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纤维 / 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

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

阅读:460发布:2020-05-2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 纤维 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制备工艺包括的步骤: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纤维球/纤维球层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将若干个纤维球/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沿竖直方向将第一纤维网层与第二纤维网层 叠加 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的预设纤维垫;再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连接固定。一种纤维垫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而成;另一种纤维垫包括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和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的弹性大于第一纤维网层的弹性,或者第二纤维网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纤维网层的硬度,第二纤维网层作为弹性层,第一纤维网层作为受 力 承载层,第二纤维网层中包括相邻两纤维球连接固定的网状结构,从而使得纤维垫在满足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下面是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或者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与混合纤维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
将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
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1)的预设纤维垫;
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
所述纤维球和所述纤维球层均由所述混合纤维形成,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或者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与混合纤维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或者将若干个纤维球(3)/纤维球层与混合纤维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进行振动,和/或向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中吹入,使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球层为通过穿刺处理形成的蓬松的纤维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1)的预设纤维垫的步骤中,所述预设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均具有至少两层连续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的步骤中,
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所述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上,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上形成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纤维球(3),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开松处理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的步骤中,
采用对所述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的方式,使所述混合纤维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对所述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方式,使所述混合纤维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的步骤中,
沿所述预设纤维垫的高度方向,先向所述预设纤维垫中通入热风,直到每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为止;
再沿与通入所述热风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预设纤维垫中通入冷风,直到每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若干个所述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植物纤维与双组份纤维打散混合,形成所述混合纤维;
所述植物纤维的含量为50wt%~95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5wt%~50wt%。
11.一种纤维垫,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1),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承载层;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沿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的弹性;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3),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3)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1),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力承载层;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沿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的硬度;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3),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3)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纤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球(3)由混合纤维形成,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3)之间通过所述低熔点组分固定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坐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及纤维垫。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纤维垫的制备工艺,通常先将纤维进行开松处理,再用铺网机对开松后的纤维进行铺网,形成一层层的网状结构,再用胶将多层的纤维网粘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纤维垫,但是,通过胶水将多层纤维网粘接在一起,使用一段时间后,胶水的粘接性能会降低,导致多层纤维网之间的粘接性不好。
