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弱化线 / 由显示方向性撕裂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易开包装制品

由显示方向性撕裂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易开包装制品

阅读:373发布:2021-11-20

专利汇可以提供由显示方向性撕裂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易开包装制品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包装 制品具有用于起始手工裂口的裂口起始部,手工裂口可蔓延以打开包装,并允许产品容易地从其取出,而无需使用刀或剪或任何其他工具。所述包装制品由热收缩多层 薄膜 制成,多层薄膜具有至少一个包含不相容 聚合物 混合物的层,和/或含 无机填料 的层和/或具有高 杨氏模量 的层。薄膜还具有至少50 牛 顿/密 耳 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可用裂口起始部产生手工加工方向裂口以打开包装,并且手工加工方向裂口能够以加工方向蔓延到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本 发明 还公开制造包装和手工打开包装的方法。,下面是由显示方向性撕裂的热收缩薄膜制成的易开包装制品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的热收缩包装制品,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所述制品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在热封外的裙缘或顶端,裙缘或顶端包括制品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一侧面,制品裙缘或顶端还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所述制品能够具有在制品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以加工方向通过热封并向下沿着制品长度或跨制品蔓延,各裂口能够以加工方向手工蔓延通过并达到相对的制品边缘,以便通过在制品内提供产品,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形成包装,随后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用多层薄膜制造包装的产品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加工方向裂口,并且裂口通过密封并向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制品取出产品,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顿/密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混合物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
(A)90至30%重量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共聚物与10至70%重量具有至少10%重量不饱和酯含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B)离聚物树脂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C)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循环聚合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循环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其聚物和/或防粘连剂;
(D)10至75%重量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与90至15%重量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E)乙烯/降片烯共聚物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丙烯和/或聚丁烯的混合物;
(F)90至15%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聚丙烯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混合物;
(G)90至25%重量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H)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聚酰胺与聚苯乙烯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J)聚酰胺6和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2.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不相容混合物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基于共聚物重量10至5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80至35%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20至65%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20至95%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15%至120%的总自由收缩。
3.权利要求2的包装制品,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的成分:
(i)具有约0.90g/cc至约0.925g/cc密度的乙烯/己烯共聚物,和
(ii)具有约0.90g/cc至约0.925g/cc密度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4.权利要求3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不相容混合物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基于共聚物重量10至3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75至45%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25至55%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30至70%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20%至105%的总自由收缩。
5.权利要求3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不相容混合物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12至3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70至50%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30至50%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30至70%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40%至100%的总自由收缩。
6.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端封袋,端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第一和第二折叠的侧部边缘及跨袋底部的端封,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在端封外的袋裙缘中,第一裂口为薄膜的加工方向裂口,第二裂口为薄膜的加工方向裂口,各裂口能够向下沿着端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到端封袋的相对边缘。
7.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侧封袋,侧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折叠的底部边缘和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相应的第一袋裙缘和第二袋裙缘在相应的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外,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在第一袋裙缘中且在第一侧封外,第一裂口为加工方向裂口,第二裂口为加工方向裂口,各裂口能够跨侧封袋的完全宽度手工蔓延到侧封袋的相对边缘。
8.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侧封袋,侧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折叠的底部边缘、在外面具有第一袋裙缘的第一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二袋裙缘的第二侧封和从第一侧封延伸到第二侧封的第三封,第三封在打开顶部的袋的相对端,第三封在其外面具有第三袋裙缘,折叠的底部边缘在第三袋裙缘中,第三袋裙缘包括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为横向裂口,第二裂口为横向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向下沿着侧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并达到侧封袋的相对边缘。
9.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包装制品为由两层平薄膜相互热封制成的平层囊,囊具有打开的顶部、在外面具有第一袋裙缘的第一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二袋裙缘的第二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三袋裙缘的底封,底封从第一侧封延伸到第二侧封,底封在打开顶部的袋的相对端,至少一个袋裙缘具有用于以加工方向分别撕开两层平薄膜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
10.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热收缩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3763-95A测定的50至2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并且多层薄膜具有在收缩之前1.5密耳至5密耳的总厚度。
11.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第一裂口起始部与第二裂口起始部重合或实质重合。
12.权利要求11的包装制品,所述制品还包括第三裂口起始部和与第三裂口起始部重合或实质重合的第四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布置在制品的裙缘部分或制品的顶端部分,用于产生薄膜的加工方向裂口,第三裂口起始部和第四裂口起始部布置在制品的裙缘部分,用于产生薄膜的横向手工裂口。
13.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袋,其中在通过将产品放入袋内,从袋内抽出空气,将袋闭合密封,以便形成包装,并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制造包装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裂口,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袋取出产品。
14.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包装制品还包括用于在手工撕开期间帮助握住多层薄膜的助握部。
15.权利要求14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助握部包括在其中具有悬挂孔屑的部分孔切口。
16.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多层薄膜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聚偏二氯乙烯、皂化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非晶形聚酰胺、聚酰胺MXD6、聚酯和聚丙烯腈的成分。
17.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多层薄膜包括:
(A)第一层,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作为密封层,第一层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
(B)第二层,第二层包括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C)第三层,第三层包括聚酰胺6与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D)第四层,第四层包括EVOH;
(E)第五层,第五层包括聚酰胺6与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F)第六层,第六层包括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
(G)第七层,第七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并且
其中这些层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的次序存在。
18.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多层薄膜包括:
(A)第一层,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作为密封层,第一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
(B)第二层,第二层包括聚偏二氯乙烯;
(C)第三层,第三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并且
其中这些层以第一/第二/第三的次序存在。
19.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多层薄膜包括:
(A)第一层,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作为密封层,第一层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
(B)第二层,第二层包括非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C)第三层,第三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D)第四层,第四层包括聚偏二氯乙烯;
(E)第五层,第五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F)第六层,第六层包括非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G)第七层,第七层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并且
其中这些层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的次序存在。
20.权利要求1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其中热收缩薄膜为用于制造热收缩袋的第一热收缩薄膜,所述制品还包括粘合到袋上的热收缩贴片,所述贴片由第二热收缩薄膜制成,所述贴片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撕开线和/或第二撕开线,所述贴片覆盖至少一部分热封,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分别存在于第一热收缩薄膜和第二热收缩薄膜两者中。
21.权利要求1的包装制品,其中第一裂口起始部在袋的第一侧面,第一裂口起始部邻近顶端区域中袋的顶部边缘,所述袋还包括在袋的第二侧面的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也邻近顶端区域中袋的顶部边缘。
22.一种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的包装制品,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所述制品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在热封外的裙缘或顶端,裙缘或顶端包括制品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一侧面,制品裙缘或顶端还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所述制品能够具有在制品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以加工方向通过热封并向下沿着制品长度或跨制品蔓延,裂口能够以加工方向手工蔓延通过并达到相对的制品边缘,以便通过在制品内提供产品,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形成包装,随后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用多层薄膜制造包装的产品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加工方向裂口,裂口通过密封并向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制品取出产品,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以下的混合物:
(A)至少一种选自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丁烯、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酯和聚酰胺的成分,和
(B)选自酸盐、化硅、硅氧烷、硅氧烷树脂、硫化锌、硅灰石、微球、玻璃纤维、金属氧化物、硫酸盐、三长石、珍珠岩、石膏、含氟聚合物、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滑石、硅藻土、沸石、母、高岭土炭黑石墨无机填料
其中无机填料以基于层重量至少5%重量的量存在于层中。
23.一种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的热收缩包装制品,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所述制品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在热封外的裙缘或顶端,裙缘或顶端包括制品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一侧面,制品裙缘或顶端还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所述制品能够具有在制品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制品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以加工方向通过热封并向下沿着制品的长度或跨制品蔓延,裂口能够以加工方向手工蔓延通过并达到相对的制品边缘,以便通过在制品内提供产品,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形成包装,随后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用多层薄膜制造包装的产品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加工方向裂口,裂口通过密封并向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制品取出产品,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其中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具有至少80,000psi杨氏模量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聚碳酸酯和聚酯的成分。
24.一种制造易开的包装的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产品插入平层包装制品,所述平层包装制品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所述包装制品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B)将包装制品用至少一个热封闭合密封,从而形成包装的产品,其中包装制品围绕或实质围绕产品,包装制品具有在包装的至少一个热封和至少一个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顶端部分;
(C)在包装制品的第一位置产生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位置为或以后变为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的顶端部分,并且在包装制品的第二位置产生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位置为或以后变为包装制品的第二侧面的顶端部分,其中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相当于包装制品的第一平层侧面,并且包装制品的第二侧面相当于包装制品的第二平层侧面;和
(D)将热收缩薄膜加热,以使包装围绕产品收缩;并且
其中热收缩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能够具有在包装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包装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以加工方向通过热封并跨包装的各自侧面或向下沿着包装的各自侧面的长度蔓延,在加热热收缩薄膜以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后,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手工蔓延通过并达到相对的包装边缘,以便能够手工打开包装,并容易地从中取出产品,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混合物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
(A)90至30%重量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0%重量具有至少10%重量不饱和酯含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B)离聚物树脂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C)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循环聚合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循环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防粘连剂;
(D)10至75%重量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与90至15%重量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E)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丙烯和/或聚丁烯的混合物;
(F)90至15%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聚丙烯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混合物;
(G)90至25%重量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H)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聚酰胺与聚苯乙烯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J)聚酰胺6和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包装制品为无缝或背缝平层管材,并且在产品插入管材后,在产品的第一端跨管材产生第一热封,在产品的第二端跨管材产生第二热封。
26.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包装制品为袋或囊。
27.权利要求24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产品插入包装制品之后但在使制品闭合密封之前从包装制品内抽出空气。
28.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包装制品为端封袋或侧封袋。
29.一种连续条中的多个热收缩袋,各袋沿着弱化的撕开线连接到相邻的袋上,其中各袋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各袋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打开的顶部和在热封外的袋裙缘,袋裙缘包括包装制品的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袋的第一侧面,袋裙缘还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在袋的第二侧面,所述袋能够具有在袋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袋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通过热封并跨袋或向下沿着袋的长度蔓延,裂口能够手工蔓延通过并达到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以便在通过将产品放入袋内,使袋闭合密封,形成包装,并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制造包装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裂口,裂口通过密封并向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袋取出产品,其中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混合物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
(A)90至30%重量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0%重量具有至少10%重量不饱和酯含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B)离聚物树脂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C)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循环聚合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循环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防粘连剂;
(D)10至75%重量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与90至15%重量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E)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丙烯和/或聚丁烯的混合物;
(F)90至15%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聚丙烯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混合物;
(G)90至25%重量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H)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聚酰胺与聚苯乙烯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J)聚酰胺6和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30.一种制造包装和手工打开包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产品放入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内,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包装制品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打开的顶部和在热封外的裙缘,裙缘包括包装制品的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裙缘还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裂口起始部在包装制品的第二侧面,所述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混合物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
(i)90至30%重量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0%重量具有至少10%重量不饱和酯含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i)离聚物树脂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iii)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循环聚合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循环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防粘连剂;
(iv)10至75%重量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与90至15%重量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v)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丙烯和/或聚丁烯的混合物;
(vi)90至15%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聚丙烯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混合物;
(vii)90至25%重量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与10至75%重量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viii)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x)聚酰胺与聚苯乙烯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x)聚酰胺6和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B)将包装制品闭合密封,以形成包装;和
(C)在袋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和手工蔓延第一裂口,在袋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和手工蔓延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蔓延,各裂口通过热封并跨袋或向下沿着袋的长度手工蔓延,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向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以便能够容易地从袋取出产品,所述过程在不使薄膜在产品周围收缩下进行。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易打开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具体为用于食品包装最终用途的包装制品。

