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粒子加速器 / 一种从核燃料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装置及能量放大器

一种从核燃料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装置及能量放大器

阅读:1517发布:2021-01-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从核燃料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装置及能量放大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方法借助一种易裂变元素的β先驱核素和该易裂变元素的裂变,通过一个从含核 燃料 的材料中的一个可增殖元素增殖所述易裂变元素的过程,用于从装于一个 外壳 中的该核燃料材料生产 能量 。一个高能 粒子束 被引入该外壳中,用于同装于该外壳中的重核进行相互作用,以产生高能 中子 。由此产生的中子在次临界条件下,通过增殖与裂变过程进行倍增。所述的增殖与裂变过程是在该外壳内进行的。,下面是一种从核燃料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装置及能量放大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从装于一个外壳中的核燃料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它 借助一个裂变元素的β先驱核素和该裂变元素的裂变,利用一种从 燃料材料的可增殖元素增殖所述裂变元素的过程,其特征在于一 个高能粒子束被引入该外壳中,与该外壳中所装的重核相互作用, 以便产生高能中子,因此而产生的中子在次临界条件下通过增殖 与裂变过程而倍增,所述增殖与裂变过程在该外壳内进行。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燃料材 料用的平均中子通量(φ)充分低,以防显著数量的β先驱核素进 行中子俘获。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燃料材 料用的平均中子通量(φ)至多不过0.03/(σi(2)τ2),式中σi(2)和τ2 分别表示β先驱核素的中子俘获截面和半衰期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燃料材 料用的平均中子通量(φ)充分低,以限制β先驱核素的总量,从 而在束流中断场合防止燃料材料达到临界。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照射燃料材 料用的平均中子通量(φ)至多不过0.2/(σ(3)τ2),式中σ(3)表示裂 变核的中子相互作用总截面,τ2表示β先驱核素的半衰期。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燃烧 阶段,燃料材料内裂变元素浓度与可增殖元素浓度之间的比值是 基本上稳定的;和其中,在初始燃料装料中,裂变元素浓度与可 增殖元素浓度之间的比值是,显著地小于在燃烧阶段中所述比值 的稳定值;要经历一个初始增殖阶段,以达到该稳定值,在初始 增殖阶段的入射束强度高于在燃烧阶段的相应强度。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燃 烧阶段,燃料材料内裂变元素浓度与可增殖元素浓度之间的比值 是基本上稳定的;并且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燃料装料中,裂变元 素浓度与可增殖元素浓度之间的比值,就大约是燃烧阶段中所述 比值的稳定值;从已在从前类似能量生产操作中消耗的另一燃料 材料中,通过化学分离,回收其初始燃料装料中所含的裂变元素。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粒子束活 化期间把附加的燃料材料插入该外壳中,所述附加燃料材料具有 这样的初始含量:裂变元素浓度与可增殖元素浓度之间的比值是, 显著地小于燃烧阶段中所述比值的稳定值;并且其特征在于,在 达到所述比值的稳定值以后,就把附加燃料材料从该外壳中取出 来,以便在其后的能量生产操作中用附加燃料材料作初始燃料装 料。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增殖元素 是Th232,β先驱核素是Pa233,和裂变元素是U233。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始 燃料装料中提供U235核,以便在燃烧阶段之前就在燃料材料中拥 有某一含量的裂变元素。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增殖元 素是U238,β先驱核素是Np239,和裂变元素是Pu239。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装有一种慢化剂,以便把中子慢化到热能或超热能。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 在于可增殖元素是Th232,β先驱核素是Pa233,和裂变元素是U233 并且在该外壳中的平均中子通量小于1.5×1014cm-2S-1。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放置燃料材料,一直到它已承受到约3×1022cm-2的中子积分 通量为止。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增殖 元素是U238,β先驱核素是Np239,和裂变元素是Pu239并且在该外 壳中的平均中子通量小于105cm-2S-1。
1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放置燃料材料,一直到它已承受到约1022cm-2的中子积分通 量为止。
1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在该外 壳中的重核是由燃料材料的核组成的。
1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装有用作慢化介质的,在分别由该水慢化剂占有的体积与 由该外壳中燃料材料占有的体积之间的比值(Vm/Vf)是,在 0.2≤Vm/Vf≤1的范围内。
1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慢化剂是 进一步用于从该外壳中引出热量的流动着的水。
2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燃料材料 是碎形式的,并且与水慢化剂一起形成一个流态化床。
2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慢化剂 的流率是可调的。
2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于该外 壳中的所述重核是,由一个独立的散裂靶提供的。
2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散裂靶位 于该外壳的中央,并且为燃料材料所围绕。
2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散裂靶含 有一种数量相当大的对热中子非常透明的材料。
2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散裂靶由 铋和/或铅做成。
2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装有一种固相慢化介质,以便对散裂靶所产生的高能中子完 成一种基本完全的热能化。
2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燃料材料 由多个燃料体(22)组成,每个燃料体都密封于一个固相慢化剂 包壳(23)中。
2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慢化介质 是石墨
2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量是通 过流动着的气体从该外壳中引出的。
3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殖与裂 变过程所涉及的中子是快中子
3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外 壳中的平均中子通量小于1016cm-2S-1。
3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熔化 的铅和/或铋提供用于与粒子束相互作用的、装于该外壳中的重核, 所述的熔化铅和/或铋是沿着一个用于从该外壳中引出热量的冷却 回路进行循环的。
3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回路 尺寸应可保证通过热对流消散辐射出的热量。
3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燃烧 材料的周围安排一个可增殖材料的再生区,以便俘获剩余的中子 和产生一些裂变元素,由此得到的可增殖元素-易裂变元素的混 合物,可以在以后的能量生产操作中用作一种初始燃料装料。
3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入射束 的粒子是由一个直线粒子加速器或由一个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提 供的质子或氘核,并且具有至少为0.5GeV的能量。
36.一种用于实施一种以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何一项所述方 法的能量放大器,它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一种含有可增殖元素的燃 料材料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把高能粒子束引入 该外壳的装置,以便由粒子束同装于该外壳中的重核进行的相互 作用来产生高能中子,借此,能够在次临界条件下,通过一个在 原处从燃料材料的可增殖元素增殖裂变元素并且裂变该裂变元素 的过程来倍增中子。
37.一种能量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放大器;一个 粒子加速器,用于产生一个被引入能量放大器的外壳的高能粒子 束;冷却流体循环装置,用于从该能量放大器的外壳引出热量; 和能量转换装置,用于把冷却流体运送的热量转换成一种可便于 使用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放大器包括一个用于容纳一种含有可增 殖元素的燃料材料的外壳,一个用于把高能粒子束引入该外壳的 装置,以便由粒子束同装于该外壳中的重核进行的相互作用来产 生高能中子,借此,能够在次临界条件下,通过一个在原处从燃 料材料的可增殖元素增殖裂变元素并且裂变该裂变元素的过程来 倍增中子。
3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粒子加速 器是由能量转换装置的一部分输出能量来驱动的。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从含核燃料的材料生产能量的方法。本发明也 指向一种用于提供上述方法的能量放大器,和一种装有上述能量放 大器的能量生产装置。

核反应堆广泛地用来生产热能电能。已开发出许多反应堆设 计,导致广泛的技术研究。然而,普通的反应堆不是没有问题。正如 某些事故引人注目地显示的那样,其运行控制通常是棘手的。对大 多数反应堆设计来说,燃料材料的制备都涉及同位素分离,这是一种 复杂而昂贵的工艺,还可引起核扩散的危险。核扩散危险也来自一 个事实:普通核反应堆通常都产生裂变钚。从上述钚,例如用快中子 增殖堆方法,回收能量,已出现许多困难,并且只在一定的程度上被 应用。此外,在普通的反应堆中产生的不可忽视数量的钚与其他锕 系元素,是有放射毒性的,并且不容易处置。对上述锕系元素及其裂 变碎片采用地质贮存方法,但显然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能决方法。

今天的核能主要以天然U235的裂变为基础,但它在普通中的 含量只有约0.7%。在开发核能的初期,人们就认识到借助于中了 俘获从较丰富的核类增殖人造燃料的重要性。尤其是,人们能够从 占优势的U238出发,增殖Pu239;并从天然钍(纯同位素Th232)增殖能 容易裂变的U233。虽然U238-Pu239增殖已导致(快中子)增殖堆的 普遍但有争议的发展,然而在Th232-U233增殖链方面还是至今进展 不大。

在文章“利用一种加速器驱动强热中子源进行核能生产和废物 转变”(物理学研究方面的核仪器与方法杂志,1992,Vol.A320,pp 336-367),C.D.Bowman等人设想把质子加速器用于焚烧轻堆 产生的锕系元素废物(也见美国专利5,160,696)。还指望该装置能 够从钍循环产生能量。然而,需要在该装置的中心部分具有很高的 热中子通量(在1016cm-2、S-1范围内),才能实现镎与镅的转变。在 这些情况下,不能够在原处进行能量生产增殖与裂变过程(即,由 Th232俘获一个中子而生成Pa233,Pa233经β衰变而生成U233,和U233 的η裂变),从而需要不断地提取Pa233使之离开该中子通量环境,以 便在该中心部分的外面使Pa233经β衰变而生成U233,同时限制Pa233 又俘获中子,这种又俘获会干扰中子平衡,并且导致产生附加的锕素 元素(在约1016cm-2S-1情况下,从Pa233生成Pa234的几率和生成U233 的几率是相差不大的)。此外,必须从装置中心部分不断地提取大量 的裂变产物,并且对它们进行化学处理。这种提取与化学处理都是 复杂的操作,使该装置实际上不适合商业能量生产应用。此外,来自 装置中心部分的Pa233的积累也是不合乎需要的,因为它在约27天 之后,会衰变成核扩散危险很大的U233。

总结先有技术,实际的核能反应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都依靠 一种临界链式反应,通常在一个密封的外壳之内进行这种反应,尽管 已经历几十年的广泛开发,仍有许多问题。而且,上述的加速器驱动 热中子方案,目前还是一个有关将来的课题。它要经过长时期研究 与开发才能投入实用,因为它需要极高的中子通量,并且需要以空前 地高的放射性水平进行化学分离。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代替普通反应堆去获得核 能的可行的方法,它可避免许多这种普通反应堆和快中子增殖堆所 遇到的问题。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使能量生产方案不需要连续地后处理 燃料材料。还希望能量生产方案适合于使用钍作燃料材料的主要成 分。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个对来自燃料材料中一个能增生元素的易 裂变元素,经由所述易裂变元素的一个β先驱核素进行增殖,和对该 易裂变元素进行裂变的过程,提供一种从一个外壳中所含核燃料材 料来生产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一个高能粒子束射入该外壳中, 与该外壳中所含的重核相互作用,以便产生高能中子,从而所产生的 中子在次临界条件下通过增殖与裂变过程而被倍增,所述的增殖与 裂变过程是在外壳内进行的。

中子在从产生到裂变过程中被减慢的程度是与应用有关的。例 如,人们能够把中子一直减慢到热能(Eave=0.025(T/273°K)eV,受 到介质温度T的轻微影响)。在其他情况下,同样举例来说,当轻水 被用作慢化剂时,人们能够使中了达到几个eV量级的能量。最后, 在其他一些应用中,人们能够使用一些没有什么慢化作用的冷却剂, 从而能够用100Kev量级能量的中子进行操作。同上述实例中分别 表示成“热”中子和“超热”中子对比,我们把这种100Kev中子1.4 做“快中子”。

为了得到高能输出,使燃料材料受其照射的平均中子通量必须 强。然而,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有若干理由要限制中子通量。有利的 是,平均中子通量φ充分低,以防大量易裂变元素的β先驱核素俘获 中子。一种实际的限制是φ≤0.03/(σi(2)τ2),其中σi(2)和τ2分别是β 先驱核素的中子俘获截面和半衰期,使至多不过3%的β先驱核素 俘获中子而不是衰变成易裂变元素。这一条件保证,几乎全部β先 驱核素都被转变成相关的易裂变元素,并且保证在外壳中的中子平 衡不受不希望有的俘获的影响,使能量增益最佳化。

因为增殖与裂变过程是次临界的,故其有效增殖数K小于1。 为了获得高增益,燃料材料的易裂变元素含量要能使有效增殖系数 接近1(一般0.9≤K≤0.98)。如果束流中断,则易裂变元素含量增 加,因为可用的β先驱核素被β衰变,并且该系统可能变成临界状 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把一些控制棒或类似棒插入该外壳中。 然而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它使平均中子通量保持足够低,以 限制β先驱核素的存量,从而防止燃料材料在束流中断时达到临 界。这一条件能够定量地表达成φ≤0.2/(σ(3)τ2),其中σ(3)是易裂变 核的总中子相互作用截面。

显然,装置能够真正藉以工作的K最大值取决于所用保护的类 型、和K值由于上述效应而引起的运行稳定性;并且它还取决于为 中子选择哪一个能量域。一般说来,人们能够说,上述条件容许快中 子K值比热中子或超热中子的K值大得多。

在燃料材料已达到平衡条件以后,就出现一种燃烧状态,在此状 态下,在燃料材料中易裂变元素浓度与能增生元素浓度之间的比率 是基本上稳定的。当初始燃料装料中易裂变元素浓度与能增生元素 浓度之间的比值,大大小于呈燃烧状态时所述比值的稳定值时,就实 现一种初始增殖状态,以达到稳定值。在初始增殖状态期间,其入射 束强度应高于呈燃烧状态时的强度。

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初始燃料装料:使其中易裂变元素浓度与 可增生元素浓度之间比值,约等于呈燃烧状态时所述比值的稳定值。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从已在以前类似能量生产运行中消耗的其他燃 料材料中,通过化学分离,回收初始燃料装料的易裂变元素成分。换 句话说,能够在粒子束活化期间把附加的燃料材料插入外壳中;在此 所述的附加燃料材料具有这样的初始成分:其中易裂变元素浓度与 可增生元素浓度之间比值,大大小于呈燃烧状态时所述比值的稳定 值;在达到所述比值的稳定值以后,从外壳中取出附加燃料材料,以 便在以后的能量生产操作中把所述的附加燃料材料用作初始燃料装 料。

当可增生元素是Th232(Pa233是β先驱核素,U233是易裂变元 素),且中子是热中子或超热中子时,外壳中平均中子通量最好是小 于1.5×1014cm-2.S-1,并且燃料材料留在外壳中,一直到它已经受 约3×1022cm-2的中子积分通量为止。可以在初始燃料装料中提供 U235核,以便在呈燃烧状态之前在燃料材料中有易裂变的成分。

当可增生元素是U238(NP239是β先驱核素,和Pu239是易裂变元 素),且中子也是热中子或超热中子时,外壳中平均中子通量最好是 小于1015cm-2S-1,并且燃料材料留在外壳中,一直到它已经受约 1022cm-2的中子积分通量为止。

