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比热 / 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阅读:607发布:2022-03-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获取换热站基本信息;获得换热站实测数据;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系统运行分析,包括系统的时序分析和温序分析;系统特性参数计算,包括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固有特性计算;根据获取的系统特性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获得系统设定参数;基于创建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 温度 补偿控制策略仿真及明晰换热站优化特征。,下面是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换热站基本信息
换热站的基本信息如下:
换热站实际供热面积(F,m2)、设计室外温度(Tod,℃)、设计室内温度(Tzd,℃)、设计一次网循环流量(G1d,T/h)、设计二次网循环流量(G2d,T/h)、设计一次网供温度(Ts1d,℃)、设计一次网回水温度(Tr1d,℃)、设计二次网供水温度(Ts2d,℃)、设计二次网回水温度(Tr2d,℃)、二次网循环水电机效率曲线、二次网循环水泵效率曲线、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cht);
2)、获得换热站实测数据
2-1)、获取一个采暖周期的换热站实测数据,包括时间、温度、压、流量、开度、电耗、水耗、频率,具体为:时间(t,h)、室外温度(To,℃)、室内温度(Tz,℃)、一次网供水温度(Ts1,℃)、一次网回水温度(Tr1,℃)、二次网供水温度(Ts2,℃)、二次网回水温度(Tr2,℃)、一次网调节开度(V1,%)、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Fr2,Hz)、一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s1,MPa)、一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s1a,MPa)、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r2,MP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r2a,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Pr2cpout,MPa)、一次网循环流量(G1,T/h)、二次网循环流量(G2,T/h)、二次网补水流量(G2mk,T/h)、二次网循环水泵功率(N2,KW),测试数据间隔1次/小时;
2-2)、建立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将上述步骤2-1)所获取的换热站实测数据传送至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内相应位置,建立完整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2-3)、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
2-3-1)、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之间的关系
2-3-2)、控制参数设定值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2-3-3)、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关系由下列公式E(1)表示:
Psp=a+b*To+c*To2---------------------------------------------E(1)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a、b、c-计算系数;
To-室外温度,当用于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时,为按照时间顺序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读取的;当用于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时,是室外温度的实时检测值;
3)、系统运行分析
3-1)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包括时序状态分析和温序状态分析两部分,以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控制精度
3-2)判断依据为: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和系统控制参数设定值;
3-3)时序状态分析
时序状态分析是通过实测数据与对应时间的关系判断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
压力包括: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分析过程为:
3-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的控制参数设定值:
Psp=a+b*To+c*To2-----------------------------------------E(1);
3-3-1-1)、实时室外温度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3-3-1-2)、通过此公式E(1)计算出对应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即Psp;
3-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
计算公式为:
eP=Psp-Pmsd;
式中,eP-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的差值;
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Pmsd-控制参数实测值;
3-3-2-1)通过步骤3-3-1-2)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Psp;
3-3-2-2)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获取控制参数的实测值Pmsd;“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均为实测值;
3-3-2-3)根据Psp和Pmsd值,计算r1=Pmsd/Psp值,r1-运行状态判断系数;
3-3-2-4)系统运行状态判定
当0.95≤r1≤1.05时,判断为系统运行正常,即稳定状态;当0.85≤r1<0.95或1.051.15时,判定为系统故障;
3-3-2-5)采用时序状态分析时,历史趋势图的x轴为时间;y轴为r1的值;
3-3-3)可采用时序状态分析的控制参数
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对于不同的控制参数,a、b、c值分别有相应的值,控制参数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公式形式为E(1)的统一形式,系数可以通过“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实测数据拟合得出;
3-4)温序状态分析
3-4-1)温序状态分析是针对实时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关系,由此判定系统的控制精度,历史趋势图中的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设定值来源于公式E(1),实测值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3-4-2)控制参数的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如下所示: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压力包括:
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3-4-3)分析方法
3-4-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控制参数设定值,采用该公式
Psp=a+b*To+c*To2--------------------------E(1)
3-4-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计算r2=Pmsd/Psp值;
3-4-3-3)系统控制精度判定;
当0.97=1.06时,系统控制故障;
3-4-4)用于分析的历史趋势图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r2的值;
3-4-5)用于控制精度判定的控制参数分别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3-5)系统运行分析
3-5-1)发现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时序状态分析;
3-5-2)发现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温序状态分析;
3-5-3)发现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3-5-3-1)分析数据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3-5-3-2)设备问题判定
3-5-3-2-1)一次网和二次网过滤器堵塞
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一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过滤器后压力>=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
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
3-5-3-2-2)一次网调节阀选型失误的判断:
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2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大;
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7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小;
3-5-3-2-3)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失误的判断:
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30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大;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45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小;
3-5-3-2-4)二次网失水问题的判断:
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40Hz,且持续时间>1天时,说明二次网存在泄漏,包括管线或设备开口,管线焊口开焊,补偿器损坏开裂,导致失水;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在1小时内变化幅度,包括增加幅度或降低幅度,达到20%时,说明存在用户私自挪用采暖循环水现象;
4)、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4-1)创建“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4-1-1)需要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的数据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4-1-2)“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包括的数据如下:
时间h、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一次网回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一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耗电量KWH/天;这些数据的格式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数据格式相同;
4-2)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
