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比热 /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阅读:768发布:2022-03-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调温 器,包括内设腔的 阀 体、端盖组件、安装在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 弹簧 ,所述 阀体 通过至少三个 接口 与外部连通,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部,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二腔小于第一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端盖组件设置;所述第一弹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抵接或 支撑 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且所述调温阀在所述腔内还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热动元件包括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滑动配合。,下面是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腔的体、端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弹簧,所述阀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接口与外部连通,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小于第一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一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或支撑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且所述调温器在所述腔内还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热动元件包括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滑动配合;所述调温阀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具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第二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腔的部位或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第一腔相对靠近所述第二腔的部位;在所述阀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一阀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仍处于滑动配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位置;所述热动元件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阀座设置的第一阀芯及相对所述第二阀座设置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部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设置,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阀座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导向部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大0.05-0.5mm,且所述端盖组件的导向部的长度或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热动元件可以在所述腔内动作的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所述导向部、阀座部大致为圆环状结构,所述阀座部的内孔要小于所述导向部的内孔,所述阀座部的外径要大于所述导向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阀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导向部相对所述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部包括一个外壁部,所述外壁部为所述导向配合部,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该外壁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弹簧座、第二弹簧,所述端盖设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座通过挡圈或其他与所述端盖固定设置的限位装置限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且所述顶杆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座的内腔;所述端盖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弹簧座、第二弹簧,所述端盖设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座通过挡圈或其他与所述端盖固定设置的限位装置限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且所述顶杆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座的内腔;所述端盖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弹簧座、第二弹簧、导向件,所述端盖设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端盖固定设置,所述弹簧座通过所述导向件限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且所述顶杆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座的内腔;所述端盖包括阀座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腔的开口端配合的本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所述本体部,所述导向件设置有导向孔作为所述导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与座体通过螺纹配合相对固定,所述盖体与座体配合形成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座体设有一个台阶部用于抵接所述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与座体通过螺纹配合相对固定,所述盖体与座体配合形成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座体设有一个台阶部用于抵接所述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