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的源自动投加装置 CN202411984410.4 2024-12-31 CN119370992B 2025-04-29 葛海杰; 罗加永
2 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资源化利用装置及其利用方法 CN202411678637.6 2024-11-22 CN119176648B 2025-04-29 张忠锋; 吴学钦; 姚奋济; 韩涛
3 一种畜牧养殖混合污净化处理方法 CN202411186314.5 2024-08-28 CN118954833B 2025-04-29 刘明然; 董秀雪; 陈杨; 徐诣轩; 贾俊杨
4 一种集成化含氮污深度脱氮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2310313775.3 2023-03-28 CN116143363B 2025-04-29 柴晓利; 王鹏程; 陆斌
5 用于在以控制无机固体材料的含量进行的废纸处理中对过程用进行连续净化的方法 CN202180043897.4 2021-04-19 CN115667158B 2025-04-29 G·特鲁布尼斯; H·劳布洛克; L·门克; L·多梅内菲格罗拉
6 一种无害化处理青霉素的工艺 CN202510078507.7 2025-01-17 CN119858994A 2025-04-22 盛峰; 石佳奇; 陈樯; 杨璐; 万吉星; 祝欣
发明涉及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害化处理青霉素废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吸附降解:将针矿负载改性纤维素加入青霉素废水中降解,进行一次过滤;S2、生物降解:再在厌条件下,将藻菌复合胶囊加入一次过滤后的青霉素废水中降解,再进行二次过滤,降解完成;本发明方法首先采用针铁矿负载改性纤维素进行吸附降解,使针铁矿负载改性纤维素表面的活性位点与青霉素分子充分接触,使青霉素分子更容易与吸附材料发生静电吸引等相互作用而被吸附;接着进行生物降解,藻菌复合胶囊能够利用废水中残留的青霉素作为营养源进行生长和代谢,通过微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将青霉素分子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
7 一种反硝化硫复合填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10337499.3 2025-03-21 CN119858975A 2025-04-22 马成玲; 师新刚
发明适用于污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反硝化硫复合填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料和B料,所述A料为菌种;所述B料包括微孔骨料、包覆料和淀粉层;所述微孔骨料包括活性炭、海绵铁、硫化化硅;所述包覆料包括碳源、氮源、硫粉和铁粉;所述A料和B料的质量比为(1‑3):(50‑90);优选的,所述菌种包括脱氮硫杆菌、硫细菌和培养基,所述脱氮硫杆菌、硫细菌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1~5)×1010CFU/ml、(0.5~1.5)×1010CFU/ml;所述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如下:氯化铵1‑2g、亚硫酸钠2‑5g、磷酸二氢1‑2g、氯化钠0.5‑1g、硫酸0.1‑0.2g、水1L。本发明所制得的催化剂用于污水处理,不仅脱氮效率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经济环保,成本低。
8 利用复合材料生物电化学耦合消化系统高效产甲烷的方法 CN202510099858.6 2025-01-22 CN119858974A 2025-04-22 李鸣晓; 魏域芳; 孟繁华; 陈王觅
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材料生物电化学耦合消化系统高效产甲烷的方法,属于微生物电化学环保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构建Fe@C材料,通过特殊的处理方式,将其成功负载于厌氧颗粒污泥,使铁碳材料在反应体系形成微电解系统,扩大微生物与电极接触面积,强化微生物间的高效电子传递,提升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EC)的产甲烷性能和系统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与传统MEC‑AD体系相比,能够大幅度提升其累积甲烷产量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ET)产甲烷量。
9 一种污处理反硝化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411933763.1 2024-12-25 CN119847082A 2025-04-18 陈北洋; 寻红敏; 叶书荣; 邵君礼; 刘锋; 梁佳佳
发明涉及污处理反硝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反硝化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监测数据;将进水水质监测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到基于集成学习训练好的反硝化装置运行控制参数预测模型中,得到预测的运行控制参数;基于预测的运行控制参数控制污水处理反硝化装置运行。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基于实时的进水水质监测数据生成精准的运行控制参数,保证反硝化装置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避免因参数不合理导致的能源浪费等情况发生,有助于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营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的有效节约,提高污水处理的经济性。
10 用于低氮比深度净化的人工湿地装置及其系统 CN202510094836.0 2025-01-21 CN119841460A 2025-04-18 赵林; 张逸凡; 唐俊
