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全拉伸丝 / 能够使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树脂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组合物、模塑制品以及模塑方法

能够使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树脂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组合物、模塑制品以及模塑方法

阅读:989发布:2022-06-02

专利汇可以提供能够使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树脂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组合物、模塑制品以及模塑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目的是简单通过将 树脂 组合物在特定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反应催化系统)的存在下暴露于UV 辐射 中来完全 固化 能够高效屏蔽 能量 辐射的树脂组合物,例如 碳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CFRP)。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以 UV辐射为代表的能量辐射中时,树脂内自发产生除能量辐射源能量以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自发产生的能量继续产生同一类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以及能量辐射源的能量所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下面是能够使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树脂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组合物、模塑制品以及模塑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将能量施加于树脂组合物时,树脂组合物内 自发产生除外能源能量的另一类型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发产生 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源的能量固化, 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外能源能量的物质。
2.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将能量施加于树脂组合物时,树脂组合物内 自发产生除外能源能量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自发产生的第 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 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源的能量固化, 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外能源能量的物质。
3.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被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 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辐射源能量的另一类型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 自发产生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辐射源 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4.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树脂组合物被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 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辐射源能量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自 发产生的第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 第一能量和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能量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 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 的物质。
5.权利要求3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的能量是 热能,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热能和来自外能辐射 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6.权利要求4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的能量是 热能,并且由产生的第一热能继续产生第二热能,从而树脂组合物被 第一和第二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热能以及来自外能辐射 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7.权利要求5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的热量是 当树脂组合物通过暴露于能量辐射中固化时所放出的固化反应热能, 从而树脂组合物被反应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反应热能和来自外能辐 射源的能量固化。
8.权利要求6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的第一 热能是当树脂组合物通过暴露于外能辐射中固化时所放出的固化反应 热,而且继续产生的第二热能是利用上述固化反应热能像连反应一 样进一步进行固化反应所继续产生的固化反应热能,从而树脂组合物 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以及来 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
9.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在固化过程中使用选 自阳离子、自由基和阴离子的至少一种。
10.权利要求6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 中时,树脂组合物内产生由于固化树脂组合物放出的阳离子和第一固 化反应热能,并且固化反应像连锁反应一样通过使用上述阳离子和第 一固化反应热能而进一步进行,继续产生阳离子和第二固化反应热 能,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以及阳离子固化,或者被 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阳离子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同时固化。
11.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预先在不引起其固化 的温度范围内温热树脂组合物。
12.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包含聚合 引发剂。
13.权利要求12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通过加热来引发树脂组合物的 固化或者通过加热固化树脂组合物。
14.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和起实现权利要求12所述树脂固化方法的聚合 引发剂作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所说的两种组分包括光聚合引发 剂、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并且所说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用来由光和热 引发聚合。
15.权利要求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光和热聚 合引发剂是当暴露于热中时具有强聚合引发作用的光和热聚合引发 剂。
16.权利要求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 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热聚合引发剂。
17.权利要求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基本上或者全 部由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组成。
18.权利要求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基本上或者全 部由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组成。
19.权利要求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基本上或者全 部由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组成。
20.权利要求19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光聚合引 发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化合物:重氮盐型化合物、碘鎓盐型化 合物、吡啶鎓盐型化合物、鏻盐型化合物、锍盐型化合物、-芳配 合物型化合物、和磺酸盐型化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 种由以下通式I、II、III、IV、V、VI、VII表示的锍盐: 其中R1表示氢、甲基、乙酰基或甲羰基;R2和R3各自表示氢、卤原 子或1-4原子的烷基;R4表示氢、卤原子或甲氧基;R5表示1-4碳 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AsF6或BF4 其中R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或甲基;R7表示氢原子、CH3CO或 CH3OCO;A表示SbF6、PF6、BF6或AsF6 其中R8表示氢原子、CH3CO或CH3OCO;A表示SbF6、PF6、BF6、AsF6或 CH3SO4 其中X表示以下通式a的磺酰基团(sulfonio) 其中R9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R10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或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9和R10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环;Y表 示以下通式b的磺酰基团(sulfonio) 其中R11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R12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或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11和R12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环;或 者Y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烷氧基、1-18碳原子脂基、或者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苯氧基或硫代苯氧基;n和m分别各 自是1或2;z是式MQ1(e1)或MQ1(e1)-1OH表示的阴离子,其中M是B、P、 As或Sb,Q是卤原子,1(e1)是4或6 其中R13和R14各自表示氢或1-4碳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或AsF6 其中R15表示乙氧基、苯基、苯氧基、苄氧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 氯甲基或三氟甲基;R16和R17分别各自表示氢、卤原子或1-4碳原子的 烷基;R18表示氢、甲基、甲氧基或卤原子;R19表示1-4碳原子烷基; A表示SbF6、PF6、BF4或AsF6 其中Q表示甲氧羰基氧基、乙酰氧基、苄氧羰基氧基或二甲基;R20 和R21分别各自表示氢或1-4碳原子烷基;R22和R23分别各自表示1-4 碳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AsF6或BF4。
21.权利要求20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光聚合引 发剂包括芳基锍盐型化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通 式(I)、(II)或(III)表示的锍盐。
22.权利要求19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 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热聚合引发剂,其中热聚合引发 剂包括至少一种由以下化学式(VIII)和(IX)表示的化合物。
23.树脂组合物,其中当该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 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能量,从而树脂 组合物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 能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 质;或者,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 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产生 的第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 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 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24.权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树脂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和 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
25.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所说的两 种组分包括光聚合引发剂、和用来由光和热引发聚合的光和热聚合引 发剂,并且其中当该树脂组合物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 内自发产生除能量辐射源能量的另一类型的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 自发产生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辐射源 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或 者,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 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产生的第一 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 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 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26.权利要求25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基本上或全部由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组成,且该树脂组合物还包含可 阳离子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阳离子光聚合的单体。
27.权利要求26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可阳离子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阳 离子光聚合的单体是可光聚合的环氧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环氧单体。
28.权利要求27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可光聚合的环氧低聚物或可光聚 合的环氧单体是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 氧单体。
29.权利要求28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单体是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30.权利要求25的树脂组合物,含有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 单体,且其中每100重量份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包 含0.5-6.0重量份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并且构成含至 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与光聚合引发剂之重 量比为1-4。
31.权利要求30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 单体是阳离子光聚合性低聚物或阳离子光聚合性单体。
32.权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能量辐射屏蔽物、 各个类型填料和有机组分的添加剂。
33.权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还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光敏剂、反应稀 释剂和光敏化合物的添加剂。
34.由权利要求1-4的任一种树脂固化方法获得的固化产品。
35.由包含权利要求14所述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树脂组 合物制造的模塑制品。
36.由权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模塑制品。
37.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复合 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或调色剂,包含使 实现权利要求1-4所述任一种固化方法成为可能的树脂组合物。
38.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复合 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水或调色剂,包含权 利要求14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39.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复合 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水或调色剂,包含权 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
40.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4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用来制造模塑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 品;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 色剂印刷的物质的制造方法。
41.通过使用使实现权利要求1-4所述任一固化方法成为可能的树脂 组合物,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 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质的制造方法。
42.通过使用包含权利要求14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树 脂组合物,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 料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质的制造方法。
43.通过使用权利要求23的树脂组合物,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 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 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 的物质的制造方法。
44.权利要求40-43的任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的制造方法,其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使 用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技术制造,所说的技术包括手工铺叠、喷附、 长丝缠绕、带缠、辊式缠绕、拉伸模塑和连续辊压。
45.预浸渍料的制造方法,包括用权利要求23或25的树脂组合物浸 渍增强纤维或增强纤维布材料。
4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当权利要求45的方法制造的 预浸渍料的堆叠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堆叠的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 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发产 生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 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或者,其 中当堆叠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堆叠的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 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产生的第一能量继 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量固 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 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4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当渗入到三维织物的树脂组 合物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 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固化, 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 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或者,其中当树脂组合物 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 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产生的第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 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 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 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48.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修补方法,其中当用来 填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需要修补部分的树脂组合 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 外的另一类型的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固化,或者 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 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或者,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 于外能量辐射中时,树脂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外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 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产生的第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 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 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 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4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修补方法,包括将权利 要求45方法制造的预浸渍料粘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 产品需要修补的部分,并且固化预浸渍料。
5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补强方法,包括将权利 要求45方法制造的预浸渍料粘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 产品需要补强的部分,并且固化预浸渍料。
5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补强方法,包括使用用 权利要求23所述树脂组合物浸渍的补强用纤维或补强用纤维布材 料,通过喷附或涂刷将其粘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 品需要补强的部分,并且固化树脂组合物。
52.权利要求40-51的任一方法,其中使用的纤维材料是碳纤维。
53.权利要求40、41和43-52的任一种方法,其中所用的材料中树脂 组合物包含光聚合引发剂,该光聚合引发剂包含至少两种组分,所说 的两种组分包括光聚合引发剂、和用来由光和热引发聚合的光和热聚 合引发剂。
54.权利要求40-52的任一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包含可光聚合的低 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且其中每100重量份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 光聚合的单体包含0.5-6.0重量份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且构成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与光 聚合引发剂之重量比为1-4。
55.权利要求54的方法,其中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是 阳离子光聚合性低聚物或阳离子光聚合性单体。
56.通过权利要求40-43的任一方法制造的模塑制品。
57.通过权利要求37-39的任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
58.通过权利要求44方法制造的模塑制品。
59.通过权利要求23-33的任一树脂组合物浸渍增强用纤维或增强用 纤维布材料制造的预浸渍料。
60.通过固化权利要求59的预浸渍料获得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61.用权利要求23-33中任一树脂组合物浸渍三维织物并固化树脂组 合物获得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62.含权利要求23-33的任一树脂组合物的用于填补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建筑、结构或产品中需要修补部分的修补材料。
63.含权利要求23-33的任一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 结构或产品用的补强材料。
64.权利要求37-39和权利要求56-63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 纤维材料是碳纤维。
65.权利要求37-39和权利要求56-64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 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所说的两种 组分包括光聚合引发剂、和用来由光和热引发聚合的光和热聚合引发 剂。
66.权利要求37-39和权利要求56-64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 树脂组合物含有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和包含至少两 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且其中每100重量份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 光聚合的单体包含0.5-6.0重量份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且构成含至少两种组分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与光聚 合引发剂之重量比为1-4。
67.权利要求36-38和权利要求56-64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 树脂组合物含有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和包含至少两 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且其中每100重量份可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 光聚合的单体包含0.5-6.0重量份的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且构成含至少两种组分光聚合引发剂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与光聚 合引发剂之重量比为1-4。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能量辐射例如紫外辐射(UV)、电子束(EB)、 红外辐射、X射线、可见光、激光(如氩、CO2和激态原子激光)、太阳 光和辐射热射线、以及其它能量如热能的方式快速固化树脂的树脂固 化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能够使树脂通过上述方法固化的聚合引发剂和 组合物、由所说树脂制作的模塑制品以及模塑制品的生产方法和设 备。