[0003] 中国专利文献CN103061041A公开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先对各种纤维分别进行梳理再混合;用铺网机将混合纤维铺设成所需厚度的网;将铺好的网用针刺成预定形状的纤维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对纤维垫吹热,使得网中的低熔点纤维熔化,作为粘接剂将未熔化的高熔点纤维粘接;再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对纤维垫吹冷风,让熔化后的低熔点纤维冷却定型。
[0004] 上述纤维垫的制备工艺,采用两种不同熔点的纤维作为原料,并通过向纤维垫上先吹热风再吹冷风的方式,使得纤维垫中的纤维粘接在一起,代替胶水来粘接纤维垫,提高纤维垫的粘接性。
[0005] 但是,纤维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希望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的弹性小但支撑大,作为外界作用力的主要支撑面,纤维垫内部的弹性高但支撑力小,作为纤维垫弹性的主要来源,以满足人们对高弹性纤维垫的需求。可是,上述纤维垫的制备工艺中,多层纤维网均采用铺网机铺设而成,使得纤维垫的顶层、底层和内部的硬度和弹性一致,在满足纤维垫硬度时但其弹性小,在满足纤维垫的弹性时但硬度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弹性纤维垫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制备出的纤维垫硬度达到要求时但其弹性小的缺陷
[0007]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 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纤维球/纤维球层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
[0009] 将若干个所述纤维球/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
[0010] 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纤维网层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的预设纤维垫;
[0011] 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
[0012] 所述纤维球和所述纤维球层均由所述混合纤维形成,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
[0013]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纤维球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14] 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所述纤维球,若干个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不尽相同。
[0015]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所述纤维球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16] 对若干个所述纤维球进行振动,和/或向若干个所述纤维球中吹入风,使若干个所述纤维球均匀分布。
[0017]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所述纤维球层为通过穿刺处理形成的蓬松的纤维球层。
[0018]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与至少一层所述第二纤维网层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的预设纤维垫的步骤中,所述预设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均具有至少两层连续所述第一纤维网层。
[0019]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若干个所述纤维球/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的步骤中,
[0020] 若干个所述纤维球/所述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上,在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纤维网层。
[0021]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纤维球,若干个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开松处理的步骤。
[0022]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的步骤中,
[0023] 采用对所述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的方式,使所述混合纤维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连接固定。
[0024]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采用对所述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方式,使所述混合纤维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连接固定的步骤中,[0025] 沿所述预设纤维垫的高度方向,先向所述预设纤维垫中通入热风,直到每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和第二纤维网层中的所述低熔点组分熔化为止;
[0026] 再沿与通入所述热风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预设纤维垫中通入冷风,直到每一层所述第一纤维网层和第二纤维网层中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为止。
[0027] 上述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对所述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纤维球,若干个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植物纤维与双组份纤维打散混合,形成所述混合纤维;
[0028] 所述植物纤维的含量为50wt%~95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5wt%~50wt%。
[0029]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垫,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
[0030]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纤维垫,包括
[0031]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力承载层;
[0032]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沿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0033]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的弹性大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的弹性;
[0034]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0035]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纤维垫,包括
[0036]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力承载层;
