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矩形比 / 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

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

阅读:70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 支撑 施工结构,它包括沿道路的管线下方设定的地下通道的顶标高 位置 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左右紧密设置的顶部管幕,在地下通道的两 侧壁 位置穿设多根彼此上下紧密设置的侧部管幕;所述的地下通道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围成的内部区域挖有第一导洞、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在各导洞内设置有支撑,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 钢 撑外侧的土体内打有多根 锁 脚锚杆,多根锁脚锚杆与相邻处的工字钢撑通过 螺栓 连接并满焊相连。采用本结构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在监测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下面是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道路的管线下方设定的地下通道的顶标高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左右紧密设置的顶部管幕,每两根相邻的顶部管幕之间采用口连接,在地下通道的高度范围内在地下通道的两侧壁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上下紧密设置的侧部管幕,每两根相邻的侧部管幕之间采用角钢锁口连接,所述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分别由多节钢管焊接相连组成,在所述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的管幕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的地下通道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围成的内部区域挖有第一导洞、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沿第一导洞、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的四周周圈间隔支撑工字钢撑,其中第一导洞内的工字钢撑、第二导洞内的工字钢撑以及第三导洞内的工字钢撑沿地下通道宽度方向彼此交错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平方向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一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洞左上角角撑和第一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二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二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二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洞的左上角角撑和第二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三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三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三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洞的左上角角撑和第三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一中隔壁墙,在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二中隔壁墙,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每两根工字钢撑之间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导洞、第二导洞以及第三导洞顶壁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和第一导洞、第二导洞以及第三导洞顶壁以及各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的部位喷射有混凝土,分别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外侧的土体内打有多根锁脚锚杆,所述的多根锁脚锚杆与相邻处的工字钢撑通过螺栓连接并满焊相连。