更具体说,本发明涉及厚壁树脂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能量辐射 被该树脂衰减或吸收,造成固化作用明显降低并因此树脂的深层部分 不能被固化,涉及用填料(如纤维、金属纤维和玻璃纤维)或金属嵌 件增强的树脂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能量辐射被这种增强材料屏蔽并 因此树脂被遮蔽的部分不能完全固化;本发明还涉及能够使树脂通过 上述方法固化的聚合引发剂和组合物、由所说树脂制作的模塑制品以 及模塑制品的生产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还涉及能够使含高效能量辐射屏蔽物(如碳、碳纤维(CF)、 金属和其它无机填料)的树脂系统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所 说的树脂系统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s)和含碳/金属/无机物 的树脂,该方法的组合物,由所说树脂制作的模塑制品以及模塑制品 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了能 够将新树脂固化机理引入前述树脂固化方法的组合物作为基体树脂, 并且用这种树脂浸渍增强材料(如CF),然后通过能量辐射如以UV为 代表的方式进行固化。

前述的固化方法、组合物、模塑制品和模塑方法是有效的,与纤维 或填料的UV屏蔽特性、及其长度、大小和形状无关。此外,它们不仅 可以在复合材料领域得到利用,而且可以在粘合剂密封剂清漆、 油漆、涂料、墨、调色剂等领域中使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以UV可固化树脂为代表的能量辐射固化性树脂被使用 在各种领域和应用中。这些树脂的特征在于它们仅在被暴露于超过一 定能量辐射量的区域固化。另一方面,以UV辐射为代表的能量辐射光 的特征是它穿过树脂时衰减。结果,难以使能量辐射达到树脂的深层 部分,或者能量辐射被大大减弱或吸收,例如在能够吸收波长等于能 量辐射光波长的物质的存在下。因此,可光固化的树脂仅在能量辐射 可以穿过的厚度为几微米到几毫米的表面层中固化,而其深层部分仍 未固化。所以,将光固化树脂应用于厚壁材料中是困难的或者是不可 能的。此外,对树脂中含有阻碍能量辐射通过的填料和其它物质的情 况,它们容易对其固化产生抑制而因此变得不可固化。由于这些问题, 它们的应用被主要限制到光致抗蚀剂、涂料、油漆、粘合剂、清漆等 等的领域。

高UV固化性树脂(Mitsubishi Rayon Co.Ltd.;活性能量辐射固 化组合物;JP专利暂时公开说明书8-283388/’96)和UV-和热能共固化 性树脂(Optomer KS系列(Asahi Denka Kogyo K.K.);Radicure(Hitachi Chemical Co.,Ltd);UE树脂(Toyobo Co.Ltd.);JP专利公开说明书(JP-A)6-38023/’86;等等)提供了这些问 题的典型解决方法。然而,高UV固化性树脂仍具有的问题是当能量辐 射受填料等的阻断时树脂无法被固化。此外,对暴露于UV辐射然后加 热固化的UV-和热能共固化性树脂来说,其能量辐射固化能和常规 的光固化性树脂类似,并且有关厚壁树脂和含填料树脂的问题仍没有 完全解决。因此,在现存的环境下,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只能通 过在(仅对表面层)光固化之后用热固化来克服。

如果建立了上述含能量辐射屏蔽物或高效减弱或吸收能量辐射的 厚壁树脂可以被快速固化的技术,则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运用于常规的 领域,而且可以运用于能量辐射固化由于光固化性树脂的问题而不可 能应用的其它领域。其一个实例是对FRP基体树脂的应用,特别是 CFRP。

常规地,各种加工技术和生产方法是针对FRP使用的,但基体树 脂大部分情况下由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组成。和FRP、特别是CFRP模 塑有关的问题是,由于复杂的温度控制所引起的固化时间长、固化大 尺寸FRP需要大型加热炉而免不了增加高加工费用;能够在室温下短 时间固化的树脂无法用于需要长固化时间的大型FRP;由于树脂浸渍 状态根据树脂粘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造成FRP的模塑困难;以及树脂 固化期间剩余溶剂引起孔隙的形成并造成模塑制品的质量下降。

近来,作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使用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基体树 脂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基体树脂固化方法的一个特别和典型的实例 是Loctite公司的长丝缠绕模塑工艺,该工艺结合使用UV固化和热固 化(Loctite公司;纤维/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CT国际公开说明 书的JP翻译文本7-507836/’95)。但是,在使用这种组合物的FRP模 塑工艺中,用UV辐射光照射未固化树脂浸渍的FRP以便固化其表面, 并且极端地增厚(或胶凝)其内部,由此能够一些程度地维持其形状和 树脂浸渍状态,然后加热达到完全固化。由此,与使用热塑性或热固 性树脂的常规生产工艺相比,树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微弱并且经 树脂浸渍后FRP容易加工,但为达到完全的固化仍需要热固化步骤。 因而,由花费燃料和光线引起高加工费用和热固化需要操作时间的问 题、固化时间长的问题、以及大型FRP的模塑对大型加热炉的要求仍 未解决。

发明描述

鉴于上述通过能量辐射固化的常规树脂的缺陷和上述FRP、特别 是CFRP的缺陷。本发明者对含能量辐射屏蔽物(即能够屏蔽能量辐射 的物质)的厚壁树脂的能量辐射固化、以及FRP特别是CFRP的能量辐 射固化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 能够使含高效能量辐射屏蔽物(如碳、碳纤维(CF)、金属和其它无机填 料)的树脂系统能量辐射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方法,所说的树脂系统例如 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含碳/金属/无机物的树脂,及该方法 所用的组合物,由所说树脂制作的模塑制品以及模塑制品的生产方 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将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即包括两种或两种 以上组分的系统)的特定光聚合引发剂(反应催化系统)混入高效屏蔽 能量辐射的树脂组合物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中,即使是树脂 组合物的被遮蔽部分或深层部分,也可以单独通过暴露于能量辐射如 UV或EB中被完全固化。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总结的各种发明有效地实现。

(1)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将能量施加于树脂组合物时,树脂内自 发产生除外能源能量的另一类型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发产生的 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源的能量固化。

(2)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将能量施加于树脂组合物时,树脂内自 发产生除外能源能量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自发产生的能量 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能量固 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源的能量固化。

(3)树脂固化方法,其中树脂组合物被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 内自发产生除外能源辐射能量的另一类型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自 发产生的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自发产生的能量和来自外能源的辐射 能量固化。

