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菇片

阅读:758发布:2020-05-22

专利汇可以提供包菇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包菇片,其包括包菇本体,于包菇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有大致均匀布置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且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的分布 密度 均为300-400个/平方分米。本发明的包菇片,通过利用“ 莲花效应 ”而在包菇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均布设置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能够提高包菇片对 凝结 于其表面上的 水 珠的阻挡性,从而可使所阻挡的较大的水珠保留在包菇片上,而使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同时,也可使未阻挡住的较小的水珠滑落至包菇片底部的培养瓶中,而提高包菇片的疏水性,进而可使得塑形腔能够提供适宜金针菇生长的生长环境。,下面是包菇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包菇片,包括包菇本体(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包菇本体(1)的至少其一侧面上形成有大致呈间隔均匀布置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
且所述第一凸起(4)、所述第二凸起(5)和所述第三凸起(6)的分布密度均为300-400个/平方分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包菇本体(1)的两侧面上均构造有所述第一凸起(4)、所述第二凸起(5)及所述第三凸起(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各凸起于所述包菇本体(1)的两侧面上错位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4)的高度为0.09~
0.105mm,所述第二凸起(5)的高度为0.11~0.13mm,所述第三凸起(6)的高度为0.14~
0.16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4)、所述第二凸起(5)及所述第三凸起(6)与所述包菇本体(1)相连接的端面被构造成具有相同尺寸的圆形,且所述圆形的直径为1.1~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4)、所述第二凸起(5)及所述第三凸起(6)的外周面依次为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周向旋转而成的第一凸球弧面、第二凸球弧面和第三凸球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球弧面过所述第一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为151°~153°;所述第二凸球弧面过所述第二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角为156°~158°;所述第三凸球弧面过所述第三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角为160°~1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菇本体(1)的厚度为0.2-0.6mm,并包括位于中间的蓝色色母层,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蓝色色母层两相对侧的两个透明的面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菇本体(1)被构造成扇形,并于所述包菇本体(1)上构造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2),且所述透气孔(2)的孔径由所述包菇本体(1)的底部至顶部渐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菇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气孔(2)呈上下交错布置。