采用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所述盖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采用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所述盖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一个用于设置挡圈的凹槽,所述挡圈部分位于所述凹槽而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座抵接于所述挡圈,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设置、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紧配合、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阻止所述座体向所述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阀体在腔的与所述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限位的台阶部用于阻止所述座体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一个用于设置挡圈的凹槽,所述挡圈部分位于所述凹槽而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座抵接于所述挡圈,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设置、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紧配合、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阻止所述座体向所述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阀体在腔的与所述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限位的台阶部用于阻止所述座体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一个用于设置挡圈的凹槽,所述挡圈部分位于所述凹槽而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座抵接于所述挡圈,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设置、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紧配合、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阻止所述座体向所述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阀体在腔的与所述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限位的台阶部用于阻止所述座体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所述导向部相对所述阀座部靠近所述盖体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作为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9或10或11或13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可与外部连通的第四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均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四个接口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可与外部连通的第四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均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四个接口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
24.一种温控系统,包括调温器、换热器、变速箱,所述调温器为上述任一权利要求中的调温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体接口与第二流体接口,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流体接口与第二流体接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出口,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进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流体出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流体进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

说明书全文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器。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以润滑油润滑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而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会受到影响。
[0003] 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油温度过高,从而润滑性能变差。
[0004] 变速箱油主要通过调温器和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组成的温控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当变速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或通道流量下降,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开始凝固收缩,顶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使油温控制在适宜范围。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调温器,即使调温器在动作过程中流体压力较大,调温器的热动元件晃动相对较小。调温器包括内设腔的体、端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弹簧,所述阀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接口与外部连通,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热动元件包括顶杆与本体部,腔包括第一腔与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小于第一腔,第二腔相对第一腔远离所述端盖组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一弹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热动元件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腔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或支撑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端盖组件;且所述调温器在所述腔内还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热动元件包括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配合部滑动配合。