4-2-1)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下三个校验码(分别为R1、R2、R3)的计算结果进行;以下计算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已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4-2-2)校验码计算
4-2-2-1)校验码R1的计算,见公式E(2):
R1=G1*(Ts1-Tr1)/[G2*(Ts2-Tr2)]-----------------------------------E(2)R1-校验码1,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1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下面所述的校验码R2和R3的数据格式也是按时间排列的数组,与R1相同;
公式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Ts1-一次网供水温度,℃;
Tr1-一次网回水温度,℃;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Ts2-二次网供水温度,℃;
Tr2-二次网回水温度,℃;
4-2-2-2)校验码R2的计算,见公式E(3):
R2-校验码2,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格式为数组;
rm={[0.5*(Ts2+Tr2)-Tz](1+cht)}/(Tz-To)--------------------------E(4)rm-一个计算校验码R2的中间值,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见E(4);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除cht为数值外,最后得出的r2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数组rm的平均值,为一个数值;
Tz-室内温度,℃;
To-室外温度,℃;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1+cht-指数项;
“/”-除法,(Tz-To)为整个公式的分母;
“*”-乘法;
4-2-2-3)校验码R3的计算,见公式E(5):
R3=9810*G2/3600*(Pr2cpout-Pr2a)*100/em/ecp/103*24/N2------E(5)
R3-校验码3,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3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Pr2cpout-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
Pr2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
em-二次网循环水泵的配用电机效率,可根据电机特性曲线获得;
ecp-二次网循环水泵的水泵效率,可根据水泵特性曲线获得不同循环流量下的水泵效率数值;
N2-二次网循环水泵耗电量,KWH/天;
公式中:*-乘法;“/”-除法
4-2-3)实测运行数据准确性的判定
4-2-3-1)校验码R1、R2、R3的合理范围
R1、R2、R3的合理范围分别为0.9~1.1、0.8~1.2和1.2~1.4;
4-2-3-2)实测参数据异常标识
当R1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1、Ts1、Tr1、G2、Ts2、Tr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当R2超出此范围时,说明Ts2、Tr2、Tz、To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当R3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2、Pr2cpout、Pr2a、N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4-2-3-3)实测数据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4-2-3-3-1)当根据校验码判定实测数据存在错误时,可以采用现场一次表进行检测对比,以便确认数据错误来源,如循环流量可采用声波流量计测试比对,温度可采用表面温度计测试比对,压力可采用就地压力表测量比对,电耗可采用手持式电表测试比对;
4-2-3-3-2)当找出错误数据来源后,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相应读数错误的数据监测仪表,以保证实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测试数据记录条数应大于整个供暖期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记录条数总量的80%;
4-3)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4-3-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rG1,见公式E(6),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rG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G1d-一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4-3-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rG2,见公式E(7),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rG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二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G2d-二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4-3-3)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ex,见公式E(8),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fex-换热站中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一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一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平均值,℃;
Uexd-设计工况下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W/℃(瓦/度);
4-3-4)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ht,见公式E(9),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二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二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室内温度的平均值,℃;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Uhtd-设计工况下末端散热装置综合传热系数,W/℃;
5)、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5-1)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形式
Cb、Cex1、Cex2、Cht、Cz-分别表示热源锅炉、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器二次侧、室内散热装置和室内空气的热容量,J/℃,J-焦
uf-热源锅炉的燃料控制变量,数值范围为0<=uf<=1;
Gfd、G1d、G2d-锅炉燃料设计流量、一次网设计流量、二次网设计流量,式中流量的单位为Kg/s;
HV-锅炉燃料热值,J/Kg;
eb-锅炉效率;
cw-水的比热,J/KgC;
rG1、rG2-一次网循环流量比和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fex、fht-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及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Uex、Uht、Uen-换热器、散热器和建筑物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
LMTD-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
qsols、qint-南向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W/m2;
Fsols、F-建筑物南向外窗面积和实际供热面积,m2;
5-2)由此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系统的运行特性参数(rG1、rG2)和固有特性参数(fex、fht);
5-3)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锅炉燃料控制变量(uf),用于通过改变锅炉供水温度控制热源供热量,调节热源侧的供热量与用户侧需热量的平衡;
5-4)动态模型中系统干扰数据的获取
5-4-1)系统干扰分别为: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
5-4-2)根据模拟时间范围和监测时间间隔,从历史数据记录中得到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的历史数据,通常为一个采暖期的对应间隔时间为1小时的历史数据记录;分别为:
时间(间隔1小时)、室外温度(℃)、太阳辐射(W/m2)和室内得热(W/m2);
5-4-3)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数据采用直线插入方法计算,如两个时间点的时间和室外温度分别为[t1,To1]和[t2,To2],需要得到这两个时间点间的时间为t3时的室外温度值To3,则计算公式为:To3=To1+(To2-To1)*(t3-t1)/(t2-t1);
6)、通过开环实验获得系统设定参数
6-1)当创建供热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后,可进行开环实验;
6-2)设定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量为零;换热站换热器换热面积富裕系数和散热器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分别为其固有特性参数;
6-3)确定室外温度范围,通常从8℃至设计室外温度;
6-4)通过调节热源燃料控制变量(uf)进而调整热源供热量,以便使室内温度在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中的稳态值接近设计室内温度,即>=室内设计温度的98%,室内温度的设计值通常为18-22℃;
6-5)每次室外温度变化的量达到预设的温度变化值时,记录系统的二次网供水温度值,如此即可得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得到的室外温度对应二次网供水温度值,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值的关系公式,将二次网供水温度作为系统控制的设定参数值,即在动态数学模型中,实时给定室外温度时,可算出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7)、基于创建的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仿真
7-1)如上所述的动态数学模型是基于系统实测数据获得的,因此可称为实际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下述基于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动态响应具有一致性;
7-2)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中,引入干扰数据: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采用现有系统的特性参数:运行和固有特性参数,模拟系统现有状态下的动态响应;
7-3)系统控制策略
7-3-1)通过改变一次网循环流量控制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对二次网供热量进行调节,间接控制室内温度,达到供需匹配的目的;
7-3-2)控制算法
7-3-2-1)采用典型PI控制算法
典型PI控制器是一种常规的比例积分控制器,其输入信号为时间、控制参数设定值、控制参数实测值,本例中其输出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u-控制器输出信号;
kp、ki-比例和积分常数;
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t-时间,s;
-指对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与其实测值之差在时间上的积分;
7-3-2-2)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由上述动态系统的开环实验获取,涉及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形式为:
Ts2sp=a0+a1*To+a2*To2--------------------------------------------E(12)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a0、a1、a2-公式中的计算系数;
8)、换热站优化特征
8-1)上述换热站的特性参数均通过实测运行参数通过计算获取,保证了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8-2)上述换热站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均通过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开环实验得到,维持了换热站的个性化,使换热站控制参数设定值根据自身特性量身定制;
8-3)控制策略选择:可以将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策略替换为二次网平均温度控制、二次网温差控制、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控制参数的设定值的获取方法相同,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平均温度、二次网温差和二次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8-4)通过动态模型对不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仿真,比较各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进行优选。

说明书全文

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各种因素的促进和影响(城市化率和环保要求等),近20年来,区域供暖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最大的多源共网系统接近上亿平方米,换热站近千座,很多换热站也实现了无人值守状态;观察和分析换热站历史数据就会发现,换热站输出热量并没有满足热网热力平衡目标。比如,有的换热站通过二次网回水温度进行控制,但回水温度是所有二次网传热过程的结果,此传热过程既包括可控传热过程,也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各种干扰(不可控),无法准确获取回水温度设定值,进而不可能实现供热量和室内温度的精准控制。因此,研究如何能够有效及优化控制换热站十分必要,以便实现换热站的稳定、长周期和高效运行。
[0003] 在系统运行时,换热站或多或少可以得到相应的运行数据(在上位机中调取或从运行记录中获取)。这些运行(大)数据,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分析和应用,获取个性化换热站特性,从而创建换热站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此模型仿真,研究和优化具有个性化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策略,达到满足用户室内温度需求、优化运行、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
[0004] 现有换热站的运行数据大多仅作为统计报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运行数据功用,极大地浪费了数据资源,导致系统运行费用居高不下,也间接地漠视了供热质量,给广大热用户利用造成损害。
[0005] 现有换热站供用热匹配技术主要包括一次网定流量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二次网平均温度控制、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和二次网温差控制等。换热站二次网循环流量绝大部分采用定频率定流量运行方式,通过调节一次网供水温度和/或循环流量调节供热量,但上述技术均有其制约条件。例如:
[0006] (1)一次网定流量控制:属于热源集中质调节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各换热站热力特性没有在控制系统中予以补偿;2)不能通过改变循环流量降低电耗;3)用户自由热没有得到利用;4)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0007] (2)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通过二次网供水温度调节供热量。其缺点为:1)供水温度设定值与二次网循环流量有关,但二次网所需循环流量不易精确确定;2)没有考虑室内自由热对供热量的影响;3)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0008] (3)二次网平均温度控制:通过实测室外温度确定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设定值,以此作为供热量控制指标。其缺点在于:1)控制系统没有进行室内自由热补偿;2)室内温度波动相对较大;3)二次网平均温度设定指标较难获取;
[0009] (4)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通过室外温度设定二次网回水温度值,以此为控制指标。其缺点为:1)二次网回水温度是所有传热过程的结果,包括非可控因素,因此,理论上无法获取二次网回水温度设定值;2)二次网回水温度变化范围小,控制精度偏低;3)由供热系统固有特性和运行特性决定系统响应的滞后性,导致的二次网回水温度误差;4)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0010] (5)二次网温差控制:实际上是二次网循环流量控制,通过室外温度设定二次网温差值,并作为控制变量。其缺点为:1)较大温差可能导致二次网水力失调更趋严重;2)没有考虑热量中质的成分(二次网平均温度,直接与室内温度值相关);3)没有考虑自由热利用;4)室内温度波动较大;5)需要根据实际用户性质、设计参数和末端装置确定温差设定值;
[0011] 如果能够针对换热站的独有特性,研发具有个性化的换热站优化控制策略,可提高换热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长周期运行,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满足热用户对供热质量和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0013] 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4] 1)、获取换热站基本信息
[0015] 换热站的基本信息如下:
[0016] 换热站实际供热面积(F,m2)、设计室外温度(Tod,℃)、设计室内温度(Tzd,℃)、设计一次网循环流量(G1d,T/h)、设计二次网循环流量(G2d,T/h)、设计一次网供水温度(Ts1d,℃)、设计一次网回水温度(Tr1d,℃)、设计二次网供水温度(Ts2d,℃)、设计二次网回水温度(Tr2d,℃)、二次网循环水电机效率曲线、二次网循环水泵效率曲线、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cht);
[0017] 2)、获得换热站实测数据
[0018] 2-1)、获取一个采暖周期的换热站实测数据,包括时间、温度、压力、流量、开度、电耗、水耗、频率,具体为:时间(t,h)、室外温度(To,℃)、室内温度(Tz,℃)、一次网供水温度(Ts1,℃)、一次网回水温度(Tr1,℃)、二次网供水温度(Ts2,℃)、二次网回水温度(Tr2,℃)、一次网调节开度(V1,%)、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Fr2,Hz)、一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s1,MPa)、一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s1a,MPa)、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r2,MP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r2a,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Pr2cpout,MPa)、一次网循环流量(G1,T/h)、二次网循环流量(G2,T/h)、二次网补水流量(G2mk,T/h)、二次网循环水泵功率(N2,KW),测试数据间隔1次/小时;
[0019] 2-2)、建立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20] 将上述步骤2-1)所获取的换热站实测数据传送至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内相应位置,建立完整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21] 2-3)、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
[0022] 2-3-1)、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之间的关系
[0023] 2-3-2)、控制参数设定值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0024] 2-3-3)、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关系由下列公式E(1)表示:
[0025] Psp=a+b*To+c*To2---------------------------------------------E (1)[0026] 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0027] a、b、c-计算系数;
[0028] To-室外温度,当用于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时,为按照时间顺序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读取的;当用于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时,是室外温度的实时检测值;
[0029] 3)、系统运行分析
[0030] 3-1)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包括时序状态分析和温序状态分析两部分,以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控制精度;
[0031] 3-2)判断依据为: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和系统控制参数设定值;
[0032] 3-3)时序状态分析
[0033] 时序状态分析是通过实测数据与对应时间的关系判断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
[0034]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
[0035] 压力包括: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0036]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037] 分析过程为:
[0038] 3-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的控制参数设定值:
[0039] Psp=a+b*To+c*To2--------------------------------------------E (1);
[0040] 3-3-1-1)、实时室外温度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41] 3-3-1-2)、通过此公式E(1)计算出对应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即Psp;
[0042] 3-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
[0043] 计算公式为:
[0044] eP=Psp-Pmsd;
[0045] 式中,eP-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的差值;
[0046] 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0047] Pmsd-控制参数实测值;
[0048] 3-3-2-1)通过步骤3-3-1-2)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Psp;
[0049] 3-3-2-2)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获取控制参数的实测值Pmsd;“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均为实测值;
[0050] Pmsd-控制参数的实测值;
[0051] 3-3-2-3)根据Psp和Pmsd值,计算r1=Pmsd/Psp值,r1-运行状态判断系数;
[0052] 3-3-2-4)系统运行状态判定
[0053] 当0.95≤r1≤1.05时,判断为系统运行正常,即稳定状态;当0.85≤r1<0.95或1.051.15时,判定为系统故障;