[0037]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沿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0038]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的硬度;
[0039]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0040] 上述的纤维垫,所述纤维球由混合纤维形成,所述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所述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纤维球之间通过所述低熔点组分固定连接。
[0041]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42] 1.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纤维球/纤维球层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将若干个纤维球/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第一纤维网层与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的预设纤维垫;将相邻两层所述纤维网层连接固定,其中,纤维球和纤维球层均由上述混合纤维形成,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
[0043] 此纤维垫的制备工艺,第一纤维网层采用铺压方式形成,使得第一纤维网层内的纤维球内部的孔隙直径减小,相邻两个纤维球之间的空隙减小,形成密实的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采用自然下落方式形成,使得第二纤维网层内的纤维球处于初始的蓬松状态,纤维球内部的孔隙大小和相邻纤维球之间的空隙都不变,从而形成蓬松状态的纤维层,之后将两层纤维网层交替叠放设置形成预设纤维垫,待相邻两层纤维网固定连接后,密实的第一纤维网层内部具有若干个着力点,作为纤维垫的受力承载层,承载外界对其的压力和支撑第二纤维网层;而蓬松状态的第二纤维网层则作为纤维垫的弹性层,增大纤维垫的回弹性,从而使得制备出的纤维垫在满足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044] 2.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在将混合纤维和/或若干个所述纤维球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若干个纤维球进行振动,和/或向若干个纤维球中吹入风,使若干个所述纤维球均匀分布的步骤,均匀分布的纤维球通过自然下落方式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二纤维网层,通过铺压方式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一纤维网层,使得制备出的纤维垫厚度均匀,且位于纤维垫的不同位置处的回弹性一致。
[0045] 3.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采用对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的方式,使混合纤维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连接固定,使得第一纤维网层内具有若干个着力点,第二纤维网层内具有若干个直径更大的孔隙,进一步地增大第一纤维网层的承载力,和第二纤维网层的回弹性,提供纤维垫的硬度同时回弹性更高。
[0046]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纤维垫,采用上述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使得该纤维垫具有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047] 5.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纤维垫,包括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和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的弹性大于第一纤维网层的弹性;或者第二纤维网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纤维网层的硬度,第一纤维网层的作为受力承载层,第二纤维网层作为弹性层;第一纤维网层与第二纤维网层沿竖直方向呈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第二纤维网层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任意相邻两个纤维球之间固定连接,来形成网状结构,使得第二纤维网层内具有更多的孔隙,增大纤维垫的回弹性,从而使得整个纤维垫满足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048] 需要说明:本申请中涉及的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高熔点组分为熔点为220℃-280℃的纤维,低熔点组分为熔点为90℃-150℃的纤维,同时满足在外界温度达到低熔点组分熔化的温度时,高熔点组分和植物纤维均不熔化即可。附图说明
[004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纤维垫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005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纤维垫的结构示意图;
[0052] 附图说明:1-第一纤维网层;2-第二纤维网层;3-纤维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6]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7] 实施例1
[005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59] 将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
[0060] 将若干个纤维球3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
[0061] 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与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1的预设纤维垫;
[0062] 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
[0063] 纤维球3采用上述的混合纤维形成,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
[0064] 此纤维垫的制备工艺,第一纤维网层1采用铺压方式形成,使得第一纤维网层1内的纤维球3内部的孔隙直径减小,相邻两个纤维球3之间的空隙减小,形成密实的纤维网层;第二纤维网层2采用纤维球3的自然下落方式形成,使得纤维球3处于初始的蓬松状态,纤维球3内部的孔隙大小和相邻纤维球3之间的空隙都不变,从而形成蓬松状态的纤维层,再将第一纤维网层1与第二纤维网层2交替叠放设置形成预设纤维垫,待相邻两层纤维网连接固定后,密实的第一纤维网层1内部具有若干个着力点,作为纤维垫的受力承载层,承载外界对其的压力和支撑第二纤维网层2;而蓬松状态的第二纤维网层2则作为纤维垫的弹性层,增大纤维垫的回弹性,从而使得制备出的纤维垫在满足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065] 作为变形,第一纤维网层1还可以不采用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而成,而是直接采用混合纤维铺压而成,或者采用纤维球3与混合纤维的混合物铺压而成。铺压所采用的设备优选采用铺网机,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设备,只需将纤维形成密实的层状即可。