[0006] 所述调温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具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第二腔相对靠近第一腔的部位或第一阀座位于所述第一腔相对靠近第二腔的部位;在所述阀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体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位置;所述热动元件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阀座设置的第一阀芯及相对所述第二阀座设置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与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部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设置,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阀座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阀座部。
[0007] 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导向部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外径大0.05-0.5mm,且所述端盖组件的导向部的长度或所述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热动元件可以在所述腔内动作的行程。
[0008]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所述导向部、阀座部大致为圆环状结构,所述阀座部的内孔要小于所述导向部的内孔,所述阀座部的外径要大于所述导向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阀座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导向部相对所述阀座部靠近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热动元件的本体部包括一个外壁部,所述外壁部为所述导向配合部,所述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热动元件的该外壁部的外径。
[0009]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端盖、弹簧座、第二弹簧,所述端盖设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弹簧座通过挡圈或其他与所述端盖固定设置的限位装置限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且所述顶杆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座的内腔;所述端盖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0010]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端盖、弹簧座、第二弹簧、导向件,所述端盖设有一个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端盖固定设置,所述弹簧座通过所述导向件限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套设在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且所述顶杆部分伸入所述弹簧座的内腔;所述端盖包括阀座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腔的开口端配合的本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座部与所述本体部,所述导向件设置有导向孔作为所述导向部。
[0011]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与座体通过螺纹配合相对固定,所述盖体与座体配合形成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座体设有一个台阶部用于抵接所述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
[0012] 所述座体可采用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所述盖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0013]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一个用于设置挡圈的凹槽,所述挡圈部分位于所述凹槽而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座抵接于所述挡圈,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设置、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紧配合、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阻止所述座体向所述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阀体在腔的与所述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限位的台阶部用于阻止所述座体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
[0014] 所述端盖组件可包括第二弹簧、盖体、座体、弹簧座,所述盖体包括一个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与弹簧座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一个用于设置挡圈的凹槽,所述挡圈部分位于所述凹槽而实现轴向限位,所述弹簧座抵接于所述挡圈,所述第二弹簧、弹簧座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簧座;所述座体包括阀座部、导向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阀座部之间;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设置、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紧配合、或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阻止所述座体向所述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且所述阀体在腔的与所述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限位的台阶部用于阻止所述座体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所述导向部相对所述阀座部靠近所述盖体设置,所述热动元件的顶杆作为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