[0054] 3-3-2-5)采用时序状态分析时,历史趋势图的x轴为时间;y轴为r1的值;
[0055] 3-3-3)可采用时序状态分析的控制参数
[0056] 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对于不同的控制参数,a、b、c值分别有相应的值,控制参数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公式形式为E(1)的统一形式,系数可以通过“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实测数据拟合得出。
[0057] 3-4)温序状态分析
[0058] 3-4-1)温序状态分析是针对实时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关系,由此判定系统的控制精度,历史趋势图中的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设定值来源于公式E(1),实测值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59] 3-4-2)控制参数的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如下所示:
[0060]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压力包括: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
[0061]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062] 3-4-3)分析方法
[0063] 3-4-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控制参数设定值,采用该公式Psp=a+b*To+c*To2------E (1)
[0064] 3-4-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计算r2=Pmsd/Psp值;
[0065] 3-4-3-3)系统控制精度判定;
[0066] 当0.97=1.06时,系统控制故障;
[0067] 3-4-4)用于分析的历史趋势图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r2的值;
[0068] 3-4-5)用于控制精度判定的控制参数分别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069] 3-5)系统运行分析
[0070] 3-5-1)发现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时序状态分析;
[0071] 3-5-2)发现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温序状态分析;
[0072] 3-5-3)发现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0073] 3-5-3-1)分析数据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74] 3-5-3-2)设备问题判定
[0075] 3-5-3-2-1)一次网和二次网过滤器堵塞
[0076] 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0077] 一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一次网过滤器后压力>=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
[0078] 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0079] 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
[0080] 3-5-3-2-2)一次网调节阀选型失误的判断:
[0081] 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2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大;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7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小;
[0082] 3-5-3-2-3)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失误的判断:
[0083] 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30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大;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45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小;
[0084] 3-5-3-2-4)二次网失水问题的判断:
[0085] 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40Hz,且持续时间>1天时,说明二次网存在泄漏(管线或设备开口,管线焊口开焊,补偿器损坏开裂)导致失水;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在1小时内变化幅度(增加或降低)达到20%时,说明存在用户私自挪用采暖循环水现象;
[0086] 4)、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0087] 4-1)创建“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0088] 4-1-1)需要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的数据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089] 4-1-2)“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包括的数据如下:
[0090] 时间h、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一次网回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一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耗电量KWH/天;这些数据的格式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数据格式相同;
[0091] 4-2)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
[0092] 4-2-1)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下三个校验码(分别为R1、R2、R3)的计算结果进行;以下计算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已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0093] 4-2-2)校验码计算
[0094] 4-2-2-1)校验码R1的计算,见公式E(2):
[0095] R1=G1*(Ts1-Tr1)/[G2*(Ts2-Tr2)]--------------------------E (2)[0096] R1-校验码1,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1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下面所述的效验码R2和R3的数据格式也是按时间排列的数组,与R1相同;
[0097] 公式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0098]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0099] Ts1-一次网供水温度,℃;
[0100] Tr1-一次网回水温度,℃;
[0101]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102] Ts2-二次网供水温度,℃;
[0103] Tr2-二次网回水温度,℃;
[0104] 4-2-2-2)校验码R2的计算,见公式E(3):
[0105]
[0106] R2-效验码2,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格式为数组;
[0107] rm={[0.5*(Ts2+Tr2)-Tz](1+cht)}/(Tz-To)--------------------------E (4)[0108] rm-一个计算效验码R2的中间值,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见E(4);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除cht为数值外),最后得出的r2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0109] 数组rm的平均值,为一个数值;
[0110] Tz-室内温度,℃;
[0111] To-室外温度,℃;
[0112]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0113] 1+cht-指数项;
[0114] “/”-除法,(Tz-To)为整个公式的分母;
[0115] “*”-乘法;
[0116] 4-2-2-3)校验码R3的计算,见公式E(5):
[0117] R3=9810*G2/3600*(Pr2cpout-Pr2a)*100/em/ecp/103*24/N2------E(5)[0118] R3-效验码3,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3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0119]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120] Pr2cpout-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
[0121] Pr2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
[0122] em-二次网循环水泵的配用电机效率,可根据电机特性曲线获得;
[0123] ecp-二次网循环水泵的水泵效率,可根据水泵特性曲线获得不同循环流量下的水泵效率数值;
[0124] N2-二次网循环水泵耗电量,KWH/天;
[0125] 公式中:*-乘法;“/”-除法
[0126] 4-2-3)实测运行数据准确性的判定
[0127] 4-2-3-1)效验码R1、R2、R3的合理范围
[0128] R1、R2、R3的合理范围分别为0.9~1.1、0.8~1.2和1.2~1.4;
[0129] 4-2-3-2)实测参数据异常标识
[0130] 当R1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1、Ts1、Tr1、G2、Ts2、Tr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131] 当R2超出此范围时,说明Ts2、Tr2、Tz、To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132] 当R3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2、Pr2cpout、Pr2a、N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133] 4-2-3-3)实测数据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0134] 4-2-3-3-1)当根据校验码判定实测数据存在错误时,可以采用现场一次表进行检测对比,以便确认数据错误来源,如循环流量可采用声波流量计测试比对,温度可采用表面温度计测试比对,压力可采用就地压力表测量比对,电耗可采用手持式电表测试比对;
[0135] 4-2-3-3-2)当找出错误数据来源后,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相应读数错误的数据监测仪表,以保证实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测试数据记录条数应大于整个供暖期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记录条数总量的80%;
[0136] 4-3)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0137] 4-3-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rG1,见公式E(6),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0138]
[0139] rG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
[0140]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0141]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142] G1d-一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0143] 4-3-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rG2,见公式E(7),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0144]