技术背景

数十年来,已使用热收缩包装制品包装各种产品。食品,特别是肉类,可在此类包装制品中真空包装。经过这些年,这些热收缩包装制品已展现较高冲击强度和较高密封强度,同时变得更容易密封,具有改善的隔和隔性能,并且在较低温度具有较高总自由收缩。高密封强度、高冲击强度和高抗穿剌性对包装新鲜肉类产品特别重要,因为消费者和零售商对渗漏包装都不满意。另外,渗漏的包装由于允许空气中的氧气和生物进入包装缩短保存期限。

因此,食品包装所用的包装制品,特别是肉类包装,已发展成相当韧性,因此难以打开。一般用刀和剪打开已抽空、周围密封并且紧贴包装中食品收缩的包装制品。用刀和剪打开这些韧性包装制品增加消费者和零售商受到伤害的险。另外,由于收缩包装制品的韧性,打开此类韧性包装更耗时和费。很多年来,市场上一直需要一种韧性热收缩包装制品,所述包装制品能够快速容易地打开而不需要刀剪,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包装制品取出产品。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具有用于手工起始手工裂口的裂口起始部,手工裂口可打开包装制品,并允许产品容易地从撕开的包装制品取出,而无需使用刀或剪或任何其他工具。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包括热收缩多层薄膜的热收缩包装制品,所述热收缩多层薄膜具有在热封处热封到自身的内密封层。包装制品还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在热封外的裙缘或顶端。裙缘或顶端包括制品边缘和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起始部在制品的第一侧面。制品裙缘或顶端还包括在制品的第二侧面的第二裂口起始部。所述制品能够具有在第一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一裂口和在第二侧面手工起始手工蔓延的第二裂口,并且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以加工方向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蔓延,各裂口以加工方向通过热封并向下沿着制品的长度或跨制品蔓延,且各裂口能够手工蔓延通到相对的制品边缘,以便通过在制品内提供产品,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形成包装,随后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而用多层薄膜制造包装的产品后,通过从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起始加工方向裂口,并且裂口通过密封并向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能够手工打开得到的包装,并容易地从制品取出产品。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顿/密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以下混合物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

(A)90至30%重量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共聚物与10至70%重量具有至少10%重量不饱和酯含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B)离聚物树脂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C)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循环聚合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循环聚合物混合物包含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聚酰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离聚物树脂、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防粘连剂;

(D)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与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

(E)乙烯/降片烯共聚物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和/或聚丙烯和/或聚丁烯的混合物;

(F)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与聚丙烯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混合物;

(G)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与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H)丙烯均聚物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混合物;

(I)聚酰胺与聚苯乙烯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和

(J)聚酰胺6和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将产品放入制品,在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之前从包装制品抽出空气,随后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之后,可将包装制品以加工方向撕开。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第一方面的热收缩包装制品,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具有至少一个包含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的层的多层热收缩薄膜,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A)至少一种选自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丁烯、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酯和聚酰胺的成分,和(B)选自酸盐、二氧化硅、硅氧烷、硅氧烷树脂、硫化锌、硅灰石、微球、玻璃纤维、金属氧化物、硫酸盐、三水合长石、珍珠岩、石膏、含氟聚合物、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滑石、硅藻土、沸石、母、高岭土炭黑石墨无机填料。无机填料以基于层重量至少5%重量的量存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中。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第一方面的热收缩包装制品,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包含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的至少一个薄膜层,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具有至少80,000psi杨氏模量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聚碳酸酯和聚酯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连续条中多个热收缩袋。各袋沿着弱化的撕开线连接到相邻的袋上。各袋为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或第三方面的包装制品。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制造易开的包装的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产品插入平层包装制品,所述平层包装制品的至少一层包含第一方面的不相容聚合物混合物或第二方面的无机填料或第三方面的高模量聚合物;(B)用至少一个热封将包装制品闭合密封,从而形成包装的产品,其中包装制品围绕或实质围绕产品,并且包装制品具有在包装的至少一个热封和至少一个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顶端部分;(C)在包装制品的第一位置产生第一裂口起始部,第一位置为或以后变为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的顶端部分,并且在包装制品的第二位置产生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二位置为或以后变为包装制品的第二侧面的顶端部分,其中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相当于包装制品的第一平层侧面,并且包装制品的第二侧面相当于包装制品的第二平层侧面;和(D)将热收缩薄膜加热,以使包装围绕产品收缩。热收缩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虽然此方法可用为袋或囊的包装制品进行,但也可用无缝或背缝平层管材进行,其中在产品插入管材后,在产品的第一端跨管材产生第一热封,在产品的第二端跨管材产生第二热封。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制造包装和手工打开包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产品放入以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热收缩包装制品内;(B)将袋闭合密封,以形成包装;(C)使薄膜围绕产品收缩;和(D)在包装的第一侧面手工起始和手工蔓延第一裂口,在包装的第二侧面手工起始和手工蔓延第二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从各自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手工蔓延,各裂口通过热封并跨包装或向下沿着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并且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向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手工蔓延,以便能够容易地从包装取出产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包装制品闭合密封其中的产品之前从包装制品抽出空气。方法中使用的包装制品为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和/或第三方面的包装制品。

附图说明

图1A为平层结构的第一热收缩端封袋的示意图。

图1B为平层结构的第二热收缩端封袋的示意图。

图1C为图1B的袋的一部分的放大详视图。

图1D为另外相当于图1B袋的一种袋的第一不太合乎需要的实施方案的放大详视图。

图1D为另外相当于图1B袋的一种袋的第二不太合乎需要的实施方案的放大详视图。

图1E为另外相当于图1B袋的一种袋的第三不太合乎需要的实施方案的放大详视图。

图2为图1的热收缩端封袋的横向横截面图。

图3为平层结构的第一热收缩侧封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热收缩侧封袋的横向横截面图。

图5为平层结构的第二热收缩侧封袋的示意图。

图6A为图1的热收缩端封袋的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B为用于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C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D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E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F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G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H为用于另一种供选热收缩端封袋上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I为另外增加手工促握部的图1的袋的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J为另外增加另一个手工促握部的图1的袋的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K为另外增加另一个手工促握部的图1的袋的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L为另外增加另一个手工促握部的图1的袋的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

图6M、6N、6O、6P、6Q、6R、6S、6T、6U、6V、6W、6X、6Y、6Z、6AA、6BB、6CC、6DD、6EE和6FF为不同的供选裂口起始部的放大详视图,其中一些包括手工促握部。

图7A为由锯齿线连接的袋的连续条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7B为由锯齿线连接的袋的连续条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7C为由锯齿线连接的袋的连续条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8为用于制造以下数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热收缩无缝薄膜管材的方法的示意图,此管材随后通过热封和切割操作(未显示)转化成端封袋和侧封袋。

图9为由肉类产品组成的包装的产品的示意图,肉类产品被真空包装于在袋裙缘具有裂口起始部的收缩端封袋中。

图10为起始撕开后图9的包装的产品的示意图,但由于撕开保持在中间态,撕开向下沿着袋薄膜以加工方向继续进行。

图11为撕开完成后图8和9的包装的产品的示意图。

图12为比较性包装的产品的示意图,包装的产品显示不允许撕开完全袋长度的撕开性质。

图13为平层结构的供选热收缩端封袋的示意图。

图14为平层结构的供选热收缩侧封袋的示意图。

图15为平层结构的另一种供选侧封袋的示意图。

图16为平层结构的另一种侧封袋的示意图。

图17为进行在包装制品顶端区域布置裂口起始部的过程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18显示易开包装的示意图,其中易开部分类似于图6J的部分,但为自动打开包装设计。

发明详述

本文所用术语“薄膜”包括塑料卷在内,不管是薄膜还是片。薄膜可具有0.25mm或更小总厚度,或者具有1.5密耳至10密耳或1.5至5密耳或1.8密耳至4密耳或2密耳至3密耳厚度。

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多层热收缩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至少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ASTM D 3763-95A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热收缩薄膜可具有用ASTM 3763-95A测定的50至2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或60至200牛顿/密耳,或70至170牛顿/密耳,或80至150牛顿/密耳,或85至140牛顿/密耳,或95至135牛顿/密耳。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收缩多层薄膜显示用ASTM D 3763-95A测定的50至250牛顿/密耳的峰负荷冲击强度,并且多层薄膜具有在收缩之前1.5密耳至5密耳的总厚度。

所述多层薄膜具有密封层和至少一个附加层。多层薄膜的至少一层包含不相容聚合物的混合物。

本文所用词语“加工方向”是指从模出现薄膜所沿的方向。当然,此方向相当于在薄膜制造过程期间挤出物向前移动的方向。词语“加工方向”相当于“纵向”。“加工方向”和“纵向”分别缩写为“MD”和“LD”。然而,本文所用词语“加工方向”不仅包括在薄膜制造过程中通过惰辊时相当于薄膜移动方向的沿着薄膜的方向,而且包括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惰辊时偏离薄膜移动方向最多44°的方向。

本文所用词语“横向”是指垂直于加工方向的方向。横向缩写为“TD”。“横向”也包括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惰辊时偏离薄膜移动方向最多44°的方向。

本文所用术语“包装制品”包括端封袋、侧封袋、L形封袋、U形封袋(也称为“囊”)、撑袋(gusseted bag)、背缝管材和无缝套管以及通过在制品中放入产品并将制品密封,以便产品实质由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热收缩多层薄膜围绕而由此类制品制成的包装。

如本文所用,包装制品具有两个“侧面”。一般包装制品的一个“侧面”相当于制品的一半。例如,端封袋为平层袋,并且具有两个侧面(在此情况下为两个平层侧面),并且每个侧面相对于用以制成端封袋的无缝管材的平层侧面。无缝管材的每个平层侧面由管材在压料辊之间压扁成平层结构时形成的折痕限制。端封袋的每个侧面由袋顶部边缘、袋底部边缘和沿袋长度延伸的两个管材折痕限制。同样,侧封袋也有两个侧面,每个侧面也为平层侧面,并且侧封袋的每个侧面由袋侧部边缘、袋顶部边缘和相当于管材折痕的袋底部限制。套管,无论是无缝还是背缝,也有两个侧面,每个侧面由套管的两端和套管构成平层结构时形成的折痕限制。虽然角撑袋和其他包装制品可能在其结构中不完全为平层,但由于它们有多于两个的平侧面,因此,它们仍有由折痕和边缘限制的“侧面”。

本文所用术语“包装”是指围绕被包装产品构成的包装材料。因此,术语“包装”包括围绕产品的所有包装材料,但不包括产品本身。

本文所用术语“包装的产品”是指产品和围绕或实质围绕产品的包装的组合。通过将产品放入由热收缩多层薄膜制成的包装制品,然后将制品闭合密封,以便多层薄膜围绕或实质围绕产品,可制得包装的产品。然后可使薄膜收缩在产品周围。

