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纤维 / 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

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

阅读:1058发布:2020-06-07

专利汇可以提供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纤维 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包括:在模芯上形成二维纤维 基层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的外侧表面引入经 树脂 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在所述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并使所述二维纤维基层、所述轴向纤维层与所述二维纤维编织层预成型为预成型体;对所述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 压实 并成型 固化 所述预成型体。本 发明 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纤维编织管材,抗冲击能 力 强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下面是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模芯上形成二维纤维基层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的外侧表面引入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
在所述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并使所述二维纤维基层、所述轴向纤维层与所述二维纤维编织层预成型为预成型体;
对所述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
压实并成型固化所述预成型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为热固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由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粘接而成,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由纤维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模芯上包裹所述二维纤维基材,使所述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环接;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的外侧平行排布所述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所述轴向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所述模芯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纤维传送装置、第一预成型装置、浸渍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编织装置、第三预成型装置与注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注胶装置后端设置成型模具、牵引装置与切割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与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上的加热固化机构,所述加热固化机构用于加热所述树脂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固化机构采用三段式梯度升温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装置包括装置基座及可旋转地保持于所述装置基座上的复数个旋转盘,所述旋转盘沿分布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分布圆周以所述模芯为中心轴,所述旋转盘设有至少一个纤维锭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的外圆周设有复数个传递夹槽,所述纤维锭子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传递夹槽内,所述纤维锭子可于相邻旋转盘的相对传递夹槽之间传递。