[006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制备纤维垫工艺中,“将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的步骤,与“将若干个纤维球3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的步骤的顺序可以对调,无先后顺序之分,或者两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另外,以下针对“将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步骤的进一步限定,同样适用于“将若干个纤维球3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步骤。
[006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上述的纤维球3,若干个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例如部分纤维球3的直径相同,部分纤维球3的直径大,部分纤维球3的直径小,直径小的纤维球3填充在相邻直径大的纤维球3之间形成的空隙内,将较大的空隙变为若干个小的空隙,防止相邻纤维球3之间的空隙过大,纤维垫被压后难以恢复到之前的初始状态,从而进一步增大纤维垫的回弹力。
[0068] 作为变形,纤维球3的直径可以全部相同,或者全部不相同,其直径大小需根据纤维垫所需的硬度和回弹性等因素来确定。
[0069] 进一步地,成球处理的次数需根据纤维球3所需直径的大小和孔隙率而定,具体次数不作具体的限定。
[0070]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对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纤维球3,若干个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植物纤维与双组份纤维打散混合,形成混合纤维。采用打散后的混合纤维来形成所需纤维球,使得纤维球内部的孔隙数量增加,后续制备出第二纤维网层2的回弹性更高。
[0071] 混合纤维中的植物纤维的含量为50wt%~95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5wt%~50wt%。例如,植物纤维的含量为60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40wt%;又如植物纤维的含量65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35wt%;植物纤维的含量为35wt%,双组份纤维的含量为
65wt%;或者其他比例都可以。
[0072] 进一步优选地,植物纤维为聚酯纤维,或者现有技术中能够作为纤维垫的植物纤维。
[0073]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将若干个纤维球3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若干个纤维球3进行振动和向纤维球3中吹入风,使得若干个纤维球3均匀分布的步骤,均匀分布的纤维球3通过自然下落方式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二纤维网层2,通过铺压方式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一纤维网层1,使得制备出的纤维垫厚度均匀,且位于纤维垫的不同位置处的回弹性一致。
[0074] 作为变形,仅对若干个纤维球3进行振动处理,或者仅向若干个纤维球3中吹入风,来使得纤维球3均匀分布。
[0075]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沿竖直方向将至少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与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叠加设置,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1的预设纤维垫的步骤中,预设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均具有至少两层连续第一纤维网层1,来增大纤维垫的承载力,确保纤维垫的硬度。
[0076] 更佳优选地,第一纤维网层1为若干层,第二纤维网层2为若干层,在将第一纤维网层1与第二纤维网层2叠加设置时,预设纤维垫的内部可以是一层或多层第一纤维网层1与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交替叠放;也可以是一层或多层第一纤维网与多层第二纤维网层2交替叠放;预设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的第一纤维网层1可以分别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多层等等,另外,顶层和底层的第一纤维网层1的层数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007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若干个纤维球3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的步骤中,若干个纤维球3自然下落在第一纤维网层1上,在第一纤维网层1上形成所需厚度的第二纤维网层2,便于第二纤维网层2与第一纤维网层1的叠放处理。
[0078] 作为变形,还可以在模具中先形成所需厚度的第二纤维网层2,再将形成的第二纤维网层2叠放在第一纤维网层1上。
[0079]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对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成球处理,形成若干个纤维球3,若干个纤维球3的直径不尽相同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开松处理,使得混合纤维呈蓬松状态,再采用蓬松状态的混合纤维制备纤维球3,增加纤维球3内部结构的孔隙数量,使得后续制备的纤维垫的回弹性更大。
[008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固定连接,形成纤维垫的步骤中,采用对预设纤维垫先加热后冷却的方式,使纤维球3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连接固定。采用低熔点组分熔化后的溶液作为粘接剂,将纤维球3内部、相邻纤维球3之间的高熔点组分与植物纤维粘接固定,从而使得整个纤维垫呈网状结构。
[0081] 进一步优选地,采用对预设纤维垫进行先加热后冷却的方式,使纤维球3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并定型的步骤中,
[0082] 沿预设纤维垫的高度方向,先向预设纤维垫中通入热风,直到每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为止;再沿与通入热风方向相反的方向,向预设纤维垫中通入冷风,直到每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为止。
[0083] 此加热冷却方式,采用热风穿透技术将预设纤维垫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高熔点组分和植物纤维不熔化,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作为粘接剂将高熔点组分和植物纤维粘接固定;之后再采用冷风穿透技术使得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形成所需的纤维垫。
[0084] 作为变形,还可以先将预设纤维垫放入烘箱内进行加热直到低熔点组分熔化,再降温使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加热冷却方式均可。
[0085] 作为变形,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固定连接,例如单独设置粘接剂,通过粘接剂将相邻两层的纤维网连接固定,或者连接件将相邻两层纤维网层连接固定。
[0086] 实施例2