本文所用术语“袋”是指具有打开的顶部、侧部边缘和底部边缘的包装制品。术语“袋”包括平层袋、囊、套管(无缝套管和背缝套管,包括搭接封套管、三边封套管和在上面具有背缝条的对接封背缝套管)。各种套管结构公开于USPN 6,764,729 B2,所述专利授予Ramesh等人,标题为“Backseamed Casing and Packaged Product IncorporatingSame”(背缝套管和结合背缝套管的包装的产品),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各种袋结构,包括L形封袋、背缝袋和U形封袋(也称为囊),公开于授予Mize等人的USPN 6,970,468,标题为“Patch Bag andProcess of Making Same”(贴片袋及其制造方法),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虽然′468专利中的袋结构在上面具有贴片,但按照本发明意图,贴片是可选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端封袋,端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第一和第二折叠的侧部边缘及跨袋底部的端封,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在端封外的袋裙缘中,第一裂口为薄膜的加工方向裂口,第二裂口为薄膜的加工方向裂口,各裂口能够向下沿着端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到端封袋的相对边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侧封袋,侧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折叠的底部边缘和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相应的第一袋裙缘和第二袋裙缘在相应第一侧封和第二侧封外,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在第一袋裙缘中且在第一侧封外,第一裂口为加工方向裂口,第二裂口为加工方向裂口,各裂口能够跨侧封袋的完全宽度手工蔓延到侧封袋的相对边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装制品为由无缝管材制成的平层侧封袋,侧封袋具有打开的顶部、折叠的底部边缘、在外面具有第一袋裙缘的第一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二袋裙缘的第二侧封和从第一侧封延伸到第二侧封的第三封,第三封在打开顶部的袋的相对端,第三封在其外面具有第三袋裙缘,折叠的底部边缘在第三袋裙缘中,第三袋裙缘包括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第一裂口为横向裂口,第二裂口为横向裂口,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分别能够向下沿着侧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并达到侧封袋的相对边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装制品为由两层平薄膜相互热封制成的平层囊,囊具有打开的顶部、在外面具有第一袋裙缘的第一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二袋裙缘的第二侧封、在外面具有第三袋裙缘的底封,底封从第一侧封延伸到第二侧封,底封在打开顶部的袋的相对端,并且至少一个袋裙缘具有用于以加工方向分别撕开两层平薄膜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

端封袋、侧封袋、L形封袋、T形封袋(也称为背缝袋)和U形封袋均具有打开的顶部、闭合的侧部、闭合的底部和至少一个热封。将这些热封分别称为“工厂密封”,因为这些密封在制袋厂产生,而不是在用袋包装产品的包装厂产生。在图1A-1F、3、4、5、6A-6FF、7A-C和13-16中显示的每个这些热封为工厂密封。一般使各工厂密封在制品边缘内产生短距离,以便在热封外保留相对较少量薄膜,即,在包围产品的薄膜的密封的另一侧。也可利用具有裙缘的底封制造角撑袋,并且套管(背缝或无缝)可具有具备裙缘的横向热封。本文所用术语“裙缘”是指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工厂密封外的薄膜。

相比之下,在图9-12的包装的产品上只有一个热封为工厂密封。在产品放入包装制品后产生另一个密封,在本文中称为“包装工密封”或“应用密封”或“用户密封”。在将工厂热封外的薄膜称为“裙缘”的同时,将在用户密封外的薄膜称为包装制品的“尾端”或“顶端”。在图9-12和18所示的包装的产品中,一个热封为工厂密封,另一个热封为用户密封。如果图9中的裂口起始部53在裙缘中,则热封51为工厂密封,热封55为用户密封。虽然裂口起始部可以在裙缘中,但也可在袋的顶端区域中。如果裂口起始部53在顶端中,则热封51为用户密封,而热封55为工厂密封。通常顶端大于(即,长于)裙缘。

术语“袋”也包括从袋得到的包装的部分。即,一旦产品放在袋内,就使袋闭合密封,以便其围绕产品。可任选沿着接近跨袋产生密封以使产品封闭于袋内的线切掉多余的袋长度(即,袋尾端或袋顶端),随后可任选使薄膜收缩在产品周围。保留并且构成围绕产品的袋的部分在本文中也在术语“袋”范围内。短语“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是指在具有裂口起始部的包装制品的边缘对面的袋的边缘。例如,袋顶部边缘在袋底部边缘对面,第一袋侧部边缘在第二袋侧部边缘对面。本文所用短语“袋的侧面”是指平层袋的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和角撑袋的两个主平侧面。

本文所用术语“裙缘”是指在热封外的包装制品的那个部分,例如在包装制品上任何工厂热封的非产品侧上的多余长度或宽度。在端封袋中,袋裙缘在加工方向短,而在横向长。在侧封袋中,袋裙缘在加工方向长,而在横向短。无论哪种情况,袋裙缘的“宽度”为裙缘的较短尺寸,袋裙缘的“长度”为裙缘的较长尺寸。袋裙缘(或任何包装制品的任何裙缘)在薄膜收缩前可具有至少5毫米宽度,或至少10毫米,或至少15毫米,或至少20毫米,或至少25毫米,或至少30毫米。或者,裙缘可具有5至100毫米宽度,或10至50毫米,或15毫米至40毫米,或20至35毫米。

本文所用术语“平层袋”一般指用于包装各种产品(特别是食品)的非角撑袋。更具体地讲,术语“平层袋”包括侧封袋、端封袋、L形封袋、U形封袋(也称为囊)和背缝袋(也称为T形封袋)。背缝可以为三边封、搭接封或具有背缝条的对接封。

在袋收缩前,袋可具有1∶1至20∶1的长度∶宽度比,或1.5∶1至8∶1,或1.8∶1至6∶1,或2∶1至4∶1。

裂口起始部可以为包装制品的裙缘或顶端中的切口。本文所用术语“切口”是指用剪切工具或有刃工具穿过薄膜,或剪过薄膜。优选通过包装制品的两个侧面产生切口。术语“切口”包括狭缝和缺口两者。本文所用术语“狭缝”是指切口通过薄膜而不使薄膜片从包装制品分离或去除。狭缝可从包装制品的边缘(即,“边缘狭缝”),或内部,即,不延伸到边缘(即,“内部狭缝”也被称为“狭缝孔”)。狭缝可以是直的,或者是弯曲的,或者是波形的。

本文所用术语“孔”包括通过包装制品的内部穿孔(即,内部孔)或内部切口(即,内部狭缝),以及从制品除去薄膜片的内部切口。孔可以利用直切口或弯曲切口。孔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状。

通过沿着制品裙缘或尾端的直或光滑弯曲边缘除去薄膜片的切口,形成“缺口”,从而产生用于随后手工施加撕开力期间应力集中的点。缺口可以为V形或圆形或方形或矩形或卵圆形或任何规则或不规则外形。

在袋收缩前,裙缘或尾端中的狭缝或缺口或孔可延伸横跨裙缘宽度的至少10%,或裙缘或尾端的宽度的至少20%,或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或至少60%,或至少70%,或至少80%,或至少90%。狭缝或缺口或孔可向内朝向包装制品的中心成角。

在端封和侧封袋及其他包装制品中,裙缘的一部分在制品(例如袋)的第一平层侧面,同一裙缘的一部分在制品(例如袋)的第二平层侧面。裙缘的第一平层侧面可具有第一裂口起始部,裙缘的第二平层侧面可具有第二裂口起始部。

在端封或侧封袋(或任何其他包装制品)为平层结构时和在已收缩的包装中,第一裂口起始部可重叠第二裂口起始部。重叠提高在包装制品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同时起始和蔓延裂口的容易程度。另外,在包装制品为平层结构时,第一裂口起始部可与第二裂口起始部重合(即,正好位于上面并且长度和形状一致)。

包装制品可提供有与第二裂口起始部重叠或重合的第一裂口起始部和与第四裂口起始部重叠或重合的第三裂口起始部两者。第一裂口起始部和第二裂口起始部可布置在制品的裙缘或顶端部分,用于以加工方向产生手工裂口,同时第三裂口起始部和第四裂口起始部布置用于以横向产生手工裂口。第三裂口起始部和第四裂口起始部可布置在裙缘或顶端。

本文所用动词“撕开”(to tear)是指用力拉开物体。名词“裂口”(tear)则指被撕开物体中产生的开裂。薄膜的撕开产生自将薄膜置于足够张力下使其被力拉开。拉力由裂口起始部集中,裂口起始部允许用较小拉力拉开薄膜,即撕开薄膜。高冲击强度热收缩薄膜在没有裂口起始部存在下不易手工撕开。在热收缩包装制品中,高冲击强度多层薄膜经过从裂口起始部向包装制品相对边缘的撕开。

本文所用术语“裂口起始部”是指可位于包装制品的裙缘或顶端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工具。裂口起始部允许手工撕开力集中在薄膜的点或小区域上,以便能够手工产生裂口起始和裂口蔓延。图6A中所示袋裙缘中的狭缝可作为裂口起始部。或者,裂口起始部可以为袋裙缘中的V形缺口(见图6B),或袋裙缘中的圆形缺口(见图6C),或袋裙缘中的矩形缺口(见图6D),或袋裙缘中的狭缝孔(见图6E),或袋裙缘中的圆孔(见图6F),或袋裙缘中的尖卵圆形孔(见图6G),或袋裙缘中的矩形孔(见图6H)。

本文所用术语“重叠”和“重合”与制品为平层结构时和/或产品放入制品并且制品围绕产品闭合密封后两种情况下成对裂口起始部的相对定位相关。术语“重合”是指相互完全重叠的两个成对裂口起始部。术语“重叠”是指两个成对的裂口起始部充分相互接近,使在一个裂口缺口手工撕开包装制品一个侧面的力撕开制品的两个侧面,即从成对的裂口起始部分别撕开。所用短语“实质重合”可与术语“重叠”互换使用。一般认为裂口起始部在半英寸内相互重合为“重叠”。

本文所用词语“手工”和“手工地”均指单独用手撕开,即,不需要用刀、剪或帮助起始薄膜撕开或蔓延撕开的任何其他工具。所用术语“手工”与裂口起始相关,即,手工开始撕开操作,也与裂口蔓延相关,即手工继续(即扩展)已手工起始的裂口。

除了裂口起始部外,包装制品可提供有“助握部”,也被称为“促握部”。助握部可提高撕开薄膜的容易程度。助握部可在包装制品的一个平层侧面,或者在包装制品的两个平层侧面。助握部可以为裙缘(和/或顶端)中的孔,或者为裙缘或顶端的完整延伸部分,或者为固定到裙缘或顶端上的单独的薄膜垂片。单独的薄膜垂片可由热塑性聚合物、纸或其他材料制成,并且可热收缩或者不可热收缩。包装制品可提供有裂口起始部和助握部的组合。例如,裙缘可具有狭缝作为裂口起始部和孔作为助握部。参见图6I。裙缘可具有一个狭缝作为裂口起始部,具有两个孔作为助握部。参见图6J。或者,助握部可以为垂片,如图6K所示,此图进一步说明垂片与狭缝组合使用。

与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薄膜撕开相关,本文所用短语“裂口能够蔓延...”是指在袋经过一般手工打开时薄膜倾向于使裂口蔓延的方式,即在一般打开过程中包装制品可以被“握住和扯开”或“握住和撕开”。包装制品显示实质线形裂口。通常,线形裂口实质与加工方向一致,或者实质与横向一致。撕开在使热收缩薄膜收缩后进行。

如果以薄膜加工方向产生裂口,则裂口可在薄膜实际加工方向0至44°内,即,只要裂口可朝向并达到袋的相对侧部边缘蔓延;或者裂口可在薄膜加工方向的0至20°,或0至15°,或1至20°,或0至10°,或0至5°,或0至2°内。横向撕开同样适合,即,裂口可在薄膜实际横向0至44°内,或者裂口可在薄膜横向的0至20°,或1至20°,或0至10°,或0至5°,或0至2°内。

本文所用短语“容易地取出”适用于从围绕或实质围绕产品的包装制品取出产品。本文所用短语“容易地取出”是指从包装制品的范围内手工取出产品而无需更大实质撕开量并且没有薄膜的任何实质更持久变形。本文所用短语“实质撕开薄膜”是指撕开大于或等于2毫米长度。本文所用短语“薄膜实质持久变形”是指在薄膜上的任何位置薄膜持久扩展大于或等于2毫米。