外壳中所含的“重核”,能够由燃料材料核组成;重核与粒子束相 互作用,以产生高能中子。在本发明这样一个实施例中,慢化剂介质 是水,并且在水慢化剂相应占有值与外壳中燃料材料相应占有值之 间的比值,是处于0.2≤Vm/Vf≤1的范围之内。尤其是,慢化剂可 以是流动的水,它还用来从外壳中引出热量。因此,燃料材料最好是 碎片形式的,并且与水慢化剂形成一个流态化床。通过调节水慢化 剂的流量,能够容易地调节比值Vm/Vf,从而调节反应性

另一方面,可用一个分离的散裂靶提供“重核”,它位于外壳内的 中心,并且其周围是燃料材料和慢化剂介质。为了避免削弱能量生 产效率,散裂靶应当包含大量对热中子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一般 用铋和/或铅制作的散裂靶可实现这一条件。

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种固相的慢化剂介质,例如石 墨。固相慢化剂被布置得,可使散裂靶产生的高能中子基本上完全 实现热能化,举例来说,燃料材料由多个燃料体组成,其中每个燃料 体都密封于一个固相慢化剂壳中。这实施例的一个重要优点是,能 够把裂变产生的热量用一些气态的冷却剂从外壳中引出来,已知气 态冷却剂比液态冷却剂产生更高的热学效率。

最后,可以用一种液态金属,例如铅、铋、或二者的一种低共熔混 合物,作冷却剂,以取代轻水。由于这些物质的慢化作用较小,故要 用快中子驱动该装置。鉴于在快中子增殖堆几乎普遍地选用的液态 钠有许多安全问题,故我们选用液态铅。选用铅(或铋,或二者的低 共熔混合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下述事实:这些物质是可提供极好 中子产额的高能靶,因此冷却剂物质还可以是用于高能质子束的第 一靶。

虽然用轻水作冷却剂,由于压水堆的大量经验而是众所周知的, 但它的高压力(≥160巴)也不是没有潜在问题的,例如,如果由于漏 泄而大量丧失冷却剂,则能导致熔化问题。必须经受这样大压力的 和容许注入高能束流的窗孔的存在,进一步使问题复杂化。这些问 题能够大加削弱,方法是降低具温度,从而降低水的运行压力,然而 代价是降低热力学效率,但是对某些特殊应用来说,例如海水淡化或 热量生产,仍然关心热力学效率。

用具有很低蒸气压力(<<1mmHg)的液态金属冷却剂进行操 作尽管操作温度较高,一般为600℃,仍有一些优点,其相应的热力 学效率较高。如果冷却剂箱有足够的强度,并且可能是双壁的,冷却 剂的主要部分就无法流失或溢出。实际上,放射性加热足以使主箱 中铅保持其液态形式。因此,它足以把大于放射性发热量(占全部热 能的百分之几)的热量用对流被动和持久的方式从冷却剂箱消散到 外界。这可把中止以后由于放射性衰变而产生的残留能量安全地消 散,并且可对标准冷却系统由于熔化事故发生故障情况下的非受控 温度上升有关的全部危险,用一种自动而可靠的方式加以消除。这 种附加的冷却系统应当是全被动的,并且需要用水或空气或二者进 行对流冷却。

这个最新的装置适合于真正安全地防止事故性熔化的事实,是 一个有重要价值的贡献。

入射束的粒子一般是质子氘核,由直线粒子加速器或扇形聚焦 回旋加速器提供,并且具有至少0.5GeV的能量,最好介于1与 1.5GeV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能量放大器,用于实现一种 此前略述过的方法,它包括一个装燃料材料用的外壳,燃料材料含有 一种可增生的元素;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把高能粒子束引入外 壳中的装置,以便该粒子束与外壳中所含重核相互作用产生高能中 子,借此,中子能够在次临界条件下被倍增,倍增方法是采用一种在 原处从燃料材料的可增生元素增殖易裂变元素和对易裂变元素进行 裂变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量生产装置,它包括一个 此前所述的能量放大器,一个粒子加速器用于产生高能粒子束以引 入能量放大器外壳内,一个用于从能量放大器外壳取出热量的冷却 剂流体循环装置,和一个用于把冷却剂流体运送的热量转变成能够 容易利用形式能量的能量转换装置。

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输出的一部分能够用来驱动粒子加速器。

在此所述的能量放大器发明可绕过一个众所周知的困难:为在 实用条件下把天然钍用作主要燃料,但由于增殖能力不足而困扰核 反应堆。为了实现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增殖链式反应,由一个被俘 获中子产生的次级中子数η,对易裂变元素来说,必须超过2:每次必 须损失一个中子,以补充出自可增生核的已裂变核和需要另一个中 子去继续裂变链式反应。这样一种完全持续的增殖,在反应堆中是 很难实现的,因为对U233来说,热中子数η=2.29,很接近最小条件η ≥2。因此在反应堆中,完全持续的增殖受其中子总量困扰。为了同 时保证增殖与临界,由于包容损失和其他材料俘获而失去的中子份 额数,最多可以为(2.29-2)/2.29=0.126。这数值很接近能够用最 精心设计和重水慢化实现的中子损失的最小值,对例如由于裂变碎 片和其他涉及增殖过程的中子吸收机理而引起的俘获必然积累,很 少留下或没有留下余地,这一点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因此,以钍 为基础的普通热反应堆不能够用满意的方式按照一种自给自足的 Th232-U233循环进行操作。外部供应中子可消除上述限制。

快中子处于一个其η比热中子和超热中子η大很多的区域。此 外,由于能量较高,故可用不同的过程,例如可增生材料Th232中的快 中子裂变过程和燃料与慢化剂中的(η;2η)反应过程,在每代中子都 产生一些附加的中子。为了考虑这些作用,通常用ηε取代参数η,其 中ε是所产生的全部中子对来自主要裂变材料的中子的比值。对于 快中子情况我们预计ηε=2.4_2.5,要比2.29大得多;但在我们看 来,尚不完全足以拥有一个长期持续临界的反应堆。

结合本发明使用钍,相对于以铀为基础的反应堆和增殖反应堆 来说,可提供许多重要的优点:

1)钍比铀多。更重要的是,钍是一种纯同位素,它在原则上能够 全部用作燃料。因此,在能量放大器中,钍是一种其效率比反应 堆中铀高140倍的燃料,天然铀在大多数常用情况下还需要一 种昂贵而复杂的同位素浓缩

2)本方案所用的增殖与能量生产反应是几乎不产生属于放射性 废物之列的次要锕系元素的。在本方案的条件下,一种接近恒 定数量的可裂变核出现,并且连续燃烧,和从散装材料重新产 生。这些锕系元素不真正有成是“废物”,因为它们构成发电厂 下次装料所迫切需要的“点火燃料组件”。而普通反应堆则产生 大量剩余的长寿命和很有毒的锕系元素(所产生钚核的数量一 般是已裂变U235核的0.5至0.9倍),它们基本上随燃料燃耗加 增加深而无限地增加。

3)当然,在两种情况下和对一给定的输出能量来说,都存在类似 数量的裂变碎片,其中大多数是不稳定的。裂变碎片的毒性强, 但寿命短得多。它在几百年时期中衰变成远低于等效能量输出 的大量天然铀矿石的毒性水平,在此范围内进行安全处理是完 全合理的。

4)核扩散的危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潜在的战略物质,即 U233,是作为一种与充分数量的U232混合的同位素混合物而存 在于燃料之中的;U232由必然发生的(η,2η)反应产生,如果化学 分离,肯定使铀“中毒”。U232同位素具有较短的寿命(70年), 其衰变产物有强放射性,并且产生大量自发衰变热量;这就使材 料要转用于任何军事目的,不但做不到,也是很难的。到目前为 止,由于存在U232而添加的毒性是不大的,使乏燃料后处理不可 能很昂贵。当然,这一特点用于“焚烧炉”时则不存在,在其中 Pa233被迅速地提取,并且这在以后通过衰变而产生基本上纯的 炸弹级的U233。在快中子情况下,这一效应明显地变到最大,快 中子产生的U232比热中子大50倍。快中子还有一个附加的优 点:实际上完全遏止生产更高质量数的锕系元素。甚至要生产 较低质量数的镎和钚的同位素,例如Np237和Pu238,实际上也是 不行的(在100Gwatt(t)day/ton的燃耗以后,其含量小于1gr/ ton)。这样一来,它就可用于更高质量数的钚、镅、锔、锎等同位 素,它们是普通核反应堆的长寿命毒性的主要来源。在热中子 情况下,钚同位素是以很少的数量被生产的,和被“焚烧”的,使 它们用括号内表示的相对浓度达到平衡:Pu239(1.03×10-4), Pu240(6.9×10-5)Pu242(8.8×10-5),和Pu238(1.97×10-4); Pu238在经α衰变成U234时,具有适中的87.7年的寿命。

总之,本方案受简单愿望的驱使,欲实现根据天然钍增殖-燃烧 循环产生实用核能的目标。燃料维持密封,并且它含有最小的、恒定 数量的易裂变材料,这是从增殖与裂变之间的稳定平衡条件得出的。 预计每个燃料装料可在无需操作的情况下在能量放大器中充分地利 用数年之久。最后燃料必须返回到再生的工厂,除去由于裂变碎片 而引起的“毒物”,并且回收那些将成为下次燃料装料的点火燃料组 件的,已化学分离的铀同位素。因此,对每个装置来说,基本上都能 够无限地继续进行增殖过程。

本发明根本不同于文献中大量描述的束流驱动“焚烧炉”的提 议,这些提议旨在销毁核反应堆所产生的锕系元素,可能还有某些裂 变碎片。我们的基本观点,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好与强烈地抑制生 产上述锕系元素的观点相反的。两种装置遵循不同的设计准则,而 且在很不相同的条件运行:

1)能量放大器必须以比较低的中子通量运行,以保证所提 议增殖循环的恰当性能,并且防止临界危险。上述中子通量(在 热中子情况下一般为约1014cm-2S-1)是与普通核反应堆中通量差 不多的,并且对此已在材料等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反之,以热中 子为基础的有效焚烧需要一种高出约2个数量级的中子通量,并且 其射束能量也相应较高。同样明显的限制可用于快中子通量,在此 通量下装置才能用适当的条件运行。应当指出,对等效运行条件,尤 其对相同燃耗率来说,其中子通量约高出33倍。众所周知,它只不 过反映一个事实:在较高能量下载面通常较小。在为快中子增殖堆 所设计的燃料元件细棒或燃料棒方面,已有大量的经验。大多数这 类经验能够直接纳入我们的应用中。从燃料元件细棒热力学得出的 燃耗率,约3倍于热能放大器的燃耗率;如果上述限制对这种情况有 效,则证明这就是限制。因此,相应的中子通量约高出100倍,即φ ≤1016cm-2S-1。在上述通量下,目前的细棒设计应当允许采用一种 约100Gwatt day/t的燃耗。

2)焚烧有用数量的锕系元素,会成为我们中子总量的主要 负载,并且它不许我们的系统经济地运行。在我们的情况下,增殖和 不焚烧是主要的目标,并且决定全部参数的选择。它取决于同时在 焚烧炉中进行的Th232-U233循环,来自其他锕系元素的裂变必须主 要是有助于中子的产生。

3)在很高的热中子通量下,需要一种连续的在线化学分离 (在连续去除Th232“灰分”情况下),这不是我们的方案所要求的;在 本方案中,燃料在全部燃料循环持续期间仍然保持在原处”。

能量放大器在它的预期性能方面,认为可以比得上核聚变的长 远前景。一个以氘-氚燃烧为基础的聚变装置,对同样数量的生成 能量来说,是用约7倍的平均裂变能量产生约4倍数量的中子。在 聚变反应堆中,即使没有裂变碎片,这些中子也会在安全壳壁中和邻 近的设备中相互作用,并且积累大量的放射性,使其辐射危险的大小 和有裂变碎片的情况差不多。此外,虽然裂变碎片被严密地保持在 燃料包壳之内,但聚变电站中的中子污染部分布于许多散布于一个 很大体积范围的大规模活性部件中。然而在两种情况下,大部分的 放射性产物都是寿命比较短的(最多数百年),同热反应堆产生的锕 系元素相比,这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

锂通常用来增殖氚。因此,从本质上看,聚变电站是燃烧锂和 氘,并且氚作中介物。估计地壳中锂的天然可用率只是钍可用率的 7倍,用它们二者都非常充足,可供很广泛地利用数百万年之久。

更准确地说,我们能够把我们的装置与离子束驱动惯性聚变相 比。两种装置都需要一个粒子加速器,但用于惯性聚变的加速器大 得多,复杂而昂贵。根据最佳假设,惯性驱动聚变装置的靶增益是G =80÷100。然而这个增益因子很可能被大为减少,甚至丧失,因为 相应加速器的效率,鉴于其复杂程度大得多,是比较低的。因此,在 此提出的能量放大器概念的靶增益因子很可能接近于离子束惯性聚 变装置假设的增益因子当对后者的复杂性被充分了解,并且适当加 以考虑时。我们发明的快中子方案的增益因子具有的数值(G=100 ÷150)肯定大于惯性聚变装置预期的数值。

最后,以磁性约束为基础的实用聚变装置一定要很大,才能保证 安全与有效燃烧的条件。惯性聚变可能也是如此-尽管理由不同。 它们的最小经济功率水平也相应很高-在吉瓦范围之内。我们的装 置能够用小得多的尺寸建造,经济地提供较小的功率输出,从而在其 利用中提供大得多的灵活性。最后,本技术的复杂程度小得多,这使 它远比聚变机器适合于满足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替 代矿物燃料。

图1是一个表示在Th232-U233混合物情况下平衡浓度比的图, 其比值随入射中子能量而变。

图2是一个表示从Th232开始发生的各种核反应的图。

图3a是当热中子通量恒定为1014cm-2S-1时初始钍薄片成分的 时间演变过程的图。

图3b是一个在快中子通量情况下表示钍片成分随积分燃耗率 而变的曲线图。

图4是一个类似于图3a的图,在钍片中初始地添加铀“点火燃 料组件”。

图5a是一个在图3a和4情况下,表示由于从U233裂变中裂变 碎片积累而引起的标准化热中子截面随中子积分通量而变的图。

图5b是一个在热中子和快中子情况下,说明由裂变碎片俘获的 中子份额随积分燃耗率而变的曲线图。

图6是一个同普通压水堆相比,说明能量放大器中裂变产物和 锕系元素的预期毒性的曲线图。

图7是一个在热中子和快中子情况下,说明有效倍增因数随积 分燃耗率而变的曲线图。

图8a-8d是一些在无分离散裂靶的能量放大器中表示某些参 数随水/钍体积比值而变的曲线图。

图9是一个无分离散裂靶的能量放大器的示意图。

图10a是一个有单独散裂靶的能量放大器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图10b与10c分别是图10a放大器中所用的燃料卵石与散裂金 属卵石的截面图。