[0015] 所述阀体还设置有与腔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腔贯通所述第三腔并形成一组肩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或间接抵接于所述肩部。
[0016] 所述阀体还可以包括可与外部连通的第四接口,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第四接口与第三接口均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别位于所述阀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四个接口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
[0017] 上述调温器通过在固定的部分设置导向部,并在要活动或可能动作的热动元件设置导向配合部,使热动元件在动作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即使有流体的冲击也不会产生大的晃动。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包括调温器、换热器、变速箱,所述调温器如上述任一所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体接口与第二流体接口,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一流体接口与第二流体接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出口,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进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流体出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流体进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另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4是图2所示调温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 图5是图3所示调温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6是图2、图3所示端盖的立体示意图与剖视示意图。
[0025] 图7是图2、图3所示阀体的剖视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7]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9]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0] 图12是图11所示端盖组件的导向件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
[0032]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及剖视示意图。
[0033] 图15是本发明调温器的一实施例应用于温控系统的一种方式在流体温度较低时的示意图,图16为该应用方式在流体温度较高时的示意图,图17则为该调温器应用于温控系统的在系统一种异常泄压工况时的示意图。
[0034] 图18是本发明调温器的一实施例应用于温控系统的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0035] 图19是本发明调温器的一实施例应用于温控系统的又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图1-图7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该调温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调温器在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调温器在另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该调温器端盖的立体示意图与剖视示意图,图7是该实施例的阀体的剖视示意图。
[0037] 本说明书所述的初始形变力是指产品在未使用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受到外力作用要产生形变时受到的压力。本说明书所述的顶部、底部、左侧、右侧等方位名词按照附图中以所述端盖组件作为上方并以所述调温器的腔的中心轴作为中心而确定的相应方位关系或图中的相应方位关系来阐述的。
[0038] 调温器包括内设腔10的阀体1和安装在腔10内的热动元件2,调温器还包括第一弹簧31、端盖组件。阀体1设置有至少三个分别可与外部连通的接口,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腔10的一端开口,开口端100的这一端用于设置端盖组件,本技术方案阀体与端盖组件相对的另一端没有设置开口,这样阀体的加工工序可以减少。先将第一弹簧31装入腔10,再将热动元件2通过腔10的开口端100装入腔10,然后再将端盖组件装入腔10的开口端100,端盖组件与阀体相对固定设置,如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挡圈51卡入开口端100的凹槽而实现一个方向的限位即使端盖组件不会向外运动而脱出,并使端盖组件通过开口端的一个台阶部而使端盖组件限位而使端盖组件不能进一步向腔内运动,从而实现相对固定。热动元件2通过端盖组件与第一弹簧31相对支撑地设置于腔10。腔10包括第一腔101与第二腔102,第二腔102小于第一腔101而使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部,这个台阶部作为调温器的第一阀座15,同时形成第一阀口150。第一腔101大于热动元件2,本文“第一腔大于热动元件”是指第一腔的与热动元件相配合的各部位相应大于热动元件的对应部位,这样热动元件可以在腔内一定范围内即其动作行程范围动作,而不一定是整个第一腔的所有部位均大于热动元件的任一位置。第一弹簧31一端抵接于第二腔的底部,第一弹簧
31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阀芯21并套设于热动元件的本体22的端部221。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与第一腔101连通,第一接口11和第一腔101连通的轴向位置与第二接口12和第一腔
101连通的轴向位置不同,阀体1还设置有与腔10的轴向方向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三腔103,第三腔的轴线方向与腔10的轴向方向大致垂直,第三接口13通过第三腔103与第二腔102连通。另外本实施例中阀体还包括可与外部连通的第四接口14,第四接口13与第三接口14相对设置,另外第四接口13与第三接口14也可以同侧设置这样只是高度会有所增加,另外有些场合,第四接口13与第三接口14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侧。第四接口13与第三接口