本文所用术语“封层”、“密封层”、“热封层”和“封闭层”是指外薄膜层或涉及使薄膜热封到自身的层、相同或另外薄膜的另外薄膜层和/或不为薄膜的另外制品。热封可以任何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如熔珠密封、热密封、脉冲密封、超声密封、热风密封、热线密封、红外辐射密封、紫外辐射密封、电子束密封等。热封通常为跨薄膜的相对较窄密封(例如,0.02英寸至1英寸宽)。一种具体的热封方法是用脉冲密封机热封,脉冲密封机用热和压力组合形成密封,并且加热装置提供短暂的热脉冲,同时通过密封棒或密封线将压力施加到薄膜上,随后快速冷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密封层可包括聚烯烃,具体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离聚物树脂。例如,密封层可包含具有0.88g/cc至0.917g/cc或0.90g/cc至0.917g/cc密度的聚烯烃。更具体地讲,密封层可包括至少一种选自极低密度聚乙烯和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成分。极低密度聚乙烯为非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物质。非均质乙烯/α-烯烃(例如,极低密度聚乙烯)可具有0.900至0.917g/cm3的密度。密封层中的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具有0.880g/cm3至0.910g/cm3或0.880g/cm3至0.917g/cm3的密度。密封层中使用的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括具有0.917g/cm3或更小密度的金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0.912g/cm3密度的极低密度聚乙烯,这些聚合物提供极佳的光学性质。具有小于0.910g/cm3密度的塑性体类型的金属茂密封层也提供极佳的光学性质。

本文所用术语“隔层”和“隔离层”适用于薄膜和/或薄膜层,与薄膜或薄膜层作为一种或多种气体的隔层的能力相关。用于制造制品的多层热收缩薄膜可任选包括隔离层。在包装领域,氧(即气态O2)隔离层可包含例如至少一种选自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由缩写“EVOH”和“HEVA”指示,也被称为“皂化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非晶形聚酰胺、聚酰胺MXD6(具体为MXD6/MXDI共聚物)、聚酯、聚丙烯腈等的成分,这些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除了第一层和第二层外,热收缩薄膜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隔离层。

热收缩薄膜可显示在23℃和100%相对湿度1至20cc/m2天大气压(day atm)的O2透过率,或在23℃和100%相对湿度2至15cc/m2天大气压的O2透过率,或在23℃和100%相对湿度3至12cc/m2天大气压的O2透过率,或在23℃和100%相对湿度4至10cc/m2天大气压的O2透过率。或者,热收缩薄膜可显示21cc/m2天大气压至15,000cc/m2天大气压的O2透过率,或500cc/m2天大气压至10,000cc/m2天大气压,或2000cc/m2天大气压至6,000cc/m2天大气压。

本文所用术语“粘结层”是指具有使两个层相互粘结的主要用途的内部层。粘结层可包含任何在上面接枝有极性基团的聚合物。此类聚合物既粘合到非极性聚合物,如聚烯烃,也粘合到极性聚合物,如聚酰胺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粘结层可包含至少一种选自聚烯烃(具体为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酐改性的聚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酐改性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成分。一般粘结层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酐改性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酐改性的低密度聚乙烯、酐改性的聚丙烯、酐改性的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酐改性的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酐改性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成分。

本文所用术语“内层”和“内部层”是指多层薄膜的有两个主表面直接粘合到另一个薄膜层的层。

本文所用术语“外层”是指有少于两个主表面直接粘合到另一个薄膜层的任何薄膜层。多层薄膜有两个外层,各外层只有一个主表面粘合到多层薄膜的另一层。

本文所用术语“粘合的”包括用热封或其他方法相互直接粘合的薄膜,也包括相互用两层薄膜之间的粘合剂粘合的薄膜。此术语也包括在其间不用粘合剂自然相互粘合的多层薄膜的层。多层薄膜的不同层可相互“直接粘合”(即,其间没有层)或相互“间接粘合“(即,其间有一层或多层)。

一旦多层薄膜自身热封或热封到所制造包装的另一个元件(即,转化成包装制品,例如袋、囊或套管),薄膜的一个外层为包装制品的内侧层,另一个外层则成为包装制品的外侧层。可将内侧层称为“内侧热封/产品接触层”,因为这是密封到自身或另一个制品的薄膜层,并且为相对于薄膜的其他层最接近产品的薄膜层。可将另一个外层称为“外侧层”和/或“外滥用层”或“外表层”,因为这是相对于多层薄膜的其他层最远离产品的薄膜层。同样,包装制品(即袋)的“外侧表面”为离开制品内包装的产品的表面。

虽然多层热收缩薄膜可自身密封成包装制品,但可任选使热收缩贴膜粘合到制品上(特别是粘合到袋上)。贴膜可热收缩,并且可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2732测定的至少35%的总自由收缩。袋膜和贴膜可具有在185°F相互50%内,或相互20%内,或相互10%内,或相互5%内,或相互2%内的总自由收缩。贴片可覆盖或可不覆盖热封。如果贴片覆盖热封,则可任选使热封通过贴片。如果要使裂口通过袋并且通过贴片,贴片应覆盖热封,并且裂口起始部应通过袋膜和贴膜两者。袋可具有弯曲密封,并且贴片可延伸进入并通过弯曲密封的区域,并且在弯曲的密封上延伸并通过。如果袋的底部边缘弯曲,则贴片的底部边缘也可以弯曲。贴片袋可在袋上具有任何所需贴片结构,如任何一个或多个美国专利4,755,403、5,540,646、5,545,419、6,296,886、6,383,537、6,663,905和6,790,468所公开,各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具有弯曲热封的端封袋和具有弯曲热封的端封贴片袋可设计用于手工裂口起始和手工方向性裂口蔓延。虽然端封可以弯曲,但袋的底部边缘可直地横跨管材,或者也可以弯曲。弯曲底部热封和直跨袋底部边缘为提供裂口起始部也为了助握部在袋裙缘底部角落留下更多空间。具有弯曲端封的贴片袋公开于授予Wiese的美国专利6,270,819,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本文所用术语“聚合物”包括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共聚物”包括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

一个或多个薄膜层中不相容聚合物的混合物可促进薄膜的裂口起始、裂口蔓延和线形裂口性能,包括向下沿着由包含多层包装薄膜的包装制品制成的包装的完全长度或跨完全宽度手工撕开的能力,即撕开通过密封并且通过和达到包装的相对边缘。对于由端封袋制成的包装,加工方向撕口可在袋裙缘中手工起始,并且加工方向裂口可手工蔓延通过密封并向下沿着袋的长度最多包装完全长度的距离,即,蔓延到用包装制品制成包装后相当于包装的相对边缘的包装的那个部分。对于由侧封袋制成的包装,加工方向撕口可在袋裙缘中手工起始,并且加工方向裂口可手工蔓延通过裙缘并通过相关的热封,随后裂口以加工方向蔓延,跨过包装的完全宽度,即,蔓延到用袋制成包装后相当于侧封袋的相对边缘的包装的那个部分。

本文所用术语“不相容聚合物”是指不能形成溶液或甚至稳定的双相混合物并且倾向于在混合后分离的两种聚合物(即,至少两种聚合物的混合物)。混合时,不相容聚合物相互不溶混,并且相分离成连续畴和可精细分散的不连续畴。存在包含不相容聚合物的混合物的一个或多个薄膜层可帮助、促进或甚至引起用于制造热收缩袋的多层热收缩薄膜的线形撕裂性能。

不相容聚合物的混合物包括至少一种选自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上述(A)至(I)的混合物。在以上(A)混合物中,乙烯均聚物和/或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80至40%重量或70至50%重量的量存在。乙烯/不饱和酯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20至60%重量或30至50%重量的量存在。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可具有基于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重量10至85%重量或10至50%重量或10至30%重量或12至30%重量的不饱和酯含量。

在以上(D)混合物中,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10至75%重量或20至50%重量或25至40%重量或25至35%重量的量存在。聚丙烯和/或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苯乙烯均聚物和/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90至15%重量或80至50%重量或75至60%重量或75至65%重量的量存在于混合物中。

在以上(F)混合物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90至15%重量或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80至50%重量或75至60%重量或25至65%重量的量存在于混合物中,并且聚丙烯(具体为丙烯/乙烯共聚物)和/或聚丁烯和/或乙烯/降冰片烯的量为基于混合物总重量10至85%重量或20至50%重量或25至40%重量或25至35%重量。

在以上(G)混合物中,均质丙烯均聚物和/或均质丙烯共聚物可以基于混合物总重量90至25%重量或85至50%重量或80至60%重量或75至65%重量的量存在于混合物中,并且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或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的量为基于混合物总重量10至75%重量或15至50%重量或20至40%重量或25至35%重量。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薄膜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基于共聚物重量10至5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不相容混合物,不相容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80至35%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20至65%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并且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20至95%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15%至120%的总自由收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薄膜可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基于共聚物重量10至3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不相容混合物,不相容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75至45%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25至55%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并且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30至70%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20%至105%的总自由收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薄膜可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具有12至30%重量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不相容混合物,不相容混合物包含基于混合物重量70至50%重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基于混合物重量30至50%重量的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多层薄膜包含基于多层薄膜重量30至70%重量的所述混合物,其中多层薄膜已在固态经过双轴取向,并且具有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40%至100%的总自由收缩。一般通过浸入热水中进行收缩,例如在185°F水中经历2至60秒。

如果任何一种或多种不相容混合物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则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包含至少一种选自(i)具有约0.90g/cc至约0.925g/cc密度的乙烯/己烯共聚物和(ii)具有约0.90g/cc至约0.925g/cc密度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的成分。

可使用的不相容聚合物的其他混合物包括以下混合物:(i)50%重量环烯烃共聚物与50%重量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ii)70%重量聚苯乙烯与30%重量具有9%至15%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iii)70%重量极低密度聚乙烯和30%重量环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iv)70%重量乙烯/丙烯共聚物和30%重量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v)70%重量乙烯/丙烯共聚物和30%重量具有9%至15%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vi)70%重量乙烯/丙烯共聚物和30%重量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混合物;(vii)70%重量聚苯乙烯与30%重量非晶形尼龙的混合物;(viii)70%重量离聚物树脂与30%重量具有4%乙酸乙烯酯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ix)70%重量聚酰胺与3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x)65%重量非晶形聚酰胺与35%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

多层热收缩薄膜的裂口起始、裂口蔓延和线形裂口性能也可通过提供具有填料(如无机填料)的一个或多个薄膜层促进。结合高填料浓度的聚合物系统也可增强线形裂口性能。根据粒度和分散,在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丁烯、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酯、聚酰胺等中低至5%重量填料(基于总层重量)的填料浓度可有助于线形裂口性能。更具体地讲,可使用5至95%重量或5至50%重量或10至40%重量或20至35%重量的填料。

适合填料包括硅酸盐(具体为硅酸钠、硅酸和硅酸铝、金属硅铝酸盐)、二氧化硅(具体为非晶形二氧化硅)、硅氧烷、硅氧烷树脂、硫化锌、硅灰石、微球、玻璃纤维、金属氧化物(具体为、锌、锑、镁、铁和铝的氧化物)、碳酸钙、硫酸盐(具体为硫酸钡和硫酸钙)、三水合铝、长石、珍珠岩、石膏、铁、含氟聚合物、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滑石、硅藻土、沸石、云母、高岭土、炭黑和石墨。