说明书全文

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浅埋暗挖施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出现了大量下穿既有管线和公路的结构工程。在运营繁忙的公路和正常使用地下管线下面,修建穿越通道等地下工程时,多采用暗挖的施工方法。通常暗挖断面设计成拱形结构,受比较容易控制。然而,对于运行公路及在正常使用地下管线下的矩形浅埋通道来说,汽车动荷载及管线下沉的影响等方面的特殊因素导致施工险及困难,尤其是在下穿通道具有矩形大断面、穿越管线多、薄覆盖层等特点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需进一步提高在复杂条件下暗挖通道工程施工的技术平。
[0003] 1申请号为201310602710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隧道塌方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一是清除塌方处土体至首次开挖线位置;二是按照再次开挖线的边界线进行再次开挖并施工拱脚槽垫板及上半部初期支护,之后进行拱顶回填至土体回填线;三是采用台阶法进行洞内施工;四是施工下半部初期支护并采用跳仓法使之封闭成环,以及五是底部仰拱二次衬砌施工,然后采用衬砌台车施工上部二次衬砌,藉由前述设计构造及其施工步骤的结合,完成了该浅埋暗挖隧道塌方的处理方法,从而达成了节省工程投资,保障工期及施工安全的良好效果。此专利是隧道浅埋暗挖法,不适用于穿越道路的既有管线的浅埋暗挖施工方法。
[0004] 2申请号为2014101733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为隧道初期支护内的支撑骨架结构,包含有隧道中心线处的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底端固定于柱基础,顶端固定于初期支护;柱基础两侧设置底板,底板上方固定竖向支撑;竖向支撑和斜向支撑一端固定于初期支护;水平支撑一端固定于初期支护,另一端固定于组合钢管混凝土柱,并与竖向支撑连接牢固。本发明用于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大变形、塌方、涌水等事故的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的加固处理,结合形支撑和扇形支撑的优势,实现了“变大跨为小跨”,能快速、有效地控制施工引起的变形。此专利是针对围岩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法,不适用针对粉砂层、粉质粘土层的的穿越道路浅埋暗挖施工方法。
[0005] 3申请号为20131037127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导洞拱盖组合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首先在两排洞内围护桩的设计施工位置上方分别开挖一导洞,并施工导洞支护结构;二)待导洞支护结构完成后,在导洞内施工洞内围护桩;三)待两排洞内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排洞内围护桩的桩顶上均施工一根拱脚冠梁;四)待拱脚冠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两根拱脚冠梁之间施工拱盖结构;五)待拱盖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上至下开挖隧道至隧道二衬结构底板底标高处;六)然后由下至上顺做隧道二衬结构。此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上半部围岩较软,下半部围岩较硬的“上软下硬”地质情况。不适用针对粉砂层、粉质粘土层的穿越道路浅埋暗挖施工方法。
[0006] 4申请号为201310472458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幕-支护结构组合体系浅埋暗挖法”,其步骤是:A、在地下结构两端无敏感建筑区域设置两个竖向工作井;B、通过竖向工作井先向地下主体结构四周顶入大小直径组合钢管形成管幕;C、通过注浆或者冷冻的方式加固钢管之间土体,形成水密性地下空间;D、在组合管幕的保护下,进行地下主体结构浅埋暗挖施工,管幕与支护结构形成大刚度的纵环向组合受力体系;E、在组合支护体系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内部临时支撑,施作地下主体结构。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管幕与支护结构进行组合,形成大刚度共同受力体系,可以严格控制沉降,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流失,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特别适用于超浅埋超大断面饱和软土隧道下穿敏感建筑。此专利的方法结构体系不适用既有管线的浅埋暗挖施工方法,如果应用此专利将引起整个管线沉降移位。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杂环境下安全承载力大、牢固可靠的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它包括沿道路的管线下方设定的地下通道的顶标高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左右紧密设置的顶部管幕,每两根相邻的顶部管幕之间采用口连接,在地下通道的两侧壁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有多根彼此上下紧密设置的侧部管幕,每两根相邻的侧部管幕之间采用角钢锁口连接,所述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分别由多节钢管焊接相连组成,在所述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的管幕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的地下通道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围成的内部区域挖有第一导洞、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沿第一导洞、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的四周周圈间隔支撑工字钢撑,其中第一导洞内的工字钢撑、第二导洞内的工字钢撑以及第三导洞内的工字钢撑沿地下通道宽度方向彼此交错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一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洞左上角角撑和第一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二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二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二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洞的左上角角撑和第二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三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三导洞的横撑,并在第三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洞的左上角角撑和第三导洞右上角角撑,在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一中隔壁墙,在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二中隔壁墙,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每两根工字钢撑之间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导洞、第二导洞以及第三导洞顶壁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和第一导洞、第二导洞以及第三导洞顶壁以及各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的部位喷射有混凝土,分别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外侧的土体内打有多根锁脚锚杆,所述的多根锁脚锚杆与相邻处的工字钢撑通过螺栓连接并满焊相连。
[0009] 采用本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针对于地质环境复杂下穿通道具有矩形大断面、穿越管线多、薄覆盖层等特点。采用矩形通道顶部和侧部进行超长管幕施工,相邻的侧部管幕之间采用角钢锁口连接,整个通道预开挖面结构牢固安全,保证了开挖时未发生土体坍塌和管线及道路沉降。而且按照受力计算安装了角撑、横撑、周圈工字钢撑、双层钢筋网片、多根锁脚锚杆。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在监测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涉及的暗挖区段的两端穿过道路的立面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的超长管幕内部区域进行土体注浆的注浆孔立面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的暗挖区段的第一导洞、第二导洞、第三导洞的支撑安装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描述。
[0014] 如附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覆跨比超浅埋矩形暗挖断面支撑施工结构,它包括沿道路14的管线下方设定的地下通道25的顶标高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左右紧密设置的顶部管幕1,每两根相邻的顶部管幕1之间采用角钢锁口连接;在地下通道25的两侧壁位置,沿道路宽度方向向从道路一侧向道路另一侧依次穿设多根彼此上下紧密设置的侧部管幕2,每两根相邻的侧部管幕2之间采用角钢锁口连接;所述的顶部管幕1和两侧部管幕2分别由多节钢管焊接相连组成;在所述的顶部管幕1和两侧部管幕2的管幕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的地下通道25的顶部管幕和两侧部管幕2围成的内部区域挖有第一导洞4、第二导洞5和第三导洞8,沿第一导洞4、第二导洞5和第三导洞8的四周周圈间隔支撑工字钢撑9,其中第一导洞内的工字钢撑、第二导洞内的工字钢撑以及第三导洞内的工字钢撑沿地下通道宽度方向彼此交错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洞4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9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洞的横撑6,并在第一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9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9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洞左上角角撑3-1和第一导洞右上角角撑3;在第二导洞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9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二导洞的横撑6-1,并在第二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9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9之间连接有第二导洞的左上角角撑3-4和第二导洞右上角角撑3-5,在第三导洞8内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根工字钢撑9之间沿水平方向分别连接第三导洞的横撑6-2,并在第三导洞顶部的工字钢撑9和两侧部的工字钢撑9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洞的左上角角撑3-3和第三导洞右上角角撑3-2;在第一导洞4和第二导洞5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一中隔壁墙10,在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之间的工字钢撑位置沿导洞横向整体浇筑有混凝土形成第二中隔壁墙11以防止塌方;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每两根工字钢撑9之间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导洞4、第二导洞5以及第三导洞8顶壁分别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并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9和第一导洞4、第二导洞5以及第三导洞8顶壁以及各安装有双层钢筋网片的部位喷射有混凝土,分别在地下通道两侧壁处的工字钢撑9外侧的土体内打有多根锁脚锚杆7,所述的多根锁脚锚杆7与相邻处的工字钢撑通过螺栓连接并满焊相连。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