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温度 / 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

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

阅读:137发布:2021-03-3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双温控 温度 控制器 ,包括 铝 合金 外壳 ,所述 铝合金 外壳内安装有温控显示器、空气 开关 和控温 电路 ,所述空气开关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温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控温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该装置采用的是固态继电器,没有任何噪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大功率小功率单控双温控;可以控制5000瓦以内的功率;采用的是双温按器,每一个温控器可以单独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每个温控器接出来一个测温 热电偶 ,当任意一个点的温度超过我们的设定值,温控器会自动报警,并且会同时断开两个温控器电源,停止加热,这样既能加热到我们想要的温度,还可以避免因为加热套超温而损害被加热的设备。,下面是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包括合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外壳内安装有温控显示器、空气开关和控温电路(1),所述空气开关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温电路(1)连接,用于控制控温电路(1)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所述控温电路(1)包括固态继电器(101),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A引脚与空气开关(102)的N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G引脚与电加热保温套(103)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保温套(103)另一端与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输入端的引脚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的S引脚和R引脚,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的R引脚和温度控制器Ⅱ(105)的S引脚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Ⅰ(104)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Ⅰ(106)的两端,所述温度控制器Ⅱ(105)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Ⅱ(105)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Ⅱ(107)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源为220V交流电,使用时直接通过插头连接空气开关(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与蜂鸣器电连接,当热电偶Ⅰ和Ⅱ中的任意一个过温时,蜂鸣器由对应的温度控制器控制,进行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外壳具有两个数字温控显示面板,所述数字温控显示面板分别由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控制,可以通过数字温控显示面板实时监控热电偶Ⅰ(106)和热电偶Ⅱ(107)的温度。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普通温控器只有一个测温探头,多用于测量被加热体的温度,加热源的温度是不受控制的,这样会引发一些问题,首先加热丝温度过高,会影响加热丝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因为温度过高会损害被加热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包括合金外壳,所述铝合金外壳内安装有温控显示器、空气开关和控温电路,所述空气开关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温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控温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所述控温电路包括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的A引脚与空气开关的N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G引脚与电加热保温套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保温套另一端与空气开关的L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的引脚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Ⅰ和温度控制器Ⅱ的S引脚和R引脚,所述温度控制器Ⅰ的R引脚和温度控制器Ⅱ的S引脚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Ⅰ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Ⅰ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Ⅰ的两端,所述温度控制器Ⅱ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Ⅱ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Ⅱ的两端。
[0004]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电源为220V交流电。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器Ⅰ和温度控制器Ⅱ与蜂鸣器电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外壳具有两个数字温控显示面板,所述数字温控显示面板分别由温度控制器Ⅰ和温度控制器Ⅱ控制。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体积小,尺寸为220×100×200mm,方便携带,运输也很方便;采用的是固态继电器,没有任何噪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大功率小功率单控双温控;采用铝合金材料,坚固耐用;可以控制5000瓦以内的功率;采用的是双温按器,每一个温控器可以单独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每个温控器接出来一个测温热电偶,可以同时监测被加热体和加热源的温度,任意一个点的温度超过我们的设定值,温控器会自动报警,并且会同时断开两个温控器电源,停止加热。这样既能加热到我们想要的温度,又可保护加热套,还可以避免因为加热套超温而损害被加热的设备。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的控温电路电路示意图;
[0009] 图中:1-控温电路,101-固态继电器,102-空气开关,103-电加热保温套,104-温度控制器Ⅰ,105-温度控制器,106-电偶Ⅰ,107-电偶Ⅱ。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11] 实施例1
[001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包括铝合金外壳,所述铝合金外壳内安装有温控显示器、空气开关和控温电路1,所述空气开关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温电路1连接,用于控制控温电路1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所述控温电路1包括固态继电器101,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A引脚与空气开关102的N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G引脚与电加热保温套103一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保温套103另一端与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101的输入端的引脚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的S引脚和R引脚,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的R引脚和温度控制器Ⅱ105的S引脚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Ⅰ104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Ⅰ106的两端,所述温度控制器Ⅱ105的L引脚和N引脚分别连接空气开关102的L引脚和N引脚,所述的温度控制器Ⅱ105的A引脚和B引脚分别连接热电偶Ⅱ107的两端。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电源为220V交流电,使用时直接通过插头连接空气开关102。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与蜂鸣器电连接,当热电偶Ⅰ和Ⅱ中的任意一个过温时,蜂鸣器由对应的温度控制器控制,进行报警。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外壳具有两个数字温控显示面板,所述数字温控显示面板分别由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控制,可以通过数字温控显示面板实时监控热电偶Ⅰ106和热电偶Ⅱ107的温度。
[0016]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当热电偶Ⅰ106和热电偶Ⅱ107测量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两个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同时工作在输出状态,固态继电器101接收到工作电压信号,固态继电器101的A引脚和G引脚接通,电加热保温套103通电加热,在热电偶Ⅰ106和热电偶Ⅱ107任意一个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固态继电器101的工作电压就会消失,A引脚和G引脚断开,电加热保温套101失去电压,停止加热,一旦热电偶Ⅰ106和热电偶Ⅱ107测量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以下,温度控制器Ⅰ104和温度控制器Ⅱ105重新输出,固态继电器101工作所需要的工作电压A引脚和G引脚通电,加热保温套103重新工作,继续加热,此过程重复进行。
[001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新型温度控制仪 2020-05-11 641
一种温度控制仪的散热壳体 2020-05-12 377
一种温度控制仪 2020-05-11 326
温度探针 2020-05-13 646
温度开关 2020-05-13 954
铂温度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2020-05-11 676
温度探针 2020-05-13 543
温度探针 2020-05-12 3
估计温度 2020-05-12 805
温度熔断器 2020-05-11 6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