得到低裂口起始力所需的填料浓度取决于填料和聚合物基质的颗粒几何形状、粒度、颗粒长宽比和相容性。一些填料经过化学处理,以改善颗粒和颗粒分散进入的聚合物的相容性。

通过提供具有聚合物的一个或多个薄膜层,所述聚合物为薄膜提供相对较高杨氏模量,例如具有至少80,000psi杨氏模量的聚合物,也可促进多层热收缩薄膜的裂口起始、裂口蔓延和线形裂口性能。此类聚合物可包含至少一种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具体为丙烯均聚物)、苯乙烯共聚物(具体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聚碳酸酯和聚酯的成分。多层热收缩薄膜可具有至少80,000psi的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可根据一种或多种以下ASTM方法测定:D638、D882、D5026-95a和D4065-89,各方法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薄膜可具有在73°F温度测定的至少约和/或至多约100,000、13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和400,000磅/平方英寸的杨氏模量。薄膜可具有在至少一个方向(例如,在加工方向或横向)或两个方向(即加工方向(即纵向)和横向)任何前述范围的杨氏模量。

本文所用术语“聚酰胺”、“聚烯烃”、“聚酯”等包括各类的均聚物、各类的共聚物、各类的三元共聚物等以及各类的接枝聚合物和各类的取代的聚合物(例如,在上面具有取代基的各类的聚合物)。

本文所用术语“丙烯/乙烯共聚物”是指其中丙烯链节含量大于乙烯链节含量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不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种类。

术语“乙烯/α-烯烃共聚物”特别指向非均质共聚物,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极低和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ULDPE);和均质聚合物,如金属茂催化的聚合物,如从Exxon Chemical Company得到的树脂和从Mitsui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得到的树脂。所有这些后面的共聚物均包括乙烯与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共聚单体选自C4至C10α-烯烃,如丁烯-1(即,1-丁烯)、己烯-1、辛烯-1等,其中共聚物的分子包含具有相对较少侧链分支或交联结构的长链。此分子结构与比其相应对应物更高支化的常规低或中密度聚乙烯形成对比。非均质乙烯/α-烯烃一般被称为LLDPE,具有通常约0.91克/立方厘米至约0.94克/立方厘米的密度。也包括其他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本文所述薄膜和方法所用的另一类型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如得自Dow Chemical Company的长链支化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也称为树脂。

本文所用术语“非均质聚合物”是指分子量变化相对较宽且组成分布变化相对较宽的聚合反应产物,即例如用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的一般聚合物。非均质共聚物一般包含相对较宽变化的链长度和共聚单体百分率。非均质共聚物具有大于3.0的分子量分布(Mw/Mn)。

本文所用术语“均质聚合物”是指相对较窄分子量分布和相对较窄组成分布的聚合反应产物。均质聚合物用于多层热收缩薄膜的不同层中。均质聚合物在结构上不同于非均质聚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均质聚合物显示在链内相对均匀的共聚单体定序,反映所有链中的序列分布和所有链长度的相似性(即,较窄分子量分布)。另外,均质聚合物一般用金属茂或其他单中心类型催化制备,而不使用Ziegler Natta催化剂。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具有≤3.0的Mw/Mn。

本文所用术语“聚酰胺”是指具有酰胺键的聚合物,更具体为半结晶或非晶形的合成聚酰胺,可为脂族或芳族。这一术语旨在涉及聚酰胺和共聚酰胺两者。聚酰胺可选自旨在用于加工、处理和包装食品的制品制造中准许使用的尼龙化合物,包括21C.F.R.177.1500et seq.中所述尼龙材料的均聚物、共聚物和混合物,所述文献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此类聚酰胺的示例包括尼龙均聚物和共聚物,如选自下列的那些聚合物:尼龙4,6((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6(聚己内酰胺)、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9(聚(壬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己内酰胺-月桂内酰胺)共聚物)、尼龙6,6/6(聚(己二酰己二胺-己内酰胺)共聚物)、尼龙6/66(聚(己内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6/610(例如,由尼龙66盐和尼龙610盐的混合物缩合制造)、尼龙6/69树脂(例如,由ε-己内酰胺、己二胺和壬二酸缩合制造)、尼龙11(聚十一内酰胺)、尼龙12(聚十二内酰胺)、尼龙MXD6、尼龙MXDI、尼龙6I/6T及其共聚物或混合物。除非另外指明,术语“半结晶聚酰胺”包括不被认为是非晶形聚酰胺的所有聚酰胺。所有的半结晶聚酰胺均具有可测定的熔点。

所述薄膜为热收缩薄膜。通过只进行单轴取向,或者通过进行双轴取向,可制造所述薄膜。本文所用术语“热收缩”是指显示在185°F根据ASTM D 2732测定的至少10%的总自由收缩(即,在加工方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自由收缩的总和)的薄膜,ASTM D 2732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在本文中将显示在185°F小于10%总自由收缩的所有薄膜称为不可热收缩。热收缩多层薄膜可具有在185°F根据ASTMD 2732测定的10%至150%,或15%至120%,或20%至100%,或45%至95%,或40%至90%,或30%至80%,或35%至60%的总自由收缩。

通过在固态进行取向(即,在低于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可取得热收缩性。所用总取向因数(即,在横向的扩展乘以在加工方向的拉伸)可以为任何所需因数,如至少2X、至少3X、至少4X、至少5X、至少6X、至少7X、至少8X、至少9X、至少10X、至少16X或1.5X至20X、2X至16X、3X至12X或4X至9X。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薄膜不含交联聚合物网络。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薄膜包含交联聚合物网络。可任选照射薄膜,以诱导聚合物(特别是聚烯烃)在薄膜中交联。可用诱导被照射物质分子间交联的高能辐射处理使薄膜经过照射,如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火焰、紫外线、X-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高能电子处理。照射聚合物薄膜公开于授予BORNSTEIN等人的美国专利4,064,296,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BORNSTEIN等人公开用离子辐射使薄膜中存在的聚合物交联。

辐射剂量在本文中用辐射单位“RAD”表示,一百万RAD也被称为兆拉德,表示为“MR”,或者用辐射单位千戈瑞(kGy)表示,10千戈瑞代表1MR,这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高能电子的适合辐射剂量为最多约16至166kGy,更优选约30至90kGy,更优选30至50kGy。优选通过电子加速器进行照射,剂量由标准剂量测定法测定。可使用其他加速器,如van der Graaf或共振变压器。由于可使用任何离子辐射,辐射不限于来自加速器的电子。

包装制品中的热收缩多层薄膜可用挤出涂覆方法完全共挤出或制备。任选在使附加层挤出涂覆于基片带之前照射环形挤出物(在本文中也被称为“带”)。照射通过使聚合物链交联产生较强的聚合物网络。挤出涂覆允许一部分最终多层结构由照射交联(并因此增强),并且避免照射例如通过挤出涂覆施加到基片的聚偏二氯乙烯层。由于照射能够导致聚偏二氯乙烯降解,因此照射聚偏二氯乙烯不合乎需要。挤出涂覆和照射公开于授予Brax等人的美国专利4,278,738,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在多层热收缩薄膜中,所有的薄膜层可与各薄膜层的聚合物组成相关呈对称布置。另外,所有的薄膜层可与组成和厚度两者相关呈对称布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密封层比第二外层厚。密封层可具有第二外层厚度110%至300%的厚度,或第二外层厚度150%至250%的厚度。

可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一种热收缩多层薄膜包括七层,次序为1/2/3/4/5/6/7。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为密封层,并且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第二层包括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第三层包括聚酰胺6与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第四层包括EVOH。第五层包括聚酰胺6与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第六层包括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第七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见以下实施例16。

可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另一种热收缩薄膜具有以下结构:密封层/粘结层/隔层/聚酰胺6和/或聚酰胺6/66与聚酰胺6I6T的混合物/粘结层/外滥用层。密封层可包含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适用于密封层的其他聚合物。粘结层可包含酐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用于粘结层的其他适合聚合物。隔层可包含EVOH或用于隔层的任何其他适合聚合物。外滥用层可包含聚酯或用于外滥用层的任何其他适合聚合物,例如聚烯烃或聚酰胺,特别是高密度聚乙烯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可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另一种热收缩多层薄膜包括三层,次序为1/2/3。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作为密封层。第一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第二层包括聚偏二氯乙烯。第三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物。见以下实施例12。

可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另一种热收缩多层薄膜包括七层,次序为1/2/3/4/5/6/7。第一层为外食品接触层,也作为密封层。第一层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第二层包括非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第三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第四层包括聚偏二氯乙烯。第五层包括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第六层包括非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第七层包括均质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见以下实施例1和2。

图1A和2共同显示平层状态的端封袋10的示意图。端封袋10可由无缝薄膜管材制成。图2为通过图1A的截面2-2截取的图1A的端封袋10的横向横截面图。观察图1A和2,端封袋10包括热收缩袋膜11、限定打开的顶部的袋顶部边缘12、折叠的第一侧部边缘13、折叠的第二侧部边缘14、底部边缘15和端封16。端封16一般被称为“工厂密封”,因为这是在制袋厂产生的密封,而不是在用袋包装产品的场所产生。端封袋10还具有第一平层侧面17、第二平层侧面18和袋裙缘19。袋裙缘19在端封16的外面(即,“在外面”是袋裙缘19离端封袋10的中心更远,并且在端封袋10内的含产品空腔外)。袋裙缘19包括第一平层侧面17的一部分和第二平层侧面18的一部分。袋裙缘19还包括在第一平层侧面17的第一裂口起始部20和在第二平层侧面18的第二裂口起始部21(由虚线显示,因为在第一平层侧面17下)。

图1B显示平层状态的供选端封袋10′的示意图。端封袋10′可由无缝薄膜管材制成。端封袋10′包括热收缩袋膜11′、限定打开的顶部的袋顶部边缘12′、折叠的第一侧部边缘13′、折叠的第二侧部边缘14′、底部边缘15′和弯曲的端封16′。端封袋10′还具有第一平层侧面17′、第二平层侧面18′和袋裙缘19′。袋裙缘19′在弯曲的端封16′的外面。袋裙缘19′包括在第一平层侧面17′的第一裂口起始部20′和在第二平层侧面18′的第二裂口起始部21′(由虚线显示,因为在第一平层侧面17′下)。第一裂口起始部20′和第二裂口起始部21′均为通过袋的不延伸到弯曲端封16′或袋底部边缘15′的狭缝。端封袋10′还具有在第一平层侧面17′的助握孔35和在第二平层侧面18′的第二助握孔(未显示)。这些助握孔有利于握住袋用于手工裂口起始和手工裂口蔓延。

助握孔可为一定大小,以允许使用者的手指插入帮助抓握薄膜。通过在为了沿着从裂口起始部发出的撕开线帮助产生裂口起始力设计的位置提供袋的牢固手工抓握,可使助握孔与裂口起始部共同作用。

在包装制品的第一平层侧面中的助握孔可与包装制品的第二平层侧面中的助握孔重叠或重合。虽然助握孔可具有任何所需形状(例如,圆形、矩形、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优选孔为圆形,或者孔上的任何“角”为圆形,以减少应力集中点的存在,应力集中点可导致裂口从助握孔起始,因为目的是使裂口从裂口起始部起始,并且裂口延伸到袋的相对边缘。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通过包装制品的两个平层侧面切去一片薄膜,以形成孔,可产生助握孔。然而,此方法更难进行,并且产生相当于切孔大小的小、松散的薄膜片。这些薄膜片可能留在包装制品内,随后附着到置于包装制品中的食品,这当然是不合乎需要的结果。为了防止产生小、松散的薄膜片,可在薄膜中产生切口,形状相当于“部分孔切口”,即通过薄膜以产生一部分孔的切口,切口不完全,以便形成孔。这样的切割留下“悬挂的孔屑”,因此切割不产生分离的小薄膜片。