说明书全文

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管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材料复合型材的工艺方法。传统的拉挤工艺以纤维粗纱和增强材料、聚酯表面毡等复合成型,而得到所需的产品。利用拉挤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稳定的学性能,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拉挤产品抗压强度较低,难以耐受横向冲击,使其应用环境受到严重制约。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纤维编织管材,抗冲击能力强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包括:
[0006] 在模芯上形成二维纤维基层
[0007]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的外侧表面引入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
[0008] 在所述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并使所述二维纤维基层、所述轴向纤维层与所述二维纤维编织层预成型为预成型体;
[0009] 对所述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
[0010] 压实并成型固化所述预成型体。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树脂材料为热固性材料。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由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粘接而成,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由纤维编织而成。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0014] 在模芯上包裹所述二维纤维基材,使所述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环接;
[0015]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的外侧平行排布所述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所述轴向纤维层。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0017] 沿所述模芯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纤维传送装置、第一预成型装置、浸渍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编织装置、第三预成型装置与注胶装置。
[00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0019] 在所述注胶装置后端设置成型模具、牵引装置与切割装置。
[002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与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上的加热固化机构,所述加热固化机构用于加热所述树脂材料。
[002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固化机构采用三段式梯度升温加热。
[002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织装置包括装置基座及可旋转地保持于所述装置基座上的复数个旋转盘,所述旋转盘沿分布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分布圆周以所述模芯为中心轴,所述旋转盘设有至少一个纤维锭子。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盘的外圆周设有复数个传递夹槽,所述纤维锭子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传递夹槽内,所述纤维锭子可于相邻旋转盘的相对传递夹槽之间传递。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纤维编织管材的快速生产,获得的纤维编织管材各纤维层之间的树脂材料分布均匀、粘合紧密,使纤维编织管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与横向冲击极限。
[0026]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产品结构截面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产品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适用的纤维编织管材制造设备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适用的纤维编织管材制造设备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003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4] 100-纤维编织管材,110-二维纤维基层,120-轴向纤维层,130-二维纤维编织层,140-树脂固化层,200-纤维编织管材制造设备,210-模芯,220-纤维传送装置,230-预成型装置,231-第一预成型装置,232-第二预成型装置,233-第三预成型装置,240-浸渍装置,
250-编织装置,251-装置基座,252-旋转盘,252a-传递夹槽,253-纤维锭子,260-注胶装置,
270-牵引装置,280-成型装置,290-切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但是,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 实施例1
[0039] 请结合参阅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
[0040] A:在模芯210上形成二维纤维基层110。
[0041] 首先说明的是,模芯210亦称模仁,是模具中的产品部分,用于模具中心部位的关键运作的精密零件。简单地说,模芯210用于形成纤维编织管材100的内侧表面。模芯210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包括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结构。
[0042] 补充说明,纤维编织管材100具有多层构造,用以增强管材的结构强度。其中,多层构造包括自内而外层叠分布的二维纤维基层110、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编织层130。其中,二维纤维基层110、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编织层130之间分别通过树脂材料粘合。换言之,各层之间均通过树脂材料固化,使之形成统一的管材结构,各纤维层之间存在树脂固化层140。
[0043] 示范性地,步骤A还包括:在模芯210上包裹二维纤维基材,使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环接。
[0044] 其中,二维纤维基材由纤维编织而成。二维纤维基材为市面流通的标准织物,已实现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包括各类纤维布,可直接采购后根据纤维编织管材100的规格裁剪后使用。可见地,该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相较于单独编织方式,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优势。
[0045] B:在二维纤维基层110的外侧表面引入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120。示范性地,轴向纤维层120包括复数根纤维,纤维沿纤维编织管材100的轴向平行分布而为轴向纤维。轴向纤维层120沿纤维编织管材100的轴向保持结构连续,使纤维编织管材