(4)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树脂组合物被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 脂内自发产生除外能源辐射能量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并且由自发 产生的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 第二能量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能量以及来自外能源的辐射能 量固化。

(5)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如上述(3)产生的能量一样,树脂内自发 产生热能,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热能和来自外能 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 质(以下称为“能量辐射屏蔽物”)。

(6)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如上述(4)产生的能量一样,树脂内自发 产生第一热能,并且由产生的第一热能继续产生第二热能,从而树脂 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热能以及来自 外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 的物质。

(7)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如上述(5)树脂内自发产生热量一样,产 生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外能量辐射中固化时所绝对放出的固化反应 热,从而树脂组合物被反应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反应热能和来自外 能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 物质。

(8)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如上述(6)树脂内自发产生第一热能一 样,产生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固化时所绝对放出的固化反 应热,而且固化反应像连反应一样通过固化反应热而进一步进行, 产生固化反应的附加热,成为继续产生的第二热能,从而树脂组合物 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固化,或者同时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以及来 自能量辐射源的能量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 射的物质。

(9)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在上述(1)-(8)中任一固化反应中,使用 选自阳离子、自由基和阴离子的至少一种来引发固化或促进由外能源 的能量、能量辐射源的能量辐射、或反应热作用的固化反应。

(10)如上述(9)的树脂固化方法,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 射中时,树脂内产生通过能量辐射的作用固化树脂组合物期间所放出 的阳离子和第一固化反应热,并且固化反应像连锁反应一样通过阳离 子和第一固化反应热而进一步进行,继续产生附加的阳离子和第二固 化反应热,从而树脂组合物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以及阳离子固化, 或者被第一和第二反应热能、阳离子以及来自能量辐射源的能量同时 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能够屏蔽能量辐射的物质。

(11)如上述(1)-(10)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通过预先在不 引起其固化的温度范围内温热来促进树脂组合物的固化。

(12)如上述(1)-(11)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使用聚合引发 剂。

(13)如上述(1)-(12)中的任一树脂固化方法,其中通过加热引发 组合物的固化或者通过加热固化组合物。

(14)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并且起可以实现上述(13)树脂固化方法的 聚合引发剂作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所说的两种组分包括光聚合引 发剂、光和热聚合引发剂,所说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是用来引发由光 和热同时进行的聚合。

(15)如上述(14)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使用 当暴露于热中时具有强力聚合引发作用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作为光和 热聚合引发剂。

(16)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包含至少 两种上述(14)或(15)所述的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热聚合引发剂。

(17)如上述(14)-(16)中的任一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基本上或者全部由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组成。

(18)如上述(14)-(16)中的任一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基本上或者全部由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组成。

(19)如上述(14)-(16)中的任一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 剂,基本上或者全部由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组成。

(20)如上述(19)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光聚 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化合物:重氮盐型化合物、碘鎓盐 型化合物、吡啶鎓盐型化合物、鏻盐型化合物、锍盐型化合物、-芳 配合物型化合物、和磺酸盐型化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 少一种由以下通式(I)、(II)、(III)、(IV)、(V)、(VI)、(VII)表示 的锍盐: 其中R1表示氢、甲基、乙酰基或甲羰基;R2和R3各自表示氢、卤原 子或1-4碳原子的烷基;R4表示氢、卤原子或甲氧基;R5表示1-4碳 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AsF6或BF4。 其中R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或甲基;R7表示氢原子、CH3CO或 CH3OCO;A表示SbF6、PF6、BF6或AsF6。 其中R8表示氢原子、CH3CO或CH3OCO;A表示SbF6、PF6、BF6、AsF6或 CH3SO4。 其中X表示以下通式(a)的锍基团 其中R9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R10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或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9和R10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环;Y表 示以下通式(b)的锍基团 其中R11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R12表示1-18碳原子的脂基或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11和R12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环;或 者Y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硝基、烷氧基、1-18碳原子脂基、或者6-18 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苯氧基或硫代苯氧基;n和m分别各 自是1或2;z是式MQ1或MQ1-1OH表示的阴离子,其中M是B、P、As或Sb,Q是卤原子,1是4或6。 其中R13和R14各自表示氢或1-4碳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或AsF6。 其中R15表示乙氧基、苯基、苯氧基、苄氧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 氯甲基或三氟甲基;R16和R17分别各自表示氢、卤原子或1-4碳原子的 烷基;R18表示氢、甲基、甲氧基或卤原子;R18表示氢、甲基、甲氧基 或卤原子;R19表示1-4碳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BF4或AsF6。 其中Q表示甲氧羰基氧基、乙酰氧基、苄氧羰基氧基或二甲基;R20 和R21分别各自表示氢或1-4碳原子烷基;R22和R23分别各自表示1-4 碳原子烷基;A表示SbF6、PF6、AsF6或BF4。

(21)如上述(20)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光聚 合引发剂包括芳基锍盐型化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 由通式(I)、(II)或(III)表示的锍盐。

(22)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上述 (19)-(20)的任一种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热聚合引发 剂,所说的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以下化学式(VIII)和(IX)表 示的化合物。

(23)使实现上述(1)-(13)所说任一种固化方法成为可能的组合 物,其中当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能量辐 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能量,或者其中当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 时,组合物内自发产生除能量辐射源能量外的另一类型的第一能量, 并且由产生的第一能量继续产生相同类型的第二能量。

(24)如上述(23)的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和可光聚合的低聚 物或可光聚合的单体

(25)如上述(23)或(24)的组合物,其基本上主要的成分含有如上 述(14)-(22)中的任一种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26)如上述(25)的树脂组合物,其基本上主要的成分含有如上述 (19)-(22)中的任一种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可阳离子 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阳离子光聚合的单体。

(27)如上述(26)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使用可光聚合的环氧低聚物 或可光聚合的环氧单体作为可阳离子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阳离子光聚 合的单体。

(28)如上述(27)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使用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 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单体作为可光聚合的环氧低聚物或可 光聚合的环氧单体。

(29)如上述(28)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使用3,4-环氧环己基甲基 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作为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单体。

(30)如上述(25)-(29)的任一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至少两种组分 的光聚合引发剂在每100重量份光聚合树脂组分(可光聚合的低聚物 或单体)中占0.5-6.0重量份,且构成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光聚合引发剂 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与光聚合引发剂的重量比为1-4。

(31)如上述(30)的树脂组合物,含有如(20)-(22)所述的任一种 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如(26)-(29)所述的任一种可光 聚合的树脂组分。

(32)如上述(23)-(31)的任一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能量辐射 屏蔽物、各种填料和有机组分的添加剂。

(33)如上述(23)-(32)的任一组合物,还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光敏 剂、反应稀释剂和光敏化合物的添加剂。

(34)由上述(1)-(13)的任一种方法获得的固化产品。

(35)由包含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制造的模塑制品,其中所说的 光聚合引发剂如(4)-(22)的任一种所述包含至少两种组分。

(36)由上述(23)-(33)的任一种组合物制造的模塑制品。

(37)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 复合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水或调色剂,其 中包含使实现上述(1)-(13)所说任一种固化方法成为可能的组合物。

(38)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 复合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水或调色剂,其 中包含上述(14)-(22)的任一种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39)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它 复合材料、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墨水或调色剂,其 中包含上述(23)-(33)的任一种组合物。

(40)制造方法,通过使用如上述(1)-(13)的任一种树脂固化方 法,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 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 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品。

(41)制造方法,通过使用使实现上述(1)-(13)所说任一种固化方 法成为可能的树脂组合物,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 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品。

(42)制造方法,通过使用上述(14)-(22)的任一种包含至少两种组 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用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 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化产品;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质。

(43)制造方法,通过使用上述(23)-(33)的任一种树脂组合物,用 来制造模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其它复 合材料的模塑制品;粘合剂、密封剂、清漆、油漆或涂料的固化产品; 或用墨水或调色剂印刷的物质。

(44)如上述(40)-(43)的任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通过使用至少一种选自以下的技术制造,所说的技术包括手工铺叠、 喷附、长丝缠绕、带缠、辊式卷绕、拉伸模塑和连续辊压。

(45)预浸渍料的制造方法,包括用上述(23)-(33)的任一种树脂组 合物浸渍增强纤维或增强纤维布材料。

(4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堆叠通过上述(45)的方 法制造的预浸渍料,并且根据如上述(1)-(13)的任一固化方法进行固 化。

(4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用如上述(23)-(33)的任 一种组合物浸渍三维织物,并且根据如上述(1)-(13)的任一固化方法 进行固化。