[0145] rG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0146]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147] 二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148] G2d-二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0149] 4-3-3)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ex,见公式E(8),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0150]
[0151] fex-换热站中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0152]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153] -一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0154] -一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0155] -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平均值,℃;
[0156] Uexd-设计工况下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W/℃(瓦/度);
[0157] 4-3-4)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ht,见公式E(9),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0158]
[0159] -二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0160] -二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0161] 室内温度的平均值,℃;
[0162]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0163] Uhtd-设计工况下末端散热装置综合传热系数,W/℃;
[0164] 5)、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0165] 5-1)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形式
[0166]
[0167] Cb、Cex1、Cex2、Cht、Cz-分别表示热源锅炉、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器二次侧、室内散热装置和室内空气的热容量,J/℃,J-焦
[0168] uf-热源锅炉的燃料控制变量,数值范围为0<=uf<=1;
[0169] Gfd、G1d、G2d-锅炉燃料设计流量、一次网设计流量、二次网设计流量,式中流量的单位为Kg/s;
[0170] HV-锅炉燃料热值,J/Kg;
[0171] eb-锅炉效率;
[0172] cw-水的比热,J/KgC;
[0173] rG1、rG2-一次网循环流量比和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0174] fex、fht-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及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0175] Uex、Uht、Uen-换热器、散热器和建筑物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
[0176] LMTD-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
[0177] qsols、qint-南向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W/m2;
[0178] Fsols、F-建筑物南向外窗面积和实际供热面积,m2;
[0179] 5-2)由此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系统的运行特性参数(rG1、rG2)和固有特性参数(fex、fht);
[0180] 5-3)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锅炉燃料控制变量(uf),用于通过改变锅炉供水温度控制热源供热量,调节热源侧的供热量与用户侧需热量的平衡。
[0181] 5-4)动态模型中系统干扰数据的获取
[0182] 5-4-1)系统干扰分别为: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
[0183] 5-4-2)根据模拟时间范围和监测时间间隔,从历史数据记录中得到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的历史数据,通常为一个采暖期的对应间隔时间为1小时的历史数据记录;分别为:
[0184] 时间(间隔1小时)、室外温度(℃)、太阳辐射(W/m2)和室内得热(W/m2);
[0185] 5-4-3)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数据采用直线插入方法计算,如两个时间点的时间和室外温度分别为[t1,To1]和[t2,To2],需要得到这两个时间点间的时间为t3时的室外温度值To3,则计算公式为:To3=To1+(To2-To1)*(t3-t1)/(t2-t1);
[0186] 6)、通过开环实验获得系统设定参数
[0187] 6-1)当创建供热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后,可进行开环实验;
[0188] 6-2)设定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量为零;换热站换热器换热面积富裕系数和散热器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分别为其固有特性参数;
[0189] 6-3)确定室外温度范围,通常从8℃至设计室外温度;
[0190] 6-4)通过调节热源燃料控制变量(uf)进而调整热源供热量,以便使室内温度在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中的稳态值接近设计室内温度(>=室内设计温度的98%,室内温度的设计值通常为18-22℃);
[0191] 6-5)每次室外温度变化的量达到预设的温度变化值时,记录系统的二次网供水温度值,如此即可得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得到的室外温度对应二次网供水温度值,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值的关系公式,将二次网供水温度作为系统控制的设定参数值,即在动态数学模型中,实时给定室外温度时,可算出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192] 7)、基于创建的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仿真[0193] 7-1)如上所述的动态数学模型是基于系统实测数据获得的,因此可称为实际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下述基于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动态响应具有一致性;
[0194] 7-2)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中,引入干扰数据(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采用现有系统的特性参数(运行和固有特性参数),模拟系统现有状态下的动态响应;
[0195] 7-3)系统控制策略
[0196] 7-3-1)通过改变一次网循环流量控制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对二次网供热量进行调节,间接控制室内温度,达到供需匹配的目的;
[0197] 7-3-2)控制算法
[0198] 7-3-2-1)采用典型PI控制算法
[0199] 典型PI控制器是一种常规的比例积分控制器,其输入信号为时间、控制参数设定值、控制参数实测值,本例中其输出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0200]
[0201] u-控制器输出信号;
[0202] kp、ki-比例和积分常数;
[0203] 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204] t-时间,s;
[0205] -指对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与其实测值之差在时间上的积分;
[0206] 7-3-2-2)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由上述动态系统的开环实验获取(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形式为:
[0207] Ts2sp=a0+a1*To+a2*To2--------------------------------------E (12)[0208] 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209] a0、a1、a2-公式中的计算系数;
[0210] 9)、换热站优化特征
[0211] 8-1)上述换热站的特性参数均通过实测运行参数通过计算获取,保证了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0212] 8-2)上述换热站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均通过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开环实验得到,维持了换热站的个性化,使换热站控制参数设定值根据自身特性量身定制;
[0213] 8-3)控制策略选择:可以将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策略替换为二次网平均温度控制、二次网温差控制、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控制参数的设定值的获取方法相同,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平均温度、二次网温差和二次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0214] 8-4)通过动态模型对不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仿真,比较各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进行优选。
[0215] 本发明是基于获取换热站基本信息和换热站实测数据,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系统运行分析,包括系统的时序分析和温序分析。通过运行数据分析,进行系统特性参数计算,包括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固有特性计算。根据获取的系统特性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获得系统设定参数。基于创建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仿真,优化控制策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针对各换热站的独有特性,适配具有个性化的换热站优化控制策略,可提高换热站的安全、稳定和长周期运行,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满足热用户对供热质量的要求和环保要求。附图说明
[0216] 图1为本发明换热站控制原理图;
[0217] 图2运行状态的时序响应(时序分析)示意图;
[0218] 图3为运行状态的温序响应(温序分析)示意图;
[0219] 图4为运行状态的二次网补水压力示意图;
[0220] 图5为基于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的校验码计算示意图;
[0221] 图6为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和控制参数设定值示意图;
[0222] 图7为不同室外温度下的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曲线示意图;
[0223] 图8为实施例中采用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22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站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225] 1)、获取换热站基本信息
[0226] 换热站的基本信息如下:
[0227] 换热站实际供热面积(F,m2)、设计室外温度(Tod,℃)、设计室内温度(Tzd,℃)、设计一次网循环流量(G1d,T/h)、设计二次网循环流量(G2d,T/h)、设计一次网供水温度(Ts1d,℃)、设计一次网回水温度(Tr1d,℃)、设计二次网供水温度(Ts2d,℃)、设计二次网回水温度(Tr2d,℃)、二次网循环水泵电机效率曲线、二次网循环水泵效率曲线、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cht);
[0228] 2)、获得换热站实测数据
[0229] 2-1)、获取一个采暖周期的换热站实测数据,包括时间、温度、压力、流量、开度、电耗、水耗、频率,具体为:时间(t,h)、室外温度(To,℃)、室内温度(Tz,℃)、一次网供水温度(Ts1,℃)、一次网回水温度(Tr1,℃)、二次网供水温度(Ts2,℃)、二次网回水温度(Tr2,℃)、一次网调节阀开度(V1,%)、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Fr2,Hz)、一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s1,MPa)、一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s1a,MPa)、二次网过滤器前压力(Pr2,MP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Pr2a,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Pr2cpout,MPa)、一次网循环流量(G1,T/h)、二次网循环流量(G2,T/h)、二次网补水流量(G2mk,T/h)、二次网循环水泵功率(N2,KW),测试数据间隔1次/小时;
[0230] 2-2)、建立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231] 将上述步骤2-1)所获取的换热站实测数据传送至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内相应位置,建立完整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232] 2-3)、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
[0233] 2-3-1)、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之间的关系
[0234] 2-3-2)、控制参数设定值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回水压力;
[0235] 2-3-3)、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关系由下列公式E(1)表示:
[0236] Psp=a+b*To+c*To2---------------------------------------E (1)[0237] 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0238] a、b、c-计算系数;
[0239] To-室外温度,当用于获取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时,为按照时间顺序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读取的;当用于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时,是室外温度的实时检测值;
[0240] 3)、系统运行分析
[0241] 3-1)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包括时序状态分析和温序状态分析两部分,以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控制精度;
[0242] 3-2)判断依据为: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和系统控制参数设定值;
[0243] 3-3)时序状态分析
[0244] 时序状态分析是通过实测数据与对应时间的关系判断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
[0245]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
[0246] 压力包括:二次网过滤器前回水压力;
[0247]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248] 分析过程为:
[0249] 3-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的控制参数设定值:
[0250] Psp=a+b*To+c*To2--------------------------------------------E (1);
[0251] 3-3-1-1)、实时室外温度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252] 3-3-1-2)、通过此公式E(1)计算出对应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即Psp;
[0253] 3-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
[0254] 计算公式为:
[0255] eP=Psp-Pmsd;
[0256] 式中,eP-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的差值;
[0257] Psp-控制参数设定值;
[0258] Pmsd-控制参数实测值;
[0259] 3-3-2-1)通过步骤3-3-1-2)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Psp;
[0260] 3-3-2-2)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获取控制参数的实测值Pmsd;“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均为实测值;
[0261] Pmsd-控制参数的实测值;
[0262] 3-3-2-3)根据Psp和Pmsd值,计算r1=Pmsd/Psp值,r1-运行状态判断系数;
[0263] 3-3-2-4)系统运行状态判定
[0264] 当0.95≤r1≤1.05时,判断为系统运行正常,即稳定状态;当0.85≤r1<0.95或1.051.15时,判定为系统故障;
[0265] 3-3-2-5)采用时序状态分析时,历史趋势图的x轴为时间;y轴为r1的值;
[0266] 3-3-3)可采用时序状态分析的控制参数
[0267] 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过滤器前二次网回水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对于不同的控制参数,a、b、c值均不同,控制参数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回水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获取控制参数设定值的公式形式为E(1)的统一形式,系数可以通过“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实测数据拟合得出;
[0268] 3-4)温序状态分析
[0269] 3-4-1)温序状态分析是针对实时室外温度与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关系,由此判定系统的控制精度,历史趋势图中的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测值;设定值来源于公式E(1),实测值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270] 3-4-2)控制参数的实测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三个方面,如下所示:
[0271] 温度包括: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压力包括:二次网过滤器前回水压力;
[0272] 流量包括: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273] 3-4-3)分析方法
[0274] 3-4-3-1)计算实时室外温度时控制参数设定值,采用该公式Psp=a+b*To+c*2
To---------------------------------------------E (1)
[0275] 3-4-3-2)比较、分析和判断控制参数的实测值和设定值,计算r2=Pmsd/Psp值;
[0276] 3-4-3-3)系统控制精度判定;
[0277] 当0.97=1.06时,系统控制故障;
[0278] 3-4-4)用于分析的历史趋势图x轴为实时室外温度;y轴为r2的值;
[0279] 3-4-5)用于控制精度判定的控制参数分别为: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过滤器前回水压力、一次网循环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
[0280] 3-5)系统运行分析
[0281] 3-5-1)发现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时序状态分析;
[0282] 3-5-2)发现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见上面的温序状态分析;
[0283] 3-5-3)发现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0284] 3-5-3-1)分析数据来源于已建立的“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285] 3-5-3-2)设备问题判定
[0286] 3-5-3-2-1)一次网和二次网过滤器堵塞
[0287] 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0288] 一次网供水压力(过滤器前)-一次网供水压力(过滤器后)>=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一次网供水过滤器堵塞;
[0289] 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的判断:
[0290] 二次网回水压力(过滤器前)-二次网回水压力(过滤器后)>=0.05MPa,且持续时间>=1天时,则二次网回水过滤器堵塞;
[0291] 3-5-3-2-2)一次网调节阀选型失误的判断:
[0292] 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2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大;当在一月份内一次网调节阀开度>70%的持续时间>40%时,一次网调节阀选型过小;
[0293] 3-5-3-2-3)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失误的判断:
[0294] 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30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大;当在一月份内二次网循环水泵频率>45Hz的持续时间>40%时,二次网循环水泵选型过小;
[0295] 3-5-3-2-4)二次网失水问题的判断:
[0296] 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40Hz,且持续时间>1天时,说明二次网存在泄漏(管线或设备开口,管线焊口开焊,补偿器损坏开裂)导致失水;当二次网补水泵频率在1小时内变化幅度(增加或降低)达到20%时,说明存在用户私自挪用采暖循环水现象;
[0297] 4)、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0298] 4-1)创建“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0299] 4-1-1)需要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的数据来源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
[0300] 4-1-2)“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包括的数据如下:
[0301] 时间h、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一次网回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一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循环流量T/h、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耗电量KWH/天;这些数据的格式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中的数据格式相同;
[0302] 4-2)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