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低氮比深度净化的人工湿地装置及其系统,包括依次可拆卸地层叠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开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填料;第二壳体开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填料,第二填料包括硫磺与渣;第三壳体开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的一端与第二容置腔的另一端连通,第三容置腔内设有第三填料;其中,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第二容置腔的两端开口以及第三容置腔的两端开口均盖设有分隔层,分隔层上开设有用于供污水通过的透水口。该人工湿地装置不仅能促进反硝化进程,还能避免堵塞及基质更换难的问题。
11 一种ABR厌工艺强化废处理装置及工艺流程 CN202510346891.4 2025-03-24 CN119841454A 2025-04-18 潘晓梁; 花晓锋; 方国兵; 唐嘉浩; 王宇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ABR厌工艺强化废处理装置及工艺流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ABR厌氧工艺强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仓、分隔板、导流板、反应室、溢流口、循环、进水管、出水管、污泥剪切组件,多个污泥剪切组件分别与多个反应室相对应,且用于在循环泵启动时,对反应室内的污泥产生剪切。本发明中,由循环泵间歇启动,进而对反应室内的污水产生循环流动效果,促进污水与污泥的混合,另外由污泥剪切组件在循环泵启动期间,对反应室不同区域内的污泥产生上下交替运动,进而使得反应室内的污泥受到剪切力,从而在污泥中产生空隙,以使污水更好地与污泥混合,能够促进污泥中的生物在污泥中均匀分布以及便于微生物的扩散。
12 生物抑制削减与厌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及装置 CN202510314494.9 2025-03-17 CN119841452A 2025-04-18 张昱; 王辰; 王淑桦; 封玲; 韩子铭; 杨敏
生物抑制削减与厌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及装置,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废水生物抑制削减与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复合装置包括进水系统、生物抑制削减系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和出水系统。本发明采用该装置进行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先通过预处理选择性消除废水中厌氧生物的抑制因子,在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与特定接种污泥混合,并经过膜组件处理后得到处理出水。本发明工艺及装置可以实现对废水中常规污染物、抗生素和耐药基因的高效协同控制,与常规厌氧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更高的运行负荷、有机物去除率,同时具有更高的甲烷产量,实现高效生物能源回收和废水资源化,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13 一种治理废弃锑矿矿井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510219789.8 2025-02-26 CN119841450A 2025-04-18 吴攀; 涂汉; 李玲; 张水; 周顺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废弃锑矿矿井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吸附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微米零价30~50份、草酸化零价铁2~4份、菌棒0.5~0.7份、陶粒7~9份、大颗粒活性炭30~60份、活性炭粉80~120份、酸盐岩150~180份;通过在废弃锑矿巷道中设置充填反应墙,所述充填反应墙组成为下导流墙、吸附墙、上导流墙、吸附墙;将充填反应墙由进水口向出水口重复设置;然后将废弃锑矿矿井涌水引导至巷道入水口通过充填反应墙使废水在巷道中停留4d以上,然后再通过出水口排放;通过吸附作用,吸附水体中溶解的锑并进行沉淀去除水中的锑元素;进一步构建厌环境,抑制原生矿物氧化锑的释放;促进生物生长,进而生成的硫化物与溶解性锑反应,产生沉淀,锑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14 提高反应器源去除率的方法 CN202510175893.1 2025-02-18 CN119841449A 2025-04-18 谷超; 覃阿丹; 吴泽华; 李伟; 楚玉军; 李颖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反应器源去除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回用池,回用水池位于厌氧反应器对应的好氧系统的后端,所述回用水池收集经过好氧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将废水通过回用水池的回用水,泵入到厌氧反应器的回流进水管道,作为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回流;调节厌氧反应器的回流进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厌氧反应器的进水负荷。通过本发明,提高了高浓废水厌氧反应器的碳源去除率。
15 一种核壳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含氮的处理方法 CN202510074944.1 2025-01-17 CN119838523A 2025-04-18 秦永丽; 蒋永荣; 焉佳琦; 陈瑞红; 吴明林; 黎明明; 韩滨羽
