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线密度 / 高密度线束的连接装置

密度线束的连接装置

阅读:33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密度线束的连接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装置包括一安装在一支承 基座 1上的卡子,该卡子具有一接纳所述包皮 导线 的开口10,装置还包括一安装在一设置成横断于包皮32、33而移动的 滑板 15上的夹子17,该夹子包括夹持导线包皮32、33并将它们朝支承基座1的底部6曳拉的结构,它设置成与卡子3相配合而纵向地剥开导线30、31。卡子3的接纳开口10是向外打开的,从而允许将导线设置成横断于它们本身和平行于滑板15的和支承基座1的相对移动。,下面是密度线束的连接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用于连接至少两根均包有绝缘包皮(32,33)的导线(30,31)的装置,该装置 包括一安装在一支承基座(1)上的卡子,该卡子具有一接纳所述包皮导线的开口 (10),装置还包括一安装在一设置成横断于包皮(32,33)而移动的滑板(15)上的夹 子(17),该夹子包括夹持导线包皮(32,33)并将它们朝支承基座(1)的底部(6)曳拉的 结构,它设置成与卡子(3)相配合而纵向地剥开导线(30,31),其特征在于,卡子(3) 的接纳开口(10)是向外打开的,从而允许以垂直于导线延伸方向的方向和平行于 滑板(15)的和支承基座(1)的相对移动的方向设置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子(3)的开口(10)形成于两个带 向内弯转的钩子的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子是一种双卡子(3),它具有 两个相对的接纳开口(10),并设置有两个夹持和曳拉包皮(32,33)的夹子(17),这 两个夹子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的滑板(15,16)上,该两个滑板设置成横断于包皮 (32,33)而一个(15)朝向另一个(16)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开口(10)接纳单根包有包皮 (32,33)的导线(30,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基座(1)包括多个卡子(3)和 至少一个带有多个夹子(17)的滑板(15),从而形成一高密度导线连接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卡子(3)和两个滑板(15), 每个滑板均带有多个用于面对面连接两根线束的夹子(1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夹持曳拉夹子(17)均与一切 线板(18)相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接纳卡子(3)和一夹持曳拉 夹子(17)之间设置有间隔结构(52,53;57,58),保持它们的间隔大于切割临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子(17)包括一转接突起 (45),它设置用来与一安装在另一支承基座(43)上的双转接卡子(60)相配合,该转 接卡子具有两个相对的接纳开口(10,47),一个(47)用来接纳转接脚(45),另一个 (10)用来接纳至少一根其它的包皮导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接卡子(60)的两个接纳开口(10, 47)延伸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至少两根均包有绝缘包皮的导线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安装在一支承基座上的卡子,该卡子具有一接纳所述包皮导线的开口,装置 还包括一安装在一设置成横断于包皮而移动的滑板上的夹子,该夹子包括夹持 导线包皮并将它们朝支承基座的底部曳拉的结构,它设置成与卡子相配合而纵 向地剥开导线。

本发明的装置可用来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多根线束或最好单根线束。它经 常在电话装置中使用。

这种类型的连接装置已为人们所熟悉,尤其是通过公开号为2606558的法 国专利8615553,在该专利的装置中,卡子具有一内部接纳开口,它由一本身 封闭的连续周边所形成,用于在导线基本平行地插入后接纳这些导线。

也有一些情况是电线必须基本横断地插入,并且平行于夹子的和卡子的相 对移动,诸如美国专利3945705的设计使用场合,即用于机器自动插入电线的 场合。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说明书开头所述这种类型的装置,它适用于自动设 置待连接导线的场合。

为此,装置的特点在于,卡子的接纳开口是向外打开的,从而允许将导线 设置成横断于它们本身和平行于滑板的和支承基座的相对移动。

卡子的开口最好是形成于两个带向内弯转的钩子的臂之间。

在本发明的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卡子是一种双卡子,它具有两个相对的 接纳开口,并设置有两个夹子用来夹持和曳拉包皮,这两个夹子分别安装在两 个相对的滑板上,该两个滑板设置成横断于包皮而相向移动。

在本例中,每个开口只能接纳一根导线,每个夹子只能包括一个夹持和曳 拉单根包皮导线的槽。然而,每个均与两个或更多个夹持和曳拉槽相对的一对 夹子不应该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排除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外。

