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湿球温度 /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

阅读:329发布:2023-01-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玉米秆为主料配方的大球盖菇培养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的大球盖菇培养方法。本发明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63-70, 高粱 壳15-17,麦麸8-10,玉米面1-3,豆粉1-2,食盐1,生石灰1-3, 磷酸 二氢 钾 1-2, 石膏 1-2。本发明采用玉米秸作原料的高产配方,同 现有技术 比充分利用了玉米秸资源优势,生态栽培法不用 农药 防杂。,下面是一种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料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63-70,高粱壳15-17,麦麸8-10,玉米面1-3,豆粉1-2,食盐1,生石灰1-3,磷酸二氢1-2,石膏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65,高粱壳16,麦麸8,玉米面2,豆粉2,食盐1,生石灰2,磷酸二氢钾2,石膏2。
3.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玉米秸粉碎成大豆粒大小的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玉米秸和高粱壳平铺在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生石灰粉以及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玉米秸和高粱壳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1.5-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70-75%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乙烯袋,冬季低温期可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5.2cm,湿重750-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高压0.15Mpa下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8℃,培养料的含水重量百分数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重量百分数为85-90%;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覆盖物,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折时应适当喷水;
(4)出菇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温度为重量百分数90-95%且要加强通透气,若采用麻袋片覆盖,只要将其浸透清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后再覆盖到菌床上,每天处理1-2次;若采用草帘覆盖,可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润状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其培养料。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属层菌纲,同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球盖菌科,也称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学名: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大球盖菇是一种集营养、疗效于一体的食药兼用菌,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十大菇类品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商业生产潜。但由于大球盖菇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因此往往在栽培中易出现问题。
目前,国内栽培菌种,大多采用木屑、籽皮、玉米芯。木屑资源枯竭,棉籽皮资源更有限,而且因我国目前在棉花的种植上,病虫害是一个严重问题,棉蚜虫、棉蛉虫,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因而每年都要防治几次,而目前防治的主要方法还是化学药物因而棉籽皮中含有农药残留,据中国食品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资料仅2007年1-4月,中国出口日本的食用菌就有5批次因农药残留超标被封存,因而现在生产食用菌以棉籽皮为原料已不是最佳选择。玉米芯虽然是生产食用菌的原料但资源太少,据调查玉米亩产大都在400公斤左右,而玉米芯的产量每亩只有100多公斤,而每亩玉米秸的产量竟达500公斤,玉米秸的资源特别丰富。而玉米秸栽种侧类,多停留在小面积试验阶段,还没有大面积商业化生产的成套技术,且多采用的是熟料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秆为主料配方的培养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63-70,高粱壳15-17,麦麸8-10,玉米面1-3,豆粉1-2,食盐1,生石灰1-3,磷酸二氢1-2,石膏1-2,所述高粱壳必须除去高粱粒,以免培养时发芽造成污染,本培养料配方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调节培养料PH值为6.5-7。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玉米秸65,高粱壳16,麦麸8,玉米面2,豆粉2,食盐1,生石灰2,磷酸二氢钾2,石膏2。
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玉米秸粉碎成大豆粒大小的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玉米秸和高粱壳平铺在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生石灰粉以及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玉米秸和高粱壳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1.5-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70-75%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乙烯袋,冬季低温期可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5.2cm,湿重750-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均可;高压0.15Mpa下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8℃,培养料的含水量(重量比)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重量比);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覆盖物(草帘或麻袋片),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室外栽培需备有塑料薄膜防雨,特别是播种盖薄膜,雨过后即掀去薄膜,并排除菇床周围积水);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如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折时应适当喷水;
(4)出菇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温度为90%-95%(重量比)且要加强通透气,若采用麻袋片覆盖,只要将其浸透清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后再覆盖到菌床上,每天处理1-2次;若采用草帘覆盖,可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润状态。
本发明玉米秸秆培养料适应性驯化实验:
根据生物进化学原理和食用菌对环境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对大球盖菇品种适应玉米秸对农作物秸秆适应性驯化。技术路线采用驯化方式。
在分离后的复化阶段,就开始以玉米秸粉浸出液替代清水。
在制备土豆,琼脂,葡萄糖培养基时,就以玉米秸粉浸出液替代清水,采用梯度加减法,每转管一次,增加5%的玉米秸秆浸出液和减少5%的土豆汁含量,其驯化示意图如图如图1所示。
实验中初期阶段,随着土豆量的减少菌丝出现变细,再经转接复壮,一般5个继代之后,菌丝基本出现正常。在之后的制备原种(二级种),生产种(三级种)中,都以玉米秸粉为主料。
驯化后,3号品种,在木屑培养基主料和玉米秸主料上进行试种比较,主要观察3号对玉米秸的适应性。
处理:A木屑主料,木屑70%
B玉米秸主料,玉米秸70%(发酵处理)
其它辅料两者相同,麦麸10%,玉米粉3%,豆粉1%,食盐1%,生石灰3%,磷酸二氢钾1%,石膏1%,试验1001袋。产量结果如下:
处理A、四潮菇产量1432公斤
处理B、四潮菇产量1473公斤
(1473-1432)÷1432×100%=2.8%
