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一种高效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202510262266.1 |
2025-03-06 |
CN119822508A |
2025-04-15 |
王洪臣; 夏智恒; 张锦森; 张钦圣; 齐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效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高效复合碳源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脂肪酸盐类35%‑45%,醇类35%‑45%,余量水。制备方法是将所述脂肪酸盐类溶于水中,常温下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再将醇类加入,搅拌均匀,即得。本申请的高效复合碳源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不存在亚硝氮积累现象,实际污水处理中脱氮和除磷效果很好,出水较为稳定,运行成本低、运输储存风险小。 |
42 |
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的高效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及工艺 |
CN202510073707.3 |
2025-01-17 |
CN119822506A |
2025-04-15 |
严新美; 董仕宏; 吴倩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养殖废水的高效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及工艺,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与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与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连接的膜池和沼气利用系统、污泥处理系统、与所述膜池连接的产水池;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膜池均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连接;所述膜池内部设置有中空纤维膜组件。本发明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和设备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膜污染、能耗高、污泥活性维持困难、沼气利用效率低和系统安全性问题,具有高效处理、节能降耗、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废水处理。 |
43 |
一种具有聚多巴胺改性生物炭负载Fe-Cu海藻酸钠微球内核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
CN202411981659.X |
2024-12-31 |
CN119822504A |
2025-04-15 |
王慧荣; 章海波; 谭映宇; 田芦明; 卫俊杰; 刘帅; 陈俊刚; 张宇; 周启圳; 王长智; 宋贤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聚多巴胺改性生物炭负载Fe‑Cu海藻酸钠微球内核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物炭采用聚多巴胺改性,然后再进行Fe‑Cu离子负载,最后制备成海藻酸钠微球,以制备得到的海藻酸钠微球为内核,与激活好的芽孢杆菌DMF‑4在无氧环境下共培养,连续培养3周后,使用重力沉降或离心法收集,即得到具有海藻酸钠微球内核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作为内核的海藻酸钠微球为污泥颗粒提供了较大的密度和良好的形态支撑,避免污泥膨胀问题,改善沉降性能。污泥抗剪切性能得到提升,缓慢释放并且持续缓释的铁离子,其对有机物、氨氮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增强,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其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
44 |
一种超滤设备及餐厨废水处理工艺 |
CN202510014456.1 |
2025-01-06 |
CN119819123A |
2025-04-15 |
许超; 俞洪华; 何瑞青; 沈凯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滤设备及餐厨废水处理工艺,包括机架、固定连接于机架的若干接头、设置于机架上的若干过滤管道、滑动连接于过滤管道两端的连接件、设置于过滤管道内的运输组件和夹紧组件,过滤管道两端通过连接件与接头配接,过滤管道能够在机架上进行移动,当过滤管道与接头错开时,运输组件能够将过滤管道内的滤芯运输至管道外,夹紧组件用于滤芯的固定。本申请通过设置可在机架上移动的过滤管道以及特定结构的连接件、运输组件和夹紧组件,在更换滤芯时,能使过滤管道与接头偏移,运输组件可将滤芯逐步移向过滤管道端部,方便滤芯的去除与更换,有效提高了滤芯更换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 |
45 |
基于气提回流的生态污水处理设备及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
CN202510198923.0 |
2025-02-24 |
CN119683770B |
2025-04-15 |
罗木华; 梁仁礼; 方文亮; 盘育铁; 何永强; 王华静; 朱艳灵; 冼敏仪; 钟羽花; 刘柳欢; 陆昌剑; 刘芳芳; 谢向群; 尹楚国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气提回流的生态污水处理设备及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基于气提回流的生态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分离池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还包括:膜件,设于所述分离池内,且将所述分离池分隔为上下分布的清水腔与污泥腔,所述污泥腔中的污泥能够被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回流机构循环至所述厌氧池内;工作时,出料头能够在厌氧池内做圆周运动,且方位切换机构能够改变出料头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使得污泥在呈逐渐扩散的方式回流至厌氧池内,提升污泥施洒的全面性,保证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效果。 |