14均与第三腔103连通。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可以设置在阀体的对向位置并使两者设置在轴向的不同位置,同样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可以是设置在阀体的对向位置,并使第一接口11与第四接口13或第三接口14的其中之一设置在同一侧,第二接口12与另一接口设置在同一侧。这里应当指出,第四接口14可以不设置,设置第四接口只是便于调温器的管路连接和安装。
[0039] 热动元件2包括热动元件本体22、顶杆24和填充在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热敏物质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热敏物质的体积变化推动顶杆24动作,从而能够促使顶杆相对热动元件本体运动;本体22还包括第一外壁部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壁部作为第二阀芯;热动元件2还包括相对固定于热动元件本体22的第一阀芯21,第一阀芯21相对第一阀口150设置或者说朝向第一阀口150设置,在一定的条件下热动元件2向图示虚箭头所示的第一阀口方向运动时可用于封堵第一阀口150。热动元件2在与第一阀芯21相对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外壁部23,第一外壁部23相对靠近顶杆24;端盖组件还设置有第二阀座16,第二阀座16的通孔形成第二阀口160,第一外壁部23在相对靠近顶杆的一侧为可用于封堵第二阀口160的第二阀芯231,第二阀芯231相对配合第二阀口,在一定的条件下热动元件2向图示虚箭头所示的第二阀口方向运动时可用于封堵第二阀口160。第一阀芯21可以是与本体22一体设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与本体固定设置的方式固定于本体22,如通过紧配合加限位的方式,如在本体设置一个限位台阶限制第一阀芯21向第一外壁部方向运动。
[0040] 端盖组件包括端盖4、弹簧座54、第一挡圈52、第二弹簧32,端盖4设有一个容纳腔401,第二弹簧32位于容纳腔401,第一挡圈52卡设于容纳腔的一个凹槽,弹簧座54通过第一挡圈52限位于容纳腔401,第二弹簧32的一端抵接于容纳腔401,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抵接于弹簧座54,弹簧座呈帽状结构,所述弹簧座套设在顶杆24的顶部的端部,且顶杆24伸入弹簧座部分顶部的端部位于所述弹簧座的内腔,第二弹簧32的与弹簧座54抵接的一端抵接在弹簧座的外延,第二弹簧3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簧31的初始形变力,且第二弹簧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接触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时所述第一弹簧31形变产生的弹力。
[0041] 端盖组件包括本体部41、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二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3,本体部外侧设有凹槽411用于设置密封件从而使端盖组件的本体部与腔10的开口端100配合密封,在端盖本体部41的外周侧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容纳用凹槽411,及在端盖本体部41的内部设置用于放置第二弹簧等的容纳腔401,这样,当端盖组件与阀体配合安装后,可以通过在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设置密封件53,以提高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41、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二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3均设置于端盖4,第二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3分别为两个柱状结构,另外柱状结构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导向部、阀座部大致为圆环状结构,阀座部的内孔要小于导向部的内孔,阀座部的外径要大于导向部的外径。本体部41的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件的凹槽411,在容纳腔401相对靠近第一连接部43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卡设第一挡圈52的凹槽421;本体部41与阀座部4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43连接,导向部46与阀座部44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45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座16位于阀座部44,阀座部44的内径小于导向部46的内径,导向部46的内径略大于热动元件2的第一外壁部23,具体导向部46的内径比热动元件2的第一外壁部23的外径大0.05-0.5mm,使两者实现导向配合,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壁部还作为与导向部配合的导向配合部,第一外壁部大于等于热动元件本体部的其他部位;另外导向配合部还可以设置在本体部的其他外壁部,如比第一外壁部略小的位于第一外壁部与第一阀芯之间的第二外壁部。另外,端盖组件与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配合部位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大0.05-0.5mm左右,顶杆整体可以是圆柱状结构,这样顶杆的端部即是顶杆的外径;这样热动元件在沿图示虚框箭头方向动作时,热动元件一方面通过顶杆的端部与顶杆端部所处的弹簧座的内腔实现初步定位,另外还通过其第一外壁部23作为导向配合部与端盖组件的导向部45滑动配合而实现较好的导向定位。另外,上面描述的挡圈也可以通过卡环实现。另外,可以使端盖组件的导向部与该部位的热动元件之间的间隙略小于端盖组件与热动元件的顶杆配合部位的间隙,这样可以使热动元件在动作时更加平稳,特别是在进口设置在第一接口时热动元件不容易因进来的流体压力而晃动。
[0042] 第二腔102与第三腔103贯通设置,并形成一对用于抵接弹簧的肩部1021,其中本实施例中这两个腔呈大致垂直的状态,第二腔102的底部至少有部分伸入第三腔103,但第二腔102底部伸入第三腔103不是太深,这样不会影响第三腔的流体流动,第二腔102底部伸入第三腔103的深度h小于等于第三腔的通径d的1/4:即h≤1/4d。
[0043]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调温器可通过管道和或连接件外接外部作为冷却装置的换热器和变速箱油箱,如使第一接口11连通变速箱油路出口,而使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分别连接冷却变速箱流体的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如果调温器只有三个接口时,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偏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顶杆向本体回缩,相应地热动元件的本体向第二阀口160方向移动直至第二阀芯231抵接阀座部44而封住第二阀口160,这样油可参图2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第一接口11进入调温器,然后通过第一阀口150并通过第三接口13,流回变速箱,而不经过换热器冷却;如调温器为三个接口时,则油从第三接口13流出并流回变速箱;而当变速箱内的流体如油温度偏高时,热动元件2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的本体41向第一阀口150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阀芯抵接到第一阀座而封住第一阀口150,油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第一接口11进入调温器,然后通过第二阀口160并通过第二接口12,进入系统的换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冷却后的油再从换热器出口流回变速箱;这样使油温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