在本发明的装置的最有意义的实施例中,支承基座包括多个卡子和至少一 个带有多个夹子的滑板,从而形成一高密度导线连接条。

较为有利的是,该条是一种具有双卡子和两个滑板的连接条,每个滑板均 带有多个用于面对面连接两根线束的夹子。

可以注意到,涉及线束的专利GB-A-2026256所描述的只是一种连接于这 种单根线束的连接件或端子板,而不是一种连接两根线束的装置。 较为有利的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每个夹持和曳拉夹子均与一切线板相联。 将间隔件设置在接纳卡子和夹持曳拉夹子之间,以保持它们的间隔大于切 割临界,这样也是有利的。

较为有利的还有,每个夹子均包括一转接突起,它设置用来与一安装在另 一支承基座上的双转接卡子相配合,该转接卡子具有两个相对的接纳开口,一 个用来接纳转接脚,另一个用来接纳至少一根其它的包皮导线。

这种类型的转接突起可用作测试端子接触端子,实现所谓的全电缆转 接。

转接卡子的两个接纳开口最好延伸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三个高密度线束的连接-转接双条的描述,可以更好 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该双条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双条的一对双连接卡子和双转接卡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双连接卡子从另一侧看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双条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一夹持曳拉夹子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夹子的俯视图;

图7是夹子构造的一种变化形式的俯视图。

下面将要描述的连接-转接条是用来成对连接具有高密度导线的三股包皮 线束的。

该连接条包括一对相联的支承基座1、2,在该实例中它们是由绝缘合成 材料制成的,它们之间支承和夹持有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双连接卡子3,本 例中这些卡子是按矩阵结构而排列成两行六列。

每个双连接卡子3大致呈板状,它包括:一中区,它在本例中是对称区; 一对突出的侧部夹持翼4,它们容纳于基座1、2相应的凹槽内;以及位于两 个相对端5处而远离基座底部6的一对臂7、8,它们具有向内弯曲的钩子9, 两个臂之间形成一接纳开口10,它在与底部6相对的一侧向外打开。该开口 10的靠近底部6的边缘42被倒圆,以防刮伤导线。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双卡子3可允许三股线束中的两束的两根导线相连, 并允许分别穿入两个相对的开口10中的导线相连。沿平行于卡子3行的边缘, 突出于每个支承基座1、2的底部6的分别是两行导线分隔件11,它们两两 之间形成供导线通过的通道12,并在两个边缘中的一个的侧部处形成通道 12’,供去除导线的切除部分,其底部到滑板底部6的距离比通道12底部的更 近。

支承基座1、2以一种标准的方式彼此装配和固定于一起。为此,它们各 包括孔13、14,这些孔也可用来固定该连接条。

该连接条还包括两个滑板或盖子15、16,它们也由绝缘合成材料制成, 每个均带有多个夹子17和多个切线板18,它们分别与多个卡子3相联,它们 的通道和移去通道12位于多个连接单元中。夹子17和切线板18强制保持于 适当形状的肋条19对之间,这些肋条突出于每个滑板15、16的底部20,它们 之间形成通道21,供导线通过和移去导线的切除部分。

每个夹子17包括一基本呈矩形的板,其最窄的边50、51已预先弯成了约 180°的,两个均在同一侧。应该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大于90°的角都 将发挥功能。形成夹子17的弧形的直径和板的厚度制成使得该夹子能以嵌套 的方式与一卡子3相配合,如下面将要描述的。同样,每个卡子3可具有弧形 边,而夹子17因此采用平的形状,但这种方案的效果较差。

在本例中,每个夹子17包括两个位于齿22两侧的槽23,其宽度略小于 待连接的导线的芯线的直径。它们的高度略大于导线包皮的直径。

每个夹子17具有一模压而成的凸片24,用来通过使该凸片的端部与卡子 3的钩子9的下边相配合而固于相应的卡子3上。因此可防止夹子的任何可 能的升起。

应该注意的是,在单元的连接位置,使夹子17锁固在卡子3上的凸片24 延伸于分离夹子17和卡子3的间隙25中。

夹子17和卡子3之间的间隙25的宽度小于待连接的包皮导线的芯线的直 径,并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大于两个凸台52、53的切割临界,这两个凸台通过 模压而形成,突出于夹子17朝卡子3弯转的侧面54上,基本与弯转边50、51 对齐,并在槽23的高度上。

本例中凸台52、53的数量是两个,它们基本呈矩形,但也可以是任何其 它形状。

因此,这些凸台52、53的功能是起间隔作用,即保持夹子17的侧面54 与卡子3之间的间隔至少等于它们的宽度,极其微小地大于称为“切割临界” 的理论尺寸,目的是避免切断导线。就这一点上讲,这些凸台也就是“防切断” 凸台。