46 |
消化池排泥系统 |
CN202011354973.7 |
2020-11-27 |
CN112358048B |
2025-04-15 |
刘石虎; 何华; 黄晶; 毛伯林; 孙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池排泥系统,包括卵型消化池,和安装在卵型消化池下部的排污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污消能装置包括固定管、连接管和消能装置,固定管水平安装在卵型消化池的下部外壁,固定管与卵型消化池的内腔接通,连接管的一端与固定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消能装置通过法兰盘连接,消能装置的上部设有水平安装有进料管,消能装置的下部竖向安装有出料管,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消化池排泥系统,能在污水或污泥的冲击下消能板带动旋转筒发生转动,抵消污水或污泥的冲击力后从出料管排出,当旋转筒的转速过快时,减速杆的伸出端与减速环的内圈接触并产生摩擦来降低转速,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威胁,防止污染周边的环境。 |
47 |
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
CN202510240856.4 |
2025-03-03 |
CN119797695A |
2025-04-11 |
邬代均; 伏攀; 徐国军 |
本申请属于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向印染废水加酸调节pH,使得pH在6‑7之间,进行厌氧菌处理,过滤,得到上清液A;(2)向步骤(1)的上清液A中加入絮凝剂组合物,搅拌4‑6h,过滤,得到上清液B;(3)向步骤(2)的上清液B中加入药剂为Fenton试剂和碱液,混合沉淀,Fenton试剂添加量为0.07‑0.08kg/m3,使用活性炭过滤层进行过滤,得到上清液C,即为标准的排放水;絮凝剂组合物的原料为聚合硫酸铁、铝酸钠、改性硅藻土。本申请处理废水的效率高,能吸附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和杂质,去除更多的污染物和色度。 |
48 |
一种基于碱式方解石捕获二氧化碳强化硫自养脱氮与协同磷、氟、硫去除的一体化装置与方法 |
CN202510082844.3 |
2025-01-20 |
CN119797669A |
2025-04-11 |
王硕; 周雨晨; 祝磊; 黄凯文; 李激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碱式方解石捕获二氧化碳强化硫自养脱氮与协同磷、氟、硫去除的一体化装置与方法,属于碳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碱式方解石捕获二氧化碳强化硫自养脱氮与协同磷、氟、硫去除的一体化装置,所述装置由CO2捕集装置、集水池、硫自养反应器和沉淀池依次连接组成。使用该装置可以配合碱式方解石实现对废水的高效脱氮、磷、氟和硫,成功扩展了碱式方解石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发现了碱式方解石的高效处理性能。为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开拓了一种经济且高效的处理方法。 |
49 |
一种防结垢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202411893985.5 |
2024-12-20 |
CN119797639A |
2025-04-11 |
肖雄; 黄凯兴; 马林岗; 冯勇; 李振赟; 熊旺; 曾毅; 梁肖江; 杨刚; 潘先河; 魏兴; 赖小东; 张轶; 周奇; 赵忠涛 |
本发明属于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结垢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防结垢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包括:罐体和厌氧罐;所述罐体和所述厌氧罐通过导液管连接;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过滤组件,并且所述罐体的内部被所述过滤组件分隔成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在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用于添加阻垢剂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所述上部腔室连通;在所述罐体中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用于使垃圾渗透液与阻垢剂充分结合并发生化学反应。本发明提供的厌氧处理系统及方法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结垢问题,同时提高厌氧处理的效率。 |
50 |
一种适应性添加纳米铁的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202510016208.0 |
2025-01-06 |
CN119797593A |
2025-04-11 |
张炜铭; 高志宏; 薛立静; 张凌星; 陈晨; 汪林; 花铭; 吕路; 潘丙才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性添加纳米铁的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中废水调节池内的水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厌氧反应器底部和脉冲布水器,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内设置有循环水泵以实现上下层废水循环;厌氧反应器内还设置有布料器,布料器通过管道连接纳米铁混合罐以实现纳米铁的添加。该方法中,厌氧反应器内的纳米零价铁浓度根据进水的可生化性进行确定,解决纳米零价铁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实际投用时遇到易团聚、刺激强造成的利用率低且引起微生物抑制等缺点,通过设计连续、低剂量的动态输入装置及方法,提高实际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并增强微生物体系活性。 |
