与培养液的彻底分离,又有效避免微藻细胞排出不畅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微藻细胞的采收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7 植物蛋白酶提取装置 CN201721317709.X 2017-10-13 CN207313623U 2018-05-04 赵莉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蛋白酶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搅拌件,搅拌件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搅拌件外周螺旋设有第一挤压凸起,外壳体内周设有与第一挤压凸起相配合的第二挤压凸起,外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外壳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连接有保温部件或者加热部件,搅拌件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连接有加热部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搅拌件与壳体分别连通有温度控制部件,从而控制破碎时的温度,便于减轻破碎过程中的杂质,保持植物蛋白酶提取活性。
8 生物被动收集装置 CN200420025130.2 2004-03-04 CN2703003Y 2005-06-01 唐祖明; 陆祖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被动收集装置。由富集管腔和塞子组成,塞子设在富集管腔的一端,在富集管腔内设有修饰有正电荷基团且烷化的玻璃纤维。本实用新型在玻璃纤维上修饰了正电荷基团且使其硅烷化,这使玻璃纤维表面有了正电荷基团层,而在玻璃纤维与病毒等微生物的接触过程中,正电荷基团层与病毒等微生物的表面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实现收集病毒等微生物。
9 一种秸秆、粪污快速腐熟生产线 CN202322819560.7 2023-10-20 CN220907395U 2024-05-07 薛澄; 王卫平; 邵立康; 张红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粪污快速腐熟生产线,包括粪污预处理罐、秸秆粉碎揉丝机、物料混合机和固体发酵箱;粪污预处理罐的顶部设置有投入养殖场收集的鲜粪污的进料口,粪污预处理罐顶部还设置投入生物菌剂的辅料加注管,粪污预处理罐内设置有搅拌机构和曝气组件,粪污预处理罐能够对鲜粪污进行高效有发酵腐熟,粪污预处理罐的排料口物料衔接到物料混合机入料斗;秸秆粉碎揉丝机的出料物料衔接到物料混合机入料斗,物料混合机能够对初步腐熟的粪污和粉碎揉丝的秸秆物料进行混合,物料混合机的出料口物料衔接到进一步有氧发酵腐熟的固体发酵箱。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能够对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快速腐熟,缩短肥料生产周期,增加了收益。
10 一种利用稀释平板法分离乳酸菌的无菌培养皿装置 CN202220206779.2 2022-01-25 CN217600718U 2022-10-18 韩红燕; 郭倩; 郝霞; 李月瑞; 刘福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稀释平板法分离乳酸菌的无菌培养皿装置,其包括平设置的培养皿壳体,在所述培养皿壳体的顶端铰接有密封盖,所述培养皿壳体与所述密封盖均由透明材质制成,在所述密封盖上同心的安装有内螺纹套筒,在所述内螺纹套筒内螺接有外螺纹套筒,在所述外螺纹套筒内旋转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贯穿所述密封盖,在所述旋转杆的内端垂直连接有涂布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结构简单,设计专用的培养皿密封盖以及涂布杆,使得在操作涂布杆时,培养皿完全处于密封状态,能够防止杂菌进入,同时设计标记线以及可以调节的高度的涂布杆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分离效率高。
11 一种肠道内容物分离回收装置 CN201922451518.8 2019-12-30 CN212174947U 2020-12-18 勾振辉; 骆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道内容物分离回收装置、方法及其产品,该装置包括:除杂模和目标内容物收集模块,其中除杂模块中的细滤模块以及目标内容物收集模块均采用错流盘式过滤形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细滤错流盘式过滤器除去样品中较小的杂质,然后通过微孔膜错流盘式过滤器来浓缩富集目标肠道生物,替代传统的离心式分离技术,首先可以使提取过程更加精准可控,分离效率更高,同时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另外采用错流盘式过滤形式,防止小孔堵塞,提高分离效率,延长滤网寿命,同时大幅度提高有效过滤面积,缩小过滤器的体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2 一种用于快速捕获或检测细胞的微流控芯片 CN201920852315.7 2019-06-06 CN210314199U 2020-04-14 颜娟; 朱福琳; 田润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捕获或检测细胞的微流控芯片,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微流控单元,微流控单元的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通道A和通道B,通道A内设有多组鱼骨形结构单元。本实用新型将鱼骨形结构和圆柱体微腔结构结合,提高了目标细胞例如食源性致病菌或肿瘤循环细胞的高效、低成本、特异性的捕获、富集和体外增殖效率,将捕获的细胞富集到很小体积的微腔结构中,进一步提高了体外培养的存活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3 一种肠道内容物分离回收装置 CN201821214143.2 2018-07-30 CN209052694U 2019-07-02 勾振辉; 骆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道内容物分离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除杂模1和目标内容物收集模块2,所述目标内容物模块包括微孔膜滤网5,粪便溶剂(例如生理盐)混合后,先经过所述除杂模块1除去杂质,之后经过所述微孔膜滤网5过滤,在所述微孔膜滤网5上收集目标内容物。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孔膜技术分离提取肠道生物,替代传统的离心式分离技术,首先可以使提取过程更加精准可控,分离效率更高,同时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另外,可以通过采用不同孔径的微孔膜,通过尺寸效应,可以选择性地分离所需要的肠道微生物,用于精准地控制不同菌种的相对丰度。