100的抗压强度有效增强。特别地,在跨度较大的纤维编织管材100中,横向冲击仍然不会造成结构破坏,保证纤维编织管材100的抗冲击性。
[0046] 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表面布满树脂材料。示范性地,树脂材料为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 resin),是指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的一种树脂。热固性树脂种类众多,常见的有酚、环基、不饱和聚酯以及醚树脂等。
[0047] 示范性地,步骤B还包括:在二维纤维基材的外侧平行排布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120。
[0048] C:在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130,并使二维纤维基层110、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编织层130预成型为预成型体。
[0049] D:对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由于仅轴向纤维经过树脂浸渍,各纤维层之间的树脂材料存在不足。树脂材料不足会造成固化后各纤维层之间粘接强度不足,使成型后的管材抗压强度较低。在此,补充预成型体的树脂材料,可保证预成型体的层间充盈树脂材料,同时减少树脂材料的用量与注入次数,简化生产流程。示范性地,预成型体的纤维层间保持疏松,使树脂材料得以注入。
[0050] E:压实并成型固化预成型体。示范性地,该过程使预成型体的各纤维层间保持密实,经加热使预成型体内的树脂材料熔融后固化,从而得到所需的纤维编织管材型材。
[0051] 示范性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0052] 沿模芯2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纤维传送装置220、第一预成型装置231、浸渍装置240、第二预成型装置232、编织装置250、第三预成型装置233与注胶装置260。
[0053] 纤维传送装置220用于实现二维纤维基材与轴向纤维的轴向输入,其实质为一种上料机构。较常见地,纤维传送装置220包括纱架、毡铺展机构(滚轮)、纱孔等类型。
[0054] 第一预成型装置231用于使二维纤维基材包覆于模芯210表面,形成二维纤维基层110。例如,第一预成型装置231包括第一模具。模芯210贯穿第一模具,使模芯210与第一模具之间形成预成型间隙。二维纤维基材沿模芯210的长度方向传送,穿过预成型间隙而实现二维纤维基材于模芯210表面的包覆。
[0055] 浸渍装置240用于实现轴向纤维的树脂浸渍。示范性地,浸渍装置240包括树脂浸渍槽,树脂浸渍槽内充满树脂材料。轴向纤维于传送过程经过树脂浸渍槽,使其表面布满树脂材料。
[0056] 第二预成型装置232用于使浸渍后的轴向纤维沿轴向排布于二维纤维基层110的外侧,形成轴向纤维层120。例如,第二预成型装置232包括第二模具。模芯210贯穿第二模具,使二维纤维基层110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预成型间隙。轴向纤维沿轴向传送,穿过预成型间隙而实现与二维纤维基层110的预成型。
[0057] 应当理解,此时,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基层110仅属初步定位,之间保持疏松。所谓轴向,是指模芯210的轴向方向。示范性地,模芯210的轴向为模芯210的长度方向。
[0058] 编织装置250用于在轴向纤维层120的外侧编织形成二维纤维编织层130。例如,编织装置250包括编织机,用于交错编织而形成二维纤维编织层130。编织机的具体形态依实际应用环境(如纤维种类等)而定。一般地,编织机上设有纤维锭子253,旋转地使纤维锭子253上的纤维于轴向纤维层120上相互交织。
[0059] 第三预成型装置233用于使二维纤维基层110、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编织层130之间形成预成型体。例如,第三预成型装置233包括第三模具。模芯210贯穿第三模具,使轴向纤维层120与第二模具之间形成预成型间隙。二维纤维编织层130沿轴向传送,穿过预成型间隙而实现与轴向纤维的预成型。
[0060] 示范性地,第三预成型装置233还用于挤出预成型体中多余的树脂材料。此时,预成型体中的树脂材料较为均匀,各纤维层之间均分布树脂材料。
[0061] 补充说明,第一预成型装置231、第二预成型装置232与第三预成型装置233均属于预成型装置230的一部分,用于确保各纤维层之间的相对位置,使之逐渐接近制品的最终形状。
[0062] 注胶装置260用于对预成型体注射树脂材料,保证预成型体的层间充盈树脂材料。
[0063] 示范性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0064] 在注胶装置260后端设置成型装置280、牵引装置270与切割装置290。
[0065] 示范性地,成型装置280包括成型模具与设置于成型模具上的加热固化机构。成型模具对预成型体施加挤压作用,使预成型体压实。加热固化机构用于加热预成型体中的树脂材料,使树脂材料熔融并冷却固化,从而实现二维纤维基层110、轴向纤维层120与二维纤维编织层130之间的固化成型,得到纤维编织管材型材。
[0066] 加热固化机构可采用多加热、微波加热等形式。示范性地,加热固化机构采用三段式梯度升温加热,对应于预热区、凝胶区与固化区,使树脂材料逐步熔融、凝胶并固化而形成树脂固化层140。
[0067] 牵引装置270用于实现预成型体的轴向连续运动。牵引装置270设置于成型装置280的后端,使预成型体(包括在前的二维纤维基材、轴向纤维与编织纤维)沿模芯210的长度方向连续运动。牵引装置270种类众多,包括履带输送机、可往复运动的夹持器等类型。
[0068] 切割装置290用于实现纤维编织管材型材的分切。切割装置290的类型众多,包括切割锯等类型。进一步地,切割装置290可沿模芯210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按需要的长度对纤维编织管材型材进行切割,形成所需长度规格的纤维编织管材100。
[0069] 请结合参阅图5,示范性地,编织装置250包括装置基座251及可旋转地保持于装置基座251上的复数个旋转盘252。旋转盘252沿分布圆周均匀分布,分布圆周以模芯210的中心轴为中心轴。其中,旋转盘252设有至少一个纤维锭子253。随旋转盘252的旋转,纤维锭子253公转而使其上的纤维交错编织。
[0070] 进一步地,旋转盘252的外圆周设有复数个传递夹槽252a。纤维锭子253一一对应地设于传递夹槽252a内,并可于相邻旋转盘252的相对的传递夹槽252a之间传递。
[0071] 随旋转盘252旋转,纤维锭子253首先沿所在旋转盘252的旋转圆周公转。在公转过程中,纤维锭子253逐渐接近相邻的旋转盘252。当纤维锭子253所在的传递夹槽252a与相邻旋转盘252的传递夹槽252a正向相对时,纤维锭子253滑入该相邻旋转盘252的传递夹槽252a中。
[0072] 随即,该相邻旋转盘252成为纤维锭子253的所在旋转盘252,并随新的所在旋转盘252继续公转。由此,任一纤维锭子253逐渐遍历装置基座251上的全部旋转盘252,从而实现整周的二维纤维编织,使二维纤维编织更为均匀高效,二维纤维编织层130更为致密而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此外,该编织装置250可适应多种形状的模芯210,使纤维编织管材制造设备200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
[0073] 补充说明,纤维锭子253可以分为具有相反运动方向的两组锭子,一组(第一锭子)以顺时针方向遍历全部旋转盘252,另一组(即第二锭子)以逆时针方向遍历全部旋转盘252。
[0074]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7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7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纤维开丝机 2020-05-12 216
超吸水纤维 2020-05-12 331
再生的纤维素纤维 2020-05-12 900
竹纤维片材 2020-05-12 938
再生纤维素纤维 2020-05-11 1755
再生纤维素纤维 2020-05-11 624
纤维素纤维 2020-05-11 268
再生的纤维素纤维 2020-05-12 496
竹纤维枕 2020-05-12 724
弹性纤维 2020-05-12 67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