图11是一个LINAC质子加速器的方图。

图12是一个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

图13是一个从U238开始发生的各种核反应的显示图。

图14是一个当略贫铀用作初始燃料材料时的类似于图3a的 图。

图15是一个液体冷却能量放大器的总图。

图16a是一个用于图15放大器的一个燃料元件的截面图。这 种燃料元件的组件示于图16b的透视图中。

图17是一个例如可用于图15放大器中的流态化床形式的燃料 组件的示意图。

图18是一个可用于液体冷却能量放大器的能量转换装置的方 块图。

图19是一个可用于气体冷却能量放大器的能量转换装置的方 块图。

图20是一个可用于快中子情况的能量放大器的示意图。

图21是一个如图20所示的能量放大器中心部分的示意图。

虽然在此陈述的相关核机理的说明是以目前已知经验最佳证据 为基础的,但我们不想因此而受束缚,因为今后发现的附加经验数据 可能改进某些细节。

用钍作增殖燃料

有一个用于低能中子的很大的裂变截面,是少数几个高原子序 数核,例如233,的独特性质。而象Th232这样一些核则在约1MeV以 下没有有效的裂变截面,但它们能够用于增殖可裂变材料。在低能 下,(η-γ)反应(中子俘获是唯一的非弹性过程,可产生一个(受激) 终核和一个新的中子。而子核是β不稳定的,并且通过一串衰变而 产生一个最终的较高原子序数的核。因此,中子俘获反应提供一种 从不可裂变的初始材料“增殖”可裂变燃料的可能性,即: Th232+n_Th233+γ_Pa233+β-_U233+β-(1)

让我们先确定用于燃料棒中元素混合物的相关截面。η俘获反 应σi与裂变反应σf之比,在中子谱和材料成分范围内求平均值后得 出,通常用α表示,并且用V表示其中子倍增因子。因此,裂变反应 与俘获反应的份额分别为1/(1+α)和α/(1+α)。数量η=V/(1+ α)是由一个中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数。

假设有一个可增生材料(Th232)的薄片暴露于一个强中子通量φ 之中。用(X1)、(X2)和(X3)表示链{1}中的相继核Th232 Pa233和 U233,(略去Th233γ转变成它的基态,和随后β转变成Pa233)基本微 分方程是: d n 1 dt = - λ 1 n 1 ( t ) d n 2 dt = λ 1 n 1 ( t ) - λ 2 n 2 ( t ) d n 3 dt = λ 2 n 2 ( t ) - λ 3 n 3 ( t ) d n 4 dt = λ 3 n 3 ( t ) 式中ηK(t)表示在时刻t的燃料材料中元素XK(K=1、2、3)的浓度, 和η4(t)是X3的裂变产物的浓度。

在我们的情况中,λ1=σi(1)φ,λ2=1/τ2,λ3=[σi(3)+σf(3)]φ其中上 标(K)表示元素XK,和τ2表示元素X2在β衰变过程中的半衰期。 在最初,η2(O)=η3(O)=O。在这一阶段,为简化而略去由Pa233进行 的俘获,这一点将在以后考虑。

求解这些微分方程,并且近似地认为λ1<<λ2和λ1<<λ3,我们就 得出: n 1 ( t ) = n 1 ( O ) e - λ 1 t n 2 ( t ) = n 1 ( t ) λ 1 λ 2 ( 1 - e - λ 2 t ) n 3 ( t ) = n 1 ( t ) λ 1 λ 3 [ 1 - 1 λ 3 - λ 2 ( λ 3 e - λ 2 t - λ 2 e - λ 3 t ) ]

在稳态条件下,η3/η1=σi(1)/[σi(3)+σf(3)],与中子通量无关。显 然,不可能均匀地辐照燃料;尽管如此,可增生一易裂变混合物在I 况调节期间仍然稳定,与中子通量的局部强度无关。在图1中,我们 在从10-5eV直至20MeV的广大区间范围内,昼出在Th232和U233 混合物情况下η3/η1随中子能量而变的曲线。在1eV以下,我们发 现一个恒定值,η3/η1=1.35×10-2。而在这一能量值以上,比值在 一个共根区迅速地摆动并且稳定于大得多的值,即η3/η1≈0.1左 右,其能量相当于由裂变引起的中子谱。不用慢化剂,而用直接由裂 变引起的中子谱进行操作,会给予裂变材料这样一个平衡浓度:它比 热化中子方案的浓度高出约7倍。

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快中子可提供高得多的燃耗率, 从而能够相应地减小燃料总量:对相同的输出功率来说,U233的贮存 量通常是两种方案差不多的。

在一个接通时期以后和在稳定条件下,可裂变物含量有一个大 体上恒定的浓度,这一事实是重要的,必须予以重视。定性地检查 η3/η1的小变化的影响,能够证实稳定性:η3/η1的小量增加(减小), 将通过增加燃耗和减小增殖来校正,这样会减小η3/η1(反过来也是 一样)。然而束流强度的瞬时变化,会同时在易裂变材料的燃烧率上 立即反映出来,而只是在经历一个τ2量级的时间以后才产生新的燃 料。例如,加大中子辐照会立即减小η3/η1,而只是在τ2以后才增加 η3/η1。这就是反馈回路中滞后的曲型问题。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中间元素,即β先驱核素Pa233。在稳态情况 下,η2/η1=σi(1)φτ2,这意味着(X2)的密度正比于中子通量。因此,通 量的变化会引起η2/η1的变化,这又意味着一个进入新的平衡条件 的新的转变时期。其后,η3/η1将不再与φ无关,因为束流强度在瞬 时变化,会在易裂变材料的燃烧率上同时立即反映出来,而只有在 经历一段τ2量级的时间以后才产生产新的燃料。例如,如果突然切 断中子能量,则(X2)核会以速率λ2=1/τ2而衰变成(X3),导致(X3) 的最终密度等于η1+η3。这样一种可裂变材料的增加,虽然其时间 滞后与τ2有关,且长(许多天),但一定不会造成系统临界,并且能够 容易采取简单的纠正措施。因此,相关比值η2/η3=(σ(3)φτ2),其中 σ(3)=σi(3)+σf(3)一定维持小值,从而为中子通量φ规定一个限额。

当通量φ的大小作阶跃函数变化时,如果变化量Δφ不大,则 η3/η1的变化相应较小: n 3 ( t ) = n 1 ( t ) σ i ( 1 ) σ ( 3 ) [ 1 + ( σ ( 3 ) ΔΦ ) 1 λ 2 - λ 3 ( e - λ 3 t - e - λ 2 t ) ] 式中t由通量变化来计算,和λ3=σ(3)φ涉及新的通量条件。显然,使 用上述公式按照阶跃函数之和,能够分析更复杂的变化。

还存在第二个限制中子通量的等效相关条件。确实,为了实现 大增殖,大多Pa233必须幸免于中子俘获,且要衰变成U233,这就变成 条件σi(2)φτ2<<1。能够把用于直至几个eV的能量(在共振区以 下)的非弹性截面参数化成σ(E)=(0.025eV/E)1/2∑,在表 表1 一些小于几个ev的核参数: [σ(E)=(0.025ev/E)1/2∑] 1中列出用于相关元素的参数∑。

利用表1和η2/η3≤0.2,我们得出,对于Pa233-U233和热或超热 中子来说,φ≤1.44×1014[T/(300°K)]1/2cm-2S-1,这相当于大功率 产额,也就是每吨Th232燃料质量的70MW量级的产额,和比较好 的温度。参数T代表温度,用开氏度表示,相当于平均中子能量, 即,当发生完全热化时慢化剂介质的温度。实际运行条件一般不会 超过上述φ值限额。对实际温度来说,关于中子通量的限额将是:φ ≤3×1014cm-2S-1。条件σi(2)φτ2<<1可转换成温度相关热中子通 量,φ<<1.05×1016[T/(300°K)]1/2cm-2S-1,对上述限额来说,这 导致只有百分之几的增殖损失。

在快中子情况下,截面必须在其能谱范围内积分,并且有些依赖 于燃料化学成分(纯金属对化物之比值)的选择,和依赖于冷却剂。 让我们先考虑业已讨论过的有较长平均寿命的Pa233的结果,即,在 近长停工期间有较大的反应性添加,按照Pa233的特征衰变寿期,U233 的浓度将按照一个渐近地等于Pa233浓度的数量而增加,对于一个给 定的平衡燃耗率来说,与装置的运行方式无关。然而,由于现在U233 的平衡浓度是约7倍地高,故它对反应性的影响只有热中子的影响 的1/7。即使对3倍地高的燃耗率,其相应的限额也会是对热中子 给出的限额的3/7。

然后我们考虑由增殖过程的中间元素俘获块)中子,尤其是由 Pa233俘获中子,它依靠额外中子破坏新生的U233原子。载面σa (Pa233)在热中子能量下约为43b(靶;1b=10-24cm2),而对快中子能 量(E=105eV)则为1.0b。因此,对于快中子,截面小得多,但通量则 相应地较大:对一给定的燃耗率,其损失是热中子值的0.67倍。然 而应当指出,对于具有较大ηε的快中子来说,中子损失的允许量要 大得多,因此较大的燃耗率是实用的;在3倍的燃耗率下,其损失是 两倍于为热中子所定的损失,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由于强中子通量和天然衰变,还有许多反应发生。在图2中示 出从初始Th232燃料开始的可能的反应的链,其中垂直箭头表示中子 俘获,附有用靶表示的相关截面(靶;1b=10-24cm2),斜箭头表示 η-裂变,附有用靶表示的相关截面;和水平箭头表示β衰变,附有用 分钟(m)、小时(h)或天(d)表示的相关半衰期。对热中子,截面是用 靶表示的。

其情况相当复杂,只好用计算机模拟。其结果示于图3a中,其 中对一个暴露于恒定的1.0×1014cm-2S-l的(热)中子通量中的初 始钍薄片,显示其成分的时间演变过程。人们能够从图中看到β先 驱核素,铀同位素混合物,和小份额的更高锕系元素NP237和Pu238。

后两个元素才是真正的燃烧“灰分”,因为铀同位素是进一步利 用的“点水燃料组件”。图示的横坐标全程相当于连续照射10年左 右。在一个U233藉以积累到平衡比值的第一初始增殖阶段以后,出 现一个稳定状态(燃烧阶段),在此状态中中裂变与增殖二者是同时 进行的。还形成一些附加的元素,它们一般由中子燃烧而成,并借此 而达到其平衡浓度。可产生较高浓度的U234,它有较大的几率去转 变成很容易裂变的U235。由不产生裂变的U233立即进行俘获(≈ 10%),这一方法还要用来产生能量,因为可把它通过U234“增殖”成 可增生的U235。这一次级增殖过程类似于反应{1}-但它完全由中 子俘获驱动这一点除外,该过程有助于增加中子总量,因为把U234转 变成U235只需要一个中子,而U235裂变则给出约2.5个新的中子。 该同位素又能逃脱裂变,而俘获另一个中子,生成U236。要生成的下 一个元素U237,它具有短的寿期(6.75天),可衰变成长寿命的 NP237。NP237俘获另一个中子,就被焚烧成Pu238;它具有87.7年的 中等寿命,用于α衰变成U234。Pu238如果在燃料内放置一段长时间, 则会以大的截面俘获另一个中子,从而产生容易裂变的Pu239。

在1014cm-2S-1量级的中子通量下,这些许多附加步骤的发生 几率是逐步变小的,其“灰分”仍然主要是铀同位素。正如已被指出 的那样,它们对保证不能够用简单的化学分离去生产大量军用燃料, 起重要的作用。除了铀“点火燃料组件”之外,积累锕系元素是不成 问题的,甚至在若干点火燃料组件被重新回收和利用以后也不成问 题,如图4所示;图4与图3a相同,但其终端铀“点火燃料组件”是被 重新注入新的钍燃料中的。一般说来,我们预期,它们在每次重新利 用循环中从铀中被分离,并且被贮存或焚烧。

输出功率的大小线性地取决于中子通量,在活化容积内的功率 是不均匀的。因此,我们常说“平均”中子照射φave。在增殖平衡和 中子温度T下,由在质量为M燃料中的裂变产生的总热功率,按下 式给出: P = 55 . 3 ( M 1 Ton ) ( φave 10 14 cm - 2 S - 1 ) ( 300 K ° K ) 1 / 2 Mwatt 作为一个例子,令M=4.92tons,φave=1.50×1014cm-2S-1,和T= 400℃,则得出267MW。如果这些稳定条件被不中断地维持两年, 则燃料中中子积分通量是9.46×1021cm-2,这对容许的积分通量给 出一个保守的数字。在这期间,约有4.6%的钍燃料被燃烧,相当于 约220kg的质量。一吨燃料相当于280万公吨媒。若全部按照稳态 条件,则易裂变U233的数量是67kg量级,这意味着易裂变燃料以略 慢于每年2倍的速率被充分地增殖。

在快中子情况下,燃耗率是约3倍于上述的燃耗率。由于能量 较高,就通过一些不同的过程,例如可增生材料Th232中的快中子裂 变过程和燃料与慢化剂中的(η,2η)反应过程,在每一代都产生一些 附加的中子。应当指出,在快中子I况下,大多数偶-偶核,例如232、 U234、U236等,都呈现较大的裂变截面。因此,大多数这类元素就成 为有用的燃料。锕系元素的浓度与热中子能量情况差别很大(图 3b)。虽然一些新的元素,例如Pa231和U232,由于增强3(η,2η)通道 而日益重要,但大大地抑制了生产较高质量锕系元素。甚至生产较 低质量镎与钚同位素,象Np237和Pu238之类,现在实际上也是受抑制 的(在100Gwatt(t)day/ton之后低于1gr/ton的水平)。更不心 说,这要用于较高质量钚、镅、锔、锎等同位素,它们是普通核反应堆 的长寿命毒性的主要来源。

如果解决两个问题,即涉及存在U232的问题和Pa231问题,则同 上述实例的显著特性相比,快中子方案还有可能使锕系元素的毒性 有重大的降低。U232的丰度在类似燃耗下比热中子方案的丰度约高 出50倍,较大数量的U232的存在被认为的确是一个优点,因为它确 实使铀“中毒”,从而使材料的任何军事转用成为很难,尽管转用是不 可能的。并已指出,由于存在U232而添加的毒性是不大的,使乏燃料 处理不会昂贵。

而Pa231(它在40Gwatt day/ton燃耗以后的钍燃料中以200gr/ ton的产率产生,约正比于积分燃耗,是一个必须受控制的附加长寿 命(τ=3.2×104年)放射性毒性源。有可能从乏燃料中化学地分离 出Pa231。能够设想一些消除它的方法。人们能够把这种元素引入 一个强热中子通量中,并且用中子俘获把它转变成U232,随后β衰 变。Pa231热中子俘获截面很大,在En=0.3eV受600b的大共振所 控制,这意味着,在2×1014cm-2S-1的中子通量下,破坏用的1/e折 叠时间是96天。一种以热中子为基础的适宜装置因而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如果Pa231完全由下一个燃料装料重新注入,则在长期燃 耗以后,由于竞相产生和焚烧,故其浓度会最终以一恒定值而饱和。