(48)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修补方法,包括将 上述(23)-(33)的任一种组合物填充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 或产品需要修补的部分,或者将上述(45)的方法制造的预浸渍料粘附 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需要修补的部分;并且根据 如上述(1)-(13)的任一固化方法固化组合物或预浸渍料。

(4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补强方法,包括将 上述(45)的方法制造的预浸渍料粘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筑、结 构或产品需要补强的部分,并且根据如上述(1)-(13)的任一固化方法 固化预浸渍料;或者包括使用上述(23)-(33)的任一种组合物,通过喷 附或涂刷将增强纤维或增强纤维布材料粘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 筑、结构或产品需要补强的部分,并且根据如上述(1)-(13)的固化方 法固化组合物。

(50)如上述(40)-(49)的任一种方法,其中使用碳纤维作为纤维材 料。

(51)如上述(40)-(50)的任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了一种材料,所说 的材料中一种组合物含有如上述(20)-(22)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 聚合引发剂。

(52)如上述(40)-(50)的任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了包含如上述(30) 的组合物的材料。

(53)如上述(40)-(50)的任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了包含如上述(31) 的组合物的材料。

(54)通过上述(40)-(43)的任一种方法制造的模塑制品。

(55)如上述(37)-(39)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

(56)通过上述(44)的方法制造的模塑制品。

(57)通过上述(45)的方法制造的预浸渍料。

(58)通过固化如上述(57)的预浸渍料获得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59)通过用上述(23)-(33)的任一组合物浸渍三维织物、并且固化 树脂组合物获得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60)包含上述(23)-(33)中任一组合物的填充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建筑、结构或产品需要修补部分用的修补材料。

(61)包含上述(23)-(33)中任一组合物的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建筑、结构或产品的增强材料。

(62)如上述(37)-(39)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或上述(54)-(61)的 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使用碳纤维作为纤维材料。

(63)如上述(37)-(39)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或上述(54)-(62)的 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其中组合物含有如上述(20)-(22)的任一种包含 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64)包含如(30)所述组合物的上述(37)-(39)的任一材料或模塑 制品或上述(54)-(62)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

(65)包含如(30)所述组合物的上述(36)-(38)的任一材料或模塑 制品或上述(54)-(62)的任一材料或模塑制品。

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中,特别是(1)-(13)所述的方法,树脂组合 物可以通过由树脂内自发产生的能量(如热能)来固化,并且在一些情 况下,通过由产生的能量继续产生的动能。具体说,上述方法可以通 过使用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系统(反应催化系统)来完 成,所说的至少两种组分包括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光和热聚合引发剂。

总之,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能够能量辐射固化含能量辐射 屏蔽物的CFRP和厚壁树脂的新树脂固化机理;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并且 能够引发这种固化机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反应催化体系);以及含 这种光聚合引发剂系统的组合物。优选使用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 合引发剂系统(反应催化体系),其中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 以下的化合物:重氮盐型化合物、碘鎓盐型化合物、吡啶鎓盐型化合 物、鏻盐型化合物、锍盐型化合物、铁-芳烃配合物型化合物、和磺酸 盐型化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通式(I)-(VII)表示 的锍盐。更优选使用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反应催化 体系),其中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芳基锍盐型化合物(即三芳基锍盐型化 合物),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通式(I)、(II)和(III) 表示的锍盐。

此外,可以将由化学式(VIII)和(IX)表示的热聚合引发剂添加到 前述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中。另外,本发明还涉及 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特定光聚合引发剂体系的组成范围;能够引发新 树脂固化机理的树脂组合物、其配方以及由其制造的模塑制品;前述 固化机理和树脂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树脂作为基体树脂 制造FRP的方法、其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制造的模塑制品。

附图简介

图1是举例说明当穿过树脂组合物时UV能量衰减的示意图。

图2是举例说明当穿过含碳布材料的树脂组合物时UN能量衰减的 示意图。

图3包括由图1和2分别所示的树脂组合物的UV固化状态的示意 图。

图4包括解释本发明树脂固化机理(即使用光加上固化反应热以 及阳离子的固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高UV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模型说明图。

图6是现有技术已知的UV和热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模型说明图。

图7是示例性FRP模塑工艺的流程图,举例说明①铺叠工艺。

图8是示例性FRP模塑工艺的流程图,举例说明②拉伸工艺、③ 长丝/带/辊式缠绕工艺和④连续辊压工艺。

图9是显示本发明光聚合引发剂系统的正确组成范围的曲线图。

图10是显示实施本发明的UV照射60秒之后经过时间与树脂温度 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11是显示实施本发明的UV照射60秒之后UV照射距离与树脂 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12是本发明制造预浸渍料层压样品方式的示例图。

发明的最好实施方式

首先,本发明者注意到包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树脂和厚壁树脂及 其应用如FRPs和CFRPs,无法通过能量辐射来固化,原因是①以UV 能为代表的能量当穿过物质(树脂)时被衰减(图1);②容易被能够吸 收相同波长的物质所阻断(图2);以及③可能量辐射固化的树脂如UV 固化树脂仅在不只一定量的能量辐射穿过的区域固化(图3)。考虑到 原因①和②是以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因而难以改变,本发明者对固化 所需能量的安全性、防止固化所需的能量被阻断、以及能够使未暴露 于能量辐射中的区域固化的新树脂固化机理作了深入研究。结果,本 发明者发现了一种新树脂固化机理,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 射或将能量施加给树脂组合物时,树脂内自发产生另一类型的能量, 从而树脂组合物通过这种能量固化,或者通过这种能量和来自能量辐 射源或能量源的能量固化,并且根据这个机理发展出树脂固化方法。

图1中,箭头中的浅色和深色(即图中的波浪状图案)表示当UV灯 的能量辐射穿过树脂组合物时UV能量的强度逐渐衰减。图2中,由于 能量辐射屏蔽物如碳布材料的存在,UV能量容易被阻断。图3(a)和 3(b)分别说明当液体树脂暴露于UV能量中时,树脂仅在不只一定量的 能量辐射穿过的区域固化(如图中右斜平行线表示的区域)。(b)表示能 量辐射屏蔽物如碳布材料存在的情况,树脂的固化被屏蔽物所阻断。

除紫外辐射外,有用类型的能量辐射包括电子束(EB)、红外辐射、 X射线、可见光、激光(如激态原子、O2和其它激光)、太阳光和辐射 热射线、以及其它能量。此外,施加的能量可以不仅包括光线或电磁 射线,还包括热能等等。

根据这个概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本发明者揭示了自发产生 的能量的继续产生,热能作为自发产生能量的使用,热能的继续产生, 固化反应热(反应放热)作为热能的使用,阳离子、自由基或阴离子的 利用,通过预热对固化性能的增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等等,并且发 展出新的树脂固化机理,其中当树脂组合物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 脂内绝对产生阳离子和固化反应热(固化反应放热),并且树脂像连锁 反应一样通过阳离子和固化热的作用进一步固化,继续产生附加的阳 离子和固化反应热(反应放热),从而树脂组合物被反应热能、或者同 时被反应热能以及能量辐射源的能量所固化,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 含能量辐射屏蔽物(图4),并且据此发现了树脂的固化方法。

图4(a)和4(b)是解释本发明树脂固化机理的示意图(即利用光加 上固化反应热和阳离子的固化系统),并且举例说明了当树脂组合物暴 露于能量辐射中时,树脂内绝对产生阳离子和固化反应热,并且树脂 像连锁反应一样通过阳离子和固化反应热的作用进一步固化。(a)表示 初始阶段且(b)表示树脂组合物的反应热固化进行到其最底层。每种情 况中,固化反应进行无论树脂组合物是否包含碳布材料。虽然在该实 施方案中结合利用了阳离子和固化反应热来达到聚合的目的,但本发 明也可以利用自由基或阴离子作为参与聚合树脂的物质是一种普通的 常识。此外,本发明的固化机理能够使树脂不仅通过光线或电磁射线、 而且通过热或其它能量来固化。

这种发展出来的新的树脂固化机理与现有技术中典型的高UV固 化树脂以及UV和热结合固化树脂的树脂固化机理(如图5和6)有很大 的差异。由于这种区别,本发明的新树脂固化机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 的缺陷,如含填料的树脂固化性差和在暴露于能量辐射后需要加热。 图5(a)和5(b)分别举例说明了常规高UV固化性树脂的树脂固化机 理。如(a)所示,其优点是当不存在能量辐射屏蔽物时可以获得厚的固 化膜。然而,如(b)所示当存在这种屏蔽物时,固化反应无法进行。

图6(a)举例说明了常规结合UV和热固化树脂的树脂固化机理。 如(b)所示当这种树脂暴露于UV能量中时,由于存在能量辐射屏蔽物 其固化无法进行(参见下图)。因此,为促使其固化进行,树脂必须在 暴露于能量辐射之后加热,如图(a)所示。当存在能量辐射屏蔽物如碳 布材料时,常规UV固化的问题不经加热是无法解决的。在(a)和(b) 中,上图表示不存在这种屏蔽物的情况,而下图表示存在这种屏蔽物 的情况。