图1B和1C分别显示由在袋10′中产生的部分孔切口形成的悬挂孔屑36。如图1C所示,悬挂孔屑36由具有端点63和64的切口形成。已发现,留下由薄膜连接切口端点63和64连接到薄膜11′的悬挂孔屑36得到从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发出的裂口,并且裂口延伸通过密封16′,并通过袋11′的长度。另一方面,如果由图1D或图1E或图1F所示的切口形成悬挂孔屑,则用部分孔切口作为助握部产生的裂口可能不从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发出,而是可能从部分孔切口向侧部边缘13′或向底部边缘15′起始裂口,如图1D、1E和1F各图中的虚线所示。

悬挂孔屑36可制成在朝向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区域连接到薄膜11′,如图1B和图1C所示。形成悬挂孔屑36的切口可具有这样一些端点,如果由线连接,这些端点提供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平行于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30°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25°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20°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15°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10°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5°内的线,或者平行于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3°内的线,或者侧部边缘13′和/或裂口起始切口20′和21′的+或-2°内的线。

图3和4共同显示平层状态的侧封袋22的示意图。侧封袋22可由无缝薄膜管材制成。图4为通过图3的截面4-4截取的图3的侧封袋22的横向横截面图。侧封袋22包括热收缩袋膜23、限定打开的顶部的顶部边缘24、折叠的底部边缘25、第一侧封26和第二侧封27。侧封袋22具有第一平层侧面28、第二平层侧面29、第一袋裙缘30和第二袋裙缘31。第一袋裙缘30在第一侧封26的外面,第二袋裙缘31在第二侧封27的外面。第一袋裙缘30包括第一平层侧面28的一部分和第二平层侧面29的一部分。第一袋裙缘30还包括在第一平层侧面28的第一裂口起始部31和在第二平层侧面29的第二裂口起始部33(由虚线显示,因为在第一平层侧面28下)。

图5显示同样为平层状态的供选侧封袋70的示意图。供选侧封袋70可由无缝薄膜管材制成。供选侧封袋70包括热收缩袋膜71、限定打开的顶部的顶部边缘72、折叠的底部边缘73、第一侧封74、第二侧封75和底封76。供选侧封袋70具有第一平层侧面77、第二平层侧面78、第一袋裙缘79、第二袋裙缘80和第三袋裙缘81。第一袋裙缘79在第一侧封74的外面。第二袋裙缘80在第二侧封75的外面。第三袋裙缘81在底封76的外面。第三袋裙缘81包括第一平层侧面77的一部分和第二平层侧面78的一部分。第三袋裙缘81还包括在第一平层侧面77的第一裂口起始部82和在第二平层侧面78的第二裂口起始部83(由虚线显示,因为在第一平层侧面77下)。

图6A至6L显示用于热收缩端封袋的不同实施方案的放大切掉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的袋。

在图6A中,袋10A在袋10A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A和袋裙缘19A。袋10A的第一平层侧面17A具有狭缝20A,袋10A的第二平层侧面18A具有重合的狭缝21A。

在图6B中,袋10B在袋10B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B和袋裙缘19B。袋10B的第一平层侧面17B具有V形缺口20B,袋10B的第二平层侧面18B具有重合的V形缺口21B。

在图6C中,袋10C在袋10C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C和袋裙缘19C。袋10C的第一平层侧面17C具有圆形缺口20C,袋10C的第二平层侧面18C具有重合的圆形缺口21C。

在图6D中,袋10D在袋10D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D和袋裙缘19D。袋10D的第一平层侧面17D具有矩形缺口20D,袋10D的第二平层侧面18D具有重合的矩形缺口21D。

在图6E中,袋10E在袋10E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E和袋裙缘19E。袋10E的第一平层侧面17E具有狭缝孔20E,袋10E的第二平层侧面18E具有重合的狭缝孔21E。

在图6F中,袋10F在袋10F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F和袋裙缘19F。袋10F的第一平层侧面17F具有圆孔20F,袋10F的第二平层侧面18F具有重合的圆孔21F。

在图6G中,袋10G在袋10G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G和袋裙缘19G。袋10G的第一平层侧面17G具有尖卵圆形孔20G,袋10G的第二平层侧面18G具有重合的尖卵圆形孔21G。

在图6H中,袋10H在袋10H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H和袋裙缘19H。袋10H的第一平层侧面17H具有矩形孔20H,袋10H的第二平层侧面18H具有重合的矩形孔21H。

在图6I中,袋10I在袋10I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I和袋裙缘19I。袋10I的第一平层侧面17I具有狭缝20I和助握孔35I,袋10I的第二平层侧面18I具有重合的狭缝21I和重合的助握孔36I。

在图6J中,袋10J在袋10J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J和袋裙缘19J。袋10J的第一平层侧面17J具有狭缝20J和助握孔35J和37J,袋10J的第二平层侧面18J具有重合的狭缝21J和重合的助握孔36J和38J。

在图6K中,袋10K在袋10K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K和袋裙缘19K。袋10K的第一平层侧面17K具有狭缝20K和助握垂片39K,袋10K的第二平层侧面18K具有重合的狭缝21K和重合的助握垂片40K。

在图6L中,袋10L在袋10L的第一平层侧面和第二平层侧面具有端封16L和袋裙缘19L。袋10L的第一平层侧面17L具有狭缝20L和助握垂片39L和41L,袋10L的第二平层侧面18L具有重合的狭缝21L和重合的助握垂片40L和42L。

图6M、6N、6O、6P、6Q、6R、6S、6T、6U、6V、6W、6X、6Y、6Z、6AA、6BB、6CC、6DD、6EE和6FF为包括裂口起始部的不同供选实施方案的放大详视图,这些实施方案大部分进一步包括助握部。助握部在图6M、6Q、6U、6BB、6CC和6DD中显示为无孔屑孔。助握部在图6N、6O、6P、6R、6S、6T、6V、6W、6X、6Y和6FF中显示为具有悬挂孔屑的孔。

已发现,如果裂口起始部为相对于包装制品的侧部边缘成角的狭缝,即进入包装制品,例如图6M所示,可用较小的力起始裂口。狭缝可与加工方向成1至45°角,或成3至30°角,或成5至25°角,或成10至20°角,或成约15°角。

可在容器中单独提供许多热收缩端封袋,或者根据美国专利4,113,139在一条或多条带上以叠瓦关系作为一组单独的袋提供,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或者,可使许多袋作为齿形袋的连续条提供,如图7A、7B和7C所示。这些图中的袋的连续条为相互首尾相连的端封袋,并且存在穿孔撕开线,以便能够从条上撕下袋。图7A显示由连续无缝薄膜管材制成的许多端封袋65组成的伸长条的一部分。各端封袋具有第一侧部边缘67、第二侧部边缘69、底封71、沿着通过无缝薄膜管材的两个平层侧面穿孔形成的易破撕开线73连接到邻接袋顶部边缘的底部边缘。各端封袋65也提供有裂口起始部75和通过袋的各平层侧面形成孔的助握部77。可使一个或两个孔在其中具有悬挂孔屑,如上所述。

图7B显示同样由连续无缝薄膜管材制成的供选的一组袋65′。各端封袋65′具有第一侧部边缘67、第二侧部边缘69、弯曲的底封71′、沿着通过无缝薄膜管材的两个平层侧面穿孔形成的弯曲撕开线73′连接到邻接袋的弯曲顶部边缘的弯曲底部边缘。各端封袋65′也提供有裂口起始部75和通过袋的各平层侧面形成孔的助握部77。

图7C显示同样由连续无缝薄膜管材制成的供选的一组袋65″。各端封袋65″具有第一侧部边缘67、第二侧部边缘69、弯曲的底封71′和沿着通过无缝薄膜管材的两个平层侧面穿孔形成的直撕开线73连接到邻接袋的直顶部边缘的直底部边缘。各端封袋65″也提供有裂口起始部75和通过袋的各平层侧面形成孔的助握部77。

图7C中所示的齿形袋条中的直撕开缝73和弯曲底封71′的组合为裂口起始部和手工助握部提供额外空间,同时提供弯曲的密封,以更好地适合要在可收缩袋中包装的各种肉类产品。另外,裂口起始部和手工助握部需要更大的袋裙缘长度(例如图7A和7B中的袋),以便为裂口起始部和助握部提供相同量空间。另外,直的撕开线73提供避免在袋的打开顶部末端弯曲的袋。如图7B袋中的弯曲边缘袋顶部的包装制品的弯曲顶部边缘可导致各种市售自动装袋机用加压空气膨胀打开袋的问题,因为袋的尖边缘区域倾向于向内折叠。另外,弯曲边缘袋顶部的尖边缘可避免使用吸杯式袋市售开袋装置需要的调整。

图8显示能够用以制造包装制品的多层热收缩薄膜的制造的优选方法的示意图。在图8所示的方法中,将固体聚合物珠料(未显示)送到多个挤出机120(为简单起见,只显示一个挤出机)。在挤出机120内,聚合物珠料向前移动,熔融,并脱气,随后得到的无泡熔融物向前进入模头122,通过环形模口挤出,得到管材124,管材124为10至30密耳厚,更优选15至25密耳厚。

在通过从冷却环126喷水冷却或淬火后,管材124被夹紧辊128压扁,随后通过防护层132包围的照射拱130,在此用来自铁心变压加速器134的高能电子(即,离子辐射)照射管材124。引导管材124在辊136上通过照射拱130。优选将管材124照射到约4.5MR水平。

照射后,引导经照射的管材138通过压料辊140,随后使管材138略微膨胀,得到吹泡142。然而,在吹泡142,管材未被显著纵向拉伸,因为压料辊144的表面速度几乎与压料辊140的速度相同。另外,使经照射的管材138膨胀只足以提供实质圆形管材,而不显著横向取向,即未扩展。

略微膨胀的经照射管材138通过真空室146,随后向前通过涂模148。从涂模148熔融挤出第二管形膜150,并且涂在略微膨胀的经照射管138上,以形成双层管形膜152。第二管形膜150优选包括不通过离子辐射的O2隔离层。上述涂覆步骤的更多细节一般阐述于授予BRAX等人的美国专利4,278,738,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在照射和涂覆后,使双层管形膜152绕在卷绕辊154上。随后取下卷绕辊154,并根据最终需要在制造管形膜的过程中作为展开辊156装在第二级上。使双层管形膜152从展开辊156展开,并通过导辊158,随后双层管形膜152通入含热水162的热水浴槽160。将现在经压扁、照射、涂覆的管形膜152浸入热水162(具有约210°F温度)至少约5秒保留时间,即,为了使薄膜达到所需温度进行双轴取向的时间。随后,引导经照射的管形膜152通过压料辊164,吹出泡166,随后横向扩展管形膜152。另外,虽然被吹泡,即横向扩展,但压料辊168也以纵向拉伸管形膜152,因为压料辊168具有大于压料辊164的表面速度。由于横向扩展和纵向拉伸,制造出经照射、涂覆的双轴取向吹塑管膜170,此吹塑管材优选既以约1∶1.5至1∶6的比率扩展,也以约1∶1.5至1∶6的比率拉伸。更优选扩展和拉伸分别以约1∶2至1∶4的比率进行。结果为约1∶2.25至1∶36,更优选1∶4至1∶16双轴取向。虽然泡166保持在夹紧辊164和168之间,但吹塑管膜170由辊172压扁,随后传送通过压料辊168,跨过导辊174,然后绕在卷绕辊176上。惰辊178保证良好卷绕。