发明属于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壳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含氮的处理方法。将本发明提供的核壳型复合材料用于Anammox工艺,实现了厌氧化污泥的快速富集,并通过筛分废水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等不利因子,实现了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保护作用;在生物炭、过渡金属和分子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AnAOB的富集和保护于一体的共同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核壳型复合材料能够推进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稳定运行,及该工艺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
16 一种空气纤维立体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805677.2 2024-12-10 CN119281283B 2025-04-18 张贤君; 陶晶; 赵嫱; 顾成; 宋培圆; 朱琳琳; 李金凤; 吕少堃; 王超慧; 徐旭
发明涉及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纤维立体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空气纤维立体生物填料包括由填料网套和填料内丝构成的空气纤维丝的纤维基质层;所述填料网套和填料内丝的原料中POE塑料的质量含量为1%~10%。本发明提供的空气纤维立体生物填料具有表面积大、不易堵塞、更换便捷等特点,能够提高生物附着面积,提高挂膜量,并维持良好的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其韧性、加工性及耐老化性,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17 一种基于间歇曝气强化磁矿降解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 CN202410914767.9 2024-07-09 CN118833927B 2025-04-18 张耀斌; 王学朋; 于麒麟; 赵智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歇曝气强化磁矿降解有机物的装置及工艺,属于厌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间歇曝气强化磁铁矿降解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进料池、浴保温层、厌氧消化反应器、电机、气体收集装置、出水池和间歇曝气装置,以大分子有毒有机物废水为底物,通过间歇曝气和添加磁铁矿强化厌氧消化,本发明以间歇曝气驱动厌氧消化系统的Fe(III)/Fe(II),推动持续的异化铁还原,富集电活性菌,构建直接电子传递新型产甲烷途径;曝气产生自由基,加速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为产甲烷提供更多的底物,最终促进产甲烷过程。本发明能有效处理大分子有毒有机物污染物并解决了产甲烷效率低下的问题。
18 一种污泥化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2510106611.2 2025-01-23 CN119822555A 2025-04-15 陶文达; 项萌; 曹伟; 张雷燕; 李传松; 倪明明; 孙福星
发明涉及污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水热化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污泥水热碳化液的pH调节至5‑6,得到初调碳化液;将所述初调碳化液进行水解酸化反应,得到水解酸化碳化液;将所述水解酸化碳化液进行产甲烷反应,得到消化碳化液;将所述厌氧消化碳化液进行多级厌氧‑好氧脱氮处理,得到脱氮碳化液;将所述脱氮碳化液进行除磷,得到除磷碳化液;将所述除磷碳化液进行树脂吸附后排放。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泥水热碳化液中含有的有机物及氮磷化合物。排出的水质各项污染物浓度均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克服了污泥水热碳化技术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19 一种站区集便污同步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CN202510090489.4 2025-01-21 CN119822511A 2025-04-15 王晓伟; 冯滔
发明提供一种站区集便污同步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室、好MBBR池和反硝化生物滤池,控制室采用远程智能化控制,好氧MBBR池与反硝化生物滤池通过管道相连接,站区二级出水接入好氧MBBR池后,经过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除磷后流出;其中,反硝化生物滤池采用基质多功能活性生物填料,铁基质多功能活性生物填料由无机金属微量元素、铁电子供体、活性炭、胶黏剂和发泡剂在800~1000℃下无氧烧炼而成。本发明具有高效处理、稳定性良好、操作便捷、运维成本低的特点,且无需额外投加源,同时可以使水中氮、磷等污染物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 一种分区内循环序批式反应装置及污处理方法 CN202510082105.4 2025-01-20 CN119822510A 2025-04-15 杨延栋; 王超; 武静; 刘磊; 孙浩林; 刘长青
发明涉及污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区内循环序批式反应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反应区I及反应区II,所述反应区I内部接种活性污泥并投加生物膜载体用于富集厌氧化菌,所述反应区II内部仅接种活性污泥,反应区I和反应区II中间设有隔板;进水后反应装置首先在厌氧条件下运行,完成内源贮存和厌氧释磷;随后反应区I和反应区II分别在缺氧条件和好氧条件下运行,通过内循环形成内循环,使反应区I和反应区II内部污泥混合液处于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通过短程硝化/内碳源反硝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及硝化/内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多途径去除水中氮素,同时聚磷菌完成吸磷反应,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