[0044] 而在调温器有四个接口时,可以使第一接口11连通变速箱流体如油路的出口,而使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分别连通冷却变速箱流体的换热器的进口与出口,第四接口14连通变速箱流体的进口,连通方式可以采用管路和或连接件等等或直接连接;当变速箱内的流体温度偏高时,热动元件2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的本体41向第一阀口150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阀芯21封堵第一阀口150,流体如图3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第一接口11进入调温器的第一腔101,然后经第二阀口160并通过第二接口12,进入系统的换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冷却后的流体再从换热器出口经第三接口13、第三腔103并经第四接口14流回变速箱;而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偏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的本体向第二阀口160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阀芯231抵接到阀座部44而封堵第二阀口160,这样流体如图2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第一接口11进入调温器而到达第一腔,然后通过第一阀口150、经第二腔102、第三腔103并通过第四接口14,流回变速箱,而不经过换热器冷却;这样使油温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
[0045] 下面介绍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与上面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端盖组件结构有所区别,端盖组件没有设置挡圈,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32、盖体4a、座体4b,盖体4a与座体4b通过螺纹配合形成端盖,盖体4a与座体4b配合形成一个用于放置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54的容纳腔401,座体4b设有一个台阶部用于抵接弹簧座54,第二弹簧32位于容纳腔401,弹簧座54通过台阶部422限位于容纳腔401而不会从腔脱出,第二弹簧32的一端抵接于盖体4a,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抵接于弹簧座54,弹簧座呈帽状结构。盖体4a与腔10的开口端100配合密封,在盖体4a的外周侧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容纳用凹槽411,端盖组件同样包括本体部41、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二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3,弹簧座54还可以设置平衡孔541,容纳腔401通过平衡孔541、容纳腔下方的孔423连通调温器的腔10。
当端盖组件与阀体配合安装后,可以通过在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设置密封件53,以提高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41设置于盖体4a,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二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3均设置于座体4b。同样第二阀座16位于阀座部44,阀座部44的内径小于导向部46的内径,导向部46的内径略大于热动元件2的第一外壁部23,具体导向部
46的内径比热动元件2的第一外壁部23的外径大0.05-0.50mm左右,使两者实现导向配合。
同样端盖组件与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配合部位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大0.05-
0.50mm左右,如果精度能满足,可以便端盖组件与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配合部位的内径比热动元件的顶杆的端部大0.1-0.30mm左右,这样热动元件动作时更加稳定可靠;热动元件一方面通过顶杆的端部位于弹簧座的内腔实现初步定位,另外还通过其第一外壁部23作为导向配合部与端盖组件的导向部45滑动配合而实现较好的导向定位。这一方案可以实现盖体的标准化,针对不同型号的调温器只要采用不同的座体即可,另外还可以取消一个挡圈,这样装配也更加方便。还有座体可以采用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而成,这样加工更加方便且重量也可减轻,另外也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0046] 同样,弹簧座套设在顶杆24的顶部的端部,且顶杆24伸入弹簧座部分即顶部的端部位于所述弹簧座的内腔,第二弹簧32的与弹簧座54抵接的一端抵接在弹簧座的外延,第二弹簧3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簧31的初始形变力,且第二弹簧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接触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时所述第一弹簧31形变所需的弹力。
[0047] 调温器的端盖组件还可以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结构有所区别,且与热动元件的导向部的配合位置也有所不同,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32、盖体4a’、座体4b’、弹簧座54、第一挡圈52,盖体4a’有一个用于放置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54的容纳腔401,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54通过第一挡圈52卡设于容纳腔401,座体4b’或盖体两者之一或两者设有限位的结构如台阶部,使端盖组件装配后的座体实现向盖体方向移动的限位,另外座体的局部位置可与阀体的第一腔紧配合而实现座体向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限位或在腔体的与座体配合的部位设有一个台阶部用于对座体实现向腔内第一阀口方向的移动限位。本实施例中端盖组件的座体部包括本体部41、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一连接部43,且阀座部大于导向部,且导向部相对阀座部靠近盖体设置,而阀座部相对导向部远离盖体设置,第一连接部43连接导向部与阀座部;盖体4a’还设置连通孔413连通容纳腔401及其外部。且在调温器动作时不再是热动元件的第一外壁部作为导向配合部,而是热动元件的顶杆有部分与导向部