51 |
一种硫自养脱氮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510012730.1 |
2025-01-06 |
CN119797592A |
2025-04-11 |
刘波; 刘其松; 叶旭; 彭震; 刘赟; 许松林; 王启明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自养脱氮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硫自养脱氮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硫粉、铁粉、表面活性剂、活性炭、直链淀粉和水混合加热,得到熔融流体;将熔融流体和碱混合进行歧化反应,得到稠化物质;将稠化物质成型,得到硫自养反硝化生物填料。本发明在填料制备过程中引入碱,促使硫发生歧化反应,在填料中生成硫自养反硝化所需的电子供体硫化物(S2‑)与亚硫酸盐(SO32‑)。这不仅提升了硫的生物可利用性,还为后续脱氮应用提供了更为活跃的电子供体,进而提高硫自养反硝化系统的挂膜效率,有效增强工艺的启动速度和运行效果,达到高效、深度脱氮。 |
52 |
基于CMC-Na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和其在氨氮废水处理的应用 |
CN202510110006.2 |
2025-01-23 |
CN119793413A |
2025-04-11 |
杨垒; 孟红艳; 路颢琪; 梁攀; 李玉彩; 蓝君; 任勇翔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CMC‑Na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和其在氨氮废水处理的应用,所述基于CMC‑Na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芦苇秸秆转化为生物炭,不仅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而且生物炭本身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附和催化反应;CMC‑Na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炭的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增强了电子传递能力;此外,本发明还将CMC‑Na改性生物炭粉末CMC‑BC投加到厌氧铁氨氧化污泥系统,使氨氮去除率达到近似100%,氨氮近零排放,同时显著提高总氮的去除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厌氧铁氨氧化体系的功能微生物有积极作用。 |
53 |
一种轴向混合回流搅拌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CN202510176668.X |
2022-09-27 |
CN119774763A |
2025-04-08 |
张耀家; 王小丽; 赵英武; 王信; 杨俊; 钟俊权; 徐誉杨; 赵福详; 范承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向混合回流搅拌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设备底座和厌氧反应器主体,设备底座上设置有厌氧反应器主体,厌氧反应器主体顶部设有电机和沼气出口,厌氧反应器主体中部设置有反射式回流管,厌氧反应器主体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反射式回流管连接,厌氧反应器主体内且位于反射式回流管上方设置有内置式轴流推进器,位于内置式轴流推进器上方设置有三相分离填料床,三相分离填料床采用束状密集悬挂填料。本发明的三相分离填料床不会被厌氧生化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H2S气体所腐蚀,反射式回流管的设置能够避免布水管道被污泥堵塞,有效节约运行成本,采用内置轴流推进器,可使厌氧反应器集成化程度更好,泥水混合效果更佳。 |
54 |
一种有机固废和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厌氧生物反应系统 |
CN202411965060.7 |
2024-12-30 |
CN119774761A |
2025-04-08 |
昝飞翔; 梁慕翔; 吴晓晖; 宋灿辉; 陆谢娟; 毛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固废和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厌氧生物反应系统,涉及厌氧反应器发酵技术领域。所述厌氧生物反应系统包括:反应池主体、过滤组件和沼气循环组件;反应池主体包括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池和厌氧产甲烷反应池;过滤组件能对泥水混合物进行膜分离处理并能将滤液由所述厌氧产甲烷反应池中排出;沼气循环组件与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池和厌氧产甲烷反应池均连接用于收集沼气并将沼气回输。往复式驱动组件,带动膜过滤装置往复移动,通过抖动惯性将膜丝表面泥饼层去除。本发明所通过结构设计、膜分离处理以及沼气循环利用的综合优化,提升了有机固废和废水处理的效率,改善了出水水质,并增强了能源回收能力,展现出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
55 |
一种头孢拉定废弃药物的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法与装置 |
CN202510030684.8 |
2025-01-08 |
CN119771896A |
2025-04-08 |