接下来,深入研究了能够引发上述新树脂固化机理和使实施上述 树脂固化方法成为可能的聚合引发剂,结果本发明者发现了包含至少 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反应催化系统),所说的两种组分包括 当暴露于光和热中时引发聚合的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光和热聚合引发 剂,对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是有用的。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包括至少一种选自以下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 剂,例如选自下表A所示的重氮盐型化合物;下表B所示的碘鎓盐型 化合物;由以下通式表示的吡啶鎓盐型化合物; JP专利暂时公开说明书6-157624/’94和7-82283/’95中描述的鏻盐型 化合物;下表C所示的锍盐型化合物(参见实施例1后给出的表1); 例如表1所示引发剂⑨的铁-芳烃配合物型化合物;和磺酸盐型化合 物;结合光和热的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通式(I)-(VII)表示的化 合物。 表A芳基重氮盐光引发剂 阳离子部分(重氮) 阴离子部分 最大吸收波长(nm) 2,5-二乙氧基-4-(对甲苯酰基巯基)苯 BF4- 355,391 2,4-二氯苯 SnCl6- 285 对硝基苯 FeCl4- 243,257,310,360 对氯苯 PF6- 273 对(N-吗啉代)苯 AsF6- 257,378 2,5-二氯苯 SbF6- 238,358 邻硝基苯 BCl6- 285,313 表B芳族碘鎓盐光引发剂 表C三芳基锍盐光引发剂

此外,还可以使用如下表D和E所示的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 表D P1型光引发剂 (苯乙结构) 命名                R          R1       R2       R3 苯偶姻丁基醚        H          OC4H9   H         C6H5 苄基二甲基缩酮      H          OCH3     OCH3     C6H5 乙氧基苯乙酮        H          OC2H5   OC2H5  H 酰基肟酯            H          NOCO      CH3      C6H5

                H          NOCO      OC2H5   CH3 氯化苯乙酮          C4H9    Cl        Cl         Cl 羟基苯乙酮          H          OH        CH3      CH3 (酰基膦氧化物) 表E P2型光引发剂 (噻吨酮结构) 命名               X         R          R1 二苯酮             -         R          H 米开勒氏酮         -         (CH3)2N (CH3)2N 二苯并环庚酮       CH2-CH2H          H 2-乙基蒽醌         C=0      H          2-C2H5 异丁基噻吨酮       S         H          2-i-C3H7 (苯偶酰)

由通式(I)-(III)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后面将给出的实 施例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①-③(《聚合物科学杂志》(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A部分“聚合物化学(Polymer Chemistry)” Vol.29,1675-1680(1991);”Kobunshi”,Vol.40,1991/12,794-797)。

由通式(IV)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双{4-(二甲基锍)苯基} 硫醚双-六氟磷酸盐和二甲基-4-硫代苯氧基苯基锍六氟锑酸盐。

由通式(V)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二苄基-4-羟基苯基锍六 氟锑酸盐,由通式(V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苄基-4-(乙氧羰 基氧基)苯基甲基锍六氟锑酸盐,且由通式(VI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 实例包括4-乙酰氧苯基二甲基锍六氟锑酸盐。

其它组合的优选实例包括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 (反应催化体系),其中光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如表C所示的芳基 锍盐型化合物(即三芳基锍盐如表1所示的光引发剂⑥),且光和热聚 合引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以上通式(1)-(III)所示的锍盐。

本发明者进行了前述的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优选使用当暴露于 热时具有强力催化作用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作为光和热聚合引发剂, 例如由以上通式(I)-(III)所示的化合物(即表1所示的光引发剂①- ③),并且优选使用由化学式(VIII)所示的异戊烯基四亚甲基锍六氟锑 酸盐或由化学式(IX)所示的2-丁炔基四亚甲基锍六氟锑酸盐作为热 聚合引发剂。

最后,对可以引发前述新树脂固化机理和使完成前述树脂固化方 法成为可能的树脂组合物的深入研究同样获得了以下发现。具体说, 发现含有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 聚合性单体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制造的模塑制品是有用的。其中, 优选使用可阳离子光聚合的低聚物或可阳离子光聚合的单体、特别是 可光聚合的环氧低聚物或可光聚合的环氧单体。所说的可光聚合的低 聚物的实例包括脂环族环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型环氧化物、环氧化聚 烯烃、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乙烯基醚化合物。所说 的可光聚合的单体的实例包括环氧单体、丙烯酸单体、乙烯基醚和环 醚。其中优选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低聚物和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 单体。这种可光聚合的脂环族环氧低聚物特别优选的实例是3,4-环氧 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其中,优选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其中光聚合引发剂包含至少一种如表C所示的芳基锍盐型化合物(即 三芳基锍盐如表1所示的光引发剂⑥),且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包括至少 一种由以上通式(I)-(III)所示的锍盐,以及至少一种可光聚合的环氧 单体或低聚物如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还优选 由其制造的模塑制品。

在本发明中,前述树脂组合物的优选配方是每100重量份光聚合 树脂组分(光聚合低聚物或单体)含有0.5-6.0重量份更优选1.5-3.5 重量份的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反应催化系统),且 构成光聚合引发剂体系的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对光聚合引发剂的重量比 为1-4,更优选1.3-2.8。如果包含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 的量小于0.5重量份,则几乎不产生效果。由于这个量对整个树脂组 合物来说太小,它将不起到正当的作用。如果所说的量大于6.0重量 份,则其光固化功能仍保持不变。如果光和热聚合引发剂对光聚合引 发剂的重量比小于1,则在固化的初始阶段将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 由于构成本发明特点的固化功能没有被正确执行,这将导致树脂仅在 其表面固化。如果所说的重量比大于4,则树脂将显示出其固化特性 特别是热量产生特性被过度增强,造成由于放热固化过快而使树脂起 泡(相关数据见表3和4以及图9和10)。

此外,前述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一种或几种常用的各种添加 剂,例如能量辐射屏蔽物(如碳、碳纤维(短纤维、长纤维、连续长丝、 碳布等等)、无机填料和金属粉末)、各种填料、有机组分、光敏剂、 反应稀释剂和光敏化合物,以允许树脂组合物被固化的比例加入。

另外,本发明者注意到在FRP特别是CFRP的生产中,(长时间) 热固化步骤被认为是高加工费用、装置或设备规模不能减少(由于固化 大型FRP需要大型加热炉)的原因;由于固化的开始时间不能随意控 制,因而大型FRP中不能使用可短时间固化的树脂;由于在生产过程 中造成树脂粘度变化,因而保持树脂浸渍状态和模塑FRP困难;以及 由于剩余溶剂而形成孔隙造成质量下降,本发明者为发展FRP特别是 CFRP的制造方法作了深入研究,所说的制造方法应当是不需要加热步 骤、树脂在短时期内固化、树脂固化的开始时间可以随意控制、且不 必使用溶剂。结果,本发明者发展了FRP和CFRP的制造方法,该方法 包括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基体树脂,用该基体树脂浸渍纤 维,并且通过暴露于UV辐射为代表的能量辐射中同时使用本发明的新 树脂固化机理和树脂固化方法来固化FRP或CFRP,以及这样制造的产 品。这里使用的术语“产品”是指可以人造的制品,不是指建筑和结 构,并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结合使用UV固化和热固化的长丝卷绕工艺中(该工艺是常规模 塑技术的一个典型实例),UV固化仅参与了对树脂的表面固化和其内 部的增厚。完成之后,整个树脂照常通过加热来固化。因此,在这个 常规技术中,与加热固化步骤有关的各种问题(如加工费用和操作时间) 以及其它诸如大型FRP模塑中需要大型加热炉的问题仍无法解决。相 反,本发明的FRP和CFRP制造方法不牵扯这些问题。

在根据本发明制造的FRP中,可以使用任何常规作为FRP增强纤 维用的各种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和有机纤维。此外,这些纤维 可以是任何所需的形式,如单向定线材料、织造或针织织物。另外, 对纤维的结合使用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结合使用碳纤维和玻璃 纤维或者碳纤维和它们之间的混成纤维。另外,为模塑FRP,可以使 用各种常规的FRP模塑技术,包括手工铺叠、喷附、长丝缠绕、带缠、 辊式卷绕、拉伸模塑和连续辊压(图7和8)。

实施例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举例说明。然而,这些实 施例不能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A)将100重量份ERL-4221(Union Carbide日本株事会社制造 的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和1.75 重量份San Aid SI-80L(Sanshin化学有限公司制造的阳离子光和热聚 合引发剂;通式(II))、0.75重量份DAICAT 11(Daicel化学工业公司 制造的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芳基锍盐)混合。