14 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 CN201821536056.9 2018-09-19 CN208933346U 2019-06-04 吴怀之; 吕雪峰; 段仰凯; 张凯; 刘祥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属于微藻的采收技术领域。所述采收装置包括进液管、滤渣床、采收床、喷清洗管、培养液收集槽、藻泥输出口、液体排出口、清水、滤渣收集槽、滤渣清扫杆、清水箱、转动轮、滤渣排出口、排渣通道、转动轴等,所述进液管与滤渣床连接,滤渣床、藻泥输出口分别与采收床连接,采收床与培养液收集槽连接,喷水清洗管设置在采收床内部,滤渣收集槽与滤渣床连接,滤渣排出口设置在滤渣收集槽中,转动轴与清水箱、转动轮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特殊结构的采收装置和采收床,既保证了微藻细胞与培养液的快速分离和充分清洗,又有效地避免微藻细胞排出不畅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采收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5 蓝藻华收集处理器 CN201820105117.X 2018-01-19 CN207959163U 2018-10-12 彭亮; 刘志宏; 韩博平
蓝藻华收集处理器,属于蓝藻水华处理领域。处理器包括:浮动单元,浮动单元设有推进器。设置于浮动单元的收集处理单元,收集处理单元包括收集器及干化组件。收集器位于浮动单元的前进方向的前端处设有蓝藻收集口,收集器的内部设有用于将水排入水体的排水以及与干化组件连通的藻浆提升泵。进一步地,浮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收集处理单元两侧的第一船体及第二船体,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均沿浮动单元的前进方向延伸。浮动单元设有用于升降收集器的升降组件。其蓝藻收集效率高,且蓝藻干化后处理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6 一种具有多重耐受性且高产蛋白酶和四甲基吡嗪的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分离方法、应用 CN202410462414.X 2024-04-17 CN118165885A 2024-06-11 汪焰胜; 王志侠; 黄训端; 张部昌; 李登壮; 王雪晴; 万清杨; 周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粘质沙雷氏菌,为菌株S.marcescens BQ001,保藏于中国普通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该粘质沙雷氏菌是以大曲为筛选来源,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肌酸显色法、模拟发酵实验结合气相色谱仪检测、耐受性检测后分离得到的,兼具耐高温、耐酸、耐乙醇且高产蛋白酶和四甲基吡嗪。该菌株可用于制作大曲以提高大曲的四甲基吡嗪含量;采用本发明粘质沙雷氏菌制作的大曲用于白酒生产,可提高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增强白酒的味。
17 一种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0593707.1 2024-05-14 CN118165828A 2024-06-11 方曙光; 卢韩杨; 李瑞; 蒋大成; 陈珂可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絮凝剂包括脯酸、天冬氨酸、糖类物质、山梨醇、半乳糖胺、盐和。本发明所述絮凝剂在发酵培养过程特定的时期加入,反应一定时间后,生物絮凝剂中的成分能起到保护菌体的作用,使菌体面对后续的制备工艺中不利环境因素时受到的损伤明显减轻,同时絮凝剂本身所具有的絮凝作用能使菌体聚集,更有利于湿菌体的收集,从而提高产量,依据检验标准,最终制备得到的菌粉活性有明显的提升。本发明使菌株可以更好的应对逆境条件,保持更高的活性,降本增效。
18 一种低温脱氮除磷德氏食酸菌株及其应用 CN202410417307.5 2024-04-09 CN118028176B 2024-06-11 李昂; 尹安伟; 王泽懿
19 细胞剥离液及细胞剥离方法、细胞保存方法 CN202280071704.0 2022-10-28 CN118159642A 2024-06-07 望月信介; 加藤舞; 椿圭一郎; 户松史子; 山内文生; 金崎健吾
申请涉及在通过对于设在基材上的细胞施加利用声波产生的振动而从所述基材剥离所述细胞时使用的细胞剥离液,所述细胞剥离液具有含聚亚烷基二醇结构的聚合物
20 一种乳酸杆菌的分离方法 CN202410495051.X 2024-04-24 CN118147014A 2024-06-07 刘晓颖; 雷秀娟; 韩耀泽; 刘巍
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杆菌的分离方法,属于生物分离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用pH 4.0±0.2的液体培养基,按照固液比1:10加入人参根际土壤,震荡30min,使内容物充分溶解,37℃厌袋中富集培养72h;S2、再加入10%体积的液体培养基,37℃厌氧袋中再富集培养72h;S3、然后把培养液涂布于pH6.8‑7.0的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48h;S4、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pH6.8‑7.0的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h,即分离得到乳酸杆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成功分离出乳酸杆菌,大大提高了乳酸杆菌的分离效率,为乳酸杆菌作为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