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代谢性疾病 / 酮病 /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一种含胺苯吡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阅读:823发布:2023-03-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胺苯吡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胺苯吡菌 酮 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嘧菌环胺、嘧霉胺、乙霉威、咯菌腈,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 水 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下面是一种含胺苯吡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胺苯吡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选自嘧菌环胺、嘧霉胺、乙霉威、咯菌腈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的重量比为1︰40~10︰1;
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的重量比为1︰40~10︰1;
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的重量比为1︰40~10︰1;
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的重量比为1︰2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立枯病、腥黑穗病、菌核病、赤星病、枯萎病、恶苗病、褐斑病、根腐病、轮纹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胺苯吡菌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0002]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究开发的基于吡啶的杂环类杀真菌剂。通过抑制麦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的作用机制的病原体,显示出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0003]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咯菌腈、嘧霉胺、乙霉威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咯菌腈、嘧霉胺、乙霉威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的高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胺苯吡菌酮,活性
成分B选自嘧菌环胺、咯菌腈、嘧霉胺、乙霉威、腐霉利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的重量比为1︰40~10︰
1,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的重量比为1︰40~10︰1,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的重量比为1︰
40~10︰1,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的重量比为1︰20~10︰1;最优选为胺苯吡菌酮与嘧菌
环胺的重量比为1︰20~1︰1,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的重量比为1︰20~1︰1,胺苯吡菌
酮与嘧霉胺的重量比为1︰20~1︰1,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的重量比为1︰10~4︰1。
[0007] 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的应用,所述的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
[0008] 所述的含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的应用,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立枯病、腥黑穗病、菌核病、赤星病、枯萎病、恶苗病、褐斑病、根腐病、轮纹病。
[0009]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
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
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
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001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001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
[0012]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
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0014]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
[0015]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0016]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7]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1%~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8]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9]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溶剂1%~2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002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
0.01%~5%、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0021]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散剂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
1%~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0022]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3]
[0024]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5]
[0026]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7]
[0028]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9]
[0030]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1]
[0032]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3]
[0034]
[0035]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6]
[0037]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8]
[003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40]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立枯病、腥黑穗病、菌核病、赤星病、枯萎病、恶苗病、褐斑病、根腐病、轮纹病都有较高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2] 应用实施例一
[0043] 实施例1~16可湿性粉剂
[0044] 将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0045] 表1实施例1~16各组分及含量
[0046]
[0047] 实施例17~32水分散粒剂
[0048] 将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0049] 表2实施例17~32各组分及含量
[0050]
[0051] 实施例33~48悬浮剂
[0052] 将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用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0053] 表3实施例33~48各组分及含量
[0054]
[0055] 实施例49~52悬乳剂
[0056]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去离子水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胺苯吡菌酮,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胺苯吡菌酮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0057] 表4实施例49~52各组分及含量
[0058]
[0059] 实施例53~64水乳剂
[0060] 将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
[0061] 表5实施例53~64各组分及含量
[0062]
[0063]
[0064] 将表1-表5中嘧菌环胺、嘧霉胺、乙霉威、咯菌腈、腐霉利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0065] 实施例65~67微乳剂
[0066] 将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用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6。
[0067] 表6实施例65~67各组分及含量
[0068]
[0069] 实施例68~70微囊悬浮剂
[0070] 将胺苯吡菌酮、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消泡剂的水相溶液中,用去离子水补足余量,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7。
[0071] 表7实施例68~70各组分及含量
[0072]
[0073] 实施例71~73微囊悬浮-悬浮剂
[0074]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胺苯吡菌酮,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8。
[0075] 表8实施例71~73各组分及含量
[0076]
[0077]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
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78]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079]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0080]
[0081]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82]
[0083]
[0084]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0085] A为胺苯吡菌酮;
[0086] B选至嘧菌环胺、嘧霉胺、乙霉威、咯菌腈中之一种。
[0087] 应用实施例二:
[0088] 供试病害:黄瓜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089] 毒力测定结果
[0090] 表9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复配对黄瓜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091]
[0092]
[0093] 由表9可知,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黄瓜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胺
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5以
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的优选配比为10:1、5:1、1:1、1:2、1:3、1:
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1:35、1:40,尤其是当胺苯吡菌酮与嘧菌环胺重量比为1:7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4] 应用实施例三:
[0095] 供试病害:葡萄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096] 毒力测定结果
[0097] 表10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098]
[0099] 由表10可知,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
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
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的优选配比为10:1、5:1、1:1、1:2、1:3、1:
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1:35、1:40,尤其是当胺苯吡菌酮与嘧霉胺重量比为1:6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0] 应用实施例四:
[0101] 供试病害:番茄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02] 毒力测定结果
[0103] 表11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4]
[0105] 由表11可知,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复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
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
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的优选配比为10:1、5:1、1:1、1:2、1:3、1:
4、1:5、1:6、1:7、1:8、1:9、1:10、1:15、1:20、1:25、1:30、1:35、1:40,尤其是当胺苯吡菌酮与乙霉威重量比为1:4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06] 应用实施例五:
[0107] 供试病害: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08] 毒力测定结果
[0109] 表12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10]
[0111] 由表12可知,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
效作用,当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的配比在1︰2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
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的优选配比为10:15:1、4:1、3:1、
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尤其是当胺苯吡菌酮与咯菌腈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12] 应用实施例六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药效试验
[0113]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14] 药前调查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15] 表13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药效试验
[0116]
[0117] 由表13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18] 应用实施例七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0119]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20] 药前调查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21] 表14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0122]
[0123]
[0124] 由表14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并且可以治疗苹果轮纹病,14天后防治效果高达
97%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25] 应用实施例八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辣椒灰霉病黑斑病药效试验
[0126]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27] 药前调查辣椒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28] 表15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辣椒灰霉病药效试验
[0129]
[0130]
[0131] 由表15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辣椒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32] 应用实施例九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药效试验
[0133]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34] 药前调查葡萄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35] 表16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灰霉病药效试验
[0136]
[0137]
[0138] 由表16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并且可以治疗葡萄白粉病,14天后防治效果高达97%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39] 应用实施例十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0140]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41] 药前调查黄瓜霜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42] 表17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0143]
[0144]
[0145] 由表17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46] 应用实施例十一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花卉灰霉病药效试验
[0147]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48] 药前调查花卉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49] 表18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花卉灰霉病药效试验
[0150]
[0151] 由表18可以看出,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花卉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52] 应用实施例十二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铃薯疫病药效试验
[0153]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自配)、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自配)、25%咯菌腈悬浮剂(市购)、2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20%乙霉威悬浮剂(自配)。
[0154] 药前调查马铃薯疫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55] 表19胺苯吡菌酮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马铃薯疫病药效试验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