(B)然后,用黑色纸掩盖玻璃容器(40mm(直径)×80mm(高度)), 除了其上部不掩盖,用上述树脂填充玻璃容器到其顶部。

(C)用UV辐射光照射树脂60秒。UV照射的操作条件如下。 紫外线辐照器:UVL-1500 M2(Ushio公司制造) 灯的类型:金属卤化物灯 灯的强度:120W/cm 灯的长度:125mm 气氛、温度和压力:空气、室温和常压 照射距离:19cm。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245以及对比实施例1-187

除了使用表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和根据表2和3所述的配方测试 外,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见表 2、3和4以及图9。测定因固化放热产生的树脂温度所获得的数据见 图10。

                 表1      树脂组合物一览表

                表1(续)树脂组合物一览表      类型      组合物   产品名或编号                      注解         生产商   光-和热聚合     引发剂    光引发剂①  San Aid SI-60L              通式(I),(II)或(III) Sanshin Chemical Co.,           Ltd    光引发剂②  San Aid SI-80L    光引发剂③   San Aid SI-       100L    光引发剂④        - 双(4-(二甲基磺酰基)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通式(IV))            -    光引发剂⑤        - 六氟锑酸二甲基-4-硫苯氧基苯基锍(通式(IV))            -    光引发剂⑩        - 六氟锑酸二苄基-4-羟基苯基锍(通式(IV))            -    光引发剂        - 六氟锑酸苄基4-(乙氧羰基氧基)苯基甲基锍(通式(VI))            -    光引发剂        - 六氟锑酸4-乙酰氧苯基二甲基锍(通式(VII))            -   光聚合引发剂    光引发剂⑥    DAICAT 11 芳基锍盐(有害物质3-III,非水溶性)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光引发剂⑦     CI-2734 锍盐型(γ-丁  内酯)   Nippon Soda Co.,Ltd    光引发剂⑧     CI-2855 锍盐型(γ-丁  内酯)    光引发剂⑨    IRGACURE       261 η5-2,4-环戊二烯-1-基)(1,2,3,4,5,6,-η)-(1-甲基乙基) 苯)-铁(1+)六氟磷酸盐(1-)    Ciba-Geigy(Japan)           Ltd.    光引发剂[13]        - 4,4’-双(二(β-羟乙氧基)苯基磺酰基)苯基硫醚双六氟锑 酸盐            -   热聚合引发剂    热引发剂[14]        - 六氟锑酸异戊间二烯基四亚甲基锍(化学式(VIII))            -    热引发剂[15]        - 六氟锑酸2-丁炔基四亚甲基锍(化学式(IX))            -

         表2树脂组合物配方一览表   实施例或对比例             可光聚合树脂   光、热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           固化壁厚度(mm)    低聚物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最大80mm)     实施例1    低聚物①       100      光引发剂②       1.75   光引发剂⑥       0.75      80     实施例2    低聚物②     实施例3    低聚物①/    低聚物③      80/20     实施例4    低聚物①/    低聚物④/      80/20     实施例5    低聚物①/    低聚物③/    低聚物⑤     50/20/30     实施例6    低聚物①/    低聚物③/    低聚物⑥     50/20/30     实施例7    低聚物①/    低聚物③/    低聚物⑦     30/50/20     实施例8    低聚物⑧       100     实施例9    低聚物⑨     实施例10    低聚物⑩     实施例11    低聚物⑨/    低聚物      80/20     实施例12    低聚物⑨/    低聚物      80/20

          表2(续)树脂组合物配方一览表

       表2(续)树脂组合物配方一览表  实施例或对比例              可光聚合树脂  光、热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          固化壁厚度(mm)    低聚物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最大80mm     实施例32    低聚物/    低聚物①      95/5     光引发剂②       1.75   光引发剂⑥      0.75     80     实施例33    低聚物/    低聚物①      75/25     实施例34    低聚物/    低聚物(12)      80/20     实施例35    低聚物/    低聚物(12)      50/50     实施例36    低聚物①      100     光引发剂①     实施例37     光引发剂③     实施例38     光引发剂④     实施例39     光引发剂⑤     实施例40     光引发剂②   光引发剂⑦     实施例51   光引发剂⑧     实施例52   光引发剂⑨     实施例53    低聚物     光引发剂①   光引发剂⑥     实施例54     光引发剂③     实施例55     光引发剂④     实施例56     光引发剂⑤     实施例57     光引发剂②   光引发剂⑦     实施例58     光引发剂②   光引发剂⑧     实施例59     光引发剂②   光引发剂⑨     实施例60    低聚物①     光引发剂②/     光引发剂③     1.00/0.75   光引发剂⑥/   光引发剂⑦    0.50/0.25