图9显示包装50的透视图,包装50通过以下方法产生,将肉类产品放入具有端封51的端封袋,从袋内抽出空气,并用包装密封55将袋闭合密封,随后修剪掉并弃去多余的袋长度。袋裙缘52在其中具有狭缝53作为裂口起始部,用于起始手工打开包装50。狭缝53以加工方向从袋底部边缘54朝向端封51扩展。

图10显示在手工打开过程的中间阶段的包装50′,即,在已起始袋撕开袋长度的约25%距离,露出肉类产品58后。线形加工方向裂口56已通过端封51并向下沿着端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应注意到,加工方向裂口56由于蔓延到包装50的侧部边缘57未终止。

图11显示在手工打开过程的最后阶段的包装50″,即,在已朝向包装的包装制品的相对边缘撕开端封袋相当于其长度90%的距离,暴露足够长度肉类产品58,以便能够容易地从包装50″取出产品后。线形加工方向裂口56′已通过端封51并向下沿着端封袋的长度手工蔓延。

图12显示在裂口已起始并且几乎蔓延到完成(即,向下沿着包装的长度约15至20%,几乎在侧部边缘61终止)后的比较性包装60的透视图。包装60代表当今市场上的大多数热收缩袋,这种袋如果在袋裙缘中提供有裂口起始部,就会经过这种“弯曲”手工裂口62起始并蔓延到侧部边缘61,因此不能容易地从撕开的包装60中取出肉类产品58。

图13显示平层状态的供选热收缩端封袋10的示意图。端封袋10包括热收缩袋膜11、限定打开的顶部的袋顶部边缘12、折叠的第一侧部边缘13、折叠的第二侧部边缘14、底部边缘15和端封16。端封袋10还具有在端封16外面的袋裙缘19。端封袋具有狭缝20(为袋的第一平层侧面中的裂口起始部)和狭缝21(为袋的第二平层侧面中的裂口起始部)。端封袋还具有孔120(为袋的第一平层侧面中的助握部)和孔123(为袋的第二平层侧面中的助握部)。裂口起始部和助握部接近袋顶部边缘12。在产品放入袋并且袋闭合密封以便其围绕产品时,裂口起始部和助握部然后将位于多余的袋长度内,也被称为“袋尾端”或袋“顶端”。通常,袋尾端比袋裙缘19提供更多面积用于包括裂口起始部和助握部。

图14为平层结构的供选侧封袋22的示意图。侧封袋22包括限定打开的顶部的顶部边缘24、折叠的底部边缘25、第一侧封26和第二侧封27、横向底封34、第一平层侧面28、第二平层侧面29、第一袋裙缘30、第二袋裙缘31和第三袋裙缘204。第一袋裙缘30在第一侧封26的外面,第二袋裙缘31在第二侧封27的外面,第三袋裙缘204在底封34的外面。第三袋裙缘204包括第一裂口起始部201和第一助握部203,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面中。第一袋裙缘30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202和第二助握部204,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面中。在产品放入袋并且袋闭合密封后,可通过产生从第一裂口起始部201蔓延的第一裂口打开侧封袋22,裂口蔓延袋22的完全长度,从而打开袋取出产品。随后,侧封袋22可经历从第二裂口起始部202蔓延第二裂口,第二裂口跨袋22的完全其余宽度蔓延,从而提高从打开的包装取出产品的容易程度。

图15显示平层结构的供选侧封袋22′的示意图。袋22′具有限定打开的顶部的顶部边缘24、折叠的底部边缘25、第一侧封26和第二侧封27、横向底封34、第一平层侧面28、第二平层侧面29、第一袋裙缘30、第二袋裙缘31和第三袋裙缘204。第一袋裙缘30在第一侧封26的外面,第二袋裙缘31在第二侧封27的外面,第三袋裙缘204在底封34的外面。第三袋裙缘204包括第一裂口起始部201和第一助握部203,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面中。第一袋裙缘30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206和第二助握部208,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面中。在产品放入袋并且袋闭合密封后,可通过产生从第一裂口起始部201蔓延的第一裂口打开由袋22′制成的包装,裂口蔓延袋22′的完全长度,从而打开袋取出产品。随后,袋22′可经历从第二裂口起始部206蔓延第二裂口,第二裂口跨袋22′的完全其余宽度蔓延,从而提高从打开的包装取出产品的容易程度。与图14的袋22不同,首先产生裂口的次序在打开袋22′中不重要。

图16显示平层结构的供选侧封袋22″的示意图。袋22″具有限定打开的顶部的顶部边缘24、折叠的底部边缘25、第一侧封26和第二侧封27、横向底封34、第一平层侧面28、第二平层侧面29、第一袋裙缘30、第二袋裙缘31和第三袋裙缘204。第一袋裙缘30在第一侧封26的外面,第二袋裙缘31在第二侧封27的外面,第三袋裙缘204在底封34的外面。旨在产品放入袋22″并且跨袋22″产生密封,以便使产品完全封闭于袋内后为袋尾端的区域的袋22″的顶部边缘24附近为第一裂口起始部207和第一助握部209,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中。第一袋裙缘30包括第二裂口起始部211和第二助握部213,两者存在于袋22″的两个平层侧面中。在产品放入袋22″并且袋闭合密封后,可通过产生从第一裂口起始部207蔓延的第一裂口打开由袋22″制成的包装,裂口蔓延袋22″的完全长度,从而打开袋取出产品。随后,袋22″可经历从第二裂口起始部211蔓延第二裂口,第二裂口跨袋22″的完全其余宽度蔓延,从而提高从打开的包装取出产品的容易程度。

图17为进行在热收缩端封袋顶端区域布置裂口起始部的过程的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裂口起始部在包装过程中在顶端产生。可在产品放入包装制品之前或之后,在抽空袋之前或之后,在产生热封以使袋封闭之前或之后在袋中产生裂口起始部(和任选的助握部)。在产品放入袋后在袋中布置裂口起始部消除裂口起始部在装袋期间导致袋撕开的可能性。虽然图17中的包装制品为端封袋,但包装制品可以为根据任何一个或多个本发明上述各方面的任何包装制品。

图17显示真空室包装机300的一部分,如购自Cryovac,Inc的8600系列自动旋转室真空包装机。在其中具有产品304的端封袋302放入打开的真空室后,真空室盖306下来封闭真空室,并跨袋302的顶部(顶端)部分夹紧,以便将袋302夹在室盖306和真空室基座308之间。为简单起见,只有室盖306和室基座308的小部分显示于图17中。关于此机器的更详细信息,参见美国专利4,550,548,所述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一旦将袋302夹入适合位置,并将室盖306关闭,就通过冲孔刀310向下运动,随后回到所示位置,通过袋302顶端部分的两个侧面冲出一个或多个孔。在从封闭的真空室抽出空气时,这些孔能够使空气容易地从袋302抽出。在空气抽空完成后,密封座312向下移动(即,进入图17所示的位置),以便将袋302夹在热封线314和热封台316之间。将热封线314加热,以跨袋302产生热封,从而使袋302封闭并形成包装的产品。随后立即向下驱动裂口起始部刀318,然后缩回,同时裂口起始部刀318将袋302的两个侧面冲孔,以在袋302顶端的每个侧面产生加工方向裂口起始部。任选向下驱动单独的助握部刀(未显示,但优选沿着刀318并与刀318隔开短距离),然后缩回,以便其切割通过袋302顶端的两个侧面,在袋302的每个侧面形成助握部。然后向下驱动切刀320,以从袋302的顶端切掉多余的长度。然后将室打开,从室中移出现在容易打开的包装的产品。

虽然以上关于图17所述的过程可用于制造易开的包装的产品,但为了制造易开的包装的产品,所述过程也可供选在垂直形式填充和密封机或在水平形式填充和密封机进行。一般垂直和水平形式填充和密封过程不在真空下进行。此类设备、包装和方法阐述于USPN4,905,452、USPN 4,861,414和USPN 4,768,411,各专利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也可设计裂口起始部(和任选的助握部),以便除了设计成有利于手工撕开包装外,还能有利于自动打开。自动撕开装置包括由气动传动装置(空气或液压或电)传动的钩、链式输送机上的分叉钩、电动钩和代替钩的夹具。

图18显示包装的产品330的示意图,其中产品332被包装在具有工厂密封336和用户密封338的包装制品334内。包装制品334包括顶端340,顶端340具有通过包装各侧面的裂口起始部342,并且具有助握部344和346对,各对通过包装的两个侧面,一对在裂口起始部342的第一侧面上,另一对在裂口起始部342的另一侧面上。以此方式,钩对或夹对可握住包装,用助握部344和346随后自动打开包装制品334。可使用握住并撕开包装的自动机械或其他装置,或者将包装的产品悬挂在分叉轨上的钩上,自动打开包装334。

实施例中使用的树脂

除非另外指明,以下树脂列表确定以下实施例1-35中所用的不同树脂。

实施例1(工作)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约7至8英寸宽(平层)和约16英寸长的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按以下顺序,在各列底行中用密耳显示的各薄膜层厚度表示多层结构的一层。各层的组成在第二行提供,各代号相当于上述树脂表中的组成。

实施例1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80%  SSPE1  20%  LLDPE2   70%  VLDPE2  30%  EVA1   100%  EVA1   PVDC   100%  EVA3   70%  VLDPE1  30%  EVA1   85%  SSPE3  15%  LLDPE1   0.42密耳   0.76密耳   0.08密耳   0.18密耳   0.13密耳   0.25密耳   0.13密耳

在端封下裙缘的两个平层侧面在离袋侧部边缘约1至2英寸处手工切开(用剪刀),狭缝为加工方向,狭缝从袋的底部边缘延伸,并跨过11/2英寸宽袋裙缘的约30至50%,以产生第一和第二重合的裂口起始部。然后用袋包装模拟的产品,随后在由浸入185°F水收缩后试验加工方向线形撕开。模拟的产品为模拟肉产品,即,通过水的密封袋模拟,水袋在具有约51/2英寸平层宽度和约9英寸长度的热收缩袋中包含约1300毫升水,此袋在其中闭合密封有水(和最少量的空气),随后浸入195°F水中,并围绕水紧紧收缩,得到具有实质圆形横截面的模拟产品。将水袋放入试验的热收缩端封袋,然后将袋和模拟产品放入真空室,抽出空气。然后将袋闭合密封,从真空室取出所得包装的产品,浸入185°F水中约5秒,在此期间袋围绕模拟的产品紧紧收缩。在从热水取出后,使袋静置至少5分钟时间,随后,通过握住裂口起始部各侧上的制品的收缩裙缘部分产生手工裂口。手工加工方向裂口试验结果阐明于以下实施例后的表中。

实施例2(工作)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2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80%  SSPE2  20%  LLDPE2   70%  VLDPE1  30%  EVA1   100%  EVA1   PVDC   100%  EVA3   70%  VLDPE1  30%  EVA1   80%  SSPE3  20%  LLDPE1   0.43密耳   0.78密耳   0.09密耳   0.18密耳   0.09密耳   0.26密耳   0.17密耳

实施例3(比较性)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4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3(比较)

  层1   层2   层3   层4   100%  VLDPE3   100%  EVA2   100%  PVDC   100%  EVA 2   0.26密耳   1.26密耳   0.18密耳   0.6密耳

实施例4(比较性)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4(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1   80%  VLDPE2  20%  LLDPE1   100%  EVA1   PVDC   100%  EVA3   99%  VLDPE2  1%  AOX   85%  SSPE3  15%  LLDPE 1   0.44密耳   0.71密耳   0.09密耳   0.18密耳   0.09密耳   0.27密耳   0.18密耳