可以注意到,在卡子3上或甚至同时在夹子17和卡子3上设置凸台也是 可能的。

凸台52、53是由夹子17的正面成形而获得的。

参照图7,夹子17’已被模压而形成一凹槽55,它朝相反于卡子3的侧面 56凹陷,用来容纳包皮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该凹槽的侧边57、58来起 防切断凸台或间隔装置的作用。这与图5、6中的夹子17的正面成形相反,是 一种反面成形。

下面将描述这种连接条的零件的装配及其操作。

在一种专的机器上,将两束中的一束导线30置于两个支承基座中的一 个的通道12中,并将它们单独地引入卡子3的第一个开口10中。对两束中的 另一束导线31、另一个支承基座2的通道12以及卡子3的第二个相对开口10 也进行相同的操作。

然后,将滑板15连同其夹子17和切割板18一起靠设在支承基座1上, 将一个朝另一个方向推,造成横断于导线30方向的相对移动,从而最终将一 个压入另一个。对滑板16、支承基座2以及导线31也进行相同的操作。

在将支承基座和滑板压于一起时,夹子17与卡子3嵌套起来,其两个弧 形部分包绕卡子的边缘,并且夹子17沿平行于它们的卡子3移动。

将滑板15、16朝基座1、2的底部推,直到槽23位于夹子17内,在夹持 住待连接导线的包皮32、33并将导线朝基座底部6曳拉后,将导线靠设于相 应通道12’的底部,在迫使导线完全穿入槽23后,夹子17本身也与该通道 12’底部相抵靠起来。

当夹持于一槽23中的导线被夹子17曳拉时,它便被弯折,从而基本适合 于与卡子3的倒圆边42相邻的两个表面部分。同时,由于间隙25的宽度因凸 台52、53而保持恒定,在产生平移和挤压时,导线便在卡子边42与通道12’ 底部之间的长度上通过绝缘包皮32、33的侧向塑变而被剥开。

在最靠近支承基座底部的部分中,夹子17和通道12’底部第二次但在另 一方向上将导线弯曲,因而一旦连接形成,卡子3、夹子17和通道12’底部 便为导线形成一个机关,这样导线就被牢固地卡住。

考虑到夹子17的移动方向,导线在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上的弯曲角基本 上均为90°。

考虑到导线的移动和它们的芯线30、31的直径,剥皮操作是通过包皮32、 33在夹子17和卡子3之间的间隙25中的塑性流动而实现的。

在导线的弯曲和剥皮操作的最终阶段,其延伸入通道12’的部分被切线 板18切断。

在这种情况下,两束待连接导线中的每对导线30、31的芯线通过其壁的 延伸于两相对的开口10之间的部分而与夹子17和卡子3电接触;因而这些芯 线彼此电接触。

图1中的连接条还可使延伸于支承基座1和滑板15之间的线束的导线与 第三股转接线束两两连接,该转接线束的导线是用来延伸于一转接支承基座43 和一第三滑板44之间的。

本例中滑板44和15是相同的。夹持曳拉夹子17在与槽23相对的一侧并 在弧形边50、51之间延伸有一转接突起45,它也能用作测试端子。转接突起 45可通过多个设置于夹子支承滑板15、16、44的底部上的孔46来接近。

转接支承基座43本身与以上所描述的另两个支承基座1、2相同。只有转 接卡子60与连接卡子3不同。

转接卡的一半61在本例中与连接卡子3的半部相同。用来与夹子17连接 的、结合于一连接卡子3上的另一半62有所不同。每个转接卡子60的中部被 加工成使连接半部62大致转过90°。该连接半部62的端部具有一钳部,它有 两个指63、64,两个指之间提供一接纳夹子突起45用的开口47,转接卡子60 的两个半部61、62各自的两个开口10和47基本上延伸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 面内。

一旦支承基座1、2和滑板15、16装配完毕,将转接支承基座43“接插” 于滑板15上,使转接卡子60的连接部分62嵌入滑板15的孔46中,直到钳 部63、64夹持住滑板15的夹子突起45。然后可以象前面那样进行第三束导线 的连接,将导线置于转接卡子的开口10中,将滑板44连同其夹子17一起与 支承基座43及其卡子60装配起来。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光栅的线密度测量方法 2020-05-12 127
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2020-05-12 38
高密度线束的连接装置 2020-05-12 337
高推力密度的直线电机 2020-05-11 233
高密度接线盒 2020-05-11 60
高密度电子连接线 2020-05-11 313
液体密度在线测量装置 2020-05-12 855
一种在线密度检测装置 2020-05-13 112
高密度光纤分配集线器 2020-05-13 456
高密度线性电容器 2020-05-12 19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