[0303] 4-2-1)判定实测运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下三个校验码(分别为R1、R2、R3)的计算结果进行;以下计算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已创建的“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
[0304] 4-2-2)校验码计算
[0305] 4-2-2-1)校验码R1的计算,见公式E(2):
[0306] R1=G1*(Ts1-Tr1)/[G2*(Ts2-Tr2)]------------------------------E (2)[0307] R1-校验码1,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1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下面所述的效验码R2和R3的数据格式也是按时间排列的数组,与R1相同;
[0308] 公式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0309]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0310] Ts1-一次网供水温度,℃;
[0311] Tr1-一次网回水温度,℃;
[0312]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313] Ts2-二次网供水温度,℃;
[0314] Tr2-二次网回水温度,℃;
[0315] (Ts2和Ts2d的区别:Ts2-实测二次网供水温度,Ts2d-设计二次网供水温度)[0316] 4-2-2-2)校验码R2的计算,见公式E(3):
[0317]
[0318] R2-效验码2,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格式为数组;
[0319] rm={[0.5*(Ts2+Tr2)-Tz](1+cht)}/(Tz-To)------------------E (4)[0320] rm-一个计算效验码R2的中间值,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计算公式见E(4);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除cht为数值外),最后得出的r2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0321] 数组rm的平均值,为一个数值;
[0322] Tz-室内温度,℃;
[0323] To-室外温度,℃;
[0324]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0325] 1+cht-指数项;
[0326] “/”-除法,(Tz-To)为整个公式的分母;
[0327] “*”-乘法;
[0328] 4-2-2-3)校验码R3的计算,见公式E(5):
[0329] R3=9810*G2/3600*(Pr2cpout-Pr2a)*100/em/ecp/103*24/N2------E(5)[0330] R3-效验码3,一个自定义的计算参数;因以上数据均为按时间排列的数组,最后得出的R3也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值均通过同一时刻的实测数据计算而得;
[0331]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332] Pr2cpout-二次网循环水泵出口压力,MPa;
[0333] Pr2a-二次网过滤器后压力,MPa;
[0334] em-二次网循环水泵的配用电机效率,可根据电机特性曲线获得;
[0335] ecp-二次网循环水泵的水泵效率,可根据水泵特性曲线获得不同循环流量下的水泵效率数值;
[0336] N2-二次网循环水泵耗电量,KWH/天;
[0337] 公式中:*-乘法;“/”-除法
[0338] 4-2-3)实测运行数据准确性的判定
[0339] 4-2-3-1)效验码R1、R2、R3的合理范围
[0340] R1、R2、R3的合理范围分别为0.9~1.1、0.8~1.2和1.2~1.4;
[0341] 4-2-3-2)实测参数据异常标识
[0342] 当R1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1、Ts1、Tr1、G2、Ts2、Tr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343] 当R2超出此范围时,说明Ts2、Tr2、Tz、To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344] 当R3超出此范围时,说明G2、Pr2cpout、Pr2a、N2中存在实测数据异常;
[0345] 4-2-3-3)实测数据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0346] 4-2-3-3-1)当根据校验码判定实测数据存在错误时,可以采用现场一次表进行检测对比,以便确认数据错误来源,如循环流量可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试比对,温度可采用表面温度计测试比对,压力可采用就地压力表测量比对,电耗可采用手持式电表测试比对;
[0347] 4-2-3-3-2)当找出错误数据来源后,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相应读数错误的数据监测仪表,以保证实测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测试数据记录条数应大于整个供暖期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记录条数总量的80%;
[0348] 4-3)系统特性参数计算
[0349] 4-3-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rG1,见公式E(6),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0350]
[0351] rG1-一次网循环流量比;
[0352] G1-一次网循环流量,T/h;
[0353]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354] G1d-一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0355] 4-3-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rG2,见公式E(7),是供热系统的一种运行特性参数:
[0356]
[0357] rG2-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0358] G2-二次网循环流量,T/h;
[0359] 二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360] G2d-二次网循环流量设计值,T/h;
[0361] 4-3-3)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ex,见公式E(8),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0362]
[0363] fex-换热站中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0364] -一次网循环流量的平均值,T/h;
[0365] -一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0366] -一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0367] -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平均值,℃;
[0368] Uexd-设计工况下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W/℃(瓦/度);
[0369] 4-3-4)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ht,见公式E(9),是供热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参数:
[0370]
[0371] -二次网供水温度的平均值,℃;
[0372] -二次网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0373] -室内温度的平均值,℃;
[0374] cht-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当末端装置确定后,此值即为常数值;
[0375] Uhtd-设计工况下末端散热装置综合传热系数,W/℃;
[0376] 5)、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0377] 5-1)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形式
[0378]
[0379] Cb、Cex1、Cex2、Cht、Cz-分别表示热源锅炉、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器二次侧、室内散热装置和室内空气的热容量,J/℃,J-焦耳;
[0380] uf-热源锅炉的燃料控制变量,数值范围为0<=uf<=1;
[0381] Gfd、G1d、G2d-锅炉燃料设计流量、一次网设计流量、二次网设计流量,此处式中流量的温度为Kg/s;
[0382] HV-锅炉燃料热值,J/Kg;
[0383] eb-锅炉效率;
[0384] cw-水的比热,J/KgC;
[0385] rG1、rG2-一次网循环流量比和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0386] fex、fht-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及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0387] Uex、Uht、Uen-换热器、散热器和建筑物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
[0388] LMTD-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
[0389] qsols、qint-南向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W/m2;
[0390] Fsols、F-建筑物南向外窗面积和实际供热面积,m2;
[0391] 5-2)由此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系统的运行特性参数(rG1、rG2)和固有特性参数(fex、fht);
[0392] 5-3)动态数学模型中包括锅炉燃料控制变量(uf),用于通过改变锅炉供水温度控制热源供热量,调节热源侧的供热量与用户侧需热量的平衡。
[0393] 5-4)动态模型中系统干扰数据的获取
[0394] 5-4-1)系统干扰分别为: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
[0395] 5-4-2)根据模拟时间范围和监测时间间隔,从历史数据记录中得到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的历史数据,通常为一个采暖期的对应间隔时间为1小时的历史数据记录;分别为:
[0396] 时间(间隔1小时)、室外温度(℃)、太阳辐射(W/m2)和室内得热(W/m2);
[0397] 5-4-3)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数据采用直线插入方法计算,如两个时间点的时间和室外温度分别为[t1,To1]和[t2,To2],需要得到这两个时间点间的时间为t3时的室外温度值To3,则计算公式为:To3=To1+(To2-To1)*(t3-t1)/(t2-t1);
[0398] 6)、通过开环实验获得系统设定参数
[0399] 6-1)当创建供热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后,可进行开环实验;
[0400] 6-2)设定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量为零;换热站换热器换热面积富裕系数和散热器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分别为其固有特性参数;
[0401] 6-3)确定室外温度范围,通常从8℃至设计室外温度;
[0402] 6-4)通过调节热源燃料控制变量(uf)进而调整热源供热量,以便使室内温度在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中的稳态值接近设计室内温度(>=室内设计温度的98%,室内温度的设计值通常为18-22℃);
[0403] 6-5)每次改变室外温度值(室外温度值变化通常为2-3℃)时,记录系统的二次网供水温度值,如此即可得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得到的室外温度对应二次网供水温度值,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值的关系公式,将二次网供水温度作为系统控制的设定参数值,即在动态数学模型中,实时给定室外温度时,即可算出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404] 7)、基于创建的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仿真[0405] 7-1)如上所述的动态数学模型是基于系统实测数据获得的,因此可称为实际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下述基于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动态响应具有一致性;