         表2(续)树脂组合物配方一览表  实施例或对比例              可光聚合树脂 光、热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           固化壁厚度(mm)    低聚物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光引发剂No.  比例(重量份)  最大80mm     对比例1    低聚物①      100    光引发剂①     2.50                 -     1     对比例2    光引发剂②     对比例3    光引发剂③     对比例4    光引发剂④     2     对比例5    光引发剂⑤     对比例6                         -   光引发剂⑥      2.50     2     对比例7   光引发剂⑦     1     对比例8   光引发剂⑧     对比例9   光引发剂⑨     2     对比例10    光引发剂②      0.75   光引发剂⑥      1.75     1     对比例11     低聚物    光引发剂①      2.50                 -     1     对比例12    光引发剂②     对比例13    光引发剂③     对比例14    光引发剂④     对比例15    光引发剂⑤     对比例16                         -   光引发剂⑥      2.50     对比例17   光引发剂⑦     对比例18   光引发剂⑧     对比例19   光引发剂⑨     对比例20    光引发剂②      0.75   光引发剂⑥      1.75 表3双组分光引发剂的配方以及固化状态评价一览表                             光引发剂⑥(重量份)      0.4      0.5      0.6      0.7      0.8      0.9     ︵     份     量     重     ︶     ②         剂     发     引     光     0.4   实施例61   实施例75   对比例36   对比例43   对比例50   对比例57   固化态      ●      ●      ×      ×      ×      ×     0.5   实施例62   实施例76   实施例90   对比例44   对比例51   对比例58   固化态      ●      ●      ●      ×      ×      ×     0.6   实施例63   实施例77   实施例91   对比例105   对比例52   对比例59   固化态      ●      ●      ●      ●      ×      ×     0.7   实施例64   实施例78   实施例92   实施例106   实施例120   对比例60   固化态      ⊙      ●      ●      ●      ●      ×     0.8   实施例65   实施例79   实施例93   实施例107   实施例121   实施例135   固化态      ⊙      ⊙      ⊙      ●      ●      ●     0.9   实施例66   实施例80   实施例94   实施例108   实施例122   实施例136   固化态      ⊙      ⊙      ⊙      ⊙      ●      ●     1.0   实施例67   实施例81   实施例95   实施例109   实施例123   实施例137   固化态      ⊙      ⊙      ⊙      ⊙      ⊙      ●     1.1   实施例68   实施例82   实施例96   实施例110   实施例124   实施例138   固化态      ⊙      ⊙      ⊙      ⊙      ⊙      ⊙     1.2   实施例69   实施例83   实施例97   实施例111   实施例125   实施例139   固化态      ⊙      ⊙      ⊙      ⊙      ⊙      ⊙     1.3   实施例70   实施例84   实施例98   实施例112   实施例126   实施例140   固化态      ⊙      ⊙      ⊙      ⊙      ⊙      ⊙     1.4   实施例71   实施例85   实施例99   实施例113   实施例127   实施例141   固化态      ⊙      ⊙      ⊙      ⊙      ⊙      ⊙     1.5   实施例72   实施例86   实施例100   实施例114   实施例128   实施例142   固化态      ⊙      ⊙      ⊙      ⊙      ⊙      ⊙     1.6   实施例73   实施例87   实施例101   实施例115   实施例129   实施例143   固化态      ⊙      ⊙      ⊙      ⊙      ⊙      ⊙     1.7   实施例74   实施例88   实施例102   实施例116   实施例130   实施例144   固化态      ○      ⊙      ⊙      ⊙      ⊙      ⊙     1.8     对比     例21   实施例89   实施例103   实施例117   实施例131   实施例145   固化态      ▲      ○      ⊙      ⊙      ⊙      ⊙     1.9     对比     例22   对比例29   实施例104   实施例118   实施例132   实施例146   固化态      ▲      ▲      ○      ⊙      ⊙      ⊙     2.0     对比     例23   对比例30   对比例37   实施例119   实施例133   实施例147   固化态      ▲      ▲      ▲      ○      ⊙      ⊙     2.2     对比     例24   对比例31   对比例38   对比例45   实施例134   实施例148   固化态      ▲      ▲      ▲      ▲      ○      ○     2.4     对比     例25   对比例32   对比例39   对比例46   对比例53   对比例61   固化态      ▲      ▲      ▲      ▲      ▲      ▲     2.6     对比     例26   对比例33   对比例40   对比例47   对比例54   对比例62   固化态      ▲      ▲      ▲      ▲      ▲      ▲     2.8     对比     例27   对比例34   对比例41   对比例48   对比例55   对比例63   固化态      ▲      ▲      ▲      ▲      ▲      ▲     3.0     对比     例28   对比例35   对比例42   对比例49   对比例56   对比例64   固化态      ▲      ▲      ▲      ▲      ▲      ▲ 可光聚合的树脂组分:低聚物①,100重量份。 固化状态的评价体系:⊙完全固化至80mm;○完全固化至80mm(但龟 裂);●固化至80mm(但硬度低);▲固化至80mm(但形成类似粟饼); ×内部仍未固化(固化仅表面层约1mm厚)。 表3(续)双组分光引发剂的配方以及固化状态评价一览表                             光引发剂⑥(重量份)      1.0      1.1      1.2      1.3      1.4     ︵     份     量     重     ︶     ②         剂     发     引     光     0.4   对比例65   对比例74   对比例83   对比例93   对比例104   固化态      ×      ×      ×      ×      ×     0.5   对比例66   对比例75   对比例84   对比例94   对比例105   固化态      ×      ×      ×      ×      ×     0.6   对比例67   对比例76   对比例85   对比例95   对比例106   固化态      ×      ×      ×      ×      ×     0.7   对比例68   对比例77   对比例86   对比例96   对比例107   固化态      ×      ×      ×      ×      ×     0.8   对比例69   对比例78   对比例87   对比例97   对比例108   固化态      ×      ×      ×      ×      ×     0.9   实施例149   对比例79   对比例88   对比例98   对比例109   固化态      ●      ×      ×      ×      ×     1.0   实施例150   实施例162   对比例89   对比例99   对比例110   固化态      ●      ●      ×      ×      ×     1.1   实施例151   实施例163   实施例175   对比例100   对比例111   固化态      ●      ●      ●      ×      ×     1.2   实施例152   实施例164   实施例176   实施例187   对比例112   固化态      ⊙      ⊙      ●      ●      ×     1.3   实施例153   实施例165   实施例177   实施例188   实施例198   固化态      ⊙      ⊙      ⊙      ●      ●     1.4   实施例154   实施例166   实施例178   实施例189   实施例199   固化态      ⊙      ⊙      ⊙      ⊙      ⊙     1.5   实施例155   实施例167   实施例179   实施例190   实施例200   固化态      ⊙      ⊙      ⊙      ⊙      ⊙     1.6   实施例156   实施例168   实施例180   实施例191   实施例201   固化态      ⊙      ⊙      ⊙      ⊙      ⊙     1.7   实施例157   实施例169   实施例181   实施例192   实施例202   固化态      ⊙      ⊙      ⊙      ⊙      ⊙     1.8   实施例   158   实施例170   实施例182   实施例193   实施例203   固化态      ⊙      ⊙      ⊙      ⊙      ⊙     1.9   实施例   159   实施例171   实施例183   实施例194   实施例204   固化态      ⊙      ⊙      ⊙      ⊙      ⊙     2.0   实施例   160   实施例172   实施例184   实施例195   实施例205   固化态      ⊙      ⊙      ⊙      ⊙      ⊙     2.2   实施例   161   实施例173   实施例185   实施例196   实施例206   固化态      ○      ⊙      ⊙      ⊙      ⊙     2.4   对比例   70   实施例174   实施例186   实施例197   实施例207   固化态      ▲      ○      ○      ○      ○     2.6   对比例   71   对比例80   对比例90   对比例101   对比例113   固化态      ▲      ▲      ▲      ▲      ▲     2.8   对比例   72   对比例81   对比例91   对比例102   对比例114   固化态      ▲      ▲      ▲      ▲      ▲     3.0   对比例   73   对比例82   对比例92   对比例103   对比例115   固化态      ▲      ▲      ▲      ▲      ▲ 可光聚合的树脂组分:低聚物①,100重量份。 固化状态的评价体系:⊙完全固化至80mm;○完全固化至80mm(但龟 裂);●固化至80mm(但硬度低);▲固化至80mm(但形成类似粟饼); ×内部仍未固化(固化仅表面层约1mm厚)。 表3(续)双组分光引发剂的配方以及固化状态评价一览表                              光引发剂⑥(重量份)      1.5      1.7      1.8      2.0      2.2     ︵     份     量     重     ︶     ②         剂     发     引     光     0.4   对比例116   对比例129   对比例143   对比例157   对比例172   固化态      ×      ×      ×      ×      ×     0.5   对比例117   对比例130   对比例144   对比例158   对比例173   固化态      ×      ×      ×      ×      ×     0.6   对比例118   对比例131   对比例145   对比例159   对比例174   固化态      ×      ×      ×      ×      ×     0.7   对比例119   对比例132   对比例146   对比例160   对比例175   固化态      ×      ×      ×      ×      ×     0.8   对比例120   对比例133   对比例147   对比例161   对比例176   固化态      ×      ×      ×      ×      ×     0.9   对比例121   对比例134   对比例148   对比例162   对比例177   固化态      ×      ×      ×      ×      ×     1.0   对比例122   对比例135   对比例149   对比例163   对比例178   固化态      ×      ×      ×      ×      ×     1.1   对比例123   对比例136   对比例150   对比例164   对比例179   固化态      ×      ×      ×      ×      ×     1.2   对比例124   对比例137   对比例151   对比例165   对比例180   固化态      ×      ×      ×      ×      ×     1.3   对比例125   对比例138   对比例152   对比例166   对比例181   固化态      ×      ×      ×      ×      ×     1.4   实施例208   对比例139   对比例153   对比例167   对比例182   固化态      ●      ×      ×      ×      ×     1.5   实施例209   对比例140   对比例154   对比例168   对比例183   固化态      ⊙      ×      ×       ×      ×     1.6   实施例210   实施例217   对比例155   对比例169   对比例184   固化态      ⊙      ●      ×      ×      ×     1.7   实施例211   实施例218   实施例225   对比例170   对比例185   固化态      ⊙      ⊙      ●      ×      ×     1.8   实施例   212   实施例219   实施例226   实施例233   对比例186   固化态      ⊙      ⊙      ○      ●      ×     1.9   实施例   213   实施例220   实施例227   实施例234   对比例187   固化态      ⊙      ⊙      ⊙      ●      ×     2.0   实施例   214   实施例221   实施例228   实施例235   实施例240   固化态      ⊙      ⊙      ⊙      ⊙      ●     2.2   实施例   215   实施例222   实施例229   实施例236   实施例241   固化态      ⊙      ⊙      ⊙      ⊙      ⊙     2.4   实施例   216   实施例223   实施例230   实施例237   实施例242   固化态      ⊙      ⊙      ⊙      ⊙      ⊙     2.6   对比例   126   实施例224   实施例231   实施例238   实施例243   固化态      ▲      ○      ⊙      ⊙      ⊙     2.8   对比例   127   对比例141   实施例232   实施例239   实施例244   固化态      ▲      ▲      ○      ○      ○     3.0   对比例   128   对比例142   对比例156   对比例171   实施例245   固化态      ▲      ▲      ▲      ▲      ⊙ 可光聚合的树脂组分:低聚物①,100重量份。 固化状态的评价体系:⊙完全固化至80mm;○完全固化至80mm(但龟 裂);●固化至80mm(但硬度低);▲固化至80mm(但形成类似粟饼); ×内部仍未固化(固化仅表面层约1mm厚)。 表4用来测定固化期间树脂温度的树脂组合物和样品一览表 组合物 对比实施例24 组合物① 对比实施例37 组合物② 实施例130 组合物③ 实施例143 组合物④ 实施例155 组合物⑤ 实施例166 组合物⑥ 对比实施例89 组合物⑦ 对比实施例59 组合物⑧ 实施例110 组合物⑨ 实施例125 组合物⑩ 实施例182 组合物 实施例246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在与实施例1(C)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除 照射距离为25cm外。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参见图11)。 实施例247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在与实施例1(C)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除 照射距离为20cm外。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参见图11)。 实施例248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在与实施例1(C)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除 照射距离为15cm外。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参见图11)。 实施例249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D)将该样品在以下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 紫外线辐照器:UVL-3500 M2(Ushio公司制造) 灯的类型:金属卤化物灯 灯的强度:120W/cm 灯的长度:250mm 气氛、温度和压力:空气、室温和常压 照射距离:19cm 照射时间:60秒。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50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在与实施例247(D)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除灯的强度为200W/cm外。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51