[008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垫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采用纤维球层代替实施例1中的纤维球3来制备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也即,将实施例1中的纤维球3先形成纤维球层,再将纤维球层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以及将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
[0088] 此制备工艺中的纤维球层呈厚度均匀的层状结构,便于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二纤维网层2,和铺设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一纤维网层1,也便于控制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的厚度,将第二纤维网层2与第一纤维网层1的叠放操作,使最终形成的纤维垫的厚度均匀,处于不同位置处的回弹性保持一致。
[0089] 作为变形,在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时,可以将纤维球层和混合纤维铺设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或者只将混合纤维铺设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
[009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纤维球层为通过穿刺处理形成的蓬松的纤维球层,蓬松的纤维层在自然下落形成第二纤维网层时,能够确保纤维球层内的纤维球处于原始的蓬松状态和初始的孔隙大小,使得第二纤维网层具有高回弹性。
[0091]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蓬松纤维层的形成采用如下步骤:对若干个纤维球3进行预压处理形成纤维球层,再对纤维球层进行穿刺处理,形成蓬松的纤维球层。预压处理使零散蓬松的纤维球3呈厚度均匀的层状结构,但防止预压处理后影响纤维球3的蓬松状态和孔隙大小,再对预压形成的纤维球层进行穿刺处理,使得纤维球3保持蓬松状态和初始的孔隙大小,确保形成的第二纤维网层2的高回弹性。
[0092] 作为变形,利用纤维球层铺压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时,可以直接采用预压后的纤维球层,无需再经过穿刺处理。
[0093] 另外,还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方式制备第一纤维网层1,和采用实施例2中提供的方式制备第二纤维网层2;或者采用实施1中提供的方式制备第二纤维网层2,和采用实施例2中提供的方式制备第一纤维网层1。
[0094] 现以最佳制备工艺的步骤为例来说明纤维垫的制备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5] 将植物纤维与双组份纤维打散混合,形成混合纤维;
[0096] 对混合纤维进行至少一次的开松处理;
[0097] 对开松后的混合纤维进行成球处理,形成所需直径和孔隙率的纤维球3;
[0098] 对若干个纤维球3进行振动,同时向若干个纤维球3中吹入风,使得若干个纤维球3均匀分布;
[0099] 对若干个纤维球3进行预压处理形成纤维球层,再对纤维球层进行穿刺处理,形成蓬松的纤维球层。
[0100] 将一部分蓬松的纤维球层铺设形成第一纤维网层1;另一部分蓬松的纤维球层自然下落在形成的第一纤维网层1上,在第一纤维网层1上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依次交替地叠放第一纤维网层1与第二纤维网层2,形成顶层和底层均为第一纤维网层1且厚度达到所需要求的预设纤维垫;
[0101] 沿预设纤维垫的高度方向,先向预设纤维垫中通入热风,直到每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的低熔点组分熔化为止;再沿与通入热风方向相反的方向,向预设纤维垫中通入冷风,直到每一层第一纤维网层1和第二纤维网层2中熔化后的低熔点组分固化,将相邻两层之间,和每一层纤维网层内的植物纤维和高熔点组分连接固定,形成整个网状结构的纤维垫。
[0102] 实施例3
[010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垫,此纤维垫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此结构的纤维垫由于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使得该纤维垫具有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104] 实施例4
[010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垫,如图2所示,包括
[0106]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1,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力承载层;
[0107]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沿竖直方向上,与第一纤维网层1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0108] 第二纤维网层2的弹性大于述第一纤维网层1的弹性;
[0109] 第二纤维网层2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3,任意相邻两个纤维球3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0110] 此纤维垫中,第二纤维网层2的弹性大于第一纤维网层1的弹性,第一纤维网层1作为受力承载层来支撑第二纤维网层2和外界对其的压力,成为纤维垫承载力的主要来源,而第二纤维网层2中的网状结构,使得第二纤维网层2内具有更多的孔隙,作为纤维垫的弹性层,从而使得该纤维垫在具有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
[0111] 实施例5
[01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垫,包括
[0113] 至少两层第一纤维网层1,分别作为纤维垫的顶层和底层,并作为受力承载层;
[0114] 至少一层第二纤维网层2,沿竖直方向上,与第一纤维网层1交替设置并固定连接,作为弹性层;
[0115] 所述第二纤维网层2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纤维网层1的硬度;
[0116] 第二纤维网层2中包括若干个纤维球3,任意相邻两个纤维球3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网状结构。
[0117] 作为上述实施例4和实施例5共同的优选实施方式,
[0118] 第一纤维网层1采用铺压方式形成,第二纤维网层2采用自然下落方式形成;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只需满足第二纤维网层2的弹性大于第一纤维网层1的弹性,且制备出的纤维垫具有所需硬度的同时回弹性高即可。
[0119] 作为上述实施例4和实施例5共同的优选实施方式,纤维垫中形成网状结构的纤维球3由混合纤维形成,混合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和双组份纤维,双组份纤维包括高熔点组分和低熔点组分,任意相邻两个纤维球3之间通过低熔点组分固定连接。
[0120] 作为变形,纤维球3之间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的连接件,例如采用粘接胶,或者其他结构的连接件,只需将相邻两个纤维球3连接固定即可。
[012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纤维垫中的第一纤维网层1采用纤维球3形成,或者上述混合纤维,或者其他纤维形成。
[012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纤维素纤维 2020-05-11 1004
仿羽绒纤维 2020-05-13 634
合成纤维 2020-05-11 152
再生纤维素纤维 2020-05-11 853
复合纤维 2020-05-11 961
竹纤维片材 2020-05-13 600
纤维素纤维混用布帛 2020-05-12 826
竹纤维口罩 2020-05-13 991
复合纤维 2020-05-12 969
弹性纤维 2020-05-12 67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