[0406] 7-2)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中,引入干扰数据(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采用现有系统的特性参数(运行和固有特性参数),模拟系统现有状态下的动态响应;
[0407] 7-3)系统控制策略
[0408] 7-3-1)通过改变一次网循环流量控制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对二次网供热量进行调节,间接控制室内温度,达到供需匹配的目的;
[0409] 7-3-2)控制算法
[0410] 7-3-2-1)采用典型PI控制算法
[0411] 典型PI控制器是一种常规的比例积分控制器,其输入信号为时间、控制参数设定值、控制参数实测值,本例中其输出信号的计算公式为:
[0412]
[0413] u-控制器输出信号;
[0414] kp、ki-比例和积分常数;
[0415] 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416] t-时间,s;
[0417] 指对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与其实测值之差在时间上的积分;
[0418] 7-3-2-2)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由上述动态系统的开环实验获取(室外温度与二次网供水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形式为:
[0419] Ts2sp=a0+a1*To+a2*To2--------------------------------------E (12)[0420] 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421] a0、a1、a2-公式中的计算系数;
[0422] 8)、换热站优化特征
[0423] 8-1)上述换热站的特性参数均通过实测运行参数通过计算获取,保证了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0424] 8-2)上述换热站控制参数的设定值均通过创建的动态数学模型开环实验得到,维持了换热站的个性化,使换热站控制参数设定值根据自身特性量身定制;
[0425] 8-3)控制策略选择:可以将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策略替换为二次网平均温度控制、二次网温差控制、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控制参数的设定值的获取方法相同,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出室外温度与二次网平均温度、二次网温差和二次网回水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0426] 8-4)通过动态模型对不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仿真,比较各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进行优选。
[0427] 图1为本发明换热站控制原理图,图中,Ts2sp-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To-室外温度,℃;Ts2-二次网供水温度实测值,℃;Tr2-二次网回水温度,℃;Tz-室内温度,℃。
[0428] 示例:
[0429] (一)换热站基础数据
[0430] 换热站实际供热面积:113540m2
[0431] 设计室外温度:-7℃
[0432] 设计室内温度:18℃
[0433] 设计热负荷指标:42W/m2
[0434] 设计一次网循环流量:82T/h
[0435] 设计二次网循环流量:205T/h
[0436] 设计一次网供水温度:110℃
[0437] 设计一次网回水温度:60℃
[0438] 设计二次网供水温度:65℃
[0439] 设计二次网回水温度:45℃
[0440] 二次网循环水泵电机效率:em=0.92
[0441] 二次网循环水泵效率曲线:ecp=0.386+0.0038*G2+-9.1429*10-6*G22;公式中,G2为二次网实际循环流量,T/h;
[0442] 末端散热装置传热系数实验中的计算系数:0.32
[0443] (二)基于换热站实测运行数据的系统运行分析
[0444] 运行状态:时序分析
[0445] 图2运行状态的时序响应(时序分析)示意图;
[0446] 图中:Ts1-一次网供水温度,℃;
[0447] Tr1-一次网回水温度,℃;
[0448] Ts2-二次网供水温度,℃;
[0449] Tr2-二次网回水温度,℃;
[0450] Ts1-Tr1-一次网供回水温差,℃;
[0451] Ts2-Tr2-二次网供回水温差,℃;
[0452] 其中:1)图2(a)中,一次网供水温度在运行过程中没有较大的突变(当24小时之内供水温度改变超过10℃时,认为系统运行存在异常),说明系统的稳定性较强;
[0453] 2)系统在寒冷期(第40-90天内)一次网运行供回水温差在35-45℃范围内,说明一次网实际循环流量接近设计循环流量,属于正常运行;二次网供回水温差在3-6℃范围内,说明二次网实际循环流量对比设计循环流量而言偏大,导致二次网电耗较高;
[0454] 图3为运行状态的温序响应(温序分析)示意图:
[0455] 1)如图3所示,在运行期,对应于同一室外温度时,一次网供水温度波动范围偏大(理想状态为波动范围±1℃,但实际上在大部分情况下一次网供水温度波动范围为±4℃以上),导致控制精度偏低,进而影响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精准控制;
[0456] 2)二次网供回水温差变化范围为3-7℃,说明对比二次网设计循环流量,二次网实际循环流量偏大;从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分布及趋势可见,一次网控制精度存在问题,没有实现供需匹配的目标;
[0457] 图4为运行状态的二次网补水压力示意图;
[0458] 图4中,Pr2asp-二次网回水压力(补水压力)设定值,MPa;Pr2a-二次网回水压力实测值,MPa;
[0459] 由图4所示,二次网回水压力实测值与其设定值接近,说明二次网回水压力控制的精度较高(回水压力实测值变化范围小于其设定值的±5%);
[0460] (三)校验码判定
[0461] 基于“换热站实测数据表”,创建“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通过“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判断运行数据的准确性,并显示于图5;
[0462] 图5为基于“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的校验码计算示意图:
[0463] 根据验证码R1、R2、R3的合理范围(分别为0.9~1.1、0.8~1.2和1.2~1.4),对照图5中曲线进行观察,绝大部分时间内(>90%的时间),各验证码均满足其合理范围,说明“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中的数据有效,可以用此数据进行实际供热系统的特性分析,满足准确性要求。
[0464] (四)换热站运行和固有特性分析
[0465] 基于“系统特性分析数据表”通过计算,本例中的换热站特性参数如下:
[0466] 运行特性:rG1,一次网的实际循环流量与设计循环流量比为0.9788,说明一次网实际循环流量近似为其设计循环流量;rG2,二次网的实际循环流量与设计循环流量比为3.7861,说明二次网实际循环流量远大于其设计流量;
[0467] 固有特性:换热器传热面积富裕系数(fex)为1.6349;末端散热装置换热面积富裕系数(fht)为1.6626;
[0468] (五)动态数学模型创建
[0469]
[0470] 式中符号及意义:
[0471] Cb、Cex1、Cex2、Cht、Cz-分别表示热源锅炉、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器二次侧、室内散热装置和室内空气的热容量,J/℃(J-焦耳);
[0472] uf-热源锅炉的燃料控制变量,数值范围为0<=uf<=1;
[0473] Gfd、G1d、G2d-锅炉燃料设计流量、一次网设计流量、二次网设计流量,此处流量单位为Kg/s;
[0474] HV-锅炉燃料热值,J/Kg;
[0475] eb-锅炉效率;
[0476] cw-水的比热,J/KgC;
[0477] rG1、rG2-一次网循环流量比和二次网循环流量比;
[0478] fex、fht-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及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富裕系数;
[0479] Uex、Uht、Uen-换热器、散热器和建筑物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W/℃;
[0480] LMTD-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
[0481] qsols、qint-南向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W/m2;
[0482] Fsols、F-建筑物南向外窗面积和实际供热面积,m2。
[0483] 公式的意义:
[0484] 动态方程中描述了控制体存储的净热量为其获得的热量与失去的热量之差;控制体分别为热源锅炉、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器二次侧、末端散热装置和室内空气;
[0485] (六)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
[0486] 图6为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和控制参数设定值示意图:
[0487] 1)系统动态模型开环实验的条件
[0488] rG1=1;rG2=1;fex=1.6349;fht=1.6626;To=2.4℃;不考虑太阳辐射和室内得热;
[0489] 2)为满足室内温度达到22℃,在不同室外温度下,通过调节锅炉燃料供应量和一次网循环流量,获取所需的二次网供水温度值(二次网供水温度动态响应的稳态值);
[0490] 3)通过上述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开环实验,可以得到在室外温度区间内(从室外温度为8℃至室外设计温度),为保证室内温度为22℃时,二次网所需供水温度值,显示于图7,并作为换热站控制参数设定值,用于系统动态仿真;
[0491] 图7为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曲线示意图;
[0492] 保证室内温度为22℃时,对应不同室外温度时二次网供水温度设定值;
[0493] (七)基于创建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仿真[0494] 图8为本实施例中采用室外温度补偿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
[0495] To-室内温度,℃;
[0496] Tz-室外温度,℃;
[0497] 意义:
[0498] 1)图8(a)为两天模拟时间范围内,一次网供回水温度的动态响应过程;一次供水温度随室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反之降低,能够跟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次网回水温度变化范围小于一次网供水温度变化范围,说明一次网传热工程中,热负荷对供水温度的运行大于对回水温度的影响;
[0499] 2)图8(b)中显示,二次网供回水温差较此系统没有采用此控制策略前的二次温差明显增加,其原因为在系统动态仿真中二次网实际循环流量为设计二次网循环流量,大幅降低二次网所需电耗;
[0500] 3)由图8(b)中的室内温度动态响应可见,对比室内温度设定值22C,其实际室内温度波动范围为22.5-24.5C,属于用户过热状态,多消耗了热量,存在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热耗的空间,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最终优选出最优控制策略。
[0501] 现有换热站运行数据没有很好地利用,导致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发明采用基于二次网实际运行数据的检验、分析和应用,获取换热站实际固有和运行特性,并利用热力学定律,创建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仿真,研究换热站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换热站动态响应,找出适用于换热站的最优控制策略,并对采用最优控制策略的运行状态、系统能耗、控制效果等进行仿真和预测,实现安全平稳、响应迅速、优化运行、精准控制、节能降耗和提高用户热舒适度的目标。
[0502] 通过基于实际换热站运行(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创建动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显示,本发明的智能换热站控制策略,可降低换热站热耗和电耗分别为10%和30%以上;与常规换热站供需匹配控制方式相比,室内温度波动范围大幅度降低,室内温度平均值可控制在±1℃之内,改善和提高热用户热舒适性。
[050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