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在与实施例247(D)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除灯的强度为280W/cm外。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52

(E)制备如实施例1(A)所述的相同树脂组合物,并且用作基体树 脂。然后,用该基体树脂浸渍18cm×18的CF布制成预浸渍料。

(E)堆叠40个这样的预浸渍料(达到约8mm厚度),通过袋膜为隔 介物将它们插入玻璃板之间,并且从上施加重量,制成预浸渍料的层 压样品(图12)。

在与实施例1(C)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除 照射时间为3分钟且照射距离为15cm外。

UV照射之后,层压件完全固化得到令人满意的CFRP(有关数据见 表5)。 表5 FRP的特性数据 项目 GFRP CFRP 拉伸强度(kgf/cm2) 3100 7100 弯曲强度(kgf/cm2) 3400 3000 纤维含量(wt%) 59.2 52.3 纤维含量(vol%) 38.0 41.7 比重(g/cm3) 1.71 1.43 孔隙百分率(vol%) 1.99 0.73 耐热性(Tg℃) 150 150 扭力弹性模量(GPa) 2.2 2.2 实施例253

按实施例252(E)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厚约 8mm),除了使用18×18的GF布作为增强纤维材料。

在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UV照射之后,层压件完全固化得到令人满意的GFRP(有关数据见 表5)。 实施例254

按实施例252(E)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除了 堆叠100个预浸渍料(达到约20mm厚度)。

在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UV照射之后,层压件完全固化得到令人满意的CFRP。 实施例255

按实施例252(E)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除了 使用实施例13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基体树脂。

在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UV照射之后,层压件完全固化得到令人满意的CFRP。 实施例256

按实施例252(E)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

使用电子束(EB)作为能量辐射源。EB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照射。 辐照器:Linac(High Voltage Alco有限公司) 电子束能量:10MeV 扫描频率:4Hz 脉冲重复率:60Hz 扫描宽度:20cm 脉冲宽度:4μsec 辐射剂量:50kGy。

UV照射之后,层压件完全固化得到令人满意的CFRP。 实施例257

(F)按实施例252(E)的相同方式制备基体树脂。用该基体树脂浸 渍碳纤维然后以30cm/sec的卷绕速度进行卷绕(按照长丝卷绕技 术),形成由CFRP制造的圆柱形层压材料(壁厚3mm)。

卷绕完成之后,用UV辐射光全方向照射圆柱形层压材料(照射条 件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

UV照射之后,层压材料完全固化达到令人满意的长丝卷绕的 CFRP。 实施例258

按实施例257(F)所述的相同方式制备CFRP制造的圆柱形层压材 料(壁厚3mm),除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纤维。

卷绕完成之后,用UV辐射光全方向照射圆柱形层压材料(照射条 件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

UV照射之后,层压材料完全固化达到令人满意的长丝卷绕的 GFRP。 实施例259

使用通过混合100重量份Celoxide 2021P(低聚物①;Daicel化 学工业公司制造的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 羧酸酯)和1.50重量份San Aid SI-80L(光引发剂②;Sanshin化学 有限公司制造的阳离子光和热聚合引发剂;通式(II))、0.50重量份 DAICAT11(光引发剂⑥;Daicel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阳离子光聚合引 发剂;芳基锍盐)、0.50重量份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 苯基硫醚双六氟锑酸盐(光引发剂(13))、0.50重量份2-丁炔基四亚甲 基锍六氟锑酸盐(光引发剂(15),通式(IX))制备的树脂组合物,实验 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条件下进行。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60

使用通过混合100重量份Celoxide 2021P(低聚物①;Daicel化 学工业公司制造的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 羧酸酯)和1.50重量份San Aid SI-80L(光引发剂②;Sanshin化学 有限公司制造的阳离子光和热聚合引发剂;通式(II))、1.00重量份 DAICAT 11(光引发剂⑥;Daicel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阳离子光聚合引 发剂;芳基锍盐)、0.50重量份异戊烯基四亚甲基锍六氟锑酸盐(光引 发剂(14),通式(VIII))制备的树脂组合物,实验在如实施例1所述的 相同条件下进行。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树脂 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对比实施例188-190

按实施例246-248所述的全部相同方式进行实验,除使用对比实 施例1的组合物作为树脂组合物。

UV照射之后,树脂的壁厚为约1mm,且其内部仍未固化(参见图 11)。 对比实施例191

按实施例252(E)所述的相同方式制造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除使 用对比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基体树脂。

用UV辐射在如实施例252中所述相同条件下照射该样品。

UV照射之后,CFRP仅在照射面的第一表面层固化,树脂的内部仍 未固化。 对比实施例192

按实施例253所述的相同方式制造预浸渍料的层压样品,除使用 对比实施例1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基体树脂。

在与实施例252所述的相同条件下用UV辐射光照射该样品。

UV照射之后,CFRP仅在照射面的最多到第二或第三层固化,树脂 的内部仍未固化。 实施例261-282

在与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除了使用表1所示的 树脂组合物并且根据表6(表2的续表)所示的配方进行测试外。获得 的实验结果见表6。

表6树脂组合物配方一览表(表2的续表) 实施例283

制备与实施例1(A)所述的相同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将制成的样品于保持在150℃的炉中加热,以取代用能量辐射的 照射。

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开始加热后不到10分钟便完全固化。树脂的 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值)。 实施例284

制备与实施例1(A)所述的相同树脂组合物,并且按实施例1(B) 所述的相同方式制成样品。

将制成的样品放入炉中,炉中的温度调节到不引起样品固化的范 围(该实施例中为60℃),并且放置在其中直至树脂温度变得和炉中的 环境温度相等。之后,从炉中取出样品并且按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条 件实验。

UV照射之后,玻璃容器内的树脂在几分钟之内便完全固化(比实 施例1的时间要短)。树脂的壁厚被玻璃容器限定为80mm(最大可测量 值)。 工业实用性 能够引发新树脂固化机理的树脂组合物

从表1-3和表6所示的关于实施例1-60、实施例259-282以及对 比实施例1-20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组合物涉及一种具有杰出 能量辐射固化性、特别是厚壁固化性的新树脂固化机理。此外,从实 施例284中可以看出将本发明的组合物预先温热(在不引起其固化的 温度范围内)、然后暴露于能量辐射对固化目的更有效。另外,通过实 施例283证明了本发明的含有包含至少两种组分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 物还可以通过加热在短时间内固化。 包含能够引发新树脂固化机理的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引发剂系统及 其适当的组成范围

表1-3和图9所示的关于实施例1-245和对比实施例1-187的实 验结果证实了包含能够引发新树脂固化机理的至少两种组分的光聚合 引发剂体系的有效性及其适当的组成范围。 验证新树脂固化机理

根据实施例1-245和对比实施例1-187的结果,在图10中绘制了 表4所示的各种组合物当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由于树脂固化放热引起 树脂温度升高的曲线。此外,在图11中绘制了实施例246-248及对比 实施例188-190的各种组合物当暴露于能量辐射中时由于树脂固化放 热引起树脂温度升高的曲线。从图10和11中证实了本发明的树脂组 合物是以新树脂固化机理为基础固化的,其中树脂内自发产生了非能 量辐射源能量的能量,即由于固化反应热(固化放热)引起的热能,从 而树脂组合物同时被固化反应引起的热能和来自能量辐射源的能量所 固化。

此外,通过实施例246-251的实验结果可以证实本发明的新树脂 固化机理即使能量辐射的照射条件改变也是有效的。 验证CFRP(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厚壁树脂)和GFRP的固化性

实施例252-258和对比实施例191-192的结果证实了通过本发明 的新树脂固化机理和包含至少两种组份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以及能够 引发这种机理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实现常规光固化性树脂不可能达到的 CFRP(含能量辐射屏蔽物的厚壁树脂)的光固化(能量辐射固化)和 GFRP的光固化(能量辐射固化)等等。

此外,实施例256可以证实本发明的新树脂固化机理、包含至少 两种组份的光聚合引发剂体系和能够引发这种机理的树脂组合物、以 及本发明的FRP(CFRP)制造方法还可以应用于FRP(CFRP)的EB固化。

另外,实施例257证实了本发明的FRP(CFRP)制造方法不仅可以 应用于铺叠工艺,还可以应用于其它FRP模塑工艺如长丝缠绕工艺。 本发明的CFRP和GFRP的模塑制品

测定实施例252和253制造的CFRP和GFRP的基本特性,并且结 果示于表5中。从表5中可以看出它们是令人满意的样品。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