普通反应堆的燃耗范围是从CANDU堆的天然铀燃料的 7Gwatt(t)day/t,到PWR堆的浓缩铀的30÷50 Gwatt(t)day/t。 在本发明中,燃料原则上是通过增殖而不断地更新的。因此,在原则 上,最终燃耗不取决于燃料耗尽,而取决于(1)裂变碎片中毒;(2)支 承构件的辐射损伤;和(3)气态裂变碎片的升压。

在能量放大器情况下,如我们稍后所述(见下一节),热中子情况 的裂变中毒,限制燃料实用于约50Gwatt(t)day/t的燃耗。而快中 子则原则上容许长得多的燃耗,因为裂变碎片中毒已不再是主要关 心的事。因此,燃料的利用取决于限制(2)和(3)。因此,一个合理的 目标应当是100÷150Gwatt day/t,相当于所增殖与燃烧燃料中钍 的10÷15%左右。然而,中子通量在相同燃耗下高出33倍左右,因 为U232裂变的宏观截面相应地较小。辐射损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 题,它在超过所示的限额范围而加大燃耗时,可能是一个主要的限 制。在开发快中子增殖堆中积累的大量经验表明,燃耗目标是实现 的。

I.裂变碎片

燃烧可观数量的燃料会产生一些裂变碎片,它们对热中子还有 非常有效俘获截面。这是本方案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与该反应 能够在没有后处理情况下持续多久问题密切相关。正如已经指出的 那样,与核反应堆比较时,在能量放大器中,这些效应关系不大,因为 现在本装置不一定维持临界状态。估计由于裂变碎片而引起的一些 效应是一项重大任务,因为存在许多种核和复杂的衰变链。仅有可 能根据现有的截面和热中子俘获数据,用数值计算给出结果。预期 超热中子只有轻微的作用,因为在中等Z核中的共振能量通常远远 高出上述这些能量。因此人们相信,这些计算能够对其状况提供相 当准确的评价。有三个必须考虑的主要效应:

1)裂变碎片可以俘获某些中子,这就影响中子总量,从而影响设 备的能量放大。在中子的俘获与衰变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影响,俘获 与衰变二者均可导致由裂变引起的几百种化合物的转变。因此演变 过程取决于中子通量,更一般地说,取决于燃料的过去历史。这是核 反应堆中众所周知的效应。还应当指出,在增殖平衡时,对裂变碎片 中毒来说,在钍情况下的重要性不如例如天然铀情况下的重要性,因 为其燃料截面是2.17倍地大,从而在给定裂变碎片浓度下的俘获数 相应较小。用已知截面计算的结果示于图5a中,在计算时采用适当 的中子通量,并且按照业已用于表1的形式,即[σ(E)=(0.025eV/ E)1/2∑],对有效总截面进行参数化。在图5a中,我们示出由于有来 自U233裂变的裂变碎片积累而引起的标准化热中子截面,随中子积 分通量而变的曲线;并且采用一种1.0×1014cm-2S-1的恒定中子通 量。两条曲线分别相当于图3a和图4的条件。考虑到时间演变过 程,添加了用于1170种不同核碎片的已知截面与衰变率。在能量高 于锕系元素中能量的情况下,一般发生来自裂变碎片的中等Z核的 共振,这些共振对衰变率的影响较小。裂变中毒效应的关系曲线,同 用积分辐照φdt得出的直线相比,上升不如直线快因为既存在饱 和的裂变碎片,又存在不饱和的裂变碎片(例如象众所周知的Xe135 和Sm149一样)。

众所周知,高热中子截面裂变产物Xe135会引起中子损失。氙毒 物份额是与中子通量有关的,因为它象在Pa233情况下一样,涉及俘 获与衰变之间的平衡。对热中子来说,在增殖平衡下,Xe135俘获的 中子份额可用表达式0.9×10-19φ/(2.1×10-5+3.5×10-18φ)给 出,该式在通量φ≥1.0×1014cm-2S-1情况下,趋向于一个渐近值 0.028。在反应堆停堆或功率减小以后,氙中毒甚至暂时进一步增 加,因为产生Xe的衰变在继续发生,在停堆以后10至12小时通过 一个极大值。这种瞬态附加中毒的大小还依赖于中子通量。虽然这 种暂时损失不大,但必需有一定的反应性储备;虽然一般可由控制装 置补偿,但也意味着中子的一种永久性损失。

还用了同样的计算机计算去分析在涉及快中子情况的条件下的 中毒随积分燃耗而变的关系。最恰当的结论是,由于裂变碎片中毒 而引起的损失的重要性是小得多(图5b)。因此,有可能在没有燃料 后处理情况下实现长得多的燃耗。例如,在40Gwatt day/t的给定 燃耗下,俘获份额对热中子为18%左右,而快中子只有1.4%。在后 者情况下,氙式中毒效应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因为不存在那种具有重 要能量域所需特征的裂变碎片核。这些特征可变成快中子方案的两 个明显的优点,即(1)在较高的燃耗下,和(2)一个较高的K容许值, 因为它的由于裂变碎片俘获的变化,现在是(1)与时间无关的,和(2) 小得多的。

2)裂变碎片通常是放射性的,并且即使断开质子束,也会产生附 加的热量,因为它们对由裂变放出的其值为(204±7)MeV的总能量 作出约14MeV的贡献。在关掉质子束之后,由这种残余放射性产 生的功率上就变成稳定条件的14/204=0.0686。放射性衰变随 时间而缓慢地变化,这可近似表达成t-0.20,其中t用秒表示,从而约 1天降低10倍。当然,继续的冷却必须保证不发生熔化。在这方 面,能量放大器与反应堆没有差别。

然而,至少在用铅作冷却剂的情况下,有可能用这样一种方式引 出裂变碎片的热量,使冷却系统重大故障不测事件方面的意外的熔 化险得以完全消除。

我们已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人们可“牺牲”能量放大器产生的 百分之几的热能,按照超过放射性热量的数值,以一种自发的方式用 自然对流来消散它,则意外的熔化实际上可成为不可能。

众所周知,从熔化风险来看,“游泳池”式反应堆是安全的。这不 仅仅是由于所产生的功率是适中的这一事实所致。而主要是由于β 衰变发热所产生的热量是通过自然对流而从其中心部分引出的。我 们探索过在液态铅大池中用自然对流引出相应热量的可能性,但能 量放大器产生的放射性衰变热要大得多。一个二次冷却回路也是被 动的,应靠它把这些热量传给环境。这二次传热应当使用水或比水 更好的空气。

在此,我们着重讨论把一回路热量从中心部分引到液态铅池中。 顺便说一下,放射性衰变热会自动地保证铅继续是液体。我们假设, 由大量位于燃料细棒之间的小通道形成中心部分的结构;每个细棒 的等效直径为D,并且其总截面面积为Af。在平行的燃料细棒之间 的冷却剂的流动呈层流状态,因为细棒的间隔很小,并且对流驱动力 也小。这是和能量放大器运行期间的强制热量提取大不相同的,那 时的冷却剂流动一定是湍流的。坚持层流的理由不是主要的,而是 要保证以最小的压降流过中心部分,最有效地传出热量。

只用对流方法从中心部分把热功率qtot带出来的能力,借助泊萧 方程容易作出估计。保证热传导所需的中心部分的顶部与底部之间 的温差Δt,由下式给出:

Δt = 96 μave β ρ ave 2 A f g D 2 C p qtot 式中μave、ρave和Cp分别是冷却液粘度、密度和比热,g是重力加速 度,β是热膨胀体积系数。使用液态铅特别有利,因为它有大的热膨 胀系数,大的密度和小的粘度,并且它可提供大的温差。

为了估计该方法的可能性,我们着重讨论一个具有2.4Gwatt (t)名义功率的大装置。显然,一个较小功率的装置代表一个比较简 单的问题。在关掉以后,由于衰变放射性引起的热功率立即变成名 义功率的百分之几的量级。它随时间而迅速下降。然后假设,必须 安全地消散qtot=2.4×109×0.05=1.2×108watt的最大功率。在 燃料细棒之间的间隔的等效直径取成D=0.3cm,冷却通道的总截 面面积,即流动面积,Af=2.0m2。然后假设温差Δt=244℃;由事件 的异常性来看,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液体藉以流过其中心部分的 速度由下式给出:

v = q tot ρ C P A f Δt 它按所选值给出V=0.168m/s。在这样一个速度下,雷诺数Re=3. 13×103,仍然把泊萧方程看成是近似正确的。应当指出,虽然以层 流这基础的近似计算是有意义的,但流动通道直径和分成多个部分 的总流动面积,都是临界地列入公式中的,故放宽这些参数会大有好 处。如果把流动转换到湍流,则温差会大得多,大2-3倍,并且需要 一种可更强烈地冷却的几何形状。我们将把这种选择留给具体装置 的详细设计者。

结论是,甚至对1Gwatt(e)范围的大型能量放大器的中心部分, 能够从其中用自然对流方法取出剩余热量。

3)长期持久的放射性虽然其重要性远不如锕系元素情况,但仍 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碎片在停工和分离以后的时间演变过程示于 图6中,在图中对裂变碎片、对锕系元素、和对等效能量输出的预期 毒性,都作为时间的函数而昼出曲线。对锕系元素情况,我们计入了 在其“焚烧”饱和水平下的全部相关元素(但永久性铀点火燃料组件 除外)。如果对一等效能量输出的铀矿石作标准化处理,则其相关毒 性会成反比地降低到再循环的数值。人们能够看出,在约300年以 后,其毒物含量低于等效能量供应的天然铀矿石的毒物含量,并且在 几百年以后变成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为了在燃料利用时期保持恒定的性能,人们能够在最初 就引入某些中子吸收元素,它们在燃烧过程中或者被逐渐地收回,或 者被逐渐烧成较少吸收的元素。无论如何,上述演变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它在一个很长时期的时间范围内发生演变,并且它仅仅降低系 统的反应性。

2.一种钍基反应堆?

象指出过的那样,把钍用作核燃料,同铀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然而,实现以钍充分增殖为基础的典型反应堆,有许多严重的困难- 下面将作拢要说明,并且说明根据本发明添加一个外部中子源部件 是有道理的。

在反应堆中,完全由中子倍增过程维持中子通量,该过程是裂变 驱动的。一个关键参数是有效倍增因数,Keff,在一代结束时中子数 与这一代开始时中子数之比值。显然,对临界的反应堆,Keff=1。人 们能够分离出由于中子漏失而引起的效应,并用引入相应的参数 K∞=Keff/P,这是一个适用于其尺寸大到足以使中子泄漏几率1-P 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均匀)相同栅格布置的参数。显然,K∞必须比 1大得多,才容许以充分小的栅格体积达到临界。K∞之特征在于, 它不依赖于装置的几何尺寸,而与P有关:K∞大于1表示允许由于 例如泄漏而引起的部分中子损失。

在理论纯天然铀和石墨情况下,K∞的最大可能值是≈1.1;而当 用重水(D2O)作慢化剂和采用天然铀时,则可达到较高的K∞常数, 接近1.3。从所周知,这留有充分余地,供由于泄漏和杂质吸收与裂 变碎片吸收而引起的损失之用,以实现实用的装置。然而,对于钍基 装置来说,这种状况不那么有利。

K∞值直接涉及裂变材料的浓度。对天然铀来说,相关浓度就是 U235的浓度,它是固定的,并且是已知的(0.71%);而在钍增殖U233 情况下,这一最后的材料的平衡浓度取决于局部中子通量的从前的 强度与历史。象已指出的那样,在稳定条件下和在一段适当的时期 以后,这种浓度达到一个平衡水平:裂变的U233按照此水平被一定数 量的从Th232增殖的U233所平衡。上述平衡浓度还取决于所俘获中 子的能谱-而这又与栅格的基本几何形状有关。除了U233以外,一 些其他的铀同位素和基他的锕素元素也不可避免地以多种时间常数 而生成,它们也最终达到一个平衡水平。它们还用裂变,和在较小的 程度上用(η,2η)反应,对中子俘获与倍增产生影响。

“反应堆级”重水(D2O+0.14%H2O),铍水(H2O)和石墨都属于 最佳中子慢化剂之列。更一般地说,可以使用很多种类的慢化剂和 作出多种选择,当然,这与应用有关,并且由具体设计要求来决定。 慢化剂必须足以降低裂变中子的能量,因为象指出过的那样,在较低 的能量下,达到增殖平衡所需的U233数量是较少的。

对一些实际的栅格几何体,和一些被适当地间隔开、并且分布于 基本上连续的慢化介质中的、具有多种不同形状与尺寸的燃料体(如 燃料球或燃料棒),用计算方法作了评价;在该方法中采用了基础核 物理学的最好知识。其相关参数是棒或球的半径γ,和燃料对慢化 剂的体积比值ρ。其结果能够用随变量γ和ρ而变的等K∞曲线来 表达。形成一种清晰的最佳状态,供相当广泛地选择这些参数之用。 初始燃料可以有多种化学形式,例如金属形式,氧化物形式或化物 形式。对供γ和ρ最佳选择用的所得K∞值,作了评价,并且示于表 2中。

表2一些无限反应堆栅格几何体的性质 初始燃料成分 慢化剂成分 燃料几何体 最大反应性(理论值) 纯钍 石墨 球,棒 K∞=1.07 纯钍 水 球,棒 K∞=1.07 纯钍 铍 球,棒 K∞=1.36 纯钍 铍+6Li 球,棒 K∞=1.08 纯钍 重水 球,棒 K∞=1.10 对石墨、铍、水(H2O)和反应堆级重水(D2O),给出了结果。有一个 具体的事例涉及铍,铍对(η,2η)反应具有大的截面,并且因此而有效 地起到一种中子倍增器的作用。然而,铍还通过Be(η,α)反应,与裂 变中子相互作用,产生6Li;它具有940靶的热中子(0.025eV)截面, 并且它很快达到饱和,从而抵销了(η,2η)反应的收益。此外,6Li的 中子俘获还产生大量具有放射性的且必须加以处置的氚。

K∞值仅仅计入慢化剂中俘获的作用,并且是对处于增殖平衡下 的Th232-U233混合物给出的。必须增加一些有相应反应性损失的 另外一些俘获:

1)由中间元素Pa233进行的俘获,其浓度正比于中子通量。 对 φ = 10 cm 14 - 2 S - 1 , 我们得出ΔK∞=-5.3×10-2。

2)在迅速饱和的Xe135和Sm149裂变碎片中的俘获,渐渐地 依赖于中子通量。对φ=1014cm-2S-1,我们得出ΔK∞=-2.0 ×10-2.