46的孔配合实现滑动导向,这样调温器在实现较好的运动导向时长度方向可以降低。其他可以参照上面介绍的实施例。
[0048] 端盖组件还可以如图10所示,与图8所示方案相比,是将导向部靠近盖体设置,并取消相对远离盖体方向的第二连接部,端盖组件包括第二弹簧32、盖体4a”、座体4b”、弹簧座54,盖体4a”与座体4b”通过螺纹配合形成端盖,端盖组件没有设置挡圈,盖体4a”与座体4b”配合形成一个用于放置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54的容纳腔401,另外设置连通孔413’使放置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54的容纳腔401与外连通;座体4b”设有导向部46,导向部具有通孔,导向部靠近弹簧座并在此部位形成一个台阶部用于抵接弹簧座54,第二弹簧32位于容纳腔
401,弹簧座通过台阶部限位于容纳腔401而不会从腔脱出,第二弹簧32的一端抵接于盖体
4a”,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抵接于弹簧座54,弹簧座呈帽状结构。盖体4a”与腔10的开口端
100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密封件配合密封。装配时将第二弹簧32与弹簧座放置于盖体或座体其中之一对应的孔部位置,然后与盖体或座体另一进行螺纹连接,这样第二弹簧的初始形变力可以通过调节螺纹的螺合深度实现,滑动导向通过与弹簧座相对靠近的导向孔与热动元件的顶杆部分配合实现。
[0049] 端盖组件还可以如图11、图12所示,与图1-图7所示方案相比,该方案的弹簧座结构有所不同,弹簧座54’设有欠缺部543及限位部542,第二弹簧的一端置于其容置部544,容置部544的内外两侧具有限位结构,这样在调温器的的顶杆带动弹簧座动作过程中,弹簧座54’相对不会倾斜从而使运动更加平稳,欠缺部可以使弹簧座实现压力平衡,使放置弹簧座与第二弹簧的腔与第一挡圈52以下的空间所在的腔之间压力平衡。
[0050] 端盖组件还可以如图13所示,与上述方案相比,该方案的端盖组件包括盖体4a1与座体4b1、第二弹簧32、第一挡圈52、弹簧座54,第二弹簧32、第一挡圈52、弹簧座54是与盖体4a1设置在一起的,第二弹簧32、弹簧座54是通过第一挡圈52与凹槽配合而限位设置在盖体的容纳腔401,具体可以参照上面的技术方案;座体4b1包括阀座部44、导向部46、第一连接部43,且阀座部大于导向部,阀座部的孔大于导向部的孔,且导向部相对阀座部靠近盖体设置,而阀座部相对导向部远离盖体设置,第一连接部43连接导向部与阀座部;盖体4a1还设置连通孔413连通容纳腔401及其外部。在调温器动作时不再是热动元件的第一外壁部作为导向配合部,而是热动元件的顶杆有部分与导向部46的孔配合实现滑动导向,这样调温器在实现较好的运动导向时长度方向可以降低。座体与盖体可以是间隙配合,盖体与座体具有一个轴向的限位结构及径向的限位结构,防止座体径向的移动及向盖体方向的轴向移动,座体向盖体方向的限位可以通过第一挡圈52实现如图13,另外也可以在盖体上设置一个台阶部来实现座体轴向的向盖体方向的移动;座体与盖体还可以是过渡配合或紧配合;
而座体可以与阀体紧配而实现向腔内部即第一阀口方向的限位,这样座体就相对限位于阀体的腔10。导向部同样靠近盖体4a1设置,并取消相对远离盖体方向的导向部与第二连接部。另外盖体4a1与座体4b1还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调温器装配时将可以先装配第一弹簧与热动元件,然后再将座体及盖体与阀体组装,另外也可以第一弹簧与热动元件与阀体进行组装,再依次装配座体及盖体;另外还可以先将第一弹簧本方案装配相对简单,其他可以参照上面介绍的实施例。
[0051] 端盖组件还可以如图14所示,与图1-图7所示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主要区别包括端盖结构有所不同、弹簧座54的限位方式不同、配合导向结构有所不同、端盖在容纳腔401部位还设有连通孔。具体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4’、第二弹簧32、弹簧座54、导向件47,端盖4’包括本体部41、阀座部44、第一连接部43,端盖本体部41的外周侧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密封件容纳用凹槽411以便与腔10的开口端100配合密封及用于放置第二弹簧等的容纳腔401,导向件与端盖固定设置如可通过焊接固定或螺纹固定或紧配合固定或过盈铆压或两种以上固定方式的组合等等,这样通过导向件固定弹簧座,而可以不再使用挡圈固定。弹簧座54抵接于固定件47,这样,当端盖组件与阀体配合安装后,可以通过在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设置密封件53,以提高端盖组件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本体部41、阀座部44、第一连接部43设置于端盖4,而导向部设置于导向件,这样不需要第二连接部。本体部41与阀座部4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43连接,另外导向部46与热动元件的顶杆配合导向也可以与热动元件的第一外壁部配合导向,导向件的用于配合导向的孔的外径比热动元件的用于配合导向的部位的外径之间的差为0.05-0.5mm之间,导向件的用于配合导向的孔与热动元件的用于配合导向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可以略小于热动元件的顶杆与弹簧座的孔之间的间隙。其他结构可以参照上面介绍的实施例。
[0052] 上面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调温器的导向部是圆环状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几个柱状结构的组合,组合后使热动元件不会脱出导向部,如使导向部为类似于两段以上的弧状柱形的组合,弧状柱形可以是同一个圆环状结构的一部分,其内部可以是与热动元件结构相配合的弧形的结构,这样同样可以实现热动元件导向的要求;使端盖组件的导向部与热动元件的导向配合部配合的长度大于热动元件在腔内动作的行程,如使之长度长1mm以上,这样,热动元件在腔内动作时始终与导向部相配合。另外上面的实施例中导向配合部为热动元件的第一外壁部或顶杆,另外导向配合部还可以是第一外壁部与外露的顶杆之间的过渡部27。
[0053] 上面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调温器的进口可以选择第一接口,流体在两种不同工况的流动方式分别参照图2或图3,另外调温器内的流体流动还可以如图2、图3所示的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具体参照图15-图17。如果调温器只有三个接口,可以使调温器外部具有连通管路,从第三接口流入同样可以实现调温器控制的目的。另外上面介绍的实施例中导向部设置于端盖组件,部分设置于端盖;也有部分端盖组件包括盖体与座体,而导向部设置于座体,座体可以与盖体组装成为一体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分体结构,而是在组装到阀体的腔后形成相对固定的结构,具体可以与端盖组件的端盖或盖体部分固定,另外也可以通过端盖或盖体及阀体相固定。