吕慧; 庞博元; 石永森; 贾妍艳; 陈奔; 孙连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拉定废弃药物的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法与装置;本发明将头孢拉定废弃药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处理,得到药物残渣;将药物残渣进行长周期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甲烷,得到厌氧消化液;将厌氧消化液作为外部碳源补充至低碳氮比的市政污水中,进行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头孢拉定废弃药物,可以得到低生物毒性的药物残渣,并通过长周期厌氧消化处理对原本难以利用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拓展了处理废弃药物工艺的绿色途径和多样性,将高碳、低氮、低有害成分的厌氧消化液补充至低碳氮比市政污水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使得污水的脱氮效率大大提升,提供了一条药物危废耦合市政污水处理的新思路。 |
56 |
一种控制污水管网中H2S和CH4排放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1657138.9 |
2024-11-19 |
CN119752674A |
2025-04-04 |
席劲瑛; 亓峥 |
本发明提供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污水管网中H2S和CH4排放的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提供的菌剂对厌氧污水体系中H2S和CH4有着高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到(73±15)%和(85±15)%,有助于减污降碳和减轻管网腐蚀。投加菌剂改变了碳流方向,使污水中的有机酸以较长碳链的脂肪酸为主,减少H2S和CH4的产生,并作为碳源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发明的菌剂在抑制厌氧污水体系中H2S和CH4生成方面表现出长期有效性,在持续运行16天后抑制效果依然稳定。 |
57 |
光电增强菌藻电化学系统处理酚氨废水的模块化装置及利用该模块化装置处理酚氨废水的方法 |
CN202411891438.3 |
2024-12-20 |
CN119750820A |
2025-04-04 |
郑梦启; 鄢子鹏; 沈浩; 郭柄霖; 李程桢; 阳坤; 刘亚琪; 苏馈足; 杨頔; 王伟 |
光电增强菌藻电化学系统处理酚氨废水的模块化装置及利用该模块化装置处理酚氨废水的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了微生物和电化学技术,通过菌藻共生系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酚类和氨氮,实现了协同效应,提升了处理效果。较传统厌氧处理煤化工废水,出水氨氮通常增加,而经本发明装置处理后在保证酚去除率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氨氮,突破传统厌氧处理酚氨联合抑制的局限性,并实现酚氨协同高效去除。本发明可获得光电增强菌藻电化学系统处理酚氨废水的模块化装置及利用该模块化装置处理酚氨废水的方法。 |
58 |
一种基于污水处理用的厌氧池 |
CN202510190574.8 |
2025-02-20 |
CN119750779A |
2025-04-04 |
赵治平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污水处理用的厌氧池;包括池体和潜水推进器,潜水推进器位于池体内;所述潜水推进器的输出端处还安装有导流罩;所述池体的内底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方板,安装方板的底部还设有橡胶气囊,橡胶气囊与池体的内底面接触;所述安装方板上还设置有控位旋向器件;所述控位旋向器件包括位于安装方板顶部的旋向圆盘,旋向圆盘的顶部还设有开口朝上的U型方座;通过控位旋向器件得以避免潜水推进器在使用时无法调节其工作方向,使得潜水推进器能够在不同方位处进行使用,避免潜水推进器被固定于一处且单一朝向的工作,降低了厌氧池在处理污水时的局限性,提升了厌氧池在处理污水时的效果以及效率。 |
59 |
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 |
CN202510034899.7 |
2025-01-09 |
CN119750776A |
2025-04-04 |
隋倩雯; 李佳蔚; 魏源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将待处理污水通入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中包括氨氧化细菌、固碳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条件下,在污水处理装置中,氨氧化细菌以待处理污水中氨氮为电子供体发生氧化反应,固碳菌以待处理污水中无机碳为电子受体发生还原反应,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的种间电子传递能力将氨氧化细菌和固碳菌结合,以通过多菌种之间的代谢互作,对待处理污水进行脱氮,得到处理后的污水。 |
60 |
一种污水处理厂厌氧池表面浮渣清除设备 |
CN202411934085.0 |
2024-12-26 |
CN119349767B |
2025-04-04 |
李琰; 张文博; 赵旺; 任楷; 蒯鹏飞; 宁彬; 冯雷; 隗明君; 陈凯; 孙斐; 韩堃; 鞠世朋; 吕岩; 张海涛; 张亚曼; 辛娟; 林晨璐; 陈玥 |
本发明涉及浮渣清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厌氧池表面浮渣清除设备,包括蜂窝支撑板,所述蜂窝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框架,所述蜂窝支撑板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下方设有收集箱,所述蜂窝支撑板的顶部远离所述开口一侧设有刮除装置,所述刮除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靠近所述开口一侧设有镂空式的回形导槽,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远离所述回形导槽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下架体,所述下架体的顶部设有上架体,所述上架体顶部两侧和所述下架体底部两侧均分别设有轴杆一和轴杆二,方便进行浮渣的打捞和清除工作,有效的抑制了浮渣在系统中的恶性循环,净化感观效果和出水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