3)由多次俘获中子产生的较高铀同位素U234、U235、U236和 U238进行的俘获。它们的浓度依赖于燃料已用了多久。应当指 出,化学分离不能够把它们同主要的U233燃料分开,并且裂变与 俘获以相反的符号对反应性起作用。对于藉以使浓度达到接近 饱和的较长积分中子照射 φdt > 3 × 10 22 cm - 2 来说,所起的作 用是ΔK∞=-5.0×10-2。

用于最佳地选择各参数的和只计入效应(1)与(2)的最大K∞ 值,一般处于1.01÷1.03范围之内,即,大大地小于保证使一个有很 尺寸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所需的数值;并且曾经研究过由于杂质(渐渐 地饱和的裂变碎片和未饱和的碎片)而引起的俘获的其他来源。应 当指出,假使我们希望有效地利用未经同位素浓缩的燃料,则效应 (3),即高于U233的铀同位素的积累,也可大大地减小K∞值。

因此,在现实的条件下,钍燃烧反应堆几乎不能按照充分增殖的 要求来达到临界。这就是为什么根据本发明,为了提供钍相关核能 的实际可操作性而决定添加一个外部中子源的原因。

根据本发明,不存在临界。然而,有效倍增因数需要提高,以实 现高的增益。业已指出,限制中子通量的条件σi(2)φτ2<<1,可使 U233以高效率被生产。会进一步意识到,这一条件还使上述的效应 (1)减至最小,从而保证相当高的反应性。的确,使效应(1)减至最小 似乎是一条用来限制中子通量的严格的准则。实际上中子通量应当 至多不过 0.03 / ( σi 2 ( 2 ) τ 2 ) , 即,至多使3%的Pa233核吸收一个中子而 不衰变成U233。

在快中子情况下,εn较大,但不完全足以实现一种保守的反应 堆设计。例如,反应性剩余,K∞=1.2,要比使天然铀的热中子反应 堆的反应性剩余小得多,由于某种原因,为了实际应用,要有一个限 制对此K∞=1.4。

外部中子供应

外部中子供应可取消上述限制。这能够用例如一个高能、高强 度质子加速器来实现,其束流打击一个位于外壳中心区的重金属靶。 在通过束流打击靶而提供低能中子的初始样品的同时,就通过燃料 元件中裂变而自然地产生该样品的主要倍增。对于在外部中子源注 入的第一代中的N1载体来说,在其第η代中将有Nη=N1Kη-1个载 体,其中K是业已定义的有效倍增系数,或临界因子。当然,为了避 免临界,K<1。因此所产生的中子总数是:

N tot = N 1 Σ n = 1 n = k n - 1 = N 1 ( 1 + k + k 2 + k 3 + · · · ) = N 1 1 - k 它具有增大系数1/(1-K)。临界因子业已分解成K=PK∞,其中 K∞涉及一种无限栅格,P是中子不逃逸、从而在燃料中进行反应的 几率。反应指出,容易避免临界(K=1),因为正如已指出的那样,对 于钍增殖装置,K∞≈1.0。另一方面,K必须大,以获得良好的倍增。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中子滞留几何形状,即大的P值,以保证进一步 裂变的几率维持较大,并且来自一个入射中子的级联持续好几代。

我们还是如前述那样,开始考虑热中子的情况。快中子情况也 将在其后讨论。

实际例子表明,在0.9÷0.95范围内的K值是最佳的,这相当 于慢化剂-燃料中的中子总数是由靶注入的中子数的10÷20倍。 显然,本方案的成功依赖于核级联的相当大的发展,它在从热中子能 量到几个MeV的能量范围内是最富有成果的。其相关参数是裂变 率,它保证级联以新产生的中子持续下去,并且它是能量生产的主要 来源。在一个用高Z材料制作的大块靶上由高能质子得到的中子 产额-经实际散裂源证实-是相当大的。例如,有可能这样选择其 尺寸和靶成分,使每个1.5GeV的入射质子可产生约42个中子的平 均中子产额(这点将在以后描述)。因此,只借助高能级联产生一个 中子所需的束流能量份额,是εn=35MeV量级的。随后在级联中由 于裂变而引起的中子倍增是重要的,因为它按照使它小至1.75÷ 3.5MeV/n的倍增系系数(1-K),用入射质子束流能量来进一步降 低中子的能量“成本”。无可否认,选择这个范围的K值是颇为保守 的,在一个设计良好的装置中甚至能够维持更高的增益。作为一种 比较,裂变能量产额约为εf=190MeV(包括来自裂变碎片的β衰变, 但中子除外)。

能量放大器的能量增益用G表示,它被定义成在装置中产生的 总能量与由高能束流积存的能量之间的比值。为了对G给出初步 的估计,人们必须考虑,在平衡状态和无限栅格的情况下,全部中子 的0.40左右产生裂变,其余中子用于增殖,或在慢化剂、碎片等中被 俘获。因此,装置的净能量增益可近似地表达成G=190MeV/ (35MeV)×0.4×1/(1-K)=2.17/(1-K),并且它一般落入G=22 和G=43之间。甚至远离临界,能量增益也相当大。例如,假设使 用一种高温气体汽轮机,则从热到电的转换效率为0.45。因此,所 产生的电功率,在K=0.9(0.95)时,是高能束流所积存能量的10.2 (20.4)倍。所产生的大量电功率,超过运行加速器所需的电功率。

中子守恒方程直接涉及可达到的增益G与比率Γ=η10ss/ηo并 且以此作为它很全面的基础;式中η10ss是中子逃逸数,或由除了锕系 元素燃料混合物以外的其他物质所吸收的中子数,η0是由钶系元素 燃料混合物所吸收的中子数,即, Γ = a + b G , G = b Γ - a

参数a与b是υ与α的函数,υ是裂变的中子多重度,而α是(η, γ)截面与裂变截面之比值;α是用燃料中全部锕系元素的原子份额 fi加权的,并且在中子能谱范围内进行平均的(标号i表示各种锕 系元素,截面σ上的横线表示在相关中子谱范围内取平均值): α = Σ f i σ ( n £ ¬ γ ) i Σ f i σ fiss i a = v 1 + α - 1 b = ϵ f ϵ n 1 1 + α

应当指出,当装置变成临界时(G=∞),则Γcrit=a,因此,按照第 一级近似,a≈K-1。第二项b/G给出由于束流而对Γ所起的作用。 适合于按照热中子和超热中子操作的实用装置的例证数字是,a= 0.070和b=2.52。用于确定a和b的计算机模拟可考虑中子的实 际能谱和载面的能量相关性,这在共振区是特别复杂的。采用非常 节约中子的设计,人们应当能够在没有裂变碎片中毒的情况下实现 Γ0=0.08。Γ0代表除了裂变碎片俘获之外的任何中子损失对Γ所 起的作用;即这些中子损失包括泄漏,由慢化剂、燃料包壳、散裂靶 (如果用的话)…等进行的俘获。 ΔΓcrit=Γcrit-Γ0的负值可保证能量放大器决不会变成临界。然而, 在相同状态和已非常实用的增益G=20的情况下,我们得到ΔΓ= 0.116,从而提供相当大的反应性裕度。对于增益G=40,得出ΔΓ =0.053。因此,Γ必须保持相当小,以保证最高的增益。装置的设 计因此主要是由中子的有效利用情况所决定的。

使Γ0最小的好处是能量增益较大,和对由于裂变碎片而引起的 俘获有较宽的裕度,而这又意味着在不提取这些碎片的情况下有较 长的寿命。裂变碎片的(标准化的)截面示于前述的图5中。在1022 cm-2的积分通量以后,令人满意地估计出∑frag=1.6靶,从此我 们计算出一个贡献ΔΓ=0.106。显然,较短的照射和/或较小的增 益会改善关于ΔΓ的裕度。

裂变碎片的积累对增益有直接的影响,除非在初期阶段通过其 他办法采用可变数量的中子吸收来向下校正。这些额外的中子没有 必要浪费于控制棒中。举例来说,它们能够用来增殖供将来使用的 新燃料。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理由建议,用比较小的K值进行热中子I 况的操作,即由于停堆或功率变化以后的衰变机理(Pa232和Xe135而 会引起K值相当大的变化,以便从临界风险来看,能留下足够的裕 度。

然而,对于快中子方案来说,同样方式的考虑却提出了大得多的 增益,为此,在K=0.980附近的操作点是最佳的操作点,相当在G =100÷150范围内的能量增益。作这种选择的首要理由是因为ηε =2.5的值要大得多,这意味着a≥0.20。另一方面,裂变中毒要小 得多,并且随燃耗而线性地增长,在100Gwatt day/t以后,总计约为 ΔΓ=0.03。与通量有关的Xe135效应是不存在的;而由于Pa233衰变 而引起的与时间有关的K值变化,对一给定的燃耗率来说,是1/7。 全部这些考虑表明,对于快中子环境来说,K=0.98是很适宜的。此 外,来自裂变碎片的俘获一般是,比相同燃耗的热中子情况小一个数 量级以上。上面为热中子给出的许多考虑已不再切合。K值在整个 燃耗其间的确很恒定,如果举例的话,如图7所示。在这种特殊情况 下,人们已开始用略低于最佳增殖平衡的U233浓度运行,并且在裂变 俘获的稍为下降的效应与由于增殖U233增加而引起的上升效应之 间,实现了理想的相消。

为了把能量放大器调准到所要求的恒定K值,必须为剩余中子 找适当的出路,它们一般具有全部产生中子数的量级,因此需要确 定,人们想按什么用途去利用它们,例如象:(1)增殖新燃料,(2)焚烧 不想要的废物,或可能(3)因此而在“控制棒”中吸收之。因此,这种 选择要确定,将怎样把临界参数调准到所希望的值,以便消散剩余的 临界性。

在本应用中,我们要作出假设,附加的临界性要基本上安排成增 殖附加的燃料。剩余中子的数量为总中子数的10%,其中已考虑了 较高锕系元素和慢化剂的俘获效应。这些中子能够在纯钍转换区中 方便地被俘获;纯钍的形式有ThO2、氧化物或金属,转换区置于中心 部分的周围。与其中Th232和U233有大体上相等宏观截面的主堆相 反,在转换区中全部中子的作用就是增殖U233。这种情况会持续下 去,至少直到U233的积累已使其浓度大大低于0.10附近的平衡浓度 为止。因此,人们预期在增殖反应堆中积累约20%的U233,这些 U233是由其堆芯增殖的。

高能束流

上面谈过,本方案的成功依赖于从外部注入大量中子。这是借 助高能束流-一般是质子-实现的,该束流起动一个富中子的核级 联,该级联能够以小的能量成本,即小的εη产生中子。可以采用两 个方案之一。在第一个方案中,束流直接射向慢化剂-燃料混合物。 而在另一个方案中,可用一个专用靶吸收束流,并且产生中子。此 外,上述靶必须对低能中子尽可能地透明,以便不影响由于裂变而引 起的中子倍增。

利用一项特写的级联发展计划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根据一种实 际的几何形状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它们代表一种逼真的模拟, 因为相关截面是众所周知的,并引入计算中。因此,它们是一个使装 置几何形状最佳化的有效导则。

1.用燃料-慢化剂作高能靶

把束流传送燃料-慢化剂混合物本身上的可能性被认为是最重 要的,因为它有简单性的明显优点。散裂过程所提供的中子,对重核 的倍增率大于对那些被优先用来慢化中子的轻核的倍增率。此外, 钍具有大的高能裂变截面,和大的中子倍增率。因此,显然,为了通 过级联产生大量的中子,慢化材料所占的份额必须尽可能小。

一般说来,一个入射到一大块钍上的1.5GeV的质子,平均说 来,会产生相当于εη≈21MeV的约70个中子。这一产额近似线性 地随能量而变,导致差不多恒定的εη值。例如,在800MeV下,我们 得到εη≈26MeV。然而,当一个同样的1.5GeV的质子入射到例如 水或石墨上时,平均说来,只会产生5.0÷5.5个中子。由精细地再 分成的元件所组成的慢化剂-燃料介质,会产生中等的中子产率,基 本上与栅格几何形状详细情况无关。用Vm和Vf表示慢化剂和燃 料所占的相对体积份额,则水-钍混合物的近似产额可由下式给出 (在Vm≤2Vf范围内有效):对于1.5GeV和800MeV分别为εη (MeV)≈21.89+4.55Vm /Vf和εη(MeV)≈26.82+5.29Vm/Vf。 我们注意到,直至Vm≤Vf,同纯钍相比,其εη值没有很大的差别。 正是这种幸运的情况使本发明得以开发。

对各式各样的低Z慢化剂-钍混合物发现了很类似的εη值;对 为不同的材料1和2而提供的体积Vm,1和Vm,2,可根据相等几何核 碰撞长度Lint进行比较Vm,1=Vm,2(Lint,2/Lint,1)3。对比起来,被 定义为每单位长度的平均对数中子能量损失-即中子对数能量损失 变化-的慢化能力,随着慢化核A的增加而很快降低,比几何核碰 撞长度快得多,如表3所示。

表3一些用于热中子和高能(H.E.)质子的纯慢化剂的一些性质 慢化剂 密度 gr/cm2 H.E.核相互 作用长度,cm 中子慢化长度, cm 慢化能力 cm-1 水 1.0 84.9 5.74 1.53 重水 1.1 77.2 10.93 0.37 铍 1.85 40.6 10.0 0.125 石墨 1.80 47.9 19.7 0.064 结果,对大多数慢化剂,例如石墨来说,不能够按照一个共同的Vm/ Vf值,同时满足对有效慢化和对高效中子级联的要求。重要的例外 是水,因为氢对慢化中子是很有效的。然而,为了有可能用氢作慢化 元素,我们还必须保证,由众所周知的辐射俘获过程(η,γ)所俘获的 中子份额是充分小的,因为对中子总量有严格的要求。我们记得,例 如用于标准压水堆的充分热化的水慢化剂会容易地俘获占全部中子 的1/5那样多的中子,这种损失显然不能与本方案共存。

我们鉴定了一种替代I况,其中,如果借助欠慢化而使中子能量 远高于热化能量,则水可维持小的中子俘获率,而其他参数,即裂变 材料的εη和平衡比率η3/η1在增殖平衡下都有可接受的数值。实际 上,这是按照高能级联的需要,通过选择0.2Vf≤Vm≤Vf来得到的。 换句话说,这种水栅格中的欠慢化可同时满足两个要求:(1)用高能 束流高效率地产生中子,和(2)在慢化期间中子俘获少。此外,所产 生的具有比热中子能量高得多能量的中子能谱,具有一些其他的有 用特点:(1)反应性K∞,由于在Th233、U234和U236中发生高能裂变而 有重大贡献,从而变大;和(2)在Pa233、Xe135和燃料包壳中的中子损 失被减少。最后,增殖性能不被削弱:尽管钍由于共振区而使中子 俘获的相关份额增加,这要求在增殖平衡下相应地有高得多U233浓 度。