实施例5(比较性)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5(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80%  SSPE2  20%  LLDPE 2   80%  VLDPE1  20%  VLDPE4   100%  EVA1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 1   0.46密耳   1.11密耳   0.09密耳   0.18密耳   0.09密耳   0.28密耳   0.18密耳

实施例6(比较性)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6(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 2   90%  SSPE5  10%  Et-PrTER   100%  EVA1   PVDC   100%  EVA3   80%  SSPE5  20%  VLDPE1   100%  SSPE3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0.49密耳   0.89密耳   0.1密耳   0.19密耳   0.1密耳   0.26密耳   0.18密耳

实施例7(比较性)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7(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100%  ION 1   100%  EVA1   100%  EVA1   PVDC   100%  EVA3   100%  SSPE4   85%  SSPE3  15%  LLDPE1   0.32密耳   0.87密耳   0.16密耳   0.18密耳   0.08密耳   0.21密耳   0.12密耳

实施例8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4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

实施例8

  层1   层2   层3   层4   100%  SSPE6   84%  LLDPE1  16%  CCC   85%  EVA2  15%  LLDPE1   85%  EVA2  15%  LLDPE1   0.25密耳   1.09密耳   0.76密耳   0.25密耳

实施例9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6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

实施例9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100%  SSPE6   100%  VLDPE2   100%  EVA2   100%EVA2   100%  VLDPE2   85%  EVA2  15%  LLDPE1   0.31密耳   0.8密耳   0.09密耳   0.13密耳   0.4密耳   0.27密耳

实施例10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3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

实施例10

  层1   层2   层3   80%  SSPE1  20%  LLDPE2   100%  EBA   85%  SSPE3  15%  LLDPE1   0.08密耳   1.84密耳   0.08密耳

实施例11(工作)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3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1(工作)

  层1   层2  层3   100%  EVA 6   75%  VLDPE2  25%  LLDPE1  75% VLDPE2 16.5% LLDPE1 8.5% ABConc   0.68密耳   3.08密耳  1、24密耳

实施例12(工作)

从市场上得到Curwood,Inc.以商品名“ProtiteTM 34”销售的端封袋。由多层薄膜制成的袋的分析显示以下层具有下表中阐明的顺序、厚度和组成。在袋裙缘中产生小切口,如图4A所示。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2(工作)

  层1   层2   层3   EVA(3%乙酸乙烯酯)、LLDPE和  金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的混合物   聚偏二氯乙烯   EVA(3%乙酸乙烯酯)、LLDPE和  金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的混合物   1.53密耳   0.21密耳   0.74密耳

实施例13(比较性)

从市场上得到Curwood,Inc.以商品名“CleartiteTM 52”销售的端封袋。由多层薄膜制成的袋的分析显示以下层具有下表中阐明的顺序、厚度和组成。在袋裙缘中产生小切口,如图4A所示。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3(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EVA(4%乙酸乙烯酯)、LLDPE和  金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的混合物   聚偏二氯乙烯   EVA(4%乙酸乙烯酯)、LLDPE和金  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  合物   1.39密耳   0.23密耳   0.68密耳

实施例14(比较性)

从市场上得到Curwood,Inc.以商品名“PerflexTM 64”销售的端封袋。由多层薄膜制成的袋的分析显示以下层具有下表中阐明的顺序、厚度和组成。在袋裙缘中产生小切口,如图4A所示。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4(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EVA(4%乙酸乙烯酯)、LLDPE和金属  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合  物   聚偏二氯  乙烯   EVA(4%乙酸乙烯酯)、LLDPE和金  属茂催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混  合物   1.54密耳   0.19密耳   0.63密耳

实施例15(比较性)

从市场上得到Asahi Corporation以商品名“SN3”销售的端封袋。由多层薄膜制成的袋的分析显示以下层具有下表中阐明的顺序、厚度和组成。在袋裙缘中产生小切口,如图4A所示。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5(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聚乙烯混  合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 聚物,含(15%重量乙 酸乙烯酯链节)   聚偏二氯乙烯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 聚物,含(15%重量乙 酸乙烯酯链节)   低密度聚乙烯  (可能为混合  物)   0.39密耳  0.7   0.35密耳  0.66   0.63密耳

实施例16(工作)

从市场上得到Pechiney Plastic Packaging,Inc.以商品名“ClearshieldTM”销售的端封袋。由多层薄膜制成的袋的分析显示以下层具有下表中阐明的顺序、厚度和组成。在袋裙缘中产生小切口,如图4A所示。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6(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金属茂催化的  乙烯/α-烯烃共  聚物(可能具有  LDPE 或  LLDPE)   100%乙烯  /丙烯酸甲  酯共聚物   聚酰胺6  与聚酰  胺6I,6T  的混合  物   EVOH(27  %摩尔乙  烯)   聚酰胺6  与聚酰胺  6I,6T的  混合物   100%乙  烯/丙烯  酸甲酯共  聚物   低密度聚乙  烯和线型低  密度聚乙烯  的混合物   1.58密耳   0.22密耳   0.9密耳   0.21密耳   0.85密耳   0.16密耳   0.57密耳

实施例17(工作)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7(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Ion&Eva&PB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由用上述图5中阐明的设备和方法制造的以下各个实施例18至35的共挤出多层热收缩薄膜制成端封袋。各多层薄膜共有7层,顺序、厚度和组成以相当于以上实施例1中描述的方式阐明于下表中。端封袋如实施例1中所述进行裂口试验。

实施例18(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EVA&PP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19(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5%  EVA2  25%  modEVA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0(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Et-Norb2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1(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Et-Norb1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2(比较性)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Sty-But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3(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PP1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4(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Sty-But  30%  EVA5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5(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Sty-But  30%  EVA2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6(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VLDPE2  30%  ET-Norb2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7(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ssPP  30%  SSPE3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8(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ssPP  30%  EVA2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29(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80%  SSPE3  20%  WCC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0(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ION2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1(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EVA6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2(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100%  PB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3(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85%  SSPE1  15%  RECLAIM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4(工作)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70%  SSPE1  30%  RECLAIM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实施例35

  层1   层2   层3   层4   层5   层6   层7   90%  SSPE1  10%  SLIP2   55%  SSPE1  45%  RECLAIM   50%  EVA4  50%  LLDPE1   100%  PVdC   100%  EVA3   80%  VLDPE1  20%  VLDPE4   80%  SSPE3  20%  LLDPE1   3.0密耳t   3.7密耳t   11.4密耳t   2.2密耳t   1密耳t   1.5密耳t   1.5t

t表中的厚度表示在过程的吹泡阶段固态取向之前挤出物的厚度

切割实施例1-35各薄膜的无缝薄膜管材,并密封成端封袋。在袋裙缘中离折叠的袋侧部边缘约1至2英寸处产生小切口。袋裙缘具有约1.5英寸宽度。将产品放入袋中,使袋闭合密封,并收缩在产品周围。所得端封袋显示以下特性。

  实施例  袋编号   总薄膜  厚度  (密耳)   在185°F  自由收缩  (%MD/  %TD)   在185°F  水中收缩  后直完全  长度手工  MD裂口   LD裂口蔓延  最大负荷  (gmf,  即克力)   LD裂口蔓延  断裂能量  (gmf-in)   LD抗撕裂  最大负荷  (gmf)   峰负荷冲击  强度/密耳,  通过ASTM  D 3763-95A  (N/mil)   1   2.0   32/45   是  (94.4%)***   31   ---   545   98

  实施例  袋编号   总薄膜  厚度  (密耳)   在185°F  自由收缩  (%MD/  %TD)   在185°F  水中收缩  后直完全  长度手工  MD裂口   LD裂口蔓延  最大负荷  (gmf,  即克力)   LD裂口蔓延  断裂能量  (gmf-in)   LD抗撕裂  最大负荷  (gmf)   峰负荷冲击  强度/密耳,  通过ASTM  D 3763-95A  (N/mil)   2   2.0   35/51   是  (90.5%)***   23   31   598   114*   3   2.3   ---   否  (5%)***   22   36   673   54.9*   4   1.96   ---   否  (0%)***   31   39   566   102.6*   5   2.4   ---   否  (0%)***   54   58   791   100*  114.3*  137.2*   6   2.2   ---   否  (0%)***   61   68   625   138.7*  104.5*   7   1.9   ---   否  (0%)***   28   34   659   102*   8   2.35   17/28   ---   24.8   ---   ---   113*   9   2.0   26/42   ---   ---   ---   ---   110*   10   2.0   ---   ---   ---   ---   ---   ---   11   5.0   ---   是  (未知)   50   86   1470   105*   12   2.18   32/40   是  (未知)   20   38   840   116.3   13   2.03   35/39   否  (未知)   22   35   732   73.9   14   2.18   22/30*   否  (未知)   23   44   732   ---   15   2.47   50/50   否  (未知)   279   330   685   71.9   16   4.6   是  (未知)   284   440   3110   155.0

  实施例  袋编号   总薄膜  厚度  (密耳)   在185°F  自由收缩  (%MD/  %TD)   在185°F  水中收缩  后直完全  长度手工  MD裂口   LD裂口蔓延  最大负荷  (gmf,  即克力)   LD裂口蔓延  断裂能量  (gmf-in)   LD抗撕裂  最大负荷  (gmf)   峰负荷冲击  强度/密耳,  通过ASTM  D 3763-95A  (N/mil)   17   2.42   24/36   是  (100%)**   35   ---   747   ---   18   2.48   19/36   是  (100%)**   205   ---   797   ---   19   2.48   20/35   是  (100%)**   23   ---   817   ---   20   ---   ---   是  (未知)   ---   ---   ---   ---   21   2.56   23/33   是  (100%)**   21   30   676   ---   22   2.53   24/36   是  (100%)**   40   ---   726   ---   23   2.53   20/33   是  (100%)**   21   29   724   ---   24   2.5   23/34   是  (100%)**   32   47   848   ---   25   2.5   22/34   是  (100%)**   22   35   707   ---   26   2.51   24/32   是  (100%)**   20   27   723   ---   27   2.39   18/32   是  (100%)**   13   23   843   ---   28   2.36   15/34   是  (100%)**   21   ---   820   ---   29   2.39   17/34   是  (100%)**   17   30   643   ---   30   2.29   ---   是  (100%)**   71.0   81   551   ---

  实施例  袋编号   总薄膜  厚度  (密耳)   在185°F  自由收缩  (%MD/  %TD)   在185°F  水中收缩  后直完全  长度手工  MD裂口   LD裂口蔓延  最大负荷  (gmf,  即克力)   LD裂口蔓延  断裂能量  (gmf-in)   LD抗撕裂  最大负荷  (gmf)   峰负荷冲击  强度/密耳,  通过ASTM  D 3763-95A  (N/mil)   31   2.31   ---   是  (100%)**   15.3   ---   557   ---   32   2.18   ---   是  (100%)**   113.0   140   693   ---   33   2.55   ---   是  (100%)**   55.0   50   427   ---   34   2.41   ---   是  (100%)**   57.3   55   477   ---   35   2.45   ---   是  (100%)**   40.2   46   638   ---

*对相同名称的不同薄膜样品试验的冲击强度

**根据撕开5个样品的试验结果

***根据撕开20个样品的试验结果

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不同的优选特征可相互组合。任何不同优选薄膜组成(例如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优选与任何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优选薄膜性质(例如,1.5至5密耳厚度,50至250牛顿峰负荷冲击强度等)组合和/或与任何一种或多种优选类型的包装制品(例如端封袋等)组合。

申请要求2007年5月21日提交的临时申请USSN 60/931,270和2007年8月28日提交的非临时申请USSN 11/895,960的权益,各申请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