玉米秸主要的培养基比木屑的增产2.8%,虽然差异不显著,增产不明显,但已证明,可以用玉米秸代替木屑。找到了原料新资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玉米秸作原料的高产配方,同现有技术比充分利用了玉米秸资源优势。本发明利用玉米秸等农业副产品培育食用菌,可应用于农业,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领域,以农业秸杆资源为原料,推进生态富民家园建设的农业综合利用领域。(2)本发明采用生态发酵法同国内现有的发酵法比较,原料受热有均一性。同熟料法比较,环保、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益。(3)生态栽培法不用农药防杂。据资料介绍,国内栽培侧耳类为防治杂菌,多加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食用菌的卫生指标,这样都超标了。就是按中国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也不符合要求,本项研究的生态发酵法不加任何农药,染杂率只有2.7%,同常规10%比,染杂率大大降低。(4)目前,国外在食用菌栽培上,多采用全封闭式的电脑控制的工厂化生产,同日光大棚式比较,虽然产量高,但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和世界卫生组织(FAO)提出的食用菌产品要“天然、营养、保健”不相吻合。(4)采用层次堆料法,比常规堆料法增产19.5%。常规发酵法,翻堆时有随机性,由于翻堆时原料的流体性,有自上而下流动的惯性,因而在翻堆时,外边的料不能全部进入中间,中间的料又不能全部到外边,造成原料受热度不均,长期处于中间的30%量温度高,受嗜热放线菌分解的速率高、分解快,易老熟,而外围的分解速度慢,分解率低,纤维素达不到降解程度,这样就会有30%的料出现过熟现象,没后劲,而另有30%“腐熟度不够”,温度低,又不能起到杀死杂菌孢子的作用,因而表现出产量低。层次翻堆法,不是从一头开始,而是那料堆的层次翻,把料堆上部表面起0-20cm部分的低温层翻到料堆左侧,而后把中间高温区的翻到左侧,然后再把底部0-20cm低温区的翻到左侧,翻完后露出地面,在地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石灰(不计配方量),然后把高温区的二分之一量的料翻动撒回底层,再把左侧低温区的料翻动撒回中间部位,最后把另二分之一高温区的料散落料堆上部。以此为样,每次翻堆都照此翻撒。
附图说明
图1为玉米秸粉驯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玉米秸65,高粱壳16,麦麸8,玉米面2,豆粉2,食盐1,生石灰2,磷酸二氢钾2,石膏2。
培养:(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备用,将玉米秸粉碎成大豆粒大小的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玉米秸和高粱壳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生石灰粉以及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玉米秸和高粱壳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70%(重量比)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菌袋中,早秋栽培选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5cm,湿重80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即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棉籽壳菌种,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8℃,培养料的含水量(重量比)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重量比);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草帘,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如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折时应适当喷水;
(4)出菇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温度为90%-95%(重量比)且要加强通风透气,采用草帘覆盖,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草帘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润状态。
实施例2:
配方:玉米秸70,粱壳15,麦麸9,玉米面1,豆粉1,食盐1,生石灰1,磷酸二氢钾1,石膏1。
(1)拌料: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原料备用,将玉米秸粉碎成大豆粒大小的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玉米秸和高粱壳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以及生石灰、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玉米秸和高粱壳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1.5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72%(重量比)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菌袋中,冬季低温期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5.2cm,湿重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即可;高压0.15Mpa下灭菌2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棉籽壳菌种,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8℃,培养料的含水量(重量比)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重量比);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麻袋片,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折时应适当喷水;
(4)出菇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温度为90%-95%(重量比)且要加强通风透气,若采用麻袋片覆盖,只要将其浸透清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后再覆盖到菌床上,每天处理1-2次,掀开麻袋片时,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润状态。
实施例3:
玉米秸63,高粱壳17,麦麸10,玉米面3,豆粉1,食盐1,生石灰3,磷酸二氢钾1,石膏1。
(1)拌料: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原料备用,将玉米秸粉碎成大豆粒大小的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玉米秸和高粱壳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生石灰粉以及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玉米秸和高粱壳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1.8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后,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75%(重量比)备用;
(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手工装入菌袋中,早秋栽培选用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cm,湿重7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将袋口扎绳即可;常压蒸汽100℃下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
(3)发菌阶段的管理: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8℃,培养料的含水量(重量比)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重量比);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草帘,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折时应适当喷水;
(4)出菇阶段的管理: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温度为90%-95%(重量比)且要加强通风透气,采用草帘覆盖,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草帘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润状态。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