由水与钍形成的无限栅格的参数关系曲线示于图8a-8d中。 结果多少有些不依赖于温度(已对300℃下的压力水计算了它们), 燃料元件的形状(r半径的球,棒),和它们的特征尺寸r。按照 4.0mm≤r≤2.0cm范围内的平均性能给出它们,并且它们在上述范 围被保持在±5%以内。图8a示出处于增殖平衡下的U233浓度,它 是随比值Vm/Vf而变的。图8b示出剩余反应性K∞-1,它也是随 比值Vm/Vf而变的。其中包括在其预期平衡浓度下,由于慢化剂和 全部锕系元素吸收中子而所作的贡献。各个不同组分在增殖平衡下 对裂变率和(η,γ)俘获率的单独贡献,分别示于图8c和图8d中。从 图8d可知,当Vm/Vf≤1小时,在水慢化剂中的辐射俘获几率已变 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用于Vm/Vf=0.4和Vm/Vf=0.8的典型条 件,列于表4中。正如已指出的那样,各处使用的U、Pa和Np的浓 度都是相当于一段很长时期的照射而没有同位素分离的浓度,相当 于渐近平衡状态。然而应当指出,那些具有A≥234的元素对K∞的 净影响是极小的, 因为俘获的影响几乎完全由裂变产生的中子所补偿。实际上,每代 的净中子平衡是基本上为零,对Vm/Vf=0.8,为0.0323×2.49- 0.0841=-0.00353;和对Vm/Vf=0.4,为0.0375×2.49-0.0900 =+0.00259。

水也必须足够充足,以便也对把热量从燃料-慢化剂块中引出 来起重要的作用。排热是由众所周知的“烧毁”条件最终决定的,该 条件限制能够从一给定表面引出的能量。实际上,必须把操作条件 维持在比这一限额小许多倍。在一欠水的布置中,能够用一个合理 地大的与水的接触表面,例如用燃料包壳上的散热片,来克服这一问 题。

上述数字是针对一种无限大装置的。控制由于漏失而引起的中 子损失,主要是一个成本问题。为了改善裂变产物的保持,人们能够 加一个反射器,尽管这不是必需的。作为一条通用规则,在一个企图 获得最佳成本的能量放大器中,这些中子损失多半要导致临界因子 k=(0.97~0.95)K∞。在燃料包壳中必然有中子损失的情况下,就 添加氙和其他中毒碎片等,最终K值多半只稍微小于1,即该系统是 轻微次临界的。

表4一个无限的,水欠慢次的几何体的典型参数 还必须保证由于质子束流引起的级联保持。幸而,一般说来,由此确 定的尺寸,和为中子保持而按上面确定的要求得出的尺寸是差不多 的。假设束流打击一个无限的燃料-慢化剂块。我们把质子诱发级 联的全部中子有点人为地都规定为“所产生的”中子,只要它们的能 量降到1MeV以下。显然,它们都充当点火燃料组件,用于使由上 述倍增过程形成的级联得以持续下去。

要在以米计的纵向深度和径向深度上保证保持95%的“所产生 的”中子,这些深度已被分别参数化成0.863+0.577Vm/Vf-0.0366 (Vm/Vf)2和0.431+0.223Vm/Vf-0.0188(Vm/Vf)2。其簇射的尺 寸只在800MeV下略小。因此,在一个比如说每边至少为1米的立 方外壳中,能够方便地装下整个级联。

在图9中示出一个靶几何体概念图。慢化剂-燃料组件示意地 用1表示。一些所产生的中子经受反向散射,并且实际上呈现于一 个从靶上束流撞击点来看的反向锥体中。为了把上述效应减至最 小,必须通过一个与相当小的束流尺寸相匹配的孔2,使束流穿入约 15~20cm。在抽空管4中行进的质子束,必须通过一个厚窗3而穿 入能量放大器。只要厚窗相当靠近慢化剂-燃料块(≈30-40cm, 取决于它的厚度),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在其中发生的少数相互作 用继续在通过该块而繁殖它们的第二代中子,并且具有类似的中子 产额。然而,必须在屏蔽上采取一些附加的预防措施,以防中子通 过束流管而逃出能量放大器外壳。借助一个长的进入准直器5可作 到这一点。

最后,由高能质子束起动的相互作用引起该外壳内的核与原子 崩裂。核崩裂产生一系列的核,其中大多数是放射性的。原子崩裂 的主要效应是使水慢化剂水解。两种效应都详细研究过,并且看来 皆以完全合格的水平发生。

2.一个独立的高能靶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体积较大和效率较低的慢化剂(石墨)的 情况下,一个单独的散裂靶必须供应中子。靶最好占据装置的中心 部分,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立体。靶材料也必须可尽量渗透 那些能够从慢化剂和燃料反向散射的低能中子。因此,我们能够在 其设计上依赖关于中子散裂源的经验。

能够设想一些可能的几何体。靶区尺寸(一般是30cm半径,1m 长的圆柱体)必须最佳化,以容纳最大份额的高能级联,不致发生蒸 发中子。上述中子的平均能量是几个MeV量级的。最简单的几何 体是富含重材料的均匀体,重材料一般是天然铅、铋、或二者的(共 晶)混合物。选择Pb-Bi混合物,而不选择纯Pb或其他材料,例如 钨或铀,是由主要要求决定的;上面已提到过主要要求:靶必须尽量 对低能中子透明。的确,在有高Z的实际核总量中,只有Bi209、Pb206 和Pb208对热中子和超热中子的俘获截面,是微不足道地小(对 0.025eV的中子能量,<0.03靶)。虽然天然铋是一种纯同位素,但 铅是一种多个同位素的混合物,并且其俘获截面受Pb208支配(对 0.025eV的中子能量,<0.07靶),Pb208的丰度为22.6%。能用任选 地同位素分离法去除这种最讨厌的同位素。

在级联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理想地识别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高能粒子产生一些次级效应;在第二阶段,由于在高Z介质中的非 弹性碰撞而产生中子倍增。在比较完善的设计中,这两上阶段能够 用一些分别最佳化的材料来实现。为简单起见,我们需用一个单独 的均匀体积。我们要求一个1.5GeV的入射质子产生的42个中子 的中子产额。因此,产生每个中子所需的能量是εη≈35MeV,比钍 情况的数值εη≈21MeV高得多。

实际上,靶必须是液体,因为Pb和Bi都有很低的热导率,并且 人们必须依赖对流把核相互作用产生的热量排出来。幸而Pb的熔 点是327℃,Bi熔点是271℃。Pb和Bi能被混合成一种甚至具有更 低熔点的共晶混合物。从中子透明度观点来看,Bi当然是大可取 的。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它在凝固时,体积膨胀3.3%,并且它 的腐蚀性很大。中子俘获产生Bi210(镭-E),这是一种半衰期为5 天的β放射体,会衰变成Po210;Po210是一种半衰期为134天的α放射 体,它毒性大,难以保持。尽管如此,但这些问题看来是能够解决的, 只需要一个严密的熔化金属保持器。适用于液态Bi和Pb的最佳保 持材料是铬。质量转移,在550℃左右的高温下显得很重要,通过 把微量(几百个ppm)锆和镁添加到液态金属中,就能加以控制。

因此,我们设想,把靶和燃料都保持在一些有类似设计的密封元 件中,但这些元件具有不同的装填体,例如棒或球或其他有适宜几何 形状的装填体。这样,同样的冷却回路能用于从两种装置排出热量。 最简单的情况是气体(氦、CO2等)冷却回路,因为这时高能级联在其 中相互作用的几率,以及中子收几率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就象燃 料一样,把靶元件定期地取出和更新。燃料元件组件的结构必须能 够经受住靶材料熔化时的体积变化。

在图10a-c中示出靶几何体的概念图。为明确起见,示出气体 冷却方案。高温而压缩的氦、CO2或其他适宜的气态冷却剂的密度 是充分小的,使质子束安全地在其中穿行。因此,能够把通往加速器 真空装置的束流窗11方便地装在外壳10的外面。用图10a中诸箭 头表示的“冷态”气体冷却剂回路是:它在位于外壳顶部的一个入口 9流入外壳10,然后它在外壳壁与围绕可增生的中心部分13的裙筒 形热屏蔽之间流下;在外壳的底部,冷却剂气体向上偏转,以穿过可 增生的中心部分13和靶区14,然后在出口15流出。在所示的实施 例中,入口9和出口15是共轴的,并且用一个由热屏蔽12的向上近 伸部分形成的管道来互相隔离开。束流通过一个充以冷却剂气体的 无障碍区16达到靶区。可增生中心区13与散裂靶区14均由适宜 数量的燃料元件形成,如图10b与10c所示。我们选择卵石形燃料 作例子:它们被一种适当的包壳19(锆合金、钢或其他有低中子吸收 和良好力学性能的适宜材料)所密封。冷却剂气体通过卵石之间的 间隙进行循环,这可确保重要的热交换表面。

(1)在靶区14,没有慢化介质,而被液化的金属20,Pb或Bi或 二者的共晶混合物,尽量充填其可用的空间,并且留下一个小空间, 供从固体到液体膨胀之用(图10C)。应当指出,58%的共晶混合物 已在125℃熔化,并且在凝固时没有明显的收缩。

(2)在燃料-慢化剂区13,由燃料中心芯体22形成的诸球,皆 被一层石墨慢化剂23所围绕(图10b)。一些多孔嵌板(未示出)用 于保持可增生中心区13的卵石,并且使靶区14与可增生中心区13 隔离,同时允许气体循环。

必须注意几何形状,使冷却剂按照这样一些(弯曲)路径流动:不 允许大份额的质子束脱靶。质子束穿行于一个抽空的管子18中, 直达窗11。需要一个厚的准直器17,以减少中子流通过束流孔道逃 逸。

正象用燃料慢化剂作靶的情况一样,用于保持液态金属的结构 材料也参与高能级联。然而幸运的是,象锆合金、钢等材料对高能质 子的响应是不象钍情况那样不同的,象水慢化剂的情况一样。例如, 如果靶由固态锆作成,我们预计εη≈70MeV。因此,即使靶重量中 相当大的部分是结构材料,预计也只对εη有适中的影响。

高能束流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不同核,因为有散裂和其他 非弹性核碰撞。其中大多数产物是放射性的,必须就象裂变产物一 样,保持它们。幸而,这些产物的数量,同裂变产物相比,比较小。在 慢化剂-燃料介质的中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可裂变的靶,它本身 也积累反应产物,这就必然降低该系统的反应性。从该效应的第一 级估计得出ΔK=-(1.0~2.0)×10-2。虽然保持器参数与应用有 关,但重大的反应性附加损失还是必须考虑的。

总之,一个独立的靶使中子产额大为减小(由于与Th相比,Pb和Bi性能较差),并且反应性也由于不可增生材料中的附加中子俘 获而大为减小。然而,它给使用各式各样的慢化剂,例如石墨的可能 性开辟了道路,并且从而给在比用水时可能的温度为高的温度下,操 作装置开辟了道路。更高的温度可提高转换成电的效率,从而至少 部分地弥补上述缺点。最后,高效地用燃料-慢化剂材料作直接的 高能靶意味着,中子仍然是欠慢化的。这些其能量比热中子能量高 得多的中子有缺点:需要高得多的裂变材料平衡浓度。在有很高慢 化能力的水的情况下,我们指出了一种希望的状况,其中裂变浓度只 略高于热中子情况,并且靶效率是高的。当然,其他使用较低效率慢 化剂或根本不用慢化剂的方案都是可能的,但要牺牲数量大得多的 裂变材料。

在另一种其中靶布局不同于燃料-慢化剂介质的情况下,必须 对靶、有关冷却介质和有关保持硬件,以全部相关能量保证高的中子 产额和对中子的透明度。气态冷却剂具有令人感兴趣的特点:它基 本上对中子透明。当然,其他液态介质也是可能的。因为它们不必 在高能靶内慢化中子,故能够认可许多已在快中子反应堆中使用的 冷却剂,当然,从中作出抉择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

高能粒子加速器

加速器之用途在于通过束流与一固态靶之间的碰撞,最高效率 地产生最大数量的次级中子。象已指出的那样,入射束的能量和性 质是相当独立的。例如,用氘核束代替质子束可提高中子产额10% 左右。在下面,为简化起见,选择质子。入射质子的能量是不临界 的,并且在低至几百MeV的宽广范围内的任何能量值,都给出类似 的性能,和正比于束流能量的中子产额。加速器还必须在能量方面 有高的效率,即,束流必须携带操作它所需的最大可能份额的能量。

所加速的平均电流iave在设定其动能T的情况下,正比于束流 所需的功率Pbeam,而Pbeam又涉及能量放大器所输送的功率P和增益 G: i ave = 1 G P ( Mwatt ) T ( GeV ) mA P beam = 1 G P

对于典型的参数G=40,T=0.8GeV和P=250MW,我们得出 iave=7.18mA和Pbeam=6.25MW。较小的装置相应地需要较小的加 速电流。一些其特征接近在此所要求特征的加速器已广泛地用于一 些研究用途,没有理由认为它的建造或操作是特别棘手的或特别复 杂的。因此,可以很简要地叙述它。在加速器的设计中有许多可能 的技术选择。下面简要地叙述两个可能的方案。

1.LINAC加速器(直线加速器)

在图11中示意性示出加速器链系。它包括一个质子源和前置 注入器31,其后有一个前置加速器32;举例来说,32可能是一个 RFQ(射频四极透镜)。RFQ可把束流能量带到约2MeV;其后有一 个中间加速结构33,它可能是一个DTL(漂移管直线加速器)或其他 有类似性能的结构。在DTL的出口,束流能量已达约25MeV;在此 用一个准直器34把束流整形(旨在把高能下束流损失减至最小);然 后束流进入主加速段35。这样一个主LINAC段可以是一般的,也 可以是超导的:

1)在非超导加速谐振腔情况下,相关数字涉及在谐振腔中 消耗的功率(在没有束流的情况下)。使加速器脉动的周期长于谐 振腔注入时间(一般说来≈50μs)是有好处的,因为在高电流下,传给 束流的功率大大超过在加速腔中消耗的功率。例如,对180mA的最 大峰值电流来说(这似乎完全可以接受,因为没有约束发射),相当于 在0.80GeV下的150MW峰值功率,在谐振腔的中消耗的功率只 有50MW左右。当然,其平均功率较小,并且受控于加速器的工作 循环周期。例如,如果需要iave=7.18mA的指示电流,则调制器37 以几百个脉冲/秒的速率脉动加速器。以便接通4.4%的时间。在 谐振腔中相应的平均功率消耗将是2.3MW左右。其(平均)能量增 益是1.5MeV/m,这就导致一个颇长的结构。任选地,因为束流的 磁硬度是比较适中的,故能够沿着该结构插入180°弯曲元件,以便 把它折叠成较小的纵向尺寸。RF(射频)源38(调速管)一般具有 70%的效率。几个具有适当分离器的上述装置,供给多个谐振腔装 置。从主电源到速束的总效率为50%,这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2)已为粒子加速器开发了超导的谐振腔,它们能够用于本 应用。超导性的优点是具有较高(峰值)的梯度(≥6.0MeV/m,甚至 更高的梯度,可以用脉动超导腔来实现。其最终极限可能在20~ 30MeV/m附近),这就产生一种约1/3长度的加速器,和一个更好 的主电源到束流的总效率,它将是60%左右。然而,操作一个超导 装置是复杂的,至少在今天的技术状态是如此;这种复杂性是更先进 一些的,并且很可能使比较简单的情况变成过分复杂化。尽管如此, 仍需强调超导性对本应用的好处,并且随着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在 不太遥远的将来实现操作简化。