说明书全文

包菇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菇片。

背景技术

[0002] 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作用,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栽培技术的出现,金针菇逐渐出现工厂化生产,且为了保证金针菇的生长效果,通常在培养基的开口处围拢包菇片,以通过包菇片围构成的塑形腔为金针菇提供所需的生长环境。且经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塑形腔具有30%的保性和70%疏水性时最适宜金针菇的生长。
[0003] 为了使塑形腔为金针菇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现有技术中,有的在包菇片的侧面上分别构造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以阻挡凝结于塑形腔内壁上的水珠下落而提高保水性,同时也可避免两个包菇片之间粘连而便于分离两包菇片。但因现有包菇片上的凸起的形状构造以及布置方式不合理,使得包菇片围构成的塑形腔难以为金针菇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从而降低了金针菇的生长效果和产量。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包菇片,以为金针菇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而提高金针菇的生长效果。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包菇片,包括包菇本体,于所述包菇本体的至少其一侧面上形成有大致均匀布置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的分布密度均为300-400个/平方分米。
[0007] 进一步的,于所述包菇本体的两侧面上均构造有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及所述第三凸起,且各凸起于所述包菇本体的两侧面上错位布置。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09~0.105mm,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为0.11~0.13mm,所述第三凸起的高度为0.14~0.16mm。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及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包菇本体相连接的端面被构造成具有相同尺寸的圆形,且所述圆形的直径为1.1~1.3mm。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及所述第三凸起的外周面依次被构造成第一凸球弧面、第二凸球弧面和第三凸球弧面。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球弧面的弧面度为55°~57°,所述第二凸球弧面的弧度为44°~46°,所述第三凸球弧面的弧面度为37°~39°。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包菇本体包括位于中间的蓝色色母层,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蓝色色母层两相对侧的两个透明的面层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包菇本体的厚度为0.2-0.6mm。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包菇本体被构造成扇形,并于所述包菇本体上构造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由所述包菇本体的底部至顶部渐大设置。
[0015] 进一步的,各所述透气孔呈上下交错布置。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0017] 本发明所述的包菇片,通过利用“莲花效应”而在包菇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均布设置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一方面能够提高包菇片对凝结于其表面上的水珠的阻挡性,从而可使所阻挡的较大的水珠保留在包菇片上,而使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进而可减少金针菇栽培室内的总加湿量;另一方面也可使未阻挡住的较小的水珠滑落至包菇片底部的培养瓶中,而提高包菇片的疏水性,进而可使得塑形腔能够提供适宜金针菇生长的生长环境;此外,也可增加包菇片的透气性而减少烂菇,且也便于清洗包菇片,并缩短包菇片的干燥时间。附图说明
[0018]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包菇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及第三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包菇本体,2-透气孔,3-魔术贴,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5]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菇片,其包括包菇本体,于包菇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有大致均匀布置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且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的分布密度均为3~4个/平方厘米。
[0026] 本发明所述的包菇片,通过利用“莲花效应”而在包菇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间隔均布设置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一方面能够提高包菇片对凝结于其表面上的水珠的阻挡性,从而可使所阻挡的较大的水珠保留在包菇片上,而使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进而可减少金针菇栽培室内的总加湿量;另一方面也可使未阻挡住的较小的水珠滑落至包菇片底部的培养瓶中,而提高包菇片的疏水性,进而可使得塑形腔能够提供适宜金针菇生长的生长环境;此外,也可增加包菇片的透气性而减少烂菇,且也便于清洗包菇片,并缩短包菇片的干燥时间。
[0027]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包菇片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且为更好地说明包菇本体1的其他结构,在图1中并未示出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本实施例的包菇本体1的结构与现有结构类似,其具体被构造成扇形,并包括位于中间的蓝色色母层,以及分别设于蓝色色母层两相对侧的两个透明的面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包菇本体1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包菇本体1的厚度具体为0.2-0.6mm,如此设置,可使得光线尤其是蓝光灯放射的蓝光经包菇本体1折射至塑形腔内时,也处于蓝光波段,以适配于蓝色色母层,而利于金针菇生长,从而可提高金针菇的生长效果。
[0028] 仍由图1中所示,为了提高使用便利性,于包菇本体1底部的两端构造有可相互连接而使包菇片围构成上述塑形腔的连接部。且该连接部具体可采用魔术贴3。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于包菇本体1上还构造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2。且基于金针菇的生长结构,透气孔2的孔径由包菇本体1的底部至顶部也即图1状态下所示的由下至上渐大设置。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包菇本体1的透气性,由图1中所示,各透气孔2呈上下交错布置。
[0029] 前述的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于包菇本体1上间隔交叉设置并大致呈均匀布置。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包菇片的使用效果,于包菇本体1的两侧面上均构造有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进一步的,各凸起于包菇本体1的两侧面上错位布置,以提高光线于包菇本体1上的折射效果。由图2中所示,为了使包菇片具有适合包菇片生长的适宜的保水性和疏水性,第一凸起4的高度具体H1为0.09~0.105mm,第二凸起5的高度H2为0.11~0.13mm,而第三凸起6的高度H3则为0.14~0.16mm。
[0030]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包菇片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与包菇本体1相连接的端面被构造成具有相同尺寸的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D为1.1~1.3mm。另外,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的外周面为圆滑过渡的曲面。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疏水性,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的外周面依次为由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周向旋转而成的第一凸球弧面、第二凸球弧面和第三凸球弧面。
[00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与包菇本体1相连接的端面除了被构造成本实施例所述的圆形,也可被构造成椭圆形、长圆形等其他形状。且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的外周面除了被构造成本实施例所述的凸球弧面,其也可被构造成椭球面、锥球面等其他形状。另外,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除了采用相同类型的外周面,也可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外周面。
[0032] 且仍由图2中所示,第一凸球弧面过第一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α为151°~153°;第二凸球弧面过第二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角β为156°~158°;而第三凸球弧面过第三圆弧端点处的切线与包菇本体1侧面间的夹角γ为160°~162°。基于上述结构,也使得第一凸球弧面、第二凸球弧面及第三凸球弧面的半径均被限定为1~2mm之间,且第一凸球弧面、第二凸球弧面及第三凸球弧面的半径依次增大。
[0033] 本实施例的包菇片通过在包菇本体1的两侧面上均构造上述的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凸起4、第二凸起5及第三凸起6,不仅可使得本包菇片具有约30%的保水性和约70%的疏水性,而为金针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可使得光线经包菇片本体折射后处于可促进金针菇生长的蓝光波段内,从而可与蓝色色母层配合而提高金针菇的生长效果;此外,也可增加包菇片的透气性而减少烂菇,且也便于清洗包菇片,并缩短包菇片的干燥时间。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