[0054] 现在以图15-图17所示的温控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这是本发明的温控器在温控系统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的示意。温控系统包括调温器、换热器61、变速箱62,其中本实施例的调温器具有四个接口,共中一端侧的两个接口分别与换热器的冷却流体回路的进口、出口连接,另外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接口分别与变速箱的冷却流体回路的进口、出口连接,其中调温器的第一接口11连通变速箱的冷却流体的进口,调温器的第四接口14连通变速箱的冷却流体的出口,调温器的第二接口12连通换热器的冷却流体的出口,调温器的第三接口13连通换热器的冷却流体的进口;其中第一接口、第四接口位于调温器相对靠近变速箱的一侧,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位于调温器相对靠近冷却箱的另外一侧。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度偏高时,热动元件2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的本体部41向第一阀口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阀芯抵接第一阀座并封住第一阀口,流体如图16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作为变速箱流体出口的第一流体接口141出来从调温器的第四接口14进入调温器,并通过第三腔从第三接口13进入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131,第一流体接口131这时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进口,然后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121,第二流体接口121这时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出口,经第二接口12流入调温器,并经第二阀口流到第一接口,并从第一接口
11经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111流回变速箱62,这时第二流体接口111作为变速箱的流体的进口。在换热器61流体可以进行热交换,换热器可以为冷却器,可以是双流道的换热器,具体可以是气、液热交换的换热器或液、液热交换的换热器。而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偏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的本体向第二阀口方向移动直至第二阀芯抵接第二阀座而封住第二阀口,这样如图15的实线箭头方向所示,从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141出来从第四接口14进入调温器,并通过第三腔再经与第三腔连通的第二腔102,再流经打开的第一阀口到第一腔,然后从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一接口11流出调温器,然后通过作为变速箱进口的第二流体接口111流回变速箱62,而不经过换热器的热交换即不经过换热器冷却;这样使油温控制在相应的适宜范围。而在温控系统异常时,温控系统具有异常泄压工况,如从换热器的流体的进口到换热器的流体的出口之间的管路堵塞或流通不畅时,由于流动阻力加大,会使流体无法正常流通,因此使从变速箱出口出来的流体会由于无法正常流通而导致压力增大,即调温器的第二腔与第三腔所在的空间会出现压力增大的情况,而由于流体流动不畅或堵塞,由于第一阀口是关闭的,而第一腔由于与变速箱进口连通会使压力相对要小得多,这样在第一阀口的两侧即第二腔与第一腔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在该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如压力差所产生的力大于第二弹簧当时的形变力与第一弹簧在第一阀口关闭时的形变力之差的情况下,或者说压力差所产生的力可以克服第二弹簧当时的形变力与与第一弹簧当时的形变力之差时,调温器的热动元件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第二阀口方向运动,即出现安全泄压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即温控系统可以实现压力异常情况下的泄压。这样可以不必单独设置泄压装置实现泄压,调温器的结构相对简单。
[0055] 另外,温控系统还可以如图18所示,这是温控器在温控系统中的另一种具体应用方式的示意图。温控系统包括调温器、换热器61、变速箱62,调温器具有四个接口,共中一端侧的两个接口即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与换热器的冷却流体回路的进口、出口连接,另外位于同一侧的另两个接口即第一接口、第四接口分别与变速箱的冷却流体回路的进口、出口连接,其中调温器的第一接口11连通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冷却流体的出口,调温器的第四接口14连通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第一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的冷却流体的进口,调温器的第二接口12连通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第二流体接口作为换热器的冷却流体的进口,调温器的第三接口13连通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这时作为换热器的冷却流体的出口,调温器的第三接口13同时连通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也同时连通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这样,从流体从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进入调温器时,由于调温器的导向结构的设置,即使有流体压力对热动元件冲击,也不会使热动元件出现较大的晃动,使运行更加平稳。其他可参照上面介绍的实施例,这里不再复述。
[0056] 温控系统还可以如图19所示,该方案中调温器为三个接口,调温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111,所述调温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121,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131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出口,换热器的第二流体接口121作为换热器的流体的进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二流体接口作为变速箱流体出口,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141作为变速箱流体进口;所述调温器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所述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连通方式包括使调温器的第三接口与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分别连通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及使调温器的第三接口与换热器的第一流体接口连通再一起连通变速箱的第一流体接口。
[005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