在全部LINAC方案中,都必须保证一直沿着加速器进行横向 聚焦,这是容易借助四极矩双重线来实现的。由最后焦点四极透镜 和束输运器36进行束-靶匹配。在限制使加速器结构产生活化的 束损失时必须特别小心。全套加速器则上可供给一个以上的能量放 大器。这是可以容易地实现的,方法是:把一些同步地脉动的电或磁 偏转器用于LINAC,继之以一些传统的切隔磁和一些束输运元 件,它们把一些独立地的脉冲近似连续地分配到各个不同的靶。

2.等时性回旋加速器

这类环形机器能够加速较小,但很重要的电流,电流一般可达 10MA左右。在与LINAC比较时,它们的优点是尺寸较小,并且对 某些布置来说,成本较低。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FFAG(固定场交变 梯度)加速器,或扇面聚焦回旋加速器的应用可能性;在这些应用中, 束功率不超过几个MW,束能量小于1GeV。环形机器中主电流的 限制是,由于有横向空间电荷效应,并且它在低能下发生。这就是为 什么根据图12的图解,提出要只在把束流加速到相当大的能量以后 才使用环形机器的缘故(例如,在较小的LINAC和达到50~ 200MeV范围内某一值的情况下,该能量取决于最终被加速电流的 要求)。象上述LINAC情况一样,它包括一个质子源和前置注入器 41,后面有一个前置加速器42,它可能是一个例如RFQ(射频四极透 镜)。RFQ把束流加速到2MeV左右,其后有一个中间加速结构 43;举例来说,该结构可能是一个DTL(漂移管直线加速器)结构。 在DTL的出口,束流具有约25MeV的能量;再把束流用一个准直器 44进行修整;然后束流进入第三个加速部分45,它把束流能量加速 到FFAG注入所需的数值。FFAG由一些扇形磁铁设备46组成,它 们具有强的聚焦梯度,按环形几何形状安置。束流在一抽空室47中 按磁隙环行。上述扇形设备的数量取决于能量:对800MeV的能量 来说,一般约有8~10个扇形设备。在这些扇形设备之间提供的空 间能够方便地用于,插入RF加速腔48,注入通道49,和引出通道 50。腔48以及其他加速设备42、43、45,都由适当的RF源51供给 能量。粒子都是等肘的,RF设备以恒频率操作,加速一个连续的束 流。

从FFAG引出束流是一项棘手的操作,因为定必须用高效率进 行,以避免加速器部件被活化。

加速器的功率消耗主要涉及一个(大)磁铁和RF设备。这个 RF设备的效率是与上面所述LINAC的相应设备很类似的。用一 个保守的线圈设计能够把磁铁的功率消耗维持在一合理的水平(1~ 2MW)。另一方面,一种“超铁的”磁体,其中线圈是用超导材料制作 的,可提供一种大量节约电力的可能性。

在图11和12中,粒子加速器的供电,按来自主电源示出。当 然,在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更适合使用装置的能量输出段,去驱动加 速器。

初始燃料装料

为了用大增益操作,装置必须保持适当数量的对热中子裂变的 材料。最简单的途径包括:只用钍或钍化合物作燃料材料来起动,然 后经历一段初始增殖时期,此时束流强度较大,直至形成平衡数量的 U233为止。虽然概上收简单,但几乎不太可能在实践上这样去作,并 且即使必须在每个具体应用的寿期内这样作一次,也需要进一步考 虑如何去“使起动”的问题。我们可以列出下述方案供选择之用。

i)在一个类似的、但业已操作的装置的燃料寿命的初期,把 一些附加的钍插入慢化剂内;这方法能够用来生产U233。中子过剩, 预定用来以后在燃料寿期内保证裂变碎片的俘获裕量,能够转用于 增殖新的燃料。虽然这样一种可能性对于热中子环境来说是不实用 的,因为中子总量是决定性的,已如上述;然而在快中子情况下,存在 一个很有意义的额外反应性裕量。举例来说全部中子的10%左右 能够用于,从围绕中心部分的一个纯Th232再生区增殖一些新的 U233。人们应当保持中子快的性质,因为如果平衡浓度=U232的 0.1,则大值可保证,对于在相当大的大量初始钍中只占小份额的增 殖U232来说,是很少燃烧或不燃烧,而只有增殖的。用这种方法,人 们应当能够比只在中央高浓中心部分燃烧的情况多增殖约20%的 U232。实际上,这对于以后按照这一特征选择的参数来说,容许每8/ 10年左右使可用的燃料翻一番,而不必依靠“起动”程序(见以后的 叙述),该程序要以浓缩的U232可来自乏燃料或军用材料的过剩 Pu239和Pu241为基础。在已用不同的燃料起动一定初始数量的装置 以后,约8/10年自然地使能量放大器的装机功率翻一番,似乎是一 种很适当的增长率。如果人们牺牲能量生产,提高束流功率,并且相 应地减小有增殖俘获的增益,就能实现大得多的产额。重要的是,添 加的材料要主要用于增殖。因此,U233的相对密度在所有的时间,都 要比稳态增殖的平衡水平低得多。这意味着需要化学分离,以生产 供新电厂用的新燃料棒。

2)能够用U235作初始裂变燃料,以便取代U233。天然铀有一个 大的不便之处:U238必然俘获中子,产生大量钚堆积和少量锕系元 素。因此,最好使用高浓U235。这一燃料或者直接溶于燃料中,或者 装于某些辅助元件中,以便在起动以后取出来。U235的性质完全类 似于U233的性质,按重量计的约90%的平衡水平的初始装料将是以 保证,在起动燃料与自给自足的Th232-U233循环之间平稳地过渡。 应当指出,这一程序在每个装置的历史上一定只执行一次。也能够 使用钚,但它涉及产生较高的锕系元素,故不推荐;无论如休,只有其 基本原理超出本应用范围时,才采用之。

在已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可以开始燃烧。这一阶段可以持续一 段很长的时间(几年),其限度取决于裂变产物使燃料棒“中毒”的情 况,和钍燃料中主要组份的消耗情况。

当钍装料已被充分地使用,和裂变碎片俘获已达到最大允许水 平时,建议再生燃料。这必须在一个专业化的中心进行。燃料被化 学地分离。在处置其他产物(大多数是裂变碎片)的同时,回收铀燃 料。然后把这样一种燃料用于制备新的钍燃料棒,以便跳过初始增 阶段而用于后继装料,并且限制锕系元素堆积。在每个电厂的历史 上,初始殖燃料增殖一定只发生一次。

以天然铀增殖为基础的能量放大器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推动力是,有可能在基本上没有较高锕系元 素废物,尤其是钚的情况下燃烧钍。然而,人们还能够用天然铀或贫 化铀取代钍。铀具有类似的增殖反应,其中U238用Np239作β先驱元 素而变成Pu239:

U238+η_U239+γ_Np239+β-_Pu239+β-(2)

使用上文陈述的基本增殖方程和来自表1的实验数据,我们发 现,对于处在增殖平衡下的U238-Pu239混合物,有明显地小的数字, η3/η1=2.85×10-3。这意味着,在I况条件下,反应能够由平衡态的 Pu239在很低的2.85kg/吨铀的浓度下,无限地维持下去。我们注意 到,这一总量要比普通快中子增殖堆所需的钚量少得多,并且不需要 处理钚,因为它就是在“原处”从U235增殖的。

当与反应堆比较时,有能量放大的本燃烧-增殖过程利用全同 位素,而不是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经浓缩的易裂变的U235,使燃料材料 的利用好得多。当然,本增殖I况在反应堆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只 涉及束流-驱动次临界条件。一小部分天然存在的U235能够方便地 起一个“起动器”的作用。它被很快烧完,并且被较小数量的很容易 裂变的Pu239替换。

象钍的情况一样,通过中子多次俘获,也许还通过衰变,能够产 生大量不同的核。它们示于图13中。图14给出一种原来稍有贫化 的铀燃料的全时间相关曲线。已保持一小部分天燃存在的U235,因 为它能够方便地起到天然“起动器”的作用。人们能够看出,当与相 应的钍情况(图3a)比较时,对较高的锕系元素有大得多的;产生率 但它们的浓度被维持在某一恒定值,因为本方案有高的“焚烧”能力。 从浓度来看,人们能够计算α=1.694,它略大于Th232-U233混合物 的情况的相应值,其值为α=1.223。因此,η=υ/(1+α)的(靶平均 值)给出从一个中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数,并且它是稍微变小 的,(即,1.08对1.13),这是不利的,但对增益来说,不是不能接受 的。它们还具有较大的俘获截面,并且对中子总量的影响较大。也 应当指出,现在裂变碎片的影响显得更重要,因为“增殖”截面是约2 倍地小。因此,铀的性能略逊于钍的性能:预计增益较小,并且需要 经常后处理,才能消除裂变材料“中毒”,但其经常程度不大于普通核 反应堆的相应程度。

象钍情况一样,如果中子通量被突然切断,则临界性增加,因 为全部Np239核会衰变成Pu239,使Pu239最终密度增加。可裂变材料 的上述增加,一定不要使系统临界。如已指出的那样,这一条件使热 中子通量有一限额:对U238-Pu239来说,φ≤9.84×1014[T/(300° K)]1/2cm-2S-1(这一要求低于为Th232-U233规定的相应限额:φ≤ 1.44×1014[T/(300°K)]1/2cm-2S-1)。对实际温度来说,中子通量 的限额是φ≤2×1015cm-2S-1。然而,由于Np239的寿期短于Pa233的 寿期,故所得燃烧阶段稍快(几天,而不是几周)。

对钍所述的靶和燃料-慢化剂布置也可用于(贫化)铀的情况。 尤其是,我们已证实,使用燃料-慢化剂作高能靶(欠慢化水慢化)和 单独靶布置的方案,能够容易地推广到本情况。

一种不用单独靶的束流驱动、液体

冷却的例证性能量放大器

这个例证性事例利用上述的欠慢化与水的特征。表4给出方案 的主要参数。能够用这种方法最容易产生的典型热功率的量级是 200MW。为了保证高效地冷却燃料,尤其对较大的功率来说,选择 Vm/Vf≈0.8是最适宜的。在考虑到中子漏失和在燃料包壳等中其 他损失之后,系统将是以K=0.92~0.95而次临界的,相当于能量 增益G=33~50。因此,良好的设计值是G=40。在T=800MeV 下的束电流从而是iave=6.25mA,并且Pbeam=5.0MW.LINAC加速 器和FFAG加速器都可容易地满足上述要求。

用压水堆(PWR)获得的大量经验能够用于引出热量。当然,其 他替代方案,例如沸水模式,也能够使用,由应用类型确定如何选择。

装置(PWR)的运行压力是154巴量级的,相当于291℃的进口 温度和322℃的出口温度。对于200MWt的名义功率输出,冷却剂 流量是1.1M3/sec。在燃料芯体内所需冷却传送面积是接近300m2。 甚至在不用散热片的情况下,用2.5(2.0)cm直径或更小直径的圆 柱形燃料棒,和用至少21.4(17.1)吨的燃料质量,也可提供上述的 表面。

图15示出总布置图。它由两个主要的独立部分组成:最终束输 运装置和主能量放大装置。来自加速器的在真空中移动的质子束, 被磁四极透镜52、53和54聚焦,并且借助偏转磁铁55和56偏转90 度。它通过一个在其顶端有一压力维持窗58的长引入准直器57, 进入压力外壳62。几个束流观察装置60用于跟踪束流轨道。厚屏 蔽地板59可保证辐射安全。来自燃料-慢化剂组件的中子可能通 过束流管道而逃逸。这种损失被准直器57大大减少。反向通过准 直器的窄束中子束流是在一个束流堆61收集的,因为与质子束不 同,用偏转磁铁56不能使上述中子束流偏转。

借助主外壳62中所装的压力水提取能量。冷却液体通过一个 入口管咀63流入,并且通过一个出口管咀64流出。它首先在主压 力壳62的内壁与中心部分支撑圆筒65之间流过。其液流由导流围 筒66均匀化,并且流入中心部分支撑圆筒65的内部空间,以便从下 面到达燃料组件67。它流过燃料组件的许多通道,高效地提取其中 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在燃料组件67以上的支撑圆筒65内安装的 流出孔64a流出,该流出孔与出口管咀64连通。

在主外壳的上部安装一个支撑结构68,一个燃料元件装卸设备 69和一些控制棒70,主要用于在束流断开以后在非临界条件下稳固 地使燃料安全可靠。需要上述装置的主要原因是,易裂变的U233在 停工以后由于Pa233衰变而累积。在运行期间,这些控制棒能够方便 地用来微调中子倍增参数K,从而微调能量放大器的增益。

能够使用一些不同的燃料组件。应当指出,关于燃料-慢化剂 布置,可能几乎变化无穷。其中两个方案列举如下,它们主要是反应 堆设计的启发而得到的。

1)一个燃料组件示意性地示于图16a-b中。燃料由一些 钍金属燃料元件74组成;它们被层叠成燃料棒75,并用锆合金薄片 73包覆,以防腐蚀(图16a)。每根棒都有一个端帽71,和一个用于 固定燃料元件74的弹簧72。燃料棒被组合成分组件76,以形成容 易装卸的刚性单元(图16b)。应当指出,燃料元件74能够被ThO2、 ThC2或其他化学上稳定的钍化合物的芯块所取代。

2)我们叙述ThO2燃料芯块和球形燃料芯块在流化床布置 中有利的可能性。流化床是这样一种装置:其中有流体向上流过一 个固态颗粒床,从而使这些颗粒运动或流态化,但不被运走或结块。 该床处于一种湍流状态,固体颗粒在不停地运动,从而产生良好的混 合和优秀的热传递特征。一个典型的装置(图17)由一个外容器80 (例如,装于图15的支撑圆筒65之内)形成,该容器内安装一个圆筒 状容器81;该容器有一个多孔的底板82,其强度足以支撑全部燃料 装料的重量,和一个逐渐张开的上部83。这些孔眼应当这样大:可 防止燃料通过它们下落,但允许冷却剂流动,而又没有太大的压降。 其上部83被逐渐张开,以降低流速,和避免燃料元件从此处逃逸。 冷却液(水)在底部入口85进入容器80,在顶部出口86流出。燃料 元件是相当小的球形芯块84,它们可以用层包覆,或者,如果使用 ThO2则不用包覆。可能出现磨损问题,必须予以研究,因为磨损可 能影响主冷却回路装置,从而要求对已磨损的放射性燃料予以安全 地回收。处于叠并状态的燃料的最大填充相当于很大数量球的随机 填充;它具有的孔隙度(充以水的自由体积/总体积)是a≈0.40,相 当于Vm/Vf≈0.666。然而,液体流动会加大孔隙度,从而加大Vm/ Vf。能够在没有控制棒的情况下容易地实现反应性K的控制,方法 只是在流态化范围内改变冷却剂流速,从而改变燃料-慢化剂比率 Vm/Vf。这就大大地简化了压力外壳的设计。对燃料装料的简化也 是显著的,因为有可能通过装在容器壁中的小孔对燃料连续地进行 装料和卸料。

当然,利用所产生的热量是与应用有关的。然而,来自外壳的压 热水必须保持在一个封闭的回路中,只能用一个标准热交换器把热 量引出来,供进一步利用。在装置的最明显的应用中,人们必须操作 一个或多个汽轮机,如图18中示意性地所示。流过能量放大器91 的水,由装置92加压,并且借助泵93循环。一个热交换器94用于 把来自另一回路的水变成汽,以操作汽轮机95。一个冷凝器96和 另一个泵97闭合回路。

普通实践表明,大量用于电站的上述装置,可使热-电转换效率 略高于3%。因此,用上面给出的例证性参数能够产生约60MW的 电力。

一种使用单独靶的束流驱动、

液体冷却的例证性能量放大器

这个例证性事例利用上述的一个单独高能靶的一些特征。最好 用气体作冷却剂,因为正象已指出过的那样,它本质上对入射高能束 和对中子都是透明的。根据目前在核反应堆和其他类似应用方面的 经验,气体最佳选择是(压力)氦或CO2(或它们的混合物),因为它们 有优秀的热力学性质,并且没有腐蚀效应。作为例证,我们将着重考 虑压力氦-因为它具有高的传热系数,低的压降,高的声速,和对金 属与石墨呈中性-但我们的考虑对其他气体也是有效的。选择石墨 作慢化介质,因为它高温性能好。当然,许多不同的栅格几何体都是 可能的:我们将详细描述一种以球形单元,即所谓的“卵石”为基础的 几何体;每个几何体都有一个图10b的燃料材料(钍金属或钍化合 物)22的中央芯体。和一个包围芯体的石墨壳23。根据上面关于水 慢化的实例,对相关参数(反应性、U233浓度等)进行最佳化选择,结 果表明,要得到最佳性能,Vm/Vf必须处于10~20范围内,即K∞= 1.04和η3/η1=1.7×10-2。因此,慢化剂外壳直径与燃料芯体直径 之比值(Vm/Vf+1)1/3=2.22~2.75。在对“卵石”选择一般为几个 厘米量级的外径时的,存在大的自由度。燃料-慢化剂体积中的孔 隙是,一个由很大数量的球随填充而得的组件的孔隙,a≈0.39。当 然,空的空间供冷却气体流过,对中子没有明显的影响。

燃料-慢化剂和靶的几何形状,严格地仿效已参照图10a-c描 述过的几何形状。靶“卵石”是用Bi-Pb或纯Bi金属装满的球,在 运行期间靠束流携带的能量液化。一个特别透明的区域容许束流深 深地穿入相互作用空间。一些特殊的格栅或其他形式的机械隔离器 保证:不同种类的卵石不能混合。一些适宜的机构允许引入新的卵 石,或把它们从该空间引出来。一些关机控制棒必须穿入卵石组件 中,是通过一些石墨管子穿入的,当然这些管子也参与慢化。

本“原子加热器”能够用于需要高温,达1000℃并且有时超过 1000℃,的各式各样的实际应用。我们着重考虑以闭合循环氦气透 平机为基础的方案,这主要是由闭合循环矿物燃料火电厂引起的。 根据上述装置的大量经验,能够用这一方法最容易生产的典型热功 率,达200MWt量级。图19示出作为一个普通实例的流程图,在实 例中给出直接氦循环的主要设计数据。当然,有可能用不同的方式 布置各机器。

用约58ata(1ata=101.3KPa)压缩的氦,以435℃的温度流入能 量放大器101,并以710℃流出,估计通过能量放大器的压降为≈ 2ata。气体流量是200kg/s量级的。它通过两台串联的透平机102 和103传递它的功率。只有高温透平机102才需要使用耐热材料。 一台有2.5至3膨胀比的透平机,可提供良好的设计条件和数目少 的级数(2)。在第二个透平机103的出口,气体具有470℃的温度和 26ata的压力;使气体流入一个间壁式换热器104,以进一步把它的 温度降到150℃。借助一个冷却器105,把气体温度降到38℃ (25ata);然后使它进入一个双级的压缩器106和107,在这两个压缩 器之间加了一个冷却器108。在压缩器的出口(120℃,60ata),使气 体进入间壁式换热器中,以预热到435℃(58ata),然后闭合进入能量 放大器101的回路。

为了保证在宽广的功率范围内有恒定的效率,装了适配控制器 109。使用补充供应器110和111,以便从外部存贮器112补充气体 的损失。总的全负荷效率是40%量级的。这样,在上面给出的例证 性能数情况下,能够用透平机102和103所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约 80MW的电力。

一种用快中子操作的例证性

束流驱动、铅冷却的能量放大器

这个例证性事例给出一个快中子环境的可能性实例。在上面几 节对这类装置进行的广泛利用表明,它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并能克服 一些上面实例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水冷能量放大器的实例,它主要 依靠已很好掌握的PWR技术,必须选择不慢化的冷却剂。鉴于快 中子增殖堆中几乎普遍地选用的液态钠有大量安全问题,故我们选 用液态铅;对此迄今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用,只有颇类似的金属- 铋,曾在前苏联开发的小反应堆中和在美国用作冷却剂。铅的沸点 是1740℃,确实高于任何可预见的操作温度。它的熔点,对纯金属 是327℃;能够用一种适当的铅和铋的共晶混合物把熔化点降到 125℃。它的密度是高的(≈10gr/cm3),并且它的流动性和热容量都 良好。在高温下,它有一定的腐蚀性,这是能够用适当的添加剂解决 的。它的蒸气压力也很低,在973℃只有1mmHg。

选用铅(或铋,或二者的共晶混合物)还有另一个头等重要的原 因:用这些材料作高能靶可提供优秀的中子产额,从而冷却剂材料也 可成为用于高能质子束的第一靶。

与上面一些事例相比,本例证性实例还有第二个重大差别:中子 通量和相关的辐射损伤,现在都是约100倍地大。这是快中子增殖 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显然,至少对100Gwatt(t)day/ton的燃耗 来说,已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于在下列性能上大有改进,就不可抗拒地推动我们去接受这 些附加的变化。改进是:(1)增益提高(G≈100~150),(2)最大功率 密度提高(160Mwatt(t)/ton(Th)),(3)燃耗加深(≥100Gwatt(t) day/ton(Th))。

象前面已说明的一样,增益较高的原因是高能靶布置的效率较 高,和中子倍增系数K的实际值较大。较高的功率密度起因于较高 的容许中子通量,而这又涉及及Pa233中子俘获(众所周知,它抑制裂 变的U233的形成)率的减小,和起因于关机以后由于Pa233按一给定 燃耗率衰变而引起的小得多的K值变化。最后,通过减少裂变碎片 对快中子的俘获率,就有可能加深积分燃耗,但是它受限于燃料元件 的机械耐久性。

实际上,一个由一回旋加速器加速的20Mwatt质子束(在1GeV 下20mA),将足以操作一个≈Gwatt(e)级的小型能量放大器。积分 燃耗能够加深到超过100Gwatt day/ton,但受限于燃料元件的机械 耐久性。由铅冷却剂有(较)高的操作温度(≥600℃),故人们能够可 靠地假设一个42%量级的热力学效率。因此,名义热功率为 2.4Gwatt(t)。燃料具有15吨量级的质量,是把ThO2-UO2混合物 装满不锈钢小棒或细棒而制成的,其布置类似于图16a和图16b中 所述的布置。U233“点火燃料组件”(在钍的10%的平衡浓度下)因此 而有1.5吨的重量。

快中子方案具有较大的中子产额,和较小的涉及裂变碎片与较 高铀同位素所引起中毒的损失。因此,人们能够增殖的裂变U233数 量大于由主增殖过程正常地再生的数量,主增殖过程完全按照在燃 料中燃烧U233的速度来产生新的U233。同在中央、高浓中心部分燃 烧U233相比,这种方法应当能够使人们多增殖约20%的U233。实际 上,这容许每8/10年左右使可用的燃料翻一番,而不必依靠基于浓 缩U235的,或基于来自乏燃料或军用的剩余Pu239和Pu241的“起动” 程序。在用一些不同的燃料起动一些初始数量的装置以后,预期在 不到10年时间内使装机功率翻一番,似乎是很适宜的增长率。

在裂变碎片和在一些新产生的铀、镤和镎同位素情况下,供快中 子用的中子(η,γ)截面是小得多的。锕系元素的浓度与热中子情况 下的相应浓度有很大的差别,必须说明如下:

(1)由于加强了(η,2η)反应道,两个新元素,即Pa231和U232显得 重要。存在相当大量的U232(τ=70年),是丰度在同等燃耗下约为 慢中子情况相应丰度的50倍,能够把它看成是一个优点,因为它肯 定使所生产的铀“中毒”,从而有助于阻止在军事上转用材料。由于 U232存在而添加的毒性,没有大到使乏燃料后处理变成在成本上不 可能接受的程度。Pa231代表一个附加长寿命(τ=3.3×104年)放射 毒性源,必须控制它。有可能从乏燃料中化学地分离Pa231。能够设 想一些方法,以便通过中子俘获和其后的β衰变把它转变成U232。

(2)强烈地抑制生产较高质量的锕系元素,即在100Gw(t)以后 以小于1gr/ton的水平生产Np237和Pu238。较高质量的钚、镅、锔、锎 等同位素都相应地远低于1gr/ton的水平,这对所产生锕系元素的 毒性有有利的影响。实际上,如果控制两个问题,即与U232存在有关 的问题和Pa231的问题,则在解决乏燃料长期贮存问题时,完全没有 较高锕系元素会有严重后果。

占全部中子百分之几的中子吸收会发生于冷却剂中;它对用中 子俘获和用放射毒性来评价子体核的效应是重要的。值得指出,天 然铅业已用作实际反应堆冷却剂。

天然铅由几种同位素组成:Pb208(52.4%),Pb206(24.1%),Pp207 (22.1%)和Pb204(1.4%)。如果设想靶由纯Pb208作成,则中子俘获 会产生Pb209,它会迅速地(t1/2=3.25小时)衰变成稳定的Bi209,它又 可与靶材料形成共晶混合物。(η,2η)类型的反应以百分之几的俘获 率发生,并且产生Pb207,它也是稳定的。两种子体核都是稳定的元 素,并且本身都是优秀的靶材料。用天然铅作的靶会Pb204的俘获而 产生明显数量的Pb205,并且会从从(η,2η)反应而变成少量的Pb206。 这一元素是长寿命的(t1/2=1.52×107年),并且通过电子俘获而衰 变成T1205。没有子射线发射。Pb205的中子俘获性质是未知的,因此 不可能估计其进一步较变的可能性。最后,由Pb204的(η,2η)反应产 生的Pb203是短寿命的(t1/2=51.8小时)并且通过电子俘获而衰变成 T1203。(η,P)类型的反应使Pb同位素转变成相应的铊同位素 (T1208,T1207,T1206和T1204),它们都经β衰变而迅速地,又变成Pb核。我们认为,一般说来,在使用Pb208同位素富集的金属作冷却剂 方面应当有重大的优点。

铋靶情况比较复杂。中子俘获产生短寿命的Bi210,它会衰变 (t1/2=5.0天)成Po210,而Po210又以t1/2=138天而衰变成稳定的 Pb206。然而,有一种长寿命的(t1/2=3×106年)同核异能态的Bi210, 也受中子俘获所激发,它经α衰变而变成短寿命的T1206(RaE); T1206又经β衰变而变成稳定的Pb206。(η,2η)类型的反应会产生长 寿命的(t1/2=3.58×105年)Bi208,它经过内部变换而终止于稳定的 Pb208。因此,铋慢化剂可能出现一些重大的放射毒性问题,必须进 一步研究,然后才能认真地研究用这样的一种材料作靶。

在散裂过程中高能束会产生一些附加的碎片。虽然预计不会出 现重大的毒性问题,但也必须予以研究。通常认为,由于在上述添加 杂质中的中子俘获而产生的影响是小的,其影响程度可予以忽略不 计。

对于采用快中子和铅冷却的能量放大器,在图20中示出其原理 性装置。入射质子束115由偏转磁铁116操纵,并且通过一个束流 管125射到中心部分121。熔化的铅包住一个由所释放反应热而带 到高温的区域123。在通过一个热交换器120以后,熔化的铅进入 低温区122,并且通过一个泵119绕回来,以便通过一个送进栅格 124而又进入高温区。在双壁容器117内包括一个用顶盖118盖顶 的装置。在主冷却系统的偶然故障情况下的放射性热量,由对流液 流126从主芯引出来,并且通过一个与熔化铅(未示出)接触的对流 系统而排入大气。

能量放大器的中心部分,示意性地示于图21中,为举例起见,画 成圆柱状几何体,可细分为5个独立区。最里面的区127只充以熔 化铅,充当入射束的高能靶。下一个区128是主芯,充以适当几何形 状的燃料棒/细棒,棒中装有氧化物形式的燃料,燃料用不锈钢薄壁 包覆。这些棒的几何形状类似于已在水慢化能量放大器事例(图 16a和图16b)中所述的形状。在为快中子增殖堆所设计的棒的燃料 细棒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验。大多数这类经验皆可直接纳入我们的 应用中。一种典型的快中子增殖堆燃料细棒的主要参数,示于表5 中。其设计完全适合我们的应用。燃料细棒的热力学性能可使其燃 耗率约3倍于热中子实例的燃耗率。相应的中子通量从而也是约 100倍于热中子实例的通量,即φ=1016cm-2S-1。在上述通量下,本 细棒的设计应当容许一个约100Gw day/t的燃耗。

在只用熔化铅充满的缓冲区129的外面,我们有增殖区130,它 由一种杆/细棒结构形成;该结构类似于主芯的结构,但下述两点不 同:(1)最初,用纯钍装满杆/棒,和(2)很少或没有燃烧发生,从而冷 却要求低得多。我们预计,在增殖区中产生的U233的数量约为在主 芯区燃烧的数量的20%。

表5一个典型燃料细棒的主要参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